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日蛋糕 » 上海粮票生日蛋糕
扩展阅读
牛奶蛋糕怎么做法大全 2025-01-24 17:53:11
哪个公司生产蛋糕面粉 2025-01-24 17:52:34
双子女给男友做生日蛋糕 2025-01-24 17:50:11

上海粮票生日蛋糕

发布时间: 2022-09-23 22:57:44

‘壹’ 弟弟要过生日了他7岁了!要送他什么礼物好呢

你看你弟弟喜欢玩什么,喜欢吃什么,就送一个。就如你说的,你弟弟想让你送他自行车,那你可以考虑送他一辆小孩骑的那种,比较安全的。或者,你可以送他一些书籍,毕竟小孩这个时候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时候。这样他还可以增长知识。。。

‘贰’ 糕点店起名

要让别人记住。就得有新意。就得有故事。以下4个名字也就是4个蛋糕物语。每一个都有一段故事。你可以不用来做店名。但是你也可以做糕点的名字。记住了你的糕点。一样能记住你的糕点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Tiramisu 提拉米苏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只要给对方一块提拉米苏,就意味着将心交到爱人手中,愿意与其远走天涯。所以才有人说这是开启爱情的钥匙,是从红尘走向天堂的滋味……
二战时期,一个意大利士兵即将开赴战场,可是家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爱他的妻子为了给他准备干粮,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面包全做进了一个糕点里,那个糕点就叫提拉米苏。每当这个士兵在战场上吃到提拉米苏就会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爱的人……提拉米苏Tiramisu,在意大利文里,有 “ 带我走 ” 的含义,带走的不只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一层浸透了咖啡与酒、质感和海绵蛋糕有点像的手指饼干,一层混合了Mascarponecheese(最适合专门用来做Tiramisu的芝士)、蛋、鲜奶油和糖的芝士糊,层层叠上去,上头再撒一层薄薄的可可粉……这就是提拉米苏Tiramisu。它以咖啡的苦、蛋与糖的润、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饼干的绵密、奶酪和鲜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干爽,只用了不到十种材料,把 “ 甜 ” 以及甜所能唤起的种种错综复杂的体验,交糅着一层层演绎到极致。传说提拉米苏是一款属于爱情的甜品,,吃到它的人,会听到爱神的召唤。

2、Bailey’s Love Triangle 百利甜情人
百利甜的发祥地在英国。那里有一位着名的调酒师,调酒师的太太是一名出色的女性,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有一天,很不幸,调酒师的太太死于一次意外。调酒师从此悲伤,过着孤单的生活。直到一次出行的飞机上,调酒师遇到了一位像极了他前妻的空姐。他仿佛重获新生,一切生命的希望再一次点燃。那以后,调酒师疯狂的追求着那位空姐。但是空姐并不能接受调酒师的爱,空姐对调酒师说,有时候人的心会被蒙住,你对你前妻的思念和对我的爱完全是不同的情感,就像是奶和威士忌永远无法混在一起。调酒师听完空姐的话,默默的走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奶和威士忌相溶,而且加了蜂密使味道也混为一体,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Baileys Rock),以此证明他对空姐的爱。当他知道空姐终于肯品尝这第一杯Baileys Rock时,忍不住在杯里加上了一滴眼泪。后来百利甜被空姐带上飞机,传播到世界各地,她对每一个喜欢喝百利甜的人说,“这杯酒,我等了一年”。人们对百利甜的喜爱不只因为它纯美的爱情故事,它独特的芳香带给蛋糕无可比拟的甜蜜诱惑。

3、Almond Coco 杏仁可可
美丽的公主菲利斯在结婚之日遭到心上人戴摩方的遗弃。菲莉斯在神坛上年复一年地苦等戴摩方回心转意,但终于心碎神竭而死。大悲大悯的上帝让菲莉斯化作了一棵杏树,使杏树成为了希望的象征。迷途知返、忏悔不已的戴摩方见到的菲莉斯只是一棵花叶全无的树木但还是深情地拥抱了杏树。说来也奇怪,杏树突然就花繁叶茂了,似乎在象征着连死神也无法阻隔的爱情。 杏仁代表的就是等待与忠贞的爱情。

4、Brownie Cake 布朗尼
布朗尼是Brownie的音译,意为核桃巧克力蛋糕, 是美国一种很经典的家庭点心,据说是一个胖胖的黑人老嬷嬷围着围裙在厨房做松软的巧克力蛋糕,却忘了先打发奶油而做出的失败的蛋糕。这个蛋糕的湿润绵密成了意外的美味,这个可爱的错误让布朗尼成为现在美国家庭最具代表的蛋糕,就是因为它绵密的甜蜜口感,醇香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儿,最精妙的地方在于香浓后的一丝可可的苦,这种苦配上核桃仁儿的香脆,而核桃的一丝微微的苦涩又融于蛋糕体的香甜,简直就是绝配!有人说布朗尼的味道很有哲理,的确甜苦交融的味道用来形容人生的经历恰到好处。

‘叁’ 作文儿时的回忆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作文儿时的回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儿时的回忆1

儿时,许多快乐的回忆都是在外婆家诞生的,而外公更是我最要好的亲人。

外公是陕西人,高高瘦瘦的,说话还有一点陕西人的腔调;在我眼里,他什么事都会。像是写书报、画山水画、拉二胡而且他也常常河南省癫痫病医院带我去看山上流下的瀑布。当我第一次看到瀑布时,他还笑着用他嘶哑的嗓子说:以前这里原本有更多的瀑布,可是近年工业发展,原有的瀑布就遭到破坏,所以便消失了。年幼的我还不知其中的意思,只是傻傻的笑着。之后一有空外公便会带我来瀑布边,玩跳绳、抓蟋蟀,这里是我第二个家。

随着年纪增长,我不曾再见到外公,也淡忘了之前的回忆。一日准备就寝时,电话铃声响起,看爸爸讲电话的样子似乎很焦急,爸爸挂了电话,对妈妈说:爸他病倒了我先是一惊,而妈妈的泪也淌了下来。我缓缓步入房里,怎么也睡不着,睡了也羊癫疯症状寿命被噩梦惊醒。这样辗转了一夜,听见电话再度响起,接着听见爸爸对妈妈讲了一些话,脚步声急促,四周又是一片沉寂。我被脸埋在枕头,心中不断的祈祷外公平安无事。隔天早晨,爸爸木然的坐在桌前,却没看见妈妈的踪影。过了一会儿,爸爸才勉强挤出:外公他病死了!我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悲伤,放声大哭。

现在我还是对人生感到困惑,小时候却从来没察觉。经过了那件事之后,我才知道,人生并不是风平浪静,而且绝对不会事事如意,生活也不像以前一样多姿多采,压力更是不少。我相信之癫痫病医院排名后也是一样,随时都可能有不可预期的事发生。我才突然发现,我长大了。我还是会走进那个山中古道,看着那条瀑布流泄而下,回忆浮现眼前。

作文儿时的回忆2

想起妈妈的儿时,她告诉我,她小时候是个开朗的人,在玩的时候总喜欢跟男孩子一帮玩。她有个舅舅,比她大个十来岁,妈妈整天跟着他在外边玩,男孩子玩的游戏她样样都在行,也许因为这个吧,那群男生都叫她“假小子”。

清晨,起个大早,妈妈悄悄跑到舅舅那屋,因为她知道舅舅怕挠痒痒,抓住这个把柄,妈妈肯定想戏弄他一番。果不其然,她轻手轻脚进入了舅舅的房间,那放出的鼾声要把人的耳朵震聋了,妈妈的手不知不觉地伸入了舅舅的脖子,开始挠起他痒来,直到舅舅求饶为止。挠完了痒,该上学去了,可那玩的欲念啊还没过去,跑到田里,偷根邻居家的玉米,然后翻着跟头去学校。中途书包被震得咯咯地响,等到了学校拿出书一看,早就皱得不成形了。

再说说学校生活,妈妈的儿时可没这么多学科,所以也没什么累的,但上课时那教书先生凶得很,那像极了哈利波特的圆框眼镜总是滑到鼻尖上,威严的目光从眼镜里反射出来,虽然镜片那么厚,但那气势似乎要把玻璃震个粉碎,把我们的心脏给刺透!熬过了上课的时间,下课就快乐多了,现在的我们,每当下课时,我们只能在狭窄的长廊里无聊地走来走去,一点的自由都没有,还有更惨的,有时老师因为个别不听话的同学上课捣乱下课了再拖上几分钟,在我们的眼中只有那古怪的数字与那让人眼花的“字海”。在那时,我们长远找不到那张童年的笑脸与欢乐的笑声。而妈妈儿时的课间可以跑出那若大的校园,在任何地方尽情的嬉戏,可以伴着可爱的笋芽儿随风摇摆,加快奔跑的脚步;可以顶着一片温暖,与太阳嬉戏;更可以随着悠悠的风唱起响亮的歌,让它在竹林里回旋飘荡。听妈妈讲起这种生活,我好羡慕妈妈,又对自己的快乐的流失感到惋惜。

当傍晚了,大家都拿着一个小板凳去看皮影戏,听妈妈讲:她最喜欢武松打虎,那武松可真是历害,老虎这么凶猛,武松竟然能冒着生命危险,只拿一根长棍子就与老虎斗起来了。一上一下,武松差点好几次都要被大老虎的血盆大口给吃了。那时,那堆人吓得表情都僵住了,但看到武松安然无恙时,大家一颗颗悬挂着的心终于松了口气,武松的工夫还真不是盖的,与老虎斗了这么多回合,一次次落入险境,又一次次敏捷地逃脱,最终反败为胜,看到这一情景时,大家忍不住连连叫好起来。

看完了皮影戏,孩子像老鼠一样逃进家,把板凳给放好,可又想溜出家门时,自己的老妈子早已挡住去路,死拉活拽的拉到剧院看戏,老实的人跟着看完了整场戏,后来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多蠢。脑瓜子稍微机灵点的,称作自己要上茅房,再趁机跑出戏院,和小团伙会合,玩捉迷藏等……

大戏院总是在深夜时放完,回家时,坐上一辆洋车倒头就睡……

妈妈的童年是多么美好,照耀着我渴望的心灵,希望所有的大人们能让快乐重新装回我们的胸怀!

作文儿时的回忆3

从小到大,经历的离别太多太多了。但印记深刻、铭记不忘的,只不过三五回。这些别愁离恨,回忆起来,不仅伤感低沉,而且令人愁肠百结。因此,亲人的别离伤痛,就像淤积胸口的异物,堵得心悸,堵得心慌。

一记得1965年的严冬,三哥应征入伍。公社干部到家里说服父亲,要父亲母亲支持三哥入伍的意愿。那个年月,家里劳动力不足,大哥二哥在外工作。我们四个小的,还没长大,弟弟才两三岁。因此,维持生计,三哥就成了父亲的唯一帮手。

父母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拉锯战争。父母他们,亲历过国共军队大小战斗,也目睹过战死人的事情。解放战争时期,永丰战役前,我家曾住一野二纵一个排三十多号人的兵力。永丰战役结束后,回到家里休整的只有三人。自此后,父母对军人这个职业,就有了特别的看法。

三哥入伍时,家里日子特别艰难。走的那几天,公社一个叫张志德的干部,始终给父母做工作。晚上,一家老小六口人坐在上房大炕上,母亲倒在墙角,不停地啜泣。那种悲伤痛苦的样子,今天依旧记得清清楚楚。

父亲坐在炕中央靠近窗户的地方,神情沮丧,只掉泪,不出声,一个劲吸旱烟。四哥哭,五哥哭,那时我还懵懂,不甚省事,只是看见父母兄弟哭了,跟着也呜呜起来。究竟为何而哭,的确是不清楚的。

弟弟尚小,看母亲哭得厉害,一个劲帮母亲擦拭眼泪。母亲顾不得弟弟,愁楚间,将弟弟擭到一边。弟弟受了委屈,大声哇哇哭了起来。这时,母亲又把弟弟抱在怀里,哭声越来越大。母亲哭出声了,我们也大哭起来。

一时间,整个家里,哭声一片,真的如同生死离别般。哥哥哭,他们知道缘由。我和弟弟哭,纯粹是看见父母哭而感染的。父亲呆不住了,起身下炕,到没人处偷哭去了。

走的那天,父亲在新建的厦房生炉火,一边给炉膛添柴,一边暗自流泪。公社那位姓张的干部来了,坐在炕楞边,一个劲给父亲说心宽话。说三哥入伍了,对三哥未来有好处。至于家里困难,公社大队能救济的,一定竭尽全力救济。

姓张的干部,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父亲默然无语,只有顺面颊滑落的泪水。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那种样子,以致后来常常回忆起来。

作文儿时的回忆4

一天下午,我正在帮忙整理爸爸的书柜,无意间发现了一本我儿时的相簿;看着看着,突然一张小时候小的照片掉了下来,这让我沉入在那时的回忆。

记得小学时的毕业典礼,我穿着一身华丽的衣裳,正在台上跳舞,和同学手拉手一起唱唱跳跳,背景正是美丽的树林。一不小心,我头上的假发被一旁的假树勾到了,心里正想着:“完蛋了!”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嘉嘉及时帮我把被勾到的假发拉下来,才幸免于难。

原本以为我和嘉嘉会上同一所小学,友情会是永久的;没想到她要去读一所山上的中学,这个消息让我惊讶万分!真想不透,她家明明住在平安中学附近,为什么要去读路程要花一小时的中学呢?她迟迟不肯说,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

这段回忆,到现在我还一直刻在心中,这一幕瞬间被爸爸收录进相机里,成了永久的画面。“时间是记忆最大的敌人”,我原本已快忘记了,但这张相片却让我回忆曾经的曾经,回忆天真的笑容,回忆许久的画面;这段美好故事在我心中印下不可抹灭的痕迹,让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嘉嘉,假使没了这张照片,我想我应该忘记了对方了吧!

我决定把这张相片收入我的珍藏盒里,直到它泛黄。原来一张旧照片,可以把人带入早已褪色的旧回忆里。

作文儿时的回忆5

现在读高三了,整日扎在书堆里,成了在书海里的鱼。偶尔忆起儿时,才发现儿时的自己是最自由、最快乐的。

记忆最深的就是被爷爷用五毛钱哄着,每天清晨牵着牛去山上吃草。我口说是去放牛,其实,是自己趁机多潇洒一会儿。一到山上,第一件事就是选一块草最多的地方,把牛往最近的小树上一系。牛的活动范围就出来了,以绳子为半径画圆,这个圆内就全是牛的美食,任它去享用。而我呢,早溜到一边玩自己的去了,有时追追蝴蝶,有时摘片树叶当笛子,还企图吹出个小曲儿,可惜,至今都没有吹出过一曲,做得最刺激的就是去别人地里偷落花生,一拔就是一束,以老鼠见了猫的速度逃回来,把吃剩的扔给被套牢的牛。那时,放牛就是高利润的事情,别提有多自在了,没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作业,只有玩不尽的新玩意儿。

儿时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是到河里抓鱼虾,这是再也无法重温的记忆了。现在家乡的河流污染严重,根本就看不到鱼虾,我小时候可是清澈见底,鱼虾更是游戏其中,特别的诱惑人。每次放学的归途中,我们都会偷偷的到河里玩上一把。把书包随意的一扔,裤腿挽得高高的,三五成群的在河流里摸索开了。我们还专门自制了鱼篓——矿泉水瓶子切掉顶部,这就是最好的装鱼虾工具了。有时,运气好的,一条鱼就可以把矿泉水瓶挤得满满的,若是谁正好抓到了,不知道要得意多久,他一定会拿着鱼在每一个人眼前晃悠一下,看得你眼红。有的会在他来晃悠时,冷不防的泼点水到他身上,惹得他也回泼,抓鱼变成了打水仗,笑声在河流上空回荡。

儿时的记忆,一触及就是阵阵暖意袭上心头,好想再去重温一下那些自由自在而又快乐的时光。

作文儿时的回忆6

对于一个在湖边长大的我来说,水就意味着我的生命。记忆中,我第一次与她接触时,就深深的爱上了她,我爱上了她的纯洁,爱上了她的甘甜,爱上了她的自在……她总能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她的身边,总能让我们自在的遨游,总能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

约定的日子终于又到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如约来到了湖边,又开始了我们一天的遨游。在岸边,我们开始野炊,开始席地而坐,开始炫耀着我们今天的战利品;在水上,我们开始嬉戏,开始比赛摸鱼,开始炫耀着水赋予我们的本领;在水里,我们开始自在的遨游,开始履行同鱼儿们的约定……夕阳西下,晚霞姐姐张开了双臂,放出了光芒,爱抚着我们,一条条爱凑热闹的小鱼们也都露出了密集的小头,正接受者她的抚摸呢!听,不知是谁又钓到了一条小鱼儿,正欢喜地大笑呢!瞧,不知又是谁偷拿了伙伴的一条小鱼儿,在同伙伴狡辩呢!看,不知是谁家的大人,又开始在湖边寻找着自家的孩子,带着他们的战利品回家呢!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种生活都是这清澈的湖水给予给我们的。

可如今呢?

那一次回家,看见她的改变,我很惋惜、我很痛心、我很懊恼……往日清澈的湖水,今天却变得丑陋不堪;往日甘甜的湖水,如今却变得无法入口;往日欢跃而又密集的鱼儿,今日却变得如刚经历过一场大屠杀般稀稀落落,一片狼藉……放眼望去,这昨天还如活泼的向上少年一般精神抖擞的湖水,而今天却如饱经沧桑的漂泊老人一般颓废懒散、黯然无光。

湖水啊!我为你哭泣,我心生愧疚,我对不起你。我代表家乡人、代表人类的残忍向你道歉。我要寻找你,我要寻找你给我的记忆。

常常听专家们说:全球的气温在逐年的增高,海平面在逐年的上升,北极熊也在逐年的减少……当听到“北极熊因长期没有食物而被活活的饿死”这一消息时,我们有没有在深深地自责呢?当听到“北京、天津等地的空气污染程度在日益的加深”这一消息时,我们有没有开始反省呢?当见到一个个因环境恶变而罹患重疾甚至不治死亡时,我们有没有在追悔莫及呢?面对这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我们不应一再地埋怨地球的残忍,我们也不应一再地躲避大自然对我们的呼唤,我们更不应一再地认为事不关己……

达尔文说得好:“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我们是不是也该从现在开始服从大自然了呢?我们是不是不要再纸上谈兵了呢?我们是不是该付诸于行动了呢?环保,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其实环保并不是很难,要难就难在我们的懒惰,要难就难在我们的自私,要难就难在我们的事不关己。

快去寻找吧,快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吧!让我们重温美好!

作文儿时的回忆7

童年是一片柔软的沙滩,沙滩上遗落着一个个美丽的贝壳:有的白如玉,记录着最纯真的往事;有的细如沙,细数着最细微的小事……我在沙滩上仔细寻找那最白最大的贝壳。啊!它在这儿!我悄悄坐下,听它讲述那些往事。

小时候,最令我念念不忘的事,便是去外婆家过年。

我们一般是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到外婆家。到家时已经很晚了。皎洁的月亮像一个白玉盘,在深黑色的天空上飘荡。外婆家在乡下,我一抬头,天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星星,像一颗颗钻石镶嵌在夜幕之中。由于当时太晚了,所以我基本上都是一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要回忆好一会儿才记得自己在哪儿。

当我睡意朦胧地走到院子里时,外公外婆已经开始忙活了:外婆在打扫院子,外公在洗菜。吃完早饭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外婆一起打扫院子,外婆却不让,因为我一扫就会扬起好多的灰尘。我只好跑到外公那里帮外公打水。老家的院子南边有一口深水井。我把住井口边伸出来的一根长长的杆子,使劲往下压,再提起,再压下去,重复这个动作,另一边的出水口便流出了源源不断的井水。因为我小,力气小,所以我几乎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去了,一会儿便满头大汗。

中午,外公开始贴“福”字,我也吵着要贴。外公便告诉我,先用胶水抹在“福”字反面的四边,涂抹均匀,然后递给他就行了。我高高兴兴地接过了“任务”,便开始涂胶水,外公就准备开始贴了。从楼下到楼上,从屋里到屋外,我就像个小跟屁虫,一直跟在外公的后面,一会给他搬凳子,一会帮他拿“福”字,忙得不亦乐乎。下午,火红的夕阳还没有落下,就有人家伴着五彩的晚霞放起了烟花。渐渐地,天黑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过晚饭,便央求爸爸放烟花。爸爸点燃了引线,迅速退到一边,随着一声“嘭”,只见火光飞速地窜上天,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啪”地一声绽开了花,我兴奋地连蹦带跳的。

烟花放完了,接着,爸爸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个“小陀螺”,放在地上,点燃后,不紧不慢地站在旁边。我好奇地看着这个东西,只见它飞快地旋转起来,并冒着耀眼的火花。我高兴极了,张开双臂,“哇哇”地大叫。

“高兴就留在外婆家好不好?”外婆逗我。

“不要不要,我还要上学呢!”我摆手又点头,招来了爸爸妈妈的一阵笑声。

这样的童年趣事,只是童年沙滩上众多美丽贝壳中的其中一个。我依然在寻找,寻找下一个更有趣,更美丽的贝壳……

作文儿时的回忆8

我出生于一九五五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其时,我的父母还在部队当兵,部队驻扎在江苏省射阳县六垛。那里地处黄海之滨,往东是一望无际的海滩,海滩上生长着芦苇,风吹苇动,似波浪起伏,呼啸作声。五个月后,部队集体转业,全师两万官兵,解甲归田,屯田垦荒,在那里建立了国营淮海农场,父亲任农场西迅分场场长。

淮海农场,是我儿时向往的地方,我的胞衣就埋在我家门前的一棵大石榴树下,我在那里度过我人生最初三年时光。那儿良田千顷,河流纵横,一片片树林点缀其间;有成群的野鸭,有白鹭、白鹳、白鹤,有捉不尽的鱼虾蟹鳖……

我的父亲三十七岁得子,对我自然十分疼爱。出生三个月时,正值夏季,酷暑难当,父亲便在一个澡盆里放上凉水,将我泡在里面。海边的水特别凉,我以后几十年身体一直不好,常疑与此有关。我颇任性,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常常,我和姐姐一人一盒饼干,姐姐“呱呱”说个不停,我不讲话,只是吃,眼睛却望着姐姐的饼干,待最后一块饼干送进嘴里,手便立即伸向姐姐的饼干,姐姐不给,我就大闹。有一次去姨父家玩——姨父原是我父亲的警卫员,是我父亲一九五0年到海门接来的兵,其时也是农场职工,姨父拿东西给我吃,吃完,不过瘾,还要。姨父那时也有一个儿子,比我小两岁,东西都是留给他儿子的,姨父说没有了,我就大闹起来,从屋里一直滚到门口一条小河边,吓得姨父将家中好吃的东西全拿了出来。

一九五八年,父母从淮海农场调至盐城。那时,新中国才建国十年,国家还很贫穷,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城镇一个工人每月工资三十余元,要养活全家。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更加匮乏,物价上涨,一担胡萝卜卖到十八元,我父母每月计划供应三两猪肉,每次买肉都排很长的队。城里还没有听说饿死人,我母亲老家一个老人,饿得快要死了,问他还有什么事要交待,他说他想喝粥,要喝一大桶粥。我记得登瀛桥东轮船码头旁一个饭店门前,经常有人从泔水缸里捞东西往嘴里塞。有一次,我和姐姐去买饼,人多挤不上去,有一个大人过来说:“我替你们买。”拿走了钱和粮票,我姐姐还冲着那人的后背喊:“还要找七角钱。”那人拿了钱和粮票就消失在人群中了。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生,每天放学后都去捡破烂换东西吃,夏天,蚂蚱、知了,逮住什么吃什么。有一次我给他一块水果糖,他放在一个空火柴盒里,拿出来舔一下又放进去,吃了很多天。他还指派一些同学给他带吃的东西,一个家在油米厂的同学给他带豆饼,我给他带“浮肿糕”——那是一种用麦肤和少量的面做成的食品,现在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一种像鸡蛋糕的味道,其实那是一种很难下咽的食品,但就是那样的食品,人们也很难吃到。一天我没有上学,那个同学竟带人找到我家里来。一九六0年底的一天,晚上八点多钟,我已睡觉,父亲单位来了一个人,将我叫醒,带到父亲单位,那里人们正在会餐。我记得那晚吃到了香肠和淡菜,那可是当时难得吃到的东西啊,时过近半个世纪,印象还非常深。

一九六二年中秋节前一天,我家从城西搬到城南,我也从城西小学转到城南小学;我在城南小学读了二、三两个年级。城南小学的校长是个女的,叫顾宗孟,上海人;教导主任也是女的,姓窦,苏南人;她们都是饱学之士,我们那里教育界的权威。最初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姓岳的女老师,她虽也经常板起面孔训人,但不体罚学生。不久岳老师生孩子了。继她而来的.是一个姓马的女老师。这个马老师很凶,动不动就掐学生胳膊,特别生气的时候就揪头发,踢腿。因此我非常怀念岳老师,常对同学说:“什么时候岳老师回来就好了。”但一直到我离开城南小学,岳老师也没有再回到我们班。一天下午放学后,我们班上两个同学在学校旁边一个小巷子里打架,一个女老师走了过来,那个女老师也是个孕妇,挺着大肚子问:“你们是哪个班的?”伸手就抓住一个打架的同学。我在旁边说:“他们都是×班的。”那个老师就松开手,来抓我说:“他们明明都是××班的,我都认识,你却说是×班的。”就拉我到学校办公室去。我另一只手死死拉住一棵树。她用劲拉,拉不动,就用两只手拉,像拔河一样。相持中,我突然向她那边一松劲,她一下失去重心,撒手倒地,面如白纸,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斜靠在小巷的墙上,急促喘气;我赶紧溜了。第二天,我不敢去上学,同学告诉我,那个老师流了一地的血,送到医院,生下一个女孩。下午,我硬着头皮去了学校,马老师将我两条胳膊、脖子和脸掐得青一块,紫一块,她越掐越气,又揪住我的头发,朝我两腿乱踢,完了,将我赶出学校。我不敢告诉家里,在外游荡了许多天。后来,父母知道了,带我去学校承认错误。我反复做了多次检查,又不时被马老师揪揪掐掐、踢踢打打,才算过了关。

几十年来,我常常见到岳老师和马老师,她们现在都已七、八十岁,早已不认识我这个当年顽皮的学生了。岳老师后来还做过我儿子的小学老师。马老师有一个女儿,也已年近五十,与我在一个大院里上班。那个跌在地上的女老师,我对她已没有一点儿印象。

作文儿时的回忆9

深邃的夜空让我迷茫,就像一只船行驶在浓雾里迷失了方向,仰望苍穹,看不到尽头,却又极想知道,于是我望着夜空发呆,思绪也透过夜空,回到了儿时。

儿时总是快乐的,借用语文老师的话就是傻了吧唧吃羊肉串的时代。儿时也总是短暂的,在不经意间就从我们指缝间溜走了。

还记得那时候傻傻的数窗外的汽车等妈妈下班;还记得过年放烟火胆小的我总是跑的最快的;还记得第一次做饭父母夸奖我的话语;还记得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晚上吓的缩在被子里抹鼻涕;还记得淘气在膝盖上留下的伤疤……

太多太多的回忆,太多太多的不舍。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了出来,我从记忆的海洋里回过神来,看星星眨着眼睛,如萤火,如车头,如灯笼,如我那儿时数不清的故事。

作文儿时的回忆10

前几日无事,整理了一下角落的箱子,翻出了些幼儿时期的一些东西,包括信手拈来的日记、平日闲来无事的涂鸦和一叠在林老师家里画的儿童画。现在看来,突然觉得实在是有点儿可笑。

我幼儿时期记得日记都是我口述、我妈妈帮着记录的。所以,一翻开日记本映入眼帘的就是妈妈清秀的字。我幼儿园时写日记可不是心甘情愿的,呵呵,贪玩儿嘛。每次都是说了三句半,然后被妈妈抓回来接着写的。内容大多都是当发生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儿,什么买“羊角球”啊,外公生日,外婆生日什么的。没什么可写就随便拿些“爸爸真好”,“妈妈真好”之类的来应付。真不行就只能发挥想象力写些小诗,童话(现在看看真是“不堪入目”,但以前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日记讲什么我基本上都忘了,但有一篇自创的小故事记得比较深刻。叫什么,《好玩的孙悟空》(题目实在不怎么样)。内容大致是说一个英国的孙悟空到了中国,看到中国的小吃很好,但是没有它喜欢的那种桃子,就回英国了,正想买飞机票,见到中国的孙悟空,就假装是它的朋友上了飞机,被中国是孙悟空看到了,踢了下去,等它回家时,全世界的店都关门了。最后还加了一句十分幼稚的“你觉得我这个故事搞笑吗?”虽说觉得好笑,但是可能我在那时就已经打下了作文功底,比别人“早跑了”一些路了。

我的涂鸦可是比日记更加狼狈不堪。那一幅幅画,我的天,不仔细看,根本就不知道在画些什么——天不像天,地不像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那时我仍然是对画画兴趣盎然,每天都要花上几张,尽管是一团糟。在我的画中唯一能够看清楚的只有妈妈的“评语”。我画的每一幅画,妈妈都给予的评价——在上面画一些苹果呀,花呀之类的,还用漂亮的隶书帮我写上时间和画名。我的画与妈妈的字显得十分不协调,简直就是一个地、一个天。

虽说我的涂鸦难看,但是,我在林老师家里画的儿童画还是挺不错的。很早以前,我就学会了套色,把画面打扮得很漂亮。刚学会这个技巧的时候,我每幅画都用上(包括一些不该用的地方),结果把整幅画弄得乱乱的。后来,我就把套色给淡忘了。我记得画得最搞笑的是一只穿着围裙的鹅妈妈,当时画完了之后谁都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妈妈说是四不像,爸爸说是鸭子。结果到了现在我自己也有一些弄糊涂了。

以前的事情还真是好笑,幸好翻出来看一看,不然就回忆不起那么多有趣儿的事情了……

‘肆’ 日记大全200字左右

生今世,我愿为你独守那一片天。即使那是遥不可及的等待,我也愿意为你厮守。站在世界的彼岸,你我的距离不是生死与共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相印的迷失,我渴望曾经你给的温暖,却无法相依在风中,暴雨冲不灭我灼痛的心伤,我没有忘记曾经对你许下的承诺,我很在乎你,冥冥之中的在乎转化成了寂寞与空洞。而你是在乎我的,为什么要装着不在乎的样子?今生今世,为你独守你归来的那首航班。因为我爱你。我很幸运,在茫茫人海中,上天安排与你相识。遇到你是我一生花不完的眷恋。一次偶然我闯进了你的世界,我感谢上天赐给我这么一个值得珍惜的人。我曾仰望星空,看划过的流星便对它许下愿望,希望能与你白头偕老。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多了一个你或是少了一个我才这么美丽,而是我的世界了出现了一个可爱可等的人。当你出现在我的世界的时候我便是更加依恋这个世界的美好。我的生命中因为出现了一个你而显得更加绚丽,因为你的出现让我有了一种期待的美好,而我的心每天都在憧憬,忆起与你相识相知的那一幕幕画面,既温馨又快乐。有你陪我的那段日子里,天空的色彩永远都不曾改变,从来都是淡蓝色,清澈如海水一般。你说你喜欢那种感觉,我说我们的世界天空永远是蔚蓝的,我愿意为你守住那片纯净的天空。如今我仰望天空,那里面全是你的影子,你轻轻的微笑引我的灵魂飞向了九天云霄。我许下愿望,不论你以后做错了什么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伍’ 你有哪些有趣的网购经历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所谓网购经验,那就必然是组装一台性能非常棒的台式电脑了!

有一台性能优异的台式机,就仿佛得到了全世界一般!高速迅捷并强大威武的性能,流光溢彩而气质非凡的外貌,加上一套性能优异、手感贴合的外设套装,不要太爽了好吗!

依稀记得当年组装台式机之前,我翻阅了大量拆机流程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组装电脑吧的配置贴,从主流B85到Z390这一期间我竟然依旧在选配置的路上愈走愈远。。。无可奈何,谁叫我没有赚大钱的本领,天天只能瞎kn逛某宝某东来画饼充饥。

最终我决定,毕竟电子产品更换周期太快,不如我先把我7年前的笔记本电脑升级一下配置,看了眼拆机图,立马就下单了一个固态和内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让世界充满爱之势完成拆装,最后电脑焕然一新。

也是通过这一次经历,让我对组装台式机,充满了信心,终于把藏在购物车里好几个月的产品给全部删除了,重新配了台价格只有3000不到,跑分26万分之多的高性价比电脑。

这一整系列的购物经历,让我从一个小白学会了装机,选型,拆机,升级等一系列的知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信心,我觉得这样能学到东西的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也很难忘。

选择的主板

‘陆’ 公务员应怎样向革命前辈学习

关于革命前辈公私分明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都是我们公务员的楷模和榜样,我们要自觉向他们学习。我们来看一些毛泽东的事例:

公马、公车都是为工作方便由公家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因为工作需要,公家还会有些公烟、公餐、公果等供公家招待使用。毛泽东在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上始终公私分明,不接受任何不应属于自己消费的东西。

抽烟是毛泽东的嗜好。20世纪60年代,有工作人员打听到国外有种带嘴儿的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生活管理员想,这可以作为公烟在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毛泽东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认为公家就是公家的,个人就是个人的。这烟钱只能从自己收入中开支。

他就这类问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毛泽东每次外出,生活用品大都随身携带,大到毛毯、毛巾被,小到牙刷、火柴。吃饭必付钱款和粮票。离开时不收礼品和土特产。一次在庐山开会,他的一些身边工作人员收受了水果、茶叶等物品,毛泽东得知后,不仅将江西省委负责人叫到山上进行严厉批评,还将这些物品作价由他个人做了全额支付。

在各种公务往来中,毛泽东收到各种礼品。有的既可视为公物,也可作为私财。有人劝他将一些个人需要的礼品留下私用,他却不同意,要求将礼品一一造册上交国库。他对工作人员说:“这是送给国家主席的,如果我不是国家主席,就不会有人给我送礼了;如果你当了国家主席,他们也会给你送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不仅是毛泽东这样公私分明,很多领导人都有类似的事迹。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在海南岛疗养,坚决拒绝用公款给他做的生日蛋糕。周恩来到南开大学视察,午餐一角一分钱的饭菜钱再三坚持要自己付。朱德到一家贝壳雕刻厂视察,有人在车后塞了一件贝雕画,他的回答是:“送回去,老规矩。”这些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公私分明的高贵品质。

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些做法在当今见得不多了,有的公务员不仅吃的是公餐,抽的是公烟,公私不分家,而且到基层还要有较好的招待,走时还得有土特产、纪念品送上,如果没有一点表示,便会觉得下面的人“不通世故”。这与革命前辈相比是何等的差距。

如今物质丰富了,有人觉得吃点喝点、捎点土特产,没多大的开销。但是,这与坚持公私有别、公私分明不能混为一谈。物质条件再改善,公家的还是公家的,个人还是个人的,这是一个物质归属权的问题。不能觉得物质丰富了,归属就可以改变了。公私不分、化公为私实际上是生活作风“长毛”的表现,是侵占公家利益的行为,这是党纪国法所不能允许的。

我们公务员应当好好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作风,认真剖析和清除损公肥私、贪图私利的思想,始终保持公务员应有的浩然正气,为政府树立好形象,为人民做好榜样。

‘柒’ 央视有一档节目介绍老一代配音演员的

回顾2014年,我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1月5日李梓享年86岁离开了我们,对我们震动很大,她的离去不仅让我们这些同事们无比悲痛,在全国影迷中也引起强烈的震动。李梓和老一代配音演员卫禹平、邱岳峰、毕克、尚华、富润生、胡庆汉、于鼎……离去一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远去,他们是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动听的声音,这些好声音也将永驻人间。

李梓离去,引起人们对那个远去时代的深深怀念:香港凤凰台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了对译制片光辉年代的回顾,接着上海劳动报社应广大电影爱好者的要求也举办了经典译制片回顾展,寄托了广大电影爱好者对中国第一代配音演员的深切怀念之情。第一代配音演员赵慎之、苏秀都被应邀出席了这些活动,人们听她们讲述那个年代的工作、生活以及她们之间的深厚友情。由于热爱配音工作,六十多年的工作生活让赵慎之、苏秀早已结成深厚的战友之情。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习俗,为老人祝寿“做九不做十”。去年5月,苏秀为长她一岁的赵慎之庆贺89岁生日,我们这些好友都参加了庆贺,老姐妹俩十分高兴。

今年6月,赵慎之又主动操办小她一岁的苏秀89岁生日庆贺,我们又再次相聚。苏秀无限感慨地说:“李梓走了,使我感悟到,我的这些老同事是我在世界上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聚得太少了。”当她切完蛋糕,调皮的小狄(狄菲菲,第三代配音演员,上译厂的骨干,又主配又当导演)一定要问苏秀许的是什么愿,让她可以保留最后一个心愿,前两个心愿得告诉大家。苏秀说:“好吧,第一个心愿是祝大家身体健康,第二个心愿是我能生活自理、快活地和老朋友们度过最后的余生。”你看她和赵慎之笑得有多欢、多开心。

最让我震动的是远在东北、北京的一些电影爱好者,译制片迷,有导演、制片人李彤、姜江、李冬妮以及上海的蔡颖,他们早几年就策划想搞一次纪念“辉煌时代——介绍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和译制精典作品”的演出活动,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李梓的离去对他们触动太大了,绝对不能再拖延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4月18日、19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了“辉煌时代”。他们把赵慎之、苏秀这对老姐妹也请到了北京参加演出。同时也邀请了多位第二代上译厂的配音演员一同演出,这也是上译厂一次重大的社会活动。


崇敬爱戴

4月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这次演出规模之大、请来的嘉宾之多、观众之踊跃,是我进上译厂后第一次遇到。演出分两天,18日是上篇,19日是下篇,几乎把译制厂的老一辈演员都作了介绍,选择了每位演员最精彩的片段,这是一次译制精典作品的大回顾。观众踊跃程度是空前的,两场演出的票早早被订购一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译制电影迷,香港影迷搭乘飞机赶来,北京、各地影迷有乘高铁,有自驾车赶来的。

这次演出由薛飞担任主持,特邀嘉宾有陈丹青、崔永元、江平、徐涛、李立宏,他们和我们一起演出,动情地介绍了很多已故的配音演员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18日晚上我们早早来到国家大剧院后台,组织方为我们安排了化妆间、休息间,记者不断地来后台采访,组织方忙于相劝,为了保证我们的演出,记者们还是找空隙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那天崔永元也早早地赶来了,他是后半场我和苏秀上场时的嘉宾主持,我们都是老熟人了。我问小崔:“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在台上和大家聊天,观众能坐得住吗?”他说:“孙老师,你不了解这些影迷,他们都是译制片的忠实观众,对上译厂的配音演员有一种崇敬、爱戴的心理,很多观众是看着译制片成长起来,他们爱听配音演员的好声音,很多精彩片段都能背下来,每个人家里都藏着经典译制片的盘片、录音带,你当年写的很多译制片录音剪辑,他们都收藏着。好朋友聚会他们都会来上一两段配音片段,很多人都能模仿配音演员的声音。今天能在舞台上见到你们、听你们讲述过去的一切,会十分激动的。”

事情完全像小崔说的那样,两场演出都很好,当苏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她说的每件事都被掌声推向高潮,当小崔问苏秀:“你作为导演如何启发演员。”苏秀说:“我举了两个小例子,一次袁国英在配戏时,有一场戏老兴奋不起来,我就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一句:‘你儿子是中央首长×××。’一下子袁国英高兴起来,把老妇人的兴高采烈表达出来了。还有一次陈兆雄在配戏中说到自己的儿子老提不起精神,他想到自己那七八岁的儿子常常讨人嫌。我大声对他说:‘兆雄你中头彩了,获一百万奖金。’兆雄的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小崔听完后说:“原来译制导演连蒙带骗。”苏秀反应极快:“不是有句顺口溜,演员是疯子,导演是骗子,观众是傻子吗?”观众乐极了。苏秀在台上的聊天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表达了对老一代配音演员的爱戴——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观众送来无数精品,通过配音演员的努力为国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观众的掌声表达了对老一代配音演员的崇敬。

我在舞台上也只是聊聊作为一个译制导演该干些什么,这些都是我应该努力去做到的平凡的事情,也被观众的掌声一次次打断。当我们提到老厂长陈叙一不仅带出了第一代配音演员,还培养我们这些第二代演员,观众不断地报以热情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上译厂奠基人陈叙一的致敬。

19日赵慎之参加演出,赵慎之准备了一个很精彩的配音片段。年轻时赵慎之曾为电影《广岛之恋》的女主角配音,后来她发现这位法国女演员在老年又主演了一部电影《爱慕》,赵慎之和这位演员同步从青年走向老年,现在再为她配音非常合适,这个配音片段她准备今天献给观众。到北京后这两天她没有睡好,上场前90岁的老赵突然感到自己有点头晕,血压似乎也升高了。大家劝她别演了,快去医院。赵慎之说:我得给观众表示歉意,她上场说了实情,观众给予她热情的掌声。当她走进后台,热烈的掌声还没停止,赵慎之又回身,再次向观众致歉。老赵去医院休息了一阵子,好多了,她对苏秀说:“我真丢人,准备得好好的,怎么会这样。”苏秀安慰她说:“你的配音观众都了解,你今天在这种情况下,还认认真真向观众致歉,已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一个演员应有的戏德。”

后来在离开剧场返回途中,我和小崔聊天,小崔很实在:“观众来剧场看演出是冲着你们配音配得好,他们对你们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会有什么要求的,能见到你们,能听你们聊聊天已经很满足了。赵慎之、苏秀老师她们是老一代配音演员的代言人,几十年她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留下了好声音,观众对她们的热烈掌声,充分表达了对她们的崇敬和爱戴。”


2013年5月份老朋友给赵慎之过生日

战友情结

1950年在陈叙一的努力下,终于在2月成立了上影翻译组(上译厂的前身)。苏秀是一个热爱音乐、戏剧的文艺青年,于当年9月7日来翻译组报到,那年24岁。同一天报到的还有杨文元、胡庆汉。后来赵慎之也穿着军装,从部队文工团来翻译组报到。

从那以后,赵慎之、苏秀就为中国译制配音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敏才智,几百部译制片留下了她俩的好声音。几十年配音生涯留下了她们敬业的足迹,留下她们努力奋斗攀登艺术高峰的辛勤和汗水。

配音在当年还是一门新的语言课题。演员演戏,为自己在电影上演的人物配音这都很正常,可如今要为外国影片中的人物配音,要丢弃自我,要用声音、语言为影片中的外国演员配音,并且要正确地传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点,这都是新课题。老厂长陈叙一还是有一套方法来培养当时的年轻配音演员的。

五十年代翻译片组译制过许多苏联影片,当时把上影演员剧团的电影演员请来参加配音,如:卫禹平、高博、孙道临、林彬、朱莎等。因为这些演员在语言上有造诣,用声音塑造人物也有高招技能,他们都是好演员,在台词上能传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特别是语言上很生活、自然、流畅。陈叙一在安排配音角色上以老带新,如电影《米丘林》让高博配米丘林,让苏秀配米丘林妻子;在电影《一个人的遭遇》中让高博配男主角、让赵慎之配妻子;在《孤星血泪》中让苏秀、尚华配男女主角,而程之配律师、中叔皇配强盗、路珊配老小姐,一帮配硬里子的演员托着年轻的男女主角;在电影《生的权利》中让张同凝配黑妈妈,让林彬、中叔皇配年轻的一对;在《安娜·卡列琳娜》中让邱岳峰配卡列宁、舒绣文配安娜、韩非配沃伦斯基……总之用中国传统京剧中的方法,让师傅给徒弟把场,这个方法很管用,在实践中,赵慎之、苏秀、邱岳峰、尚华等一批年轻配音很快就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赵慎之和苏秀她们年龄相仿,戏路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几十年来,在她们身上从来没有“文人相轻”这一说,在创作上彼此信任,互相关心,从不留一手,总是希望对方配戏成功,为此而高兴而喜悦。比如当年有一部很轰动的电影《广岛之恋》,这是作家电影,是生活流、意识流的代表作品。当时在配音上也形成一种轮班制,邱岳峰、李梓刚配完《白夜》,下一部戏该轮到毕克、苏秀搭戏了。这时正好来了《广岛之恋》,老邱和苏秀私下议论说该苏秀来配这部戏的女主角了。看了片子苏秀也认为自己合适。可后来时汉威导演定了由于鼎、赵慎之来配男女主角。当赵慎之接到这个任务后,主动来找苏秀让她帮助,因为这是第一次接触意识流的电影,大家都在琢磨。苏秀当时想,你抢了我的角色,还来找我帮助?可由于多年的战友情谊,觉得自己应该帮助她,而且非常感动赵慎之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两个人就在棚里不断的排戏,琢磨台词的含义,老赵在配戏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演员的眼神,从眼神中琢磨原片演员的内心活动、感情变化,所以在人物刻划上很成功。直到赵慎之把这部戏配完,苏秀为赵慎之的成功感到喜悦,这就是她们之间的情谊。

实际上她们两人戏路相近,但各有所长。赵慎之更擅长于活泼、单纯的性格,而苏秀擅长于稳重、成熟型的角色。在这方面各人施展自己的才能。如在电影《不可战胜的人们》中赵慎之配活泼的女儿,苏秀配成熟的母亲;在《警察与小偷》中苏秀配小偷妻子,而赵慎之配警察的女儿。

在人物性格上,赵慎之喜欢悲剧色彩的人物,苏秀则喜欢强势、性格复杂的人物。赵慎之年轻时喜欢电影《偷东西的喜鹊》《一个人的遭遇》,老年喜欢《望乡》中阿崎婆这类角色;苏秀年轻时喜欢《第四十一》《红与黑》中侯爵小姐,年老了配《华丽家族》中的情妇相子。而在这部电影中赵慎之配受气包妻子一角。

苏秀那天跟我聊天,特别提到赵慎之当年配的《神童》真是棒极了,把女主角追求自己的所爱男人那种单纯可爱的性格展示得惟妙惟肖,非常自然、生活。她也怀念自己老年能参加《为黛茜小姐开车》中为黛西小姐配音那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对事业的共同追求结下了她们之间那种无私的战友情结,这是多么美好的情谊。


2014年6月老朋友给苏秀过生日

真心爱护

赵慎之、苏秀也把她们之间的友情播撒在年轻人身上,凡是进厂的年轻演员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关爱和帮助。

苏秀告诉我一段让她十分伤心的事情。文革中译制厂来了一些年轻人,有演员,有翻译,工军宣队对年轻人说:“演员组是个大染缸,黑透了,你们年轻人要当心,少接触这些老家伙。”这是多大的污辱!苏秀当时听到这样的话寒心极了。她原本不会玩扑克牌,就在工军宣队统治时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向小伍(经纬)小严(崇德)学会了“一百分”“抓猪”。

打倒“四人帮”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她们俩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甚至教训告诉年轻演员。赵慎之陪着年轻演员在棚里录戏,口型不好时她会站在你身后捅你一下,让你找到开口说话的地方。在排练小放映间里她会陪着你一块排戏,一遍遍地看片、说戏,让你把握人物的感情起伏。当一部戏配完后和你认真交流,指出哪里好,哪里不足,并帮你找出原因,便于今后改进,一片真心。

苏秀后来除了配戏还担任导演工作,她也常常用老厂长当年培养她们的方法,以老带新让年轻演员在实践中更快成长。如电影《我二岁》中让曹雷和施融配一对夫妻,让曹雷带小施。又比如在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有一个角色邻居大嫂,这是赵慎之的戏,苏秀把这个角色给新来的演员王建新,并让赵慎之帮小王排戏把关。戏配完后鉴定时,老厂长陈叙一说小王配得不错。赵慎之、苏秀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小童(自荣)、小桦(程晓桦)、小谦(沈晓谦)、小施(施融)、小狄(菲菲)……还有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很多演员,晨光、林栋甫、刘家桢、刘彬、陈兆雄、倪康、张欢、梅梅、金霖、计泓、魏思芸……等一大批年轻演员都能说出许多受益的教导、精心的指点。在赵慎之、苏秀的心里洋溢着的是事业有接班人而由衷的高兴。

我要说说她们俩对小盖(文源)的关怀。小盖声音好、语言好,在老同志们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不久就挑大梁,配了很多主角。她俩为小盖进步而高兴。可后来小盖身上的江湖义气、好喝酒、缺乏自控能力,让她们俩都很着急,多次规劝小盖,小盖也听劝告有所改进。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小盖经不住诱惑,在厂外和人合伙做生意又多次受骗失败,在厂里交了假病假条,这时厂里有个别人借小盖犯错误要把他一脚踢出厂门。当时赵慎之、苏秀已离退休了,知道演员组大多数同志要把认识错误决心改正的小盖留在厂里,在大家帮助监督下使他尽快改正错误,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帮助一个犯错误的同志,毕竟小盖是个配音人才。可后来小盖还是硬被逼着离开了厂,这对小盖打击太大了,闹得家庭破裂,他也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流,后来又生病,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才住进社会福利院。赵慎之、苏秀一直没有忘记小盖,当我们去福利院看望小盖时,她们除了捎个问好的话,还让我们给小盖带点钱去,添个生活用品。特别当小盖去年因病去世后,她俩主动提出和我们大家一起凑点钱给小盖买块墓地,让小盖能落土为安。她们俩的真诚善良让我们这些做后辈的十分感动。

我进厂后也一直受到这两位老大姐的关心,不仅在工作上我和苏秀合作导演过多部译制片,从她那里我学到很多,她启发演员特别有办法。除了工作上的关心,在生活上她们也处处关心我。举两件小事说说。七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粮食供应还是定量的,赵慎之知道我兄弟五个,弟弟们都在农村,她把积攒多年的几十斤全国粮票全送给我,让我寄回家乡去。我的两个弟弟因为有了粮票,敢于利用农闲走出农村在城里敲铁,干冷作工的活儿,为家庭增加一点收入为父亲治病。在外打工过程中又结识了一些朋友为他后来开厂发展打下了基础。我三弟至今也忘不了赵老师给我家的支持。

还有,八十年代电视机开始走进家庭,有一天我来厂上班,苏秀察觉我情绪很不好,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她小女儿每天晚上要上楼去看电视,和我岳父的小孙子常常为转换频道而吵架,最后弄得大人们之间也不开心。苏秀说你买一台电视机不就得了,我说还差点钱。没过两天,记得是个星期六,一上班苏秀就交给我三百元:“明天给女儿买台电视机吧,省得家里不和睦。”星期天一早我就去商店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整整花了五百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当天晚上小女儿就看上了电视机。这件事她现在还记得,是苏秀大妈妈让我能比别家小孩早看上电视。过了三四个月,我挣了稿费把钱还给老苏。她对我说:“你们工资低,两个孩子,经济压力大,我不急着用钱,你先留着想添点什么就再买吧!”“老苏,不用了,我很感谢你,解决了我后院的是非,让我可以安心工作。”老大姐就这样真心实意地帮助我解决困难。

那个时候,我经济上压力的确很大,除了厂里工作外,也参加厂外的配音工作,挣点外块。还利用晚上写点影评文章。有时写的东西也常让老苏看看,她总十分认真地看,提出修改意见,“你写东西很实在,很真诚,文如其人,但毛病是啰嗦,唯恐别人不理解。”直到如今她也看我写的东西,有鼓励也有提醒。

老赵也知道我们当时的生活很艰苦,常常会给我小女儿留一份好吃的,看我头发一天天稀少,知道是熬夜写东西,也会常叮咛我:“小孙,可得注意身体啊!”她们这些真诚的关爱,我永记心中。


上世纪80年代作者与赵慎之在译制厂的留影

努力传承

老赵、老苏,八十年代就离退休了,可她们一直没有闲下来,还时常参加配音工作,苏秀还受聘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担任导演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做着培养年轻演员的工作,把上译厂严谨的艺术创作方法带到译制部,把老同志之间互相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搞好配音质量的好传统传授给年青一代,所以两位老姐妹到哪里工作都会受到年青人的爱戴。

她们退休后这些年常常会接受各地记者的采访,老赵总是认认真真地口述那个年代的工作情况,讲老一代演员的情谊,传承一些好的作风。苏秀更是把自己的配音工作记录下来写成《我的配音生涯》;又主编了一本书《峰华毕叙》:介绍译制厂的四位老头——陈叙一、邱岳峰、毕克、尚华;还出版了一套介绍我厂配音演员的录音带《穿越时空的余音袅袅》。以这种方式做着传承工作。尽管岁月已流去,一个光辉的时代远去了,但这份宝贵的财富被记录下来了,这是历史的印记,这是时代的足迹。真的感谢老赵、老苏这两位第一代配音演员的代言人,她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传承工作。


看,两位老人笑得多欢

永不言老

如今两位耄耋老人生活很愉快,90岁的赵慎之住在南翔老年公寓,生活一切自理。她还不时去厂里配个老太太说上几句话,也挺高兴播个小说,总想着法儿为自己找点事儿干干。她人缘很好,译制厂其他部门退休的同志也会常去看望她,在她那里聚会。她喜欢热闹,朋友们、同事们在一起聚会,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89岁的苏秀和女儿女婿住在一所公寓大楼里。她现在是候鸟,每到冬天总去北京儿子那里住上三四个月,北京有暖气,可以防止哮喘病发作。她还笔耕不止,更了不起的是她学会电脑,她的文思都通过键盘敲打出来,变成优美的文字,常常见诸报刊。

这两位老人当年在厂里时身体并不好,老赵怕吹风,大热天也常常披个外衣,有点弱不禁风,大家开玩笑说她是林妹妹的身体。苏秀当年哮喘病很厉害,不时要喷点药。离退休后她们俩身体可越来越好。她俩自控能力极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吃东西绝不贪嘴,七分饱就行。常常想着老朋友们在一起聚聚,我在厂里担任多年的演员室主任,和大家关系都不错,两位老人常常给我打电话,让我召集退休的老家伙、好朋友们在一起聚聚,还风趣地给我一个美称“孙召”。好朋友在一起聚会让两位老人很开心,聚在一起常常会回忆起当年在厂里的工作情况。当年的“洋相”成了今天的笑谈,当年的友情成了今天的美好回忆。你们看看照片,两位老人笑得多欢。

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她们健健康康、快快活活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赵慎之、苏秀做客作者(右二)家

衷心祝福

在为两位老人祝贺90岁生日时,我很兴奋,写下了两首由衷的感言,记录在这里供大家指正。

祝您快乐长寿
——为赵慎之90岁生日而作

你从战争的硝烟里走来
脱去军装换上便服
你走进了另一个艺术殿堂
这里没有豪华的舞台、炫耀的灯光
只有一个小小的录音棚
这里没有掌声没有鲜花
只有一片温馨的幽暗
你却爱上了这一行
愿把青春和心血
奉献给它——译制配音事业

在这小小的天地里
你用多姿多彩的声音
你用出神入化的语言
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欢乐
给人们带来思索与奋进
你让人们从电影这个窗口
认识了偌大的世界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外国人物形象
由于你的努力
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让中国观众欣喜、理解、接受他们
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诲

《望乡》中的阿崎婆让人难以忘怀
《神童》《不同的命》《偷东西的喜鹊》《华沙一条街》《一个人的遭遇》《运虎记》
众多的影片中
人们听到你精彩的配音
人们赞扬你是幕后英雄
你说我只是个普通一兵
人们感谢你的辛勤劳动
你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当你进入耄耋之年
白发苍苍
可你依然精神焕发
你啊你
你总是闲不住
在上海
在广州
在成都
继续用你的声音和语言
为广大听众服务
用你的看家本领为老人们
表演精彩的朗诵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对你的崇敬和祝福
献上这首小诗
祝你快乐长寿
快乐长寿!

2013年4月25日晨


赞苏秀
——为她的90岁生日而作

你的声音是那么熟悉
是年轻美貌的娜塔莎
是成熟端庄的英格丽·鲍曼
是统揽一切的皇太后……

你的声音又是那么的让人难以辨认
心理扭曲病态的老小姐哈维希姆
神神叨叨有一股邪劲的黄色女作家
满腹心机坏到骨子里去的情妇相子
我不知该如何从众多人物中去寻找你的声音
对了
我可以从“真情实感”中寻找到你的声音

你从幕后走到前台
一个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姑娘
一个贤淑文静的少妇
可一开口就会让人流泪
让人愤怒
让人喜笑颜开

你从幕后走到前台
一个朴素大方的中年妇女
一个和家庭主妇没有什么两样的普通妇女
可你指挥着一群“疯子”
平静时如一潭湖水
狂怒时如同天上的雷电
又哭又喊又叫
可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那分寸又恰到好处

你从幕后走到前台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慈祥可亲的老人
可手中的笔急驶在稿纸上
写出来的是历史的足迹,是美好的时光
那双满是皱纹的手在键盘上不停地敲打
敲打出来的是神奇感人的言词
是令人回味的思索

如今你已是一个耄耋老人
可你的思维是那样的敏捷
你成为上译厂的活字典
你成为老一代配音演员的代言人
你那颗年轻的心永不言老
你依然是年轻朋友的良师益友
我不知该如何赞美你
翻遍字典
只有两个字最合适
崇敬!

‘捌’ 求一份关于母爱的朗诵稿,配乐是烛光里的妈妈

(一)

世上唯有母爱最伟大,最令人感动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最令人感动。母爱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甚至令人感激涕零,泣不成声。母爱是无私的,是温暖的,她如同太阳的光辉时刻温暖、照耀着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从牙牙学语到我们长大成人,母亲为我们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中的苦楚只有母亲自己知道。我们在家人的笑声中呱呱坠地,又在母亲的百般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小时候,我们不知道家里是贫穷,还是富有,总之,母亲为我们准备了所有的食物和衣物。也许母亲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吃俭用拉扯我们。我们已记不清,八月十五的月饼母亲到底吃了多少,新年的新衣服母亲换了没有,反正我们无忧无虑的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母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母亲教我们说话,教我们认识世界;教我们写字,教我们读书、学文化;母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尊敬长辈,尊敬师长,对人温和。

后来,我们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中背着书包去上学,我们进步了,母亲为我们暗自高兴;我们退步了,母亲在伤心,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口吻严厉的教训我们,也许母亲的严厉,曾在我们心里留下抱怨,留下埋怨,但长大后,我们才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世上没有一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动物尚且有舔犊之情何况人类的母亲呢?母亲对我们的爱,那是无私的,是最真诚的爱。

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外出上学,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看着我们的背影远远的离去,才肯回家。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母亲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们。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亲的爱,就如同阳光那样的无私,那样的温暖。也许在平常的日子里,母爱不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然而,一旦遇到特殊的场合或遇到危急时刻,深藏在母亲心中那种刻骨铭心的、轻易不愿流露的、无私的大爱就会呈现世人面前,令人感动,感人肺腑。

在历次地震灾害中,有许多关于母爱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在唐山大地震中,以及汶川、玉树和芦山大地震中,铺天盖地的灾难袭来的时候,许许多多令人难忘、催人泪下的画面,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矗立起一个个活生生的高大母亲形象,令人敬佩、感动。

在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就咬破手指,挤出鲜血让孩子吸吮,使孩子存活下来。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用身体紧紧地护着三个月大的孩子,还有一封未发出去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抢救中,孩子由于妈妈的保护得救了,而他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2010年4月的玉树地震中一名母亲用头替孩子挡住砖头遇难。挖出来的母亲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母亲用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这位母亲的后脑。她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一位名叫杨露梅的母亲,右手举起4岁半的儿子,整整坚持了8个小时,直到母子获救。

在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中,芦山县身高1。6米的母亲杨玉蓉为救自己的儿子,用瘦弱的身躯,仅几分钟就挪开了压在儿子身上的200斤的预制板。事后,人们问她,你哪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她说:一心只想救儿子。是母爱让她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从这些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东方母爱,刻骨铭心。中华母爱,感动世人。母亲为儿女付出的是无私的爱,甚至付出生命,但对子女唯一期盼、所求的就是“记住母爱”。

一朵朵母爱之花在钢筋水泥、瓦砾中绽放,诠释了母爱之无私,镌刻了母爱之真诚,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树起了一座座母亲大爱无边的丰碑。

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母亲的爱,不是抽象的,是活生生的、具体的爱,是深藏在母亲心中对子女刻骨铭心的爱,更是一种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

母爱,是伟大的,神奇的。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母爱似像绵绵春雨,轻轻滋润着我们的心房;母爱如同阳光,给了给我们一生的温暖。

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世上唯有母爱最令人感动,最值得我们珍惜。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让我们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去热爱自己的母亲,她们她们不求回报,只求我们一生牢记母爱。

常回家看看,和母亲聊聊天,说说话,哪怕只是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母亲也是很欣慰,很高兴的。

(二)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

每当听到这首歌,眼前总是浮现起,母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身影,母亲幸福慈祥、亲切温暖的笑容,母亲牵肠挂肚、嘘寒问暖的声音。让我感觉到,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是世间最大的幸福,是前世修来的缘份。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爱我,有时觉得过份,有时觉得毫无道理。

我出生时,正赶上五八年,全民大办食堂。食堂里做的饭,我只吃粥上面,漂浮的那层沫儿;再大一点儿,我只吃细粮,不吃半口粗粮,这让母亲犯了难。为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大米、白面凭本供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实在没办法,母亲就去找乡长,每次可以批2斤;时间久了,这也不是办法,于是求工作的老叔,每月用10斤粮票,换他本上的10斤面。而每次吃饭,总是我先吃,我吃完了才有姐姐的份儿。母亲总是告诉姐姐,弟弟小,让弟弟先吃!

有一年,我和姐姐同时得病,昼夜不停地咳嗽,经过医生诊断,确诊是百日咳,需要抗生素治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抗生素药物紧缺,而且价格昂贵,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无力负担两个孩子的医药费。

于是母亲决定,只给我一个人用药,结果我很快痊愈,而姐姐却经久不愈,不仅影响了她的健康,甚至还影响了她的学业,让我深感内疚!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在你的心中,弟弟永远的得宠,弟弟永远是第一。在这个家中,姐姐让着弟弟,永远的合情合理,永远的天经地义。而你从来没有想到,那时的姐姐也是个孩子,同样需要关心和照顾的呀!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过于严肃,母亲却格外严厉。

童年顽皮,想懂事听话,不犯错误,那是很难的。母亲教育我们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打”。那时候,家家都有鸡毛掸子。掸子的一面,用于清理灰尘。用细棍做成的把儿,就是修理我们的刑具。

母亲要打我们时,从不声张,让你没法儿躲藏。有一回,不知是什么原因,母亲这一顿暴打,让我终生难忘。我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母亲自己累了,弟弟在床上哭了,她才彻底罢手。

我瞅准了机会,终于跑了出去,午饭和晚饭都不敢回来吃。每当想起挨打,就会想起我打猫儿时的情景,有种说不出的残忍,让尚且自幼的我们,如何承受得起!所以我做了父亲后,决不轻易惩罚孩子。

当然,母亲的惩罚式教育,说起来也很有效。我们兄弟四个,个个懂事听话,从不招惹事非,而且先后考上了大学。这样的表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得上是出类拔萃,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地媒体还以《富有》为题,对母亲进行了报道,说她在经济上是穷困的,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你用最简单的方式,教育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我们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会迷失正确的方向。那打在身上的棍子,一定是疼在我们身上,疼在母亲你的心里。因为你认准了,“棍棒出孝子”,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象一只小蜜蜂,永远的奔波忙碌,永远的不知疲倦。

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大家子人,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每月四十八元的工资捉襟见肘,有买粮就没有买菜的钱。可是,每个月开支,母亲总是先给父亲买下香烟,每天一盒从来不少,烟的牌子不是“恒大”就是“前门”,这让周围的烟友非常的羡慕。

剩下的钱,每个人平均不足八元,可你就是用这仅有的八元安排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夏有单、冬有棉,身上穿的虽不算新但却干净整洁,锅里的饭菜虽不算好却可以温饱度日,经济上拮据却从不缺我们书费、学费。

在我们家的炕头,有一盏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很小,灯光很暗,可你却在灯下熬到很晚很晚,一针针、一线线为我们缝补衣裳。每到过年,你总是给我们准备了新衣服,而唯独没有想到的却是你自己。

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操持着一个并不富裕的家;你用自己的全部智慧,细心周到地安排着我们的生活;你用自己无私的爱,给我们一个充满温情的港湾,让我们享受到了童年的幸福快乐。

如今,母亲真的老了。一头的白发,一脸的沧桑,衰老的心脏,病弱的躯体,有点儿不堪重负,感觉到什么是风烛残年。然而今天的母亲,还如昨天一样,坚强的面对生活。只要自己能做的,决不麻烦儿女;

即使病魔缠身,也格外的乐观向上,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周六去看她,却倒过来问候我们,好像我们永远都没有长大。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有谁,能像母亲那样,关心她们的冷暖,给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呢?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勤劳、勇敢、善良,是年青一代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传统和作风;

她用自己并不结实的臂膀,奋力托起明天的希望;她用自己全部的爱,经营着一个温馨幸福的家,让我们有机会、有心情常回家看看。在你的身上,闪耀中国女性的光芒!

有人说,母爱如灯,你用生命的光辉,照亮我们人生的风雨航程;有人说,母爱如水,点点滴滴都是爱,滋润着我们儿女的心田;

我要说,母爱如山,宽广博大而又连绵不断,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唤醒了人类的良知,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是最神圣、最纯洁、最无私的人类情感,是写满爱的秀美诗篇!所以我说,母爱伟岸,母爱高远,母爱如山!

(三)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叫母爱,母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想和熙的春风,安抚我们的心灵;母爱又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越过一切困难。

假如母爱是蓝天,我们就是天空下自由鸟儿;假如母爱是森林,我们就是森林中快乐奔放的小鹿;假如母爱是大海,那我们就是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儿。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人人都希望拥有她,实际上人人都拥有她,有的人却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幸福,那是因为没有去发现母爱,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自古至今人们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解释。

在辞海中幸福是人们在得到幸福后的一种感受。我认为不然,它不仅是一种感受,而是一种经过。我问过一些人,问他们:“你幸福吗?”有些人回答:“不幸福,因为我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离幸福还有一段距离。”

有些人却回答:“我很幸福,因为我衣食无忧,过着富足的日子。”遗憾的是他们把幸福都比作为是一种对精神物质生活的满足。

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如果你用爱的目光,如果你把握住珍贵的瞬间,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母爱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最珍贵的幸福……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长长的人生之路,因为有了母亲的教育、引导、扶持,而变得那么自信和顺利,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的眼中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回首过去,想起了我蹒跚走步时她关爱的眼神;想起了在每一个上学、放学时她风雨中的身影;想起了我每一次生病时,病床旁那憔悴面容的她;

想起了熬夜备考时,她送来暖暖的热茶;想起了取得成绩时,她眼中激动的泪花;想起在每一次挫折后,她那关爱的话语;想起了每一次远行归来时,她那欣悦的笑容与鬓边的平添的白发。

当我一天天长大,步入工作岗位,而妈妈的心却始终伴随着我,在生活中每一次跌倒时,好像都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孩子,摔痛了吗?”。有时,我会抱怨生活、工作的压力太大,但她总能耐心地开导我,让我平静。

我想,如果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至少还有妈妈不会放弃我。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只是希望我能够“过得更好!”她一直站在我生命的最高点,为我默默地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今天当我的事业、生活日见稳定,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每次回家妈妈的皱纹和白发却都在增长,面对日益苍老的她我除了偶尔回家看看她,陪她聊聊天,给她一些生活费外,我又做过些什么呢?

大爱无言,母爱如水,这种爱,温柔而深沉!回想过去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而我真正为妈妈做的却微乎其微。现在能为妈妈做的事就是活得好好的,多陪陪她,让她少一份担心,少一份牵挂,让她也因为有我,感到幸福。

(四)妈妈,我爱你

有一个人,一直默默的爱着你。

有一个人,无时无刻都挂念着你。

有一个人,每天都无微不至的关照着你,

有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伴随与你的心……

每当你调皮时,她会伤心、朝你皱眉头;

每当你考的好时,她脸上会洋溢幸福的微笑;

每当你受伤时,她会急忙赶来,帮你擦药,安慰你;

每当你开心时,她会为你而欣慰。

她是一个你最亲的人,你好留念她温暖的怀抱;

她是一个你最爱的人,你好喜欢她对你微笑;

她是一个你最信赖的人,你多么希望向她吐露自己的不快;

她是一个你最依靠的人,你多么向往你和她在一起的时候。

你有时会冲她撒娇,向她发火一番后,才会好受。

你把她当成了自己愤怒时的对象。

你有时会和她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比如在温暖的阳光下,看着一张满分试卷。

你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快乐储藏室”。

你有时会对着她流泪,诉说自己的委屈,倾诉完,才会宽慰。

你把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时光总是太快太快,你对她做过的“亏心事”后悔了。可是,已经过去,就无法挽回。

你想向她道歉,但总没有胆量向她说对不起。

爱总是那么的浓郁,不要一丝回报。唯一的安慰就是你将来成功走进社会 。

你想报答她对自己的付出,但总没有胆量说出那声我爱你……

其实,大家应该都猜到了,那个含辛茹苦的人就是母亲。伟大的母亲!

你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相信每个孩子都很爱自己的母亲,只不过不善于表达。

在这里,在这个母亲节里,我代表全天下的孩子向你祝贺: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五)颂母亲

母亲,

一个伟大的女性,

她把自己一生煎熬默默承受,

而把欢乐、幸福、希望留给了家人、家庭和家族。

母亲,

一个听起来再简单不过的称呼,

却影响着每个人一生的追求。

包含着每个人生命的全部。

母亲,

一个坚强的女人,

她宁愿忍受着十月妊娠的艰苦,

一天天把孩子在自己的肚里孕育。

她宁愿冒着可能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危险,

把她们的爱情结晶分娩,

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人间,

来延续着家族的香火和民族的明天。

当你结束瓜瓜啼哭已在被窝里熟睡,

可母亲不是为你洗着尿布,就是把你的衣服缝补。

亲着你那细润的脸蛋,

露出她那慈祥的微笑。

当你生病那怕是一个感冒,

也会急的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不是用凉毛巾为你降温,

就是一勺一勺地喂你吃药。

她把面朝黄土背朝天积攒的钱都舍得花在孩子身上,

她却节省着一顿顿晚餐,

节省着几年都不为自己添件衣裳,

节省着小病不离田间,大病舍不得住院。

你曾为了一点小事和朋友打闹,

是母亲厚着脸皮为你协调。

你可能不慎犯法进牢,

是母亲揪着心、流着泪、自责着“是妈没把你教好”。

你能在教室里读书,

是母亲为你积攒的学费。

你能在社会上做点事,

是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为你默默地付出的汗水。

当你能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甜蜜的爱情,

其实有着母亲背后的受累。

当你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离开母亲,

母亲牵挂的撕心裂肺。

母亲让你的小家庭搬进了高楼新房,

她却可能还在那破旧的瓦房,

母亲让你们用上了高级海绵床,

她却可能还睡在那古老的土炕。

这就是母亲,

无私奉献的母亲,

鞠躬尽瘁的母亲

大爱无疆的母亲。

你给母亲有过几次闯祸?

你向母亲有过几次顶撞?

你让母亲有过几次难过?

你是否使母亲有过绝望?

你是否为做你母亲的儿子而骄傲?

你做过什么又让你母亲自豪?

你什么时候真的为你母亲奋斗过?

你什么时候才真正明白母亲真的是为了你好?

你和母亲说过几句贴心的话?

你为母亲买过几次生日蛋糕?

你给母亲洗过几次脚?

你为母亲捶过几次腰?

你娶过媳妇是否真的没把娘忘?

你生了孩子是否真的就体会到了做娘的难?

当老婆对你妈不孝时你是否偏向老婆偏离娘?

当你孩子使你妈生气时你扇过孩子几个耳光?

每个人都是母亲所生,

每个人都受过母爱,

起码受过母爱般的爱,

母爱的共同点就是面对孩子可以掏出心来!

让我们回味母爱,

回报母爱,

传递母爱,

弘扬母爱。

把母爱化作:

对党的爱,

对国家的爱,

对民族的爱。

把实现家庭梦的劲去实现:

党的梦,

中国梦,

民族梦!

‘玖’ 王家卫和金宇澄改编《繁花》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  2014-07-25

        王家卫和金宇澄第一次见面,就对他说:《繁花》没有任何电影和电视的倾向。金宇澄当这是对《繁花》的表扬。

        王家卫将执导《繁花》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毛遂自荐,希望担纲改编剧本,但王家卫独独钟情于金宇澄:剧本还是要你来把关。金宇澄答应与王家卫共同合作梗概,但不改编剧本。 

        《繁花》的话剧剧本改编,也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预计2015年秋天首演。电影《繁花》的进展会如何呢?王家卫对电影改编充满信心,认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计划用五至六年完成《繁花》拍摄,按照王家卫的时间表,电影将在2020年杀青。同时套拍的还有电视剧版。 

        “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只有热情就可以做成。《一代宗师》这个想法在1990年代就有,但是要做成这样一个电影必须等待时机,人对、时间对,还要有条件。”王家卫说。 

        “《繁花》给我的感觉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一见如故。”2014年7月18日,香港书展,“金宇澄、王家卫:《繁花》写出上海故事”对谈活动中,王家卫热情洋溢地赞扬了金宇澄的这部长篇小说。“有一些书看完之后,马上盖起来,看一次就够了。这种书你看完之后感觉经过了一生一世,我看《繁花》是一口气看的,看完之后再没打开过。金老师把他一辈子的故事、他要讲的话都放进去,就是很浓的一锅汤。《繁花》可以写十本书或者二十本书,真是有点亏了。” 

        王家卫的拍摄思维,需要大量旧时代照片参考,大量的人物肖像照,电影《繁花》中的演员造型,或许将从这些照片中产生:“书里面所有的人,都是金老师心里面有数的,所以我希望他在那个时代的照片里面找到所有人物的原型,从这个起点再去想演员。” 

        金宇澄提供了包括上海摄影家陆元敏拍摄的“老洋房里的上海人”等主题的照片,王家卫看了觉得很好。 

        “可以从一张照片开始说《繁花》的故事。”王家卫最初设想了三张集体照,人们围着桌子吃饭,照片活动起来,镜头拉开;故事发展到后来,又变成一张凝固的照片…… 

        再次见面,王家卫又有了新的设想:他发现《繁花》的地图插图非常具体,可以从地图开始讲故事,镜头不断地从地图进入,一条街道、一户人家…… 

        王家卫以往的电影表现的大多是穿旗袍的旧上海女人,而《繁花》中1960-1980年代的女性穿的是性别中性的服装,要把肥大的军裤拍出美感,王家卫认为相当有意义。金宇澄说:这是当时的匮乏年代,上海女性对于服装的概念,是低调的显现,小说中的上海时髦女性,只注意衣服的尺寸,只在这上面做文章,在外穿得朴素,回到私密空间,穿戴就不一样了。王家卫说:“私密的城市生活只在上海,也许真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很多出自人们的想象。” 

        2013年《繁花》出版之后,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中也有王家卫,他在小说里看到了自己和家人昔日在上海生活的影子:“《繁花》最主要的两个时段——1960年代到‘文革’、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我是空白的,因为我已经移居到香港了。《繁花》里面有很多好像我上海家里发生的事情,我小时候我的表哥、姐姐、哥哥,都可以在书里面看到一些线索。所以我会感觉一见如故。” 

        1963年,出生在上海的王家卫跟随父母来到香港,他的哥哥和姐姐则留在了上海,那一年他五岁。小时候,王家卫跟着下班的母亲从武康路的外祖母家走到淮海路,是经久不灭的记忆。电影《花样年华》出现旗袍的场景都采用较低的机位,其实就是童年王家卫仰视母亲和朋友们的视角。王家卫拍《花样年华》是一次重温童年回忆的历程,为了表现出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王家卫自己写上海菜单,如扁尖、笋干,请上海籍的老太太来做。 

        金宇澄和王家卫两人2013年12月第一次见面商讨合作时,王家卫离得老远就摘下了那副着名的墨镜,金宇澄一下子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陌生人。聊天谈剧本,王家卫都会把墨镜摘下。“标志就是这副墨镜,摘下墨镜,走在上海的街头谁也不会认出他来。”金宇澄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那天正是金宇澄的生日。不一会,桌上就出现了一只蛋糕——王家卫为他准备的。 

        第二次见面,王家卫不知从哪里找到金宇澄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迷夜》,请他签名。王家卫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张爱玲的影响,上海的文学都非常女性。但是金老师的小说充满了男性的荷尔蒙,这种性感不是粗犷,也不是颓废,是一个上海男人的性格。” 

        金宇澄大王家卫六岁,和王家卫兄姐的年龄相仿,都有着那代人相同的下乡经历,《迷夜》叙述的历史记忆,包括形同荒岛的人生世态、改成知青宿舍的前劳改营,其中一个短篇写到1961年的残酷——劳改队很少的口粮,每天都置放于麦地中央的方桌上,犯人们在一千米之外开始割麦,等于一场赛跑,第一个割到桌子前的人,就可以随便吃。小说中的人物因为是粤籍,每天吞咽麦田里的幼鼠,才没有被饿死。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阿飞正传》结尾,被金宇澄用作了《繁花》的开头语:“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金宇澄解释:梁在前面的电影里从未出现过,我很佩服这种处理方式。因为一个小说,一部电影,不能都四平八稳的,应该有一个属于作者本人的标识。《阿飞正传》结尾突然冒出这么一个人来,这就是王导的风格。观众或者读者一直在琢磨——这个人干嘛要跑出来? 

        王家卫则被《繁花》独特的小说语言吸引:“这本书特别牛的地方是方言,不是用简单的上海话,而是把上海话做了改良。” 

        金宇澄说:“纯粹表现上海话,《繁花》肯定不够格。在《繁花》里没有上海话最常见的‘侬’(沪语‘你’),也没有‘阿拉’(沪语‘我、我们’),如果翻开一本书,都是上海话的陌生常用字,读者就不会喜欢它。”因此金宇澄都做了转换。“我的想法,是要清除方言的障碍,把方言改良到什么人都能懂,文字虽然有变,但是上海人说话的韵味还是保存在里面”。 

        《繁花》里的“不响”出现了一千多次,这是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其实也经过金宇澄的改良。按照标准吴方言话本的写法,是“弗响”,现今因为是“统一普通话教育的大背景”,沿用字典成语“闷声不响”的“不响”才更合适:“我做的工作,是要打开,想方设法吸引非上海籍的读者,并不是传播上海话,而是通过文字语言,让中文读者都能够了解上海人的生活。去年《繁花》得了近三十个奖项,除上海的一个之外,二十九个奖项与排行榜,都是外地颁发的,有那么多外地读者喜欢这本书,已经达到目的了。如果我完全用上海话字正腔圆地写,《繁花》可能也就印五百本吧。” 

        在对谈中,王家卫明确表示,将会保留《繁花》的语言风格,用上海话拍摄电影:“如果变成普通话,等于《茶馆》里面的京白变成普通话的调子,就没有味道了。” 

        也曾经有人向王家卫建议:《繁花》里台词都是现成的,只要框架搭好,把台词放进去就行了。王家卫回答:“台词必须重新写,才会更贴切。” 

        金宇澄不同意外地人对上海人的许多看法。他在外地生活了八年,经常听外地人怎么议论上海,发现,“可能因为上海语言的障碍,造成了对上海的生活不理解”。比如说,“北方天气非常寒冷,一到秋天每家每户都是买两吨白菜、一吨煤藏在家里。北方人跑到上海同学家里去,看见桌子上面有两根小葱,直接拿起来就吃了,因为北方人吃大葱就直接吃。三根葱,一分钱,太小气了,我们家里一买葱就买三百斤。没想到过一会一个阿婆要做鱼了,到处找葱,他这才搞清楚原来上海人是根本不吃葱的,就是佐料用。再比如,老舍的儿子舒乙,写过几篇文章,说上海人六十年代最小气,其他地方的粮票都是一两二两三两,只有上海发行半两的粮票。实际上,‘文革’时上海一碗馄饨是半两粮票,因为小馄饨是上海人下午吃的。上海很早就有单个买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小月饼,一碗小馄饨都是半两。后来去到美国看,也是一个苹果多少钱,一个茄子多少钱,一个辣椒多少钱。” 

        王家卫听完之后回应:“我想我的观念要改变,因为最近几年我看上海人来香港也不小气,买房子,(张口就是)我要这两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