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烘焙行業有哪些市場風險
1,品牌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產品競爭、渠道競爭、價格競爭等層面,真正靠品牌拉動銷售的很少,致使烘焙市場還停留在一個初級、低層次競爭時代。
2,國內烘焙行業的集中度依然較低,產品競爭激烈且同質化現象嚴重,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烘焙食品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食品安全、質量、營銷、服務和管理等非價格因素在行業競爭中的作用將逐步體現。
獨立性作用:
從飲食業的生產來看,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菜品的烹調,行業稱為「紅案」;一是面點及烘焙製品的製作,行業稱為「面案」或稱「白案」。這樣構成了飲食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業務,而且這兩個部分又是密切關聯,互相配合,不可分割的。
例如:雞柳漢堡的炸制雞柳與麵包,吉士漢堡的油炸牛肉餅與麵包等等都是分不開的,否則就形成不了這些品種的特色。特別是正餐的主、副食結合和筵席上的點心,都體現了這兩個部分的聯系,所以說,烘焙製品是飲食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烘焙製品的製作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可以離開菜點烹調而單獨經營,如各地都有專門經營焙烤製品的快餐店、糕點屋、點心鋪、西餅房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烘焙食品
⑵ 食品安全風險點 指的是什麼意思
1、餐飲服務行業食品安全風險點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方面、人員管理方面、原料采購方面、加工製作方面四個方面。
2、食品安全是指食物是否可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急性的、慢性的或潛在的危害。引起消費者健康危害的原因或物質稱為危害物。根據危害物的性質,可將危害物分為生物危害物、化學危害物、物理危害物。
3、安全食品是指在已知的知識范圍內食品對消費者的健康沒有危害,或危害物在可接受或可控制的水平。
⑶ 烘焙行業有哪些市場風險
前期投入過大風險。創業開店的沖動之下,想要把蛋糕店包裝得富麗堂皇,什麼都選貴的,都選好的,認為只要這樣日後一定會見到成效,不論是設備,裝修,蛋糕原材料等等都過大的投入,等到蛋糕店正式開始運營的時候,才發現儲備金不夠,經營理念出現問題。
加盟風險。現在的市場上面連鎖加盟品牌琳琅滿目,以至於造成許多的創業者選擇困難。
一些商人都宣稱可以全程協助開店,幫你選址,幫你調查市場等等,可是實際上,有的是為了買自己設備的,有的則乾脆是一個十足的騙局。
定位模糊風險。對自身蛋糕店的定位比較模糊,對商圈考察不夠仔細,這些都是開店的巨大風險,要把市場摸透,把自身定位問題做仔細,才能夠把店開好。
⑷ 蛋糕店的利潤與風險都是哪些
開蛋糕店的利潤:
麵包銷售凈利潤在20%~40%,中等消費城市單店平均每天的銷售額都在300~500元以上,高峰期每天的銷售額可達1500~3000元以上,一年內就可收回成本。高消費城市單店平均每天的銷售額都在500~1500元以上,高峰期每天的銷售額可達3000~5000元以上,半年內就可收回成本。
在蛋糕店時代,主要銷售的品類是預訂蛋糕和保質期長的餅干、糕點等,它的核心考慮是保質期長、客單價高、定製價值大。但當人們開始采購早餐時,它的銷售品類核心變成了麵包、餅乾和牛奶,而且和過去非常不同,它的核心考慮是口感美味、營養價值高,容易批量製作。
⑸ 鮮奶變酸奶!蛋糕店牛奶過期5天還在賣,涉事店家存在哪些食品安全問題
此涉事蛋糕店不僅牛奶過期五天還在賣,而且營業執照和招牌兩者掛不上鉤,還在製作間出現蒼蠅,衛生堪憂。一個經營麵包,牛奶等生鮮食品的商家,應該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了解產品保質期限,及時對臨期產品進行處理,更應該是基本職業操作。所以這家店問題很大,這樣的管理很難讓顧客放心。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已經要求店家進行環境衛生整改,還會對商家的台賬,加盟等情況做進一步調查。希望這家店經過此次教訓之後,好好整改,不做黑心商家。
⑹ 蛋糕店的利潤與風險分別是怎麼樣的
開任何店鋪都是有利潤的,同時伴隨著風險,蛋糕店的利潤與風險也是多方面的。
一、蛋糕店利潤分析:
據行業人士分析,一家走上正軌的小型蛋糕店,通常情況下每日至少會接待120名消費者,按每人平均消費5元計算,日營業額則為600元,月營業額可達2.1萬元,除去成本,小店每月純利潤近1萬元。
前期投資七萬元的話,在下半年的時候就能收回成本了,當然也可能比成本要多,大部分利潤在1萬到3萬之間每個月。
注意事項:
1、需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開蛋糕店,人流量越大可以支撐的店就越多。在早餐的驅動下,烘焙行業從低頻的蛋糕消費變成了高頻的麵包消費,還帶來了供應鏈效率的變化。
2、在蛋糕店時代,主要銷售的品類是預訂蛋糕和保質期長的餅干、糕點等,它的核心考慮是保質期長、客單價高、定製價值大。但當人們開始采購早餐時,它的銷售品類核心變成了麵包、餅乾和牛奶,而且和過去非常不同,它的核心考慮是口感美味、營養價值高,容易批量製作。
⑺ 蛋糕生產製作中可能存在哪些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
蛋糕用油、蛋糕用甜味劑、發泡劑,這都是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地方。
⑻ 食品安全風險分為哪幾類
1、 健康損失( 身體損失) , 其測量指標包括: 對健康的負面影響、生病、亞健康、由食物引起的並發症、對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損害等。
2、性能損失, 包括營養價值下降、口味變差等方面; 金錢損失, 包括重新購買食品的支出、醫療支出、生病的收入影響和各種預防性支出等。
3、時間損失, 指消費者因食物安全問題而導致的額外時間投入, 包括重新購買、生病的時間損失和方便程度下降等。
4、社會損失,指購買不安全食物對他人產生影響而帶來的窘迫、困擾等;。
5、心理損失, 由於暴露在食品安全風險下, 或者需要採取預防性措施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擔心和焦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