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一下西安的風俗習慣
1.吃五豆。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後有餘。以此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1)自己用花饃饃拼生日蛋糕擴展閱讀: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㈡ 饃上開花節日蛋糕各種帶色麵食可吃嗎
可以吃的,那些都是食用色素,等於生日蛋糕上各類顏色的奶油一樣,但是不要吃的太多,這類帶色的偶爾吃下沒問題,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在山東,上鍋蒸的麵食不一定都叫饅頭!這7種也很好吃
提起麵食,不得不提山東,山東饅頭的招牌,幾乎立滿了全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從 歷史 到現在,山東人將麵食做成了五花八門的樣子,特別是上鍋蒸的,不僅僅只有饅頭這種食品;而且「齊魯豬豬俠」發現,就是饅頭也不一定是統一的叫法。
限於「齊魯豬豬俠」的知識層面和見識面,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海涵,或者留言給「豬豬俠」,普及一下知識。「豬豬俠」很期待哦~
這里的「饅頭」概念,是指和饅頭基本一樣的製作方法。即,圈面 發酵 再圈面 上鍋蒸 吃!在這種做法下,筋道的小麥麵粉和生命之源融合,在有力的一雙大手之下,形成了一個個大小均勻,半圓狀的 美食 。倘若在網上推個十幾年、幾十年,柴火大鍋蒸的時候,有與鍋邊相念的部分會產生一種叫「胡噶扎」的 美食 ,嘎嘣脆,是孩童們的最愛,可惜現在吃不到了!
在「豬豬俠」生活的縣城,饅頭還叫「卷子」「餑餑」。其中「卷子」是長方形的,做法和包水餃的時候一樣,用刀切成長方形。而「餑餑」和「饃饃」是饅頭和卷子的統稱,不知道您那裡是不是有這種叫法呢?
先說說「油卷」吧,有些地方也叫花捲,是和擀餅一樣的做法。只不過是再把整張大餅捲起來,用刀切成合適大小後,捏住兩邊一卷,層次分明的油卷就出來了,擀大餅的過程中,可以抹油、撒鹽和蔥花,這樣層次更分明,口感也更好一些。接下來再說說發面餅,我們這邊一般是在面發酵的不好的時候,或者是沒有時間的情況下,將一大塊發面團子均勻攤厚,有的直接上過蒸,有的還做成千層餅。
重點說說「扒拉兒子」,這個「兒」是個兒化音,和後邊的「子」要讀出一種頓挫感來。在俺縣城,最多見的就是「薺菜扒拉兒子」「老豆角扒拉兒子」和「黃西菜扒拉兒子」。這應該也屬於初步加工吧,菜上蘸水,把面均勻裹在菜上,抹上點蔥油、撒上點鹽,蒸出來,能吃上兩大盤子。
花饃饃,「豬豬俠」覺得膠東地區得很好(因為別地方沒在我們縣城賣,咱也不知道)。老遠一看,和生日蛋糕無異,而且在我們這里,很多老年人過生日,送花饃的還是不少的。甚至有些花饃已經成了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固定的門頭和客源。
五彩繽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不僅好看,而且好吃。綠色的葉子能吃出菠菜味兒,紫色的雲彩能吃出火龍果味兒……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不知道您吃過沒有。
可以說,山東麵食上鍋蒸的,不僅僅叫饅頭,也不僅僅只是饅頭,還有其他的如年糕之類的,「豬豬俠」就不再贅述了。「豬豬俠」才疏學淺,如有遺漏可不要怪罪哦~歡迎大家給「豬豬俠」普及一下您那裡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