‘壹’ 黄晓明为什么叫海绵蛋糕
因为“海绵蛋糕”和“晓明大哥”的粤语发音相似。
黄晓明,1977年11月13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1998年主演首部都市剧《爱情不是游戏》,从而进入演艺圈。
2001年凭借主演古装剧《大汉天子》而获得关注。
2021年1月16日,与谭卓、蔡文静等合作主演的职场都市爱情剧《紧急公关》在CCTV8播出。
早年经历
1984年,黄晓明被电影制片厂的人看中,邀请他担任儿童电影的主角,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内向,加上见到生人就害羞,于是被制片厂的人替换掉。
1996年夏天,黄晓明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面试,并且得到了崔新琴老师的肯定;同年,他从青岛一中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与赵薇、陈坤成为同班同学。
1997年,上大二的黄晓明接拍了第一个广告,并凭借该广告挣了1500元,这也是他挣的第一份钱。
‘贰’ 为什么被比尔盖茨被仍蛋糕
比尔盖茨被扔蛋糕是收到了台下一名观众的恶意攻击。这件事情要从1998年开始说起,那个时候比尔盖茨早已经功成身就,带着一身天才、首富的头衔参加各种活动以及会议,而在2月份的时候,微软CEO比尔盖茨,来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活动会议;
当时43岁的比尔盖茨一身西装革履准备进入办公室进行演讲,而让人没想到的就是,在人群中有这么一名男子直接拿着一个蛋糕砸向了比尔盖茨,很明显,男子的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措手不及,比尔盖茨在遭受蛋糕“袭击”以后,满脸沾满了奶粉,在保镖的护送之下迅速地进入了办公室中。
事情发生后比尔盖茨也接受了采访,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比尔盖茨也一脸茫然,并且很快的回到房间整理装束,而当时那个袭击比尔盖茨的男子也逃离了现场,几天后,才知道原来袭击比尔盖茨的是一个名字叫做Noel Godin的男人。
调查发现,其实这不是Noel Godin第一次作案,曾经他还用蛋糕袭击了当地许多名人和富豪,他是想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出名,而他也成功地让自己出名了并且他还以用蛋糕袭击名人这些经历写成一本书,也是让人觉得非常奇葩的了。
在这件比尔盖茨被扔蛋糕事情中,比尔盖茨的做法却让人敬佩,他没有选择第一时间追究袭击者的责任而是在几天后,解雇了自己身边所有的保镖,他认为这一件事情的结果,跟他的保镖有很紧密的关系 ,要是当时袭击者丢过来的不是一个蛋糕,而是一个炸弹的话,那恐怕历史也已经被改写。
(2)哪些名人爱吃蛋糕扩展阅读:
比尔盖茨的相关介绍:
比尔·盖茨(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叁’ 历史上有哪些爱吃零食的名人
公子宋:食指大动继而染指于鼎
张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干隆皇帝:龙井炒虾仁
苏东坡:东坡肘子
梁实秋:吃在故乡、吃在四方、吃东道西
金圣叹: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
袁枚:吃货+烹饪专家
‘肆’ 土耳其甜点师手艺超群,他都有过哪些糕点设计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蛋糕甜点师擅长在物体的外表装饰其他东西,客人在切到以后才发现,这些是蛋糕做成的,他都有哪些糕点设计?
她比较喜欢看人们在她面前吃蛋糕,更喜欢看他们在吃到蛋糕时的反应,这个让她倍感欣慰。她说自己只是一个蛋糕制作者,她不仅仅是一个工匠,更是一个设计师,可以将看到的物体变成蛋糕,甚至是看不出来的蛋糕。这就是她独特魅力所在,大家对这位土耳其的甜点师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伍’ Mont St. Clair的主厨_口博启制作的蒙布朗,为什么被称为最好吃的蒙布朗
蒙布朗是法文勃朗峰的音译。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终年冰雪覆盖,与勃朗峰同名的蒙布朗栗子蛋糕也源于此。大量的栗子泥制作而成的栗子奶油,飘着板栗香。秋天,一道蒙布朗蛋糕无疑非常应景,尤其是喜欢吃栗子的人,真的非常值得尝试。
6、准备2个裱花袋和蒙布朗花头。把花头装入裱花袋,然后套在杯子上,盛入栗子奶油。把淡奶油加适量糖打发,也装入裱花袋。
7、放凉的蛋糕消掉鼓起的部分,放一颗煮过的栗子,挤上适量打发的淡奶油,挤上一层栗子泥,上面摆上一颗栗子,最后撒上防潮糖粉即可。
‘陆’ 关于黄奕家的蛋糕被称为蛋糕界的“爱马仕”一事,你有何看法
奢侈品是指那些价格远远高出了价值的东西,比如那些名牌包包,名牌香水,名牌手表。这些东西的实用价值其实远远低于它的价格。但是依然有许多人对奢侈品趋之若鹜。这许多奢侈品中有一款叫爱马仕,也是非常出名的。这不,就在新闻上传出。名人黄奕家的蛋糕被称为蛋糕界的爱马仕。对这件事我有以下的几点看法。首先,这个体现出了黄奕家蛋糕制作精良。其次,体现出了黄毅家的蛋糕富有品位。
‘柒’ 世界着名的巧克力,蛋糕,甜品都有哪些
瑞士
世界最棒的巧克力当然得说瑞士的
Lindt 吉利莲 瑞士莲巧克力,被公认为世界巧克力中的极品 Lindt生产出了世界首块入口即能溶化的巧克力.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排装,薄片装,宝钻浓情系列,夏威夷果仁,薄荷等等.绝对是巧克力中的"教父"级人物
位于伯尔尼旧城区内克拉姆街上的Confiserie Tschirren是伯尔尼市一家老字号的巧克力店,80年历史,在东京、伦敦也设有分店,更可以透过其网址直接订购巧克力,相当便利,据店家表示,人气最旺的要算Tuffes Glacees的纯巧克力
在瑞士建造第一家巧克力厂的甘椰(Cailler)
Cailler 自1929年以来归入雀巢(Nestlé)旗下
按照阿尔卑斯山的样子,将三角形作商标的瑞士三角巧克力
在瑞士还有几家可以自制巧克力的店
库尔:麦勒茨饼干店(Merz)制作海蒂形状的巧克力
格林德瓦尔德:在城市的饼干铺做巧克力
普昂沙(Prangins):小型巧克力制造厂,可以参观生产过程及品尝巧克力,还有机会体验制做巧克力
布罗克(格鲁耶尔郊外):参观有名的甘椰/雀巢工厂、看录像及品尝,这里还有附加设施-小卖部
比利时
Godiva/高迪瓦
在众多的比利时巧克力品牌中,最有名气的要数高迪瓦牌(Godiva)巧克力, 1926年由比利时人Joseph Draps创立,自1968年起,Godiva更成为比利时皇室御用的巧克力品牌,不愧是最贵气的巧克力。在Godiva制造的超过200款的巧克力当中,有3款是为比利时皇室的盛事而特别设计的,其中最新的一款名为“Mathilde”,是为纪念1999年比利时王子大婚而特别以王妃的名字命名的。除了比利时皇室,很多世界名人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女星伊丽莎白?泰勒( Elisabeth Tailer)等都是Godiva的忠实Fans。
被称为巧克力里的劳斯莱斯,也有说法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贵~当年某某在香港买的我算过大概每一小粒10块钱吧.. 不过确实好吃...
搜了下上海现在浦东机场,第一八佰拌,正大有卖了
Leonidas/里奥尼达斯 是个半机器生产巧克力厂家,以着名的"玛侬"牌/MANON白巧克力而倍受青睐
惟一的鲜巧克力,每一粒LEONIDAS PRALINES从出品到您亲自入口品尝均绝对不超过4周。口味有:鲜奶油、居家奶油、奶油利口酒、可可、威士忌、香槟、椰子
新天地专卖店、徐家汇的东方商厦、中山公园的龙之梦、梅龙镇伊势丹、友谊商城、浦东第一八佰伴都有卖了 参考价格:每50克45元
Guylian/吉利莲 惟一被比利时王室授予金质奖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国中的至尊”之称。现主要的有贝壳(金贝壳)、雪球、精典、宝石、情人及世界之粹7大系列 这个牌子现在见的太多了就觉得一般了,我觉得太甜了额
Duc D’o/迪克多 产品种类有:雅致综合巧克力,及星座心形巧克力,黑松露巧克力.吮指回味.
着名的巧克力店Mary’s 据说这里是比利时皇族最爱的地方。到了二十世纪后盛行于欧洲的情人节习俗传到了日本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女孩对男孩表示爱意的日子。50年前mary’s巧克力公司想到一个特别为情人节设计巧克力的新点子,在加上业者的大力促销,成功的把这个风气推广开来 久光地下一楼有专柜.Mary's的柜~头像巧克力什么的超精致超漂亮!不要看价钱..恩
比利时是世界上巧克力名牌最多的国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感觉除了GODIVA帮Leonidas两个算比较顶级的其他的价钱都差不多...
比利时的巧克力着名品牌还有:金边/Cote d'or,雅克/Jacques,嘉勒博/Callebaut,金骑士CAVALIER,哈姆雷特/Hamlet,诺豪斯/Neuhaus等等等等..味道从传统的榛子和易溶的糖衣杏仁口味一直到最有异国情调的香蕉味、草莓味和朗姆酒味,应有尽有。还有金羊毛牌/Corne la Toison d'or蛋卷巧克力(不要和皇家港口牌/Corne Port Royal巧克力搞混了)
法国 有79年历史的Valrhona巧克力在法国是家喻户晓的名牌,其纯正的味道备受各界追捧,捧场客包括大明星茱丽亚?罗伯兹(Julia Roberts)和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甚至还有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因为白宫的饼厨正是以Valrhona巧克力制作甜品的,可谓最具有“星味”的巧克力。据说第二食品商店里面有~
Debauve et Gallais 法国巴黎最古老、最着名的豪华巧克力店
Truffes/德菲丝 又称“黑蘑菇”,23.80元/100g迷你装,大盒价格大约是42元。这款巧克力虽然样子不很好看,但是它的口感非常松软,味道香浓。其成分主要是代可可脂。"Truffers"来自法语中的“松露”一词,因为外形和松露这种菌很像而得名。
德国 Ritter Sport/运动巧克力 共有15种口味,包括:蛋白杏仁、巧克力、葡萄榛子、朗姆酒味、阿尔卑斯等。尤其酸奶夹心的那一款,口味比较清淡,强力推荐给不喜欢太甜的Mss们. 国产的有个叫百诺的牌子和它包装超像大概是学人家的,不要搞混哦 参考价格:15.60元/100g包装
storckriesen太妃巧克力 可可脂含量:30%,外层是黑巧克力外衣,里层是巧克力涂层,最里面是巧克力太妃入口滑腻,不甜不腻 旗下有Toffifee,merci,Knoppers,还有Super Dickmann's 等
英国 费尔的本狄克斯(Bendicks of Mayfair)公司 特色产品:薄荷型巧克力、苦薄荷巧克力、薄荷脆(Mint Crisps)巧克力、奶油胡椒薄荷巧克力、梅费尔薄荷(the Mayfair Mint)巧克力、维多利亚薄荷(the Victoria Mint)巧克力
瑞典 Marabou巧克力 巧克力样子不是很精致,但口感不错,而且可可味浓郁。
意大利 巴拉荻和米兰诺(Baratti & Milano)商店 原料为美国和非洲的可可豆。产品种类包括:吉安杜佳巧克力,奶油(Cremeni)巧克力,外国富豪(Milord)巧克力盒,玫德格里阿特(Medagliato)巧克力和复活节巧克力蛋。
费列罗Ferrero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啦~裹满巧克力碎果仁,薄薄的威化,浓郁的软巧克力和榛子,带来多重口感的享受,细腻柔滑口感充满了意大利风情 他旗下的Mon Chéri ,就是樱桃酒心巧克力,小立方的
还有他们的Rocher,就是皮布做广告的那个金球,他们的Kinder pinguí 和如雷贯耳的Nutella
Rocher一个球的热量有220多卡哦..mm买了送
西班牙 帕斯卡布丁巧克力(Pascual chocolate pudding)
看电影,看电视的好伴侣
奥地利 莫扎特(mozart)巧克力 纯手工制造,放在室温下极易溶化,滋味甜美,浓香馥郁品质好。价格同样不菲.普通OL比较难接受.
美国 DOVE(德芙)
日本 明治雪吻巧克力 日本巧克力中品质很不错的一款,口感很不错,松软香滑,跟“德菲丝”的感觉差不多。日本巧克力比较适合亚洲人的口味.不会太甜,比较爽口。参考价格:19.80元/盒(75g)
澳大利亚 PATON’S/品特巧克力 口味跟FERRERO(费列罗)的MONCHERI(蒙雪丽)差不多。外层的巧克力可可脂含量21%,内含一整颗榛子仁。
屈臣氏就有 参考价格:36元/110g(10颗)
‘捌’ 憨豆先生的生日 喜欢吃什么 多少岁了 喜欢什么活动
中文姓名 :罗温·艾金森
英文姓名 : Rowan Atkinson
国 籍 : 英国
生 日 : 1955年1月6日
星 座 : 魔羯座
出 生 地 : 英国泰恩河新堡
职 业 : 喜剧演员,编剧,作家,制片人
教 育 : 新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电子工程
身 高 : 183cm
妻 子 : 萨妮塔·萨斯特莉(1990年结婚)
父 亲 : 艾里克·艾金森
母 亲 : 艾拉·M·艾金森
哥 哥 : 罗伯特·艾金森与罗德尼·艾金森
儿 子 : 本杰明
女 儿 : 莉莉
爱 好 : 汽车,赛马
成 名 作 : 在系列喜剧《憨豆先生》中扮演憨豆先生影迷信箱 : Rowan Atkinson Fan Club,P.O Box 89,St Leonards On Sea,East Sussex, TN38 9ZX, UK Rowan Atkinson 5 Soho Square London WC2N 4LL UK简 介: 以绝妙夸张的搞笑手法而风靡全球的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是当今演艺圈内最具表演天赋的喜剧大师之一。由他主演的系列喜剧《憨豆先生》风靡全球,不仅在英国拥有1850万忠实观众,更在全世界200多个地区的无数影迷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剧中那独到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成就了自己,使这小小一颗“憨豆”在星光璀璨到令人目眩的影视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年48岁的艾金森十分多才多艺,不仅自己做制片,编剧,在舞台上也有杰出表现。早在1977年他在爱丁堡戏剧节中的演出就备受好评,之后,他在着名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表演场下座无虚席,他还出演过俄国剧作家契可夫的喜剧作品。此外,他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Tiger Aspect),制作过不少成功的影视作品和一些令他痴迷的汽车节目。憨豆先生不仅在屏幕上总干一些骇人听闻的事,实际生活中,他的行为也常常出人意表——当然,这使我们觉得他更加可爱:艾金森对汽车甚是痴迷,他拥有各式各样的赛车,并经常为一家叫《CAR》的英国汽车杂志社撰写文章。他甚至还取得了大型货车(HGV)的驾驶执照。艾金森曾因车速过快而接到驾驶禁令。在意大利渡假时,为了躲避影迷的干扰,他甚至不想让《憨豆先生》在当时上映。在达拉谟大教堂唱诗班学校学习时,他和托尼·布莱尔这样的政坛风云人物成为同学。在影片《高个子》中,艾金森饰演的角色“罗恩·安德森”这个名字,就是本着与自己名字发音相似而起的。这种做法不禁让人联想到悬念大师西区柯克经常以不起眼的角色出现在自己导演的影片中。 当然,令观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还是艾金森那副“憨豆”面孔。“憨豆”那傻乎乎总晃个不停的脑袋,周围什么情况也察觉不出来却总瞪得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尤其向前突出的鼻子,非自然下垂的胳膊,穿得像个绅士,却似乎连阿甘的七十五都不及的智商,常常在闯了祸之后落荒而逃的身影……这一系列可气更可笑的扮相所制造的喜剧效果,使他在1997年进军好莱坞时简直无人能出其右。去年,他为《憨豆先生》的动画版进行配音,该片现正在英国电视台放映。2003年,他主演的喜剧间谍片《憨豆特派员》开始公映,他在里面扮演一个懦弱无能的“憨豆”间谍。据报评,这是一部Q版(搞笑)《007》,整部影片共耗时十四周完成。该片的特技场面艾金森都要亲自尝试:跳伞和飞车驾驶等。艾金森说:“我不只为证明自己能亲自做出这些特技动作才这样大胆尝试,而是因为我太爱驾车了才要亲自表演飞车,但有一场戏太危险了,人必须吊在高耸的屋顶上走动。好在我有一个很棒的替身劳伯英奇,后来劳伯跟我说他被吓得半死,我当时想:连你都吓得半死,打死我都不会亲自上阵。” 据英国媒体称:近日艾金森因烦恼过多而不得不住院。他对《憨豆特派员》要求过高,即便拿下了年度第5名的票房成绩,他仍不满意。外界的评论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为此他承受了很大压力而患上忧郁症。这又让我们想起令一位以表演喜剧着称的好莱坞大腕——金·凯利,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实际生活中,自己却是最不快乐的人,金·凯利的心理疾病甚至比憨豆先生更严重。据“憨豆夫人”说:“拍完这部片(《憨豆特派员》)后,他就经常表现得情绪低落,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我需要寻找自己’。然后就向一家着名诊所预约了治疗时间做心理辅导的治疗。”目前,艾金森正在英国某医院进行心理治疗。让我们在此祝福为喜剧演艺事业做出杰出且不可替代贡献的罗温·艾金森先生早日从忧郁和压力中解脱出来,找到他想找到的自己,拥有自己的喜剧人生。主要获奖情况: 1997年因《憨豆先生》获得最佳娱乐表演艺人称号1990年因《黑武士续集》获得最佳娱乐表演艺人称号1983年因《黑武士》获得“英国影艺学院”颁发的英国金像奖、艾美奖、美国有线电视奖1983年被英国广播公司(BBC)封为年度名人1981年获得“西方剧院”颁发的年度最佳喜剧表演奖1981年因《非9点新闻》获得英国影艺学院颁发的最佳艺人奖主要影视作品: - 2003 - Love Actually 《真爱至上》- 2003 - Johnny English 《憨豆特派员》- 2002 - Scooby Doo 《小狗斯考比》- 2001 - Rat Race 《亡命夺宝》 - 1997 – Bean 《憨豆先生》之—— ·可爱的冒险 ·失而复得 ·闯祸实录 ·图书馆和巴士站·小城故事 ·麻烦不断 ·祸从手出 ·酒店事件簿 ·靠自己 ·宝贝惊魂 ·圣诞快乐 ·精华一&精华二 - 1994 - The Lion King 《狮子王》(给鹦鹉配音)- 1994 –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1991 – Blackadder 《黑武士》- 1983 – Never Say Never Again 《巡弋飞弹》- 1983 – HotShots!PartDeux 《反斗神鹰II》
‘玖’ 哪些美食名人爱吃
1 东坡肉,杭州名菜,用猪肉炖制而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着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2 清朝皇帝和南京人一样——喜欢吃鸭子,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子。干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七月初七“七巧节”,干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子、托汤鸭子、清蒸鸭子。
干隆喜欢吃鸭子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说,干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担心干隆怪罪,厨子赶时间,连鸭毛都未拔干净,这怎么办是好。这厨子也会忽悠,顺手撒了把黑干菜和光鸭一起下锅,以掩鸭毛。谁想平时吃惯了宫廷味的干隆,换个口儿感觉新鲜,大赞味道鲜美。因为皇帝都爱吃,一道名菜就这么出来了。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很可能是饭店编出来的胡话,但却说明了干隆喜欢吃鸭子的事情。
再如,慈禧太后的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子、清炖鸭子、烤鸭,鸭舌、鸭掌、鸭肫、鸭肝、鸭肠,她都爱吃。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抄一张“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时溥仪仅7岁,早膳却近30道菜,其中有三鲜鸭子、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
因为慈禧喜欢吃鸭子,还有人因此交了好运。清末名太监小德张便是其中之一。小德张能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可以查到的原因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欢吃的菜——烩鸭条。
慈禧的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曾经在慈禧身边做过贴身女官的美籍华人德龄曾写过一本《清宫二年记》,其中写道:“她(慈禧)像普通人一样,爱着各种生物,像花草、树木、狗、马等都是她所喜欢的。”
3 年羹尧大将军
《清稗类钞》里的材料,说的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大将军,被雍正皇帝处理后,家势破败,那些姬妾也树倒猢狲散,嫁入寻常百姓家。其中一位侍姬嫁给了杭州的一位穷秀才,婚后不久,侍姬跟她的现任丈夫透露:她是年大将军的掌厨者之一。
而且有趣的是,她只给年羹尧将军做一样菜,那就是小炒肉,其他的完全不过问,就靠着这一样菜在年府拿高薪。具体情形就是:年羹尧每天的菜单,必定要提前一天交给掌厨的。如果是“小炒肉”,必定要让将军府的人忙上半天,但是,年将军每个月只吃一两次小炒肉,“若点小炒肉,则须忙半日,惟月仅遇一两次。”这位“小炒肉专业厨师”每个月也只干一两次活。
4
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有种清淡、自然、讲究悲悯的饮食观,现代很多提倡清淡饮食和动物保护主义的人应该很看得进去。因为李渔总觉得“肉食者鄙”,“脍不如肉,肉不如蔬”,所以食物是越脱离了复杂的烹饪程序越好,口味也是越本味越好,所以当下的那些美国式健康沙拉馆大可以把李渔的语录用英文翻译了贴在墙上,鼓励大家在工作之余不要用大鱼大肉麻痹自己,而是来这样的餐馆吃一盆草样的新鲜蔬菜做午餐。
在各种食物中,李渔又最推崇笋,其次是疑似松茸的菌菇,他也对芥辣特别感兴趣,最爱吃的荤食则是蟹。这样看来,李渔如果活到今天,应该会很热衷于参加去日本的豪华美食旅游团。活在现代,李渔应该会有一个更精彩的好人生,其爽也应该不在袁枚之下。
‘拾’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吃货名人
第一位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头衔已经很多,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老人家……是长长的一串,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上一个:美食家。孔子虽然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类的大话,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的人。他的讲究涉及礼仪、卫生、口味等各个方面,《论语·乡党》有一节文字可以视为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纲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不撤姜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言,寝不语。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
讲究之多,为常人所望尘莫及。孔子当然还在别的地方发表过自己的饮食见解,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征引。单是这一节文字,已经足以证明一点:生活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美食家!
第二位是汉末的曹操。世人皆言曹操是奸臣,见识稍微深入者,或誉之为能臣;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诗人;由诗歌而得知,曹操对于酒文化颇有心得,写出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类的名句。殊不知,曹操还曾经下功夫研究过烹饪艺术。根据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所言,《文选》注所引群书中有魏武《四时食制》。也就是说,曹操可能在烹饪方面作过专门的研究,撰写过专门的着作。现在可以看到的辑录自《太平御览》等文献的《四时食制》,都是讲鱼的产地和食用方法的。一共讲到了十四种鱼,有些今天已经很难考证出是什么鱼了。这里略举三条如下: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御览》九三六)
疏齿鱼,味如猪肉,出东海。(《御览》九四〇)
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丈,口颔下。常三月中从河上,常于孟津捕之。黄肥,唯以作
酢。淮水亦有。(《初学记》三〇)
很显然,曹操是一个特别爱吃鱼的美食家。
第三个是唐朝的杜甫。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诗圣杜甫是个一生潦倒、愤世嫉俗的苦情派诗人,其实大谬不然!杜甫出身名门,从小生活无忧,青少年时代曾过着呼鹰逐兽、裘马清狂的日子。中年以后虽然吃过不少苦,但他毕竟是生活在统治阶级集团中的人,山珍海味、龙肝凤胆,全都见识过。在他的诗歌里,宫廷大餐、王公宴会、农家小酌,都有生动的描写。《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一诗中关于吃生鱼片情形的描写;《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朋友招待的一顿家常便饭,主人尽其所能弄出有肉有酒的一桌饭菜,乱世见真情;《赠卫八处士》诗中战争年代一顿简单之极的宵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充满人间温馨……都是文学史上的珍馐佳肴。可以说,杜甫是用诗歌表现中华美食的第一人。不用说,杜甫是一位超级美食家。
第四个是宋朝的苏轼。毫无疑问,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因为他发明过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除了猪肉,苏轼喜欢过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包括黄鱼、鮆鱼、鲈鱼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河豚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其一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从中可见美食家苏轼的勇气。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广东海南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杨梅、芦柑(卢橘)、荔枝、龙眼、橄榄、槟榔,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这当中,尤其喜欢荔枝,“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长留天地间。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羹)的研制。他先后发明过几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笋、齑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儿)、荠菜,“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一款是苏轼在田野间制作的,架一口断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是蔓菁和芦菔(就是萝卜)。这款羹大概有不错的保健作用,东坡先生挺得意,自号“珍烹”,而且以“东坡羹”三字命名(《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更有一款金牌东坡羹,名字叫“东坡玉糁羹”——其实是苏轼的儿子苏过发明的。“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味道实在是太好了,具体制法苏东坡就秘而不宣,不肯公布菜谱,只告诉我们主要材料是山芋。
第五位是明朝末年的张岱。张岱本人虽是白衣之身,既没有中过科举,也没有做过官,但是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道殷实,加之他的家乡又是物产丰富的江南,因此有条件追求各种生活的享受。他自称好精舍,好养婢,好娈童,好鲜衣,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犁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笙箫弦管,蹴鞠弹棊,博陆斗牌,使枪弄棍,射箭走马,挝鼓唱曲,傅粉登场,说书谐谑,拨阮投壶……样样精通。自然,张岱对于各种饮食也都极尽讲究之能事。这其中,他于螃蟹吃法尤其有研究。每到十月,张岱便与友人兄弟辈组成“蟹会”,举行吃蟹活动,大致情形是:一人分得六只蟹,为怕冷腥,便轮番煮吃。辅食有肥腊鸭、牛奶酪、如琥珀的醉蚶,用鸭汁煮,如玉版的白菜,水果有谢橘、风栗、风菱,蔬菜有兵坑笋,饮用玉壶冰,饭用新余的粳白米,漱口用兰雪茶。所有这些,都记载在他的《食蟹》一文中。
第六位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以戏剧家着称,但实际上他跟张岱相似,也属博学多才、兴趣广泛之辈,这可以从他的着作《闲情偶寄》中得到最好的证明。他的美食家修养,可以从《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看出来。《饮馔部》分三节,蔬食、谷食、肉食,也就是说,蔬菜、米面主食、水陆空禽鸟兽畜鱼虾,美食所需各种材料的制作、食用,他都研究到了,而且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七位是清朝的金圣叹。金圣叹是清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极力推崇《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等着作,称其为天下才子必读书,并逐一加以评点。可惜的是,只有《水浒传》和《西厢记》两种评点本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他评点《水浒传》时,见解新颖,才情四溢。金圣叹生活清贫,狂放不羁,言行每每耸人听闻,堪称冷幽默的大师。江苏吴县任维初滥施刑罚,贪贿浮征,金圣叹等十八人鼓动千余学子,于顺治死讯传至苏州之际,聚集在文庙哭闹抗议。结果,惹恼朝廷,下令将包括金圣叹在内的士子们凌迟处死。临刑之际,金圣叹饮酒自若,且饮且曰:“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另一种版本是“断头,至痛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大奇!”(梁章钜《归田琐记》)他给大儿子的临终遗言也不是什么重要事情,而是一味菜肴的配方。这又有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另一种版本是“…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死而无憾也。”就冲金圣叹这种临危之际仍然惦记着美食配方的精神,我们也得将其作为美食家供奉起来。谨以心香一瓣,献于先哲灵前!
第八位是清朝的袁枚。袁枚是干隆年间着名的诗人和诗评家,当时诗人倘能得到他的一句好评,立即身价倍增。因此,包括一批达官贵人在内的许多诗歌爱好者,都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诗歌作品送去请他点评——他的传世名着《随园诗话》即由此而来。袁枚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三十三岁上于父亲亡故之时,即辞官回家,从此不再出仕,在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而居,在诗酒悠闲中度过一生。这期间,袁枚撰写了日后被誉为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着作——《随园食单》。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不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方面。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点心,还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涉及。袁枚虽然着有烹饪专书,但是,他本人奉行“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是不会下厨操刀的。因此,他不是烹饪大师,而是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