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1、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是地道的天津小吃,並不是山東人的美味。天津人把其作為最經典的早點。由綠豆面製作的薄餅,加入雞蛋和油條,配以豐富的佐料,入口脆而扎實,口感層次豐富,滋味咸香,是物美價廉的街頭美食。
4、卷圈
卷圈曾經是過去賣豆漿的早點鋪的副產品,將豆漿長時間熬煮起的油皮揭起後晾乾就能製作成豆皮,豆皮卷上各種蔬菜製成的內餡封住兩頭油炸就是卷圈。用燒餅夾上卷圈來食用,口感層次豐富,油香飽滿。
Ⅱ 桂林有什麼特色小吃嗎
桂林米粉、恭城油茶是廣西桂林市的傳統小吃,桂林米粉現在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桂林米粉的製作精髓在於鹵水,不同的門店做出來的米粉味道不同,其原因就是鹵水的配方不同,每家的配方都是不外傳的。正宗的桂林米粉具有白、嫩、爽、香四大特點,受到了全國各地食客的青睞。
恭城油茶是廣西桂林恭城的特色風味小吃。在恭城,幾乎每個家庭早餐都離不開油茶,甚至有的家庭一日三餐都會「打油茶」。
Ⅲ 天津哪裡有好吃不貴的地方
你好 金漢斯濱江道上有 在友誼新天地的二樓就是
大廳38一位 包間43一位 味道還行 品種也挺多的 什麼巴西烤肉啊 壽司啊
冰激凌啊 烤鴨啊 蛋撻啊 挺全的
如果去八里台 那麼推薦你去城新燒烤 八里台好樂迪斜對面 每天那人排隊的
海了去了 太多了 味超級好吃
Ⅳ 桂林吃喝介紹
桂林不僅山水好~~吃的地方也多小吃也好吃~~桂林菜和湖南菜有點相似主要以酸辣為煮~~本人是非常喜歡桂林的小吃的~~
有時候和家人和朋友去吃飯總是考慮那裡的菜好吃,特別是做學生的時候還要考慮哪裡的便宜又實惠,今天收集了些100元內就可以吃到的好菜的地方,在這里向大家推薦下(人數2到3人哦)
醫專旁邊的毛哥老鴨湯店就不錯。要一鍋老鴨湯,一份酸炒雙脆,一碟涼拌蕨梗粉,一盤青菜。一百元不到。
樂群路口纖手旁邊螺螄筒骨王的螺螄海鮮雞不錯,80一鍋,可以5個人吃飽了。但是要預定
王城商廈對面的馬肉火鍋----曾經一個女孩子說不敢吃馬肉,結果吃了後,她每次來桂林都叫我請她吃,每斤28元。在上菜的時候可以先點一盤炒螺(15元),邊吃邊等水燒開。
師大對面的駝峰牛排----每鍋30元起,決對夠兩個吃,加上一瓶啤酒,倒點到鍋里,肉香加酒香,和朋友在一起享用其其樂無窮,等牛排全吃完後再下點酸菜,味道是說不出來的,只有吃了你才知道。
桂林電附近的牛八寶----經典~!牛肉能做得這么好真廚師真是天才,肉嫩,肉香,肉進味,就連沒有牙的老奶奶都能吃,不,應該說是搶著吃~!
三里店喜洋洋旁邊的狗肉----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一排的狗肉店,一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店老闆就在店門口吆喝著招呼著客人。
麥香坊----金醬肉絲,雪梨豆沙,再加拍青瓜,我常和好友在靠窗邊的位置上口味人生,談笑風生中把一天的煩惱都忘掉,只有沒有掩飾笑臉和關心。
三里店的春記燒鵝---介意去的時候就點燒鵝和一點素菜就行,別的菜沒什麼吃頭,記得呀,先搶著吃燒鵝皮,沒錯的,記得一斤是28元。
七星交警對面有一排小飯店,從左往右數第二家,好卵好吃的干魚仔,一鍋才20,夠4-5人吃了,還可以來鍋螺師雞,28--40不等,7--8個人點這兩樣才50多,加兩個10幾塊的小菜,吃起好HIGH克啦~~~~
吃海鮮,可以到北極廣場旁邊,有個恆康大葯房,旁邊巷子裡面就一家店,吃海鮮比外面便宜40%!!
往電院方向走,在激光研究所門口有分叉路,左上坡去電院,右直走到頭有村落,可以去魚塘享受釣魚之樂趣,帶走7塊1斤,在那裡吃幫搞好10元1斤,記住豆腐煮魚最好吃!!!!
虞山橋下去的牛八寶---干鍋35,湯鍋底10元,加八寶18元份,我們一家人要2個鍋外加酒水100元沒到,很實惠
在環球和正陽路中間的那條路上的小辣椒也不錯啊!一鍋雞才50!不錯!
正陽路的阿甘,菜系都比較辣,是個湘菜館,100元2人足夠以
去西山一直往裡面走 有個比較有名的專門吃豆腐的村子 過橋右邊第一家比較好吃 150以內 8個人夠了 比如吃個豆腐魚啊什麼的
說到豆腐魚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桃花江邊那個村裡的豆腐魚,是有次舅娘他們帶去的,那個村裡的豆腐都是自己磨的,所以那裡的豆漿都是免費供應,真的很好吃,就是遠了點,後來和朋友自己開車又去了幾次,感覺不錯,3個人100元夠了,魚可以點些毛骨,烏草之類便宜的!~
強烈推薦劍骨魚~!刺少~!
瓦窯那邊有兩個地方推薦一下,一個是陸軍學院旁邊的重慶第一家酸菜魚(店名);還有一家在八中對面的涼拌豬腳----不過檔次比較低,環境差點,味道還是獨具風味的
還有就是鐵西的青雲湯粉啊`````3塊一碗``爽到死```100塊錢.(不過現在的青雲湯粉嚴重變味,以前都是一個個煮的,現在是一鍋煮20碗,湯也是味精水,建議大家慎重考慮)
陸軍學院往前走50米,山城飯店,泰安魚和肥腸魚做得不錯,適合喜辣之人,價格嘛實惠泰安魚15/斤,肥腸魚16/斤。
西城路原來的紅玫瑰餐廳現改成天天來酒家,特有的麻辣牛雜25/鍋,純麻辣牛肉30/鍋(非常嫩),不過改地方後可能會提價,因為還沒去試過。(要去的話,最好預定)
三里店大圓盤開始往師大方向走,一排大排檔,都是很好吃的阿,我愛吃!
還有些想是旺角啊,桂林人,好大媽,微笑堂食街之類的就不推薦了,是桂林人應該都知道.
A.口味店+特色店
1.辣 味---五一路老表香辣蟹,西門橋頭阿帆煲仔"麻辣小龍蝦"「嚼嚼雞」,三里店大圓盤駝峰餐館"牛排火鍋",王城福光飯店"螞拐腿火鍋",臨桂二小"干鍋羊肉",興安進城路口"牛八寶火鍋",陽朔馬記斑魚店的辣椒碟.
2.湯 味---堯山泉水果園川湯雞,曾三"麻包雞火鍋",大圩麻桿果園雞湯鍋,桂林仔"泉水茶油雞",臨桂"老鴨湯',富皇"老鴨湯",靈川三街路邊雞火鍋.
3.魚 味---陽朔馬記斑魚店"斑魚火鍋",陽朔高佬"啤酒魚",陽朔老廖"啤酒魚",桃花江魯家村豆腐老鼠魚火鍋,大圩鳳凰酒家"清水魚".
4.狗 肉---靈川金牌狗肉,靈川蘇記狗肉,三里店狗肉街"梁記狗肉",疊彩山許軍狗肉.
5.米 粉---瓦窯勝利米粉店,鐵西青雲湯粉,十字街石記米粉店,又益軒馬肉米粉,中心廣場崇尚飯店米粉,臨桂機場路"路口村米粉店".
6.宵夜---中心廣場粥城羊肉串烤魷魚,崇尚飯店烤羅非魚,龍船坪萊米烤魚蒸青口,黑山苗圃夜市的獨山烤魚,龍船坪餃子店餃子鹵鴨翅螺絲,王城和汽車站對面的陳燒烤的黃喉肥羊豆腐皮.
7.特 色---夏綠地提拉米蘇蛋糕,好吃堡提鍋飯香蕉飛餅,韓美味餐廳自烤五花肉,JQK餐廳脆皮尾節,八桂大廈一樓小吃檔牛雜,微笑堂後王婆香辣鹵牛筋丸,微笑堂後粽子王,金不換酸店。
B.小吃
1.百貨大樓的煮的串串真的不錯,還有那裡的燒烤又便宜又好吃,特別是那裡的塊狀豆腐汁多。
2.師大後門冰天雪地那家的極品香蓮是我吃過最好吃的。
3.冬天吃的馬蹄糕文昌橋三金旁邊的小巷子里有個老人家賣的最好吃,糖又多,心又大個。
4.北門驛前街里的涼拌雞抓,雞尖五毛錢一個真是好吃得不得了。比桂一燒的要好吃。。。。
5.家樂城晚上那裡的鹵味也不錯。。。鹵味小火鍋。。。
6.集琦天橋那裡的烤魚也蠻好吃的。。。
7.青雲湯粉我也愛。。。特別那個辣椒超好吃
8.二中旁邊新民的砂鍋飯最好吃,保留了特色。可惜全是肉。。。
9.十三中那裡的燒烤好吃是好吃,就是衛生不太好,不過我還是愛吃。
10.西城路尾尾那家清真寺的那家店,賣的餛飩和抄面都還可以耶!!!
還有西城路中間有家煮的串串也還不錯~~~
11.生活樂子的珍珠奶茶才1塊錢一杯,也還不錯,只是奶茶喝多了會張肥,所以很少喝了~~~那真的是台灣老闆開哩。
12. 西城路中有個煮牛雜的串串,一般在下午四點鍾才做生意,5毛錢一串,味道蠻好吃,蠻辣的。
13..老城隍裡脊肉的丸子。
14.海洋公園對面有家紅燒牛肉麵還不錯滴~~我吃過那的紅燒牛肉麵和老乾媽抄飯~~都還不錯捏~~陸軍學院那邊~還有家郭老太酸菜魚也還不錯滴~~~
15.2中大門旁邊的"異果吧"奶茶好喝,現調的,味道好。芒果沙冰~~360cc的~3塊5毛錢~叫店員別封蓋~要拿瓢更舀起吃才有味道~~就象是冰冰軟軟的芒果~~挖`下次我還要去吃!!
16.現在樂群菜市地稅局對面這個口有家董嫂面館的的面好好吃,比正陽路那家好吃多了,想起就流口水,有四種口味波。
17.北門鐵路菜市附近鴨湖公園外面下午3點半左右出攤的螺絲好好吃..還有跟螺絲一起煮的豬骨跟雞蛋....超級夠味...是個老頭在賣的,去那吃的人都喊他老皮,好象姓皮,在那賣了幾十年的螺絲了,值得去嘗嘗。
18.銀錠路汽車站後門斜對面,有個書報亭(那條路就一個書報亭)後面有家烤海鮮的。咱基本上吃遍了桂林大大小小的烤海鮮,沒得地方比得上那凱。那裡的竹節(一元一個)、包螺(2元一個)、青口(5角一個)都會讓大家很滿意。
C.其它
1.微笑堂四季屋的雞蛋拉麵,青雲,西門餛飩,Fc樓上的烤海鮮和炒螺。
2.絕味鴨脖的螺絲和鴨脖子、鴨腸子。
3.文化宮門口的芒果炒冰最好加點煉奶。
4.怡園的麻辣豆腐魚,干癟蟮魚或者魷魚絲,玉米餅,芋泥土司卷,味道製造的香煎魷魚筒,流沙包,私房芋泥。
5.阿甘的鹹蛋黃南瓜,蟹日本豆腐和咸魚茄子煲。
6.pizzahut的紅黑雙莓,香草雞尾蝦,法式紅酒蝸牛,抹茶雪域蛋糕。
7.2中那邊那家金崗山的韓國菜好吃,拌飯啊,冷麵,米腸什麼的,那還有我最想吃的抄年糕。
龍王_桂林旅遊美食風俗博 _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ongwenting
Ⅳ 桂林有哪些特色小吃
桂林的特色小吃有很多,比如說: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
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會仙樓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軒粉店、石記米粉、味香館最為有名。
狗肉
又稱地羊, 是桂林傳統名吃, 盛行不衰。狗肉以黃狗為上, 白狗次之, 黑狗為下。其吃法也多種多樣, 既可以燉爛吃, 亦可以紅燒, 夏天涼拌, 冬季火鍋。還有臘狗肉, 春夏上市, 其於柔韌中又帶甘美, 為下酒佳餚。狗肉有溫補、滋陰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靈川縣尤為有名。
如何品嘗靈川狗肉 品嘗狗肉也有講究,正宗狗肉就得有正宗的吃法,否則正宗的也弄成不正宗了。如有的人品嘗時,狗肉一上席就把煤氣火開得很大,使鍋中狗肉很快就焦鍋,甚至出現一股苦焦氣味,嘗客急於將開水摻進鍋內,左翻右翻,使狗肉味全都去掉了,吃的全是一股焦氣淡水肉渣味,吃得惡心。吃狗肉不是挑肥撿瘦,主要是品嘗原味,在用餐時用一個小鐵鍋,一把小鏟子,燃燒著細小的煤氣火,邊吃邊翻動,撒少量胡椒,狗肉就在鍋中跳動,等到鍋內已有油出現時,就把它鏟出來用碗裝好,千萬不能使狗肉炸焦,更不要放水或豆腐酸菜倒入鍋中,只有暫停熄火。可不要急於將豆腐酸菜放進去,待狗肉吃了四分之三時,餘下的鏟到鍋一邊,然後再將豆腐酸菜倒入鍋中,把鏟出的油施拌。酸菜事先炒干拌上食鹽少許,豆腐中的水要濾干,合拌進鍋,待熱透後,加上二、三小塊腐乳,其味道極佳,狗肉膩氣也被解掉,再來吃那殘余狗肉,那就更過癮了,最後放上桂林米粉拌上,三者合攪,成了綜合美食味,使您吃了還想吃。
尼姑素麵
相傳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創。天長日久,製作方法廣為流傳。桂林尼姑面的精華的湯,湯是用黃豆芽、新鮮草菇、香菇、冬筍等久熬而成。湯色金黃,味鮮而甜,清香四溢。面條用清水煮熟裝碗,將湯放人,再加上桂林腐竹、黃菜、素火腿、麵筋等素菜和佐料,鮮香爽口,色香味俱佳的尼姑面即可食用。尼姑面以七星公園內月牙樓的最負盛名。
靈川狗肉
又稱地羊,是桂林傳統名吃,盛行不衰。狗肉以黃狗為上,白狗次之,黑狗為下。其吃法也多種多樣,既可以燉爛吃,亦可以紅燒,夏天涼拌,冬季火鍋。還有臘狗肉,春夏上市,其於柔韌中又帶甘美,為下酒佳餚。狗肉有溫補、滋陰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靈川縣尤為有名。
粉利
是用上好大米細磨成漿,搓成小圓柱狀,蒸至八成熟,取出晾乾即成。桂林粉利上市說要在冬季春節前後,吃時切成條狀,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特點是色鮮味美、香滑爽口。
糍粑
是桂林人喜愛的冬季糯米食品。製法是用糯米泡水蒸熟,然後用木棍舂成糯飯團,使其具有筋力。再製成圓形餅狀晾乾即成。糯米糍粑在冬天放入清水中浸泡,經常換水,可存放一個多月,吃法多樣,可用炭火烤熟粘糖吃,亦可用油煎熟吃,切塊用糖水煮熟吃,咸甜隨意。
湯圓
桂林湯圓與眾不同,其個體稍小,用上好糯米磨漿,壓干成粉,再和成團做皮,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這樣,湯圓滑爽、營養豐富,是小吃中的名品。
馬蹄糕
主料為大米粉,把米粉裝入壯如馬蹄的木模,用黃糖粉、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蒸熟,取出即可食用,其製做簡便,吃來香甜撲鼻,松軟可口。一般多為個體攤擔現做現買。散見於各處街頭巷口。來往行人,即購即吃,甚為方便。
豆蓉糯米飯
將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飯團,以甜豆蓉為主餡,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夾入些蔥花、油,米飯柔韌,餡心鮮香,饒有風味。現又有以香腸、煮牛肉等做餡的咸糯米飯,亦別有風味。為桂林人早餐常見小吃。
桂林水糍粑
製做工藝精細,將上好糯米蒸熟後,用猛力杵打,直到糯米飯全融,宛若棉團狀,方取其細細的糯漿做成圓團入籠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內餡,如豆蓉、蓮蓉、芝麻桂花糖等,再加上糯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如趁出籠時熱氣騰騰,再裹上些許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口感細滑沁甜。為桂林名小吃之一。
桂林松糕
用糯米摻粳米適量磨成粉,稍摻些黃糖水拌勻,再將半干半濕的米粉層層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時熟透即成。其味松軟爽口,香甜宜人,若再配以荔浦芋頭丁,其味更佳。桂林習俗,松糕一般用於喜慶場合,如生日賀壽、得子、新屋上樑等,常贈以松糕,以示慶賀。為桂林的著名風味小吃,今市場上亦不時有售。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品種很多,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異,有豆子粽、板栗粽、蓮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製法一般用浸泡過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勻,用洗凈的竹葉包成紮好,用火蒸煮1-2小時,取出濾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綠豆、紅豆、花生、五花肉(或臘肉)、板栗、蓮蓉等。
桂林田螺
因其生長在水稻田裡,故名。其特點是大個肉肥、味道鮮美。煮田螺一定要配以桂林特製的酸辣椒,再放入蔥、姜、三花酒等各種配料炒煮而成,吃時其味酸辣鮮美,特別開胃。煮時須將螺尾敲掉,便於煮時進味,亦便於吸食螺肉。
Ⅵ 天津小吃
1 天津小吃
狗 不 理 包 子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面。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面、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准,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主叫高貴友,其乳名叫「狗不理」,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據說,袁世凱當直隸總督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很愛吃。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許多地方開設分號。 如今,狗不理包子已走向世界,進入許多國家市場,倍受賓客歡迎。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2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天津小吃
桂 發 祥 麻 花
桂發祥麻花,色澤金黃,風味醇厚,具香、酥、脆、甜的誘人特點,於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桂發祥麻花有"花理虎"、"麻軸"、"繩子頭'等多個品種。每個麻花中心夾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及香精水等小料配製的什錦餡酥條。製做時根據麵粉質量調整油酥大小,適應氣溫高低變化增減肥、鹼劑量,保證投料配比。麻花成型後,放進花生油鍋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瓜條等小料。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因店鋪曾座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後又在距原址200米處,新建了桂發祥大沽南路店。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3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天津小吃
耳 朵 眼 炸 糕
耳朵眼炸糕是受天津群眾喜愛的小吃。耳朵眼炸糕的傳統製法,是選用北河(楊村、河西務)、西河(霸縣一帶)的上等新粘黃米,水磨後發酵、對鹼、揉勻,製成面團。選用優質紅小豆煮爛,使用銅絲羅搓沙,放入紅糖汁炒成豆沙餡。炸糕團成先使溫油下鍋,後加旺火炸透。用這種方法製成的炸糕火候適當,既不焦糊也不跑餡,出鍋後厚薄均勻,呈金黃色,吃到嘴裡外焦里嫩,香甜酥脆,而且炸的個兒大,做到"高發",即祝福顧客高開發財的吉祥之意。耳朵眼作糕始於光緒年間,店主名劉萬春,店鋪字型大小"增盛成"。因毗鄰窄小的耳朵眼胡同,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耳朵眼炸糕。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4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天津小吃
天 津 糕 干
天津製作糕乾的店鋪很多。其中楊村糕乾生產始於明初,歷史悠久,為最正宗。楊村糕乾以上等米粉和白糖加工精製而成,雪白細膩,口味清甜。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不久,楊村糕乾曾作為中國的一件特產,同茅台酒等一起送到巴拿馬賽會,獲得〈佳禾〉銅質獎章。
近年來,天津糕乾以芝蘭齋糕乾最著名。傳統的芝蘭齋糕乾以新稻米和優質江米為主料,配以精製的甜餡,經過精細加工後,潔白綿軟,香甜可口,尤其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4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天津小吃
煎 餅 餜 子
煎餅餜子以綠豆粉為主料,調成糊狀。攤成煎餅,形似荷葉,薄軟如紙,然後卷上酥脆的棒槌餜子(油條),抹上面醬、腐乳,撒上蔥花、芝麻等小料,從中間折起即可食用,香氣撲鼻,味美適口。若在煎餅上再攤上雞蛋,更覺軟嫩鮮香,別有風味,這是地道的天津小吃,現被許多城市所接受。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5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天津小吃
貼餑餑熬小魚
貼餑餑熬小魚是極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大眾化風味小吃。貼餑餑是以玉米粉加水和面,用手拍成一個個長圓形厚餅,貼在灶火鐵鍋的周圍烤制而成。用這種方法製做的餑餑呈金黃色,味美適口,特別是餑餑下面的焦面,又香又脆。
熬小魚一般選用小鯽魚,去掉內臟洗凈,沾上麵粉或雞蛋清放進油勺內炸至金黃色,然後將一條條小魚碼放在鍋內,撒上蔥、姜、蒜、大料,倒入用料酒、醋、醬油、糖、面醬、味精和適量水調成的湯汁,微火燉焅至魚松軟,淋上少許芝麻油取出。將熱氣騰騰的貼餑餑和熬小魚一起食用,鮮香無比,味道極佳。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0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天津小吃
石頭門坎素包
石頭門坎素包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其製作方法是以綠豆芽菜、粉皮、香乾、香菜、麵筋、餜子、腐乳、芝麻醬、香油等調拌成餡,用精麵粉作皮,加工成包子蒸熟而成。石頭門坎素包具有濃郁的獨特風味,食之素香,回味無窮,很受老年人喜愛。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1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天津小吃
白 記 餃 子
白記餃子久負盛名,是天津傳統特色風味食品。白記餃子製作精細,選用上好新鮮羊肉,剁成肉泥。適當加入鮮嫩白菜末、特製醬油、小磨香油等調拌成餡,面和好放軟,製作成的餃子皮薄、邊小、餡大,是群眾喜愛的常用食品。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3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天津小吃
炸 素 卷 圈
炸素卷圈,以豆皮作皮,用綠豆菜、香乾、粉皮、香菜配以芝麻醬、腐乳、香油、薑末等佐料調拌成餡,然後再將餡放在皮上捲起來切成段,兩頭粘麵糊在油鍋內炸制而成。 炸素卷圈,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清淡適口,是天津特色風味小吃。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3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天津小吃
曹 記 驢 肉
曹記驢肉,因創始人姓曹而得名,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曹記驢肉, 精選新鮮優質驢肉,配以多種香料,放進鍋里慢火煮七至八個小時。曹記驢肉,富含蛋白,酥爛易嚼,味道鮮美,遠近聞名。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3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天津小吃
茶 湯
茶湯的主要原料是秫米面或小米麵。製作程序是先將磨得很細過籮的面放在碗內,用溫桂花糖水打底成糊狀,再用大銅壺內滾沸的開水沖成稠糊狀,然後撒上紅糖和白糖,用小鏟慢慢地鏟著食用,香甜可口,風味濃郁。
茶湯不僅味道好,更誘人的是頗具鄉土特色的製作情趣。那特製的龍嘴大銅壺,實際上是一個火鍋構造的茶爐,擺在桌上十分顯眼。兩根用彈簧絲製成的細長的龍須頂端裝飾有大紅線球,從龍頭兩側向上翹起。壺頂有個銅汽笛,當它發出鳴鳴響聲時,說明水已燒開,正好用來沖制茶湯。賣茶湯人的操作,也十分精采。只見他右手緊握壺柄抬起一側,左手端碗先貼近壺嘴,再順水勢遠離壺嘴,將碗內的米麵糊沖得翻滾起來。食客望著賣茶湯人的嫻熟動作,無不贊嘆道好。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4 回復此發言
--------------------------------------------------------------------------------
12 回復:天津小吃
豆腐腦和老豆腐
豆腐腦,以嫩豆腐為主料,盛入碗中,澆上鹵,再放少許辣椒油、蒜汁即可食用。老豆腐,以硬豆腐為主料,盛到碗里,澆灑上醬油、蒜汁、韭菜花、豆瓣醬、辣椒油、花椒油、稀麻醬等佐料,味道鮮咸,清香爽口。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5 回復此發言
--------------------------------------------------------------------------------
13 回復:天津小吃
大福來鍋巴菜
鍋巴菜是天津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吃,以大福來字型大小製作的最有名氣。
鍋巴菜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塊,澆上用十幾種小料製成的鹵計,再灑上辣椒油、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輕輕拌合後即可食用。
鍋巴菜柔軟滑潤,清素芳香,既可當菜,又可作早點或正餐,同芝麻燒餅一起食用味美適口。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6 回復此發言
--------------------------------------------------------------------------------
糖 炒 栗 子
天津板栗,又稱甘栗。產於薊縣,聞名國內外。糖炒栗子,是秋冬季時令風味食品。其製作方法是精選優質板栗,放進裝有粗沙和糖稀的鍋內翻炒而成。糖炒栗子,呈深棕色,油光鋥亮,皮脆易剝,香甜可口。
--------------------------------------------------------------------------------
宮廷小吃--「果仁張」
天津果仁張製作的各種美味果仁,自然性顯色和放香,香而不俗,甜而不膩,色澤鮮美,酥脆可口,久儲不綿。
果仁張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第一代張明純和第二代張維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廚,專門炸制各種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許和西太後賞識,遂被譽為宮廷小吃。解放後,第三代張惠山炸制的凈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種,在1956年天津市飲食商業優質品種展覽會上被評為優良食品,參加過波札那國際博覽會。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在宴會上請外賓品嘗果仁張製品。
如今的果仁張製品凝結了四代人的艱辛智慧,製作技藝和配料十分嚴格。要求果仁籽粒飽滿並合乎規格,根據季節變化掌握油質和油溫,針對果仁製品不同色澤和味道調制配料,工藝手法有推、翻、摁、抄、撥、托、提、壓、轉、擠、攏、點、撩等。
果仁張成品以花生仁、腰果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松籽仁及多種豆類為主料,有虎皮、琥珀、凈香、奶香、五香、桔香、檸檬、薄菏、番茄、山楂、海菜、咖啡、可可、薑汁等品類和香、甜、酥、脆、酸、涼、麻辣等口感特點。
--------------------------------------------------------------------------------
面 茶
麵茶是以大米磨粉作主料,加水調合後,再放入大料、鹼面等在鍋里熬成粘稠狀,盛在碗里,上面撒上一層芝麻鹽,淋上一點用香油調好的芝麻醬即可。食用時配以棒槌餜子,別有一番風味。
素 合 子
原料:麵粉、韭菜、雞蛋、蝦皮、粉絲等
製法:麵粉加水調成面團,下劑,擀皮、包餡成合子形狀,烙熟即成
特點:口味咸鮮,色澤金黃
--------------------------------------------------------------------------------
驢打滾
原料:江米面、黃豆面、豆餡、桂花、小料
製法:江米面和好後鍋蒸四十分鍾,用黃豆在當薄面做成片狀,用刀切塊
特點:豆面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
鴛鴦卷
原料:江米面、豆沙、紅果、麻仁
製法:用蒸熟的江米面擀成片狀,抹上豆沙餡和紅果餡沾上芝麻卷卷,改刀成如意形即可
特點:入口甜香,略有紅果味,芝麻醇香
--------------------------------------------------------------------------------
千 層 脆
原料:麵粉、白糖、芝麻、花生油等
製法:麵粉加糖水和成面團略餳,擀成透字薄片,折疊,改刀翻成套花,用油炸成金黃色,淋上一層熬好的糖稀,再撒上芝麻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脆酥香甜
-------------------------------------------------
狗不理包子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創始於清朝末年。因店主高貴友乳名狗不理而揚名。製作工藝嚴格,實行獨特的「八步操作法」。
特點:
肉餡鬆散、包褶均勻、肥而不膩、清香適口。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
耳朵眼炸糕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距今已近百年。
特點:
外焦里嫩、細甜爽口、香味芬芳。1989年獲商業部金鼎獎。
十八街麻花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製作考究,料精貨實。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
特點: 香甜、酥脆。
天津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是天津傳統民間小吃,只需一人就能推車設攤,即可走街串巷銷售。是很受群眾歡迎的方便食品。
特點:
有濃厚的吉豆煎餅、蔥花香味,柔軟適口,經濟實惠。
桂花祥麻花
桂花祥什錦夾餡麻花是天津著名風味食品。金黃色像一根棍形的麻花,夾著冰糖塊,上面撒著青紅絲和瓜條等小料,散發著香甜的桂花味。即使放上個把月,吃時仍然酥脆可口。買幾根桂花祥麻花送人,成了天津人的一種習俗。
大福來鍋巴菜
津門傳統小吃。創於清光緒年間。
特點:
色香味型俱佳。
津味嘎巴菜:
嘎巴菜(俗稱「鍋巴菜」)是天津獨有的地方風味小吃,至今已有300年歷史。開業於清光緒年間的「大福來」嘎巴菜鋪以其優質原料,多味混合製作,在競爭中獨占鰲頭,自樹一幟。投料、製作、質量精益求精,使嘎巴菜這一獨具津門特色的小吃品種,為越來越多的食客所喜愛。
特點:
色、形美觀,多味混合,清香撲鼻、素淡爽口。「嘎巴」香嫩有咬勁,鹵子透亮而覺瀉。加上綠豆性甘涼,能清熱,解暑,利水、解毒,因此,每逢夏季,倍受歡迎。
鮮果餡湯元:
天津風味小吃。特點是清香爽口、粉糯軟滑、果味濃厚、別具風味。以小白樓地區的白樓小吃店與江南春餐館的最有名。
貼餑餑熬魚:
天津民間流傳美食。特點是玉米面餑餑顏色金黃、底面焦脆。小魚味鮮香濃,魚骨酥軟。
京東餡餅:
清真風味食品。特點:色澤金黃,肥而不膩,清香適口。
喇嘛糕:
津門傳統風味小吃。以遼寧路 144號京津餐廳經營的為最好。
特點:色澤金黃,甜暄適口,營養豐富,松軟。清素,營養成份高。
羅漢肚:
醬制食品。由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採用傳統的醬制方法研製生產。因肉皮層次分明,形似羅漢的肚子而得名。
特點:
緊固不散,光澤透明,口感咸鮮,適口不膩,醬香醇厚。
知味齋水爆肚:
天津風味小吃,創於1920年。吃時趁熱蘸料,滋味醇厚,具健脾養胃之功效。
特點:肚絲鮮、脆、嫩、爽口。
杜稱奇火燒:
津門風味小吃。
特點:
外焦內嫩,餡心細膩,口艷醇香。
崩豆張:
天津老字型大小食品店,歷經五代傳人。創於清嘉慶年間。
特點:
脆而不綿、不硬、不含膽固醇,久嚼成漿,濃香滿口。
果仁張:
老字型大小食品店,歷經四代傳人,有160年歷史,屬宮廷御膳食品,被賜名為「蜜貢張」。主要產品為掛霜系列果仁。
馬記茶湯:
天津風味小吃。起源於明朝末年。特點為:色澤粉紅、質地細膩,香甜潤口。
石頭門坎素包: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由清末天後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
特點:
薄皮大餡、低脂肪、高蛋白。味醇清口。
恩發德蒸餃:
清真風味小吃。1921年由時文德創建。用洗凈的西葫去皮去瓤,羊肉末用開水烙透。攪入醬油、花生油、香油、精鹽、蔥薑末。最後將西葫餡投入拌勻。將擀成的面擠捏成道士帽形的餃子生坯,上屜用旺火蒸熟。
特點:
有咬勁、不滲油、肥而不膩、鮮嫩味美。
陸記燙面炸糕:
創始於1918年,製作時選用優質麵粉、黑白小豆、白沙板糖、花生油為原料。經過 7道工序,慢慢加火,炸成扁球形的紅色成品。
特點:
外皮酥脆、不粘不艮、餡甜爽口、清香不膩。
芝蘭齋糕乾:
津門著名風味小吃。具有60多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選用優質小站稻米、江米為主料,輔以優質紅小豆、芝麻、桃仁、葡干、瓜條、桔丁等精製而成。
特點:
外觀潔白,不粘牙、不掉面、綿軟筋道、內味獨特。
明順齋燒餅:
傳統風味小吃。由呂鳳祥在本世紀20年代在「唯一齋」製作經營。用熱香油與富強粉混合面酥面,包上餡,經過烙、烤兩道工序而成。
特點:
色澤杏黃、外皮酥脆、內層柔韌面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