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巧克力蛋糕还是芋泥蛋糕好吃
巧克力蛋糕和芋泥蛋糕是两种不同的口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儿,所以说这两种蛋糕并不能够说哪一种好吃,只是说你喜欢哪一种口味的
B. 席慕容《独白》赏析
赏析:
《独白》一文是对人生的感悟,人活着所付出的努力难道仅仅是为讨得人们的欢心、博得他人的赞许吗?我们不要战战兢兢套入这种模式和桎梏中,到头来你已不是你了,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它将制约你的发展。
《独白》一文还告诫读者要珍惜时光,人生有着各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会有“落幕”时,每个阶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在“落幕后,可以不断地去弥补前一阶段的不足,使自己能有一个提高,有一个飞跃,趋于完美。这样才能减缓时光流逝的步伐。
作者在文中说的相当好“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分离与衰老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你肯爱惜时间,珍惜时间,你就能留住时间的步伐,使你变得年轻起来。
原文节选: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一切都发生在回首的刹那。
我的彻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出处:出自台湾作家席慕容的《独白》。
(2)洛杉矶有名的生日蛋糕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
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这也是《独白》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背景。告诫读者要珍惜时光,有感慨时光飞逝。
戚风蛋糕和海绵蛋糕在做成必要条件上都是一样的,全是借助鸡蛋的消遣让生日蛋糕蓬松的,无需此外的蓬发膏,也无需轻质燃料油的辅助。戚风蛋糕和海绵蛋糕的原料是一致的,全是会应用鸡蛋、全麦面粉、植物油、牛奶。
由海绵蛋糕演化出来的有海绵蛋糕卷、酸奶蛋糕、手指饼干。酸奶蛋糕就是大家说的蛋白蛋糕,因为没有鸡蛋黄的参与,做出来是奶白色的。手指饼干就是大伙儿做芝士蛋糕状况下应用的,安全通道很酥脆,给孩子当零食吃也很好。戚风蛋糕和海绵蛋糕并不是分不区别蛋的差别,别再傻乎乎分不清楚了。看过这篇文章是不是对戚风蛋糕和海绵蛋糕有着新的掌握,单纯的看分蛋或者不区别蛋并不是严格的。掌握了这类专业技能,了解了做成必要条件才可以更第一天的进行操作步骤,做出好吃的蛋糕。
D. 球星的生日蛋糕这么有创意,还舍得吃么
3月14日是NBA炙手可热的球星库里的生日,他在twitter上发了生日蛋糕的照片。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库里的这个生日蛋糕主要配色是采用了勇士队的配色,以蓝、黄、白为主,蛋糕体积不大,但却包含了诸多元素。“OK”的手势很俏皮,众所周知,这是球员投中3分球后最常做的手势。而这个手势中间还有一只很萌的白色野猫头,这并非随便的卡通涂鸦,这是库里深爱的母校戴维森学院的校队标志。从大学到NBA,库里一直是这所学校的骄傲。
在蛋糕侧周围,除了印有巨大的勇士队标外,还有很多黄颜色的单词,虽然从图片上无法看清楚全部的内容,但也能看出来这些都是在描述库里的角色、身份、头衔,比如最有价值球员、总冠军、三分王、好儿子、好父亲,等等。
除了这个蛋糕,库里代言的UNDER ARMOUR品牌方为其打造一款全新生日配色的Curry Two球鞋蛋糕。球鞋蛋糕还原了鞋款应有的细节,好有心有木有!
当然,库里能吃到的蛋糕还不止于这两款,有球迷还做了球鞋蛋糕送给他,天了噜,作为同是库里球迷的我,真是给跪了!
我还想说的是,他的蛋糕怎么每年都那么漂亮,那么有创意!
去年,2015年的生日这天,库里的生日蛋糕一样很有创意,上图!
一个全明星三分王奖杯蛋糕,真是太有爱了。
话说勇士队内气氛和谐,好基友们互赠的蛋糕也不错呢。2月8日,克莱·汤普森收到的生日蛋糕也是很精致的哦。
NBA最前线节目中,汤普森接受了专访,专访当天正好是篮球专家张卫平指导的生日,汤普森不但给张指导送上了蛋糕,上面还写了“卫平-汤普森”的字样,真是个有爱的好少年啊。
看到这些新闻,我就忍不住想看看球星们的生日蛋糕还能玩出哪些花,结果,一开挖不得了,好玩的生日蛋糕好多啊~~~
近日,国王队老将卡隆-巴特勒近日迎来了他36岁的生日,他选择请人制作了一个独特的蛋糕为自己庆祝。是以他的首本个人着作《Tuff Juice》(特级果汁,巴特勒的绰号)为模型,巴特勒在看到蛋糕之后也是赞不绝口。蛋糕是由洛杉矶当地的Bree's Cakes蛋糕店制作的,整个制作过程耗时6个小时,耗费350美元。
巴萨球员图兰最近也收到了一个生日蛋糕,是不是很有技术含量?蛋糕上有一个小的诺坎普球场、一个穿着巴萨球衣有大胡子的小人、数字29形状的蜡烛以及将要分享给所有队友的小蛋糕。
今年1月12日,德国球员詹度过了自己的22岁生日,他在ins上发图,展示了自己别致的生日蛋糕。
斯特林在自己21岁生日那晚,在欧冠比赛中表现出色,贡献2射1传,是球队取胜的最大功臣。曼城俱乐部也为他送上了特制的生日蛋糕,在蛋糕中制作了老特拉福德球场的模型,是不是很小清醒很特别呢?
2015年12月5日是曼联球星马夏尔的20周岁生日,他的妻子在ins上晒出了别具特色生日蛋糕。马夏尔虽然刚满20岁,但是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
瞧瞧人家的生日蛋糕,没错,就叫别人家的生日蛋糕。
E. 谁有玛丽莲.梦露的简介
原名:诺玛.琼.培克
艺名:Marilyn Monro
生日:1926年6月1日
逝世: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美国洛杉矶
爱好:唱歌
头发:金黄色
身高:166.4公分
体重:53.2公斤
胸围:89厘米
腰围:56厘米
臀围:89厘米
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
最爱吃的食物:鱼子酱、老鸡蛋、冰淇淋、蛋糕
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
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
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
生前作品:(部分)
《慧星美人》(1950年)
《柏油丛林》(1950年)
《青春常驻》(1951年)
《尼亚加拉》(1953年)
《金发女郎,君子好逑》(1953年)
《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1953年)
《七年之痒》(1954年)
《公共汽车站》(1956年)
《王子与舞女》(1957年)
《热情似火》(1959年)
《不合时宜的人》(1961年)
《濒于崩溃》(1962年)
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的,即使在今天她仍然是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的“性感女神”。50年代和60年代初,这名从孤儿院出来的姑娘红透整个好莱坞,使多少爱慕虚荣的少女羡煞;而她在36岁的风华之年突然自杀身死,又使万千影迷困惑不解。
1926年6月1日,原名诺玛琼培克的玛丽莲出生在洛杉矶综合医院里,此时父亲已经离开她远走他乡,母亲常酗酒,人事不知。因此她从小便寄居在别人家中,从这一家到那一家,从孤儿院以收容所,别的孩子流连于童年的欢乐,她已尝到颠连困苦的滋味。九岁的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小诺玛到了加利福利亚的“安娜姨妈”家。一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詹姆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年后丈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久丈夫以不满诺玛新职业为由提出了离婚。诺玛的新职业是在一家时装店作摄影模特。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照。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在《柏油丛林》担任一二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
至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获赞誉,但电影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电影《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与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结婚,无奈这位球界巨人醋劲不小,对她限制极多,两人最终分道扬镳。1956年7月1日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勒另缔良缘,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着名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时,直有光采华艳、蓬荜生辉之感。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这部《热情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这分别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身死。同年十一月她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神采飞扬的玛丽莲接拍新片《濒于崩溃》,这是她自那张月份牌照片以来,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体镜头。1962年6月1日,她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功尽弃,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最后光彩。
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自杀还是谋杀?
见过现场的人说:她脸朝下躺着,毯子滑在一旁,全身赤裸而僵硬。死去之际,手还抓着电话。她要找谁,或许是总统的弟弟,或许就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本人,然而电话的另一头没有回音,绝望之下,她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于是乎,香消玉殒,便再也没有醒来……
时光荏再,作为电影业的产物,好莱坞的神话,玛丽莲梦露并没有死,永远都是生气勃勃的,她完美的体型,自然弯曲的睫毛,洁白无瑕的牙齿和偶尔挑逗的动作,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形象仍印成千千万万份撒向人间。
F. 高分。特别点的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女,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着名散文家与诗人,着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着《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创有诗集 《贝壳》《无怨的青春》 《七里香》 《时光九篇》 《在那遥远的地方》 《河流之歌》 《有一首歌》 《三弦》 《写给幸福》 《我的家在高原上》 《山月》 《禅意》 《如歌的行板》 《如果》 《一个春日的下午》 《历史博物馆》
笔触特色
席慕容的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
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5
,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对其作品评价
流畅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散文的书卷气息在你的脑海中萦绕开来。给人的是一种隽永的语言,启发人以理性思考人生问题。 席慕容的文章总的给人的印象一种莫名的爽快;主观感受得到了满足,触发心灵深处不自觉的认同感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思考。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
一、先从结构观赏
一个比一个跟接近主旨,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演变渐进过程。具有良好的过渡程式,这样既让读者读来简单明了,又不失作者对自己写作态度的表达;这正是体现了席慕容一贯的结构思路清晰的写作风格。
仔细看看这五个部分除了其紧密的联系性,还是有其独立性的一面的。每一部分都体现了作者的一个方面的观点。如第一部分作者就提出了:“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
二、从表达方式赏析
完全是一种称述式的,心思叙说,体现了真、智的哲理散文特点;其中也不乏有女性的情绪的细腻美。
作者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方式,按照个人的思绪延伸进程,叙述;到必要提出了观点,才发表议论。
表现手法有细节描写,在第一部分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的。如:第一部分的第3、4段。还有散文应有的抒情,如很明显的就是要数有感叹号的句子了!
三、从内容主题赏析
这篇文章总的内容趋势走向也很明显,从自己的平常生活入题,描述了自己平凡的世俗生活,和充实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对生命的态度有独特的理解。
从自己在月亮底下铅笔速写开始,思绪也在这环境的渲染下,(“多好的月色啊!”,“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慢慢展开来;就这样很自然的就开篇布局了,简单明了,朴实真切。EMk'
随着思绪的延伸,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因此勾起作者的内心里的回忆,“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阐述了自己对于艺术以及优秀艺术家的个人看法,实质是进一步提及人生的生存理念了:“在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的。”47
第三部分内容是第二部分主题的例外叙述议论。同时也触发了下一个思想:“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嫉妒呢?”
在第四部分作者称述了:“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妒的人。”从艺术家角度对妒嫉提出了另一种理解、态度!6wyW
其实善妒,更会促使你努力用功,体现自己要强的一面。“用一生的时光来向自己证明——我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生命因此会有更精彩的人生!US)C>F
第五部分提到对“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的偏好。叙述了在画室里的埋头努力的艺术家的精彩之处。“艺术家都早已进入中年,却仍然安静地在走着这条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了的路。”最后作者发出了真谛性的感叹:“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这是“写给生命”中的最让人值得回味的一句!V
生命应该是自由的,敢于超越束缚的;也是明净,极单纯的,时时充满人文关怀;在享受世俗生活的,同时享受丰富的精神世界。
四、总体赏析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因此而拥有很多读者的。这篇文章就是她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作品了!写及了人生命的自由性,勇于超越性,明净单纯性的特点,充分享受世俗生活,努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于她是教油画的,本文大多的角度都是艺术的基础上的,引用一些事实联系上升为谈论人生问题。在文学方面席慕容的独特创造及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写作技法
一、前言
席慕容,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她的诗作产量减少,散文作品不断的增加,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其实席慕蓉的散文也有另外的风味。本文将以席慕容的散文作品为范围,探讨其特色与写作技巧。其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此现象做一分析。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二、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一)花的描述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
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
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
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
席慕蓉喜欢将某种花的特性和某种类型的故事相结合。虽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静的角色,却占有全文重要的地位。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席慕蓉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
好多年以后,每次闻到相同花香,女孩都会想起那个在月亮底下把昙花摘下的少年,他们从那夜以后就没有再见面。
他不应该送她一朵昙花。听人说,那是一种不幸的征兆。
以故事形态表达出席慕蓉对花的感觉。花同时也扮演着触媒的角色,对于读者而言,即使不曾经历类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着席慕蓉笔下所营造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觉,有着身历其境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终被喜爱的因素之一。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她画荷花,也写荷花。不过,她很少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借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在文学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蓉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园的荷池,站在满池亭亭的莲叶旁,空气中充塞着一种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时和父亲同游玄武湖的记忆,在霎时都重现在眼前,阳光在霎时也变得柔和起来。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时光滞留不前,我心中充满了一种恍惚的乡愁。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每次都能把我领进那一个不大一样的也界里面去,在那里,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只是喜欢反复温习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
涉江采芙蓉的时代,荷叶与荷花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
不知道是看多了画中的荷,还是在古远的日子里曾多次涉江采芙蓉,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过了几千年。
东坡独爱清风与明月,周敦颐有〈爱莲说〉,对作家而言,自己青睐的事物,,钟爱的一件事,喜欢的一个东西,不单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重要的是深层意义及它与作家能够相遇相通的一股默契,‘荷花’对席慕蓉而言正是如此。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她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
我每天早上都去端详它,看着它的颜色从敷着一层青绿的暗紫,慢慢转成水红转成柔粉再转成灰白,看它的花瓣从紧密的蓓蕾到微绽到盛放再凋落,仿佛是看着一个生命从青涩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后。
原来,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的。所有的日子越走越远越黯淡,只有在莲花盛开的时候,那些记忆,那些飘浮在它们周遭的记忆才会再匆匆赶回来带着在当时就知道已经记住了的,或者多年以来一直以为已经忘了的种种细节。
在席慕蓉所写荷的作品内容中,人、事、时、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却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从各个角度切入,写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觉。如〈花之音〉和〈莲池〉都在写林玉山先生八十年回顾展中一张巨幅的荷花写生。在〈花之音〉中,她被这幅画吸引,因而请问林玉山先生,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成的?
老师说那个时他刚刚日本回到台湾,和年轻友人一起,两个人到嘉义附近的山里,在一处荷花池旁住了好几天
老师又说:‘那个时候,年纪轻,对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我们听人说荷花刚开的时候最美,并且花开的时候有声音,所以两个人就在池旁和衣睡了一个晚上,天还没亮时就起来守着花开,等着听花开的声音。’
我从来不知道荷花开的时候有声音,老师那天真的声到了吗?
‘听到了。是很轻,很细微的声音,但是可以听得到。………’
在〈莲池〉一文中,她采倒鈙的铺陈方式,将时间拉到林玉山先生听荷花的昭和五年七月,逐字逐句慢慢述说一个发生在日据时代的故事,然后将场景拉回一九九一年的五月,也就是八十回顾展的会场。她写到收藏这幅画作的张家,将这幅‘莲池’呵护得无微不至。席慕蓉用她柔性的笔触记录下来巨幅荷花写生的来源及归处,同时也做了见证。
是一场难得遇合!
六十一年之后,一个初夏的正午,美术馆里的展览厅因为外面的炎炎烈日而显得格外清凉,艺术家和他的画作重新相遇。
当年那个站在池边的年青画者如今鬓发已如霜雪,目光却依旧清亮,依旧深藏着那对生命与美的渴望,从他笔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艺术品挂满在美术馆许多间展览厅的墙上,他必须要带领他的学生和观众一张一张地看过。
但是,在转身之前,在离开‘莲池’那张画幅之前,白发的艺术家忽然停了一下,回首对那池莲荷再看了一眼,才微笑着转过身来带领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过去了。
老师,您是不是听见了什么声音?
〈花之音〉出版于一九八九年,〈莲池〉是作者一九九六年的新作,相同的一段往事,在隔了将近七年,席慕蓉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次呈现她心中的感动,若不是对荷花的深深爱恋,如何能够经历长时间而不遗忘!
席慕蓉曾在《成长的痕迹·自序》中提及:‘我是一个喜欢“回顾”的人’。这也印证了她的作品中不时出现充满回顾的意味,除前所举〈莲池〉的例子外。对于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玄武湖看荷花一事,也常常出在文中。用不同的笔法,切入时间的前后,虽然是同一件事,因不同角度的写作方法,让人不容易觉得腻。
玄武湖的黄昏,坐在父亲腿间,父亲双手划桨,
小船从柳荫下出发,在长满了荷花荷叶的湖上静静地流动。暮色使得一切都变得模糊和安静。小手拿着一个饱满的莲蓬,在小小的胸怀中,人世间的幸福也正如莲蓬一样饱满、莲子一样清香。
记忆里最早的荷,应该就是五岁时,父亲带我在玄武湖上泛舟时给时过我的那一个莲蓬了。
父亲的怀抱是那样安全温暖,能够独占父亲的怀抱对于小小五岁的我一种忐忑的惊喜与骄傲,伴随着记忆而来的,还有湖上一片昏黄微微带着灰紫的暮色。
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而海棠花就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而从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曾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国,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
所有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的后面,都有我珍惜的记忆。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玫瑰仍在,而所有属于那个夏天的事物都会回来,我几乎还可以闻得到林中松针在太阳下发出的清香。……
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二)搭配颜色的运用
走进席慕蓉的花花世界,可以发觉她一贯的温暖笔调,同时为画家的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较一般作家更为敏锐细腻,使得作品有更鲜活的感觉。其意象的建构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
是那个似曾相识的山林,满山开着一种野花,长而直的花梗上缀着从紫红到浅红到纯白的串串风铃,衬着青绿的野草,和后面郁绿黑蓝的森森,是一幅又一幅人让人心醉的画面。
整片草原一望无际,天地间除了苍空的蓝、云朵的白、青草的绿和远处丘陵上一些土石的褐黄以及几株杂树的灰绿之外。
茶褐的底色上画着横枝的菊花。枝干墨绿,花瓣原来应该是洁白的,却在画家笔下带着一层仿佛被时间慢慢染黄了的秋香色。
秋日下年和父亲牵手走在波昂市郊,天气不错,路旁人家院子里的大树金灿的,白色的细秋千安静地垂挂在绿草地上。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风和日丽的夏日正午,太阳光从翠绿层层的高枝上洒下来,森林中有着一层绿玉般的光影〔21〕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蓝,草好柔软,是那个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
席慕蓉利用颜色搭配花卉的描写,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席慕蓉的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她所想表达的情绪之中,颜色的功劳实不可没。
三 写作技巧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可能是同时身为诗人的关系,席慕蓉的散文会有意或无意的出现诗中才有的‘跳跃感’,将散文中所需的连接词省略,或使用字句的排列,将诗感融入散文之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当年他们曾经向怎样的一个女子挥手作别?在雪白的苹果花下,或者在浮动着清香的山坡上,他们挥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挥手就是三十多年的空白?
我也正一层一层地将我自己剥开,想知道,到底那一层才是真正的我呢?是那个快快乐乐的作着妻子,做着母亲的妇人吗?还是那个谨谨慎慎地做着学生,做着老师的女子呢?
是那个在画室一笔一笔画着油画的妇人吗?还是那个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记着日记的女子呢?
是那个在暮色里,手抱着一束百合,会无端落泪如雨的妇人吗?还是那一个独自骑着车,在迂回的山路上,微笑地追着月亮走的女子呢?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到底那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呢?而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珍惜,又有谁能真正的明白?谁肯真正的相信呢?
六十年的时间在往前进行的时候真是一笔一笔,一幅一幅,一日又一日慢慢累积而成的,为什么在回顾之时却如急流奔驰而过?
老师站在画前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难道,这就是年少时的我所不能了解的人生吗?
那个无忧无虑、理直气壮的小野马到那里去了呢?
我能不能有足够的智慧来越过眼前的困境?能不能重新回到那片宽广宁静的天空?能不能重新拥有那跑沙跑雪的独嘶心情?还有,我那极为珍惜的,在创作上独来独往的生命?
在静夜的灯下,我轻声的问我自己,能还不能?
不断地自问,也让读者有自问的机会,席慕蓉并没有也不愿意将答案诉诸于文字,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相异的时空环境都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答案,她总是留了一些余地,使读者有想象、反思的空间。所以,席慕蓉的文章是言有尽时,意无穷际的。
四、结语
席慕蓉是抒情的,而作品中所运用的技巧更是表达出此一讯息,重覆的句型、问句的使用,文中充满跳跃感,在不经意中仍有奇句,文体虽是散文,但诗的意味浓厚,这也是席慕蓉散文之作异于其它散文作家的。
‘花’对于席慕蓉而言,不单单只花而已,而是已经被拟人化再出现作品之中,当它只是个静物时,殊不知其实他是个旁观者,当席慕蓉画它时、写它时,它像是她的知心好友,也从它身上得到回应‘看花不是花’应该是席慕蓉的另类特色。
G. 詹姆斯·史都华的获奖记录
詹姆斯·史都华身后倍极哀荣,总统比尔·克林顿形 容他的离去是“美国今天痛失国宝”(America lost a national treasure today),盛赞他是“伟大的演员、绅士、与爱国者”。(Jimmy Stewart was a great actor, a gentleman and a patriot.)。美国空军仪队在他的葬礼鸣礼枪二十一响致敬。与《风云人物》的结局一样,葬礼的尾声众人齐唱“友谊万岁”,为谢幕的吉米·史都华送别。
1985年,美国影艺学院选在吉米·史都华从影五十周年,颁给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现场热烈鼓掌达十分钟之久,得奖理由是“为他50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为他银幕上下都是完美的典型,影响了合作过的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敬重”。史都华亦得到金球奖(1965年)、美国演员工会(影视演员协会)(1969年)、美国电影学会(1980年)、柏林影展(1982年)、肯尼迪艺术中心(1983年)、美国电影评议会(1990年)、美国国家影院业主协会(1990年)、林肯表演艺术中心(1990年)等组织的终身成就奖。
吉米·史都华曾受邀在好莱坞大道中国大剧院前留下手印及留言。
史都华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有属于他的星,还曾经被偷走过,已被重新安装上去,位于洛杉矶好莱坞藤街(Vine Street)1708号。
1967年,吉米·史都华得到宾夕法尼亚州专门颁发给优秀表演艺术人士的奖项“The Pennsylvania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he Performing Arts”。
1971年,哈佛大学戏剧社“快餐布丁剧团”(Hasty Pudding Theatricals)颁给他“年度风云男性奖”(Hasty Pudding Man of the Year)。
位于俄克拉何马州俄克拉荷马市的国立牛仔与西部史迹博物馆,将吉米·史都华列入西部演员的展览厅。该馆并进一步颁给他“The Wrangler”奖座。1985年,史都华得到专为颁发给优秀西部片演员的金靴奖。
在他宾州印第安纳郡的家乡,为了表彰史都华这位“小镇男孩”对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璀璨的一生,设立了“吉米·史都华展览馆”(The Jimmy Stewart Museum),该馆不仅发挥了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的功能,也颁发“Harvey奖”(The Harvey Award,以他主演电影《迷离世界》中的大白兔精灵为名)给像詹姆斯·史都华一般从事人道主义工 作、热爱家庭与故土的影剧界人士。原本史都华的谦逊,使他婉谢在宾州故乡建立纪念馆的计划,直到了解可以为家乡带来观光资源、帮助家乡发展后才应允。该纪 念馆虽然位于乡村小镇,已经成为全郡主要的观光景点。两座高于真人大小,玻璃纤维环保材质的塑像,分别放置纪念馆前与郡政府前。另外有一座郡机场以他 命名为:“印第安纳郡-吉米·史都华机场”。
1947年,詹姆斯·史都华被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授与荣誉学位。1959年至1963年间,他担任普林斯顿校友会理事。1990年,普林斯顿大学因为史都华杰出的公益服务事迹,颁给他该校校友的最高荣誉:“Woodrow Wilson奖”。1997年,普林斯顿以1932年毕业的校友詹姆斯·史都华,将校内一座剧院命名为“詹姆斯·M·史都华'32剧院”。
史都华少年时曾参加童军团,其后成为童军服务员团长及终身的支持者。他曾被美国童军(Boy Scouts of America)颁给成年人的最高荣誉,在美国声望甚高的银水牛奖。一个以他命名,表扬杰出童军的奖项:“詹姆斯·M·史都华优良品德奖”(James M. Stewart Good Citizenship Award),于2003年开始颁发。
1945年,当时还是陆军航空队上校的詹姆斯·史都华,成为在美国影响深远的《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该杂志并对他进行专访。巧合的是,史都华在1954年的经典作品《后窗》中,演出《生活杂志》的一位摄影记者。
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莱特兄弟的故乡)的国立美国空军博物馆,展览詹姆斯·史都华将军的事迹,以及他在当第703轰炸中队中队长时,所穿过的飞行夹克,夹克前襟仍绣有中队队徽。
由于詹姆斯·史都华曾被派往英国服勤,至今在英国剑桥近郊Duxford的皇家战争博物馆,其中的美国空军展览馆内,也陈列他所穿过的军服。
1985年,詹姆斯·史都华获颁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1998年,吉米·史都华逝世周年时,在洛杉矶的格里斐斯公园内,市政府设置了纪念他的旗杆与铭碑。田径好手的史都华,从1982年开始,在那里主持一年一度的“吉米·史都华马拉松”,这项活动至今仍由洛杉矶市政府按时举办。
2007年,吉米·史都华逝世十周年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博林空军基地(Bolling Air Force Base),将一座电影院重新命名为“吉米·史都华准将剧院”。这间剧院重新命名后,第一部放映的影片是史都华还是陆军航空队中尉时,为陆航队录制的一段十分钟的募兵广告。
2007年,美国邮政管理局(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发行了纪念吉米·史都华的邮票及纪念套张邮票,并由环球影业在洛杉矶好莱坞举行纪念仪式。
2008年5月20日,詹姆斯·史都华世纪诞辰,透纳经典电影频道于当日24小时全天候放映其电影作品,计12部。
2008年5月20日,前美国影艺学院主席希德·甘尼斯(Sid Ganis)撰文纪念詹姆斯·史都华的百岁诞辰。
2008年5月23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暨电视档案馆、会同美国影艺学院,在洛杉矶西木区举办名为“来自天堂的形象:詹姆斯·史都华百年纪念”(The Picture Starts in Heaven: James Stewart's Centennial)的一系列电影作品特展。
2008年5 月24日,詹姆斯·史都华世纪诞辰当周的星期六,他的家乡以当天名为“世纪节庆日”(Centennial Festival Day),主要于郡政府及吉米·史都华展览馆,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活动包括吉米·史都华生活用品的展览;历年来影迷送给吉米·史都华礼物的特展──从 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诗、小白兔玩偶、到鸵鸟蛋;美国童军、当地小学,都准备了祝贺的节目及活动;美国空军在当天举行飞行表演;美国空军管乐队及其它乐团亦参与演出;史都华的电影作品放映;庆祝活动也准备了装饰有小白兔精灵“Harvey”的生日蛋糕。
2008年6月12日,美国影艺学院在比佛利山主持“詹姆斯·史都华世纪礼赞”(A Centennial Tribute to James Stewart),节目包括影片剪辑放映、邀请史都华的家人、朋友、同事的出席访谈,并作为5月23日开始的影展的闭幕式。
史都华的后代:1949年史都华和妻子结婚后,也开始抚养继子迈克尔和罗纳德,不久他和妻子的双胞胎女儿也出生了。4个子女中,继子迈克尔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于1969年阵亡,史都华的女儿凯莉,如今是美国人类学博士和教授 , 从教于着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