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芜湖市泥汊镇未来会不会大规模拆迁
未来会拆迁
无为市泥汊镇有大项目未来会拆迁的
泥汊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地处无为市东南部,东与芜湖市隔江相望,南与全国四大电缆基地之一的高沟镇接壤,西与姚沟镇毗邻,北与福渡镇相依。区域面积12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70745人。
⑵ 安徽省无为县有多少个乡镇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面积2433平方公里,人口141万(2008年底),邮政编码238300,行政区划代码341422,县人民政府驻无城镇,辖19个镇、4个乡。 19个镇:无城镇、汤沟镇、陡沟镇、白茆镇、石涧镇、蜀山镇、牛端口镇、开城镇、严桥镇、二坝镇、襄安镇、高沟镇、姚沟镇、红庙镇、赫店镇、泉塘镇、福渡镇、刘渡镇、泥汊镇、雍镇。 4个乡:昆山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鹤毛乡。
⑶ 无为县各乡镇赶集日期
全县有传统庙会7处:
襄安(二月二十八日~三月四日)
蜀山(三月三日~六日)
泥汊(三月三日~七日)
姚沟(三月十二日~十六日)
虹桥(三月十八日~二十二日)
黄姑(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初一)
河坝(四月十五日~十九日)
⑷ 无为县有黄洛镇吗
没有。
目前,无为县将原23个乡镇调整为20个乡镇(无城镇、陡沟镇、福渡镇、高沟镇、泥汊镇、姚沟镇、刘渡镇、襄安镇、十里墩乡、泉塘镇、蜀山镇、洪巷乡、牛端口镇、昆山乡、鹤毛乡、开城镇、赫店镇、严桥镇、红庙镇、石涧镇)。将二坝镇、汤沟镇、白茆镇并入芜湖市鸠江区。
⑸ 无为现在是县是市啊
无为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地貌兼有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水网发达,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106.2万人[2],辖20个镇:无城镇、陡沟镇、福渡镇、高沟镇、泥汊镇、姚沟镇、刘渡镇、襄安镇、十里墩镇、泉塘镇、蜀山镇、洪巷镇、牛端口镇、昆山镇、鹤毛镇、开城镇、赫店镇、严桥镇、红庙镇、石涧镇。[3]
无为市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自隋朝始建已有1400余年历史,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无为市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的交汇区域,境内有京福高铁、北沿江高速、芜湖长江二桥连接线、芜铜高速、庐铜铁路等纵横交错,坐拥59.3千米的长江黄金岸线。无为市石油、天然气等储量丰富,是全国着名的电线电缆、煤化工产业基地。[4]
⑹ 快递运费等问题
中通 圆通 天天 一般的快递都可以 运费十块左右 但要看东西大小!两天应该就到了
⑺ 巢湖市无为县一共有多少个镇
23个镇分别是<1>
无城镇
(2)二坝镇
(3)高沟镇
(4)汤沟镇
(5)陡沟镇
(6)
姚沟镇
7福渡镇
8
白茆镇
9泥汊镇
10
襄安镇
11泉塘镇
12
蜀山镇
13
牛端口镇
14开城镇
15
赫店镇
16
严桥镇
17
红庙镇
18昆山乡
19
洪巷乡
20
鹤毛乡
21
十里墩乡22石涧镇
23
刘渡镇
⑻ 无为县有哪些镇
截至2017年末,无为县下辖20个镇,分别是无城镇、襄安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端口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福渡镇、泉塘镇、赫店镇、红庙镇、高沟镇、鹤毛镇、十里墩镇、昆山镇、洪巷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无城镇
无城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地处皖中,位于无为县境内,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2、襄安镇
襄安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地处无为县西南,面积110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集镇,有“无为县首镇”之称。
3、陡沟镇
陡沟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位于无为县东北部,因集镇中心过去有陡门和沟堑,后筑土坝,取名“陡沟坝”。它东临汤沟镇,南接白茆镇,西连无城镇、福渡镇,北隔裕溪河与含山县运漕镇相望。
4、蜀山镇
蜀山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位于无为县西南部,是原蜀山区公所所在地,省道军二路横贯东西,市道银岗路竖穿南北,境南西河与黄金水道长江相连,素有无为县西大门之称。
5、泉塘镇
泉塘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25公里,东以永安河与襄安镇为界,南与洪巷乡、刘渡镇隔西河相望,西与蜀山镇接壤,北邻六店乡,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
⑼ 安徽无为县有哪几个镇
摘要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目前咨询的人数较多 ,我将在五分钟内为你解答,请稍等片刻。
⑽ 牛端口镇的历史沿革及
牛端口镇可以说是一座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城镇。
古代时期
对于更久远时期的历史有待进一步考证,所见资料直至明朝洪武初,撤销无为县入无为州,州辖8个乡,编户47个里。明中叶,增加城内外2个里,共49个里(在城即城关9个里,无为乡6个里,太平乡7个里,开城乡4个里,襄安乡3个里,铜城乡5个里,周兴乡5个里,南乡7个里,北乡3个里)南乡7里应该就是最初的牛端口所在。清初将北乡3个里增至7个里,其他名称及乡、里数仍沿旧制。嘉庆24年(1819年)光绪30年(1904年)无为州所辖有仓头、石涧、开城、襄安、牛端口、灰河等38个集镇。
民国及抗战、解放战争时期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多变,18年(1929年),全县分为9个自然区、258个乡、32个镇。不久,改为9个区,42个汛。21年,改行保甲制,全县计9个区、1131个保、11093个甲。民国24年,改行联保制,全县分9个区、110个联保、1115个保。民国25年,实行区、乡(镇)、保、甲制。全县分4个区即虹桥、三官殿、开城、湖陇4区,共辖69个乡(镇)792个保。民国30年(1941)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三宫殿成立(后迁到牌楼),除一区(无城)外,无为县境共辖9个区、86个乡、909个保、83万人。二区:姚沟、虹桥;三区:三宫殿、陡沟;四区,石涧;五区:牛端口;六区:开城;七区:尚礼,八区:汤沟;民国31年(1942)3月桐东游击队配合第七师55团攻打驻在牛端口程家院子的专事磨擦、破坏抗日的国民党县政府,县长何国强仓惶出逃,其守卫部队被瓦解。民国34年(1945)6月皖江行署在无为南乡增设无南行政办事处,同年无为全境光复。民国36年(1947)1月刘容(又名胡志敏)奉命率部(约50余人)由大别山进入无为西南乡,随即成立湖东县民主政府。民国37年(1948)5月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渡江侦察部队挺进巢无地区。5月4日原国民党爱国将领、师长戴安澜的胞弟戴汝澜和中共湖东县委接触,要求参加革命工作。湖东县委指示他继续担任国民党牛端口区联防区主任,掩护中共人员活动。9月,按照第四军分区指令,戴汝澜带领所属部队400人枪,开往恍城受编。民国38年(1949)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25军、27军在无为县集结完毕,作渡江战役的准备。
4月1~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1师在临江大队、无南大队的配合下,先后攻克了刘渡、土桥、姚沟、五洲、太阳洲、泥汊、蛟矶等处国民党江防据点,无为全境解放。7月无为、无南、湖东、临江4县党政领导机关先后迁至无城合署办公。16日,成立统一的中共无为县委员会和无为县政府,县委书记章石平,县长王子轩。下辖无城、河坝、汤沟、石涧、严桥、开城、蜀山、牛端口、泥汊9个区和襄安直属镇,119个乡;乡以下辖行政村、自然村。无为县隶属皖北巢湖专区。
民国38年7月,无为全县划分为9个区、1个直属镇、109个乡(镇)。无城区辖4个镇,河坝区辖14个乡,汤沟区辖14个乡及汤沟镇,姚沟区辖13个乡,石涧区辖14个乡和黄洛、石涧2个镇,严桥区辖12个乡和严桥镇,蜀山区辖10个乡,牛端口区辖11个乡,开城区辖12个乡(镇)。
1949年--至今
1949年全县共辖无城、河坝、汤沟、石涧、姚沟、严桥、开城、蜀山、牛端口等9个区和1个襄安直属镇,共109个乡(镇),人口总数为860173人。
建国后区划变化较大,1950年,全县为15个区、130个乡(镇)。1951年,为15个区、178个乡(镇)。1951年,增设53个乡(镇),计231个乡(镇)。1952年,增设64个乡(镇),全县为295个乡(镇)。1955年,将全县22个区撤并为12个区,295个乡(镇)作相应的调整。1956年,将原295个乡(镇),撤并为白茆直属乡及97个乡(镇)。1957年,为10个区、2个县直属镇、1个县直属乡,74个乡(镇)。1958年,撤销12个区级行政机构,将全县74个乡(镇)、3个县属乡(镇)并为31个人民公社。1961年,全县划分为11个区、2个直属镇、46个人民公社。1971年,全县为10个区、2个县直属镇、72个公社。1982年,全县除3个县直属镇外,共设59个乡和13个乡级镇。1988年为10个区、3个县直属镇、13个区属镇、61个乡。3个县属镇为无城镇(代管官镇、檀树、凤河3个乡)、襄安镇、二坝镇(代管蛟矶、长安2个乡)。10个区为严桥区辖5乡1镇、开城区辖7乡1镇、蜀山区辖7乡1镇、牛端口区辖6乡2镇、石涧区辖4乡3镇、襄安区辖6乡1镇、陡沟区辖、泥汊区辖4乡2镇、白茆区辖6乡、汤沟区辖4乡1镇。
2005年底,无为县辖无城镇、襄安镇、二坝镇、蜀山镇、牛端口镇、高沟镇等19个镇,鹤毛乡等4个乡。
牛端口
镇政府所在的牛端口城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向以传统商端口和每逢农历“三、六、九”日农村贸易集会而久负盛名,辐射周边三县一市10多个乡镇。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有玻璃纤维厂、小煤窑、标准元件厂、机械修配厂、轮窑厂、大米加工厂、油坊等,个体商贩遍布全镇。形成方便群众生活的商业网络。
这座古老的城镇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但集市贸易日趋繁荣,而且城镇规模也不断扩大。家庭生产木箱也是该镇一大特色。全镇有530多户生产木箱,每年有20多万只木箱销往西藏及沿海各省。该镇还是临近山区毛竹、元竹及其制成品的集散地。
目前,该城镇已成为本县西南部重镇和重要物资集散中心,1999年与二坝、泥汊、襄安一起跨人了安徽省195个中心建制镇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