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日蛋糕 » 一月六日吃蛋糕是哪個國家
擴展閱讀
蛋糕上寫著花的是什麼 2024-11-23 15:16:46
去北京哪裡吃蛋糕店 2024-11-23 15:12:47

一月六日吃蛋糕是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 2024-11-07 11:57:48

① 日本有哪些節日

◆日本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女孩節(3月3日):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模仿昔日宮廷的風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擺在一起,喝糯米釀成的甜酒。

端午節(5月5日,也叫男孩節):祝願男孩子健壯成長的節日。這一天,人們裝飾起武士木偶,還在屋檐上插菖莆、豎起鯉魚旗、吃柏餅。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 這一天在城裡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鄉,在祖先靈前供上許多食品,祈禱祖先亡靈冥福。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 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 3歲和7歲的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以此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日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故從中選了這三個年齡。

◆日本法定節日

日本有12天法定的國民節日,在這些日子裡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慶祝新年伊始。

成人節(1月15日): 各地在這一天把成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來,舉行慶祝活動,勉勵他們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國之日,紀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歷上的春分日):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日本國憲法的實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兒童節(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謀求孩子幸福,同時也感謝母親。

敬老節(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舉行演藝會,饋贈紀念品,向他們祝賀長壽。

秋會(日歷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靈。

體育節(10月10日):熱愛體育活動,培養健康的身體,這是為紀念1964年10月10日舉行的東京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設立的。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

感謝勤勞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鄉土傳統節日

秋田縣橫手地區的"做雪屋"(新年期間):做一個縱橫2米左右的雪屋,中間設一祭壇祭拜水神。入夜,幾個孩子聚集在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

札幌的雪祭(2月第一個星期五至星期天):在舉行雪祭的日子裡,以動物、神話及傳說等為題材,排列著大小各種雪像。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園里舉行。

博多的"頓達節"(5月3日至15日):所謂"頓達",是荷蘭語Zondag之訛,休假的意思。人們化裝成神話里的神仙騎著馬或者讓穿著盛裝的孩子站在彩車上,成群結隊、熱鬧非凡地通過街市,此外還舉行形形色色的文藝演出。

京都的祗園節(7月1日至29日):這是八坂神社的祭禮,起源於9世紀末,為了祈求驅逐瘟疫。16日夜晚,城鎮的舊式家庭在屋檐下掛著神燈,鋪上席子,裝飾鮮花,豎起屏風,給節日增添光彩。用矛裝飾的彩車燈火通明,演奏著祗園樂曲。17日絢麗多彩的矛彩車的巡迴,使節日氣氛達到高潮。

青森的"睡魔"節(8月3日至7日):人們肩上扛著大型紙糊的偶人、魚蟲鳥獸,或放在車上,合著笛子、大鼓的伴奏,一面發出吆喝聲,一面熱鬧地穿街走巷。夜裡從里邊點上燈火,沉浸在幻想的氣氛之中。6日夜裡到7日,把這些東西送上船,在海面上巡遊,這景色真是值得一看。

仙台的七夕節(8月6日至8日):它是緣由七夕傳說的節日,全國都舉行七夕節活動,其中仙台最為有名。家家戶戶豎起竹竿,上面掛著各具匠心的五彩詩箋或燕尾旗,爭相媲美。尤其是在商業街,豪華裝飾鱗次櫛比,凝聚著各種情趣,加深了節日氣氛。

秋田的竿燈節(8月5日至7日):這是秋田市舉行的七夕節活動,意欲驅散一年裡的睡魔,以免妨礙工作。在一根長長的粗竹子上,橫繫上幾根竹子,掛上46個或者48個燈籠,然後在頭上、肩上或掌上保持平衡,反復豎立。年輕人還隨著大鼓的伴奏獻技,做到粗竹子不倒下,以此互比高低。

德島的阿波舞(8月15日至18日):據說起源於16世紀末期,當時百姓以跳舞慶祝諸侯進城。隨著三弦琴、大鼓、笛子的伴奏,不論男女老少都穿著輕便單和服跳舞。舞蹈簡單、活潑,用手打著拍子,舞步輕松有趣,全市居民盡情歡跳,通宵達旦。

長崎的重陽節(10月7日至9日):這是神社的祭禮。在這個節日里,跳起中國式的蛇舞,令人想起閉關自守時代唯一的開港地長崎的風土人情。

京都的時代節(10月22日):這是平安神宮的祭禮。將京都成為首都後1000多年來的風俗習慣按各個不同時代的風貌列隊展現,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目睹日本歷史畫卷的無比美麗。

男鹿半島的"驅懶節"(12月31日):這是自古在男鹿半島上流傳的奇特的民間活動。青年們戴著假面具,身穿用稻草或者海草做成的短蓑衣,扮成鬼怪的模樣,手持紙糊的菜刀、棍棒、草袋等,串門走戶,以此告誡懶漢們。

日本的節日很多,有的是國家規定的,有的則是民間長期延續下來的。

��◆國家節日有以下12個:

��1、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2、成人節:1月15日。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3、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4、春分:3月21日。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租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5、天皇誕辰日:12月23日。它是明仁天皇的生日,定於1989年。裕仁天皇時是4月29日(舊時稱「天長節」)。

��6、憲法紀念日:現行《日本國憲法》是1946年11月頒布、1947年5月3日開始施行的。1948年把5月3日定為「憲法節」,放假一天。

��7、兒童節:5月5日。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8、敬老節:9月15日。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9、秋分:9月23日。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10、體育節:10月10日。是以1964年在東京舉辦第18屆奧運會之開幕日命名的。1966年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11、文化節:11月3日。1937年定的。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挺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12、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1948年定的。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此外還有一些民間節日:

��雛祭:3月3日。是女孩子的節日。舊稱「女兒節」,這一天有女孩的家庭大都擺設各種玩偶,親朋好友之間也互贈一些玩具娃娃之類的禮物,以示祝賀。

��櫻花節:3月15日—4月15日。在此期間日本列島的櫻花從南往北逐漸開放。男女老幼屆時外出遊園賞花,並飲酒歌舞,歡迎春天的到來。

��愚人節:4月1日。又名「萬愚節」或「4月傻瓜」,這一天可以撒謊捉弄、嚇唬別人,不受怪罪。這個節日是二戰後從歐洲流傳到日本的。

��御田植節:6月第一個星期日。這一天農民們載歌載舞,迎接穀神的來臨,祈求豐年。

��七夕:7月7日。這一天人們把五顏六色的紙船、紙馬、紙鶴等掛在葉子上、竹枝上,祝賀書法與裁縫等手藝的進步。

��中元節:7月15日。又叫「孟蘭盆節」,是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所以這一天視為「鬼節」。商店實行中元節大削價。寺院高僧念經超度亡魂49天,放幽靈燈、燒過路錢,為鬼引路,跳孟蘭盆舞超度亡魂。

��星節:8月6日—8日。來源於中國牛郎織女相愛的古老傳說。這一天姑娘們穿上盛裝,接受友人贈送的綉花錢,戀人們期望彼此如同牛郎織女那樣的忠貞於愛情。

��聖誕節:12月25日。源於西方的宗教節日。如今在日本也很流行。節日期間(一周左右)。除基督教徒歡度自己的節日,民間也組織較大規模的娛樂活動。大小商店也實行年底削價「大拍賣「。

② 【吃不起麵包就吃蛋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百姓為什麼不吃蛋糕呢,用來顯示貴族的驕奢淫逸,和對下層民眾的一無所知。

這句話是路易十耐姿六的王後說得。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

歷史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原句被記載在盧梭的《懺悔錄》里。

「最後,我想起了一位偉大的公主,她被告知農民沒有麵包,她說:「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呢?」

盡管盧梭只說了是一位「崇高的公主」,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直指瑪麗,但懺悔錄本身在歷史素材上,並不算嚴謹。

(2)一月六日吃蛋糕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雖然瑪麗王後的丈夫路易十六並不喜歡奢靡的宮廷生活,但瑪麗王後卻揮金如土,時常花天酒地、大擺筵席,甚至還私下傳喚瑞典的貴族來宮里偷情。

日積月累,揮霍無度的宮廷生活成為國家財政緊迫的原因之一,法國民眾的生活每況愈下,最後終於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而瑪麗王後的下場,就是被市民拉上街頭遊街,最後送上斷頭台處死。1793年10月12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亂倫。

這種昌埋絕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793年10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正式判處死刑。

不過,雖然她在凡爾賽宮的好日液尺子就此結束,但傳說她仍然迷戀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幽魂至今仍在宮殿內游盪。

③ 聖誕節的英語介紹,附加中文翻譯

Christmas (Christmas), every year December 25,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church calendar, it is christians celebrate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celebrate day.

On Christmas day, most of the Catholic church will first try on December 24, i.e. the Christmas Eve held on December 25th at midnight mass.

and some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will hold good tidings, then celebrate Christmas on December 25th, Christianity another big branch - eastern orthodox 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e annually in January 7.

聖誕節(Christmas),每年12月25日,是教會年歷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

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

(3)一月六日吃蛋糕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一、聖誕節的發展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出生而設立的,但《聖經》中卻從未提及耶穌出生在這一天,甚至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耶穌是出生在春天。直到3世紀,12月25日才被官方定為聖誕節。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東正教把1月6日、7日定為聖誕節。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二、聖誕節對中國的影響

聖誕節對於沒有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國人來說,只是提供了購物或是又一個出國遊玩的時間點罷了。中國國內眾多城市都有了聖誕狂歡,商場、超市等在聖誕前後都有大型促銷活動。也催生出了一個現象:「浙江義烏,號稱世界聖誕飾品之都。」全球70%的聖誕飾品都來自這里。

2011年聖誕前後,眾多中國人紛涌至英國各大城市購物,英國國內所售奢侈品的近三分之一都被中國人買走。在這種令人乍舌的購買力引導之下,不少國家在聖誕節專門推出針對中國人的有消費優惠的旅遊計劃。

而英國倫敦更是有不少商家在聖誕節前後,專門僱傭會說普通話的店員,幫助中國顧客選購商品。2010年,中國內地遊客在英國消費總量超過10億英鎊,英國本國居民的奢侈品消費需求則不足中國遊客的一半。

④ 過生日的習俗

生日,顧名思義,就是出生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幸運的,所以,這一天被稱為「生辰」或者「壽誕」。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甚至不亞於一些傳統的節日。所以,要有所講究,要認真過好生日。

1. 過生日吃紅蛋:剝蛋殼代表我們剝開過去、脫胎換骨,意味著剝殼重生的開始。

2. 過生日中國人吃長壽面線:記得把面線夾進碗里時不要弄斷,拉的越高越長代表主人的壽命那麼越長。

3. 人瑞過生日不張揚:在中國傳統故事裡頭認為最長壽的一個人瑞是彭祖,傳說里頭他活了800多歲。他會死掉的原因,是有一天他看到有一個人在洗木炭,這個人想把黑色木炭洗白。彭祖聽了哈哈大笑,我活了800多歲還沒有聽過木炭可以洗了變白。沒想到那個洗木炭的人是小鬼使者,一直找不到彭祖,沒想到彭祖自己招認了,彭祖因此被帶到閻王處。所以因為這個故事,人瑞過生日都比較低調,除非是特定的大壽年紀。

4. 49歲要稱50歲:因為9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數字結束、象徵最後,0才是開始,遇到九都會先過0。所以,50歲生日要49歲時過,9還代表天長地久,生命長久。

5. 蠟燭一次吹熄:一次吹熄代表願望一次實現,象徵主人身體健康,象徵好兆頭。

6. 蛋糕不能切對半:通常壽星切蛋糕不會一刀到底,要第二刀由壽星繼續切下去,分兩次切。切到底有一刀兩斷的不好意涵,結婚蛋糕也記得不要切到底,分兩次切完。

7. 鬼月不過生日:農歷七月生日的人生日也不張揚,尤其是農歷七月十五日是鬼王生日,此日過生日,不就暗示跟鬼王一樣嗎?鬼王知道後,或特邀此人一起過生日也有可能。

8. 生日後不能補慶祝:只能提前過,不能延後過,預祝壽誕,要提前才有誠意。生日過了之後再過,感覺好像過了兩次生日一樣,多了兩歲。

9、以下日子禁忌過生日: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二十七等日子,都是傳統祭祀日,一般都是祭祀墓園或墓地掃墓之日。不過生日,有參加掃墓拜祭等活動,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不過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而不是拜祭已逝者。 因為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嘩、嘻笑怒罵,污言穢語。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當日最好不要去探視親朋好友。因為是祭奠節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實在是讓人難堪,或者說是相當不吉利的。由於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能在此時買鞋。)如若家中有人正好是今天過生日,應盡量避開。比如陽歷生日恰巧清明節,盡量過農歷生日,反之亦然。如果實在避不開,則當日不要接受鮮花,生日蛋糕也不可當天吃。

10、農歷七月十五為鬼王生日,在這一天民間禁忌特別多,像是不要游泳、不要在今天過生日,不要拍別人的肩膀等,雖然有人不信,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還是應該盡量避免觸犯禁忌,表示對好兄弟保持一份敬意和尊重,以求平安度過鬼日。

過生日的年齡禁忌

過生日似乎是大部分人熱衷的事情,許多朋友還一年過兩次生日,即陽歷生日和陰歷生日都過,一年得兩次生日禮物。其實,從中國傳統習俗或禁忌來說,過生日是有講究的。

有一次一位南方的老闆要給自己的媽媽過70大壽,說願意出資上百萬,將在海內外的親朋好友都請回來給自己母親祝壽,還要穿統一服裝。有這方面專家對他說:不可!老闆問:為何呢?回答:你想想在中國,親朋好友什麼情況下才會穿同一服裝?如果你堅持給你母親過生日,很可能意味著最後一次給你母親過生日,也意味著的可能是最後一張全家福。這並非空穴來風。

不主張祝壽60歲到80歲的人轟轟烈烈過生日祝壽,是因為有此說法:一個大壽能消耗8—10年的壽命。

不僅僅如此,習俗還認為人的出生是經歷由神到人再到神的過程。解析如下:

1、人從出生到12歲,即一個屬相輪回一次前,這個孩子是「神」不是人。比如,今年出生的孩子屬蛇,那麼,到孩子第一個本命年,即2025年前,我們都可以給孩子過生日,哪怕是大張旗鼓都不為過。
2、人從12歲到59歲,已經從「神」轉變為人,可以過生日,但是要根據當地習俗過生日。比如通常逢十過生日要提前一年,比如30歲過生日通常在29歲完成;而且很多地方「過三不過四」,即三十歲生日可以過,而四十歲生日不能過。
3、人到了60歲,已經是六十甲子輪回一次,故而,從60歲開始到80歲為止,是不能大張旗鼓過生日的。過去坊間和位理學都認為,人一旦到了60歲,就不能過生日了,因為怕「提醒」閻王爺,早早將過生日者「一筆勾走」。此次曾志偉60大壽就認為是不妙的,如何不妙?朋友們不言而喻。
4、人到了80歲,又從人轉變為「神」,因此也就可以過生日了,而且可以大張旗鼓過生日了,即使等報紙慶賀生日大壽都無礙,因為已經是「神」不是人了。
5、凡是當年沖犯太歲的朋友,都要謹慎過生日,最起碼不能招搖過市的過生日。可以「悄悄進行,打槍的不要」。

特別提醒:

1、中國傳統的位理學意義非常深遠,人的歲數不同其運勢也不同,因此過生日是高調還是悄悄過也不盡相同,朋友們需要認真研讀對待。
2、已經到了60歲的朋友更應謹慎過生日。建議可以在家悄悄過生日,不可張揚更不可高調,否則可能從此麻煩跟著來。雖然有朋友提前一年過生日,比如在59歲過60歲的生日,還是要謹慎為宜。
3、過了80歲的朋友,就可以大張旗鼓過生日,因為通過過生日,能得到許多正能量,對於壽星可以延年益壽哦。

過生日忌諱

1,生日對每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生日最好在白天過,盡量不要在晚上過。
2,生日當天最好不要出遠門,沒什麼事就待在家裡。如果出門的話,盡量不要去爬山,不要靠近河流水域,不要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行走。遠離工地施工現場及容易出意外的地方。不要去游泳。
4,生日當天肯定有很多好朋友送禮物。記住,鍾和手錶一律不收。表示拒絕送終--鍾。
5,生日當天忌說臟話和不吉利的話。路上遇上不好的事不要去看,走自己的路。莫好奇,保證安全。
6,忌諱4個人一起慶祝生日(包括自己在內)。多一個或少一個人都行。
7,生日當天不要看恐怖電影,不要玩靈異游戲。
8,祝大家快樂平安的過好生日,小心駛得萬年船。
9、慶生日不殺生,最好放生動物,積德。

生日禁忌

做生日時,各地流行「男不作三.女不作四」之忌,即男子不做30歲生日,女子不做40歲生日。究其原委,各地傳說不一。
武漢地區的人們以為,男子三十而立,正值創業之際,女子四十,適逢中年,上有雙親,不宜做生日。否則會折壽。
京山一帶傳說,舊時,山林中多猛獸,人進山多有性命之憂,因「三」與「山」諧音,故而「作山」成了慶厄運,有悖初衷;而「四」與「事」諧音,「作四」易惹事招非。四還和死諧音,不吉利。
黃石一帶傳說,30歲的男子,正處人生「關口」,倘若做生日,熱鬧的場景會使「把關」的小鬼忘開「關口」,於是,整個十年中做生日者命中多災;40歲為女子「出隘」之始(即進入更年期),做生日時,隆重的氣氛會沖亂做生日者的情緒,使其不能順利「出隘」而多有痛苦。各種傳說,無以為考,且解釋不一,但男女忌諱做30歲、40歲生日的習俗卻廣為流傳。此外,作生日,忌說不吉利的話語,更忌家人口角。小兒作生日,還忌打破碗、盤之類器皿。

⑤ 你童年的時候吃過生日蛋糕嗎

我覺得可能40,50,60後們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沒吃過生日蛋糕吧,那時候可能有極個別的人家能吃上生日蛋糕,相當少吧,大部分家庭能給孩子煮兩個雞蛋就算不錯了,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我好象沒過過生日,忘了。

慚愧,非但沒吃過,聽也沒聽說過生日蛋糕。過生日煮兩個雞蛋吃已非常滿足了,但很快樂,那種幸福感是現在體會不到的。

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很少吃過生日蛋糕,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肯定沒吃過生日蛋糕。一是那時候生活還很艱苦,能吃飽飯就是不錯的。二是生日蛋糕也是後來生活富裕了,商業發達了的新興產業,過去即使有錢也沒處買去。我小的時候是60年前後,國家正在困難時期,好多人都沒吃的,我就算吃不飽但總算是過來了 ,過生日想吃個雞蛋,那是很困難的。那時候一般老百姓都在到處奔波著討生活,家長也很少能記住小孩子的生日,有時候想起來已經過去了。一部分稍微富裕一點的家庭,如果還能記住孩子的生日,也就是吃個雞蛋之內的。

我童年連做夢都沒吃過生日蛋糕。我是三年自然災害最後一年出生的,雖然父母都有工作,日子不是那麼難過,但那時國家非常困難,物資也極度匱乏,普通老百姓更是清貧,大多吃不飽穿不暖,估計那時也沒有什麼生日蛋糕,反正我是聞所未聞。

記得小時候我過生日時,母親特意給我煮了兩個荷包蛋,也就記得那一次,大概是十一二歲時。那天中午,母親對我說「今天是你的生日,給你煮了兩個荷包蛋,快趁熱吃了,別讓弟妹看見了。」當時我沒有客氣,三下五除二就結束了戰斗[笑哭]。

以後,每逢期末考試前,母親也會給我煮兩個荷包蛋,希望我能考出好成績,但每次吃那蛋時,總覺得有點受之有愧,我的成績只能算是一般般,除了乒乓球和籃球厲害些,考試是絕對拿不到前三名的。直到高二分文理科,我才嶄露頭角,文科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要說吃蛋糕,不是生日蛋糕的那種,就是那種圓形的一斤大概有十多個,小時候我還真吃過一次。那是我姐姐從縣食品廠休假帶回來的,我姐十四歲就參加了工作,開始在一個山區公社做婦女主任,由於文化低(只讀完小學),工作壓力大,便改行到縣食品廠做了一名工人。那天姐姐提回一斤蛋糕,是用那種牛皮紙包裝的,打開時滿屋飄香,那黃燦燦的蛋糕我平生還是第一次見到,剛吃一口就甜到到心頭,我真沒想到世上還有這么好吃的糕點,我記得自己當時吃了三四個,那種美好的感覺至今難忘。

不知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歡迎評論留言!

我生長在上世紀50年代,那時正是我國 社會 主義建設初期的高潮時段,一切的建設都是圍繞著「現建設、後生活」的原則,所以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吃飽飯是當時普通家庭人們的追求,生日蛋糕這種奢侈品很多百姓都沒見過,更別說吃了。記憶中我小時候過生日時就是在生日那天早晨,給煮兩個雞蛋吃就算過生日了,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後,生日當天就給買一根油條煮兩個雞蛋寓意著能考100分。

時間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勻許私人做生意後,過生日吃蛋糕才開始慢慢的被普通百姓接受和普及。生日吃蛋糕這種西方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只有不到40年,所以在中國普通百姓生活中,40歲以上的人兒時過生日,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吃過生日蛋糕的。

不但沒吃過,而且從沒聽說過過生曰的事兒。

小的時候僅僅給姥姥姥爺過六十六,家裡的親戚聚集在一起,媽媽和老姨在姥姥家做一大桌子 美食 ,老人,年輕人,孩子們圍攏在桌子周圍,為老人慶祝六十六大壽。孩子小,沒有過生日的權利。父母根本顧不上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一切聽天由命,連孩子的出生年月日都是父母隨便安排個日子,不是說半夜生的,就是雞叫頭遍生,到底哪時哪刻他們也弄不清,就甭提過生日了。

六零後過過生日的人寥寥無幾,除非孩子少的家庭,比較重視孩子的感受,生日那天早晨起來煮兩個雞蛋,生日人吃雞蛋,其它孩子都在旁邊觀望,一個個眼巴巴地望著生日子盡享雞蛋下肚的幸福,兩個雞蛋是最高獎賞。蛋糕沒人捨得買,即使才兩塊錢一個。省下兩塊錢能買二斤半肉,誰會為給孩子過生日損失掉一家人肉燉酸菜的火食改善呢!

一個窮字代表了所有過生日沒吃過蛋糕的孩子們在那不堪回首的童年孩子多買不起蛋糕的心聲。

童年那有生日蛋糕吃呀!水煮雞蛋就有的吃,自家養的雞下的蛋,最開心就是撿雞蛋了,母雞下完蛋就會叫,好像告訴我們它生蛋了[呲牙]

好友的問題,試著去回答。

想起來,好像沒有吃過吧。因為那時候沒有蛋糕的概念。

那時候,吃到的相似的食物叫 發糕。

點心和糕點,那是和糖瓜子一樣,過年過節才能看到或者吃到的。當然遇到自己家喜事,比過年可能幸運些,一定能夠得到一份禮物。生日,不一定得到所謂的「蛋糕」,也談不上現在的蛋糕了。

生日收到禮物,是高興而幸福的。小朋友期盼生日的喜悅感,多麼難得和美好。美好的記憶很重要。您說是不?

我的童年沒有吃過生日蛋糕!我是70後的人,我童年吃的是玉米面窩窩頭和大餅子!白面只有過春節時才能吃上幾天!穿的衣服是我哥哥們穿小的改裝的衣服,幾乎都帶補丁!吃白面都很奢侈,何況生日蛋糕呢!沒有吃過生日蛋糕!

看到你今天提問的問題,回憶當初的生活不易,所以我現在非常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也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我的童年苦

生活很艱朴

頓頓紅薯饃

吃上就不錯

就著咸蘿卜

穿著更樸素

家家有紡車

織出粗棉布

自己染染色

手工做衣服

洋布很少缺

富人才穿著

人窮不講究

生日隨便湊

每逢過生日

雞蛋勝吃肉

擀上白面條

香油倒一勺

吃上一大碗

賽過活神仙

兄弟看的饞

歲過幾十年

回想還是甜

⑥ 聖誕節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基督徒為了紀念耶穌聖靈誕生拯救大地,所以將耶穌的誕辰12月25日稱作聖誕節。


聖經中說:耶穌是聖靈誕生,他是救世主,他是主基督,上帝將聖靈投入人間是為了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


基督徒信仰上帝,尊敬聖子,所以每到12月25日耶穌誕生的日子,所有的基督徒都會舉行宴會慶祝。


後來聖誕節在著基督徒的傳播下流傳到了各個國家,漸漸地隨著時間過去,聖誕節也配合各國的國情衍生出了不同的傳統。


比如在美國和日本,聖誕節是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的日子,類似中國的春節。


孩子們睡覺前會將大大的一隻襪子掛在床頭。傳說聖誕老人會給一年表現乖的孩子他想要的禮物。不過一般都是家長偷偷買的,這是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中國因為有傳統的春節元宵節之類的團聚節日,所以被影響比較小。所以中國的基督徒只會在教堂做相應的傳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