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太驕橫五招制服他
孩子太驕橫五招制服他
孩子太驕橫五招制服他,相信很多媽咪都發現,自己的小寶貝有過驕橫的現象。孩子這種驕橫的行為和家庭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孩子太驕橫五招制服他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太驕橫五招制服他1
公開羞辱不恰當
會不會讓他站在交通繁忙的公路邊,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是小惡霸。如果你討厭惡霸,請按喇叭。」事實上,這正是來自德克薩斯的一位父母,發現讀四年級的兒子期負小朋友時,做出的舉動。
這位老爸表示他別無選擇,除了以這樣的方式讓兒子知道羞愧。因為這個小傢伙已經反復多次的出現類似的惡行,盡管他也被教育了很多次!所以,讓他自己親身感受,公開被別人羞辱的感覺實在很不好。
該父親被指控為不良父母,並且接受了處罰。盡管如此,他聲稱對兒子的處理方式是有效的。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道,他的兒子後來向被自己欺負的小朋友道了歉。
專家賈斯汀庫爾森博士分析:盡管這位父親的處罰,讓兒子向對方道了歉,可是孩子也許還是沒有能夠從這樣的錯誤中有所學習。事實上,有一些方式可以阻止孩子盛氣凌人,而不必通過公開羞辱自己的小孩。
紀律政策而非嚴厲懲罰
庫爾森博士指出,有證據表明,父母使用強制性權利的濫用,並將此作為紀律,其實是無效的。
父母該做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嚴懲。懲罰從來就不是好老師,所有的懲罰不過是用來嚇唬孩子罷了。往往當父母使用這種策略時,無疑破壞了親子關系,同樣也破壞了信任感,往後無論教孩子什麼,似乎都更加困難。
以身作則是關鍵
在改善孩子行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莫過於父母在發現孩子的盛氣凌人後,別跟隨自己的第一反應來處理。否則,等於將潛在的憤怒和暴力傳遞給孩子。所以,專家建議父母不妨與孩子坐下來冷靜、平和的談一談,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傷害、欺負以及懲罰他,而是希望聽到他的一個解釋。
培養並鼓勵同情心
父母不妨問問孩子這幾個問題:
你覺得,在你盛氣凌人的對小朋友時,他們會怎麼想?
你覺得,當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發現時,會是什麼感受?
你覺得,小朋友一想到明天還要帶學校,還會見到你,是什麼心情?
父母問孩子這些問題,目的不是在於引發小傢伙可怕的內疚感,而是鼓勵他們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並感受,進而更直接的讓孩子明白:他到底做了什麼。
一旦孩子實現這類感悟,對他們今後的行為管理將起到極大的積極推動。當然,這一策略更好適合於年齡相對較小的幼兒及孩童。
別放棄孩子
你們的堅持,不但能讓孩子丟掉驕橫,學會乖巧,而且還可以幫助娃娃的健康成長。因此,堅持下去,不要對他說放棄。
孩子太驕橫五招制服他2
過分溺愛讓孩子怠惰、自私、驕橫、無能。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奶奶60大壽,被家人一貫嬌寵的兒子非要先吃一塊生日蛋糕,父親不允,兒子犯橫道:「不讓我先吃,你們也都甭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反扣在地。奶奶哭道:「我愛了你12年,你愛我一天也不行嗎?」
石家莊市第二看守所工作人員申德明講了這樣一個例子,在押人員呂某,現年14歲便犯下了弒母之罪,在看守所里仍然無法無天,成了一個小刺頭。民警家訪 時發現,他家五代單傳,呂某被視為掌上明珠,即使他罵媽媽,媽媽也會滿臉堆笑地哄他開心。半年前一連幾天,他逃學上網,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他,結果把他惹惱 了,向媽媽掄起了菜刀。
為什麼這些孩子變得如此無情,他們究竟缺少什麼?
對孩子過度保護也是家庭里司空見慣的現象:小學校門口常常簇擁著幾十名家長,僅有幾百米的路程要接送孩子;中年級女孩子自己不會梳頭;上公共汽車,父 母替學齡兒童搶佔座位;少先隊決定舉行10公里遠足,眾多家長聞訊輪番給輔導員提意見,堅決要求以車代步。有位家長坦言:「除了吃飯和睡覺我不能代替,其 余的我都替孩子幹了。」似乎這些父母並不希望孩子長大,想永遠陶醉在被依賴的幸福之中。
很多父母在這方面有類似的體會,一位父親也曾經說過:「現在的孩子不好管,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光讓我們尊重孩子有什麼用?孩子根本不尊重父母,我們說的話在孩子那兒不管用。這是我特別苦惱的問題。」
專家認為,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如果父母不能對孩子不當行為進行約束,不忍心對孩子說一聲「不」,這樣的教育就是放棄責任的教育。
說「不」的七個原則
孩子的性格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不同,父母拒絕孩子、約束孩子的方法自然會有變化。但是,在對孩子說「不」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原則是父母可以遵守的。郭文鄴總結出7個原則供父母們參考:
一、做事之前先給孩子訂規矩
約束來自於規矩。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就要給孩子訂立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及性格特點的規矩。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根據孩子 經常出現的不良行為確立一些盡可能具體的規矩,例如關於吃飯、看電視、寫作業、買東西等等規矩。最好與孩子一起制訂各種規矩,這是尊重孩子的體現,孩子做 起來也能更准確。
二、讓孩子做些有意義事情
當孩子在從事一種您不喜歡的行為時,除了給孩子語言上的告誡以外,還要引導孩子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慢慢脫離不好的行為,而用有意義 的行為取而代之。例如,當孩子總是沉迷電視的時候,如果父母能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來引導孩子離開電視機,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可以用製作航模、外出旅行、 游泳等行為來吸引孩子。
三、不要逗孩子玩
有的父母喜歡逗孩子玩,看孩子發急的樣子覺得很好笑。當孩子想要去麥當勞的時候,爸爸心裡明明很想滿足孩子的要求,卻說「不行,我就不帶你去!」孩子 開始哭鬧起來。看著兒子咧開嘴哭了,爸爸卻咧開嘴笑了,對兒子說:「好好好,咱們去吧!」成年人的心理得到了滿足。但是,孩子在眼淚中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哭鬧是管用的!
四、不要做大方父母
有些父母因為對孩子存有內疚心理,往往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比如,一個星期才與孩子見一次面時,或者出差剛剛回家時,特別容易滿足孩子的要求。時 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有這樣的權利去要求父母。如此下去,孩子漸漸形成了習慣,想得到什麼就一定要得到,並且不斷提出各種要求。
五、平靜地對孩子說「不」
當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時,常常被氣得頭昏腦脹,這時父母大多難以控制自己的言行,把憤怒表現在臉上、語言和行動中。父母這樣做,也許正中孩子 下懷。有些孩子故意做出某些惱人的行為,目的就是要激惱大人,在他們看來,能讓大人惱怒,自己是很了不起的。因此,父母們要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某些言行,當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要用平靜的口氣表達您的心情以及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會從父母的態度中了解到,無理糾纏是沒有用的。
六、告訴孩子拒絕的理由
當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出現一些不合適的行為時,如果您認為不可以,就一定要明確地拒絕孩子,把拒絕的理由告訴他。
有的父母不善於告訴孩子真正的理由,而是編造一些借口來騙孩子。例如,在孩子想買某些玩具的時候,父母往往習慣說「太貴了,買不起」。而實際情況是玩 具並不貴。建議父母不妨告訴孩子,擁有很多玩具並不代表幸福,有些東西不值得買。這樣孩子會形成一定的消費觀念,並成長為一個理智消費的人。
七、說了「不」就要堅持到底
對父母來說,最難的就是將態度堅持到底。很多父母苦惱,正是因為他們對孩子說了「不」以後無法堅持到底。您可以給孩子一些警告,也可以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還可以讓孩子在某個地方冷靜十分鍾……但是,根本的原則就是父母一定要堅持到底。
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對待孩子,建議父母們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選擇。對於那些性格比較活潑、容易興奮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暫時離開對他具有誘惑 的場所。例如,如果孩子一看到游戲機就興奮不已,賴在游戲室里不想走,父母可以強制性地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冷靜10分鍾;如果您的孩子好奇心 重,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您可以想辦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新鮮事物上去;如果孩子的好勝心比較強,父母可以試著用激將法。比如,孩子不敢打針,父母可以 說:「你看鄰居小虎比你小都不怕打針,你還不如他嗎?」
通過上面的一些原則,也許能夠幫助父母們態度更堅決、更科學地對孩子說「不」。
合理懲罰孩子
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英國成年人中的大多數還是堅決要求保留打孩子的權利。
劉鳳華說,家長不要怕懲罰孩子。行為心理學認為,懲罰雖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厭惡,但是懲罰是有價值的。必要時可以懲罰孩子,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脆弱的教 育。但是,懲罰不是體罰,體罰是對心靈的虐待,象錯一道題罰寫20遍,犯了錯誤就到操場跑圈,都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懲罰。懲罰應是一種教育手段,應盡量在孩 子自願選擇的基礎之上,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郭文鄴認為,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可以採用撤消關注的懲罰方式。撤消關注就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予理睬」,是一種比較溫柔的懲罰方式。如果孩子發現蠻橫 無理得不到家人的關注,他就不會用這種畸形的方式來搏得父母的關心了。孩子「人來瘋」、「出風頭」等行為都是這種心理的表現。有效動用撤消關注這一策略要 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多次使用方可見效。不能指望每次「撤消關注」都會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孩子在變好之前可能變得更壞,還有可能出現反復。因為「撤消關注」一方面會激起孩子的抵觸性情緒,另一方面他可能發現不能「制服」大人,而嘗試多次,所以,成人要有這個思想准備。
二、家庭成員要措施一致。如果爺爺奶奶與父母不--致,孩子在這邊受到冷落,在那邊得到袒護,教育效果就會極為 糟糕。因此,在實施「撤消關注」之前,家人要結成「統一戰線」。三、與正強化配合使用。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撤消關注」,當孩子出現適宜行為時要及時地補充 關愛和贊賞,這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為是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哪些行為是爸爸媽媽喜歡的。
四、不能間歇使用。間歇使用「撤消關注」實際上就變成了「間歇強化」,這樣不但不能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反而會加劇他們的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還有一種懲罰的辦法叫自然懲罰法。比如,孩子挑食可以讓他嘗嘗挨餓的滋味,孩子不好好穿衣服就讓他嘗嘗受凍的滋味,孩子太「擰」就讓他感受太「擰」帶來的麻煩,但是這種自然懲罰不要嚴重傷害孩子的健康,不要對孩子心理帶來折磨,最好要慎用。
嚴厲管教之後是溝通的最佳時機
郭文鄴說,當父母與孩子的「激戰」停止,孩子的胡鬧沒有得逞時,他會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這時候,孩子常常對父母做親昵的舉動,這個時候是父母與 孩子溝通的最佳時機。因此,父母不應該害怕沖突,或者在沖突時退卻,要把沖突看成重要事件,因為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這時候談話的效果多是其 他時候無法達到的。
批評孩子的同時,要讓孩子自己談一談錯誤在哪裡。當孩子談自己不足的時候,父母不要不依不饒的訓斥孩子,應該平靜地聽孩子說,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孩子敘述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反省過程。
一番宣洩後,小孩子往往想依偎在父母的懷里,父母應該張開溫暖的雙臂歡迎他。可以耐心地跟他談談,因為這個時候父母的話他容易聽進去。對大孩子,批評 後要適當地鼓勵,施以父母的溫情,對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給予滿足。這等於告訴孩子,父母是愛他的,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不恰當行為。
② 萌娃吹不滅蠟燭,愁出表情包,過生日吹不滅蠟燭有多尷尬呢
小孩子不會,因為他們只覺得好玩,還會跟蠟燭置氣,一定要吹滅,滿足征服欲。
這個寶寶的表情非常魔性,使出吃奶的力氣都沒把蠟燭吹掉,一旁的媽媽記錄下這一幕,網友們覺得很有意思,寶寶都快急死了。這個年齡段的小孩還不懂事,玩心很重,需要家長加以引導。
買蛋糕慶生的方式很常見,對著蛋糕許完願之後要吹蠟燭,有的蠟燭很難吹滅,我覺得可能是朋友們的整蠱,壽星本人不用太在意,一笑了之即可。開玩笑要適度,別在重要場合搞破壞。過生日應該高興,別擾了大家的好興致。
1、壽星的性格決定正常生日宴的氛圍,部分人玩不起,所以我們要慎重。
有的人心態好,根本不會把這類小事放在心上,也不會覺得尷尬,忙著招待客人。網上段子看多了,有人就喜歡在現實中模仿,我認為最好徵求對方同意之後再使用特製蠟燭。
③ 小孩子生日還沒到 每天念叨禮物 動不動哭鬧怎麼處理
小孩子生日還御卜沒到每天都念到禮物東東就哭鬧應該給小孩子告訴他說生日不會給你鎮差穗禮物了讓他先死了這條心慶談。等那天再把禮物給他拿出來就行了。
④ 小孩提前過生日好不好
大家都知道,這時候的寶寶不會表達,唯一的方式就是哭鬧,想睡覺更是。如果選擇這個時候給寶寶舉辦,不僅寶寶由於犯困哭鬧不止享受不到這個新奇,溫馨的時刻,而且大人也會被哭聲弄得很煩躁,無心慶祝。生日是寶寶和大人共同歡樂的時刻,讓寶寶休息好,以一個精神飽滿的姿態去迎接。
二、隨意選擇色彩鮮艷且不注重奶油品質的蛋糕
奶油分有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之分,植物奶油是人造的,主要成分是棕欖油和玉米糖漿,植物奶油美麗的「外表」來自食用色素,植物奶油中牛奶的風味來自人工香料。而動物奶油是天然牛奶提取物,又稱鮮奶油、淡奶油,牛奶營養價值更高,價格成本更高。所以給寶寶盡量選擇動物奶油,更有利於健康。色彩鮮艷多是含有色素,即使是可食用的。對身體也是有害的,選擇色彩較少的。
三、選擇嘈雜,人流量過多的環境舉行
人流量過多,環境就不怎麼安靜,空氣質量也相應較差,寶寶狠是嬌嫩,對病毒和細菌的抵抗尤其弱。所以盡量選擇環境優雅的單間,提前布置一下,選擇寶寶最喜歡的色彩或是事物,更能激起寶寶的興趣,增強開心程度
⑤ 培養孩子好性格,從兩歲開始,從容應對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嗎
兩歲的孩子進到人生道路第一個叛逆期,被稱作「可怕的兩歲」,我國有句俗話:「3歲看到,7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讓「可怕的兩歲」變為「超級可愛的2歲」,鼓勵孩子好性格從2歲逐漸。
爸爸媽媽喜愛看到孩子高高興興的模樣,見到孩子哭鬧就心痛,於是便達到孩子的願望。卻不知道,小孩恰好是運用了爸媽的這一缺點,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例如想起一個玩具,但是家中小玩具一大堆,當真正給孩子買了以後,察覺孩子並沒玩。
2、對自身的文化教育要自信
我們也不絕對完美母親,大家認真學習著育兒書,閱讀文章著很多新聞資訊,可也持續懷疑著他的教育觀點正確與否,處於焦慮情緒當中。
《可怕的兩歲》給了大家自信心,告誡我們「就算你在育兒時所做的決定不是最佳的,這也比讓孩子自己做的決定好些,這一點對兩歲的孩子特別是在可用。」
為了能高效地修養小孩,爸爸媽媽務必嚴以律己,給寶寶做楷模,不能讓孩子害怕恐懼或是消沉,保持開心開朗積極的情緒至關重要。
⑥ 4-5歲孩子的情緒控制教育方法
4-5歲孩子的情緒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這個階段可以好好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教育孩子情緒控制的方法,有利於養成孩子健康性格心理喔。
一、情緒發展的特點
(一)情緒表現趨於主動性、穩定性、內隱性
主動性:隨著認知和語言的發展,4-5歲幼兒由於某種外來 *** 而引發的情緒沖動逐漸減少,他們對自己情緒的控制也逐漸由被動變為主動。在成人不斷的教育下,在幼兒園集體活動及生活規范的約束下,4-5歲幼兒逐漸學會控制情緒沖動。
穩定性:由於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4-5歲幼兒的情緒穩定性逐漸提高。幼兒對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逐漸加強,他們的行為受情緒支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他們在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漸減少。當然,他們並非對所有的事都能調節好,對特別感興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緒支配,甚至還會出現情緒「失控」現象,遇到不順心時仍會大發脾氣。
內隱性:隨著語言和心理活動隨意性、豐富性的發展,4-5歲幼兒逐漸能他們能用口頭語言、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達內心豐富的情緒情感,漸發展起自我控制能力,從而調節自己的情緒及其外部表現。比如:有的幼兒在幼兒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們會極力控制掩飾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後見到親人會才會表達他們的不滿。
(二)情緒理解發展進入關鍵期
1、移情能力迅速發展
4-5歲的幼兒己具有較強的移情能力,能將自己置身於他人處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接受他人的情感。有移情能力的幼兒,更傾向於將移情喚起轉變為對悲傷者的關心,最終促進利他行為的發展。如:當幼兒看到一個同伴因損壞而失去了一個有趣的玩具而感到悲傷時,他會想到:如果自己失去了這樣的玩具,也會悲傷。這時的悲傷是自我中心的移情,將同伴的情境移到自己身上。同時他也會想到,他是我的同伴,他悲傷,所以我也悲傷,並應該幫助和安慰他。此外,由於語言的發展,4-5歲幼兒學會了更多的表達情緒的詞語、例如高興、害怕,難受、生氣、喜歡、恨、愛、討厭等,他們經常利用這些情緒詞語描述自己和別人的情緒體驗,他們也能用各種情緒性語言去安撫別人或影響別人的行為。
2、情緒理解依存於社會知識
4-5歲是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幼兒對情緒的理解處於社會知識依存型階段,他們更傾向於根據己有的社會知識對他人的情緒做出刻板的推測井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 4-5歲幼兒能夠運用社會行為規范並初步評價自己的行為,還能在成人的幫助下,調控自己的行為,自製能力開始形成、有初步的責任感、道德感。能關心他人的情感反應,關心同伴,幼兒人際關系也發生重大變化,向同齡人關系過渡,能友好合作,體驗自己內在心理活動。但是這個事情的幼兒在認知和情感上都還較自我中心,容易以自已的想法去推斷他人的情緒情感,在認識他人情緒、管理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較弱。
3、理解信念和情緒的關系
4-5歲幼兒開始能夠理解和信念有關的情緒,能夠推測到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情緒感覺依賴於這個人對此事件的感覺、信念和願望。具體表現為許多幼兒已經能正確地判斷許多基本情緒反應產生的原因。例如「曉曉很高興,因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媽媽給她買了生日蛋糕。」「軍軍哭了,因為他摔了一跤。」這些原因往往是可以覺察到的外部事件。幼兒也能認識到,由於人的情緒不同,可能更會產生不同的行為表現。例如一個生氣的幼兒可能會推搡攻擊別人,而一個高興的幼兒則會對別人十分友善。幼兒已經發展了引人注目的情緒理解能力,開始能解釋、預測、影響別人的情緒,這使幼兒能和小夥伴、成人積極交往,友好相處。他們還能夠區分情緒的外顯行為和內心真實情緒。也就是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情緒偽裝的認識能力。
4、情緒理解具有單中心性
4-5歲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還是很有限的,往往是根據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心體驗和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情緒線索則難以理解,他們往往只關注一種突出的情緒信息,表現出思維「單中心性」的特點。
(三)情緒調節多採用建構性策略
4-5歲幼兒自我意識的萌芽使他們願意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去嘗試自己想出種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方面是因為幼兒的生理、心理發育的不斷成熱,自控能力也隨之提高;另一方面與周圍環境越來越多的活動經驗,使幼兒從他人的榜樣行為、言語評價或態度中,有意或無意地學到了一些情緒的社會表露規則,漸漸知道諸如哭鬧、頂撞這樣的策略不僅無助於自身需求的滿足和目標達成,反而會招致成人更加嚴厲的批評和管制。因此他們傾向選擇建構性策略。
1、替代活動
4歲-5歲幼兒在要求暫時得不到滿足、面臨恐懼等消極情境時,會更多地採取建構性策略,例如採用替代活動的方式,玩其它玩具、唱歌、想其它有趣的事等等,通過主動地投入其它活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替代活動之所以能夠成為這個年齡段幼兒最常用的應付方法之一,因為這比起那些單純地通過發泄或迴避的方式來消極地應付受挫情境,替代活動可以更有效地轉移他們對 *** 的注意,減少消極情緒。
2、口語表達
由於語言的發展,4-5歲的幼兒已經能用口語表達的方式來調控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感到舒服。例如他們知道當外部 *** 引起不愉快的情緒時,可以控制身體的感官,阻斷 *** 的輸入。例如,曉曉看電視節目時看到一個恐怖鏡頭,她馬上對弟弟說:「快把眼睛閉上,把耳朵堵上。」
3、自我安慰
4-5歲幼兒調節情緒的另一種策略是自我安慰,當曉曉在幼兒園焦急地等待媽媽的時候,她會對自己說:「媽媽很快就會來的。」以緩解焦慮的情緒。
(四)道德感和義務感進一步發展
4-5歲幼兒由於比較明確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准,他們的道德感便開始與這些道德標准、而且很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產生相應的情感。這一點從幼兒的告狀行為中充分體現出來。
4歲左右,在成人的教育下,幼兒開始由是否完成某個義務而感到愉快、滿意或不安、不高興的情感,開始出現和形成義務感。而且這種情感不僅可以由成人對幼兒道德行為的評價所引起,也可以由幼兒自己對自己行為的意識所引起,但這種義務感的范圍還是比較狹小的,主要涉及到經常同自己接觸的人。
二、教育要點
(一)疏導不良情緒
由於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生活調節的要求和言語的掌握,4-5歲幼兒的內部抑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這就使他們有可能形成更復雜、更細致的暫時聯系,有可能更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使情緒表現逐漸內隱。幼兒情緒的這種內隱性要求成人細心觀察孩子,獷解孩了的內心情緒,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要做適當的疏泄,因為壓抑過久的消極情緒不利於幼兒心理健康。
首先,家長要能暫時容忍孩子的壞脾氣,4-5歲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忽強忽弱,他的哭鬧和不停發問都顯示出他們的情緒缺乏安全感。父母要容忍孩子的壞脾氣,弄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讓自己成為孩子心靈的安全基地。
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有助於溝通,可以防止誤會的產生。父母要多花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當孩子生氣時,父母可以耐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不快,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發泄,並幫助孩子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
讓孩子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具有分析事情因果關系的能力。父母在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時,一定要堅持說道理,不僅讓孩子知道「怎樣做」,而且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並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准則,作為孩子評價自己、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來增強孩子的情緒的自製力。
教給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以防止不良情緒帶來的過度行為。如教孩子在要發怒時默數1,2,3,4……或默念「我不發火,我能管住自己」,這樣做能暫時緩沖孩子的情緒,不做沖動的事情。
2、培養移情能力
移情就是識別他人情感,並對他人情感做出適當情緒反應的能力。移情能力是情緒智力的重要成分,是影響個體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行為的重要因素。因而,家長應結合幼兒移情能力的發展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
能正確地識別他人的情緒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礎。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注意他人的情緒反應,經常要求孩子觀察別人的情緒狀態。當孩子掌握了這些基本情緒的辨識之後,家長可以要求孩子把這些情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當孩子做錯了事以後,家長問他:「你現在心裡感受怎樣?」他們能說出「覺得難為情」,而不是單純地說心裡覺得不舒服。孩子具備了一定的情感識別能力後,還必須使他們對他人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是培養孩子移情能力的重要環節。可以通過情緒追憶(通過語言喚起孩子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當時情景的聯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情景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孩子產生共鳴)或者情感換位(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景,讓孩子進行分析討論和角色扮演,從而使他們能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不同的情緒反應,促使孩子以某種角色進入情感共鳴狀態)的方法來訓練。
總之,要想孩子富有同情心並樂於助人,家長首先應從移情入手,讓孩子學會移情,這是孩子學會關心,具有愛心和同情心的基礎。
三、特別關注
(一)孩子嫉妒心過重怎麼辦
嫉妒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這種反應不僅包含攻擊、自卑及報復心理,同時也帶有憤怒、羨慕等情緒的混合狀態。但是,一般的嫉妒心理在人類的情緒中是十分正常的,但是過分的嫉妒如果任其發展,成了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就會形成不良的性格,並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要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爸爸媽媽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良好環境
嫉妒心理和行為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孩子自身的消極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如果在家裡,成人之間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當著孩子面議論、貶低別人,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因此,爸爸媽媽應當在家庭中為孩子建立一種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容讓的環境氣氛,這是預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礎。
2、要正確評價孩子
孩子都有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的心理。表揚得當,可以增強他的自信心,促進他不斷進步。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當有人說別人好,沒說他好時,他就難以接受。孩子自我意識剛剛開始萌芽,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以成人對他的評價為標準的,所以爸爸媽媽要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愛和喜歡,就對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評價隨意拔高,以免孩子對自己產生不正確的印象。
3、幫助孩子提高能力
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的孩子,不要當面指責孩子不如別人,而應具體幫助他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條件,爸爸媽媽可以請一位能力強的孩子,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間真誠友好的幫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4、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爸爸媽媽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去同別人相比,競爭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進步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要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積極的方向。
(二)如何改變孩子羞怯的性格
要改掉孩子內向、羞怯的個性弱點,首先要分析產生這種不良性格的原因是什麼。一般來說,導致孩子羞怯的原因有:家庭管教過於嚴格;孩子壓力過大,缺乏自信心;孩子曾經有過痛苦的經歷。
要改變孩子這種性格缺陷,家長應和老師配合,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引導。首先,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應適當,要與孩子的年齡、能力水平相當,既不要過於苛刻,也不要過於溺愛,如果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孩子就會在遇到老師提問、或當眾表演節目時不能很好地發揮,而且出現氣短、心跳、出汗、頭暈、嘔吐、腹瀉等生理上、心理上的不適應。第二,家長要培養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愛害羞的孩子多性格比較內向,意志不堅強,而且比較沉默寡言,不能承受挫折,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並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或領孩子外出遊玩,逐漸改變孩子靦腆內向的性格。第三,家長應選擇一些簡單易行的活動讓孩子自己去做,並在孩子取得成績時及時給予表揚。由於幼兒的過分羞怯,如果總是讓他們碰到挫折、困難,會使他們變得更加膽小內向,家長若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動,並在孩子做得好時加以鼓勵、就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第四,家長應允許孩子犯錯誤。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意時,就不分青紅皁白地把孩子批評一頓,有時甚至用很尖刻的語言來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做,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膽小孤獨、沉默寡言。
總之,孩子的心靈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家長一句很不在意的話,都可能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希望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謹慎。
(三)「人來瘋」的孩子怎麼辦
「人來瘋」的孩子平時表現正常,但是有客人來時則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表現得異常興奮而且不聽勸告,給父母帶來許多麻煩,使客人也很尷尬,弄得大家不歡而散。
由於孩子的大腦皮層發育尚不完善,稍加 *** 就容易興奮,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特別是有的家庭不常來客,一有客人來對孩子的 *** 就更強烈。另外,孩子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弱點,客人來了,父母只顧照顧客人而冷落了他,這時孩子則會故意做些一反常態的舉動表示不滿。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較差,不懂得應該怎樣面對客人。而且感覺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訓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還有的則是孩子表現欲較強,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又不會掌握分寸所造成的。
針對以上原因,家長不妨這樣試試:
1、行為訓練法。經常帶孩子外出交往,學習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禮貌行為。在家中,則要培養孩子獨立游戲、不糾纏大人、不妨礙大人做事的習慣。
2、暗示法。客人來後,可以向客人介紹一下孩子的一些情況,稍加誇獎與鼓勵。如「我家孩子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最會自己玩了」等。當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時,成人可以繼續暗示道:「客人阿姨最喜歡聽話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與此同時,可以用較嚴厲的目光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悅。
3、疏導法。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讓孩子暫時迴避,如去鄰家或門口玩。當孩子沒地方去時,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圖書,並把糖果點心拿些給他。對於表現欲較強的孩子,客人來後,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讓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節目。如唱首歌、背段兒歌等等。
4、游戲法。孩子是非常喜歡游戲的,在游戲中孩子很樂意遵守規則。因此,客人來後,可以安排孩子做小招待員,以游戲的形式掌握表現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