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種類 » 哪些步驟影響蛋糕的美拉德反應
擴展閱讀
打蛋糕多久放糖 2024-10-09 19:46:07
烤蛋糕很薄需要多久 2024-10-09 18:54:34

哪些步驟影響蛋糕的美拉德反應

發布時間: 2022-04-01 19:01:25

⑴ 糕點在烘烤過程中,糕怌中的問題什麼和什麼起反應,產生美拉德反應

蛋糕的糖粉和蛋白質水解形成的氨基酸反應就是美拉德反應

⑵ 烘培蛋糕是一種怎樣的化學反應

烘焙蛋糕。可能會產生美拉德反應。會產生這種焦黃的香氣。

⑶ 簡述何為美拉德反應,它包括哪些階段。

起始階段
1、席夫鹼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與還原糖加熱,氨基與羰基縮合生成席夫鹼。
2、 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鹼經環化生成。
3、 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經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脫氧—2—酮糖)。
中間階段
在中間階段,Amadori化合物通過三條路線進行反應。
1、 酸性條件下:經1,2—烯醇化反應,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2、 鹼性條件下:經2,3—烯醇化反應,產生還原酮類和脫氫還原酮類。有利於Amadori重排產物形成1-deoxysome。它是許多食品香味的前驅體。
3、 Strecker降解反應:繼續進行裂解反應,形成含羰基和雙羰基化合物,以進行最後階段反應或與氨基進行Strecker分解反應,產生Strecker醛類。
最終階段
此階段反應復雜,機制尚不清楚,中間階段的產物與氨基化合物進行醛基—氨基反應,最終生成類黑精。美拉德反應產物除類黑精外,還有一系列中間體還原酮及揮發性雜環化合物,所以並非美拉德反應的產物都是呈香成分。反應經過復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素。目前研究發現其與機體的生理和病理過程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出美拉德反應作為與人類自身密切相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研究焦點在蛋白質交聯、類黑素、動力學以及丙烯醯胺,而這些方面在中葯炮製、制劑、葯理作用中處處可見。因此,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美拉德反應的研究將可能成為中葯研究的新視角

⑷ 為什麼我做的蛋糕外麵糊了,中間卻是稀的

因為爐溫過高,蛋糕體積較大,所以導致蛋糕在烘烤的過程中,表面的焦化反應快於蛋糕內部的熱量傳遞速度,在出爐前應在烤箱外觀察爐內的蛋糕,快烤熟蛋糕,就是表面金黃,頂部微微隆起。如果外觀上到位了,那麼可以開爐用尖細的工具,比如細長的筷子,從蛋糕頂部切入,拔出後若沒有粘糊沾在上面,即表示已烤熟。

蛋糕在烤制過程受到三種熱作用:熱的輻射、熱的傳導、熱的對流。
熱的輻射是烤箱內的熱源通過紅外線作用於蛋糕的表面及蛋糕模具的外壁,這是蛋糕表皮著色的主要熱作用力。輻射的作用沒有穿透力,一旦被遮擋,就無法繼續對蛋糕表皮發生作用。所以,如果發現是蛋糕表皮著色的太快,或變要焦,那麼可以關掉烤爐上火的同時用錫紙覆蓋蛋糕,這能有效的解決蛋糕表皮著色太快的問題。
熱的傳導是蛋糕烤制時發生的主要作用,它的熱量通過上一個分子傳遞給下一個分子來實現,明顯熱的傳導在不同的材料中速度是不同的,在金屬中速度很快,在其它材料中速度就比較慢。所以高溫作用在模具,模具升溫是很快的,蛋糕內部就比較慢了。而高溫就凝聚在模具表面,導致與模具接觸的蛋糕糊迅速達到並超過100℃,水分迅速大量蒸發,當蛋糕外面完全失去水分時,蛋糕材料會發生碳化(糖稱為美拉德反應)反應。如果烤溫過高,蛋糕表面失水的速度超過熱量傳導到蛋糕中心的速度時,蛋糕就會出外面碳化(糊了),而中心溫度尚未達到(不熟)的境地。
熱的對流是與熱的傳導同時發生在蛋糕烤制的過程中的,它的特點蛋糕內的液態材料熱傳導效能極低,加熱後膨脹密度變小會向上部流動,而相對溫度偏低的液態材料密度更高會下沉從而形成熱對流。一般蛋糕底部在烤制時水分沉積,成品的內部組織是靠近底部的水分最多。這就是蛋糕出爐後倒扣冷卻的原因之一,使蛋糕內的水分在此過程中從底部自然下沉向糕體內各部分重新分布,不然水分沉積在蛋糕底部反而影響了品質。

⑸ 美拉德反應初級階段的測定實驗設計

一、實驗目的
掌握利用模擬實驗測定美拉德反應初始階段的測定。

二、實驗原理
美拉德反應即蛋白質、氨基酸或胺與碳水化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美拉德反應開始,以無紫外吸收的無色溶液為特徵。隨著反應不斷進行,還原力逐漸增強,溶液變成黃色,在近紫外區吸收增大,同時還有少量糖脫水變成5-羥甲基糖醛(HMF),以及發生鍵斷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產物,最後生成類黑精色素。本實驗利用模擬實驗:即葡萄糖與甘氨酸在一定pH緩沖液中加熱反應,一定時間後測定HMF的含量和在波長為285nm處的紫外消光值。
HMF的測定方法是根據HMF與對—氨基甲苯和巴比妥酸在酸性條件下的呈色反應。此反應常溫下生成最大吸收波長的550nm的紫紅色物質。因不受糖的影響,所以可直接測定。這種呈色物對光、氧氣不穩定,操作時要注意。

三、儀器與試劑
儀器:分光光度計、水浴鍋、試管等。
試劑:均以相應的AR級試劑配製。
1.巴比妥酸溶液:稱取巴比妥酸500mg,加約70mL水,在水浴加熱使其溶解,冷卻後轉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2.對—氨基甲苯溶液:稱取對—氨基甲苯10.0g,加50mL異丙醇在水浴上慢慢加熱使之溶解,冷卻後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然後用異丙醇定容。溶液置於暗處保存24小時後使用。保存4-5天後,如呈色度增加,應重新配製。
3.1mol/L葡萄糖溶液。
4.0.1mol/L甘氨酸溶液。

四、操作步驟
1、取5支試管,分別加入5mL 1.0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L甘氨酸溶液,編號為A1,A2,A3,A4,A5。A2、A4調pH到9.0,A5加亞硫酸鈉溶液。5支試管置於90℃水浴鍋內並記時,反應1h,取A1,A2,A5管,冷卻後測定它們的258nm紫外吸收和HMF值。2、HMF的測定:A1,A2,A5各取2.0mL於另三支試管中,加對一氨基甲苯溶液5mL。然後分別加入巴比妥酸溶液1mL,另取一支試管加A1液2mL和5mL對一氨基甲苯溶液,但不加巴比妥酸液而加1mL水,將試管充分振動。試劑的添加要連續進行,在1~2min內加完,以加水的試管作參比,測定在550nm處吸光度,通過吸光度比較A1,A2,A5中HMF的含量可看出美拉德反應與哪些因素有關。3、A3,A4兩試管繼續加熱反應,直到看出有深顏色為止,記下出現顏色的時間。
五、注意事項
HMF顯色後不穩定,比色時要快。

⑹ 蛋糕的步驟

記得小的時候市面上有很多賣蛋糕的,那東西價格很便宜,一般五六塊錢就能買上一斤,味道也非常好吃。在過去蛋糕這種東西並不難買,街邊的攤位、蛋糕店裡面、超市裡面都有賣的,但是現在市面上很少有這種蛋糕的身影了,想要吃這樣的蛋糕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自己做,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蛋糕的做法,喜歡吃蛋糕的朋友們趕緊來看一看吧,做法十分簡單:自己做蛋糕原來這么簡單,只要牢記6個步驟就能做出美味的蛋糕。

第一步:取幾個雞蛋以及白砂糖放入碗中用筷子將它們攪拌均勻。鍋裡面加入適量的清水,將裝雞蛋液的碗放到水裡面隔水加熱到雞蛋液四十度左右。

提示:用手試探一下,稍微有點熱就說明雞蛋液加熱好了。

第二步:雞蛋液加熱好了之後用攪拌器打發成輕輕一劃就有花紋出現,花紋不容易消失就可以了。

第三步:取適量的低筋麵粉用篩子篩一遍,再將低筋麵粉放入到雞蛋液當中,緊接著拿一個鏟子以十字花的方式攪拌到盆裡面沒有乾粉。

提示:大家一定要記住做蛋糕的和面方式是這種劃十字花的方式,而不是向做其它麵食那樣畫圈的方式,否則蛋糕就做不成了。

第四步:攪拌好了之後將蛋糕液倒入到蛋糕模具當中,再將這些模具裝到烤箱的托盤裡面。

提示:蛋糕模具大家可以到烘焙材料店裡面買,有一些超市裡面也有蛋糕模具。如果大家家裡面有黑芝麻或者是白芝麻也可以加上去,有杏仁、瓜子仁什麼的也可以加進去。

第五步:先將烤箱預熱5分鍾左右,將裝好蛋糕生胚的烤盤放到烤箱當中之後將上下火調到170度,烤箱的時間設置為25到30分鍾。

第六步:一直烤到蛋糕表皮的顏色變得稍微深一些,蛋糕的表面變的酥脆之後說明蛋糕烤好了,將烤盤拿出來就可以吃熱乎乎的蛋糕了。

看了以上方法大家應該發現了吧?這種蛋糕的做法其實真的是很簡單,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做好的。最後強調一點這里有一個步驟非常重要,那就是和面的時候大家要以十字花的方式,方法是將鏟子從右邊鏟下去再從左上方出來,緊接著將盆轉一個角度繼續以同樣的方式劃,直到盆裡面的乾麵粉沒有為止。

⑺ 影響蛋糕色,香,味,形的因素及對蛋糕的感官評定!

烘焙食品中的色、香、味、形是構成食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烘焙食品的熟制過程是烘焙食品中各種物質發生復雜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變化的過程。這些變化不僅使食物易於被人體吸收,還會發生色澤、香氣、滋味和形態的變化。
一、食品中的色澤
食品中的色澤是鑒定食品質量的重要感觀指標。食品色澤的成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著色料——食品的著色料依據其來源可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兩大類。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從動物組織中提取出來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新鮮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質,另一種是食品原料本來是無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中,由於化學反應而呈現出有顏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葉綠素、?-胡蘿卜素、姜黃素、甜菜紅、紅曲色素、蟲膠色素及焦糖色等。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劑量限制,是著色料的發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目前食品生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較普遍。人工合成色素較天然色素色彩鮮艷,堅牢度大,性質穩定,著色力強,可以任意調色。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為原料,通過化學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因此,在食品衛生標准中,對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嚴格要求,目前,允許使用的色素只有5種,即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靛藍和日落黃。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過程中色澤的變化——食品在熟制過程中的色澤變化是極其復雜的,它與食品的組成成分、加熱介質的性質、溫度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1)褐變——褐變是食品比較普通的一種變色現象。當食品原料進行加工、貯存、受到機械損傷後,易使原料原來的色澤變暗,或變成褐色,這種現象稱為褐變。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變現象,如麵包、糕點等在烘烤過程中生成的金黃色。但有些 食品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褐變,不僅影響外觀,還降低了營養價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褐變作用按其發生機制可分為酶促褐變及非酶褐變兩大類。
酶引起的褐變多發生在較淺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蘋果、香蕉、土豆等。當它們的組織被碰傷、切開、削皮而遭受病害或處在不食物的酶促褐變,在實際工作中,可採用熱處理法、酸處理法和與空氣隔絕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變。因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經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鹽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變的形成。
非酶褐變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產生的褐變作用,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焦糖化反應是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於高溫使含糖食品產生糖的焦化作用,從而使食品著色。因此,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根據工藝要求添加適量糖有利於產品的著色。
美拉德反應是食品在加熱或長期貯存後發生褐變的主要原因,反應過程非常復雜。在實際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變,可採用降溫、亞硫酸處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濃度或使用不易發生褐變的糖類等方法,控制非酶褐變。
(2)澱粉水解——澱粉很容易水解,當它與水一起加熱時,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澱粉不完全水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溫下由於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過程中便可產生黃色或棕紅色。
(3)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如胡蘿卜類色素、花黃素及植物性鞣質等,在一定條件下可使食品產生或改變其色澤。
(4)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適量色素,以改變或突出某些產品的色澤。
二、食品中的香氣
香是食品風味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氣是由多種揮發性的香味物質組成,各種香味的發生與食品中存在的揮發性物質的某些基因有密切關系。
食品中的香氣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
1.香味形成的途徑——食品中的香氣有的是食物本身含有的,有的是通過生物或化學的途徑或降解成氣味物質而產生的。形成的途徑大體分為生物合成、直接酶的作用、間接酶的作用以及高溫分解作用。
(1)生物合成——是指食品中的香氣,由天然原料在生長成熟過程中天然合成的,或在後熟過程中形成的。如香蕉在生長期或收獲時並不顯現香氣,而在後期才逐漸顯現出來。
(2)直接酶作用——是指食品原料中所含有的酶或加入的酶被活化,使食品原料中的氣味前驅物直接形成香氣物質而生香,如蔥、蒜等香氣的產生就是屬於這種作用機制。
(3)間接酶的作用——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於酶的作用形成一些中間物,並作用於香氣前驅物而形成香氣,如紅茶濃郁香氣的形成就是間接酶作用的典型。
(4)高溫分解的作用——多數食品在加熱時都會產生誘人的香氣,這主要是發生了羰氨反應,如花生、芝麻、麵包等。此處,油脂的熱解反應也能生成各種特有的香氣。
2.食品中重要的生香物質——在食品加工、熟制過程中,重要的生香物質有水果類香型、牛乳的香氣、奶油的香氣、芝麻的香氣、麵包的香氣等。
三、食品中的味
1.味覺的概念——食品中的味是判斷食品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從廣義上講,味覺是從看到食品到食品從口腔進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覺,在這個過程中,包括心理味覺、物理味覺和化學味覺。
心理味覺是指在進食前和進食當中,從心理上對食物產生的種種感覺,它包括進食時的環境及食品的色澤、光澤和形狀等給進餐者的感覺。
物理味覺是指食品的物理性狀對口腔觸覺器官的刺激,通常稱作「口感」,如口腔感覺到食品的軟硬度、冷熱、粘度等都是物理味覺。
化學味覺是指食品中的化學物質刺激味覺器官所引起的感覺。進餐時感受到食品的鹹味、甜味、酸味、苦味等都是化學味覺。
食品中的味是指非常豐富的,我國習慣上把味歸為5種:即甜味、苦味、酸味、鹹味和辣味。事實上,味的種類遠遠不止5 種,僅味覺神經可以明顯感覺到的味還有鮮味、清涼味、澀等。
2.食品中味的形成——食品中的味是因食品的可溶性物質溶於唾液或液體食品刺激舌面味蕾而產生的。不同食品的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味感,但構成這種味的物質並不完全相同。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只有當各種呈味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才能產生味道,通常把衡量味覺敏感性的標准稱閥值,閥值越低,其感受性越高。
人們對味覺的感受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有濃度、溫度、溶解度、生理現象等。例如:由於食品溫度不同,人們對味的感受程度也不同,最能刺激味覺的溫度在10~40℃之間,其中30℃時最敏銳,低於10℃或高於40℃多種味覺都會減弱。又如:食品中各種呈味物質溶解度越高味感越充分,否則,食品的味感受影響。
四、食品中的形
食品中的形同樣是構成食品感觀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當食品的色、香、味、形四美並存時,其食品才能稱之為優質食品。
食品中形的形成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加工工藝過程中成型,它包括藉助模具成型、手工成型、機械成型等方法;另一種是在食品成熟後,通過藝術構思,使成品成型。此種成型方式,可根據食品的需求而形成圖案式、幾何式、象形式、點綴裝飾式等不同形狀的食品。

蛋糕的評價標准:

──────────────────────────────────
要 求
項 目 ─────────────────────────────── 烤 蛋 糕 蒸 蛋 糕
─────────────────────────────────
外形完整;塊形整齊,大小一致;表面略鼓,底面平整;無破損,無粘 形 態
連,無塌陷,無收縮
──────────────── ────────────────
色 澤 外形金黃至棕紅色, 無 外表淺黃,剖面淺黃帶白色,色
焦斑,剖面淡黃,色澤均勻 澤均勻
────────────────── ────────────────
組 織 松軟有彈性;剖面蜂窩狀小氣孔分布較均勻;帶餡類的餡料分布適
中;無糖粒,無粉塊,無雜質
──────────────────────────────────
滋味氣味 爽口,甜度適中;有蛋香味及該品種應有的風味;無異味
──────────────────────────────────
雜 質 外表和內部均無肉眼可見的雜質

⑻ 製作蛋糕過程中有哪些重要 環節或步驟

美味點心叉燒雞蛋糕的做法
材料(kg):
雞蛋
3.5
鹽、味精、胡椒粉
白糖、麵粉
各3
芝麻醬
各適量
瘦叉燒
1.5
芫荽
數株
炸香欖仁肉
1
做法:
1、取食用鹼少許,對清水若干,把芫荽浸泡在鹼液中片刻,取出後將芫荽上的水分吸干,在芫荽葉上塗上生油,候用。
2、把炸欖仁稍微切碎,瘦叉燒切成小薄片,與白糖少許、鹽、味精、胡椒粉、芝麻醬拌勻分成200份。
3、雞蛋、白糖300g、麵粉分成2份。取其中1份,先把雞蛋磕破,蛋液放進打蛋機內攪打均勻,蛋液變為乳黃色呈微眼孔的泡沫狀液,加入麵粉,邊加入邊用木勺順時針方向柔力挑動,攪至麵粉均勻地與蛋糖泡液混合為止,即成蛋糕漿液。
4、將蛋糕漿液分盛在200個鐵盞中,上蒸籠大火蒸5min出籠,便成為蛋糕,以瘦叉燒、炸欖仁等料分鋪在每盞蛋糕面上。雞蛋、白糖、麵粉的另一半按同法調製成蛋糕漿液,分別加在蛋糕盞的叉燒面上,盪勻後上面放芫荽葉(連梗)1條,上蒸籠再蒸7min,出籠稍冷凍,蛻去鐵盞即成。

⑼ 分析炭燒酸奶生產中哪些步驟發生了美拉德反應

將瓷杯(連同蓋子)、勺子放在電飯鍋中加水煮開10分鍾消毒
將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滿,牛奶如果是新開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開消毒),將牛奶放入微波爐加熱,以手模杯壁不燙手為度。 如果是塑料袋裝的牛奶,最好煮開後晾至不燙手,再做下一步。
在溫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攪拌均勻,蓋蓋。
將電飯鍋斷電,鍋中的熱水倒掉,將瓷杯放入電飯鍋,蓋好電飯鍋蓋,上面用干凈的毛巾或其他保溫物品覆蓋,利用鍋中余熱進行發酵。
8-10小時後,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成功的酸奶呈半凝固狀,表面潔白光滑,沒有乳清(淡黃色透明液體)析出,聞之有奶香味,如喜歡甜食,可在吃前加砂糖。不可在發酵前放糖。
自製酸奶由於不能密封,所以儲存時間也要比市場上賣的時間短,放在冰箱里只可以儲存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