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種類 » 廣西桂林恭城栗木鎮有哪些蛋糕店
擴展閱讀
蛋糕可以放在烤箱多久 2025-02-04 07:51:04
蛋糕筆針哪裡可以買到 2025-02-04 07:50:51
21寸蛋糕多少磅 2025-02-04 07:45:53

廣西桂林恭城栗木鎮有哪些蛋糕店

發布時間: 2022-09-04 14:23:10

『壹』 桂林市有哪些

截止2019年年底,桂林市有82個鎮:

雁山區(2個鎮):柘木鎮、雁山鎮;

臨桂區(9個鎮):臨桂鎮、南邊山鎮、會仙鎮、六塘鎮、四塘鎮、兩江鎮、茶洞鎮、五通鎮、中庸鎮;

陽朔縣(6個鎮):陽朔鎮、白沙鎮、福利鎮、興坪鎮、葡萄鎮、高田鎮;

靈川縣(7個鎮):靈川鎮、大圩鎮、定江鎮、三街鎮、潭下鎮、九屋鎮、靈田鎮;

全州縣(14個鎮):全州鎮、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才灣鎮、紹水鎮、石塘鎮、梘塘鎮、鹹水鎮、鳳凰鎮、安和鎮、兩河鎮;

興安縣(6個鎮):興安鎮、湘漓鎮、界首鎮、高尚鎮、嚴關鎮、溶江鎮;

永福縣(6個鎮)百壽鎮、堡里鎮、羅錦鎮、蘇橋鎮、永福鎮、三皇鎮;

灌陽縣(5個鎮):灌陽鎮、黃關鎮、新街鎮、文市鎮、新圩鎮;

龍勝各族自治縣(5個鎮):龍勝鎮、瓢里鎮、三門鎮、龍脊鎮、平等鎮;

資源縣(1個鎮):資源鎮;

平樂縣(6個鎮):平樂鎮、沙子鎮、二塘鎮、張家鎮、同安鎮、源頭鎮;

荔浦市(10個鎮):荔城鎮、東昌鎮、新坪鎮、杜莫鎮、青山鎮、修仁鎮、大塘鎮、花簀鎮、雙江鎮、馬嶺鎮;

恭城瑤族自治縣(5個鎮):恭城鎮、栗木鎮、蓮花鎮、嘉會鎮、西嶺鎮;

截至2019年底,桂林市轄秀峰、疊彩、象山、七星、雁山、臨桂6個區,1個荔浦縣級市,及陽朔、靈川、全州、興安、永福、灌陽、龍勝、資源、平樂、恭城10個縣(自治縣)。區縣下轄13個街道辦事處,82個鎮、48個鄉其中有15個民族鄉。

『貳』 廣西茶城在哪裡

茶城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茶城是古時候的地名,就是現在的恭城縣,位於廣西的東北部,桂林市的東南部,東邊是和富川瑤族自治縣及湖南江永縣交界,南邊和鍾山縣、平樂縣毗鄰,西和陽朔縣、靈川縣相接,北臨灌陽縣。

茶城的歷史悠久,在秦始皇時期就設立了桂林郡,恭城就屬於桂林郡,在漢武帝時期,設立蒼梧郡,轄臨賀、富川、荔浦、謝沐等10縣,如今恭城的大部分屬於蒼梧郡富川縣。

三國時,吳末帝設立始安郡,富川縣又改為平樂縣,恭城屬平樂縣,隋大業十四年,分平樂地,置茶城縣,因為盛產油茶所以叫「茶城」,唐武德四年,又改名為「恭城縣」,元大德五年,升昭州為平樂府,恭城屬平樂府轄。

明成化十三年,遷至黃牛崗即今址,民國二年,恭城縣隸屬灕江道,次年的時候改屬桂林道,民國十年廢道制,恭城縣直屬廣西省政府。後置平樂行政督察區,屬平樂區。

1949年12月11日,恭城解放,屬平樂專區,1958年撤平樂專區,改屬桂林專區,1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1998年桂林市與桂林地區合並,恭城瑤族自治縣屬桂林市管轄。

恭城瑤族自治縣下轄恭城鎮、栗木鎮、蓮花鎮、嘉會鎮、西嶺鎮5個鎮和平安鄉、三江鄉、觀音鄉、龍虎鄉4個鄉。

恭城縣的動植物資源十分的豐富,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著名的景點有橫山瑤寨、北洞源景區、周渭祠、恭城文廟、恭城武廟、紅岩生態旅遊新村、大嶺山萬畝桃花園、湖南會館等著名景區。

『叄』 恭城縣有幾個鄉鎮

恭城瑤族自治縣轄3個鎮、6個鄉:恭城鎮、栗木鎮、蓮花鎮、平安鄉、三江鄉、嘉會鄉、西嶺鄉、觀音鄉、龍虎鄉。

『肆』 去桂林玩買什麼特產/紀念品給同事

特色紀念品: 到桂林,最普遍的旅遊紀念品就是中國的山水畫。由於山水畫除了旅遊紀念品的概念外,更具有藝術品的特徵,因此對這類紀念品進行商業定價十分困難——她的價格與作者、藝術水平、藝術價值、及購買者願意出價的水平直接相關,還與是否原作或者仿製品有關。 除了山水畫,在桂林旅行還可遇見的旅遊紀念品有儺面具(儺是古代中國一種廣泛流行的祈禱活動,旨在消除被認為附著在人體上的凶兆)、壯族綉球、苗綉、工藝蠟染、壯錦、工藝紙傘、木雕等。除工藝木雕及壯錦外,其它類紀念品價格從10元~400元/個不等(取決於手工藝技術、材質、包裝與造型藝術價值)。壯錦、工藝木雕由於更多揉入了藝術元素,因此價格也很難明確。 特產: 桂林三寶,現在市面上各種品種的三寶都有,不過都沒有以前的味道好。如果自己吃千萬不要圖省事買那些所謂的組合裝、禮品裝,裡面的味道簡直差太遠了,有辱桂林三寶的名聲。為了保證品質,最好到大型的超市去購買。滿大街的土特產商店裡面的價格可能比超市便宜,但很難保證品質! a 桂林三花酒,桂林三花股份出品,18元-100元。仿冒的很少,最好買10年以上的成釀,瓷瓶、水晶瓶、磨沙瓶的三花都不錯。最新的產品「老桂林」口感很好,39度不到50元,52度不到80元。 b 桂林豆腐乳,桂林腐乳廠出品的花橋牌最好,其中又以特釀五香的味道由佳。 c 桂林辣椒醬,桂林醬料廠出品的花橋牌最好。 還有其他的沙田柚、羅漢果、馬蹄、白果、柿餅、金桔等

『伍』 廣西恭城縣栗木鎮有多少村公所

栗木鎮轄:栗木街居委會;苔塘、上梘、馬路橋、大營、石頭、上宅、栗木、大合、大梘、高嶺、五福、建安、六嶺、良溪、常家、上灌、泉會17個行政村。

『陸』 栗木鎮的風景名勝

在栗木鎮五福村,非常平整的一片土地上生長著佔地300餘畝的原始生態林,林園中有多種珍貴的樹種,常年鬱郁蔥蔥,非常茂盛,開發建設後成為人們休閑避暑的森林樂園。用地范圍8平方公里。
栗木鎮常家村常家屯位於湘桂古水道(今恭城河,古名樂川水,又名茶江)上。距離S201省道2公里,背靠寨子嶺,前有龍虎河,右邊是栗木河,兩河在村前往南百米處交匯,村後是一大片肥沃的良田。當水勢急流而下的龍虎河在常家遇到寨子嶺以後,水流速度減緩,從而形成了常家村前一大片沖積平地,也造就了村前水位的深度,為大型貨船通行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成就了常家的繁華。村中古建築大部分屬清朝時期所建,屬青磚結構古建築,已有千年歷史、文化厚重。建築范圍1.5平方公里。
石頭村位於栗木鎮栗觀公路(栗木鎮-觀音鄉)邊,距鎮政府駐地約6公里,全屯55戶共267人,以田氏家族,曾在清朝出過兩名舉人而聞名,至今村中仍保存著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的涼亭與古民居及栓馬石柱,反映著當時田氏家族顯赫的地位。該村自然生態優越,四季林木鬱郁蔥蔥,流水潺潺,一道清渠繞村而過,是一個山環水繞的風水寶地。用地范圍6平方公里。

『柒』 恭城的由來與歷史沿革

恭城建於隋末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至今已有1385年的歷史。
據恭城縣志載,恭城建縣之前,在秦代屬桂林郡之臨賀縣(今賀縣)。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蒼梧郡,臨賀縣分置為臨賀、富川、荔浦三縣。城屬於蒼梧郡之富川縣。
三國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富川縣又分出平樂縣,恭城屬始安郡之平樂縣。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肖銑起兵巴蜀,占據粵境,稱梁帝,置桂州(即桂林),始置茶城,縣治設在鳳凰山麓。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肖銑,置樂州,轄平樂、永豐、恭城、沙亭四縣,茶城被改名為恭城。
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樂州為昭州。五代、宋沿襲唐制。
宋代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恭城縣治遷至北鄉龍渚市,即如今的栗木鎮上宅村大源頭。宋代景定五年(公元l264年),縣治由北鄉龍渚市回遷鳳凰山。
元大德五年(公元l30]年),升昭州為平樂府,轄平樂、恭城、立山、龍平四縣。明、清沿襲元制。
明代永樂八年(公元]410年),建孔廟於鳳凰山麓。明成化十三年(公元l477年),縣城與孔廟遷至黃牛崗,即現在的恭城縣政府所在地…一恭城鎮。
民國元年(公元l911年),廢府制設道制,恭城屬於桂林道。民國十年(公元l921年),廢道制,恭城屬廣西省,後置平樂行政督察區,恭城屬平樂區。
1949年12月1l El,恭城解放,隸屬平樂專區。
1958年,撤平樂區,改屬桂林專區(桂林地區)。
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消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原恭城縣的行政區域為恭城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1998年底,桂林地市合並,恭城瑤族自治縣為桂林市轄縣。

恭城現有三鎮六鄉:即恭城鎮、栗木鎮、蓮花鎮、平安鄉、三江鄉、嘉會鄉、西嶺鄉、觀音鄉、龍虎鄉。
從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起,「茶城」這個名字就被改為了「恭城」,一直沿用至今。恭城為何當初卻叫「茶城」呢?有人說是因為恭城有條著名的茶江,茶城名字由此江而來。還有一說,說自古以來恭城這個地方的人,家家都很喜歡打油茶,打出的油茶又好喝有營養,所以叫茶城。這都是民間說法,無法證實。
至於茶城為何改名恭城,民間有兩種傳說,聊做飯後茶餘的談資。
一說是唐朝當時恭城的縣令是個酒鬼,經常是逢酒必喝,逢喝必醉,逢醉必做糊塗事。有次喝酒喝多了,審案的時候沒有問上三句話,就投下簽大聲喝道:「給我重重地打!」衙役問他:「打多少(板子)?」他說:「打,打打三斤!」。忍得堂上的人們笑也不敢笑,哭也哭不出。又有一次,他喝酒之後,把那個茶城的「茶」多寫了一點,手下的人怯怯地說:「老爺,這個茶字好像寫錯了。」縣令怒道:「大膽!老爺我讀的是孔子聖賢書,如何錯得?」後來他就索性將錯就錯,把茶城寫成恭城了。這種說法近似於戲說了,因為即使縣官寫錯了縣名,還得州官和皇上恩准才行。亂改地名的事情,非同小可。
另一種說法是恭城人、官居監察御史的周渭,見到「茶城」這個名字使得並不出產茶葉的此地老百姓賦稅加重,苦不堪言,於是上奏皇上,建議把「茶城」改成了「恭城」。周渭奏請朝廷減免恭城百姓的賦稅確有其事,舊《恭城縣志》雖有周渭改茶城為恭城的記載:「昭州(今平樂一帶)屬之舊茶城,催鹽茶,周渭請願還所賜誥命,請除鹽茶之禁,更別邑名,遂易茶城為恭城,鄉民德之。」但改城名之事,不屬史實。
唐朝肖銑時就已改「茶城」為「恭城」了。據清光緒十五年重刊的《恭城縣志》所載:「隋末梁肖銑起兵巴陵,據粵境,始分平樂地置縣,日茶城。唐武德四年肖銑置平樂州治,改茶城為恭城。」此文將「茶城」改為「恭城」一事說得非常詳細,應屬可信之列。那麼,根據史實,改縣名是在公元621年,是唐朝的事情,而周渭那時尚未出生。民間的傳言,其實是表達了當地百姓對清官周渭的一種愛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