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店铺 » 为什么学抖音做蛋糕不成功
扩展阅读
6存寸戚风蛋糕烤多久 2025-02-04 14:47:17
心形贝壳模具蛋糕做法 2025-02-04 14:41:15

为什么学抖音做蛋糕不成功

发布时间: 2023-12-23 21:56:10

Ⅰ 观点:蛋糕理论

蛋糕理论是由ray通过“无据推证”的思维方式推导的理论,多有强行推理,移花接木之处,敬请家长指引。

近段时间胡思乱想,仿照《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推导了一个“蛋糕理论”,不妨分享出来博大家一笑。蛋糕理论由两条公理和三个关键词组成:

第一公理:人的精力是需要被消耗的。

第二公理:人的信息接收量存在阈值。

关键字:思考,自我满足,信息爆炸。

首先,为什么取名为“蛋糕理论”?两个星期前我陪母亲参加一个烘培兴趣班。课听了一半,才发现当天所学与所预期截然不同:当天所做的蛋糕竟然不会用到面粉,原材料只是一些调味品,糖,奶油。这才恍然大悟吃蛋糕吃不饱不是因为自己胃口太大,而是这类蛋糕压根就不是为了让我吃饱的。

morefoods摩坊 周六兴趣班

至于“蛋糕理论“怎么理解,待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想要引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现代人的“信息获取方式”。而我们现在最直接,信息量最大的获取方式就是手机。

所以我粗略记录一下自己玩手机的频率:

1.早上上厕所

浏览新闻

2.路上

只要空闲就会掏出来玩,看各种资讯

3.吃饭前半小时

mono上看文章

4.饭后半小时

瞎逛

5.晚饭前半小时

知乎上找段子

6.饭后

综艺,球赛集锦

Plus:一天之中出现需要等待,无事可做之时基本上都会掏出手机。

看完记录我不禁好奇,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甚至还没有手机可用的岁月,我是怎么度过这些无聊时光的?

涌现在我脑子里的第一个词是“思考”,准确来说是“瞎想”。小时候抓着一个原型的簸箕,我会以簸箕为方向盘,左右打转,想象一个赛车界新星的冉冉升起。也会想两天前我要怎么做,才能做了坏事又不被老师发现,不落得被点名道姓破口大骂,拿了处分悬挂示众的下场。

第二个词是“没事找事”。我这么无聊,可容不得他人窃窃自乐,我要东张西望,看看别人都在干什么。要是觉得他人做的事有趣,免不了东问西问。性子起了还要纠缠人家,劳烦别人加自己一份。还有一种“没事找事”,是明知自己力量所不及,但闲着也是闲着,便不自量力虎山行,例如做个公众号。

所以几年前信息接受量少的时候也不见得我会过的很凄惨,但在这个通讯用微信,学习用知乎,杀时间用抖音的时代,我是不是就没法脱离我的锤子pro 2智能手机了呢?不走寻常路如我曾在大二的时候做过试验:出门只用小灵通,得空才拿出智能机换卡看微信,事务照样处理井井有条,还能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做猎头期间,老大便要求我说:“做猎头要打电话而不是用微信来你侬我侬。”其实说的很对,电话5分钟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微信上要断断续续说半小时,所以需要在微信上沟通的事真的是重要且紧急的吗?

根据“无据推证”,我觉得可以对自己草草地下一个结论:我变懒了。信息爆炸时代接收信息方式五花八门,门槛近乎为零。每天都能接收到公知,大V已经整理好的知识,我还花那么多时间苦思冥想岂不是效率低下。每天都能在网上看到那么多新鲜有趣的资讯,自己再去做“想象未来,回顾过去,无中生有,自娱自乐”的事是不是太耗费脑力了。在提倡“科技改变生活”的今天,用更短的时间做更高效的事情不应是正确的吗?

我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是一个值得我们如此这般推崇的概念吗?我曾为自己抓紧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而骄傲,但回顾我使用手机的一天,已经有大量而且连续的时间花在进行碎片化内容的阅读上,所谓碎片化已经名不副实,相对应的传统阅读时间早已被挤压殆尽。而我在所谓碎片化的时间里,也会频繁被“诱人”的app推送,“震惊”的弹窗打扰,碎片化阅读所获取的是“知识”还是“流量”不得而知。

然而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做碎片化的阅读,效果能够如期望般好吗?已经被整理出来的结论背后是提供者严谨的思维推理和对应的知识储备,虽然我们能读懂结论,但是缺乏对结论使用边界,推导过程的认知。想要去用这个结论也只会束手束脚。但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获取了知识”会让我们产生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阻挡我们进一步探寻知识背后的诡异复杂的知识结构,只能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

满足感的另一个来源是人的信息接收阈值。我 怀疑 人的信息接收量是存在阈值的(也可能是我瞎编乱造),可体现在“长时间学习后什么字都看不进去”“刷了两个小时微博,感觉没有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兴趣的了”,也可体现在看书,学习前看一会儿知乎,看完之后学习兴致全无。在此基础上我再次 怀疑 并“无据推定”,当碎片化阅读,信息流已经填满了一个人当天的信息接收量,人会产生满足感,会自我安慰“今天已经学到了各种各样有用的知识,了解到足够多的社会资讯”,从而阻挡“慢而苦”的“思考,学习”的获取方式,进而削弱求索能力。

最近我也在反思,“慢”对我来说是不是已经成为贬义词,因为我恐惧“慢”。等待,无事可做的时候,我需要立即拿出手机,以让大脑处于开放接受信息但并不运转的状态。早已沉不下读书的心,不愿在书中慢慢求索,因为可以直接吸收已经整理出来的“二手知识”。相比于苦心钻研后大器晚成,我奉承“出名要趁早”的原则,我的焦虑要求我不能“慢”。

但理性分析,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比起精致,可口的蛋糕, 我还是想吃用面粉做的蛋糕,虽然不够精致,但是能吃饱,有能量。

你再回头看看蛋糕理论,是不是看懂了我想瞎编些什么?

-END-

欢迎关注“书读了没”,微信号:shulemei

Ⅱ 抖音电饭锅做蛋糕的方法有哪些

抖音电饭锅做蛋糕的方法:

材料准备:首先材料,咱们只用最基本原料:鸡蛋、牛奶、白糖、面粉。还有就是准备一个电饭煲、鸡蛋3到4个,牛奶250ml半盒、白砂糖、普通面粉(中筋粉、低筋粉都行)。

制作方法:

1. 将蛋黄和蛋清将其分别放到干净的大碗中。

2. 筷子三根,将2到3汤匙的白糖加到蛋清里,再加一点盐,朝一个方向划圈打,直到打发成硬性泡沫,也就是盆子倒扣蛋白都不会掉下来的状态。这一部分非常关键,蛋糕成不成就看它了!(如果有打蛋器最好,没有就用三根筷子打)

3. 将打发的蛋白分二次加到刚才的蛋黄糊里,上下翻拌,切勿划圈,拌匀再加第二次,直到全部拌匀为止。之后用汤匙在拌好的蛋糕湖上划十字,另一手同时转动大脑,这样可以给蛋糕液消泡,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可以用牙签一个一个地把泡泡刺破。

4. 电饭锅内壁抹上薄薄的一层花生油,盖锅盖按煮饭开关,当开关跳闸的时候,将蛋糕糊缓缓倒入锅中,用汤匙抹平,也可以捏住锅胆晃动几下以使其平整(很烫,要用布隔着捏哦);然后再盖上锅盖,再度按煮饭开关。

5. 然后倒入一半量的奶油状的蛋清注意,上下搅拌而不是打圈倒入搅拌好的东西,成品就是这样了,然后把气泡戳破。煮饭开关再跳的时候不要理他,等15-20分钟,再按一次。

第三次跳闸后,约20分钟后打开锅盖,往蛋糕中插一根牙签检查一下,如果牙签可以很干爽地拔出来,说明蛋糕就ok了,就可以拿出来了。(如果还带点蛋糕沫或者蛋糕表皮不够干爽,那就再按一次煮饭开关,十分钟后出锅)

等防凉后,就可以在上面挤一些奶油放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或者别的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来,这样就做完了。

Ⅲ 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抖音上电饭煲蛋糕失败的案例

肯定有嘛,我在抖音上学的电饭煲蛋糕,我也是失败告终。不知道是时间不对,还是调的那个蛋清不对,还是哪里有问题?反正做出来的跟抖音上的就是不一样,一点也不好吃。

生日蛋糕做起来容易吗

要想做好生日蛋糕必须勤学苦练,自学的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有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整体效果。比如一些色彩的搭配,一些复杂的手法。如果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会事半功倍。

Ⅳ 抖音蛋糕的做法是怎样的

配料:低筋面粉100克,鸡蛋4个,细砂糖50克,食用油 60毫克,牛奶95克,盐1克,泡打粉1克,柠檬汁少许。

1、制作方法:将鸡蛋分别放在干净的两个容器里。注[蛋黄、蛋清分离]

2、 蛋黄加入三分之一白砂糖用电动打蛋器器搅拌均匀。再倒入准备好的食用油和牛奶继续搅拌均匀。

3. 继续加入准备好过筛的面粉、泡打粉、盐。注:不用打蛋器,用橡皮刮刀十字搅拌均匀。

4. 蛋清加柠檬汁,搅拌中把剩余的白砂糖分三次分别放入蛋清里,用电动打蛋器直到将鸡蛋打发到非常浓稠的状态,提起打蛋器时,滴落的蛋糊可以在蛋糊表面划出花纹并且花纹维持较长时间不会消失。打蛋头上保持有2-3CM的蛋糊不会滴落。

5.分两次把三分之二搅拌好的蛋清放入搅拌好的蛋黄里,用橡皮刮刀十字搅拌均匀,然后倒入剩余三分之一的蛋清的容器里搅拌均匀成为蛋糕糊待烤。烤箱预热5分钟,把蛋糕糊倒入模具里,7分满。中层上下火150度,烤焙30分钟左右,表面金黄色即可出烤箱。

Ⅵ 抖音网红蛋糕做法是怎么样的

将25g淡奶油、250g 牛奶 和50g无盐黄油放锅里煮至快沸腾,慢慢倒入2的蛋黄糊中 边倒边不停搅拌 。搅匀后倒回锅中, 用小火加热, 边不停用蛋抽搅打以防止粘糊,直到呈现浓稠感像软化的奶油奶酪时离火。抖音上最火的半熟芝士蛋糕,甜而不腻,关键是做法超级简单。

蛋糕是一种古老的西点,一般是由烤箱制作的,蛋糕是用鸡蛋、白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为辅料。经过搅拌、调制、烘烤后制成一种像海绵的点心。

蛋糕是一种面食,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制作出来。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面粉、甜味剂(通常是蔗糖)、黏合剂(一般是鸡蛋,素食主义者可用面筋和淀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会以浓缩果汁代替),液体(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发酵剂(例如酵母或者发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