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种类 » 崇州市元通镇蛋糕店有哪些
扩展阅读
杯子蛋糕主题是什么 2025-02-12 01:07:45
广州哪里有可以学做蛋糕 2025-02-12 01:03:24
六连模具蛋糕烤多久 2025-02-12 00:55:58

崇州市元通镇蛋糕店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8-09 04:41:33

A. 元通古镇有什么特色美食

如严三麦子的渣肉,高洪兴的鱼香肝片,邱大案的油花、齐大案的面条,张二师的活粉,肖稀饭的稀饭,周油茶的油茶,黄炮匠的板鸭,肖辉鸡肉。致华堂的白雪糕,胡广成的广成饭馆。

B. 崇州元通古镇,为什么会被称为“小成都”

对于成都很多人都是非常向往的,对于这样的都市他们所存在的韵味也是让很多人都非常想要去体验,当然在我国很多地方也会有非常相似的地点。对于崇州元通古镇这个地方,虽然很多人都不是十分了解,但是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开发也让这个地方有了更加丰富的发展。他被誉为小成都,是因为在很多建筑上他与成都都非常的相似,在很多生活习俗上也会和成都有大部分的相似,所以才会被人们称之为小成都。

其实在我国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只不过并没有被发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相似的地方也会被发现,同时也会被很多人所向往,毕竟大都市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C. 元通古镇农家乐哪家好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2

D. 元通古镇的特色美食

如严三麦子的渣肉,高洪兴的鱼香肝片,邱大案的油花、齐大案的面条,张二师的活粉,肖稀饭的稀饭,周油茶的油茶,黄炮匠的板鸭,肖辉鸡肉。致华堂的白雪糕,胡广成的广成饭馆。至今这些传统小吃除了年代较近的广成饭馆(1987年成立)更名营业外,其他小吃熟食均已绝迹。至于其它名小吃,有待挖掘。
张家糖房
--回顾历史悠久的张氏糖房
每一个家族都应有属于一段她的历史,每一段家史的背后又隐藏了无数的故事,或甜蜜美满或冷淡凄凉。祖上是富商也好、贫农也罢,我们不因妄自评判;先人留下了万贯家财让我们坐享其成,或只留下几亩薄田让我们清贫如洗,我们不因满足和憎恨。先人是我们生命的开始,后人是他们生命的延续。祖宗应该铭记,更要记得我们的根在哪里!家史的相册已沉睡数十载,拨开上面的灰尘,再将它重新打开,先人的照片已模棱两可、破旧不堪。但是他们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依旧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她留给后人的精湛技艺更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我的祖父张礼兴,生在清朝光绪年间,居住在关胜镇弟五村(原古地名集善桥水梨子树),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与我的祖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农耕不足以养活儿女,维持生计,迫于生活的压力,祖父不得不另谋出路。一日祖父用一些面粉和黄糖制作了些简单糕点和糖果给家人食用。家人吃过后都觉得这种食物口感很好,甚是喜欢。祖父在家人的夸奖和赞美中决定做糖货出售,已补贴家用。在与祖母商量后,祖父就在农忙闲暇之余,到柳街子拜访当时做糖果、糕点的老师傅,求教经验,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经过祖父不断的创新与尝试终于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张氏”糖果和糕点。至此为谋生之道、自立门户,在家中自做自销,做起了糖果、糕点买卖来。刚开始买的人并不是很多,都是些就近的乡里乡亲,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但凡吃过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津津乐道,回头客不断。慢慢的“张氏”糖货、糕点就在乡里传开了,奔着“张氏”的这个名气就连外乡人也不顾十几里的路程专门跑来尝尝。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名传千里。安龙、柳街、大观、石羊、中兴这些大场镇的小摊小贩都要祖父送货。每次外出给商家送货,祖父都要步行几十里,挑着担子、踩着草鞋、卷着裤脚、穿着汗衫、带草帽、穿梭于乡村的水网稻田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担坏了多少个竹篓,踩坏了多少双草鞋,不知肩膀上的老皮抹掉了几层又张了几层。“张氏”这个招牌是祖父硬生生挑出来的,踩出来的,一层一层的皮换来的。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已不足以满足日益增多的食客。于是为了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祖父放弃胜利老家,带着我父亲及全家老小七口人,在光绪中年期间,迁居于崇庆县元通场增福街。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最后只能租借当地人家的两件闲房居住。家室安顿好后,祖父带着父亲继续开始了糖货的生产和销售。经过几年辛苦的打拼,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家底也比当初厚了些。但随着祖父年事已高,已经再也做不动了,就将这几十年的做糖果的技艺传授给我的父亲张庆昌,让他继承家业,传承这一传统的民间制作技艺。继承祖上生意后的父亲先是用这几年的积蓄将祖父租借的这两间铺面房和租家的几间后房卖了下来,又将老房子推到,在原址上重建了新的后房和铺面(现在我居住房子和铺面就是当时父亲重修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房子修好后新置办了多种制作糖果、糕点的生产工具。每每父亲在糖房内制作糖货时,祖父也会边制作边指导。父亲继承了祖父精湛的技艺,制作的糖果、糕点得到了八方食客的喜爱,打开了源源的不断的销路。在那个时候每天都会有十几个挑夫和当地的十多个小商贩,约二十余人在家里候着,等着父亲做糖货。而父亲为了不影响送货,常常在半夜的油灯下赶货至天亮,挑夫们晚上打下手帮着赶货,白天又将糖货发往各个场镇。记得当时卖货的地方都是比较远的县城:郫县、灌县、彭县、新都、温江等。每年中秋节本因是吃月饼赏月,但是本地确形成了吃张氏糖果的传统,来铺面上卖货的散客更是络绎不绝、门庭如市。逢年过节,父亲都会带上我的大哥张新炳、二哥张新润到本地豪绅家做糖货、糕点当做他们的年货,馈赠亲友。
直至解放后的1956年父亲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公私”合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糖果厂(原名元通糖果厂),担任技术指导。在工作期间父亲没有私心,毫无保留的将家传技艺教授给工人。同时带头实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深的感动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大家的努力使糖果厂的效益突飞猛进,生产的产品响誉“川西坝子”。
为了将先辈的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于1982年开始重操旧业。将老糖房修补一番,添置了些许家具,重新开张营业。每天天麻麻我们就起床准备开门张罗生意,给土灶加把火,揭开盖子查看当晚熬得清糖火候够不够,将制作需要的家具一一清洗。一切就绪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熬糖、下料、切糖、装糖。一切流程那么的熟练,火候把握的还是恰到好处,口口香脆。和面、入模、造型、油炸,制作的手法依然精湛,不黏口不粘牙,外酥里嫩。切刀在手中飞快的舞动,将两尺来长的糖条准确的切成一指来宽的糖块,分毫不差。雪白的熟面在手中来回的搓揉,力道均匀适中,加上黄糖做成的夹心,捏成手掌大小,下到油中,来回翻动。切刀与案板的碰撞,面粉与热油的接触,再一次唤醒食客的味蕾。来往的路人被这传统的技艺所折服,都停下来驻足观看,将铺面堵水泄不通,人头攒动,大势争相购买一饱口福。“张家糖房”再一次焕发了新的生机。很多老客户知道“张家糖房”重新开业后,纷纷上门要货。货物供不应求。两个儿子大些后,分别教大儿子制作糖货、小儿子制作糕点。全家老小齐上阵,振新家业。通过全家老小的努力,“张家糖房”的生意达到了鼎盛,生产的糖货、糕点远销青海、甘肃、湖南、西安等地省市,同时在成都市西南食品城、五块石商场、茶店子商场均有我的货物出售。2006年因病不能再制作了,由两子继承家业。(现仍然保存有生产制作糖果、糕点的家具)
七十八老叟 张新云
现居住地于元通增福街116-118号

E. 四川省成都的崇州怎么样~~

崇州概况:崇州市(原崇庆县)地处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东距成都37公里,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全市面积1090平方公里,平坝区占总面积的52%,山区占总面积的43%,丘陵区占总面积的5%。总人口64.15万人。市辖25个乡镇,与大邑县,新津县等县为邻。

崇州市历史悠久,古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22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1994年撤县设市。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称。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阳镇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崇州市有“天府粮仓”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崇州主产川芎、郁金,为全国川芎生产基地县。其怀远一带生产的乌梅远销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来即进贡朝廷。称为“龙门贡茶”。其所产的黑香糯米被称为“黑米之王”,驰名中外。此外该市的竹编、藤编制品也远近闻名。

崇州市丰富的山、丘、坝、河兼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旅游风景,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省级森林公园鸡冠山是其中的代表。崇州市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光严禅院为川西不可多得的历史胜迹。

行政区划:
镇:崇阳镇、怀远镇、元通镇、三江镇、江源镇、羊马镇、廖家镇、观胜镇、街子镇、三郎镇、万家镇、王场镇、白头镇、道明镇、桤泉镇,听江镇,隆兴镇。
乡:安阜乡、大划乡、梓潼乡、锦江乡、公议乡、上元乡、苟家乡、东关乡、济协乡、崇德乡、集贤乡。

着名景点: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光严禅院

历史文化:据考古发现,早在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今市境内公议乡无根山麓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及至距今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今市境内公议乡天福村、上元乡芒城村及隆兴隆紫竹村便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古人类群落--城市。崇州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城市的出现,标志着崇州地区原始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古老的崇州大地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地之一。
公元前8世纪,以江源(今崇州)为其治地的蜀国鱼凫时代最后一个蜀王杜宇,"教民务农",使古蜀国由渔猎转向农耕,江源地区成为长江上游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后秦国灭蜀,在蜀地封侯筑城置县,于公元前310年正式成立江原县。
公元301年(晋惠帝永康二年),李特在蜀地率关陇流民起义。次年,其子李雄攻克成都,建立成汉政权。公元312年,李雄分蜀郡江原县地置汉原郡,改西晋江原县为汉原县。公元347年,桓温伐蜀,蜀平后,东晋改汉原郡为晋原郡,改汉原县为江原县,并移临邛县于郡东南30里今三江镇北。
南朝萧齐时(479-502),改晋原郡为晋康郡,领县同宋。后周时,江原郡废。同时废江原、晋乐而新置多融县。
北周时(557-581),改多融县为晋原县,治所为今崇阳镇西南龙门街古城。晋原县历隋、唐、五代、宋、元、于明洪武初省入崇庆州,历时八百多年。唐之蜀州、唐安郡、宋之蜀州、崇庆军、府、总管府,元、明之崇庆州,均先后设治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民国政府废除清朝设置的府、州、厅。崇庆州因此而改为崇庆县,先后隶川西道、西川道、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庆县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后属四川省温江专员公署管辖。1983年7月,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崇庆县划归成都市管辖。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崇庆县"之名自此成为历史。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市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了全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

主要河流: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全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
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全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气候:崇州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

土地资源: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090.17k㎡。其中,山地面积471.52k㎡,丘陵面积54.95k㎡,平原面积563.7k㎡。山、丘、坝内共有水域10万亩,全市大体形成"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土地结构。

矿产资源:崇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有14种,其中探明储量的5种:煤、铅、锌、石灰石和泥炭;尚未查明储量的9种:硫铁矿、银、金、云母、雄黄、石膏、铝、盐和天然气。矿点分布于苟家、万家、毛郎、怀远、街子、公议、王场、道明和隆兴等乡镇。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最多,正开采的矿种有3个:煤、石灰石和金。曾开采过的矿种有6个:泥炭、锌、硫铁矿和石膏。

水资源:除降水外,全市年河川径流总量为157074万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输水量80511万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万立方米,山丘塘库蓄水、机电提水、山溪沟引水和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计2611万立方米。农业生产可利用水量为67648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有水1090立方米。
全市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总计为110900kw,可开发量为53605kw。
全市由河流、池塘、水库、水凼等构成水面共计10万亩,可供养殖的水面为3807亩。尚有可开发水面3500余亩。

生物资源:崇州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宜于生物生长。植物方面树种繁多,遍布山、丘、坝的乔、灌木,主要有65科300余种,药用植物占12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树木5种:红豆树、水杉、珙桐、罗汉松和紫檀。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以及软体类、节肢类、环节类等动物达数百种,珍稀动物有金丝猴、岩驴、獐子、扭角羚(即野牛)、大熊猫、小熊猫。名贵鸟类有相思鸟、百灵鸟、野雉、鹦鹉、贝母鸡等。此外,还有罕见的大鲵(娃娃鱼)和梆梆鱼(俗名)等。
崇州市是全国十四个熊猫生态自然保护区之一。

林木资源:崇州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树种繁多,共有65科200余种。乔、灌、针、阔叶林木皆有。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2.1%,分为高山水杉涵养区,中山用材、经济林区,丘陵薪炭、经济林区和平坝路旁综合区。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近百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山、丘、坝兼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众多的旅游风景区。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多采的人文景观。仅市府驻地崇阳镇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便有建于唐盛于宋,兼具江南园林和四川园林风格的罨画池;建于明代至今保存完好的州文庙,以及目前在国内除浙江绍兴外纪念陆游的专祠陆游祠等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列为成都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代名将陕甘总督、一等昭通侯杨遇春的宫保府。在全市境域内,则形成了以森林文化、熊猫文化、龙文化为主的雪山森林、湖光山色游览区,主要有:省级旅游风景区九龙沟,省级森林公园鸡冠山,湖光山色见长的白塔湖,康熙皇帝赐书"光严禅院"的凤栖山古寺等。
特产:汤麻饼 道明竹编 怀远三绝(冻糕 叶耳粑 豆腐帘子)

F. 崇州有哪些

崇州市,古称蜀州,四川省县级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东距成都绕城高速公路25公里,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35公里,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


崇州市辖3区(崇阳区)8个县(羊马、街子、怀远、元通、桤泉、大划、三江、王场)。崇州市人民政府驻崇阳区街道办事处。


G. 崇州有哪些的小吃

崇州的小吃有:汤麻饼,石观音板鸭,冻糕等。

1、汤麻饼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现辖行政区域。街子汤麻饼,是四川省成都崇州市街子古镇着名的汉族小吃,该品因其火工精当,拥有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的特点,上世纪40年代被列为当时蜀州四大名小吃。

2、石观音板鸭是四川成都市传统的汉族名菜,皮色金黄,醇香味美,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油润肥嫩,味长耐嚼,风味独特,佐酒助餐十分适宜,这样的美味,不是各地都有,就在川中蜀地,因其技艺保密性强,亦不是随外可见,成都人想吃时,大多还得求亲烦友或是亲去崇州才可一快朵颐。足以见其魅力非凡。

3、冻糕,汉族特色糕点,民国年间怀远镇厨师蒋仲渔所创,人称蒋三麻子冻糕。其制作工艺传统而独特。先将大米浸泡磨成浆,再把用沸水烫过的糯米蒸熟,然后将二者伴和入缸发酵,最后加生猪油和红糖。成品色白微黄,滋润绵软,富有弹性;松泡化渣,油而不腻,香甜微酸。

H. 崇州市随缘家庭农场怎么样

崇州市随缘家庭农场是2016-11-24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崇州市元通镇景汇村10组。

崇州市随缘家庭农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0184MA62MQQW8F,企业法人肖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崇州市随缘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是: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水稻、小麦、油菜、苗木种植销售;家禽家畜养殖销售;淡水鱼养殖销售;日用杂品零售;棋牌服务;农业观光旅游(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崇州市随缘家庭农场更多信息和资讯。

I. 崇州有几个镇

截至2013年崇州有18个镇。

截至2013年,崇州市18个镇分别为:三江镇、江源镇、羊马镇、廖家镇、元通镇、观胜镇、怀远镇、三郎镇、街子镇、万家镇、王场镇、白头镇、道明镇、隆兴镇、大划镇、崇平镇、梓潼镇、桤泉镇。

崇州古称蜀州,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代管。 崇州,老子思想创立发扬地。崇州市历史悠久,汉代称蜀川,唐代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43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1994年撤县设市。

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称。 2013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崇阳镇,设立崇阳街道。调整后,全市辖1个街道、18个镇、6个乡。

(9)崇州市元通镇蛋糕店有哪些扩展阅读: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的美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崇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家。

古镇核心区建筑主要以清末民国初期的川西民居为主,呈南北走向的带状分布,建筑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同时古镇地处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待字闺中的瑰宝。

J. 崇州旅游景点大全

崇州旅游景点大全:

1、成都市崇州元通古镇旅游景区

元通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崇州市元通镇,距离成都市区38公里,是川西文物保护单位较多的场镇,也是川西地区着名的土陶之乡、仁里义乡、水运之乡。古镇因水而兴,历来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成就了其“川西第一水岸”的美誉,浓厚的码头文化延伸出了商贸文化、仁义文化、会馆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