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貴州省六盤水市10 12 年初三上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或者不是貴州的也行,就要初三上半學期期末試題!
六盤水市,貴州省,最近由中國國家氣象專家論證和權威部門的認證,「酷」的稱號,成為全國首個氣候資源,打造城市品牌。
專家,中國社科院科學,國家環境保護總局(SEPA),中國國家氣象局,六盤水市夏季氣候的特點是通過科學的分析,通過觀察和檢測實驗,夏季涼爽,舒適,滋潤和清新,紫外線輻射適中「的獨特」酷。
六盤水市氣象局,朱說,擁有六盤水灣,孟加拉,西伯利亞空調環流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周期的交匯區,大量的雨水,溫度,水汽循環的高原上,位於海平面1800米以上,但千米厚的紫外線,高海拔,濕度為70%的大氣雲層減弱,使紫外線輻射適中。
獨特的地理位置六盤水市氣候涼爽,全年無一夏,春季和連接。專家通過在中國超過730個氣象台站的觀測數據相比,與避暑勝地,夏季平均氣溫舒適的六盤水市17為主不超過20℃,?夏,六月,七月八月的月平均氣溫為18.3℃,19.8℃和19.2℃,96%的時間在91天的夏季舒適舒適白天,晚上89時感覺舒適。
六盤水市的
六盤水市鍾山區,六,特區,盤縣,水城縣四個縣級行政區域,位於貴州省西部邊陲,在北緯25°19'44「 - 26°55'33「,東經104°18 '20」-105°42'50「,總面積? 9926平方公里,總面積?5.63%,佔全省。市境接壤,南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及鄰近東,安順市,畢節地區,曲靖市交界處的地形中山市大灣鎮二塘鄉,三合鄉飛地嵌入在貴州省畢節地區西南部。
自然環境
地區完整的發展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類型。許多丘陵,起伏深鞋陡峭的溝壑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烏蒙山脈的最高點韭菜坪地面上,2900.3米,被稱為「貴州的屋頂海拔最低點6個特區的頭發,農村人口北盤江河谷,586米以上的海平面平均海拔1400 - 1900米的峰值在1020年超過1400米的海拔。
黃壤土類,山棕黃色山地灌叢草甸土類,石灰性土壤之類的,紫色的土壤類型,水稻土的類型和類的潮土土壤類型,沼澤土類8種土壤類型,分為24個亞類74個土屬,141個土種。933.03公頃的土壤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62.74%。黃壤地區的地帶性土壤類型,分布廣泛的地區472.32公頃,占土壤總面積的50.62%。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整體溫度變化小,年平均氣溫13 -14°C,年平均溫度為3.0,平均溫度為6.3℃,7月19.8-22.0°?無霜期為230-300天,降雨量1200-1500毫米。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宜人的氣候,地形起伏,當地的氣候的顯著差異。城市供水總量的約1.4218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量為640萬立方米的地表水體。
六盤水市位於長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北方部分城市,在整個烏江上游三岔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的分發盤江北方的主流珠江,從西到向東穿過城市中間,南盤江支流分布在南部城市邊緣的整個開發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聯系和經常性的在境內的10多公里的河流河網超過43深山谷中,河床狹窄,強大的電流,有一個很大的差距,貧富之間的水。
在復雜的地理環境,和各種植被,混亂的蔓延,地理區域顯著不同。地區原生植被破壞現有植被次生植被地帶性植被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的東部濕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屬亞熱帶半濕潤闊葉林。由於地域遼闊的高度差,垂直分異的特點。 。森林??面積208萬畝,灌木林面積135.4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5%。
酷
六盤水市,貴州省,中國氣象討論專家和主管機關審查「酷」的稱號,成為全國第一個氣候資源,打造城市品牌。
中國的學院,研究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SEPA),中國國家氣象專家局,六盤水市夏季氣候特點是通過科學的分析,通過觀察和探測實驗,夏季涼爽,舒適,滋潤和清爽的紫外線輻射適中「的獨特的」酷
六盤水市氣象局,朱說: ,分別由六盤水空調循環孟加拉灣,西伯利亞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周期路口,區,雨水充沛,溫度,水汽循環是位於海拔1800米的高原上,但紫外線輻射的高海拔千米厚,濕度為70%的大氣雲層,紫外線輻射適中。
獨特的地理位置六盤水市氣候涼爽,全年無一個夏天,春天和連接。專家們通過觀察數據超過在中國730個氣象台站的避暑勝地的舒適性,佔主導地位的夏季平均氣溫不超過20℃,六盤水市17?夏季,六月,七月,八月,該月的平均氣溫為18.3°C,19.8° C和19.2°C,96%的時間是舒適,在夏天91舒適白天,晚上舒服的感覺,進入新世紀89。
旅遊資源
西部煤炭六盤水展示高原新城恩典逐漸褪去面紗,古老而迷人的奇山秀水。
accommodate>的六盤水單臍水秀,氣候宜人,旅遊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喀斯特地貌風光為一體。喀斯特自然風光,古文化遺址,30個國家的燦爛的民俗風情和民俗文化喜歡收集的。麒麟洞「海浮山惠譽在六盤水市的中心區,江涇,古夜郎國遺留下來的這片烏蒙地球上的明珠,鑲嵌在長角苗生態民俗博物館,峽谷奇山北盤江大橋橋不同通過現場,竹林景區,記錄的人類起源,進化和環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大藏經丹霞山的一半根據徐進化的游記喀斯特靜音王,古植物進化的官方音樂年齡銀杏,縣大大洞舊石器文化遺址,高原牧場,和老工廠的萬畝竹海,水城野鍾黑葉猴自然保護區,天生橋,紅軍第二十六屆軍團盤縣會議將討論和南開苗族跳花節,玉住房和普通古彝族火把節,壩灣布依族「郎節山」。結合地理環境優越,冬無嚴寒,夏季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顯示六盤水豐富的旅遊資源,氣候,地理。
生態旅遊是六盤水旅遊的一大優勢。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和羅覓期生態旅遊度假區,我們對此表示贊賞,林海茫茫的魅力,可以說,整個森林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空調空調,呼吸新鮮的空氣,人們最悶熱的中午,我其實有一個安靜的夜晚,香,涼。
夜郎布依銅排鼓
巨大的銅鼓夜郎布依銅排鼓隴腳布依族鄉月亮河布依族生態園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中的完成。夜郎布依族銅條鼓主鼓和六個副鼓,制動鼓,主鼓的厚度,3.641.4米m和3.60米的直徑在底部,腹部直徑,3.33米直徑的表面。銅鼓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古老的中國南方緒方國(包括夜郎國)。
銅鼓范曄晗?馬元傳「:」幫助一個良好的平順,別名馬,交趾Luoyue銅鼓。 「這是第一次在廣州銅鼓金培元」中寫道:「李 - 劉鑄銅鼓,鼓CD高大的面闊丈余。金叔方Xuanling的」?南史「:」廣州野蠻人有價值的銅鼓。廣州地區,今天的廣東,廣西的絕大多數。羅悅匯漢代以前的百越民族部落,金庄姬。自隋唐以來的文學,銅鼓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創紀錄的在西部。 「隋書·地理志」:「陵南的20多槍......鑄銅鼓入的早,掛在中庭,招類似之久。唐都通典「:」銅鼓,青銅人倒空側蓋,命中。 「只提了一個鼓面。唐劉迅的差異的銅鼓形象地記錄」中寫道:「的野蠻人音樂銅鼓燕,腰鼓形狀像一張臉,鼓CD尺許,面長,熔融銅,所有在自己的身體,昆蟲,魚,花,等等,整個身體是二點奇巧,令人興奮的,真正的爐鑄,大聲播放厚度均勻,無蜥蜴比明天。「南宋詩人范成大」桂海宇恆志「:」碼頭系統,如坐,其完整的鼓精細的圖案,非常的工人由於四個角落的小蟾蜍。
民族風情折溪儺戲(第一空月球本月3日至3月3日)
農歷正月本月3日至3月3日鄉6次易同胞的儺戲表演村,驅魔儀式。儺面具之神,鬼,服裝鮮明的個性。每一次的演出,觀眾熱情地哼唱著。
的採花孔(農歷新年的第一天)
15滑石板村和附近村莊的第一個月的第一天,鄰縣數千數萬幼苗細胞聚集在村東邊的一個洞,唱情歌,風管,直槽邊聽歌,一邊吹人頭涌動,許多年輕的男性和女性在這樣墜入愛河,對象,被稱為「花孔。
跳花節(農歷二月十五日)
水城縣南開鄉,三塘湖每年舉行當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慶的傳統節日 - 「跳花坡」。數萬成千上萬的苗族同胞聚集在一起,身著盛裝,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貴州省最大的民族節日。
彝族火把節(農歷6月24日)
玉舍的鄉鎮海底農歷六月24,每年將舉行盛大的彝族火把節「活動舉行篝火在月光下,它也被稱為」太陽和月亮「。
許多 - 六盤水市,小吃,添氣候,食物辣的菜也不會感到悶熱難耐,最有特色和當地的米豆腐和品牌鍋土豆吃在六盤水市
酷。有吸引力的紅辣椒油,讓人胃口大開,磨好鍋辣椒面裝飾品牌土豆,味道鮮美誘人的。此外,荷葉糯米雞,清脆的哨聲康家的臉,藍家牛肉粉品牌鍋羊肉粉,絲娃娃是相當特殊的地方風味小吃,六盤水旅遊不能錯過的美味。
六盤水專業
1風豬
貴州荔波風豬布衣族地區的特產。清代「荔波縣志記載:全縣特別是多汁的豬,風,豬燒豬叫的名字。」如今,風豬已成為一個特色高級宴會特點:豬腌制菜肉質細嫩,味道很鮮,干,味覺肥滿度的豬宰殺治凈,沿著頭骨,脊椎,飼料切成兩消除大腦和脊髓,眼睛挖出研究硝石,丁香,白芷,細辛,肉桂,胡椒,山姜,陳皮成罰款,罰款鹽,混合均勻擦拭流明的豬,成一個大罐腌一天一夜,糯米酒進入氣缸,豬被淹死,蓋上蓋子浸泡10天,除去軟化的豬肉肚竹太陽一周,內,外,加了一層植物油或香油,干即成吃適量的肉,蒸或煮熟切成片和調味料,蔬菜,口感好。
獼猴桃獼猴桃是原產地的野生藤本植物。唐「本草拾遺」載:「獼猴桃味咸溫,無毒供葯用,參加聯合風,而不是慢慢地癱瘓,長長的白頭發,痔瘡,等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本草「記載獼猴桃」形狀像一個梨,顏色如桃,猴子喜歡吃,所以他們要求「陽桃名福建。」美國所謂的「中國醋栗」,在新的紐西蘭獼猴桃的果實(RiwFruits)英國稱為「中國鵝莓」,被稱為「中國猴梨在日本。貴州山羊桃,俗稱」馬屎果「。
六盤水市中山區的原料獼猴桃樹生長在這里,獼猴桃,單果重70-100克,果皮褐色,秘密披毛發,形如馬糞,這是「馬屎果綠色,黃色或淺黃色的肉,橫截面的淺色條紋,果肉是白色或淺黃色,特別是高層次的深褐色或紫褐色的種子,水果,一般每100克水果含維生素C100 200毫克的維生素C,增幅高達420毫克,橙3-14倍,30-140次20-84次17 2-8倍-70倍,甜橙,桃子,蘋果,梨的8-14%,糖含量,總酸-4.2%,含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丙氨酸,氨基酸,羥基丁酸和其他12個氨基酸,並含有獼猴桃鹼,蛋白水解酶,單寧酸,鈣,磷,鉀,鐵和其他礦物元素。的葯品房子的臨床經驗,獼猴桃,酸,甜,冷調中理氣,健康和津潤燥,解熱除煩,效率,主治肝炎,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嘔吐,燒傷維生素C缺乏等症。
近年來,一些醫療單位的獼猴桃果汁臨床試驗,胃腸道癌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除了新鮮的水果,如麻風病的預防或輔助治療。的加工制汁,蘋果汁,果醬,蜜餞,果凍,果粉(晶體),先進的滋潤和營養豐富的食物。
3。啊
的則杜仲規模涌源杜仲是一種多年生落葉喬木植物,葯用乾燥樹皮。:
專著「神農本草經」杜仲在中國的第一列為上品葯房。兩千年來,它有的常用葯物醫生尊重。婁山,貴州和四川山區的公交車乘生產。貴州生產的杜仲大部分地區,「杜仲生產四川,貴州的最佳戰績。杜仲領域遵義市,貴州省,是全國最大的專業林場,以確定葯物的生產,質量和產量都在不斷改善和發展的
六盤水山是特別珍貴的自然增長,杜仲,這些因素沒有樹皮厚,光滑,暗紫色顏色,治療頭發「汗說,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已經達到了最高年產野生杜仲510000千克。
杜仲味甘,微辛,性溫。醫療保健作用,尤其是專門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疲勞,四肢無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高血壓和其他疾病的葯物陽,貴陽醫學院杜仲雄肝,腎,強筋骨和肌肉,安胎,降血壓。在葫蘆骨丸的「杜仲補天總理」「,」復方杜仲片「中國的專利葯品生產的主要原料,被評為國際品質的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香港和澳門的市場信譽。
杜仲作為貴州省,日本,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的傳統出口商品正逐步進入市場,作為一種珍貴的天然葯物,並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4天的馬
蘭花天麻,天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葯用乾燥的塊莖。天馬以前的野性生長在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谷林地。天麻人工栽培成功。 「
天麻作為珍貴的主食,價值相當於茅台,geoherbs,名氣有價值的對手和人參。日本葯學博士難波恆定的男漢方的人門專著,「天麻佳品,貴州天馬」神奇「的說法,是顯而易見的,從它的別名。天馬地干,全廠不含有葉綠素,單一直立,像醫葯軸說:「赤箭鑽天風的動能無風,無風自動驅風。因此被稱為赤箭定期航班單獨搖動的草,神草,天麻種子微妙的,如粉狀,輕盈的身體像絨毛,成熟的種子在風中吹,是不容易的,關閉工廠,使葯農天麻,天麻,出生馬播種神,凡人開采傳說。因此,也被稱為鬼檢查員因素,皮膚等。
天馬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著名的葯材。 「神農本草經典記錄天馬(然後名稱赤箭),該功能的好處神的甜蜜,平,治療痙攣平肝風,神志不清,提氣。好治頭暈,眩暈,肢體麻木,神經衰弱,風肌肉骨骼,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等症。的臨床應用血管神經性頭痛,腦震盪後遺症等產生重大影響。貴州著名的人參再造丸「活絡丹和其他專有天麻為主要原料,近年來,一些香煙,飲料酒天麻成分,使用越來越廣泛。
中國貴州的天麻,貴州天麻的主要產地的野生,生產天麻,肥大,黃色,白色,半透明,重實的質量,無空心野生最好的。全省最高年產量600萬公斤,平均每年調出量(公斤)重約1500磅,出口量。 20世紀60年代,貴州天麻種植熱道真,安全,張德江指導龍里甕安縣,全縣已建成的的天馬商品生產的基礎。
天麻是貴州傳統的出口名牌商品,具有悠久的歷史,著名的海外貿易市場,並出口到香港,澳門,東南亞,歐洲和美國享有很高的聲譽。
5。核桃
美味的香氣核桃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率很高,是一個國家的最先進的食用油,也是一個重要的工業油漆掌櫃的藝術畫著色和製造,如油的重要原料的替代品。核桃樹是一個重要的防禦木材,核桃稻殼,樹皮提取物丹寧果殼活性炭,核桃蛋糕squeeze中通過,可以用於飼料加工成。通用性:核桃核桃是一種珍貴的水果,營養十分豐富,含有鐵,磷,鈣,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B,核黃素,胡蘿卜素,尼古拉斯酸和硫胺素。核桃仁「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溫肺,腸滋補良葯,但也是最好的材料來製作甜點和蛋糕,糖果。
[貴州]
位置,東部的部分西南地區的北粘貼畢節,安順市,黔西南南部,雲南西部的河流交織之間的供水系統是山區和起伏。
---------- -------------------------------------------------- -------------------
歷史和文化
這是一個土地的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
--------------------------------------------- -----------------------------------
行政區劃
六盤水市下轄的三個縣,分別稱為六個縣(6特區),盤縣和水城
---------------- -------------------------------------------------- --------------
[經濟發展]
六盤水市是一個美麗富饒的新興工業城市,它主要是在煤炭行業,被稱為「高原上的明珠城市的煤炭
-------------- -------------------------------------------------- -
人口與民族
2.74億,在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生活彝,苗,布依等30多個少數民族如回族,仡佬。
------------------------------------------ --------------------------------------
旅遊資源 />汩汩六盤水市的母親河,美麗的風景,河,在河峽谷,高山,綠樹林立翠綠寶石鑲嵌在懸崖峭壁之上怪洞,凱特年輕的,露出一絲滄桑多沙河流石窟灰塵的遊客,世界上沒有爭用問題嘖嘖讓人們嘆息;國家浸淫岩腳鎮,著名的古董,遠離喧囂的城市,加上做工精緻的岩石腳下的帽子,銀,銅牌,成為遊客心中的一個不同的世界中。
六盤水市,生薑,茶葉,馬鈴薯和米飯豆腐小吃烤鍋,同樣的原因之一,讓人過目難忘六盤水市,清淡可口,如國王,六盤水,詳細的,獨特的,留在頭腦中吃了數不盡的回憶........
『貳』 黃果樹瀑布旅遊攻略
1、早上6:00到7:00免費接,早上7:00發車經貴黃公路10:00分到達黃果樹景區,游覽亞洲第一大瀑布黃果樹大瀑布、水簾洞、犀牛潭等景點。
黃果樹瀑布位於安順市鎮寧縣境內,白水河之上,高達74米,寬81米,氣勢磅礴,素來以「中國第一大瀑布」名揚海內外,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之ー。
2、路觀滑石哨村、古榕王、螺絲灘汛期瀑布;
螺絲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下游1公里處,由兩支水流組成:左支較高,右支平緩。它的瀑面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長的,總長達350米,總寬120米,形成一雄一秀的奇瀑。
3、前往綠色喀斯特景區天星橋,看天然盆景園、美女榕、水上石林、銀練墜潭瀑布(贈送天星索道);陡坡塘瀑布等;
天星橋景區位於黃果樹大瀑布下游7公里處,這里主要觀賞石、樹、水的美妙結合,是水上石林變化而成的天然盆景區。
(2)貴州北盤江鎮蛋糕店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景點內的游覽車是免費乘坐的,當然前提是買了票。游覽結束後可以乘坐游覽車回到相應景點的計程車或大巴乘坐點,然後返回景區。
2、景區出口的菜館是可以去的,雖然價錢稍微高一些,但是可以吃到較為正常的菜。如果選擇住在售票中心的小鎮上。強烈建議不要到路邊的餐館就餐,特別在不是旺季的時候。
3、現金,零錢 。 信用卡,換洗的衣物,帶個小葯包以防萬一。毛巾之類最好是用自己的。將所有的物品准備齊全,放在最適合的位置,比如鑰匙包,身份證等,要放到比較容易拿的地方。
『叄』 求一些貴州的歷史事跡`````
貴州歷史
在中國,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據考古發現,中國南方主要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差不多都是在貴州境內發現的。這說明貴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在勞動生活中創造了貴州遠古文化。
貴州建省雖然只有500多年,但是從文獻資料提供的情況來看,貴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得更遠。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當時在今貴州境內有牂牁(音zang
ke)古國,並與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後),貴州分屬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轄。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
貴州簡稱「黔」。今貴州的部分版圖,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屬於楚國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積在今貴州沿河到榕江以東,包括銅仁地區和黔東南部分縣。秦王朝在此設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貴州設黔中道,建黔州郡,設黔州都督府。貴州的歷史總離不開一個「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這就是貴州簡稱「黔」的由來。
貴州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全省各族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轉戰貴州高原,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於貴州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參考資料:貴州旅遊港
紅飄帶上最絢麗的一段――紅軍長征在貴州
本刊記者 唐福敬
2006年12月21日08:19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編者的話:7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
貴州,是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地、勝地和福地。貴州有太多中國革命史上最鮮亮的記憶。遵義會議,工農紅軍得以從錯誤的政治、軍事路線上扭轉,開始自主而正確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四渡赤水、烏蒙山千里迴旋,紅軍以一連串的雄奇手筆,奇跡般跳出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
貴州的山山水水都留有紅軍的足跡,偉大的長征精神時時潤澤著後人。湍急奔騰的烏江,突轉盤旋的赤水河,都波光澹澹,閃著歷史的眼睛,看護我們前行;「萬夫難開」的婁山關,逶迤磅礴的千里烏蒙,亦雄風陣陣,響著時代的號角,催逼我們奮進;遵義會議,黎平會議,熠熠生輝的思想,指引我們開拓、創新。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在我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在貴州目前總體上仍比較落後、各方面條件比較差、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的情況下,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回顧歷史,寄予未來。在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本刊采編人員把這段散落於歷史長河中的粒粒「珍珠」,加以拾掇、歸納並成篇。這是本刊在對長征及長征精神進行詮釋時的一次嘗試。其間,也得益於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安勇同志、省委黨史研究室杜黔同志的指導和支持。值此,本刊謹向兩位同志致以謝意。(策 劃: 本刊編輯部 □ 執 行: 顧海凇 唐福敬 譚仕倫 張 波 劉開津 張 蓓 執筆:顧海凇)
如果將長征比喻為地球上的紅飄帶,這條飄帶最誘人的皺褶在哪裡?答案顯而易見:貴州。
在這段最誘人的皺褶里,從黎平到遵義,從遵義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紅軍一路行來,每一轉,局勢為之一變;每一折,前景為之一新。
許多年來,循著紅軍的足跡,貴州的山道上走來一撥又一撥重訪長征路的旅者。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們總是說得出奇的一致:貴州境內的長征路,是一段隱藏著答案的旅程。
這個答案是什麼?
70餘年前,中國工農紅軍艱難行進,突破四道封鎖線,西進貴州。
解放軍檔案館現存的一份《野戰軍人員武器彈葯供給統計表》表明,在長征出發時,中央紅軍8.6萬人共有槍支33244支,平均每支槍不到56發子彈。加上6101支梭鏢和882把馬刀。意味著踏上遠征的紅軍士兵中赤手空拳者超過一半。他們面對的是數量龐大、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
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只有3萬餘人突出重圍。有人甚至開始對紅軍的前途產生懷疑。多年以後,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一文中回憶道:「這種情緒,隨著我軍的失利日益顯著,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
國民黨軍的40萬重兵,又已經在紅軍原定北上湘西的路上擺好架勢。巨大的犧牲並沒有讓中國革命走出危局,在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候,紅軍進入了貴州。
在黎平這個湘黔邊界的貴州小城,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開了長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否定了原定行軍計劃,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決定遠離敵方重兵屯積的湘西,進軍川黔邊界,避免了全軍覆沒。
緊接黎平會議,猴場會議再次否定了「不過烏江」和「回頭東進」的錯誤主張。中央紅軍在敵人力量薄弱的區域迅速機動,攻克九縣,突破天險烏江,佔領遵義。
遵義會議的召開,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最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之後,紅軍在正確路線指引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三占遵義,婁山關戰役和遵義戰役取得長征以來兩次大捷;士氣空前高漲的紅軍又直逼貴陽,巧渡北盤江,威脅昆明,在金沙江畔跳出敵人的包圍圈,終於奠定勝局。
中國工農紅軍幾進幾出貴州,留下軍事史上驚心動魄的以弱勝強系列範例。長征,這一人類遠征史、軍事史上空前未有的壯舉,它的戰略轉折,是從進入貴州的那一步開始揭幕、到走出貴州的時候完成的。
美國著名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重走完長征路後,在他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遵義會議結束了,長征繼續進行,毛澤東在掌舵。中國的道路――至少今後半個世紀的路――就這樣確定了。」
如果將長征比喻為地球上的紅飄帶,這條飄帶最誘人的皺褶在哪裡?答案顯而易見:貴州。
這是紅飄帶上最絢麗的一段。
在這段最誘人的皺褶里,從黎平到遵義,從遵義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紅軍一路行來,每一轉,局勢為之一變;每一折,前景為之一新。
一路三城,轉折之地。個中歷史意蘊何其深長!因為轉折,黎平、茅台乃至整個貴州、整整一條長征路都與遵義一樣,具有了思考的價值和魅力。
70年過去了。重溫紅軍將領當年以質朴文字記載的遵義和貴州,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的是豪情和難忘的眷念。陳雲回憶:「紅軍進入遵義城,遵義城之上民非但不逃,而且孤兒習藝所、學校學生及商民貧民等成群結隊,懸旗歡迎紅軍……」;「(在遵義)這十二天的休息,使赤軍在湘南之疲勞,完全恢復,精神一振;使以後之戰爭,不僅戰鬥力不減,反而生龍活虎。」「……進遵義城後第二日,被服廠、修械所、糧秣廠均已開辦。新兵之軍裝不久即發出,舊槍即修理完竣。」彭雪楓回憶:「長征以來遵義是最使戰士們想念的一個城:那比較繁華的街市,那相親相愛的群眾,那鮮紅的橘子,那油軟的蛋糕。……隨便喊一聲:『當紅軍來喲!』壯年們就會跟著走的。那個時候,每個團每天總要擴大百兒八十個新戰士來的。」
紅二、紅六軍團的開創黔東根據地、烏蒙山千里迴旋戰,同樣寫下輝煌篇章。揮師黔東,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轉戰烏蒙,創造了長征途中擺脫強敵、運動殲敵的又一成功戰例。困牛山上,百餘紅軍戰士彈盡糧絕,寧死不屈,最後齊齊跳下懸崖,壯舉驚天地泣鬼神。
長征期間,在貴州,有近萬名各族群眾參加紅軍;在貴州,長征途中黨中央批准建立了唯一一個省級地方黨組織;在貴州,紅軍事跡代代相傳,紅軍精神影響深遠。
一路三城裡,那些影響和改變了歷史的事實已經廣為人知;實地踏訪,也許你還會有意外的收獲。走出黎平縣城城東二郎坡52號的黎平會議會址,在老榕樹間的街道漫步,沒准兒會聽到當年的知情者講述留在黎平的百餘名紅軍傷員的人生故事。
在遵義古樸的街巷深處徜徉,從那些爽朗的笑聲和自然的笑容里,可能會忽然悟到這座當年僅有3萬人口的城市為何曾有3000子弟隨紅軍北上,稍後幾年又有數十學子克服重重困難奔赴延安。
在茅台鎮紅軍四渡赤水的第三渡渡口,四渡赤水紀念碑下,品一杯茅台酒,可以聽聽當地人講述茅台酒為紅軍戰士清洗傷口的佳話。
在困牛山麓,拜謁烈士墓,或許會驚嘆一戶農家幾十年間的義務守墓,更可能會心裡油然浮上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魂」。
在這里,歷史是生動的,鮮活的,在每一個人的記憶里。在這里,對人生的感受是極易有頓悟一般的收獲的。
所以,貴州的山道上,一撥又一撥的旅者來了,用他們的心靈走路,用他們的重訪,來尋找這片山水成為心中的聖地和福地的原因。
你看,眼前烏江湍急,紅軍欲渡卻苦無船隻,何等焦急!不要緊,這山水間蘊藏的答案已經出來:砍下江畔的竹子,紮成竹排,就是渡船;把十口八口的行軍鍋用繩、竹綁牢,就是渡船。
你看,傳承紅軍精神,息烽集中營黎明前的黑暗終究為革命者的壯烈散。
是啊,在善於思考的大腦、堅強的意念面前,困難何懼之有,挫折更並非只能郁積為一蹶不振。
尋訪貴州的紅色遺跡,正是這樣的心靈之旅。
有人說,看看貴州的山水,那答案早已沛然其間。
山有堅毅,才有了高入雲端的挺立;水有遇百折而不回的柔韌,才有了從高處跌落偏偏神采飛揚的千姿百態。這,不正是面對挫折時所應秉持的精神嗎?
這個答案是,面對挫折,如何能把握機會,選擇路徑,迎來轉折。這個答案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至關重要,對於個體的人而言,又何嘗不充滿啟迪?
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70735/70737/5195519.html
『肆』 貴州特產是什麼
一、茅台酒
中國的傳統特產酒,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同時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也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貴州茅台酒的風格質量特點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風格來自於歷經歲月積淀而形成的獨特傳統釀造技藝,釀造方法與其赤水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相結合,受環境的影響,季節性生產,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保留了當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跡。
『伍』 北盤江鎮有沒有蛋糕店
有,就在我家旁邊
『陸』 貴州省普安縣青山鎮供電局電話有誰知道
根據《中共黔西南州委辦公室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黔西南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方案>》(2019-85)關於集中表彰一批全州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的要求,經自下而上、逐級推薦、逐級審核、徵求意見、報批審定等程序步驟,評選出黔西南州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擬表彰對象105個(含5個差額)、黔西南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205名(含5名差額)。現予公示,如對擬表彰對象有不同意見,請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信函的形式,實名向黔西南州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反映(信函以到達日郵戳為准)。反映情況必須客觀真實,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必須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應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
公示時間:2019年10月24日至10月30日。
聯系電話:0859-3217725
通訊地址:貴州省興義市民航大道黔西南州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
郵政編碼:562400
黔西南州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
2019年10月24日
2019年黔西南州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薦名單
一、候選集體(105個)
1.興義市七舍鎮黨委
2.興義市洛萬鄉未班村黨支部
3.貴州興義陽光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4.興義市叄元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5.興義市倉更鎮老王坡村黨支部
6.興仁市大山鎮黨委
7.興仁市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
8.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黨委
9.興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10.興仁市東湖街道辦事處
11.興仁市魯礎營鄉清水河村黨支部
12.安龍縣錢相街道黨工委
13.安龍縣委辦公室
14.貴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安龍縣婦聯
16.安龍縣人民法院
17.安龍縣紀委縣監委
18.安龍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19.貞豐縣脫貧攻堅指揮部
20.貴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貞豐支行
21.貴州金城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22.貞豐縣永豐街道辦必克村黨支部
23.貞豐縣對門山惠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24.貞豐縣民族中學
25.貴州大學研究生貞豐支教團
26.貞豐縣衛生健康局
27.普安縣白沙鄉卡塘村黨支部
28.普安縣醫療保障局
29.普安縣青山鎮黃家壩村黨支部
30.普安縣新店鎮波汆村黨支部
31.普安縣龍吟鎮硝洞村黨支部
32.普安縣人民法院
33.貴州正山堂普安紅公司黨支部
34.晴隆縣碧痕鎮人民政府
35.晴隆縣花貢鎮新寨村黨支部
36.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居民委員會
37.晴隆縣長流鄉黨委
38.晴隆縣委辦公室
39.晴隆縣茶馬鎮大田社區居民委員會
40.冊亨縣納福街道黨工委
41.冊亨縣財政局
42.冊亨縣生態移民局
43.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冊亨支公司
44.冊亨縣岩架鎮洛王村黨支部
45.冊亨縣高洛山水鞋業有限公司
46.冊亨縣大山小愛志願者協會
47.望謨縣王母街道黨工委
48.望謨縣蔗香鎮黨望南村黨支部
49.望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50.望謨縣新屯街道黨工委
51.望謨縣大觀鎮人民政府
52.望謨縣麻山鎮人民政府
53.江西師大研究生望謨支教團
54.義龍新區工委政治部
55.義龍新區德卧鎮黨委
56.義龍新區頂效街道辦事處合心社區黨總支
57.義龍新區鄭屯鎮扶貧工作站
58.義龍新區萬屯鎮海豐村黨支部
59.貴州榮盛集團
60.黔西南州黨建扶貧專班
61.黔西南州扶貧宣傳專班
62.黔西南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班
63.黔西南州殘疾人扶貧專班
64.平安財險黔西南中心支公司
65.黔西南州大數據局
66.興義市、義龍新區赴貞豐縣脫貧攻堅「同心助攻團」
67.興仁縣赴普安縣脫貧攻堅「同心助攻團」
68.安龍縣赴冊亨縣脫貧攻堅「同心助攻團」
69.黔西南公安司法「百人護航戰隊」
70.黔西南州科技扶貧先遣隊
71.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聯絡辦公室
72.黔西南州煙草公司
73.黔西南州郵政快遞「黔貨出山」服務隊
74.黔西南州攝影家協會
75.寧波市慈溪市錦堂高級職業中學
76.寧波市寧海縣教育局
77.寧波市寧海縣西店鎮人民政府
78.寧波市江北區教育局
79.寧波市慈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80.廣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1.寧波市海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82.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3.太平鳥集團有限公司
84.寧波市寧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85.寧波市寧海縣衛生健康局
86.寧波市寧海縣第一醫院
87.浙江新大集團貴州新普科技有限公司
88.寧波市江北區區委組織部
89.寧波市江北區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
90.寧波市江北區就業管理中心
91.寧波市餘姚市發展和改革局
92.寧波市餘姚市衛生健康局
93.寧波市餘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94.國家開發銀行寧波市分行客戶三處
95.貴州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興仁市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
96.貴州省糧食與物資儲備局駐興仁市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
97.貴州省公安廳駐貞豐幫扶工作隊
98.貞豐縣沙坪鎮貴州錦豐礦業有限公司四方共創黨支部
99.黔西南州審計局
100.中國聯通定點幫扶冊亨工作隊
101.黔西南州扶貧投資開發公司
102.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普安扶貧工作組
103.公安部裝備財務局普安扶貧工作組
104.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政治部組織處
105.中國黃金集團河南三門峽黃金工業學校
二、候選人(205名)
1.唐 鋼 興義市、義龍新區赴貞豐縣脫貧攻堅「同心助攻團」團長,貞豐縣委常委(掛任),興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
2.隴忠海 興義市生態移民局(市扶貧辦)副局長
3.李國富 興義市委組織部(市公務員局、市委老幹部局)副部長(副局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黨建扶貧組組長
4.周 純 興義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興義市基本醫療保障專班成員
5.羅雲松 興義市滄江鄉小米村駐村第一書記、黔西南廣播電視台廣播新聞部主任
6.文 鵬 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市信訪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7.楊大琴 興義市豬場坪鎮長灣村駐村第一書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工會主席
8.王永志 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支書
9.陳 昕 興義市白碗窯鎮黨委書記
10.肖 鵬 興義市敬南鎮人民政府移民站負責人
11.吳添修 興義市坪東街道南興社區第一書記、市委組織部工作員
12.朱萌萌 興義市則戎鎮人民政府黨政辦科員
13.田紹彪 興義市醫保局綜合股工作人員
14.龔詹倫 興仁市潘家莊鎮黨委書記
15.金孟雄 興仁市馬馬崖鎮黨委副書記、人民政府鎮長
16.任 勇 興仁市楊家灣村駐村幹部、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負責人
17.李家義 興仁市百德鎮組織委員
18.韋大貴 興仁市巴鈴鎮大荒坪村支書
19.楊 錦 興仁市潘家莊鎮人民政府扶貧站站長
20.阮 籍 興仁市下山鎮扶貧站負責人
21.周洪宇 興仁市馬馬崖鎮大灣村駐村第一書記、州紅十字會辦公室主任
22.邱泰興 興仁市巴鈴鎮人民政府扶貧站站長
23.高文彪 興仁市回龍鎮坪寨村黨支部書記
24.周培雯 興仁市草地生態畜牧發展中心工作員
25.魏松林 安龍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
26.簡習華 安龍縣海子鎮黨委副書記、人民政府鎮長
27.羅家鋒 安龍縣招堤街道漁浪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州住建局工作員
28.馬元炳 安龍縣公安局興隆派出所所長、黔西南公安司法「百人護航戰隊」安龍小組興隆片區組長
29.游劍銘 安龍縣供電局黨組書記
30.邱興睿 安龍縣招堤街道扶貧站負責人
31.孫金友 安龍縣錢相街道納汪村第一書記、縣政協辦正科級幹部
32.符佐林 安龍縣教育局正科長級幹部、縣教育保障專班組長
33.賀丹丹 安龍縣普坪鎮黨政辦科員
34.婁雲發 貞豐縣沙坪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35.羅化益 貞豐縣連環鄉納闇村駐村第一書記、連環鄉人民政府一級科員
36.石國興 貞豐縣北盤鎮金井村駐村第一書記、北盤江鎮派出所教導員
37.詹 淋 貞豐縣醫保局黨組成員、醫保中心主任,縣醫療健康扶貧專班辦公室副主任
38.甘新紅 貞豐縣白層鎮興農村駐村第一書記、州人大常委會民族宗教僑務工作委員會業務科科長
39.李 鵬 貞豐縣沙坪鎮尾列村俄界組軟麻組網格員、沙坪鎮民族初級中學教師
40.王春雷 貞豐縣魯貢鎮坡稿村第一書記、縣農業農村局四級主任科員
41.肖秀蘭 貞豐縣挽瀾鎮衛生院副院長、醫療扶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隊隊長
42.勾海萄 貞豐縣長田鎮瓦廠村黨支部書記
43.岑澤兵 貞豐縣魯容鄉卡務村打汞組網格組長、魯容鄉初級中學教師
44.曹綺瑜 貞豐縣魯貢鎮巧年村四組網格組組長、國家稅務總局貞豐縣稅務局財務管理股副股長
45.吳洪江 貞豐縣白層鎮壩橋村第一書記、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興義貞豐供電局物資倉儲配送站主任助理
46.曼明哲 貞豐縣者相鎮人大主席,縣人大常委會雙峰街道工作委員會主任
47.吳德安 貞豐縣扶貧辦主任
48.吳仕春 普安縣委辦文書股負責人
49.袁興義 普安縣高棉鄉地泗村駐村幹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員
50.孫 謙 普安縣紀委縣監委派駐第六紀檢監察組組長
51.劉 秋 普安縣醫保局黨組成員、縣醫療保障專班成員
52.徐德富 普安縣羅漢鎮金竹林村駐村第一書記、縣審計局科員
53.馬 敏 普安縣民政局工作人員
54.楊穎瀾 普安縣樓下鎮扶貧站站長
55.左成友 普安縣新店鎮波汆村駐村幹部、縣委組織部幹部檔案中心副主任
56.余 勇 普安縣扶貧辦主任
57.柏諾雪 普安縣盤水街道平橋村網格包保員、縣委黨校科研信息科科長
58.彭紹龍 普安縣委副書記(掛任)、省森林公安局副局長
59.向基猛 晴隆縣沙子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60.楊永武 晴隆縣長流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掛任),興義汽車運輸總公司機關工會主席
61.胡州霖 晴隆縣坪山村黨支部書記
62.匡其象 晴隆縣花貢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掛任)、州委黨校講師
63.肖秀福 晴隆縣碧痕鎮扶貧站負責人、碧痕鎮新坪社區黨總支書記
64.袁大雲 貞豐縣中營鎮新紅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晴隆農商銀行中營支行副行長
65.郭 軍 晴隆縣花貢鎮坪山村駐村幹部、縣應急管理局執法大隊工作員
66.王 剛 晴隆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縣產業扶貧專班成員
67.胡 耀 晴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員、縣培訓就業扶貧專班成員
68.吳春山 晴隆縣碧痕鎮黨委書記
69.向 頂 晴隆縣花貢鎮民族村黨總支部書記
70.嚴 軍 晴隆縣委組織部、縣遠程辦技術培訓中心主任
71.王國傑 冊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
72.黃顯曠 安龍縣赴冊亨縣脫貧攻堅「同心助攻團」副團長、冊亨縣委常委(掛任)、安龍縣政協副主席
73.鄧家欽 冊亨縣巧馬鎮黨委書記
74.胡成勇 冊亨縣納福街道黨工委書記
75.楊勝溢 冊亨縣人大辦信訪室主任、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副組長
76.鄒向秋 冊亨縣委黨校(行政學院)總務科科長、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項目規劃組組長
77.許俊波 冊亨丫他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掛任)、州喀斯特研究院林業工程師
78.江國燕 冊亨縣教育局工作員、冊亨縣義務教育保障專班工作員
79.蘭仕勇 冊亨縣雙江鎮榮丁村駐村第一書記、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雙江信用社副主任
80.苟運建 冊亨縣弼佑鎮副鎮長(掛任)、各兩村駐村第一書記、州委組織部考核考評科三級主任科員
81.張盛江 冊亨縣八渡鎮黨委副書記(掛任)、州紀委州監委第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
82.李 傑 冊亨縣岩架鎮洛王村駐村第一書記、州衛生健康局工作員
83.邵玉康 冊亨縣委辦副主任、冊亨縣扶貧辦主任
84.周建仁 冊亨縣大山小愛志願者協會志願者
85.黃江志 望謨縣樂旺鎮黨委書記
86.董 斌 望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金融辦副主任
87.王自進 望謨縣應急管理局水上應急救援中心主任
88.黃 政 望謨縣石屯鎮黨委副書記
89.段松林 望謨縣麻山鎮納良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縣扶貧辦綜合股工作員
90.張 耿 望謨縣蔗香鎮政務服務中心工作員、縣新市民計劃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
91.郭 梅 望謨縣麻山鎮扶貧站負責人
92.龐高峰 望謨縣樂元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扶貧站負責人
93.劉家均 望謨縣郊納鎮黨委副書記、人民政府鎮長
94.陳澤敏 望謨縣邊饒鎮黨委副書記、人民政府鎮長
95.潘 琳 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林業站負責人
96.王秀芝 望謨縣新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97.龔志興 望謨縣石屯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98.肖 劍 望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99.付詩萱 江西師范大學第十八屆赴黔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100.覃元提 黔西南公安司法「百人護航戰隊」義龍小組組長、州公安局義龍新區分局局長
101.彭胡浩 義龍新區頂效街道查白村駐村第一書記、州發改委節能減排監察支隊副科長
102.胡 蘭 義龍新區扶貧辦規劃統計股股長
103.楊紅梅 義龍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
104.鄭紹欽 義龍新區新橋鎮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旅遊服務中心主任、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105.范 剛 義龍新區安委辦專職副主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考評問效組組長
106.方 智 義龍新區萬屯鎮中心小學教師、區教育扶貧專班負責人
107.黃聯望 義龍新區新橋鎮高普隴村駐村第一書記、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員
108.彭 健 義龍新區紀工委紀檢監察室負責人
109.蔣立龍 義龍新區木隴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110.敖成鋮 義龍新區魯屯鎮七一村駐村第一書記、區工(管)委辦公室工作員
111.徐 鴻 冊亨縣巧馬鎮黨委副書記(掛任)、州委辦檔案管理科科長
112.蔣春風 州政府辦建議提案科科長
113.葉發展 安龍縣萬峰湖鎮永和居委會駐村第一書記、州委政研室調研二科副科長
114.王明君 州人大常委會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州人大常委會派駐貞豐縣者相鎮旗上村聯絡員
115.何 冰 州智力支邊辦業務科科長、州脫貧攻堅督導組聯絡員
116.趙 波 冊亨縣冗渡鎮冗貝村工作隊隊員、州委宣傳部二級主任科員
117.陳 州 黔西南日報社采編人員、州扶貧宣傳專班成員
118.吳洪炳 黔西南廣播電視台通聯部主任、州扶貧宣傳專班成員
119.岑順林 州教育局教育考試中心主任、州義務教育保障專班副班長
120.李仕鵬 州盲聾啞學校副校長
121.許龍建 州衛生健康局科長、州基本醫療保障專班成員
122.周瑩 州住建局城鎮建設科(村莊建設科)科長、州住房安全保障專班聯絡員
123.張向明 州生態移民局移民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州易地扶貧搬遷及「新市民」計劃專班聯絡員
124.李本榮 州水務局副局長、州飲水安全專班副班長
125.孫學耕 州醫保局黨組成員、醫保中心主任、州基本醫療保障專班成員
126.羅 立 普安縣盤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掛任)、州民政局區劃地名辦主任
127.岑 健 州文化廣電旅遊局四級主任科員、旅遊扶貧聯絡員
128.羅 俊 興義供電局計劃建設部配網業主項目部經理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成員
129.孫淑靜 貴州金州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政治工作部主任、貴州萬峰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成員
130.田雲江 州商務局電商辦主任、州消費和電商扶貧專班聯絡員
131.張 洪 中森網路公司總經理、團州委兼職副書記、黔西南州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秘書長
132.王國忠 望謨縣麻山鎮平和村駐村第一書記、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黔西南州分行頂效支行工作員
133.楊 勇 興義市敬南鎮攏岸村駐村第一書記、貴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黔西南分行工作員
134.張 毅 貴州銀行黔西南分行行長助理、副行長
135.劉建津 州財政局副局長、州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專班副班長
136.蔣正芸 貞豐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委副主任
137.白德昭 安龍縣錢相街道麻油村駐村第一書記、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侵權投訴中心綜合科科長
138.易 菊 州委政法委副書記
139.李席虎 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駐村工作隊同步小康隊員、州委統戰部正科長級幹部
140.劉凡林 州脫貧攻堅指揮部資金項目組組長、州扶貧辦副主任
141.陸英燕 州農業農村局農推站副站長
142.劉 丹 州投促局項目科科長
143.盧鳳雲 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員、州培訓就業扶貧專班聯絡員
144.岑 嵐 州文聯副主席
145.王紫陽 州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副主任、辦公室負責人、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
146.田 香 州扶貧辦工作員
147.張洪鋒 興義市人民武裝部政工科負責人
148.林 波 武警黔西南州支隊宣傳保衛股幹事
149.魏光益 興仁市百德鎮營廠村第一書記、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黨委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
150.王 偉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醫葯系黨總支書記、州委教育工委脫貧攻堅培訓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151.李 娟 州脫貧攻堅指揮部東西部扶貧協作與定點幫扶組組員
152.周 濰 州脫貧攻堅指揮部考評問效組組員
153.李雪健 晴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員(抽調至縣脫貧攻堅指揮部)
154.古秋雲 晴隆縣教育局工作員(抽調至縣脫貧攻堅指揮部)
155.趙 劍 普安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員
156.王洪俊 冊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規劃監測組副組長
157.李 彪 義龍新區扶貧辦副主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常務副組長
158.華 維 州扶貧辦工作員
159.羅定江 晴隆縣金田種植農民合作社法人代表
160.廖志旭 黔西南州中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
161.張克芳 黔西南古方紅糖有限責任南盤江製糖廠法人、黔西南州川渝商會秘書長
162.顧華傑 寧波市餘姚市人民醫院骨外科副主任醫師
163.陳忠達 寧波市慈溪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
164.余躍吉 寧波市慈溪市錦堂高級職業中學、政教處主任
165.潘 方 寧波市慈溪市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166.施振法 寧波市慈溪市勝山鎮中心小學黨支部委員、掛任安龍縣棲鳳街道第一小學副校長
167.顧燕穎 寧波市慈溪市農業農村局幫扶促進科副科長(主持工作)
168.吳 穎 寧波市海曙區林特產業技術管理服務站副站長
169.龔牡丹 寧波市海曙區經合局產業二科科長
170.許 磊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171.張 斌 寧波市海曙區第二醫院主治醫師、掛任貞豐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172.吳志光 寧波帥特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73.胡岳勇 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教輔室主任、高橋鎮中心初級中學校長
174.趙 紅 寧波市海曙區教育局人事科科長
175.熊立權 寧波市餘姚市夢麟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掛任望謨縣實驗高中語文教研組組長
176.黃曉柯 寧波市餘姚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掛任望謨縣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177.邵 燕 寧波市餘姚市蘭江中學德育處副主任、掛任望謨縣六中副校長
178.李 晶 寧波市餘姚市城管局德育處督察科科長、掛任望謨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屋徵收辦公室主任
179.劉德奎 寧波市餘姚市綜合素質實踐基地教務主任、掛任望謨縣實驗高中助理
180.王 劍 寧波市江北區農林水務局畜牧師、掛任冊亨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師
181.趙志華 寧波市江北區育才實驗學校副校長、掛任冊亨縣第一高級中學副校長
182.黃 程 寧波日報派駐黔西南日報掛職記者
183.曾 蔚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處處長
184.趙貴生 中車貴陽車輛有限公司、南方匯通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組織部長
185.高 賢 興仁市巴鈴鎮小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督察處一級主任科員
186.楊永剛 興仁市百德鎮小川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一級主任科員
187.譚興海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助理講師
188.王曉東 貞豐縣珉谷街道納堯村駐村第一書記、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業務主管
189.王江南 中國黃金集團河南省三門峽黃金工業學校學生處處長
190.鄧小睿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群團處幹事
191.雷 濤 貞豐縣沙坪鎮錦豐公司四方共創黨支部第一書記、貴州錦豐礦業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副經理
192.李 雷 冊亨縣岩架鎮掛榜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省國有龍里林場黨委辦公室主任
193.劉 勇 保利貴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經理
194.況忠定 望謨縣石屯鎮達聳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價格認證中心副主任科員
195.祖東攀 望謨縣石屯鎮達聳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科員
196.牛少龍 普安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阿里巴巴社會公益部高級社會責任專家
197.張禮維 州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工作員
198.李曉虎 黔西南州果果酒店總經理、黔西南州美麗波惹旅行社總經理
199.王金輝 望謨縣昂武鎮九老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州交通運輸局工作員
200.令狐昌龍 望謨縣邊饒鎮黨委副書記(掛職)、州統計局農村科科長
201.張 劍 州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州黨建扶貧專班成員
202.王福倫 州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州扶貧宣傳專班聯絡員
203.徐海峰 冊亨縣丫他鎮黨委副書記(掛任)、州委辦公室法規科科長
204.李忠誠 州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管理局副科長
205.鄒書香 州財政局監督檢查執法支隊管理人員、州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專班成員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勝勝 夏夏 清清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總編:鄧伯祥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信/易信:中國黔西南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柒』 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的問題
安龍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隸屬於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滇、桂、黔三省結合部,地跨東經104° 59ˊ- 105° 41龍山者保喀斯特風光ˊ,北緯24° 55ˊ- 25° 33ˊ之間,總面積2237平方公里。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6℃,年降雨量1256毫米,素有「小昆明」之稱,現有人口41萬。
安龍是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山川秀麗,物產豐富的民族縣。1949年12月23日,國民黨安龍縣政府宣布起義,接受和平解放。1966年2月7日,安龍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成立1988年,安龍縣行政區劃為:7個區、2個區級鎮、36個鄉、1 個鄉級鎮、4個鄉級街道辦事處、276個行政村、4個村級街道居民委員會。 1993年,安龍縣撤區並鄉,行政區劃為:10個鎮,6個鄉。2000年,安龍縣撤銷新橋鄉,建立新橋鎮。現今安龍的行政區劃為:11個鎮、5個鄉。
旅遊資源相對聚集、配置合理,為安龍縣發展旅遊業招堤風光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安龍是一個可以暫避風雨的好地方,雖不說有什麼「帝王之氣」,但也有險可守,「城跨山腰,半居平陸」,四周群峰高峙,城內有龍井山、桅桿山,城外有將軍山、銅鼓山、九龍山、天榜山,東北一帶是水波粼粼{的陂塘海子。這里正當滇、黔、桂三省的交通要道,安籠千產所的城池倒也堅固,周圍270丈,有4座城門:東為朝陽門,西為柔遠門,南為雍熙門,北為順天門。這就是當時所說的「內城」。永曆皇帝的「皇宮」就設在安籠千產所的衙所里,更名文華殿,地址就在今安龍一中的校園內。
安龍歷史
安龍歷史悠久,開發於春秋戰國時期,漢代以來史不絕書,明清之際成為貴州西南重鎮,是貴州西南政天榜連雲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末,清軍入關,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安龍建都達四年之久,組織指揮抗清斗爭,發生了許多悲壯的史事,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跡。「地崇龍頭仙鶴頂,名重南明古皇都。」是歷代文人墨客賦予安龍的贊譽。明「十八先生」的故事,令人感慨蒼涼,異代同悲;張之洞父子在安龍的軼事和招公築堤的壯舉,使安龍遐邇聞名,成為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安龍山川靈秀,文化源遠流長,深厚的文化底蘊養育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有清末重臣張之洞、領導農民反清起義的布依族首領王囊仙、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副總指揮苗族將軍王憲章、北伐軍左翼總指揮袁祖銘、策動國民黨六十軍長春起義的傳奇將軍楊濱、率領國民黨十九兵團和平起義的司令官王伯勛、一代報人王亞明等。
[編輯本段]自然風光
安龍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川奇異,風景秀麗多姿,是享譽滇、桂、黔三省的旅遊勝地。龍頭大山自然保護區龍頭大山,蜿蜒百里,高山杜鵑,相映爭輝,令人嘆止,是地球上唯一;仙鶴坪,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綠樹修竹彌山漫谷;篤山溶洞,神奇瑰麗,全國罕見,備受8國洞穴科學家、探險者青睞,認為是「亞州第一深洞」、「世界第二大溶洞群」;招堤風景區,三百年建造歷史,融山、水一體;萬峰湖景區,176平方公里水域,蓄水102億立方米,湖中峰巒萬重,煙波浩淼,堪稱西南之最,夭生橋大壩為亞州第一高壩。還有晚清以來諸多近代傑出人物的故居、遺址及即將修復的古樸莊重的南明皇城等。安龍招堤
安龍縣是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眾多名勝古跡、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的旅遊勝地。縣境位於貴州高原西南部,隸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東、東北、北、西分別與冊亨、貞豐、興仁三縣和興義市接壤,南隔南盤江與廣西隆林自治縣相望.境內多山,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部平緩,海子、壩地星羅棋布。除南部河谷地帶外,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氣溫 15.1℃,干濕季節分明,素有不"小昆明"之稱。
[編輯本段]礦產資源
安龍縣礦產資源豐富,安龍已探明黃金儲量達22金屬噸,成為年產量黃金萬兩的大縣之一;煤炭儲量12.5億噸,煤質優,品種全,多產於龍山鎮境內;用於水泥生產的優質石灰岩儲量達數百億噸。此外還有大量的水晶、石灰砂、硫鐵、鉀等20多種礦藏。
[編輯本段]布依族文化
布依族,據歷史文獻和民族學資料考證,是屬於古越人中「駱越」的一個支系。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來就生息、繁衍於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 善良、勤勞、朴實的布依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布依文化。男耕女織的生活習俗如今還在延續。布依族有隆重的傳統節日;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有傳統的布依服飾;有源遠流長的布依婚俗、布依語言、布依名特小吃,在勞動中創造的原生態布依族歌舞。
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很多少數民族逐漸漢化,而安龍、貞豐一帶完好地保留了可貴的布依族文化,安龍布依族主要分布於龍山、坡腳、平樂。 布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語言和語言文化。布依語,特別是其語匯(語詞及谷語、諺語等)布依族少女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會歷史、思想意識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文化內涵,反映出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諺語和詩歌等。在這些表現形式中,詩歌所反映的題材和內容十分廣泛,有對古代人類起源和民族遷徙的追述;有對統治階級罪惡的痛斥和揭露,對善惡的褒貶;有對勞動生產和純真愛情的贊頌,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布依族多居於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得少」的社會美德,處處尊重老人。一家有難,全族相幫。婦女善於紡織和刺綉,有民族獨特的服飾風格,安龍一帶的布依族依然保留了蠟染,紡織等傳統的布依族工藝。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安龍縣交通便利,現有安(龍)貞(豐)安(龍)興(仁)高等級公路,現已開工建設的汕(頭)昆(明)國家級高等公路,國道及省道骨幹公路3條,所有鄉鎮及村所在地均通公路,已形成西通雲南、南通廣西、北達省城貴陽的公路骨架。已建成通車的南昆鐵路東起廣西南寧,西至雲南昆明,途經安龍縣境4個鄉鎮,設5個車站,其中一個縣級站。即將竣工的安龍至鎮寧縣壩草公路,上與貴州省第一條高等級貴黃公路銜接,下與廣西境區公路相連。已修建的南盤江航道坡腳碼頭,水路可直航廣州,香港及東南亞。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安龍是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山川秀麗,物產豐富的民族縣。1949年12月23日,國民黨安龍縣政府宣布起義,接受和平解放。1966年2月7日,安龍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成立。1988年,安龍縣行政區劃為:7個區、2個區級鎮、36個鄉、1 個鄉級鎮、4個鄉級街道辦事處、276個行政村、4個村級街道居民委員會。1993年,安龍縣撤區並鄉,行政區劃為:10個鎮,6個鄉。2000年,安龍縣撤銷新橋鄉,建立新橋鎮。現今安龍的行政區劃為:11個鎮、5個鄉。它們分別是:新安鎮、龍廣鎮、德卧鎮、新橋鎮、灑雨鎮、龍山鎮、普坪鎮、戈塘鎮、興隆鎮、木咱鎮、萬峰湖鎮、篤山鄉、海子鄉、平樂鄉、錢相鄉、坡腳鄉.
其他更詳細的資料請自己上安龍縣政府網站查詢。還有就是多去看一下網路安龍吧,那些討論就會有你想了解的全面東西。
『捌』 紅軍長征在貴州的小故事
7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
貴州,是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地、勝地和福地。貴州有太多中國革命史上最鮮亮的記憶。遵義會議,工農紅軍得以從錯誤的政治、軍事路線上扭轉,開始自主而正確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四渡赤水、烏蒙山千里迴旋,紅軍以一連串的雄奇手筆,奇跡般跳出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
貴州的山山水水都留有紅軍的足跡,偉大的長征精神時時潤澤著後人。湍急奔騰的烏江,突轉盤旋的赤水河,都波光澹澹,閃著歷史的眼睛,看護我們前行;「萬夫難開」的婁山關,逶迤磅礴的千里烏蒙,亦雄風陣陣,響著時代的號角,催逼我們奮進;遵義會議,黎平會議,熠熠生輝的思想,指引我們開拓、創新。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在我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在貴州目前總體上仍比較落後、各方面條件比較差、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的情況下,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回顧歷史,寄予未來。在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本刊采編人員把這段散落於歷史長河中的粒粒「珍珠」,加以拾掇、歸納並成篇。這是本刊在對長征及長征精神進行詮釋時的一次嘗試。其間,也得益於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安勇同志、省委黨史研究室杜黔同志的指導和支持。值此,本刊謹向兩位同志致以謝意。(策 劃: 本刊編輯部 □ 執 行: 顧海凇 唐福敬 譚仕倫 張 波 劉開津 張 蓓 執筆:顧海凇)
如果將長征比喻為地球上的紅飄帶,這條飄帶最誘人的皺褶在哪裡?答案顯而易見:貴州。
在這段最誘人的皺褶里,從黎平到遵義,從遵義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紅軍一路行來,每一轉,局勢為之一變;每一折,前景為之一新。
許多年來,循著紅軍的足跡,貴州的山道上走來一撥又一撥重訪長征路的旅者。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們總是說得出奇的一致:貴州境內的長征路,是一段隱藏著答案的旅程。
這個答案是什麼?
70餘年前,中國工農紅軍艱難行進,突破四道封鎖線,西進貴州。
解放軍檔案館現存的一份《野戰軍人員武器彈葯供給統計表》表明,在長征出發時,中央紅軍8.6萬人共有槍支33244支,平均每支槍不到56發子彈。加上6101支梭鏢和882把馬刀。意味著踏上遠征的紅軍士兵中赤手空拳者超過一半。他們面對的是數量龐大、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
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只有3萬餘人突出重圍。有人甚至開始對紅軍的前途產生懷疑。多年以後,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一文中回憶道:「這種情緒,隨著我軍的失利日益顯著,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
國民黨軍的40萬重兵,又已經在紅軍原定北上湘西的路上擺好架勢。巨大的犧牲並沒有讓中國革命走出危局,在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候,紅軍進入了貴州。
在黎平這個湘黔邊界的貴州小城,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開了長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否定了原定行軍計劃,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決定遠離敵方重兵屯積的湘西,進軍川黔邊界,避免了全軍覆沒。
緊接黎平會議,猴場會議再次否定了「不過烏江」和「回頭東進」的錯誤主張。中央紅軍在敵人力量薄弱的區域迅速機動,攻克九縣,突破天險烏江,佔領遵義。
遵義會議的召開,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最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之後,紅軍在正確路線指引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三占遵義,婁山關戰役和遵義戰役取得長征以來兩次大捷;士氣空前高漲的紅軍又直逼貴陽,巧渡北盤江,威脅昆明,在金沙江畔跳出敵人的包圍圈,終於奠定勝局。
中國工農紅軍幾進幾出貴州,留下軍事史上驚心動魄的以弱勝強系列範例。長征,這一人類遠征史、軍事史上空前未有的壯舉,它的戰略轉折,是從進入貴州的那一步開始揭幕、到走出貴州的時候完成的。
美國著名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重走完長征路後,在他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遵義會議結束了,長征繼續進行,毛澤東在掌舵。中國的道路――至少今後半個世紀的路――就這樣確定了。」
如果將長征比喻為地球上的紅飄帶,這條飄帶最誘人的皺褶在哪裡?答案顯而易見:貴州。
這是紅飄帶上最絢麗的一段。
在這段最誘人的皺褶里,從黎平到遵義,從遵義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紅軍一路行來,每一轉,局勢為之一變;每一折,前景為之一新。
一路三城,轉折之地。個中歷史意蘊何其深長!因為轉折,黎平、茅台乃至整個貴州、整整一條長征路都與遵義一樣,具有了思考的價值和魅力。
70年過去了。重溫紅軍將領當年以質朴文字記載的遵義和貴州,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的是豪情和難忘的眷念。陳雲回憶:「紅軍進入遵義城,遵義城之上民非但不逃,而且孤兒習藝所、學校學生及商民貧民等成群結隊,懸旗歡迎紅軍……」;「(在遵義)這十二天的休息,使赤軍在湘南之疲勞,完全恢復,精神一振;使以後之戰爭,不僅戰鬥力不減,反而生龍活虎。」「……進遵義城後第二日,被服廠、修械所、糧秣廠均已開辦。新兵之軍裝不久即發出,舊槍即修理完竣。」彭雪楓回憶:「長征以來遵義是最使戰士們想念的一個城:那比較繁華的街市,那相親相愛的群眾,那鮮紅的橘子,那油軟的蛋糕。……隨便喊一聲:『當紅軍來喲!』壯年們就會跟著走的。那個時候,每個團每天總要擴大百兒八十個新戰士來的。」
紅二、紅六軍團的開創黔東根據地、烏蒙山千里迴旋戰,同樣寫下輝煌篇章。揮師黔東,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轉戰烏蒙,創造了長征途中擺脫強敵、運動殲敵的又一成功戰例。困牛山上,百餘紅軍戰士彈盡糧絕,寧死不屈,最後齊齊跳下懸崖,壯舉驚天地泣鬼神。
長征期間,在貴州,有近萬名各族群眾參加紅軍;在貴州,長征途中黨中央批准建立了唯一一個省級地方黨組織;在貴州,紅軍事跡代代相傳,紅軍精神影響深遠。
一路三城裡,那些影響和改變了歷史的事實已經廣為人知;實地踏訪,也許你還會有意外的收獲。走出黎平縣城城東二郎坡52號的黎平會議會址,在老榕樹間的街道漫步,沒准兒會聽到當年的知情者講述留在黎平的百餘名紅軍傷員的人生故事。
在遵義古樸的街巷深處徜徉,從那些爽朗的笑聲和自然的笑容里,可能會忽然悟到這座當年僅有3萬人口的城市為何曾有3000子弟隨紅軍北上,稍後幾年又有數十學子克服重重困難奔赴延安。
在茅台鎮紅軍四渡赤水的第三渡渡口,四渡赤水紀念碑下,品一杯茅台酒,可以聽聽當地人講述茅台酒為紅軍戰士清洗傷口的佳話。
在困牛山麓,拜謁烈士墓,或許會驚嘆一戶農家幾十年間的義務守墓,更可能會心裡油然浮上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魂」。
在這里,歷史是生動的,鮮活的,在每一個人的記憶里。在這里,對人生的感受是極易有頓悟一般的收獲的。
所以,貴州的山道上,一撥又一撥的旅者來了,用他們的心靈走路,用他們的重訪,來尋找這片山水成為心中的聖地和福地的原因。
你看,眼前烏江湍急,紅軍欲渡卻苦無船隻,何等焦急!不要緊,這山水間蘊藏的答案已經出來:砍下江畔的竹子,紮成竹排,就是渡船;把十口八口的行軍鍋用繩、竹綁牢,就是渡船。
你看,傳承紅軍精神,息烽集中營黎明前的黑暗終究為革命者的壯烈散。
是啊,在善於思考的大腦、堅強的意念面前,困難何懼之有,挫折更並非只能郁積為一蹶不振。
尋訪貴州的紅色遺跡,正是這樣的心靈之旅。
有人說,看看貴州的山水,那答案早已沛然其間。
山有堅毅,才有了高入雲端的挺立;水有遇百折而不回的柔韌,才有了從高處跌落偏偏神采飛揚的千姿百態。這,不正是面對挫折時所應秉持的精神嗎?
『玖』 貴陽有什麼特產
貴陽擁有許多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土特產品,其中較為出名的有牛肉乾、辣椒、原木藝術、中葯、苗銀、牛角製品,以及粗獷古樸的圖騰面具等。這些土特產名店大都集中在北京路一帶。
1 茶葉
貴州茶葉風味獨特,以都勻毛尖、遵義毛峰、貴陽羊艾毛峰等最為有名。貴陽市郊是貴州名茶主要產區之一,市郊黔陶鄉趙司村生產的趙司茶,是經烘炒加工而成的綠茶,外形均整不碎,泡茶湯色黃綠,清香爽口,頗負盛名。
2辣椒
市郊百宜鄉等地生產的「平面辣椒」,形體細長、色澤鮮艷、辣香味佳。花溪出產的「黨武辣椒」,辣香味濃,亦負盛名。目前,貴陽以辣椒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包括「老乾媽」、「鳳辣子」、「辣椒王」等名牌產品。
3青岩小金瓜
青岩的城門洞下有當地的農民賣小金瓜。小金瓜很小的時候就被刻上「福」、「喜」等字,長大後字也跟著變粗加深,顏色金亮,煞是好看。一個瓜 2
塊錢,掛在家裡好看又喜慶。
4雞辣角
就是辣子雞醬,做法是一樣的,只是這是作為平時下飯用的,相當於「老乾媽」辣醬類。地道的雞辣角,夠辣夠香,而且沒骨頭或者骨頭很少,很好吃。做得好的可保存 3
個月以上。青岩街上隨處可見。
5 原木藝術
原木藝術是以自然界中各種藤本、草本植物為材料製作而成,因而其作品既純朴又具有現代的美感,表現出貴州原始文化的遠古、神秘、純朴和粗獷。
6中葯
貴州盛產葯材,全省葯用植物共 4000 多種,品種多、質量好,是全國四大產區之一,素有「地道葯材之鄉」的美稱。貴陽的葯用植物有170
多種,杜仲、天麻尤為有名。
刺綉與挑花
貴州各少數民族的刺綉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其中以苗族刺綉最為典型,圖案多取材於自然景物,在誇張的藝術中產生強烈的裝飾效果。挑花是根據底紋布上的經緯線來設計圖案的裝飾藝術,大多為幾何圖案,其中以花溪苗族挑花最為精巧,它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無論在色彩還是構圖上,都更符合現代的審美情趣。
7 蠟染製品
貴州是蠟染的故鄉。貴陽市的工藝美術家們將傳統的蠟染工藝與現代繪畫技法相結合,創造出極具民族特色的蠟染裝飾畫,以及多姿多彩的工藝品。貴陽集中了省內各地民族蠟染品之大成。
播娜摩簸箕畫
「播娜摩」是布依族語,指雄踞市郊的雲霧山。播娜摩簸箕畫是貴陽市的少數民族農民畫,他們將平日所聞所見,繪制到簸箕上,成為一件件古樸典雅的藝術品。播娜摩簸箕畫洋溢著濃郁的鄉情,極富民族特色,買回家後可以掛在牆上。
8奇石
貴州獨特的地貌環境,造就了種類豐富的觀賞奇石。有貴州綠石、盤江石、烏江石、江水河石、天然國畫石、胡氏貴州龍動物化石等。在貴陽市內的翠微園、陽明祠等地,都設有奇石展室。
9 刺梨
刺梨是貴州高原上的野生特產,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無機鹽與微量元素,因維生素 c 豐富,被稱為「維C 之 王 」。
10青岩玫瑰糖
原名「麻片糖」。青岩人用玫瑰花、紅砂糖、糯米、小麥、芝麻、核桃仁、紅砂糖製成條狀或塊狀,聞著芳香,吃著酥脆。還有一種玫瑰花醬,用風乾的玫瑰花瓣做成,可以和蜂蜜一起泡水喝,也帶著淡淡的玫瑰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