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爾濱下屬管轄的市縣有哪些
截至2018年12月,哈爾濱市下屬管轄9區、7縣、2市,具體名單如下:
1、區: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平房區、松北區、香坊區、呼蘭區、阿城區、雙城區;
2、縣:依蘭縣、方正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
3、縣級市:尚志市、五常市。
(1)哈爾濱道外區永源鎮蛋糕店有哪些擴展閱讀:
1、阿城區:位於哈爾濱市區東南部,全區總面積2448平方公里,歷史悠久,距今約一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起,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風光秀麗,名勝眾多,金源文化遺存豐富。
2、呼蘭區:位於哈爾濱市區北部,全區總面積2229平方公里,歷史悠久,是黑龍江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距今已有300年的建城史,2004年由縣改區。
3、松北區:位於哈爾濱市的北部,東與呼蘭區交界,南與道里區、道外區隔江相望,西與肇東市相鄰,北與蘭西縣接壤。全區總面積為736.8平方公里,是全市、全省重要的交通樞紐。
4、道里區:位於哈市西北部,是哈爾濱市的中心城區,幅員面積479.2平方公里,是哈爾濱市的商貿、金融、旅遊、文化中心。
5、道外區:位於哈爾濱市區中東部,是哈爾濱歷史悠久的老城區。經過2004年、2006年全市兩次行政區劃調整,總面積達615.2平方公里,歷史悠久,已經有百年歷史,俗稱「百年道外、千年文脈」。
6、南崗區:是哈爾濱市的開埠之區、中心城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商貿交通發達,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公共服務優良,社會繁榮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全區總面積182.8平方公里。
7、平房區:位於哈爾濱市東南部,總面積93.9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4.28平方公里,是哈爾濱市實施「南拓」戰略的核心區。
8、香坊區:位於哈爾濱市東南部,是哈爾濱中心城區之一。全區總面積344.5平方公里,是哈爾濱的發祥地之一。裝備製造業在全國處於同行業最高水平,擁有全國著名的「三大動力」。
9、雙城區:位於哈爾濱市西南部,總面積3112.3平方千米,於2014年5月經國務院批復撤市設區。
10、依蘭縣:位於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脈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四水交匯之處,西距哈爾濱市251公里,東距佳木斯市76公里,地貌結構為「五山一水四分田」。
11、通河縣:1906年建制,原名大通縣,因與青海省大通縣重名,後改名通河縣。通河縣位於龍江腹地,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自然概貌為「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沼澤和草原」。
12、木蘭縣:位於哈爾濱市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轄區面積3171.3平方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秀美、資源豐富。
13、巴彥縣:地處黑龍江省中部偏南,哈爾濱市西北部,哈爾濱、綏化兩市「一小時經濟圈」內。行政區劃面積3138平方公里,有著百餘年的文脈傳承,人文景觀獨特。
14、賓縣: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哈爾濱市東郊、松花江南岸,縣城距哈爾濱市區51公里,幅員面積3844.7平方公里,自然概貌為「五山半水四分半田」。
15、方正縣:位於哈爾濱市中東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轄區面積3000平方公里,地理區位優越,位於哈爾濱、佳木斯、雞西、鶴崗四大城市中心一線。
16、延壽縣:位於哈爾濱市東部,轄區面積3149平方公里,戶革命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縣。
17、尚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隸屬冰城哈爾濱市管轄,是哈牡之間唯一副中心城市,有「中國雪都」的美譽,幅員面積8825平方公里,地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之勢。
18、五常市:位於黑龍江省最南部,市域總面積7512平方公里,有滿、朝、回、蒙等13個少數民族。五常自然資源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分布。
參考資料來源: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⑵ 道外區的歷史沿革
道外區是哈爾濱市形成、發展較早的老城區。據史料記載,早在哈爾濱市形成以前,人類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開發建設。
商、周和先秦時期,這里是肅慎族居住地區。
兩漢、三國和兩晉時,屬扶余國。
南北朝(492年)時勿吉族興起,滅掉扶余,這里成為勿吉族的轄地。
隋朝,勿吉族車骨部突起,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以及黑龍江中上游都為其所有。
唐代,道外區正式納入疆域版圖,先隸屬河北道,後又歸屬於渤海國漠頡府。五代時,來源於唐朝黑水靺鞨(族)的女真族迅速興起,分布於松花江、黑龍江下游地區。之後,遼建契丹國,這里成為生女真族的領地。金滅遼(1125年),這里隸屬於金,是金代上京會寧府(今阿城市城南白城)西北部的邊緣地區。現道外區萬寶鎮後城村系金代古城遺址,是屯糧聚草的軍糧城。
元朝(1271~1368年),此地歸碩達萬戶府管轄。
明朝為鞏固封建統治,在東北各地設立了眾多的衛、所,這里先歸屬於岳希衛,後劃入阿什衛。
清初,清政府放開封禁,加強東北邊防,將原寧古塔將軍管轄的黑龍江北岸畢占河以西之地劃出,歸屬於新設的龍江將軍。龍江將軍與吉林將軍在哈爾濱地區的管轄范圍是以松花江為界,江南、江北分屬為兩個將軍轄地。康熙年間(1662~1723年),清政府在今道外區前進鄉境內設置了水師營,營周圍還設立了許多官莊。雍正四年(1726年),設吉林阿勒楚喀協領衙門,地址在上京會寧府,至此,這里便屬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
金代上京會寧府已成為統治中心。這里位於上京會寧府西北邊緣地區,形成了放牧的草場和捕魚的灘頭,漸有人煙。人們相沿稱呼這里為馬場甸子。後來逐漸形成崗家店、五家子(傅家店)等村落,這就是道外區的前身。伴隨傅家店及周圍村落的形成和發展,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組成了傅家店辦事公所委員會,進行地方自治管理。同年,吉林將軍達桂會同黑龍江巡撫程德全,聯合奏准在傅家店設置了吉林濱江關道。道台府辦公地址現道外北十八道街建業一巷8號院內。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准於設立濱江廳江防同知」,廳署設於現道外南十一道街,治理傅家店、崗家店、四家子等村。次年(1908年),濱江廳江防同知何厚琦,認為傅家店的店字意義狹窄,將店改為甸。從此,傅家甸便成為道外城區最早的區劃名稱。
清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為加強治理,東三省總督奏請清廷,將濱江廳江防同知改稱雙城府濱江廳分防同知。宣統三年(1911年),又把雙城東北隅六十一村屯劃歸濱江分防同知,使其轄區擴大到西起葦塘溝,東至阿城界,南至雙城府旗屯營地,北至松花江南岸,東西寬70餘華里,南北長40餘華里,110餘個村屯,4萬余垧耕地,5 280餘戶人家的地區。除沙俄管轄的道里、南崗、香坊等地部分外,其他地區都屬濱江廳轄界。
1920年黑龍江省省長公署在馬家船口設立了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稱松浦市政處。江南傅甸(現道外區)為吉林將軍轄。
1913年改稱濱江縣,1927年設市政籌備處,1929年5月建立濱江市,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為濱江市轄區。濱江縣只管原縣屬農村部分。
1932年日軍侵佔哈爾濱,翌年將濱江市、松浦市並入哈爾濱市,同時分設東、西傅家區和松浦區。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市解放後,又一度將東、西傅家區改為東、西、北傅家區。不久,北傅家區撤銷。
1956年東、西傅家區合並改稱道外區,全區設三個鄉鎮和1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江南城區街道辦事處12個,江北郊區街道辦事處2個。
2004年3月24日道外區與原太平區正式合並,新區名為道外區。區劃調整後,原江北三鎮劃歸松北區管理,全區轄22個街道辦事處和一鄉一鎮。
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兩個鎮劃歸道外區,全區轄22個街道辦事處、1鄉3鎮。
2013年2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民主鄉撤鄉建鎮,全區轄22個街道辦事處和4個鎮。
⑶ 哈爾濱七區十二縣名稱是什麼
哈爾濱七區十二縣名稱:
七個區分別為: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香坊區、動力區、太平區、平房區。
十二個縣分別為:呼蘭、阿城、賓縣、方正、依蘭、巴彥、木蘭、延壽、通河,雙城、尚志、五常。
哈爾濱九區九縣名稱:
九個區分別為: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香坊區、呼蘭區、松北區、阿城區、雙城區、平房區。
九縣(市)分別為: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依蘭縣、賓縣、方正縣、延壽縣、尚志市、五常市。
哈爾濱七區十二縣演變介紹: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千米。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哈爾濱
⑷ 疫情高風險地區有哪些
截至2021年2月12日21時高風險地區:
1、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光明街光復社區華翔雍和苑小區,民主街江南社區波爾多小鎮小區、自由自宅小區、麗江社區厚德載物B區、民強社區中房花園小區,龍泉街龍興社區康馨園3期、龍水社區大禹康城小區,新站街新興社區中安欣盛A區、富通1號樓、東慶社區外貿億德C區、靖宇社區怡星園小區、勝利社區公用事業局家屬樓、新山社區銀都府邸小區,團結街建和社區東華小區、新風社區農行60戶樓、東嶺社區東正奧園小區
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蘭河街道
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裕田街道
4、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利民街道
(4)哈爾濱道外區永源鎮蛋糕店有哪些擴展閱讀:
截至2021年2月12日21時中風險地區:
1、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
2、吉林省長春市公主嶺市范家屯鎮
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建國街道
4、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撫順街道
5、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新陽路街道
6、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新華街道
7、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永源鎮
8、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公園路街道
9、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建設路街道
1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孟家鄉
1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樂業鎮
12、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
13、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東鎮新高苑一期小區
⑸ 哈爾濱道外區有幾個鄉鎮
截止2020年,道外區下轄23個街道,4個鎮,2個農場,沒有鄉。
4個鎮分別是永源鎮,巨源鎮,團結鎮,民主鎮 。
⑹ 哈爾濱的 歷史變遷
兩萬兩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經有人類活動。
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
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
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金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為兩大漢軍萬戶居住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
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干都司的轄地。
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設阿拉楚喀副都統,哈爾濱為其所轄,屬於吉林將軍。清末民初哈爾濱屬於吉林省濱江縣治。清中後期,隨著「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的實施,大量滿漢百姓移居哈爾濱地區。
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1913年1月29日,吉林省民政公署根據《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將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改為吉林省西北路道,道署設於哈爾濱。
1931年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開始。
1932年2月5日哈爾濱淪陷,
3月1日偽滿洲國建立,
7月1日,偽滿洲國發布命令,成立哈爾濱市政籌備處,隸屬偽國務院,
1933年7月1日,偽哈爾濱特別市公署成立,
1937年7月1日,偽哈爾濱特別市公署改為哈爾濱市公署,隸屬偽濱江省公署,為省會城市。
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
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同年濱江省改為松江省。
1949年3月1日,哈爾濱特別市政府改稱哈爾濱市政府,仍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4月21日,哈爾濱市政府改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隸屬松江省人民政府,為松江省省會城市。
8月12日,根據《區街組織變更案》,決定改市、區、街三級政權體制為市一級政權組織機構。同時調整區劃,將南崗區與馬家區合並,撤銷北傅家區。全市由11個區改為道里、南崗、新陽、東傅家、西傅家、顧鄉、太平、香坊、松浦9個區。
1954年8月1日,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並,組建新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隸屬黑龍江省。
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千米。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
2013年9月,哈爾濱成為國務院發改委《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
⑺ 哈爾濱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哈爾濱市下轄9個市轄區(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平房區、松北區、香坊區、呼蘭區、阿城區、雙城區)和7個縣(依蘭縣、方正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代管2個縣級市(尚志市、五常市)。
市政府駐松北區世紀大道1號。
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
哈爾濱市郵政編碼是150000;電話區號:0451;地區編碼:230100。
(7)哈爾濱道外區永源鎮蛋糕店有哪些擴展閱讀:
哈爾濱行政區劃調整情況
一、2004年2月4日,國務院(國函[2004]10號)批復:
1、撤銷哈爾濱市太平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哈爾濱市道外區管轄。道外區人民政府駐北十四道街。
2、哈爾濱市設立松北區,轄原屬道外區的松北、松浦、萬寶3個鎮,太陽島、三電2個街道,以及原屬呼蘭縣的樂業、對青山2個鎮。松北區人民政府駐松北鎮松北一路。
3、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樂業、對青山2個鎮)為呼蘭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呼蘭鎮南京路。
二、2004年9月23日,國務院(國函[2004]80號)批復:同意將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駐地由道里區石頭道街遷至松北區世紀大道。
三、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06]73號):
1、同意撤銷哈爾濱市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以原動力區和香坊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香坊區的行政區域。香坊區人民政府駐香坊大街。
2、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哈爾濱市道外區管轄。三、撤銷阿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以原阿城市(不包括永源鎮、巨源鎮)的行政區域為阿城區的行政區域。阿城區人民政府駐民權大街。
四、2014年5月2日,《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4]55號):同意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雙城區,以原雙城市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區的行政區域,雙城區人民政府駐雙城鎮新興大街99號。
⑻ 誰知道黑龍江省19個縣級市的地名
截止時間為2019年8月,黑龍江省共有縣級市21個。
黑龍江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行署,共有67個縣(市),其中縣級市21個,分別是尚志市、五常市密山市、虎林市、同江市、富錦市、撫遠市、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北安市、嫩江市、五大連池市、東寧市、寧安市、海林市、穆棱市、綏芬河市、鐵力市、訥河市、漠河市。
(8)哈爾濱道外區永源鎮蛋糕店有哪些擴展閱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省、市(地)、縣3級體制。黑龍江地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仍設松江、黑龍江兩省,所轄市(地)、縣(旗)不變。
1950年10月,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市設立了市轄區行政建置。松江省省會哈爾濱市也開始設立相當於縣一級的市轄區,兩省共有14個市轄區。
1953年8月,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
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為新的黑龍江省,省會由齊齊哈爾市遷往哈爾濱市,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省轄市,為黑龍江省省會。
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轄白城地區的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此後,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再沒有大的變化。
合省後的黑龍江省轄98個縣級以上行政建置單位,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市、佳木斯、鶴崗5市,黑河、嫩江、合江3專區,66縣、旗,2個兼有行政職能的縣級礦區(雞西、雙鴨山),22個市轄區。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所屬的呼倫貝爾盟(共2市、12旗)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黑龍江省所屬的呼倫貝爾盟、大興安嶺地區的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從7月1日起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2011年,綏芬河市和撫遠縣(今撫遠市)分別從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分離,成為省轄縣級市和省轄縣。2016年01月,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復同意,撫遠撤縣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