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战时期,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举办的“中国之夜”和“一碗饭”运动
1941年7至9月间,宋庆龄在香港倡议开展了“一碗饭运动”。随之引起香港各界热烈响应,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吃“爱国饭”、“救国饭”,争相为资助抗战、救济同胞作出自己的贡献。
筹办“一碗饭运动”
“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等团体于1939年首倡的。它每年举行一次,在美国人民和华侨中募集捐款,以购买医药和医疗设备,支援中国抗战。不久,“一碗饭运动”扩展到英国、加拿大和南美的许多国家。
从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免遭战火,香港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据点。为募集资金,救济伤兵难民,1941年,时任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主席和中国工会国际委员会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和领导了这场轰动全港的“一碗饭运动”。她认为在香港发起这样的运动,对激发150余万香港同胞的爱国救亡热情,募集救灾救难的经费具有重要意义。
5月初,根据宋庆龄的倡议,“保盟”在香港成立了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香港立法局华人首席议员罗芦蚂仔文锦律师为主席,香港医务总监司徒永觉的夫人克拉克为副主席,并包括香港华商总会负责人在内的“一碗饭运动”委员会。经研究,委员会决定发售餐券1万张,每张港元2元,餐券的价值本可享受几道菜肴,但认购者只能持券到提供赞助的餐馆吃炒饭陪汪一碗,这种差额盈余将交给中国工业合作社为救济西北难民的基金。
“一碗饭运动”立即得到香港各界的积极响应。第一位捐助者是威灵顿街丽山餐室的老板温梓明,他表示愿捐饭500碗。在他的带动下,香港各酒楼、餐室纷纷响应,几天中,就有13家餐饮店参加,共捐饭5000余碗。大家把它称为“救国饭”。
“一碗饭运动”成立大会召开
7月1日晚上,在香港湾仔着名的英京酒家,由宋庆龄主持了规模盛大的“一碗饭运动”开幕典礼。“一碗饭运动”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以及香港各界中外人士15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宋庆龄首先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了开展“一碗饭运动”的意义。她指出:“一碗饭运动不但是募了捐物州去救济被难的人们,并且是要节饮节食,来表示牺牲的意思,这是我们做人的美德,无论中外,无论古今,都是值得赞扬的。”她强调说:“一碗饭运动是同情于我们抗战建国,而发扬民主精神的表示。”而且“更含有一种深长的意义,因为这次捐款是要帮助工业合作社去组织及救济难民、伤兵,这是巩固生产阵线,是生产救国,是帮助人们去帮助自己,是最妥当的一种救济事业。”因此“是值得提倡的”。
在大厅主席台上,陈列着一些宋庆龄捐赠的孙中山生前珍贵的墨宝及其它文物和纪念品,并当场义卖,作为向“一碗饭运动”的捐款。不多时这些珍品便被争购一空。
成立大会后,“一碗饭运动”委员会通过新闻、文艺界进步人士,展开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鼓动下,香港餐饮界对“一碗饭运动”的反响非常热烈。丽山餐室首先宣布捐赠炒饭后,上环水坑口的乐仙酒家立即表示捐助3000碗。接着,英京、龙泉、广州、汉商、天燕、小祗园等酒家、餐室、茶居等也踊跃捐饭。截至8月1日,捐助数已达14700碗。与此同时,香港工、商、妇、学等社会团体也纷纷响应“保盟”的号召,协助“一碗饭运动”委员会推销饭券,他们是:华商总会、南华体育会、中国青年救护团、岭南同学会、港九居民联合会、华人机器会、妇女慰劳会等等。此外,荃湾的天天酒家、中豪联商会、国华银行、五邑工商会等社团,以及郑铁如、唐谭美、高福申、罗文锦等人,也都为“一碗饭运动”捐款。
“一碗饭运动”轰动全港
1941年8月1日,计划进行3天的香港“一碗饭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清晨,克拉克夫人等“保盟”工作人员就分赴各酒家、茶室,巡回各店的准备情况,对他们的精心布置、有序准备表示满意与感谢。
英京、乐仙等13家酒家、餐室都将自己的厅堂门面布置得新颖别致。有的在门上挂出“欢迎来吃救国饭”、“爱国之门”、“光荣之门”的横幅,有的在店堂内张贴爱国宣传画,还有的展出了抗日战士英勇杀敌、工合社员努力生产的图片等。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地处湾仔的英京酒家在二楼专设一厅为接待“一碗饭运动”顾客,并免茶资费。乐仙酒家更是别出心裁,对捐款达100元以上者,则用该店珍藏多年的大红古碗盛饭款待。
公共汽车、电车上,也张贴着标语和宣传画,写着“为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请命”、“大家来吃爱国饭”、“全部收入拨交中国工业合作社扩大救济工作”等口号。特别是当天上午,一只特制的大碗模型出现在街头时,把活动引向了高潮。一大群人簇拥着这只“大碗”喊着“多买一碗饭,多救济一个难民”的口号,穿过中环、西环、湾仔等闹市区,给本来就已是家喻户晓的“一碗饭运动”增添了气势。
这一天,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大家都以能够为资助抗战、救济祖国同胞为荣。他们称誉炒饭为“爱国饭”、“救国饭”,是为救亡尽力,故而个个脸上呈现自豪的神色。一个小摊贩对采访的报社记者说:“平时各项开支省了再省,即使是一根火柴钱也都要掂掂分量,唯独买一碗饭运动餐券不能小气。我买了5碗,妻子儿女都吃了,虽然用去了好不容易赚到的10元钱,心里却十二万分的高兴,因为我们一家算是尽了中国人应尽的一份责任,良心上感到安适。”
各餐室的老板、店员都视参加“一碗饭运动”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如办喜筵那样着意配料加工,以空前优质的服务接待食客。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瞻前顾后上了英京酒家二楼“一碗饭运动”专厅,拣角落里座位坐下。他一生中可能从未进过如此豪华的酒楼,显得很不自在,正心神不宁时,漂亮的女招待端着热气腾腾的炒饭,送到他面前,微笑着说:“请用饭。”现场采访的记者目睹了这一不同寻常的场面,问酒家经理高福中:“讨饭的也来贵店吃炒饭,你们不讨厌?”高经理正气而言道:“爱国不分贫富,凡是来吃爱国饭的,我们一视同仁都是热诚欢迎接待。”
8月2日、3日,正值周末和星期天,市民把参加“一碗饭运动”视为最光荣又最具永恒纪念意义的一个重要的活动,他们或携幼扶老举家共食;或和朋友同去餐室。家境贫寒的,买一碗回去,一家老小围坐,你一筷,我一匙分享;病老不能出门的,托人捎带。香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中外,个个都知“一碗饭运动”。他们阶层不同,然同情伤难,支持工合,夺取抗战胜利的热情一致!
在当天的《华商报》上,头条刊登宋庆龄的题词:“日寇所之,骨肉流离,凡我同胞,其速互助。”
“一碗饭运动”延长了日期
原定进行3天的“一碗饭运动”很快就过去了,可仍有许多人为没能吃上“一碗饭”而遗憾。各界人士也纷纷呼吁,希望能延长时间,以便能让更多的人吃到一碗“爱国饭”、“救国饭”,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爱国救难之情。结果多数餐室延长了日期,其中龙泉茶室延至8月10日,天燕餐室延长至15日,而乐仙、小祗园两家一直持续到了8月30日。售出的餐券,远远超过了原定的2万张的指标,“一碗饭运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9月1日,“一碗饭运动”胜利落幕,在英京酒家举行了结束典礼,宋庆龄到会主持。会上公布了“一碗饭运动”收入:扣除各项开支,净余港币25000元,法币615元。胜利进行曲中,宋庆龄颁发奖品,把由她题写“爱国模范”的锦旗,授予认捐炒饭的13家优胜餐室;又向英京、小祗园、乐仙三家业主高福中、欧阳藻裳、庞永棠赠送了孙中山先生遗墨“努力向前”,以资特别鼓励。
“一碗饭运动”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它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宋庆龄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更离不开香港同胞的爱国救亡热忱。
‘贰’ 不平常的蛋糕的简介
这篇课文讲述了1964年2月宋庆龄从斯里兰卡访问结束回到中国上海时,不顾旅途疲劳,来到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看望幼儿园的孩子们。并亲自把蛋糕切成了24块,其中的23块给了幼儿园的孩子,看着孩子们吃蛋糕,宋奶奶高兴极了,最后一块蛋糕则是留给了幼儿园老师。而宋庆龄带回中国的这盒蛋糕是她过生日时(1964年2月宋庆龄访问斯里兰卡时是她的71岁生日),斯里兰卡总理送给她的。宋庆龄舍不得自己吃,她惦记着祖国的孩子们,不远万里带回中国上海,分给祖国的孩子们吃。体现了宋庆龄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爱护之情。
‘叁’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纪念馆简介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 1843 号 ( 原为林森中路 1803 号 ) ,占地面积4333 平方米 ,一幢乳白色假三层建筑座落于院子中央,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 30 多株百年香樟,葱茏苍翠,四季常青。主楼室内布置朴素典雅,花园环境优雅宁静。观摩于一间间展厅件件珍贵陈设,漫步于这静静的花园,仿佛仍能感受到宋庆龄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图册内图片引用于
主楼内房间的介绍
一、一楼过厅(The lounge)
简单素雅的过厅中陈列着宋庆龄喜爱的艺术品。 二、一楼会客厅(The living room)
会客厅是宋庆龄会见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贵宾的主要场所。 三、一楼餐厅(The dining room)
在这间朴实无华的小餐厅里,宋庆龄曾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 四、二楼卧室(The bedroom)
卧室里的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父母送给她的嫁妆。壁炉上的八音钟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永远停留在去世的时间。
办公室是宋庆龄批阅文件,处理国务的地方运逗。在这里弹奏钢琴是她工作之余最喜爱的休闲娱乐之一。草坪介绍(1956年5月,宋庆龄在故居的草坪上会见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的代表)。南草坪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宋庆龄常在这里散步,并多次在此举行茶话会,招待来华访问的国际友人。 文物馆及雕像 一、文物馆(The exhibition hall)
1997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1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宋庆龄文物馆在故居院内落成并开馆。文物馆展厅面积184平方米,以宋庆龄生平为线索,文物原状陈列为特点,从不同角度反映宋庆龄光辉的一生。
二、汉白玉雕像(The marble statue)
2003年1月27日,是宋庆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宋庆龄汉白玉雕像在故居纪念广场内落成并举行了揭幕仪式。雕像显示了她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形象,非常端庄慈祥。 上海宋庆龄故居建于1920年,曾多次易主,原是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鲍尔的别墅,后转让给德国医生菲尔西里。1929年又为工商界人士朱博泉购得。抗战胜利后,朱博泉被控有附逆之嫌疑,财产为国民政府没收,此房先由蒋纬国居住,后又为中央信托局招待所。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因将莫利爱路 29 号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以作孙中山纪念地之用,且暂居的寓所较为简陋,根据蒋介石手谕,国民政府行政院将此房屋拨归宋庆龄使用,其产权亦归宋庆龄所有。1949 年春宋庆龄从靖江路 45 号迁居此处,并在这里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1949 年 8 月,宋庆龄接受毛泽东、周恩来邀请,离沪赴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开国大典,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并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以后的岁月里,宋庆龄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成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此外,她还兼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等重要职务,并长期直接领导中国福利会的工作。因此,上海淮海中路 1843 号寓所,不仅是宋庆龄的居家之所,也是她处理政务、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宋庆龄在这里会晤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会晤森闭过苏加诺、金日成、伏罗希洛夫、吴努、拉达克里希南、班达拉奈克夫人等外国元首和贵宾。
繁忙的工作,需要宋庆龄经常奔波于北京、上海两地。她曾风趣地说:到北京去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1963 年 4 月起,宋庆龄因工作、年龄等因素不便再南北奔波,遂以北京后海北沿 46 号为主要居住地。但宋庆龄对上海的住所依然非常眷恋,只要条件允许或者逢年过节,她必定会回来居住一段时间。 1978 年 12 月 31 日 宋庆龄回上海住所过春节,至 2 月底返京,前后居住了三个月,是她最后一次回上海。
1981 年 5 月 29 日 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后,她在上海的寓所经过整理,于同年 10 月揭牌建馆,实行内部开放。同年 10 月 22 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8 年 5 月,此悄裂故居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1 年 6 月 25 日 ,上海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负责故居的文物管理、对外接待等工作,在故居旁边建立了宋庆龄陈列馆。该馆藏有宋庆龄文物 1 万 5 千余件,包括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的大学毕业证书、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精心保存下来的孙中山印章等。
‘肆’ 1976年 为何宋庆龄在周恩来追悼会上拂袖而去
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有人说了三个字,宋庆龄听到后愤然离场!
1976年1月9日早晨,一个令全中国人都伤心的噩耗传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因病辞世,全国人民无不闻讯流泪的,其中“国母”宋庆龄在收听新闻尽管早就知道周恩来病危,后来又接到通知,第二天到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
宋庆龄在参加了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有些不怀好意的反动派的攻击,说她是“总理帮”。当时的宋庆龄顿然火冒三丈,很明确的告诉他们:“说我是‘总理帮’?我就是‘总理帮’又怎么样?我不干了!我辞职!这么大年纪,我也该休息了吧?我回上海养老!”
于是宋庆龄便挥袖而去,乘坐飞机飞回了上海。
‘伍’ 关于宋庆龄的故事
宋庆龄15岁,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竖消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亩蠢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余耐知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5)宋庆龄蛋糕图片扩展阅读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陆’ 谁知道《不平常的蛋糕》的原文
1964年2月,宋庆龄同志访问斯里兰卡刚回到上海,就不顾旅途疲劳,来到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看望孩子们。
孩子们像林中的小鸟似的,张开双臂投入宋奶奶的怀抱。
宋奶奶和孩子们一块儿做完了游戏。她看了看大家,说:“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洗洗手,好吗?”
“好!”大家簇(cù)拥着宋奶奶,往水池边走去。
孩子们围着水龙头洗手,水花飞溅,笑声不断。大家搓(cuō)啊,洗啊,可认真啦!
“洗好了吗?”宋奶奶问。
“洗好啦!”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要一个个检查的!”宋奶奶说完,就认真地检查起来。一双双胖胖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宋奶奶一边检查一边数:“一个,两个,三个……”
检查完了,23双小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孩子们一共23个,规规矩(jù)矩地围在桌子四周。桌子上摆着一个挺大的挺漂亮的圆盒子。
大家都在猜:“这是什么呢?”“准是玩具!”“大概是一盒花生,宋奶奶送给大家吃的……”
他们都没猜对。宋奶奶微笑着揭开盒盖儿,孩子们眼睛都瞪圆了,惊奇地叫出声来:“哈,是蛋糕!”“这么大的蛋糕!”“我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蛋糕!”
大蛋糕上还有一个奶油做的寿桃,可好看啦!
老师看了看宋奶奶,拿起刀子,把蛋糕切成了四大块。她停下来,想怎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儿。
宋奶奶笑着接过刀子。她已经计算好了,很快就把蛋糕切成了24块,一块一块地递给小朋友,还不住口地说:“孩子们,吃吧!吃吧!”
最后还剩一块,宋奶奶恭(gōng)恭敬敬地把它送给了老师。
宋奶奶瞧着大家吃得那样香甜,高兴极了!
这个蛋糕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是宋奶奶过生日,斯里兰卡的总理送给她的。宋奶奶舍不得自己吃,她惦(diàn)记着孩子们,不远万里带回上海,分给祖国的孩子们。
宋奶奶时刻牵挂着孩子们,她关心着祖国的未来!
‘柒’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馆藏珍品
馆藏文物1.3万余件。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以故居主楼为代表。主楼建于1920年,内部陈设依然保持着宋庆龄生前的原样。辅助陈列为宋庆龄文物馆,建于1997年,以宋庆龄生平和寓所生活为主线,展陈孙中山、宋庆龄的手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 。图册内图片引用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
石质,通高 13.4 厘米 ,边长 7.3 厘米 。
1923 年 3 月 2 日 ,孙中山在广州农林试验场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名义发布各种政令,统帅各军,第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从大本营秘书处编制发行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所载孙中山发布的各种政令看,此印从 1924 年 1 月 2 日 开始启用。
中华革命党本察仿散部之印
石质,通高 11 厘米 ,边长 6.3 厘米 。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武装讨伐袁世凯、重建民主共和国, 1914 年 7 月 8 日 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本部是其领导中枢,地址设在东京。“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即刻于当时。 1916 年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本部迁往上海。 1919 年 10 月 10 日 ,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所有印章、图记……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此印停止使用。
双马图
纸质,纵 120 厘米 ,横大兆 54 厘米 。
1945 年,着名画家徐悲鸿画赠宋庆龄的败氏“双马” .
鲁迅 1933 年 1 月 21 日 致宋庆龄、蔡元培函
中文,纸质,纵 26.1 厘米,横 16.9 厘米, 1 页,附信封。
1933 年1 月21 日 ,为营救共产党员黄平,鲁迅致函宋庆龄和蔡元培,请他们即电关押黄平的天津公安局,“ 主持公理 ” ,并在报端宣布电文, “ 以免冥漠而死也。 ” 宋庆龄与蔡元培接信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向政府提出质问,被置之不理,宋庆龄与蔡元培要求会晤黄平也被拒绝。在压力下,政府被迫同意宋庆龄与黄平见面。 4 月 6 日 ,宋庆龄在南京扬子饭店会见黄平,了解情况,确定其已叛变。
信封地址 “ 亚尔培路三三五号 ” 系 “ 亚尔培路三三一号 ” 之误,是中央研究院驻沪办事处地址,全称为中央研究院国际出版品交换处。蔡元培当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在信封上批示: “ 请语堂先生查前电,再致电天津公安局,要求依法办理,并宣布报端。仍由全国委员会发。 ”
黄平( 1901—1981 ),湖北汉口人, 1923 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 年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 “ 六大 ” 和共产国际 “ 六大 ” ,并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32 年底在天津被捕,数天后被递解到南京,后堕落为叛徒。出狱后在苏州教书,解放后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
齐白石水墨画
纸质,纵 137.5 厘米,横 33 厘米。
品落款:“白石山人制”,钤印。宋庆龄收藏。
齐白石( 1864 — 1957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等,湖南湘潭人,中国着名画家。雕花木工出身,半途习画,善花鸟草虫,兼诗文、篆刻、书法。历任北平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吉姆轿车
斯大林赠送给宋庆龄的“吉姆”牌专用轿车, 6 气缸,手动排挡,发动机号 601872 ,车架号 01796 ,苏联伊姆·莫洛托夫汽车厂 1952 年生产。至七十年代中期,宋庆龄在上海时一直使用该车。汽车号牌为 08 - 01405 。 “吉姆”牌轿车是苏联政府专门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设计制造的高级防弹轿车之一。 1952 年苏联政府曾赠送数辆“吉姆”轿车给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使用。
宋庆龄防身用的手枪
“ Destroyer ”牌,西班牙制造,点二五口径( 6.35 毫米 ),弹容 7 发。
宋庆龄为《儿童时代》题写的题词
纸质,纵 16.8 厘米 ,横 31 厘米 。
1958 年 4 月 26 日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 “ 六 · 一 ” 国际儿童节,宋庆龄为广大新中国儿童题写了勉词,号召他们要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印章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宋庆龄创建的于 1932 年 12 月在上海成立的专门保护及营救政治犯、反对酷刑、争取公民权利的社会组织,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
白求恩医院签名信
1944 年,延安白求恩医院的全体工休人员写给宋庆龄的集体签名信,感谢她对医院的支持和援助,其中有刘伯承、陈赓等八路军领导人的签名。
斯大林国际和平奖状
1951 年,宋庆龄荣获“巩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她将全部奖金十万卢布捐赠中国福利会,创建了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捌’ 新媒体文案内容编辑
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如何谋篇布局,反应整篇文章的逻辑。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四种:
一,总分总结构。
这种文章结构最为常见,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文章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
开头阐述观点
中间阐述论点,可以用并列的方式,递进方式和对比方式。
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二,并列式结构,也叫清单式结构。
用并列式的方法,分别列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观点之间各自独立,共同作用。
三,递进式 结构
这种文章结构掌握起来有些难度,要求材料按顺序排列,层层深入,不断加强观点。
四,SQA式 结构
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措施。在提出措施上,最好有权威理论做依据。
以上四种结构,是进行新媒体文章书写常用的方式,没有哪一种更好,只有那一种更适合,最终都是为读者阅读时更好的理解作者观点服务的。
链接桐帆:https://www.jianshu.com/p/779db564255a
第1招:故事开头
故事开头永远不沉闷。从小故事开始,效果很特别。比如,古代名人,当代明星,比如从朱元璋战败受伤故事开始聊,然后提到山茶油,然后推出一篇精致的茶油软文。比如从宋氏三姐妹的风华绝代开始讲,然后谈到宋庆龄的爱好,然后引出一些珠宝话题,然后推珠宝,就很自然,也比一些大道理开头来得好。
第2招:图片开头
曾经有个客户讲过,现在是读图时代,就是说图片的感染力远超过文字。现在有不少专业绘手,可以把很多话题变成轻松的漫画,比如房价,两性,创业等话题。比如下面这张美女图,你知道接下来就要谈什么吧?
第3招:思考开头
一开始就给读者抛出一个话题,比如:为什么只有5%的人可以用个人品牌赚钱?然后引出一些个人创业的思路。比如:为什么房价一直没怎么跌?然后引出合理购买的思路和软文。
例:
这是一份送给直男拍照的摄影指南,我不敢保证你看完之后一定会变成摄影大师,毕竟99%的天赋还需要那1%的努力呢,看完之后绝对会让女朋友不再说你是直男摄影,而单身的你可能也会很快就有女朋友了
第4招:金句开头
一句话开头,比如:谁的青春不迷茫?,比如,比我优秀的人更努力,那我还努力干吗?比如台湾李敖先生的很多经典论断。其中一句: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第5招:惊悚开头
比如,有人促销儿童用品,一开始就说宝宝自己拿了水杯开水就喝结果差点汤伤,吓到没了半条魂。然后推出表面带有温度提醒的水杯,可以随时查看水杯里的温度是否适合儿童饮用。
附图如下
第一种,总结型结尾
总结你整篇文章的关键点,得出来一个重要的观点,或者一个深刻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总结渲染情绪结尾。
这个也是有一个标准模板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段式。
1.总结整篇文章的关键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列出真相的本质。
2.升华,就是让文章在上升一个高度,变得内涵深刻,引起读者共鸣。这个部分就需要用到金句,不然无法达到效果。
3.这最后一部分就是要呼吁读者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
比如下面武志红的《你内心的冲突,先消耗你,再逼疯你》
童年的痛,弱小的我们通常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存雹罩自己,而这种保存自己的过程,就是神经症形成的过程。
其实,神经症真正展现的那一时刻,我们已经长大,那些扭曲的源轮闹痛,会以不可思议的形式展现出来。
所以在我看来,苦难的童年是在为“神经症”播种。
各种内心冲突的爆发,其实也是在给我们发出这样一个信号:你已经成年,你拥有力量了,面对童年的伤痛,你不必再逃。
这个结尾,前半部分在总结文章,从观点到事实论证,后半部分在呼吁行动,旨在给读者启发。
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种结尾,一般是先三段式总结:观点;一句话概括论述的事件;揭开最后观点(所以在我看来,苦难的童年是在为“神经症”播种。)。
然后用 “其实”、“所以” 来引出想要呼吁的行动。
第二种,关联读者型结尾
关联读者,就是要让读者有代入感,有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共鸣。
这种也有两种句型可以套用。
1.使用“…………,亦是如此”,关联到读者产生共鸣!
2.充分使用“你”,加强读者的代入感
第三种,名人名言式结尾
这种结尾,就是利用名人的名头,来增加你的说服力。
这样写主要是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名人说的话会更有说服力,读者会觉得更有道理,从而认同你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说的太直白的话,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用名人名言,让读者有更多的自我解读,从而增加读者对文章的探讨。
第四种,排比式结尾
运用排比句式结尾,可以总结文章内容的同时,累积和引发读者情绪。同时如果多用“你”这样的词语,去代入读者的行动,去触发读者!
在一篇文章中,你有一个好的开头,有一个丰富的正文,但确有一个垃圾的结尾。是很影响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体验的。
就比如你吃了一个外表很好看,用料也很棒的蛋糕,但你吃到最后快吃完了,确发现里面一个死蚊子,心里是什么感受。
‘玖’ 宋庆龄给孩子们吃蛋糕的故事题目是什么
不平常的蛋糕
‘拾’ 都说《迷雾》女主气场傲人,我却更怀念她20年前《天桥风云》里的宋庆琳
最近《迷雾》大火,我盯了剧照看了好几秒,女主看起来陌生又熟悉,后来一看名字,天啊,是金南珠!
说句很有年代感的话,如果说很多人对韩剧的最初印象是《蓝色生死恋》,那么,第一部让我印象深刻且百看不厌的韩剧,就是金南珠的《天桥风云》。那里的宋庆琳,聪明独立又倔强,有着最具韧性的灵魂。
剧是1997年的,瞬间暴露了年龄。是一部讲模特生活的剧,影射了韩国时装界耀眼吸引的风光背后,服装设计师和企业之间明争暗斗的幽暗面,更是描绘了一群追梦的模特儿们为事业和爰情努力生活的故事。
人物主线倒是不复杂,张东健在剧中出演男一号李政,和男二号韩载硕饰演的赵远钧都爱上了女一号设计师兼模特宋庆琳,也就是金南珠。后来,随着李政逐渐偏离初心,越来越自私,庆琳和他分道扬镳。再后来,庆琳爱上了远钧,遗憾的是远钧最后被撞身亡。最后的最后,大家冰释前嫌,聚在一起为远钧来了一场告别T台秀。
现在想来,模特圈那些血雨腥风对当时只是个初中生的我来说还是残酷了些。可在一堆偶像剧中,算是很特别的了。那时哪知道什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得不说,那是张东健的时代。此剧一出,“小政哥”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个自负中透着脆弱和不甘,又帅又坏的人。有时很想杀了他,但又让人恨不起来。
他是个很矛盾的人物,不过真的太帅了,以至于后来《女主播的故事》里的尹理事看上去有点扁平化,远没有这部的小政哥丰满。
而金南珠演的庆琳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人,她设计学院毕业,有天赋有努力。既清新果敢有一份自己的小倔强,还带一丝别人触不可及的傲气。 20年前荧幕上的她造型很多变,满满的胶原蛋白。
在这部剧中,庆琳与两个男人之间的纠葛,也击中了天桥世界中爱情脆弱的本质。在这个世界中,气氛很暧昧,到处都是陷阱。
李政和庆琳的爱情,电光火石一瞬间,爱到死去活来,最终形同陌路。从性格上来讲他们不可能走得长久,李政永远可以豁的出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他的世界里,爱情的优先级从来都不是第一。庆琳则不同。模特界比她漂亮的人多得是,但和她一样聪明独立的却很少。
当初李政爱上她,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庆琳来自李政向往的世界,或者说,她身上有自己没有却特别向往的地方。庆琳什么都很坦荡,野心和目标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光明正大的去追求,李政则是去攀附他所能依靠的一切。这种骨子里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终会分道扬镳。他知道庆琳的珍贵,可没有用一颗同等珍贵的心去对待她。
这种同等性,远钧做到了,所以后来庆琳才会爱上远钧。他从来不会阻碍庆琳追求自己的梦想,也从来不会利用庆琳。陪伴与懂得,是他拼尽全力给庆琳做的事。
其他的配角也很出彩,每个人的命运都很波折。金玉珠,朴秀儿,罗必顺——回看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很让人心疼,每个角色都是复调性的,亦正亦邪。整个剧的基调也是在一篇乱哄哄后满目悲凉,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偶像剧或者励志剧,而是编剧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表达了天桥世界的耀眼和之后的鲜明反差。
即便是令人生厌的金玉珠,她疯狂的迷恋李政,整天叫着“小政歌”。那份对爱情的执着也很令人敬佩。即便是知道自己在被李政利用也不后悔。她为他剃光头,为他出家,又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无返顾的还俗。相对于庆琳的坦荡,金玉珠的爱有些卑微,但她的庸俗与势利都不再让人那么讨厌,而是有些可悲。
当时那么小,无论如何也不想接受远钧出车祸离开人世的结局。多年后,才看到一句话:美好的秘诀是速朽。关于远均,太完美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在文艺作品中会出现,但是最后都会被作者扼杀,完美的东西最后的结局都是这样--最颠峰的时候消失。
金南珠真的好厉害,从天桥风云到迷雾,横亘了二十年,跨越了多少人的青春。
可想想那些年也真是美好啊,我追我的《金三顺》《女主播的故事》,妈妈追《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学校的铃声总是比老师的唠叨先到,只要书包收拾得慢一点点小卖部里就会排起长队,我和邻居小伙伴们买着几块钱的三无零食边走边吃,聊着庆琳的大秀来得太晚了点,讨论着尹理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向善美表白啊,盘算着三顺做的蛋糕该是有多美味诱人。路灯昏暗却不刺眼,街上没什么晚高峰大堵车,也不用背书包穿帆布鞋挤地铁。哈哈,长得帅篮球又打得好的男生和学习好肯定不成正比,自己学生卡一周也就有三四天忘记戴吧。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又随时拥有着一切。
多少次,那明明灭灭的路灯下,街边的爆米花机“嘭”的一声,把我们吓得背起书包一口气猛跑50米,好像还能感受得到那股急促却无限快乐的喘息。世事一场大梦。
仿佛再也没有长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