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会唱歌的生日蛋糕》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是一篇充满想象的童话,是一个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采用了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事件,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作者描写到“从肚脐里飞出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这样一个情节给了幼儿奇妙的幻想。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已经进一步发展,占优势,有意注意也正继续发展,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机械记忆为主,容易记却忘得快。这样的语言活动正式适合中班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引导作用。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目标一: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熊和朋友们互相关心的情感。
目标二:能够大胆想象,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的见解。
目标三:感受关心家人,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一
教学难点:目标二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布鲁姆说过,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纲要中也说,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因此我为活动做如下准备:
物质准备:1,生动形象的教学图片,便于幼儿理解童话内容
学具准备:1、图画纸、水彩笔
四、说教法、学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对童话内容的掌握。
2、启发提问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增强幼儿的想象能力。
学法:
1、 多通道参与法:让幼儿通过看听说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五、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本环节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出示最后一张图片(熊奶奶看着蛋糕笑),然后问小朋友:这是谁呀?幼儿回答:这是熊奶奶。我接着问:她问什么要笑呢?幼儿猜测,有不同的回答:可能她看到了开心的事情,吃了好吃的东西等等。
2,我讲故事。我说:你想知道熊奶奶为什么会笑吗?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故事吧。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我以最后一张熊奶奶笑教学图片作为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当我抛出问题熊奶奶为什么会笑的时候,鼓励幼儿大胆猜测,也设置的悬念,激起了幼儿强烈的探知欲望。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 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本环节我运用多通道参与法,直观演示法,帮有幼儿理解童话内容。
1,讲述故事。我用优美的语言完整讲述童话内容。
2,我提问幼儿:故事里有谁?小朋友会回答:小熊,外婆,小羊,小狗,小猪。根据幼儿回答,我出事相关图片。我接着问: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鼓励幼儿尝试用完整的话讲一讲,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教学图片。
3,我指图讲述童话,并边讲边填补幼儿没有回答到的图片空缺,再次欣赏童话。
4,我提问幼儿,小熊为什么要做生日蛋糕?幼儿回答:因为熊外婆的生日快到了。我再提问:小熊做的生日蛋糕与平时小朋友吃的蛋糕一样吗?小朋友回答:不一样。我问:有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小熊做的从生日蛋糕吃进肚子里,肚脐眼里会唱歌,小朋友吃的蛋糕不会唱歌。我再问:小熊是怎样做出来这个会唱歌的蛋糕的?幼儿回答:小熊一边和面,一边在唱歌。我又问:你们喜欢小朋友吗?为什么?幼儿回答:喜欢,然后说出一些他喜欢的理由。
这个环节有两次完整听童话的小环节,我都采用了自己朗诵,而非录音机播放。教师自己朗诵能够把握朗诵的语速语调,在重要的地方加重语气,这是录音机没有的功能。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并且机械记忆占优势,表现童话内容的小图片帮助幼儿掌握童话的情节。因此,我通过生动形象的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理解童话内容。我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并不是蛋糕本身在唱歌,而是吃下去以后,从肚脐里面飞出歌声来。本环节达成了目标一,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 鼓励幼儿想象,拓展经验,并讲述图书制作的方法。本环节我主要采用多通道到参与法,让幼儿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
1,启发幼儿讨论:除了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我们还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蛋糕?请你和周围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讨论结束后,我请几位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集体讨论出来的想法,还可以适当的做做动作。
2,我请幼儿讲一讲图书制作的方法,提示幼儿可以将这个童话故事制作成一本图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纲要中说:“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通过自制图画书,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童话的内容,而且可以了解图书的结构,提高早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纲要中又说:“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讨论之后不仅要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还要讲讲集体讨论的想法。并通过一些动作,来具体形象化。本环节完成了目标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本环节主要运用多通道参与法,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感受亲人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1,幼儿分组绘画,并将绘画作品制成故事书。
2,我提问幼儿:熊外婆喜欢小熊的礼物吗?幼儿回答:喜欢。那小熊高兴吗?为什么?我通过幼儿的回答做小结,让幼儿懂得是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会快乐。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想象为主,我利用把童话制作成图书的形式,激发了幼儿想要制作礼物的兴趣,幼儿通过制作图书的过程,体验合作和朋友互相帮助带给自己的快乐。幼儿在说说画画做做的过程中,学会了分享合作,充分感受了同伴之间的快乐。达成了情感目标。
(五) 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我设计了一下活动延伸区域活动。我将幼儿制作的图书投放到语言区,让幼儿看书讲述故事,培养幼儿前阅读的能力。纲要中也说:“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为,还可以设计一个美术活动“大家来做蛋糕”,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的区域整合的理念。
❷ 韩国人过生日有哪些习俗
韩国人过生日的时候,一般会穿韩式服装,像韩服,就是一个非常盛行的服装,他们在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优先去选择,然后一定会选择泡菜这种食物,因为泡菜在韩国非常的流行,也非常的好吃。
❸ 生日蛋糕的做法与配方
喜欢吃戚风蛋糕的人很多,因为它那绵柔香甜入口陶醉的感觉令人难忘。然鹅。。。。这款看似简单的蛋糕,你想随随便便就驾驭它那是不可能滴。表怕,么么哒君教大家一个基本上零失败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八寸蛋糕的做法图解:
配料:鸡蛋5个 低筋面粉85g 鲜牛奶40g 塔塔粉3g 细砂糖90g
1、准备所有食材。
2、蛋白蛋黄分离,盛蛋白的盆要保证无油无水,最好使用不锈钢盆。
(我分离蛋黄蛋白都是直接把蛋壳打开,来回倒分离出蛋黄,建议刚开始接触烘焙的童鞋可以买那种蛋黄分离器,分离蛋黄蛋白。)
3、在分离出的蛋白中加入3克塔塔粉,如果没有塔塔粉也可以放几滴白醋,因为蛋白是碱性的,塔塔粉和白醋都是酸性的,可以酸碱平衡,有助于蛋白的打发。
4、用打蛋器把蛋白打到呈鱼眼泡状的时候,加入1/3的细砂糖(20克)。
5、继续搅打到蛋白开始变浓稠,呈较粗泡沫时,再加入1/3糖。(20克)
6、再继续搅打,到蛋白比较浓稠,表面出现纹路的时候,加入剩下的1/3糖。(20克)
7、继续搅打直到提起打蛋器的时候,蛋白能拉出一个短小直立的尖角,就表明达到了干性发泡的状态,可以停止搅打了。
8、打发好的蛋白就算把盆子倒扣过来也不会掉出来哦。如果是用不锈钢盆打分蛋白就不要这么试了,就算打分好了也会掉出来的,因为不锈钢盆壁很滑。
9、在5个蛋黄中加入30克细砂糖还有40克牛奶。
10、再加入40克色拉油,用打蛋器轻轻打散。不要把蛋黄打发。
11、再筛入85克低筋面粉。
12、筛入面粉后的蛋糕糊会有很多颗粒,要用刮刀把这些颗粒腻开,这样成品后的戚风蛋糕里面才不会疙疙瘩瘩。
13、就像这样,用橡皮刮刀在盆壁上左右腻开,刚才还疙疙瘩瘩的蛋糕糊变得很细腻吧。
14、盛1/3蛋白到蛋黄糊中。用橡皮刮刀轻轻翻拌均匀(从底部往上翻拌,不要划圈搅拌,以免蛋白消泡)。
15、翻拌均匀后,把蛋黄糊全部倒入盛蛋白的盆中,用同样的手法翻拌均匀,直到蛋白和蛋黄糊充分混合。(搅拌蛋黄糊和蛋白的时候别畏首畏脚的,只要蛋白打分的到位,消泡现象就不会那么严重,可以大胆的搅拌,但千万不能划圈哦。蛋白搅拌的不均匀烤出的蛋糕会出现蛋白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16、这是混合好后的蛋糕糊,混合好后的状态应该是比较浓稠均匀的浅黄色。将混合好的蛋糕糊倒入模具,抹平,用手端住模具在桌上用力震两下,把内部的大气泡震出来。放进预热好的烤箱,170度,约1个小时即可。
17、烤好后的蛋糕从烤箱里取出来,立即倒扣在冷却架上直到冷却。然后,脱模,切块即可享用。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裱花慕斯蛋糕。松软香甜的戚风蛋糕绝对是大人小孩的大爱。
❹ 幼儿园中班唱歌的生日蛋糕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飘、诱人、冒的含义。(重点)
2、能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难点)
3、初步懂得“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生日歌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
1、播放一段“生日快乐”的音乐,提问:
(1)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歌?
(2)什么时候我们会来唱这首歌呢?(过生日的时候)
2、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生日蛋糕的图片)
3、有一只小熊,他也想做生日蛋糕呢。不过他的`蛋糕可神奇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看看故事里会有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教师提问:
(1)你看见故事里都有谁啊?
(2)他们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
(3)这是在为谁做的生日蛋糕呢?
(4)吃了蛋糕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蛋糕呢?(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5)歌声是从哪冒出来的啊?
3、故事真好听,听完了一遍故事,你们知道小熊一共做了几次蛋糕啊?(2次)那我们分开来再听一听故事吧。
三、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的前面一段:
(1)小熊是怎么做蛋糕的?(边…边…)
(2)“烤箱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中“诱人”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做一个“诱人”的样子给大家看看呢?大家一起来做做诱人的样子。
(3)小熊吃了生日蛋糕,从肚脐眼里冒出了好听的歌,他的心情怎样?
2、欣赏故事的后一段:
(1)小熊为什么要把蛋糕分给小猪小狗小羊呢?(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从而引导小朋友之间有好东西要相互一起分享)
(2)为什么这些小动物要帮助小熊一起做生日蛋糕,一起来唱生日快乐的歌呢?(引导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尊敬老人。)
3、想一想说一说,我们小朋友之间有没有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事情呢?帮助和关心自己的朋友之后你的心情怎样的呢?使幼儿懂得“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四、创编故事结尾。
1、他们把蛋糕给外婆送去了,外婆吃了蛋糕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外婆哈哈大笑,感觉很快乐。)
2、如果你也要给熊外婆过生日,你会送给她怎样的蛋糕呢?想一想,说一说。
❺ 《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中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中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使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2、理解词语:边——边——、诱人。
3、能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4、能简单复述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生日快乐”的音乐。
2、《会唱歌的生日蛋糕》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
播放一段“生日快乐”的音乐。
提问:
1、这是一首什么歌?(生日歌)
2、我们除了唱生日歌来庆祝自己的生日,还可以怎么来庆祝生日呢?
小朋友讲的真棒,这里有孩子说可以吃蛋糕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二、完整复述故事。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生日蛋糕会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完整复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三、分段欣赏。
提问:为什么要做生日蛋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1、听故事1——2段。
小熊是怎么做生日蛋糕的?(边———边——)
烤箱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中的诱人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一做诱人的样子。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那接下来小熊是怎么做的,我们来听一听。
2、听故事第三段。
小熊是怎么做的?
吃蛋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共同复述。
太神奇了,小熊很高兴,他又什么想法?
这个蛋糕里装着许多歌是送给谁的?
外婆收到这个大蛋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最后讲结尾。
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四、看视频。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熊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熊把蛋糕分给小伙伴,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他把歌声做到蛋糕里,把快乐带给了小伙伴,带给了外婆,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
活动延伸:
做蛋糕。
教师:那我们也去做一个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给小熊的外婆送去,希望她生日快乐。
❻ 老师好,请问这个生日蛋糕器件为什么会唱生日歌
把钢粉按照歌曲声音自动排列(因为钢被磁化以后好长时间磁性都不会消失),制成磁带,再利用扬声器把磁带里的钢粉信息播放出来。
❼ 过生日时唱生日歌吃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的习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人过生日时习惯于吃面条。这种面条叫做长寿面,它代表了一种祝愿:希望过生日的人长寿。中国人过生日时,还吃染成红色的煮鸡蛋,这表示祝愿过生日的人幸福、合家团圆。
西方人过生日的习俗则和中国人的很不同。西方人过生日,要唱生日歌,吃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西方人过生日的方式,也逐渐传入我国。因此,好些中国人过生日时,不再吃寿面和红蛋,而是唱生日歌,吹生日蜡烛了。可是,你知道西方人这种庆祝生日方式的由来吗?
生日歌非常简单、活泼,易学易懂,因而流传很广。它的作者是一对姐妹,她们的名字分别叫做米尔德里蒂和帕蒂。
米尔德里蒂和帕蒂出生于100多年前的美国。当时,美国人普遍重视对男孩子的教育,而不在意对女孩子的教育。但是,米尔德里蒂和帕蒂却非常幸运。因为她们的父母很开明,他们觉得:社会上这种风气是不正确的,女子应该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在父母的支持下,米尔德里蒂和帕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们不仅有文化、有教养,而且还能谱曲、弹琴、唱歌。长大成人后,米尔德里蒂和帕蒂果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都成了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帕蒂,还成了一位着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呢。
1893年,姐妹俩合作创作了一首生日歌。由于歌曲好听、好学,因此很快就流传开来了。这就是今天人人皆知的生日歌。
点蜡烛的风俗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信奉神,为了表示对神的尊敬和爱戴,古希腊人为神造了许多像。为了祈求神的保佑和祝福,古希腊人还在神像前点起一支蜡烛,并把这支蜡烛插在一个圆形的蛋糕上。
后来,为了寻求吉祥和幸福,人们就把这种习俗移用到给亲人过生日了。这样,吃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的风俗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