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種類 » 蛋糕的感官指標有哪些
擴展閱讀
蛋糕涼多久可以加奶油 2024-06-29 22:57:48

蛋糕的感官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22 06:31:19

⑴ 蛋糕底部顏色怎麼樣算是合格

1)烤制蛋糕(圓蛋糕)的感官鑒別:

①色澤鑒別

良質蛋糕——表面油潤,頂和牆部呈金黃色,底部呈棕紅色。色彩鮮艷,富有光澤,無焦糊和黑色斑塊。

次質蛋糕——表面不油潤,呈深棕紅色或背灰色,火色不均勻,有焦邊或黑斑。 劣質蛋糕——表面呈棕黑色,底部黑斑很多。

②形狀鑒別

良質蛋糕——塊形豐滿周正,大小一致,薄厚均勻,表面有細密的小麻點,不粘邊,無破碎,無崩頂。

次質蛋糕——塊形不太圓整,細小麻點不明顯,稍有崩頂破碎。

劣質蛋糕——大小不一致,崩頂破損過於嚴重。

如何鑒別蛋糕的質量、鑒定蛋糕質量、西點蛋糕培訓

③組織結構鑒別

良質蛋糕——發起均勻,柔軟而具彈性,不死硬,切面呈細密的蜂窩狀,無大空洞,無硬塊。

次質蛋糕——起發稍差,不細密,發硬,偶而能發現大空洞但為數不多。

劣質蛋糕——雜質太多,不起發,無彈性,有麵疙瘩。 ④氣味和滋味鑒別

良質蛋糕——蛋香味純正,口感松喧香甜,不撞嘴,不粘牙,具有蛋糕的特有風味。

次質蛋糕——蛋香味及松喧程度稍差,沒有明顯的特有風味。

劣質蛋糕——味道不純正,有哈喇味、焦糊味或腥味。

如何鑒別蛋糕的質量、鑒定蛋糕質量、西點蛋糕培訓

(2)蒸蛋糕(條塊形蛋糕)的感官鑒別

①色澤鑒別

良質蛋糕——表面呈乳黃色,內部為月白色,表面果料撤散均勻,戳記清楚,裝飾得體。

次質蛋糕——色澤稍差,果料不太均勻,戳記輕重不一。

劣質蛋糕——色澤發綠,表面有發花現象。

②形狀鑒別

良質蛋糕——切成條塊狀的長短、大小、薄厚都均勻一致,若為碗狀或梅花狀的則周正圓整。

次質蛋糕——切成的塊形稍有差距,異形蛋糕則不太周正。

劣質蛋糕——切成的塊形大小極不均勻,相差懸殊。

如何鑒別蛋糕的質量、鑒定蛋糕質量、西點蛋糕培訓

③組織結構鑒別

良質蛋糕——有均勻的小蜂窩,無大的空氣孔洞,有彈性,內部夾的果料或果醬均勻,層次分別。

次質蛋糕——空隙不太細密,偶見大孔洞,內夾果醬或果料不均勻。

劣質蛋糕——內部孔洞大而多,雜質含量也高。有霉斑。

如何鑒別蛋糕的質量、鑒定蛋糕質量、西點蛋糕培訓

④氣味和滋味鑒別

良質蛋糕——松軟爽口,有蛋香味,不粘牙,易消化,具有蒸蛋糕的特有風味。

次質蛋糕——松軟程度稍差,蒸蛋糕的特殊風味不突出。

劣質蛋糕——有異味,發霉變質味。

⑵ 怎麼鑒別蛋糕質量啊,買個蛋糕還怕不好

如何鑒別蛋糕的質量
作者: 來源:【好的蛋糕網】 文字大小:【大】【中】【小】
①色澤鑒別 良質蛋糕——表面油潤,頂和牆部呈金黃色,底部呈棕紅色。色彩鮮艷,富有光澤,無焦糊和黑色斑塊。
烤制蛋糕(圓蛋糕)的感官鑒別:

①色澤鑒別

良質蛋糕——表面油潤,頂和牆部呈金黃色,底部呈棕紅色。色彩鮮艷,富有光澤,無焦糊和黑色斑塊。

次質蛋糕——表面不油潤,呈深棕紅色或背灰色,火色不均勻,有焦邊或黑斑。 劣質蛋糕——表面呈棕黑色,底部黑斑很多。

②形狀鑒別

良質蛋糕——塊形豐滿周正,大小一致,薄厚均勻,表面有細密的小麻點,不粘邊,無破碎,無崩頂。

次質蛋糕——塊形不太圓整,細小麻點不明顯,稍有崩頂破碎。

劣質蛋糕——大小不一致,崩頂破損過於嚴重。

③組織結構鑒別

良質蛋糕——發起均勻,柔軟而具彈性,不死硬,切面呈細密的蜂窩狀,無大空洞,無硬塊。

次質蛋糕——起發稍差,不細密,發硬,偶而能發現大空洞但為數不多。

劣質蛋糕——雜質太多,不起發,無彈性,有麵疙瘩。

④氣味和滋味鑒別

良質蛋糕——蛋香味純正,口感松喧香甜,不撞嘴,不粘牙,具有蛋糕的特有風味。

次質蛋糕——蛋香味及松喧程度稍差,沒有明顯的特有風味。

劣質蛋糕——味道不純正,有哈喇味、焦糊味或腥味。

(2)蒸蛋糕(條塊形蛋糕)的感官鑒別

①色澤鑒別

良質蛋糕——表面呈乳黃色,內部為月白色,表面果料撤散均勻,戳記清楚,裝飾得體。

次質蛋糕——色澤稍差,果料不太均勻,戳記輕重不一。

劣質蛋糕——色澤發綠,表面有發花現象。

②形狀鑒別

良質蛋糕——切成條塊狀的長短、大小、薄厚都均勻一致,若為碗狀或梅花狀的則周正圓整。

次質蛋糕——切成的塊形稍有差距,異形蛋糕則不太周正。

劣質蛋糕——切成的塊形大小極不均勻,相差懸殊。

③組織結構鑒別

良質蛋糕——有均勻的小蜂窩,無大的空氣孔洞,有彈性,內部夾的果料或果醬均勻,層次分別。

次質蛋糕——空隙不太細密,偶見大孔洞,內夾果醬或果料不均勻。

劣質蛋糕——內部孔洞大而多,雜質含量也高。有霉斑。

④氣味和滋味鑒別

良質蛋糕——松軟爽口,有蛋香味,不粘牙,易消化,具有蒸蛋糕的特有風味。

次質蛋糕——松軟程度稍差,蒸蛋糕的特殊風味不突出。

劣質蛋糕——有異味,發霉變質味。

⑶ 蛋糕感官評定

烘焙食品中的色、香、味、形是構成食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烘焙食品的熟制過程是烘焙食品中各種物質發生復雜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變化的過程。這些變化不僅使食物易於被人體吸收,還會發生色澤、香氣、滋味和形態的變化。
一、食品中的色澤
食品中的色澤是鑒定食品質量的重要感觀指標。食品色澤的成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著色料——食品的著色料依據其來源可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兩大類。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從動物組織中提取出來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新鮮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質,另一種是食品原料本來是無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中,由於化學反應而呈現出有顏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葉綠素、?-胡蘿卜素、姜黃素、甜菜紅、紅曲色素、蟲膠色素及焦糖色等。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劑量限制,是著色料的發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目前食品生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較普遍。人工合成色素較天然色素色彩鮮艷,堅牢度大,性質穩定,著色力強,可以任意調色。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為原料,通過化學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因此,在食品衛生標准中,對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嚴格要求,目前,允許使用的色素只有5種,即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靛藍和日落黃。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過程中色澤的變化——食品在熟制過程中的色澤變化是極其復雜的,它與食品的組成成分、加熱介質的性質、溫度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1)褐變——褐變是食品比較普通的一種變色現象。當食品原料進行加工、貯存、受到機械損傷後,易使原料原來的色澤變暗,或變成褐色,這種現象稱為褐變。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變現象,如麵包、糕點等在烘烤過程中生成的金黃色。但有些 食品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褐變,不僅影響外觀,還降低了營養價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褐變作用按其發生機制可分為酶促褐變及非酶褐變兩大類。
酶引起的褐變多發生在較淺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蘋果、香蕉、土豆等。當它們的組織被碰傷、切開、削皮而遭受病害或處在不食物的酶促褐變,在實際工作中,可採用熱處理法、酸處理法和與空氣隔絕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變。因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經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鹽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變的形成。
非酶褐變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產生的褐變作用,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焦糖化反應是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於高溫使含糖食品產生糖的焦化作用,從而使食品著色。因此,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根據工藝要求添加適量糖有利於產品的著色。
美拉德反應是食品在加熱或長期貯存後發生褐變的主要原因,反應過程非常復雜。在實際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變,可採用降溫、亞硫酸處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濃度或使用不易發生褐變的糖類等方法,控制非酶褐變。
(2)澱粉水解——澱粉很容易水解,當它與水一起加熱時,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澱粉不完全水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溫下由於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過程中便可產生黃色或棕紅色。
(3)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如胡蘿卜類色素、花黃素及植物性鞣質等,在一定條件下可使食品產生或改變其色澤。
(4)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適量色素,以改變或突出某些產品的色澤

⑷ 蛋糕色素使用標准

蛋糕色素使用標准如圖所示:

許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澤,這些色澤能促進人的食慾,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於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標。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過程中容易退色或變色,為了改善食品的色澤,人們常常在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質。

色素是賦予一定顏色的原料。人們選擇商品往往憑視、觸、嗅等感覺,而色素是視覺方面的重要一環,因此色素用得是否適當對製品好壞也起決定作用。

(1)合成色素食用色素從化工合成製得的色素稱合成色素。(2)無機色素常用的無機色素有氧化鐵、碳黑、氧化鉻綠等,它們具有良好的耐光性,不溶於水。(3)天然色素常用的天然色素有胭脂樹紅、胭脂蟲紅、葉綠素、姜黃素和葉紅素等。

許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澤,這些色澤能促進人的食慾,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於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標。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過程中容易退色或變色,為了改善食品的色澤,人們常常在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質。

⑸ 請問糕點檢測指標有哪些,主要是蛋糕檢測需要檢測一些什麼項目

總砷(以As計)≤0.2mg/kg;鉛(Pb)≤0.3mg/kg;銅(Cu)≤5mg/kg。

菌落總數≤100cfu/g;大腸菌群≤6MPN/100g;黴菌≤10cfu/mL;酵母≤10cfu/mL;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原料應符合相應的標准和有關規定。開封或散裝的奶油、黃油、蛋白等易腐原料應在低溫條件下保存。應具有糕點、麵包各自的正常色澤、氣味、滋味及組織狀態,不得有酸敗、發霉等異味、食品內外不得有霉變、生蟲及其他外來污染物。



(5)蛋糕的感官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食品添加劑質量應符合相應的標准和有關規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和使用量應符合GB2760的規定。包裝容器和材料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准和有關規定。定型包裝的標識要求應符合有關規定,在產品的單位包裝上要標明冷加工或熱加工。


運輸產品時應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或影響產品質量的物品混裝運輸。產品應貯存在乾燥、通風良好的場所。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易腐蝕的物品同處貯存。

糕點在我國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加之各地所用的原料不同,口味各異,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流派,其中主要有京式、蘇式、廣式、閩式、潮式、揚式、寧紹式、川式等等。

⑹ 食品質量指標有哪些評價標準是什麼

國家食品質量指標標准,一般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按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分為幾十個專業,分別制定,以確保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並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1.感官指標:食品(包括原料和加工製品)都具有色、香、味、形、性狀,食品性狀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可以通過感官進行鑒別。
一般食品的性狀多是用文字作定性的描述,進行鑒別時,也多是憑經驗來評定。但是人的感覺器官由於受到生理、經驗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認識和判別能力均可能出現差異,因而必須對某些食品的感官性狀,制定出相應的標准。如新鮮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果蔬類,如西紅柿)的成熟度,以色度作比較;澱粉的白度,以光的反射率來檢查;酒的香氣,以確定出的成分來鑒別等等。對食品的感官檢驗,包括檢查食品的顏色、氣味和組織形態三個方面。
看食品的顏色:食品都具有特定的色澤,如食品顏色異常,非常鮮艷,可能加入了非食用色素或加入了過量的食用色素所致;如食品顏色較正常顏色變淡,可能是摻入了其他物質或者食品本身或原料變質發霉。
聞嘗食品的氣味或口味:食品都具有各自的氣味和口味,如山楂很酸,啤酒辛澀。聞嘗食品有無異常氣味和口味,可以為食品是否純正提供依據,如品嘗到味精有鹹味,可以判定在味精中摻入了食鹽。
觀察食品的組織狀態:食品均有本身的組織形態,有的呈固體、液體或粉末狀;有的圓,有的扁,有的有稜有角;有的軟,有的硬。如正常的木耳為革質,脆而彈性差,手感不硬,而摻了糖或摻了鹼的木耳,手摸發軟而不脆。
2.理化指標:食品是否符合食用要求,往往要通過理化分析,才能確認。
食品的內在質量,包括物理性狀、有效成分和雜質等。理想的食品應當是無毒、無害而有營養的物品。要避免或減少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有毒、有害物質,一般食品都根據不同的食用要求定出理化指標,根據不同的品類,訂出所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
確認食品內在質量的理化分析方法,因採用的手段和人員素質的差別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為了避免爭議,對有關的分析方法,使用的儀器、試劑、操作步驟等,均要作出統一規定。我國食品專業理化指標的測定方法,都是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執行。
3..微生物指標:微生物種類很多,對人有利的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對人有毒有害的有結核菌、葡萄球菌等。所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水、空氣、溫度和養分,而凡是食品都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食品很容易寄生和繁殖各種微生物。食品衛生標准中所規定的微生物指標,一般是指應加以控制或限制的含菌種類和數量,如大腸菌群、致病菌等。
判別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需要通過儀器分析檢測,我國食品通用的微生物檢測方法統一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部分)》執行。
食品質量標准適用供再加工或烹調後食用和可直接食用的加工食品,標准規定的質量指標是用以確保食品質量的規范化。有的規定了食品中應含的人體所需營養成分,如小包裝生肉類食品、干海參(
刺參)、干貝等海產品中所含水分不得超過的最高限量。有的規定了食品的烹調性,如方便麵復水後,應無明顯斷條、並條;口感不夾生,不粘牙。有的規定了食品中所含雜質的限量,如各類食用油所含雜質不得超過0.05%
等。制定食品質量標准,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身體健康。

⑺ 蛋糕的技術指標,參數是指那些

說真的,什麼蛋糕的技術指標參數是哪些,這個還真的不是很懂。一般的話,做每一種產品都是有配方的照片放的原材料直接下料就可以的。然後在製作的過程中,主要還是靠經驗吧。像那些炒菜的大廚一樣,同樣的東西,經過不同人的手出來都是不一樣的。

⑻ 國標:糕點,麵包衛生標准

食品衛生要求:
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理發。勤洗澡。勤換衣,毛巾,被褥。
四防:防蟲,防鼠,防潮,防污染。
食品禁病:痢疾,妨害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帶膿性皮膚病。
發型要求
男性員工側不過耳,後不過衣領,最長不超過五公分,最短不過兩公分。
女性員工劉海不能過長,不允許有頭發留於工作帽之外。勤洗頭理發,頭發要求干凈,不允許留怪異的發型。
手指甲的要求
指甲不能過長,標准之家的長度為放在同一水平線看不到多餘的指甲,指甲的長度為0.1公分,上班時間指甲里不能有污染物,不能塗指甲油,不允許帶假指甲。
麵包原料及作用:
麵包的基本原料:麵粉、鹽、酵母、水
輔料:白糖、奶粉、改良劑、雞蛋、油脂
麵粉:高筋粉(麵包)、中筋粉(干點、饅頭)、低筋粉(蛋糕)
高筋粉蛋白質的含量:10.5%--13.5%
中筋粉蛋白質的含量:8.5%--10.5%
低筋粉蛋白質的含量:6.5%--8.5%
麵筋最怕的幾種原料:油脂、糖、蛋
麵粉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水、無機鹽(碳物質)等組成
怎樣選擇麵粉:1.顏色 2.強度、白度(麵筋) 3.發酵耐力和攪拌耐力 4.高度的吸水量 5.均一精形
麵粉的吸水量:(面團總量-粉重)/面團總量*100%
水的分類:硬水(礦泉水、井水) 中性水(河水) 軟水(雨水,蒸餾水),食品中最適合中性水,含礦物質的排列:硬,中,軟
水在麵包中的作用:1、水化作用(生成各蛋白。均勻溶解成分)
2、保鮮作用(延長保質期)
3、可調節面團的軟硬度
4、控制面團的溫度
5、形成麵筋,幫助生化反應
鹽在麵包中的作用:1、控制酵母發酵的速度
2、改良麵筋,增強延伸性
3、增加風味,降低甜味
4、防止沾手
5、增白作用
6、抑制細菌生長
7、加強麵包成分的色澤,使其金黃更亮
甜麵包適用量:4%--1.3%
咸麵包適用量:1.5%--2%
酵母在麵包的作用:1、生物膨鬆
2、麵筋擴展
3、提升香味(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烘烤時有揮發性香味)
4、增加營養
酵母活動溫度:4攝氏度---40攝氏度
最適合的溫度:25攝氏度---35攝氏度
超過60攝氏度就會死亡
乾酵母:保存溫度4攝氏度---10攝氏度,保質期三個月
酵母在麵包中的比例
直接法:夏季1-1.2% 冬季1.3-1.5%
中種法:夏季0.8-1.0% 冬季1-1.1%
酵母最怕的原料:鹽,糖,油,殺菌劑。
影響酵母的因素:1、溫度
2、PH值
3、滲透值(麵包的軟硬度)
(鹽,糖是滲透性物質,與酵母混合失去活性)
糖的三大類:單糖(葡萄糖),雙糖(砂糖),多糖(玉米麥芽糖)
按性能:乾性糖,溫性糖
糖在麵包中的作用:1、增加口味營養
2、為酵母提供營養
3、改善麵包顏色和內部的組織
4、給其他原料提供營養
5、延長保質期
6、增強面團的發酵耐力
7、增加熱量
糖在烘焙產品中的作用:1、乾性產品中有焦質,濕性產品中有柔軟保濕
2、上色
3、增加口味營養
4、吸收水分
5,吸濕性
(糖越多,顏色越深,越柔軟,發酵時間越長)
奶粉在麵包的作用:1、增強麵筋,增加麵包的體積。
2、增加吸水量
3、增強攪拌的耐性,增強麵筋的韌性
4、延緩生化(因其有較強的保濕性,可減緩水分的散失)
5、提供風味和香味,增加營養
6、增加表皮顏色(略黃色)
奶粉在麵包的用量:3%左右
改良劑的成分:氧化劑,還原劑,乳化劑。
改良劑在寶寶中的作用:1、增加麵筋,縮短面團的成熟性,增加吸水量
2、增加面團的韌性
3、使原諒充分混合
4、澱粉酵母蛋白酶,促進酵母繁殖
5、調節水質,補充水中不足的礦物質
6、改善麵包的組織結構,提高麵包柔韌度和保質期
雞蛋是蛋白,蛋黃,蛋殼組成的。
用量:5%-15%
雞蛋在麵包中的作用:1、增加風味,營養。
2,、增加麵包的顏色,表皮薄
3、乳化改善組織,增加柔軟度
4、增大麵包的體積
5,、增強持久性,延長保質期
奶油(油脂):液態的是油固態的脂
奶油在麵包中的作用:1、增加營養價值與風味
2、改善麵包的組織,細膩表皮光滑增強保全能力,增大體積
3、減少水分揮發,延長保質期
4、增強面團延伸性
奶油在烘焙產品中的作用:起酥,充氣,乳化。
麵包的分類:軟式(甜麵包),硬式(菲律賓麵包),松式(丹麥麵包),脆式(歐法式麵包)
生產法:直接法,中種法,快速法
面團的生產工藝:1、基本混合階段。2、抱團階段(水合階段)。3、基本擴展階段(加油)。4、完全擴展階段。5、過度階段(衰落階段)。6、水化階段

生產方法:直接法的工藝流程及時間段:配料(3分鍾)---攪拌(15分鍾)---基本發酵(30-45分鍾)---分割滾圓(20分鍾)---中間鬆弛(15分鍾)---成型(20分鍾)---最後發酵(60-90分鍾)---加工---烘烤---冷卻---包裝
中種法的工藝流程及時間段:配料(3分鍾)---中種面團攪拌(3分鍾)---中種面團發酵(2-3小時)---與主面團部攪拌(12分鍾)---基本發酵(20分鍾)---分割滾圓(20分鍾)---中間鬆弛(15分鍾)---成型(20分鍾)---最後發酵(60分鍾)---加工---烘焙---冷卻---包裝
快速法的工藝流程及時間段:配料---攪拌---分割滾圓---成型---發酵---加工---烘烤---冷卻---包裝

蛋糕理論知識
基本原料:雞蛋,糖,麵粉,鹽。
輔助原料:油,膨大劑,水分,香料。
雞蛋在蛋糕中的基本功能:1、粘接2、起泡3、抱氣4、增加產品柔軟度及韌性,色澤,營養。
蛋黃在烘焙產品中的作用:1、對干體質的產品有酥鬆,膨化作用
2、對濕體質的產品有結合,凝固的作用
3、對烘焙有上色的作用
4、對產品體質有乳化作用
5、增加產品的金黃色
6、促進烘烤彭大作用
蛋白對蛋糕的作用:1、促進蛋糕體的膨脹
2、增加口感與營養,增加白度
3、增加蛋糕的韌性
蛋白的攪拌狀態:溫性狀態、中性狀態、濕性狀態。
攪拌狀態對蛋糕的影響:1、蛋白攪拌不足時與其他材料混合後狀態不佳
2、攪拌過度時,混合後容易起泡
蛋白的其他用途1、餅干用蛋白量大,能促進體質脆硬。

⑼ 食品感官評價包括哪些方面

對食品的色、物理、化學及統計學等學科,從而得出結論、產品研究和開發方面。感官評定可以確定商品的價值。通俗的講,就是以「人」為工具,利用科學客觀的方法,藉助人的眼睛、口感等各項指標做出評價的方法。感官評定是一個發展中的領域,它主要研究利用人來測量感官的感知及這種感知對食物和口味接受性的影響。感官評定方法在經濟學上也非常有用、嗅覺、觸覺、手及耳朵,並結合心理、生理感官評定是用於喚起、測量。感官評定主要應用在質量控制,甚至它的可接受性。它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最合理的路線,得到最佳的價值價格比、鼻子、嘴巴、分析和解釋產品通過視覺。感官評定不但在儀器的定位和評估中非常有用,在其他領域也有用處。感官評定的基本功能就是進行有效、可靠的檢驗測試,為正確合理的決定提供依據、味覺和聽覺而感知到的產品感官特性的一種科學方法、香味、形、質地

⑽ 烘焙食品品質檢測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具體是什麼烘培食品,相應的產品都有具體的執行標准,比如GB7009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糕點麵包,比如GB/T19855月餅等等,不同的執行標准對應的檢驗項目是不一樣的,但一般都會有感官,凈含量,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食品添加劑,重金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