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宜春有多少個縣市區_湖北有宜春這個地方嗎
宜春有多少個縣市區?
截止2020年12月,江西宜春市共下轄1個區,6個縣,3個縣級市。
轄1個區為:袁州區,6個縣分別為萬載縣、上高縣、奉新縣、宜豐縣、銅鼓縣、靖安縣,3個縣級市分別為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
宜春市是江西省下轄地級市,別名袁州,漢朝始建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13°54′—116°27′,北緯27°33′—29°06′之間。東境與南昌市接界,東南與撫州市為鄰,南陲與吉安市及新余市毗連,西南與萍鄉市接壤,北與九江市相鄰,西北與湖南省長沙市、岳陽市交界,總面積18680.42平方千米。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素有贛西明珠,物產豐富,天然養巴。轄1區,袁州區,有6個縣,銅鼓縣,上高縣,宜豐縣,奉新縣,萬載縣,靖安縣,代管3個縣級市,高安市,樟樹市,豐城市。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20%,多為漢族江右民系,有人口500.77萬。
宜春有十個縣市區,分別是樟樹市一一著名葯都,四特酒的故鄉;豐城市一一全省人口大市之一,凍米糖比較聞名;高安市一一車都、牛都、瓷城;奉新縣一一奉新大米出名;靖安縣一一白雲深處有人家,寶豐寺全國聞名;宜豐縣一一天然氫吧,有幾處旅遊的好景區;上高縣一一著名的上高會戰地在縣城邊的境山;萬載縣一一鞭炮禮花之鄉;銅鼓一一森林覆蓋率高,旅遊景點多;袁州區一一宜春市市委政府所在地。
湖北有宜春這個地方嗎?
沒有
宜春是江西省的一個區級市,不是湖北省的。江西宜春是個好地方,有明月山等風景旅遊區,宜春人美食也多,如萬載的辣宜豐的燒麥雞蛋糕等等。還有溫泉沐浴。
江西宜春人民熱情好客,賓至如歸樣的感覺,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熱烈歡迎來訪。
宜春是江西省下轄的十一個地級市中的一個,宜春市座落在贛西部位,它下轄袁州區,萬載縣,奉新縣,宜豐縣,銅鼓縣,靖安縣,上高縣,代管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是江西省的重要地級市,所以湖北沒有宜春。
江西省內有哪些市離新余比離南昌更近?
新余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距離新余較近的地級市有:宜春市、萍鄉市、吉安市。江西省內離新余比離南昌更近的地級市有宜春市、萍鄉市、吉安市、贛州市。
宜春市距新余市約70公里,距南昌市約210公里;萍鄉市距新余市約130公里,距南昌市約270公里;吉安市距萍鄉市約130公里,距南昌市約215公里;贛州市距新余市約290公里,距南昌市約390公里。
宜春為什麼代管三個市?
宜春市市中心城區 「藏身」在西南角,而最東面卻「代管」著三個經濟較強的縣級市——豐城市、樟樹市和高安市。這三個縣級市與市中心城區之間還隔了一個地級市——新余市。
這種行政區劃安排的確有些特別,但也有其歷史淵源。據說,宜春市原本只是一個縣,後來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中心城市,而豐城市、樟樹市和高安市則在經濟上有著較強的支撐作用。因此,宜春市將這三個縣級市「代管」下來,也可以說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促進整個地區的發展。
?然而,這種行政區劃安排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三個縣級市與市中心城區之間的距離較遠,交通不便,也不利於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此外,宜春市與新余市之間的關系也需要更好的溝通和合作,以實現更好的區域發展。
2. 睡能告訴我高安有哪些風俗啊
高安九大人文習俗1.九道婚俗 2.鬥牛 3.早起挑水 4.二八過大年 5.上樑 6.貼」掛錢」 7.小女孩不拜年 8.壽誕 9.廟會 「九道婚俗」 在高安、豐城等地農村中曾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婚俗,即「九道婚俗」。這一風俗雖不乏封建落後的內容,但它凝集著歷史,體現了一時一地的風俗民情;從它的變遷中,我們更不難聽出時代進步的足音。 所謂「九道婚俗」,就是一對夫妻從結識到結婚需要的九道正規禮儀,這「九道婚俗」分別為:相親、過門、訂親、送日子、圓房、哭嫁、婚禮、鬧房、回門。 所謂「相親」,即為第一次見面。男女雙方選個好日子和地點,然後,男女雙方及雙方父母、媒人和男女雙方嫡親屬約8-10人到選定地點見面。如男女雙方均表示沒意見,男方當時就要向女方付上見面禮,見面禮一般金額不大,聊表心意而已。事後,由男方出錢宴請雙方所有到場的人。 所謂「過門」,就是男女雙方到對方家去認門認親。「過門」的日子也是要擇良辰吉日的。先是男方備上幾斤肉、幾斤面條、幾塊糕點來到女方家,女方家爆竹迎接,殺雞款待,然後由女方父母帶男方去認識女方本家親屬。男方到女方家一般是早上來,而且必須是2個成雙數來。吃過早飯,男方再邀請女方到自己家去吃中飯,女方家也必須成雙數人來到男方家。女方來到男方家,男方父母必定要向未來的兒媳婦送見面禮,有送錢的,有送手鐲、耳環、戒指的。女方回家,男方還必須打發女方一身上好質量的衣料。 「訂親」,即是男方向女方付足一定數量的「禮金」。「禮金」多少由男方女方共同擬定,一般數額較大。除下「禮金」,男方還必須向女方家送去豬肉200-300斤,面條100斤。「訂親」之日,女方家要宴請所有親戚和全村人。「訂親」之後一般來說基本確定夫妻名份了,雙方沒有特殊理由,不得罷婚。 「送日子」:「訂親」之後,男方可以確定個日子作為結婚之日。男方到女方家把女方的生辰屬相抄來,即為取「庚貼」。「庚貼」必須用紅紙寫,寫了後再請算命先生按天乾地支和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說合「八字」。男女雙方「八字」合了,互不相剋,那麼選定一個黃道吉日再用紅紙寫上結婚日子送給女方家。若女方家接受了,雙方就都會投入緊張的嫁娶准備工作中。 「圓房」:婚禮前一天,晚上男方家在新床四角分別燃上四支蠟燭,然後挑選二男童二女童分別坐在新床四角,請村中年紀、輩份大的婆婆主持圓房,說些吉祥、如意話,當然多是早生貴子之類的話。 婚禮前一天晚上,在女方家也有一道習慣,那就是「哭嫁」。這一晚,母女倆同床共枕,母親哭著向女兒交代一些為婦之道、居家過日子的經驗,教導女兒要孝敬公婆、團結鄰里、夫妻和睦等等。母親還要向女兒贈送一些壓箱錢或其它一些金銀之類的飾品。有些即將出嫁的姑娘還製作了不少手工精湛的鞋墊,在這一天夜裡也會一並壓在箱底。結婚這天,母女倆再一次抱頭痛哭。還有些地方的嫁娘從結婚頭一天起就用節食或乾脆什麼也不吃的方式來表示對父母的不舍和依戀。 當然,最熱鬧、最隆重的還要屬結婚這一天了。男方家請來一班吹鼓手,十幾個青壯年肩扛長杠浩浩盪盪開向女方家。來到女方家,女方家把一系列嫁妝(諸如:桌椅、沙發、掛衣櫃、電器之類)全部,挪到門口用長杠綁抬。新娘頭戴紅蓋和新郎相攜,或坐汽車、或坐自行車、或騎馬。一路吹吹打打來到男方家。先是拜天地祖宗、後拜客。拜客時客人應向新夫婦贈送拜禮錢,多則不限,少亦不怪,隨客心意。拜堂完畢,雙雙入洞房。新娘則把從娘家穿來的紅襖綠褲紅鞋收起來,這些衣物是萬萬不準再帶回娘家的。否則,女方有克夫或被休之嫌,娘家則有招惹霉氣之嫌。 結婚的當天晚上,不論貧富,都要請鑼鼓來鬧新房。眾人們簇擁著新郎新娘唱歌,跳舞,猜謎語,散煙敬酒,玩起來熱鬧有趣。鬧新房時,大多數地方只炒米花,煮豆子,燒茶備酒招待來賓。待新人玩累了,眾人才散去。 結婚後三天,新婚夫婦雙雙出門,男的看望岳父岳母,女的看望雙親、哥嫂、弟妺等親人,俗稱「回門」。回門那天,男方要向女方雙親贈送禮品,女方娘家則酒席迎接。當天下午,夫妻必須歸家,風雨無阻,不得留住。 「九道婚俗」在這些地區流傳了數百年,如今的年青人中,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熱衷於這樣繁瑣的禮俗了,但他們的父輩卻大多是從這九道婚俗中走過來的。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時代的行為標准和價值取向,回顧歷史,更能使我們感到昔日的封建,激起我們對今天的自豪和對現代文明的熱愛與嚮往。 ------------------------------------------------------------- 鬥牛 高安素以「高安黃牛」聞名省內外,而塗家村則更因鬥牛會而名聲在外。塗家村每年農歷五月初,都要舉行一次民間傳統競技活動——鬥牛會。 在鬥牛會場上,一頭頭牛健碩膘悍,大多在三四百公斤左右。主人為了這天的比賽特意幫牛兒洗了澡。經過梳理了的毛發,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很是招人喜愛。人們一邊觀看鬥牛比賽,一邊留意觀察哪頭牛威猛結實,准備等比賽結束後出高價買下。 一頭頭經過主人精心梳洗打扮的參賽牛兒相繼出場。進入賽場後,兩頭牛為一組,拉開爭斗架式,用牛角相互頂,互不示弱。當兩頭牛勢均力敵時,四周的觀眾無不喝彩助威,雙方的主人此時異常緊張,都盼自家的牛能夠擊敗對手。一番激烈的拼搏後,終於分出勝負。勝者的主人見自家的牛爭氣贏了,一家老小像榮獲奧運冠軍似的,激動不已。而經過幾輪爭斗後,分出了名次獲勝的「鬥士」披戴紅花,顯得神氣十足。主人則當場即可領得一筆獎金。 ---------------------------------------------------------------- 早起挑水 大年三十做「歲飯」,在高安鄉村普遍盛行的習俗。 三十清早,每家都准備大甑,把煮得半爛不熟的的米飯盛於甑中,放在大鍋上加旺火電廠熟。再選一個地方,把甑固定放好,在甑上貼上一張寫有「年年有餘」的小紅紙條,然後簇一掛鞭炮,甑中的飯就成為「歲飯」。封好的「歲飯」是不準隨意開蓋的。初一、初二,既不準再煮飯,也不準吃「歲飯」,只煮雜飯吃。這樣,既表示節約又寓意「有餘」。待到來了拜年客,才揭開甑蓋吃「歲飯」,這時又要放一掛鞭炮,再一次表示「年年有節余」。 -------------------------------------------------------------- 二八過大年 為慶祝春節,一般在臘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歡聚一堂吃「團年酒」。可是,在高安市伍橋何家,至今還保留著臘月二八過大年、吃團年酒的習俗。 相傳,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1521年),伍橋何家有一橫行鄉里的惡霸,叫何老財。何老財為人刻薄心狠,對自已的親外甥也照樣盤剝壓榨。他的外甥叫雪苟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華林農民起義領袖胡雪二)。雪苟子和一些貧苦農民被何老財盤剝得無法生活,被迫上了華林山,豎起了「殺富濟貧」的大旗,並且決定大年三十晚上對何老財動手。誰知走漏了風聲。雪苟子帶人殺來時,何老財早於臘月二八同全家人吃了團年酒,二九便帶著家小偷偷逃到了高安縣城去。從那以後,何家人便把大年三十看成是不吉利的日子,為了避開這個不吉利的日子,他們把過年選在臘月二八的晚上,以後漸漸地成為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 上樑 民間造屋,向上「上樑」之俗,稱大廈落成之喜。上樑之日,東家做酒設宴,諸親好友登門道賀,豎扇上樑時,吉炮轟天,觀者甚眾,木工以雞血祭梁;東方披紅拜梁。 木匠喝彩:「伏以呀!」 東家應彩:「好啊!」 「手提金雞鳳凰叫, 好啊! 祭梁金雞吉星到, 好啊! ……。」 一呼一答,獨具風韻。 木工一邊喝彩,一邊將麻糍向下面猛撒,村童鄉婦,轟然而搶,熱鬧非常。 建國後,人民建造新房,按照建房規劃設計施工,不再按舊俗請「地仙」擇基,巫道擇時,魯班選師啟「太歲」動土,然「上樑」之日,依然講窮,是日,親朋戚友趕來送禮道賀,幫忙豎扇做工,梁木塗染紅色,上寫造屋人名及年月吉日。至今有些地方仍存有「上樑」、搶麻糍之風,有的則以糖果代替。 -------------------------------------------------------------- 貼」掛錢」 在豐城和高安的部分地區,過年時有貼」掛錢」的習俗. 」掛錢」是長條狀花樣剪紙,五片組成一副,大的每片長約一尺,寬約半尺:小的按比例相應縮小.做」掛錢」時用精巧鋒利的刻刀,在優質的紅紙上,按樣品刻出豐富的圖案,然後再用金色鉑紙刻成相應的圖案貼上去,顯示出富麗堂皇的景色. 」掛錢」是一種民間的剪紙藝術品,圖案清晰絢麗,花紋細膩精美,舊時因圖案多為古錢狀,故稱」掛錢」.如今,」掛錢」的圖案有」龍鳳呈祥」、「雙龍戲珠」、「梅花四喜」、「彩燈」等等。其橫匾的字樣也日趨豐富,過去只有「和平」、「和合」,現在有「共產黨好」、「吉祥如意」、「國泰民安」、「人壽年豐」等等。 「掛錢」作為一種喜慶的裝飾,如春聯一樣普及,常常與春聯配套貼切在門楣和神龕上,既給人以新春的喜慶,又是給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元宵過後,必須將」掛錢」摘下.如不摘下,據說瞌睡蟲就會伴著不走,使這家人經常打瞌睡,影響生產,當年得不到好收成. --------------------------------------------------------------- 小女孩不拜年 高安祥符一帶,正月初一,吃過長壽面後,便開始拜年活動,但小女孩不許參與,為什麼呢?原來這裡面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從前,這里住著一戶人家,夫妻二人加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女孩.正月初一這天,小女孩吵著要和父親一起去給族裡的長者拜年.當她走出家門不遠時,突然狂風大作,小女孩不見了.晚上,女孩的父親做了個夢,夢見自已的女兒正和觀音菩薩在一起,觀音對他說:」正月初一,凡塵女子不能出門的,這天玉皇大帝派員天將到人間視察,他看見你的如花似乎玉的小女孩在外面,認為是妖魔鬼怪危害人間,便抓到天上來,你的女兒已被判定並非妖魔,看她長得聰明伶俐,我已收她為徒,她不可能再回人間了,請記住,初一這天,最好不要讓女孩子出門拜年.」自那以後,這里的女孩子初一再也不出去給長輩拜年了. --------------------------------------------------------------- 壽誕 舊時生育,重男輕女。小孩下地,父母即持酒兩壺,送外婆婆家報喜,俗稱「報牙酒」又名「光眼酒」,酒壺上貼紅條紙,壺嘴上柏葉;壺蓋上,生男嬰,放撮黃煙;生女嬰,放撮食鹽。嬰兒生下三天後,父母開酒設宴,俗稱「做三朝」。此外「滿月」、「滿百日」、「滿周歲」都要做酒設宴。俗語說:「周歲一桌酒,十歲邀親友,二十歲辦美酒。三十無人知,四十無人曉。五十殺只雞,六十方可做,七十滿天飛。」但女孩在一周歲後,每逢生日,只能吃一雙雞蛋,男女到了六十歲,稱「花甲」老人,子孫視家境情況,酌情辦酒慶壽。贓官劣棍之家,則借機大敲竹杠,民國19年10月,村前惡霸張三為母做七十壽慶,辦酒300餘席,請2個京班唱戲,一連軍隊站崗,強近佃戶送厚禮,沒賭抽頭,搜刮民財上萬元(銀元)。 建國後,隨著經濟條件好轉,勞動人民為自家長輩慶壽者不少,堂前陳列壽燭、花,壽肉,壽面、壽鞋、壽被、彩爆等物,程序為:放爆竹、吃壽面、拜壽,進宴,向老人敬酒,女婿為岳父母祝壽,須備辦肉、面、壽燭、壽花,壽鞋、壽被等禮物,1985年秋,新街鄉大港喻村有一在台人員從香港回家省親,為母做八十大壽,請酒30桌款待賀客,晚上放映電影招待全村人,以盡海峽兩岸親友相聚之樂。---------------------------------------------------------------- 廟會 舊時廟會甚多,宗旨形式各異,然多帶有迷信色彩,或公開借神惑眾,或趁機大開賭場, 上湖鄉,每年九月十一日,以菩薩騎馬,嬰兒坐神轎遊街串巷為吸力,招來遠近賭徒;四周農民,亦趕來朝拜,祈禱神佑。另有「沐恩弟子」,請班唱戲,酬神謝恩,谷稱「還願」。街市商販雲集,熱鬧異常。 縣城每年八月二一,古譚菩薩「過巷」,鄉民趁此進城,順還一些農產品工藝品、生活用品到市交易。南北兩市,地攤毗鄰,喊買叫賣,人聲鼎沸;兼有傀儡雜耍,看「西洋鏡」,哄樂逗趣。 其它圩鎮,多借廟會之機,以銷售當地土產,交換物資。三月八日華陽「馬會」,集四方之馬客,進行馬匹交易;大城的「鬥牛會」,招來遠近耕牛,「斗年」取趣,且以此比較牛之優劣,挑選更換耕牛;村前,伍橋,汪家以推銷竹木樹料,農具,米穀為主。 建國後廢除迷信,利用廟會日期,進行物資交流,活躍城鄉經濟。也就是現在的高安人所說的「當街」。
3. 你有哪些難以忘懷的家鄉土味年貨
我的家鄉處於中部偏西的內陸地區,我們這里以麵食為主,所以物質不是特別豐富的年代,人們的年貨也是以麵食做成的各類點心零食為主。
記得我小時候每年到了臘月之後家家戶戶都會選上一天定為「炸糕」的日子,這一天是年前最隆重的一天,要做的可不光是炸年糕,還有炸油餅、炸麻花、炸江米條等等。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物質越來越豐富,想吃什麼平常日子裡都可以買到,這個美好的傳統漸漸被摒棄了。可是,我依然記得自己十幾歲之前過年時的快樂,最懷念的也是那時的炸麻花、江米條、油布袋、糖棗等等。
雖然這些東西現在來看都太平常了,但是當年真的特別期待。這么多年過去了,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什麼吃的都不缺,過年時反而沒了當初那種期待的感覺。想想有些可惜呢,還是懷念小時候過年的那個熱鬧氣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