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粘米粉可以做什么糕点
纯粹的米糕热吃松软弹口,但凉吃就比较干硬了。放上夹心,就大大降低了干硬的口感,再采取了层层加热的方法,增加了每层米糕的湿度,即使凉吃也依然弹口。
因为咱在家做,不必拘泥于成品还是半成品的馅料,所以我就简化了一下,把比赛现场用的紫薯泥换成了方便大家买到的水洗红豆沙,做出来的松糕一样的好看、好吃。
-----【豆沙桂花大米松糕】-----
【材料】 糯米粉130克,粘米粉100克,细砂糖30克,鲜牛奶130克左右,水洗红豆沙适量,干桂花适量
【数量】 1个6寸大小
【工具】 豆包布,6寸慕斯圈,大眼筛网,保鲜袋,擀面杖,蒸锅
【制作】
1. 主材料准备好:糯米粉,粘米粉,鲜牛奶,细砂糖,干桂花,水洗红豆沙;牛奶可用清水代替,红豆沙可用其它少油馅料代替,比如紫薯泥,莲蓉,绿豆沙等;细砂糖可用绵白糖代替,但不能用粗砂糖;
2. 糯米粉、粘米粉、细砂糖同入大盆中,逐量加入牛奶,用筷子搅拌成颗粒状,再用手搓揉至没有干粉;如果干粉多,可适量加牛奶;抓一把米粉,能轻松捏成一个粉团,用手稍用力一捻,又能散成大小不等的块状,达到这个状态就可以;
3. 用一个大眼儿筛子将米粉过筛;这一步很关键,可以增加米粉之间的空气,使蒸出来的米糕蓬松,口感弹软;千万别用小眼筛子,要不然这点儿米粉要筛一个多钟头,人都要崩溃了;
4. 我今天用蒸箱来蒸,所以先在蒸盘里铺一层豆包布,也就是大块的纱布,将6寸慕斯圈放在上面;先铺一层原味米粉,入蒸箱中蒸1-2分钟;
5. 蒸的时候不闲着,取适量红豆沙放在保鲜袋中,用擀面杖擀成比慕斯圈略小的圆片;保鲜袋无需拆开,直接在上面擀就成;保鲜膜太薄,容易粘在一起,还不容易将豆沙脱下去;
6. 将擀好的豆沙片倒在米粉上;
7. 上面再铺一层米粉,再撒适量干桂花,重新入蒸箱中蒸1-2分钟;
8. 以此类推,一层米粉桂花,一层米粉豆沙,直到将慕斯圈填满;每次入蒸箱时都要确保米粉或者米粉桂花层裸露在表面,这样即使有水蒸汽也只会落在米粉上;如果是豆沙裸露着,就会导致部分水蒸汽滞留在上面而影响新铺的米粉过湿而发黏;
9. 6寸慕斯圈没有全部填满,我又用了一个4寸模具将剩下的米粉和豆沙填在其中;如果将米粉铺得满一些,一个6寸慕斯圈可完全装满;
10. 将米糕生坯送入蒸箱中,100度,50分钟;
11. 蒸好后可直接出炉,稍晾凉可轻松脱模;
12. 大米松糕需用锯齿刀拉锯式切开;热吃会导致刀口切面不平整,但口感香甜弹软,;想要切面平整漂亮,可凉后切,但口感会比热吃时稍硬,香甜度也弱了些;想再恢复出锅时的口感,可再入锅加热几分钟。
Ⅱ 粘米粉可以替代面粉用来做蛋糕吗
可以做出来软糯的米蛋糕,只是口感上就不是松软的了,而是韧韧的那种
Ⅲ 粘米粉与低筋面粉的区别
低筋面粉简称低粉,又叫蛋糕粉,日文称为薄力粉,低筋面粉是指水份13.8%,粗蛋白质9.5%以下的面粉,通常用来做蛋糕、饼干、小西饼点心、酥皮类点心等。做海绵蛋糕选用低筋粉,因低筋粉无筋力,制成的蛋糕特别松软,体积膨大,表面平整。低筋面粉和日常生活中的蛋糕粉、糕点粉相似,不过蛋糕粉之类的里面除了低筋面粉,还含有小麦淀粉和乳化剂等。低筋面粉是指水份13.8%、粗蛋白质9.5%以下的面粉,其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等功效。
粘米粉就是将大米进行粉碎的得到的细粉,粘米粉可以用来制作很多的糕点,属于粘性比较低的一种米粉。
Ⅳ 请问,面粉,糯米粉,粘米粉,地瓜粉,它们的各自性质是什么
都是不同的粉
Ⅳ 粘米粉可以做蛋糕吗
粘米粉是做汤圆的,当然不能做蛋糕。做蛋糕是用面粉,而且是低筋(高筋面粉是做面包的)面粉和鸡蛋混合的,这样蛋糕才泡、松软。
Ⅵ 为什么做出来的鸡蛋糕凉后会缩小
为什么做出来的鸡蛋糕凉后会缩小?
这是由册袜于烘焙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造成的,被称作“烤后收缩”(Post baking Contraction)现象。
在烘焙过程中,烤热使浆料中的液体(水分)和气体(二氧化碳)挥发掉,使原来柔软的面糊变得硬础,这也是烤热对液体系物质的作用。当烤熟的面糊从烤箱中取出时,浆料会发生变化,原来柔软的面糊经受烤热作用而变得硬础,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此时面糊在发生变形,尺寸出现变化,开始出现一个可以称作“烤后收缩”的现象。
烤后收缩,有助于烤热引起的面糊形变的调节,面糊经受烤热作用而发生变形,形状差异也有所变化,发生“烤后收缩”,烘焙结果可以获得理想的形状,可以看出, “烤后收缩”是一个自然的现象。
但是,任何变形和变形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仍将被影响。当烤热后收缩结束后,当温度又一次降低时,烤热处理会冻结,而且会比烘焙的形状较小,于是令烤热后的面山携糊体又进行了一次收缩,从而使外形发生了变化,最终引入烤后细微缩小形成。
总结:在烘焙过程中,面糊逗姿伏会受到烤热作用而变得硬础,它会发生变形,回弹也会随之减小,当面糊温度降低时,它又会出现烤后收缩的现象,从而使外形发生变化,最终引入缩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