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
食品污染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為影響食品的感官性狀、引起機體急慢性中毒、對機體的遠期危害,如致癌、致突變、致畸作用。具體的危害依食品污染物的不同而不同。
1?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與人體健康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等引起的。肉、魚、蛋和奶等動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導致食用者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致病菌主要來自病人、帶菌者、病畜和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過空氣、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別是動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經煮熟或未經必要的加熱處理,會引起沙門氏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等細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還可引起炭疽、結核和布氏桿菌病(波狀熱)等傳染病;其他如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從而引起相應的疾病。1988年上海爆發的甲肝大流行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有些細菌還含有可分解各種有機物的酶類,並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生長繁殖,食品被這些細菌污染後,其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可在各種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狀惡化,營養價值降低,甚至腐敗變質。
如果食品被寄生蟲或寄生蟲卵污染,人食用後則可引起相應的寄生蟲病,如絛蟲病、腦囊蟲病、腦包蟲病、華支睾吸蟲病(又稱肝吸蟲病)、蛔蟲病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過病人或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後再使家畜、魚類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
真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受真菌污染的農作物、空氣、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真菌菌株在適宜條件下,能產生有毒代謝產物,即真菌毒素,對人畜都有很強的毒性。一次大量攝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會造成食物中毒;長期、小量攝入受污染的食品也會引起慢性病或癌症。如黃麴黴毒素不僅具有很強的肝臟毒性,導致急慢性肝中毒,甚至導致死亡,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可引起肝癌、胃癌、腎癌、結腸癌、乳腺癌等癌症。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產生的活性物質。黃麴黴菌是真菌的一種,普遍存在於空氣和土壤中,在有氧、溫度較高和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生長,易在花生、玉米、大米、小麥、大麥、棉籽和大豆等農產品上生長發霉。黃麴黴素對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很普遍,我國南方地區、印度、美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糧產品中黃麴黴毒素污染率均較高。黃麴黴毒素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對肝臟造成損害,造成肝細胞變性,脂肪浸潤、膽管增生等。黃麴黴毒素不僅引起家禽、魚類、家畜和其他動物的肝癌等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糧油、食品受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地區,人類肝癌發病率也較高。國際癌症研究所將黃麴黴毒素確定為一級人類致癌物。
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食品後可出現發熱、腹痛、嘔吐、食慾減退,嚴重者在2—3周內出現肝脾腫大、肝區疼痛、皮膚黏膜黃染、腹水、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的表現,也可能出現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症。
早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因食用霉變的穀物引起某些疾病,導致孕婦流產、畸胎的記載。霉變的飼料可使家畜的生長減緩,出現畸胎或死亡。20世紀60年代,英國一家農場10萬只火雞食用霉變的花生粉後,相繼在幾個月內死亡,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真菌毒素不僅具有很強的毒性,而且也是重要的致癌物質。
糧食和各種食品的貯存條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種倉儲害蟲。例如糧食中的甲蟲類、蛾類和蟎類;魚、肉、醬或鹹菜中的蠅蛆以及咸魚中的乾酪蠅幼蟲等。棗、栗、餅乾和點心等含糖較多的食品特別容易受到侵害。昆蟲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壞,食用了這些受昆蟲污染的食品也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化肥污染與人體健康在農業生產中,由於近幾年大量長期地亂施化肥造成了農業環境的污染,進而給食品帶來了污染。在蔬菜種植中,施用過量的氮肥,再加上蔬菜是富集硝酸鹽的植物性食物,從而對葉菜類蔬菜含硝酸鹽影響最大。人類攝入硝酸鹽約有80%—90%來自蔬菜,雖然蔬菜中的硝酸鹽對人體無害,但它極易還原成亞硝酸鹽,導致癌症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993年就規定硝酸鹽的日允許攝入量為0?36毫克/千克(體重),亞硝酸鹽的日允許攝入量為0?13毫克/千克(體重)。從一次測定結果來看,有些蔬菜(葉菜類)硝酸鹽含量已經超標,大多數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尚未超標,但腌制的芥菜已明顯超標,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存在著一種潛在威脅,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被硝酸鹽污染的蔬菜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硝酸鹽含量高可能會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症;二是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強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前體,可誘發消化系統癌變。
3?食品中的農葯污染與人體健康有機氯類農葯在我國使用長達30餘年。雖然1983年停止生產有機氯類農葯,但它們的殘留問題仍不容忽視。如DDT、六六六的殘留期長達50年。有機氯類農葯揮發性不高,脂溶性強,化學性質穩定,易於在動植物富含脂肪的組織及谷類外殼富含脂質的部分中蓄積。
人體長期攝入含有有機氯農葯的食物後,主要造成急、慢性中毒,侵害肝、腎及神經系統;此外,農葯還具有環境激素的作用,對內分泌及生殖系統也會造成一定損害。
在肝病高發的某縣,腫瘤病人體內脂肪中的DDT和六六六殘留量都高於健康人的水平。國外有人提出警告,即使立即停止使用DDT、六六六,現在人體脂肪中的蓄積量在10—20年內也不會改變。
我國自停止使用有機氯類農葯以來,有機磷類農葯已成為最主要的一類農葯,尤其是蔬菜、瓜果、茶葉等用量較大。據某市調查,在蔬菜上使用較多的是樂果、DDV、甲胺磷、馬拉硫磷等,而且在使用這些農葯後都難於做到安全間隔以後進入市場。
經常攝入微量有機磷農葯可引起精神異常、慢性神經炎,對視覺機能、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有不良的影響,尚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危害。
4?食品中重金屬和非金屬的污染與人體健康有害金屬與非金屬對食品產生污染的主要來源就是工業生產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簡稱「三廢」)不經處理隨便排放,使水和土壤污染,再造成種植、養殖的糧食動物污染,這是食品有害金屬與非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未經處理隨便排放的「三廢」中含有大量的汞、鎘、砷、鉛、鎳、銻、錫、鈷、鉻、氟和硒等,可使水源和土壤遭到嚴重污染。通過灌溉、養殖和栽培,有害污染物經動、植物的吸收、富集,進入食物鏈,使魚蝦等水產品和糧食以及其他農副產品等受到嚴重污染。
汞的污染:據調查,江蘇省主要水系中魚體內汞的檢出率達100%。魚體內的汞有95%以上是毒性很強的甲基汞,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不但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和精神症狀,而且遺傳,易發生畸胎。
在日本水俁地區就有6%的「水俁病」是先天的,這些小孩表現為發育不良、智力減退、畸形,有的癱瘓而死。經過「三廢」中廢水灌溉後的糧食、蔬菜、瓜果中的汞檢出率也很高,有些含量已超過了國家標准。
鎘的污染:鎘在一般環境中相當低,但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後,可達到相當高的濃度。由於含鎘工業廢水排入水體,水生生物能從水中濃集鎘。其體內濃度可比水體含鎘量高4500倍左右。食物是攝入鎘的主要來源,人體每天所攝入的鎘,僅有很小一部分排泄出來。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鎘經消化系統吸收進入血液,血液中的鎘大部分進入腎臟和肝臟,並在體內蓄積,引起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害,臨床上出現高鈣尿、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最後導致負鈣平衡,引起骨質疏鬆症。
5?食品中有機、無機物的污染與人體健康食品中有機和無機污染物的種類復雜,污染途徑也多種多樣。它們的主要來源有:工業「三廢」的排放等環境污染物導致食品生產過程污染;食品加工過程的污染;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污染等。
多環芳烴類是一類數量多、種類復雜、分布廣,與人的關系密切及對人的健康威脅較大的化學致癌物質。多環芳烴主要由各種有機物如煤、柴油、汽油、原油及香煙燃燒不完全而來。苯並芘是多環芳烴類化合物污染食品的一種主要的致癌性污染物。在新鮮肉、煙熏制肉、煎炸烘烤食品、各類蔬菜、水果類、糧食類、海產類、植物油及酒類中都能檢出苯並芘,特別是油炸、燒烤、煙熏食品中致癌物質會大大增加。多環芳烴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可能是致癌。
流行病專家為了預測食品中的多環芳烴對人體致癌的危險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匈牙利西部一地區胃癌明顯高發,調查認為與該地區居民經常吃家庭自製含苯並芘比較高的熏肉有關;前蘇聯曾報道拉脫維亞一個沿海地區胃癌明顯高發,據認為是吃熏魚較多而致。
亞硝胺也是公認的致癌污染物之一,對動物所有的重要器官都可發生作用,但以肝臟和食管最為敏感,由於生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二級胺和亞硝酸鹽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並可在動物和人體內生成,因此亞硝胺也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質,亞硝胺與苯並芘對食品的污染都與加工方法有關,如生鯉魚的亞硝胺為4微克/千克,經熏制後增至9微克/千克;如經硝酸鹽發色後再煙熏處理,可增至14—26微克/千克。
氯乙烯、A?苯基r奈胺、苯二甲酸二辛酯是食品包裝、容器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氯乙烯是塑料製品的單體,具有致癌性,在氯乙烯中添加的增塑劑(苯二甲酸二辛酯)、穩定劑都有一定毒性,當接觸水、油、酒精、酸、鹼時可能溶解遷移到食品中去。如果用了含氯乙烯的塑料製品做食品包裝,則可導致食品的污染;如使用含有增塑劑的聚氯乙烯容器盛放淡水或海水飼養魚時,可導致魚死亡。據試驗,苯二甲酸二辛酯能引起白細胞增加、貧血、血尿、中樞神經系統的纖維細胞死亡等。
又如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是一種在餐館、家庭廣泛使用的新型餐具。據中新網2009年4月12日報道,最近,北京、河北兩地在對仿瓷餐具的檢測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甲醛超標等質量問題。深入調查發現,一些企業竟然在用禁用原料尿素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尿素甲醛樹脂遇高溫易分解出甲醛,而甲醛是公認的致癌物質,用這樣的餐具盛裝食品,必然會導致食品的污染。
Ⅱ 雞蛋糕能不能隔夜
脆皮雞蛋糕主要微生物細菌有大腸菌群、細菌總數、致病菌、黴菌。經過科學微生物觀察得知,當在夏季炎熱天氣時鮮奶蛋糕保存至24小時會有一份大腸菌、2份細菌總數、一份黴菌超標。所以脆皮雞蛋糕在天氣炎熱時,保存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最好當天吃完。在春秋兩季則可以保存36小時,冬季則能保存48小時。只要是不超過這幾個時間限度,蛋糕還是可以進食的,但是夏天的時候要放進冰箱冷凍處理喲。
Ⅲ 國標:糕點,麵包衛生標准
食品衛生要求:
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理發。勤洗澡。勤換衣,毛巾,被褥。
四防:防蟲,防鼠,防潮,防污染。
食品禁病:痢疾,妨害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帶膿性皮膚病。
發型要求
男性員工側不過耳,後不過衣領,最長不超過五公分,最短不過兩公分。
女性員工劉海不能過長,不允許有頭發留於工作帽之外。勤洗頭理發,頭發要求干凈,不允許留怪異的發型。
手指甲的要求
指甲不能過長,標准之家的長度為放在同一水平線看不到多餘的指甲,指甲的長度為0.1公分,上班時間指甲里不能有污染物,不能塗指甲油,不允許帶假指甲。
麵包原料及作用:
麵包的基本原料:麵粉、鹽、酵母、水
輔料:白糖、奶粉、改良劑、雞蛋、油脂
麵粉:高筋粉(麵包)、中筋粉(干點、饅頭)、低筋粉(蛋糕)
高筋粉蛋白質的含量:10.5%--13.5%
中筋粉蛋白質的含量:8.5%--10.5%
低筋粉蛋白質的含量:6.5%--8.5%
麵筋最怕的幾種原料:油脂、糖、蛋
麵粉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水、無機鹽(碳物質)等組成
怎樣選擇麵粉:1.顏色 2.強度、白度(麵筋) 3.發酵耐力和攪拌耐力 4.高度的吸水量 5.均一精形
麵粉的吸水量:(面團總量-粉重)/面團總量*100%
水的分類:硬水(礦泉水、井水) 中性水(河水) 軟水(雨水,蒸餾水),食品中最適合中性水,含礦物質的排列:硬,中,軟
水在麵包中的作用:1、水化作用(生成各蛋白。均勻溶解成分)
2、保鮮作用(延長保質期)
3、可調節面團的軟硬度
4、控制面團的溫度
5、形成麵筋,幫助生化反應
鹽在麵包中的作用:1、控制酵母發酵的速度
2、改良麵筋,增強延伸性
3、增加風味,降低甜味
4、防止沾手
5、增白作用
6、抑制細菌生長
7、加強麵包成分的色澤,使其金黃更亮
甜麵包適用量:4%--1.3%
咸麵包適用量:1.5%--2%
酵母在麵包的作用:1、生物膨鬆
2、麵筋擴展
3、提升香味(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烘烤時有揮發性香味)
4、增加營養
酵母活動溫度:4攝氏度---40攝氏度
最適合的溫度:25攝氏度---35攝氏度
超過60攝氏度就會死亡
乾酵母:保存溫度4攝氏度---10攝氏度,保質期三個月
酵母在麵包中的比例
直接法:夏季1-1.2% 冬季1.3-1.5%
中種法:夏季0.8-1.0% 冬季1-1.1%
酵母最怕的原料:鹽,糖,油,殺菌劑。
影響酵母的因素:1、溫度
2、PH值
3、滲透值(麵包的軟硬度)
(鹽,糖是滲透性物質,與酵母混合失去活性)
糖的三大類:單糖(葡萄糖),雙糖(砂糖),多糖(玉米麥芽糖)
按性能:乾性糖,溫性糖
糖在麵包中的作用:1、增加口味營養
2、為酵母提供營養
3、改善麵包顏色和內部的組織
4、給其他原料提供營養
5、延長保質期
6、增強面團的發酵耐力
7、增加熱量
糖在烘焙產品中的作用:1、乾性產品中有焦質,濕性產品中有柔軟保濕
2、上色
3、增加口味營養
4、吸收水分
5,吸濕性
(糖越多,顏色越深,越柔軟,發酵時間越長)
奶粉在麵包的作用:1、增強麵筋,增加麵包的體積。
2、增加吸水量
3、增強攪拌的耐性,增強麵筋的韌性
4、延緩生化(因其有較強的保濕性,可減緩水分的散失)
5、提供風味和香味,增加營養
6、增加表皮顏色(略黃色)
奶粉在麵包的用量:3%左右
改良劑的成分:氧化劑,還原劑,乳化劑。
改良劑在寶寶中的作用:1、增加麵筋,縮短面團的成熟性,增加吸水量
2、增加面團的韌性
3、使原諒充分混合
4、澱粉酵母蛋白酶,促進酵母繁殖
5、調節水質,補充水中不足的礦物質
6、改善麵包的組織結構,提高麵包柔韌度和保質期
雞蛋是蛋白,蛋黃,蛋殼組成的。
用量:5%-15%
雞蛋在麵包中的作用:1、增加風味,營養。
2,、增加麵包的顏色,表皮薄
3、乳化改善組織,增加柔軟度
4、增大麵包的體積
5,、增強持久性,延長保質期
奶油(油脂):液態的是油固態的脂
奶油在麵包中的作用:1、增加營養價值與風味
2、改善麵包的組織,細膩表皮光滑增強保全能力,增大體積
3、減少水分揮發,延長保質期
4、增強面團延伸性
奶油在烘焙產品中的作用:起酥,充氣,乳化。
麵包的分類:軟式(甜麵包),硬式(菲律賓麵包),松式(丹麥麵包),脆式(歐法式麵包)
生產法:直接法,中種法,快速法
面團的生產工藝:1、基本混合階段。2、抱團階段(水合階段)。3、基本擴展階段(加油)。4、完全擴展階段。5、過度階段(衰落階段)。6、水化階段
生產方法:直接法的工藝流程及時間段:配料(3分鍾)---攪拌(15分鍾)---基本發酵(30-45分鍾)---分割滾圓(20分鍾)---中間鬆弛(15分鍾)---成型(20分鍾)---最後發酵(60-90分鍾)---加工---烘烤---冷卻---包裝
中種法的工藝流程及時間段:配料(3分鍾)---中種面團攪拌(3分鍾)---中種面團發酵(2-3小時)---與主面團部攪拌(12分鍾)---基本發酵(20分鍾)---分割滾圓(20分鍾)---中間鬆弛(15分鍾)---成型(20分鍾)---最後發酵(60分鍾)---加工---烘焙---冷卻---包裝
快速法的工藝流程及時間段:配料---攪拌---分割滾圓---成型---發酵---加工---烘烤---冷卻---包裝
蛋糕理論知識
基本原料:雞蛋,糖,麵粉,鹽。
輔助原料:油,膨大劑,水分,香料。
雞蛋在蛋糕中的基本功能:1、粘接2、起泡3、抱氣4、增加產品柔軟度及韌性,色澤,營養。
蛋黃在烘焙產品中的作用:1、對干體質的產品有酥鬆,膨化作用
2、對濕體質的產品有結合,凝固的作用
3、對烘焙有上色的作用
4、對產品體質有乳化作用
5、增加產品的金黃色
6、促進烘烤彭大作用
蛋白對蛋糕的作用:1、促進蛋糕體的膨脹
2、增加口感與營養,增加白度
3、增加蛋糕的韌性
蛋白的攪拌狀態:溫性狀態、中性狀態、濕性狀態。
攪拌狀態對蛋糕的影響:1、蛋白攪拌不足時與其他材料混合後狀態不佳
2、攪拌過度時,混合後容易起泡
蛋白的其他用途1、餅干用蛋白量大,能促進體質脆硬。
Ⅳ 雞蛋糕過夜能不能吃
雞蛋糕過夜當然可以吃了,這主要就是因為現在都是秋天了,我們的雞蛋膏是可以在常溫下保存3~7天的,所以隔夜以後還是可以吃的。
Ⅳ 食品危害有哪些
食品危害:
1、食品中危害大多數並非食品的正常成分,而是通過一定的途徑進人食品,因此又稱為食品污染;食品衛生學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污染食品的途徑,以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2、食品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和其他蟲害,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污染食品,並由於食品存在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所以可以在食品中生存甚至增殖。食品的生物污染中最常見的是細菌性污染,它不僅可以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引起食品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的降低。
3、生物危害主要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謝過程、代謝產物(如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對食品原料、加工過程和產品的污染。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真菌。
(5)蛋糕烘烤會有哪些致病菌擴展閱讀:
食品的化學性污染是化學物質對食品的污染,這些污染物包括環境污染物、無意添加和有意添加的污染物以及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環境污染物主要來源於工業「三廢」和生活污染,廢氣通過沉降作用可以直接降落在食品上,也可以降落在水體與土壤中,並通過作物根系吸收進入食品或由水產養殖進入食品。
生物污染包括寄生蟲危害。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
Ⅵ 請問糕點檢測指標有哪些,主要是蛋糕檢測需要檢測一些什麼項目
總砷(以As計)≤0.2mg/kg;鉛(Pb)≤0.3mg/kg;銅(Cu)≤5mg/kg。
菌落總數≤100cfu/g;大腸菌群≤6MPN/100g;黴菌≤10cfu/mL;酵母≤10cfu/mL;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原料應符合相應的標准和有關規定。開封或散裝的奶油、黃油、蛋白等易腐原料應在低溫條件下保存。應具有糕點、麵包各自的正常色澤、氣味、滋味及組織狀態,不得有酸敗、發霉等異味、食品內外不得有霉變、生蟲及其他外來污染物。
(6)蛋糕烘烤會有哪些致病菌擴展閱讀
食品添加劑質量應符合相應的標准和有關規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和使用量應符合GB2760的規定。包裝容器和材料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准和有關規定。定型包裝的標識要求應符合有關規定,在產品的單位包裝上要標明冷加工或熱加工。
運輸產品時應避免日曬、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或影響產品質量的物品混裝運輸。產品應貯存在乾燥、通風良好的場所。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易腐蝕的物品同處貯存。
糕點在我國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加之各地所用的原料不同,口味各異,故而形成了眾多的流派,其中主要有京式、蘇式、廣式、閩式、潮式、揚式、寧紹式、川式等等。
Ⅶ 使食物發霉是什麼細菌讓蛋糕,麵包,餅干發霉的細菌
西紅柿西紅柿經低溫冷凍後,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則腐爛。
香蕉若把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貯存,會使香蕉發黑腐爛。
鮮荔枝若將荔枝在0℃的環境中放置一天,即會使其表皮變黑,果肉變味。
巧克力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後,一旦取出,在室溫條件下即會在表面結出一層白霜,極易發霉變質,失去原味。
火腿若將火腿放入冰箱低溫貯存,其中的水分就會結冰,脂肪析出,火腿肉結塊或鬆散,肉質變味,極易腐敗。
麵包:麵包在烘烤過程中,麵粉中的澱粉直鏈分部已經老化,這就是麵包產生彈性和柔軟結構的原因。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麵包中的支鏈澱粉的直鏈部分慢慢締合,而使柔軟的麵包逐漸變硬,這種現象叫「變陳」。「變陳」的速度與溫度有關。在低溫時(冷凍點以上)老化較快,而麵包放冰箱中,變硬的程度來得更快。
黃瓜青椒:黃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會出現凍「傷」——變黑、變軟、變味。黃瓜還會長毛發粘。因為冰箱里存放的溫度一般為4℃至6℃左右,而黃瓜貯存適宜溫度為10℃至12℃,青椒為7℃至8℃。故不宜久存。
葉子菜,因為它冷藏後比較容易爛.
麵包:在烘烤過程中,麵粉中的直鏈澱粉部分已經老化,這就是麵包產生彈性和柔軟結構的原因。隨著防止實踐的演唱,麵包中的直鏈澱粉部分的直鏈慢慢締合,而使柔軟的麵包逐漸變硬,社中現象叫做「變陳」。變陳的速度與溫度有關。在低溫室變硬較快,麵包放在冰箱中葯比放在室溫變硬的速度來的快,所以,如果短時間存放應將麵包放在室溫下,防止麵包變硬。
中葯:不宜放在冰箱里,葯材放入冰箱內,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一長,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葯材內,而且容易受潮,破壞了葯材的葯性,所以對一些貴重的葯材,如人參、鹿茸、天麻、黨參等,若需長期保存,可放在一個干凈的玻璃瓶內,然後投入適量用文火炒至暗黃的糯米,待晾涼後放入,將瓶蓋封嚴,擱置在陰涼通風處。
吃剩的月餅:別放進冰箱,月餅是用麵粉、油、糖和果仁等配料精製,並經過焙烤的糕點。焙烤食品是不宜放入冰箱儲存的。盡管對於有些品種的月餅來說,放入冰箱可以延長其保質時間,但還是會影響其風味。這是因為,月餅原料中的澱粉在經過焙烤後熟化,並變得柔軟,而在低溫的條件下,熟化了的澱粉會析出水分,變得老化(也就是「返生」),使月餅變硬、口感變差。
含油脂、水分較少的月餅品種,比如老北京的自來紅、自來白月餅,變硬現象更為明顯,把它放在冰箱低溫潮濕的環境中,不但會很快變硬,還容易發霉。但對廣式月餅來說,其油脂含量高、麵粉少,口味變化會相對小些。
冰箱中的魚不宜存放太久,家用電冰箱的冷藏溫度一般為-15℃,最佳冰箱也只能達到-20℃,而水產品,尤其是魚類,在貯藏溫度未達到-30℃以下時,魚體組織就會發生脫水或其它變化,如鯽魚長時間冷藏,就容易出現魚體酸敗,肉質發生變化,不可食用。因此,冰箱中存放的魚,時間不宜太久。
冷凍食品解凍後不宜再存放,從市場上買回來的冷凍食品,肉、魚、雞、鴨、蛋、速凍蔬菜等,一經解凍要盡快加工食用,不宜存放。如果存放時間太長,肉、魚、雞,鴨等會因為細菌和酶的活力恢復,不但能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質引起變質,而且還能產生有毒的組胺物質,人吃了會引起食物中毒;冷凍蔬菜存放時間太長,不僅色變,營養損失,品質下降,而且也很容易腐爛變質,不能食用。冷凍的肉、魚、雞、鴨等冷凍時由於水分結晶的作用,其組織細胞便受到破壞,一經解凍,被破壞了的組織細胞中,會滲出大量的蛋白質,就成了細菌繁殖的養料。有實驗表明,將經冷凍1天的新鮮青花魚,放在30℃溫度下6小時,其腐敗速度要比鮮魚快1倍;將解凍的蛋黃放在18℃溫度下2小時,細菌數增加約2倍,經8小時,細菌數增加50倍以上;將冷凍的鮮雞蛋,放在0~15℃溫度下達10天以上,因經冷、熱溫度的變化時間太長,不但卵膜變松、蛋清稀薄,而且還發生粘殼、散黃,甚至霉變、發臭,不能食用;冷凍過的蔬菜,尤其是在熱天更不宜存放,否則綠葉蔬菜很快會變黃,維生素C也易被破壞。蔬菜放在20℃溫度下,比放在6~8℃的溫度下,維生素C的分解損失要多2倍。白菜、芹菜、洋蔥、胡蘿卜等的適宜存放溫度為0℃左右。
黃瓜、茄子、西紅柿等的適宜存放溫度為7.2℃至10℃之間。
南瓜適宜在10℃以上存放。
沈午鄢茹莆瀨八蒼憲董錫合闡青黨疏尼蘅米柄阜
Ⅷ 蛋糕車間的各種環境標準是什麼
一要選用衛生干凈、微生物數量少、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從源頭上控制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為後面的殺菌等衛生控制工作減少壓力、提供便利。一般來說,白糖和食用油都經過了多道工序加工、精煉而成,且都有比較嚴密的包裝,故這兩種原料的微生物指標一般都能符合標准要求。而糕點生產所用的麵粉、大米、豆類等原料,因為都是初級加工品或者是未經加工的農產品,且包裝簡陋,如果儲存條件差或者儲存時間過長,這些原料極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而發霉變質,有些微生物還是致病菌,會產生很毒的代謝物質。用這樣的已經遭受微生物嚴重污染的面、米、豆等原料製作出來的糕點,其衛生質量極有可能不合格;即使經過後面的烘烤或蒸煮等高溫加熱方式處理,最終產品的菌落總數會合格,但某些致病性的微生物產生的強毒素也會殘留在糕點中,會對人體的腎臟、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產生毒害。所以,在糕點生產過程中,一定要選擇衛生質量良好的原料,堅決不用發霉、變色、變味的原料,以生產出安全健康的產品。
二要做好生產工人的衛生工作。工人的頭、手、腳、口、衣服、褲子等部位和物品都有可能沾染很多細菌,工人進入生產車間後,也會將這些細菌帶入車間,然後污染尚未包裝的糕點、導致糕點的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因此,做好工人的衛生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據上海康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黎明先生介紹,生產工人在進入車間前,可以從這樣幾方面加強個人衛生:1.工廠應該專門建立一個更衣室,更衣室應干凈衛生,且應有空氣消毒等衛生設施。更衣室的位置在生產車間的大門外,但應離車間不遠。更衣室和生產車間之間應設立一個緩沖間,緩沖間內應該設有空氣消毒裝置。2.工人在更衣室內換上消毒過的衣、褲、帽子、鞋子等物品,並戴上干凈的口罩。3.工人用消毒液洗完手後,用免接觸的感應式烘乾器將手烘乾。採用以上幾種措施,就可有效提高工人的衛生狀況、減少生產人員對糕點造成的污染。
三要對生產用水進行消毒。除少數品種外,大多數糕點在生產過程中,都要使用水為原料,或者用水清洗原料、設備、工器具、包裝容器。作為原料使用的水,將進入糕點產品之中;作為清洗劑使用的水,也很可能會與糕點接觸。如果這兩種形式的水不幹凈的話,則會污染物料和糕點。所以,糕點企業應對所有的生產用水進行殺菌處理,以防止細菌等微生物在生產用水中污染物料和產品。
四要對生產車間、包裝車間的空氣進行滅菌處理,防止空氣帶來的二次污染。目前,在對空氣殺菌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方法為紫外線、化學熏蒸和臭氧殺菌等。這幾種方法雖然對空氣凈化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有一定的缺陷:1.紫外線的殺菌距離過短,且存在死角。由於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健康有害,所以,這種方法不能在有人生產的情況下使用。2.用化學葯物噴灑或熏蒸滅菌,對微生物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但這種方法的缺點很多:1)化學葯物有強烈的氣化作用,且刺激性很強,只能在無人生產的情況下使用。2)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葯物會殘留在食品中,導致殘留量超標。3)化學消毒劑易與其他有機物發生反應,形成難以被自然環境降解的致癌物質,對操作人員的皮膚、神經系統、腸胃及呼吸道產生的不良影響很大,長期如此,操作人員容易患毒害性職業病。3.臭氧對有害菌的殺滅有特效,且可減輕車間內的異味,但只能在車間內無人工作的情況下進行:因為,過多的臭氧對人體健康有害。另外,過量的臭氧對食品生產設備、工器具,也會產生強氧化和腐蝕作用。
而採用」食品動態消毒機」進行動態同步殺菌,則可實現「在有人工作的情況下對空氣殺菌」的目的,對生產工人的健康沒有危害,且可有效殺滅生產車間和包裝車間空氣中的微生物、消除不潔空氣對糕點的污染。食品加工操作時的動態同步殺菌技術已經成熟,食品企業採用」食品動態消毒機」對車間進行殺菌,不但殺菌效果顯著,且能凈化空氣中的塵埃、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提高車間內的潔凈度。例如,上海康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食品動態消毒機,就可對食品生產車間進行動態同步殺菌、有效提高糕點的衛生質量。
Ⅸ 蛋糕的技術指標,參數是指那些
說真的,什麼蛋糕的技術指標參數是哪些,這個還真的不是很懂。一般的話,做每一種產品都是有配方的照片放的原材料直接下料就可以的。然後在製作的過程中,主要還是靠經驗吧。像那些炒菜的大廚一樣,同樣的東西,經過不同人的手出來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