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1.作品分析:
与童话不同,寓言本身不是儿童文学特有的问题,由于一个生动的故事有形象的比喻由助于孩子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道理,从而对寓言富于幻想色彩,其中比喻可以帮助孩子们领悟幻想与现实生活的练习,从而发展联想、想象力……
《守株待兔》是我们中国最具特色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尔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故事,文中画面生动形象、故事线索连贯。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昌液拍介绍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仅仅靠运气,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小朋友从现在起就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知道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了此节大班语言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碰到不同类型的幼儿,有的幼儿乖巧、活泼、开朗、大方善于交往;有的幼儿内向、孤僻、任性;长大了表现也不同有的勤奋、认真;有的人懒惰、拖拉;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狂妄自大。这些都是不同性格的表现。守株待兔”反映了一个人不良习惯中形成的懒惰愚钝的性格。为了幼儿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
2.幼儿分析: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纲要》的精神,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而,本次活动应当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寓言故事相互作用,拟通过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尝试讲故事与表演结合,是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重视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大班的孩子现阶段已经具备一些阅读图书的经验和方法,能回答针对图画书内容提出的预期和假设的提问,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并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现在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独苗苗”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通过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故事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懂得获得成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体验努力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与成功的感受。
3.设计思路:
本书有一个特点它的文字较少更多地主张幼儿能细致地观察本书每一页耐羡图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根据图画进行想象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设计活动时,我一直在思考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首先我运用古诗引出对故事的学习,朗朗上口的古诗孩子们都恨感兴趣通过对古诗的分析也正顺理成章地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老师带领着幼儿从人物心理出发对故事进行挖掘,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为故事打好铺垫。根据幼儿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节阅读活动,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观察,以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解开疑惑。
活动目标:
1.分段阅读故事并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行为,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画面的细节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愿意根据故事内容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守株待兔PPT
2.守株待兔小书若干(用回形针别好12页前面)
3.故事录音、道具、服装
经验准备:有一定自主阅读经验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道理。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引出故事
1.回忆已有知识经验
师:小朋友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吧!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农夫伯伯只有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能收获很多,所以看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作我们要把饭菜全部吃光光。不能浪费。
2.埋举出示图书封面介绍故事主角——宋国的农夫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小朋友看这个农夫他在干什么?他有没有在田地里辛勤的劳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页阅读PPT 1-12页
1.老师讲述图画书1—12页至“不费力气我就捡到一只大兔子,今晚我要好好的每餐一顿”。
2.讨论:农夫觉得自己的运气真好,不费力气就捡到一只兔子,那他会每天都在原地等兔子来吗?
3.老师设置悬念,组织幼儿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接下来农夫会怎么样他是每天想着兔子还是每天辛勤的在田地里劳作?为什么?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了解故事后半段内容
师:第二天农夫来到田地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秘密就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叫……请你从第12也往后看,轻轻地看,一页一页的翻,发现了秘密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哦!
1.幼儿讲述:农夫是怎样做的?他等到了又肥又大的兔子吗?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p13-21页
3、完整阅读故事
四、“闪亮小舞台”——表演《守株待兔》
师:请个别幼儿上台根据童话剧录音表演《守株待兔》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故事内容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2、能创造性地对废品进行制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奇妙商店》。
2、师生共同收集废品:各类纸盒、塑料瓶、纸杯、纸盘、毛线、各色彩纸。
3、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若干卷。
4、准备一些变废为宝的实物。
活动过程:
1、这是谁?这是大象伯伯,它的“奇妙商店”在动物街上开业了,为什么叫奇妙商店呢?
(课件:大象说话:“只要你交给我一件废物,我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漂亮的礼物送给你。”)
2、小动物们听了这个消息是怎样做的呢?
⑴(课件:小狐狸一段)欣赏后提问:“谁来奇妙商店了?它是怎样做的?大象伯伯又是怎样说的呢?”
⑵(课件:小猪和半个西瓜皮)这时谁来了?它拿了一件什么废物呢?你想想大象伯伯会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样说的?(课件播放故事小猪一段)
⑶(课件:小猫和鱼骨头)小猫来了,它带来了什么?你猜猜大象伯伯会把鱼骨头变成什么礼物呢?
故事里是怎样说的呢?(课件播放故事小猫一段)
⑷(课件:小松鼠和废纸)最后来了小松鼠,它又带来了什么废物呢?大象伯伯又会把它们做成什么玩具呢?
故事里是怎样说的呢?(课件播放故事小松鼠一段)
⑸(课件播放故事最后一段)
3、奇妙商店真奇妙,那到底它奇妙在那里呢?(奇妙在能将没用的废物变成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你觉得奇妙商店开得好不好,为什么?(小动物们不乱扔废物了,保护了环境,森林里变得更干净美丽。)
4、奇妙商店真好,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动物,你准备拿什么废物送到大象伯伯那里呢?
如果请你来动手做,你准备将这些废物做成什么礼物呢?
5、欣赏一些废物利用制成的物品实物或图片。
6、师生共同创造性地对废品进行制作。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变废为宝的东西。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动手来做一做,好吗?
故事附录:
奇妙商店
在大森林里的动物街上,大象伯伯的“奇妙商店”开业了。奇妙商店奇妙在那里呢?大象伯伯笑呵呵地说:“只要你交给我一件废物,我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漂亮的礼物送给你。”
这下,动物街上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
小狐狸吃葡萄在也不乱扔葡萄籽了,她将葡萄籽拿到大象伯伯的商店说:“大象伯伯,我的这些葡萄籽可以变成什么礼物吗?”
大象伯伯说:“可以,我把它变成一窜精美的葡萄籽项链。”
小猪吃西瓜也不再乱扔西瓜皮了,他把西瓜皮拿到大象伯伯的“奇妙商店”,不好意思地说:“大象伯伯,我吃剩下的西瓜皮可以变成什么礼物吗?”
大象伯伯和蔼地说:“可以,我把它变成一顶漂亮的瓜皮帽。”
小猫吃鱼也不乱扔鱼骨头了。他将吃剩下的鱼骨头拿到大象伯伯的“奇妙商店”说:“大象伯伯,鱼骨头可以变成什么吗?”
大象伯伯乐呵呵地说:“可以可以,我给你变成一个好看的鱼骨发夹。”
小松鼠再也不乱扔废纸了,她将各色废纸拿到大象伯伯的商店说:“大象伯伯,我们这些彩色废纸,可以变成什么玩具吗?”
大象伯伯说:“可以,我把它变成一架彩色风筝。”
从此,动物街上的小动物们再也不乱扔废物了。他们有了废物就都交到奇妙商店,换回了许多有趣又有用的漂亮礼物。森林里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干净了。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春节中的大年。
2、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进行讲述。
3、通过回忆过大年的喜庆情景和参与为过大年而做的准备活动,体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挂图《欢欢喜喜过大年》
2、过大年情景录像(穿新衣、带新帽、放花炮、吃年夜饭、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3、几顶帽子,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
活动步骤:
1、播放《喜洋洋》乐曲,告诉幼儿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快要到了。到处都喜气洋洋。
2、出示挂图,教师提示:大年快到了,图片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表述图片所展示的情景。)
3、播放录像《欢欢喜喜过大年》,引导幼儿回忆往年过大年时的情景,感受过大年的幸福欢乐。
(1);观看录像;
(2)提问引导:
a、过大年时人们的打扮是怎样的?
b、过大年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大人们在忙什么?
c、过大年时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4、制作帽子,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1)出示帽子。
(2)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张折帽子并进行自己设计简单的装饰。
5、放音乐《喜洋洋》,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帽子进行自由的舞蹈。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首先是教室环境,不少孩子都带来了有关新年的物品来布置教室。幼儿大胆地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年的习俗,渲染了新年的气氛。在新年环境和新颖教具的影响下孩子们热情高涨。最后环节我们是歌表演,进一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舒坦、欢畅”等词汇,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词句
2、尝试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与同伴合作表现散文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种植植物的嫩芽,并观察记录小芽的生长过程。
2、散文诗挂图 。
3、《春野》背景音乐。
4、阳光、春风、雨露、嫩芽的头饰。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请幼儿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发芽生长情况
(1)从土里钻出来的芽像什么?
(2)怎样才能让小芽快快长大?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意境
(1)小嫩芽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谁来迎接她了?他们是怎样对待小嫩芽的?
(2)小嫩芽慢慢的变的怎样了?
3、结合挂图欣赏散文诗,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
(1)小嫩芽像谁?太阳的照耀使他温暖,春风的抚慰使他亲切,雨露的滋润使他舒坦,可他为什么还害怕?
(2)太阳、春风、雨露分别对他说了什么?(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3)小嫩芽为什么变的勇敢了?她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说小嫩芽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了?
(4)阅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4、鼓励幼儿与同伴分角色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装扮,自由表演散文诗的内容
(2)引导幼儿随背景音乐《春野》相互欣赏各组的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小芽在阳光、雨露、春风下成长的情景。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学习用"踢、拍、滚、抛"等动词进行描述。
2、能发现图片中的内在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连贯地讲述。
3、在伙伴遇到困难的时候愿意主动帮助,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用"踢、拍、滚、抛"等动词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
能发现图片中的内在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连贯地讲述。
活动准备:
白纸一张、水彩笔。挂图《毽子飞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遇到幼儿观察并讲述。
1、教师: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贝贝又在玩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画面内容。
3、教师:贝贝把毽子踢到树上,如果你是贝贝,你会怎么样?贝贝做了什么?为什么贝贝很着急?引导幼儿根据图二内容说说,
4、教师:冬冬在干什么?他听见贝贝哭了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观察图三,
5、教师:冬冬帮助贝贝拿到了毽子,你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帮助贝贝拿到毽子的?他对贝贝说什么?贝贝是怎么回答的?引导6、幼儿观察图四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将幼儿想出来的步伐以画夹心蛋糕的方式记录在白纸上,一层记录一个办法。
二、引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图片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梳理图片内容。
2、幼儿按照教师梳理的顺序结合图片和同伴互相讲述,教师倾听,了解幼儿讲述情况。
3、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故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和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4、讨论:你觉得给这个故事取什么名字合适?你在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过别人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三、排图讲述: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图片重新排序,创编故事。
1、教师将图片的次序打乱,把新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将新的故事和第一次讲的故事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说说故事的变化。
2、幼儿试一试改变图片的次序,看看能不能讲出不一样的故事。
3、集体交流。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了解帮助不是一样东西,它是一种情意、一种精神;感知"帮助"的多种方式,体验帮助带来快乐和感动。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本班孩子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场景下人物的语言。通过多变的方式来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基本完成活动目标。也是设计这个教学活动的初衷。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实践会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真谛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会小猪的心理变化,明白"做自己最快乐"。
2.能运用"我是了不起的。...我会。...."的句式讲述故事中人物的语言。
活动重点:
幼儿能明白"做自己最快乐"。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了解小猪为什么要变形,体会小猪的心理变化,了解表达小猪的心情。
活动准备:
课件ppt;绘本图书《小猪变形记》。
活动过程:
一、 介绍绘本,观察封面,引出情节。
提问: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故事的名字吗?
小猪会变成什么?
教师介绍作者--英国"本 科特"。
二、 幼儿了解小猪为什么要变形。
1.观察图书,了解小猪烦闷的心情。
提问:小猪的心情怎样?
你怎么知道的?
2.猜测小猪变成了谁,原因是什么。
提问:小猪为什么要做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小鸟?
请幼儿模仿小猪变形的样子和动作。
教师小结:小猪觉得做一只小猪很烦,他想通过学别人找到快乐,他做了许多小动物,后来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三、听故事,了解小猪变形的过程,体会小猪的心情变化。
1.教师讲故事,丰富句式"我是了不起的····我会····"。
2.请幼儿在故事进行中,复述小猪等小动物的语言。
3.运用较适当的词语来形容小猪失败的心情。
教师小结:小猪一次一次的尝试去模仿其他动物,可是结果都失败了,自己的快乐还是没有找到。
四、 分析小猪失败的原因,揭示故事的结局。
1.请幼儿各抒己见,讲述个人的感受,分析问题。
提问:小猪都模仿了谁?结果怎样?小猪怎样才能得到快乐?你想对小猪说什么?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2.揭示故事的结局,体会小猪快乐的心情。
小结:小猪总想做别人来寻找自己的快乐,可是得到的却是失败、痛苦、难过、伤心,当小猪做自己的时候他才真正感到了快乐幸福。
五、结合幼儿生活,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快乐 。
1.提问:小朋友你们的快乐是什么?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向大家表达传递快乐情绪。
2.请幼儿猜猜老师的快乐,鼓励幼儿和老师做游戏。
3.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开始部分,我没有直接切入故事,而是让幼儿观察图片后猜测小猪索要变形的动物,运用"小猪为什么要模仿他"启发幼儿认识到每一种动物都有自身的特点,为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听故事的欲望。互动中还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使气氛轻松活跃。
紧接着跳进故事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在有趣的图画和优美的音乐中,教师开始讲述故事,此部分侧重于语言,让幼儿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模仿,体会小猪的心理起伏变化,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好铺垫。同时让幼儿从视听感等方面感受绘本故事的优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沉思曲中我们开始了回味和思考,"做自己最快乐"其实是一个富有哲理同时又难于言喻的道理。孩子们跟随主人公一次次的经历失败,他们的心中会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达出来。这时,教师抛出"你想对小猪说什么?""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回味,让幼儿置身事外去理性的分析小猪失败的原因。教师不对幼儿的看法作出对错的评判,充分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见解。
最后联系幼儿生活,回想快乐经验。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哪一些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呢?最后运用找自己的快乐来点题,让孩子们回想自己快乐的经验,学习表达快乐的情绪。
⑵ 《我要吃一个小孩儿》绘本阅读的经历和感悟
《我要吃一个小孩》故事是一个绘本故事,讲述了关于一个小鳄鱼追求梦想的故事。小鳄鱼奇奇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们每天吃美味的香蕉,每天鳄鱼妈妈都要夸赞小鳄鱼长得漂亮、牙齿坚固。有一天小鳄鱼忽然不想吃圆者闷香蕉了,一定要吃一个小孩。这个想法让妈妈很惊诧,“香蕉树上只能结出香蕉,长不出小孩儿。”但是这并不影响鳄鱼奇奇想吃小孩儿的决心,他甚至拒绝吃爸爸给他运来的卡车那么大的香肠,还抗拒了美味的香蕉的诱惑,坚持要吃一个小孩儿。没想到,当他在池塘边遇见一个小孩儿时,那个小孩儿竟然一把拎起他,胳肢他的肚子,最后“啪”的一声把他橘弯扔到了池塘里。鳄鱼奇奇觉得很丢脸,他很无奈地回到家,跟爸爸妈妈说要长强壮,然后“吃一个小孩儿”。
第一次是跟我的小儿子一起读,他只有两岁半,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哈哈大笑。他翻来覆去地看鳄鱼爸爸驮着香肠那页,一边用手指着,一边说:“烤肠,乐乐吃烤肠。”当我告诉他这是鳄鱼爸爸给小鳄鱼吃的香肠时,他立刻转身找爸爸,“爸爸,也给乐乐拿烤肠啊。”最后解释了半天,那香肠是给小鳄鱼吃的,小孩子吃多了烤肠会肚子疼。
最后一页,鳄鱼奇奇吃了小山一样多的香蕉,他说:“我也吃香蕉,长大个儿。”我说:“小鳄鱼长大,想吃小孩儿。你长大个儿想干啥。”“我想吃香蕉。”
第二次是跟几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一起读。有的句子他们能跟我一起读,一边读一边问我貌似很奇怪的问题。
“鳄鱼怎么吃香蕉啊?小猴子爱吃香蕉!”
——“你们猜猜鳄鱼为什么吃香蕉?”
“河里没有鱼了?”
“香蕉比鱼好吃。”
“鳄鱼搬家到香蕉林里住了。”
“鳄鱼爸爸妈妈做的那个蛋糕真好吃!”
——“你怎么知道好吃啊?”
“里面有巧克力,我最爱吃了。”
“里面夹了果仁,最香了。”
“不对,里面夹了果酱啊。”
……孩子们你一句,他一句,每一页内容都会有嫌槐很多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回答。一共没超过六百字的绘本,整整读了七十分钟。最后大家认为这是一家善良的鳄鱼,他们不吃小动物,吃香蕉。
第三次是和三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一起读。这三个小家伙自己读,读得认真,也很快速,一边读一边哈哈乐,还自己叨咕“吃香蕉的鳄鱼啊”,“还想吃小孩儿”……第一遍读完,我让他们合上书,一个孩子复述故事,另两个孩子补充内容,三个孩子真就把故事讲的完整有序。
之后,引导孩子想象:
(一)当鳄鱼妈妈听到小鳄鱼奇奇要吃一个小孩儿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二)鳄鱼爸爸怎么得到那个卡车那么大的香肠的?他怎么才能把那个香肠放到自己的背上?会不会借助别人的帮忙?如果会,他怎么说服那些人帮助他?
(三)你觉得小鳄鱼“想吃一个小孩”的想法会实现吗?
三个孩子最有意思的答案是最后一个问题。有的说:“他是鳄鱼,肯定吃不着小孩啊,肯定有人会保护小孩儿。”有的说:“小鳄鱼他们家都吃香蕉,他肯定也得吃香蕉。”最后一个孩子说:“过一段时间他就忘记了,肯定就吃不成小孩子了。”
这三次跟孩子一起阅读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
一、孩子的想法是无限的,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就是限制了精彩再现。
二、尊重孩子,让他们显示本真。
三、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