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日蛋糕 » 上海糧票生日蛋糕
擴展閱讀
2周女寶生日蛋糕圖片 2025-01-24 16:23:15
打牌的人生日蛋糕 2025-01-24 16:21:31

上海糧票生日蛋糕

發布時間: 2022-09-23 22:57:44

『壹』 弟弟要過生日了他7歲了!要送他什麼禮物好呢

你看你弟弟喜歡玩什麼,喜歡吃什麼,就送一個。就如你說的,你弟弟想讓你送他自行車,那你可以考慮送他一輛小孩騎的那種,比較安全的。或者,你可以送他一些書籍,畢竟小孩這個時候是培養興趣、愛好的時候。這樣他還可以增長知識。。。

『貳』 糕點店起名

要讓別人記住。就得有新意。就得有故事。以下4個名字也就是4個蛋糕物語。每一個都有一段故事。你可以不用來做店名。但是你也可以做糕點的名字。記住了你的糕點。一樣能記住你的糕點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Tiramisu 提拉米蘇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只要給對方一塊提拉米蘇,就意味著將心交到愛人手中,願意與其遠走天涯。所以才有人說這是開啟愛情的鑰匙,是從紅塵走向天堂的滋味……
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即將開赴戰場,可是家裡已經什麼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准備干糧,把家裡所有能吃的餅干、麵包全做進了一個糕點里,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提拉米蘇Tiramisu,在義大利文里,有 「 帶我走 」 的含義,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一層浸透了咖啡與酒、質感和海綿蛋糕有點像的手指餅干,一層混合了Mascarponecheese(最適合專門用來做Tiramisu的芝士)、蛋、鮮奶油和糖的芝士糊,層層疊上去,上頭再撒一層薄薄的可可粉……這就是提拉米蘇Tiramisu。它以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只用了不到十種材料,把 「 甜 」 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傳說提拉米蘇是一款屬於愛情的甜品,,吃到它的人,會聽到愛神的召喚。

2、Bailey』s Love Triangle 百利甜情人
百利甜的發祥地在英國。那裡有一位著名的調酒師,調酒師的太太是一名出色的女性,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有一天,很不幸,調酒師的太太死於一次意外。調酒師從此悲傷,過著孤單的生活。直到一次出行的飛機上,調酒師遇到了一位像極了他前妻的空姐。他彷彿重獲新生,一切生命的希望再一次點燃。那以後,調酒師瘋狂的追求著那位空姐。但是空姐並不能接受調酒師的愛,空姐對調酒師說,有時候人的心會被蒙住,你對你前妻的思念和對我的愛完全是不同的情感,就像是奶和威士忌永遠無法混在一起。調酒師聽完空姐的話,默默的走開。他用了一年的時間,終於將奶和威士忌相溶,而且加了蜂密使味道也混為一體,並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Baileys Rock),以此證明他對空姐的愛。當他知道空姐終於肯品嘗這第一杯Baileys Rock時,忍不住在杯里加上了一滴眼淚。後來百利甜被空姐帶上飛機,傳播到世界各地,她對每一個喜歡喝百利甜的人說,「這杯酒,我等了一年」。人們對百利甜的喜愛不只因為它純美的愛情故事,它獨特的芳香帶給蛋糕無可比擬的甜蜜誘惑。

3、Almond Coco 杏仁可可
美麗的公主菲利斯在結婚之日遭到心上人戴摩方的遺棄。菲莉斯在神壇上年復一年地苦等戴摩方回心轉意,但終於心碎神竭而死。大悲大憫的上帝讓菲莉斯化作了一棵杏樹,使杏樹成為了希望的象徵。迷途知返、懺悔不已的戴摩方見到的菲莉斯只是一棵花葉全無的樹木但還是深情地擁抱了杏樹。說來也奇怪,杏樹突然就花繁葉茂了,似乎在象徵著連死神也無法阻隔的愛情。 杏仁代表的就是等待與忠貞的愛情。

4、Brownie Cake 布朗尼
布朗尼是Brownie的音譯,意為核桃巧克力蛋糕, 是美國一種很經典的家庭點心,據說是一個胖胖的黑人老嬤嬤圍著圍裙在廚房做松軟的巧克力蛋糕,卻忘了先打發奶油而做出的失敗的蛋糕。這個蛋糕的濕潤綿密成了意外的美味,這個可愛的錯誤讓布朗尼成為現在美國家庭最具代表的蛋糕,就是因為它綿密的甜蜜口感,醇香濃郁的巧克力香味兒,最精妙的地方在於香濃後的一絲可可的苦,這種苦配上核桃仁兒的香脆,而核桃的一絲微微的苦澀又融於蛋糕體的香甜,簡直就是絕配!有人說布朗尼的味道很有哲理,的確甜苦交融的味道用來形容人生的經歷恰到好處。

『叄』 作文兒時的回憶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作文兒時的回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文兒時的回憶1

兒時,許多快樂的回憶都是在外婆家誕生的,而外公更是我最要好的親人。

外公是陝西人,高高瘦瘦的,說話還有一點陝西人的腔調;在我眼裡,他什麼事都會。像是寫書報、畫山水畫、拉二胡而且他也常常河南省癲癇病醫院帶我去看山上流下的瀑布。當我第一次看到瀑布時,他還笑著用他嘶啞的嗓子說:以前這里原本有更多的瀑布,可是近年工業發展,原有的瀑布就遭到破壞,所以便消失了。年幼的我還不知其中的意思,只是傻傻的笑著。之後一有空外公便會帶我來瀑布邊,玩跳繩、抓蟋蟀,這里是我第二個家。

隨著年紀增長,我不曾再見到外公,也淡忘了之前的回憶。一日准備就寢時,電話鈴聲響起,看爸爸講電話的樣子似乎很焦急,爸爸掛了電話,對媽媽說:爸他病倒了我先是一驚,而媽媽的淚也淌了下來。我緩緩步入房裡,怎麼也睡不著,睡了也羊癲瘋症狀壽命被噩夢驚醒。這樣輾轉了一夜,聽見電話再度響起,接著聽見爸爸對媽媽講了一些話,腳步聲急促,四周又是一片沉寂。我被臉埋在枕頭,心中不斷的祈禱外公平安無事。隔天早晨,爸爸木然的坐在桌前,卻沒看見媽媽的蹤影。過了一會兒,爸爸才勉強擠出:外公他病死了!我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悲傷,放聲大哭。

現在我還是對人生感到困惑,小時候卻從來沒察覺。經過了那件事之後,我才知道,人生並不是風平浪靜,而且絕對不會事事如意,生活也不像以前一樣多姿多采,壓力更是不少。我相信之癲癇病醫院排名後也是一樣,隨時都可能有不可預期的事發生。我才突然發現,我長大了。我還是會走進那個山中古道,看著那條瀑布流泄而下,回憶浮現眼前。

作文兒時的回憶2

想起媽媽的兒時,她告訴我,她小時候是個開朗的人,在玩的時候總喜歡跟男孩子一幫玩。她有個舅舅,比她大個十來歲,媽媽整天跟著他在外邊玩,男孩子玩的游戲她樣樣都在行,也許因為這個吧,那群男生都叫她「假小子」。

清晨,起個大早,媽媽悄悄跑到舅舅那屋,因為她知道舅舅怕撓癢癢,抓住這個把柄,媽媽肯定想戲弄他一番。果不其然,她輕手輕腳進入了舅舅的房間,那放出的鼾聲要把人的耳朵震聾了,媽媽的手不知不覺地伸入了舅舅的脖子,開始撓起他癢來,直到舅舅求饒為止。撓完了癢,該上學去了,可那玩的慾念啊還沒過去,跑到田裡,偷根鄰居家的玉米,然後翻著跟頭去學校。中途書包被震得咯咯地響,等到了學校拿出書一看,早就皺得不成形了。

再說說學校生活,媽媽的兒時可沒這么多學科,所以也沒什麼累的,但上課時那教書先生凶得很,那像極了哈利波特的圓框眼鏡總是滑到鼻尖上,威嚴的目光從眼鏡里反射出來,雖然鏡片那麼厚,但那氣勢似乎要把玻璃震個粉碎,把我們的心臟給刺透!熬過了上課的時間,下課就快樂多了,現在的我們,每當下課時,我們只能在狹窄的長廊里無聊地走來走去,一點的自由都沒有,還有更慘的,有時老師因為個別不聽話的同學上課搗亂下課了再拖上幾分鍾,在我們的眼中只有那古怪的數字與那讓人眼花的「字海」。在那時,我們長遠找不到那張童年的笑臉與歡樂的笑聲。而媽媽兒時的課間可以跑出那若大的校園,在任何地方盡情的嬉戲,可以伴著可愛的筍芽兒隨風搖擺,加快奔跑的腳步;可以頂著一片溫暖,與太陽嬉戲;更可以隨著悠悠的風唱起響亮的歌,讓它在竹林里迴旋飄盪。聽媽媽講起這種生活,我好羨慕媽媽,又對自己的快樂的流失感到惋惜。

當傍晚了,大家都拿著一個小板凳去看皮影戲,聽媽媽講:她最喜歡武松打虎,那武松可真是歷害,老虎這么兇猛,武松竟然能冒著生命危險,只拿一根長棍子就與老虎鬥起來了。一上一下,武松差點好幾次都要被大老虎的血盆大口給吃了。那時,那堆人嚇得表情都僵住了,但看到武松安然無恙時,大家一顆顆懸掛著的心終於鬆了口氣,武松的工夫還真不是蓋的,與老虎鬥了這么多回合,一次次落入險境,又一次次敏捷地逃脫,最終反敗為勝,看到這一情景時,大家忍不住連連叫好起來。

看完了皮影戲,孩子像老鼠一樣逃進家,把板凳給放好,可又想溜出家門時,自己的老媽子早已擋住去路,死拉活拽的拉到劇院看戲,老實的人跟著看完了整場戲,後來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多蠢。腦瓜子稍微機靈點的,稱作自己要上茅房,再趁機跑出戲院,和小團伙會合,玩捉迷藏等……

大戲院總是在深夜時放完,回家時,坐上一輛洋車倒頭就睡……

媽媽的童年是多麼美好,照耀著我渴望的心靈,希望所有的大人們能讓快樂重新裝回我們的胸懷!

作文兒時的回憶3

從小到大,經歷的離別太多太多了。但印記深刻、銘記不忘的,只不過三五回。這些別愁離恨,回憶起來,不僅傷感低沉,而且令人愁腸百結。因此,親人的別離傷痛,就像淤積胸口的異物,堵得心悸,堵得心慌。

一記得1965年的嚴冬,三哥應征入伍。公社幹部到家裡說服父親,要父親母親支持三哥入伍的意願。那個年月,家裡勞動力不足,大哥二哥在外工作。我們四個小的,還沒長大,弟弟才兩三歲。因此,維持生計,三哥就成了父親的唯一幫手。

父母是舊社會過來的人,經歷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拉鋸戰爭。父母他們,親歷過國共軍隊大小戰斗,也目睹過戰死人的事情。解放戰爭時期,永豐戰役前,我家曾住一野二縱一個排三十多號人的兵力。永豐戰役結束後,回到家裡休整的只有三人。自此後,父母對軍人這個職業,就有了特別的看法。

三哥入伍時,家裡日子特別艱難。走的那幾天,公社一個叫張志德的幹部,始終給父母做工作。晚上,一家老小六口人坐在上房大炕上,母親倒在牆角,不停地啜泣。那種悲傷痛苦的樣子,今天依舊記得清清楚楚。

父親坐在炕中央靠近窗戶的地方,神情沮喪,只掉淚,不出聲,一個勁吸旱煙。四哥哭,五哥哭,那時我還懵懂,不甚省事,只是看見父母兄弟哭了,跟著也嗚嗚起來。究竟為何而哭,的確是不清楚的。

弟弟尚小,看母親哭得厲害,一個勁幫母親擦拭眼淚。母親顧不得弟弟,愁楚間,將弟弟擭到一邊。弟弟受了委屈,大聲哇哇哭了起來。這時,母親又把弟弟抱在懷里,哭聲越來越大。母親哭出聲了,我們也大哭起來。

一時間,整個家裡,哭聲一片,真的如同生死離別般。哥哥哭,他們知道緣由。我和弟弟哭,純粹是看見父母哭而感染的。父親呆不住了,起身下炕,到沒人處偷哭去了。

走的那天,父親在新建的廈房生爐火,一邊給爐膛添柴,一邊暗自流淚。公社那位姓張的幹部來了,坐在炕楞邊,一個勁給父親說心寬話。說三哥入伍了,對三哥未來有好處。至於家裡困難,公社大隊能救濟的,一定竭盡全力救濟。

姓張的幹部,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父親默然無語,只有順面頰滑落的淚水。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父親流淚。那種樣子,以致後來常常回憶起來。

作文兒時的回憶4

一天下午,我正在幫忙整理爸爸的書櫃,無意間發現了一本我兒時的相簿;看著看著,突然一張小時候小的照片掉了下來,這讓我沉入在那時的回憶。

記得小學時的畢業典禮,我穿著一身華麗的衣裳,正在台上跳舞,和同學手拉手一起唱唱跳跳,背景正是美麗的樹林。一不小心,我頭上的假發被一旁的假樹勾到了,心裡正想著:「完蛋了!」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嘉嘉及時幫我把被勾到的假發拉下來,才倖免於難。

原本以為我和嘉嘉會上同一所小學,友情會是永久的;沒想到她要去讀一所山上的中學,這個消息讓我驚訝萬分!真想不透,她家明明住在平安中學附近,為什麼要去讀路程要花一小時的中學呢?她遲遲不肯說,一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一直在我腦海中徘徊。

這段回憶,到現在我還一直刻在心中,這一幕瞬間被爸爸收錄進相機里,成了永久的畫面。「時間是記憶最大的敵人」,我原本已快忘記了,但這張相片卻讓我回憶曾經的曾經,回憶天真的笑容,回憶許久的畫面;這段美好故事在我心中印下不可抹滅的痕跡,讓我一輩子都會記得嘉嘉,假使沒了這張照片,我想我應該忘記了對方了吧!

我決定把這張相片收入我的珍藏盒裡,直到它泛黃。原來一張舊照片,可以把人帶入早已褪色的舊回憶里。

作文兒時的回憶5

現在讀高三了,整日扎在書堆里,成了在書海里的魚。偶爾憶起兒時,才發現兒時的自己是最自由、最快樂的。

記憶最深的就是被爺爺用五毛錢哄著,每天清晨牽著牛去山上吃草。我口說是去放牛,其實,是自己趁機多瀟灑一會兒。一到山上,第一件事就是選一塊草最多的地方,把牛往最近的小樹上一系。牛的活動范圍就出來了,以繩子為半徑畫圓,這個圓內就全是牛的美食,任它去享用。而我呢,早溜到一邊玩自己的去了,有時追追蝴蝶,有時摘片樹葉當笛子,還企圖吹出個小曲兒,可惜,至今都沒有吹出過一曲,做得最刺激的就是去別人地里偷落花生,一拔就是一束,以老鼠見了貓的速度逃回來,把吃剩的扔給被套牢的牛。那時,放牛就是高利潤的事情,別提有多自在了,沒有那麼多做不完的作業,只有玩不盡的新玩意兒。

兒時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是到河裡抓魚蝦,這是再也無法重溫的記憶了。現在家鄉的河流污染嚴重,根本就看不到魚蝦,我小時候可是清澈見底,魚蝦更是游戲其中,特別的誘惑人。每次放學的歸途中,我們都會偷偷的到河裡玩上一把。把書包隨意的一扔,褲腿挽得高高的,三五成群的在河流里摸索開了。我們還專門自製了魚簍——礦泉水瓶子切掉頂部,這就是最好的裝魚蝦工具了。有時,運氣好的,一條魚就可以把礦泉水瓶擠得滿滿的,若是誰正好抓到了,不知道要得意多久,他一定會拿著魚在每一個人眼前晃悠一下,看得你眼紅。有的會在他來晃悠時,冷不防的潑點水到他身上,惹得他也回潑,抓魚變成了打水仗,笑聲在河流上空回盪。

兒時的記憶,一觸及就是陣陣暖意襲上心頭,好想再去重溫一下那些自由自在而又快樂的時光。

作文兒時的回憶6

對於一個在湖邊長大的我來說,水就意味著我的生命。記憶中,我第一次與她接觸時,就深深的愛上了她,我愛上了她的純潔,愛上了她的甘甜,愛上了她的自在……她總能把我們的目光吸引到她的身邊,總能讓我們自在的遨遊,總能洗滌我們身心的塵埃……

約定的日子終於又到了,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如約來到了湖邊,又開始了我們一天的遨遊。在岸邊,我們開始野炊,開始席地而坐,開始炫耀著我們今天的戰利品;在水上,我們開始嬉戲,開始比賽摸魚,開始炫耀著水賦予我們的本領;在水裡,我們開始自在的遨遊,開始履行同魚兒們的約定……夕陽西下,晚霞姐姐張開了雙臂,放出了光芒,愛撫著我們,一條條愛湊熱鬧的小魚們也都露出了密集的小頭,正接受者她的撫摸呢!聽,不知是誰又釣到了一條小魚兒,正歡喜地大笑呢!瞧,不知又是誰偷拿了夥伴的一條小魚兒,在同夥伴狡辯呢!看,不知是誰家的大人,又開始在湖邊尋找著自家的孩子,帶著他們的戰利品回家呢!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種生活都是這清澈的湖水給予給我們的。

可如今呢?

那一次回家,看見她的改變,我很惋惜、我很痛心、我很懊惱……往日清澈的湖水,今天卻變得醜陋不堪;往日甘甜的湖水,如今卻變得無法入口;往日歡躍而又密集的魚兒,今日卻變得如剛經歷過一場大屠殺般稀稀落落,一片狼藉……放眼望去,這昨天還如活潑的向上少年一般精神抖擻的湖水,而今天卻如飽經滄桑的漂泊老人一般頹廢懶散、黯然無光。

湖水啊!我為你哭泣,我心生愧疚,我對不起你。我代表家鄉人、代表人類的殘忍向你道歉。我要尋找你,我要尋找你給我的記憶。

常常聽專家們說:全球的氣溫在逐年的增高,海平面在逐年的上升,北極熊也在逐年的減少……當聽到「北極熊因長期沒有食物而被活活的餓死」這一消息時,我們有沒有在深深地自責呢?當聽到「北京、天津等地的空氣污染程度在日益的加深」這一消息時,我們有沒有開始反省呢?當見到一個個因環境惡變而罹患重疾甚至不治死亡時,我們有沒有在追悔莫及呢?面對這一個個棘手的問題,我們不應一再地埋怨地球的殘忍,我們也不應一再地躲避大自然對我們的呼喚,我們更不應一再地認為事不關己……

達爾文說得好:「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我們是不是也該從現在開始服從大自然了呢?我們是不是不要再紙上談兵了呢?我們是不是該付諸於行動了呢?環保,它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其實環保並不是很難,要難就難在我們的懶惰,要難就難在我們的自私,要難就難在我們的事不關己。

快去尋找吧,快去尋找兒時的記憶吧!讓我們重溫美好!

作文兒時的回憶7

童年是一片柔軟的沙灘,沙灘上遺落著一個個美麗的貝殼:有的白如玉,記錄著最純真的往事;有的細如沙,細數著最細微的小事……我在沙灘上仔細尋找那最白最大的貝殼。啊!它在這兒!我悄悄坐下,聽它講述那些往事。

小時候,最令我念念不忘的事,便是去外婆家過年。

我們一般是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到外婆家。到家時已經很晚了。皎潔的月亮像一個白玉盤,在深黑色的天空上飄盪。外婆家在鄉下,我一抬頭,天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星星,像一顆顆鑽石鑲嵌在夜幕之中。由於當時太晚了,所以我基本上都是一到家,倒頭就睡。第二天醒來,要回憶好一會兒才記得自己在哪兒。

當我睡意朦朧地走到院子里時,外公外婆已經開始忙活了:外婆在打掃院子,外公在洗菜。吃完早飯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外婆一起打掃院子,外婆卻不讓,因為我一掃就會揚起好多的灰塵。我只好跑到外公那裡幫外公打水。老家的院子南邊有一口深水井。我把住井口邊伸出來的一根長長的桿子,使勁往下壓,再提起,再壓下去,重復這個動作,另一邊的出水口便流出了源源不斷的井水。因為我小,力氣小,所以我幾乎把全身的力氣都用上去了,一會兒便滿頭大汗。

中午,外公開始貼「福」字,我也吵著要貼。外公便告訴我,先用膠水抹在「福」字反面的四邊,塗抹均勻,然後遞給他就行了。我高高興興地接過了「任務」,便開始塗膠水,外公就准備開始貼了。從樓下到樓上,從屋裡到屋外,我就像個小跟屁蟲,一直跟在外公的後面,一會給他搬凳子,一會幫他拿「福」字,忙得不亦樂乎。下午,火紅的夕陽還沒有落下,就有人家伴著五彩的晚霞放起了煙花。漸漸地,天黑了,我狼吞虎咽地吃過晚飯,便央求爸爸放煙花。爸爸點燃了引線,迅速退到一邊,隨著一聲「嘭」,只見火光飛速地竄上天,我還沒有反應過來,便「啪」地一聲綻開了花,我興奮地連蹦帶跳的。

煙花放完了,接著,爸爸又從袋子里拿出了一個「小陀螺」,放在地上,點燃後,不緊不慢地站在旁邊。我好奇地看著這個東西,只見它飛快地旋轉起來,並冒著耀眼的火花。我高興極了,張開雙臂,「哇哇」地大叫。

「高興就留在外婆家好不好?」外婆逗我。

「不要不要,我還要上學呢!」我擺手又點頭,招來了爸爸媽媽的一陣笑聲。

這樣的童年趣事,只是童年沙灘上眾多美麗貝殼中的其中一個。我依然在尋找,尋找下一個更有趣,更美麗的貝殼……

作文兒時的回憶8

我出生於一九五五年農歷四月二十七日。其時,我的父母還在部隊當兵,部隊駐扎在江蘇省射陽縣六垛。那裡地處黃海之濱,往東是一望無際的海灘,海灘上生長著蘆葦,風吹葦動,似波浪起伏,呼嘯作聲。五個月後,部隊集體轉業,全師兩萬官兵,解甲歸田,屯田墾荒,在那裡建立了國營淮海農場,父親任農場西迅分場場長。

淮海農場,是我兒時嚮往的地方,我的胞衣就埋在我家門前的一棵大石榴樹下,我在那裡度過我人生最初三年時光。那兒良田千頃,河流縱橫,一片片樹林點綴其間;有成群的野鴨,有白鷺、白鸛、白鶴,有捉不盡的魚蝦蟹鱉……

我的父親三十七歲得子,對我自然十分疼愛。出生三個月時,正值夏季,酷暑難當,父親便在一個澡盆里放上涼水,將我泡在裡面。海邊的水特別涼,我以後幾十年身體一直不好,常疑與此有關。我頗任性,想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常常,我和姐姐一人一盒餅干,姐姐「呱呱」說個不停,我不講話,只是吃,眼睛卻望著姐姐的餅干,待最後一塊餅干送進嘴裡,手便立即伸向姐姐的餅干,姐姐不給,我就大鬧。有一次去姨父家玩——姨父原是我父親的警衛員,是我父親一九五0年到海門接來的兵,其時也是農場職工,姨父拿東西給我吃,吃完,不過癮,還要。姨父那時也有一個兒子,比我小兩歲,東西都是留給他兒子的,姨父說沒有了,我就大鬧起來,從屋裡一直滾到門口一條小河邊,嚇得姨父將家中好吃的東西全拿了出來。

一九五八年,父母從淮海農場調至鹽城。那時,新中國才建國十年,國家還很貧窮,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城鎮一個工人每月工資三十餘元,要養活全家。到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物資更加匱乏,物價上漲,一擔胡蘿卜賣到十八元,我父母每月計劃供應三兩豬肉,每次買肉都排很長的隊。城裡還沒有聽說餓死人,我母親老家一個老人,餓得快要死了,問他還有什麼事要交待,他說他想喝粥,要喝一大桶粥。我記得登瀛橋東輪船碼頭旁一個飯店門前,經常有人從泔水缸里撈東西往嘴裡塞。有一次,我和姐姐去買餅,人多擠不上去,有一個大人過來說:「我替你們買。」拿走了錢和糧票,我姐姐還沖著那人的後背喊:「還要找七角錢。」那人拿了錢和糧票就消失在人群中了。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男生,每天放學後都去撿破爛換東西吃,夏天,螞蚱、知了,逮住什麼吃什麼。有一次我給他一塊水果糖,他放在一個空火柴盒裡,拿出來舔一下又放進去,吃了很多天。他還指派一些同學給他帶吃的東西,一個家在油米廠的同學給他帶豆餅,我給他帶「浮腫糕」——那是一種用麥膚和少量的面做成的食品,現在留在我記憶中的是一種像雞蛋糕的味道,其實那是一種很難下咽的食品,但就是那樣的食品,人們也很難吃到。一天我沒有上學,那個同學竟帶人找到我家裡來。一九六0年底的一天,晚上八點多鍾,我已睡覺,父親單位來了一個人,將我叫醒,帶到父親單位,那裡人們正在會餐。我記得那晚吃到了香腸和淡菜,那可是當時難得吃到的東西啊,時過近半個世紀,印象還非常深。

一九六二年中秋節前一天,我家從城西搬到城南,我也從城西小學轉到城南小學;我在城南小學讀了二、三兩個年級。城南小學的校長是個女的,叫顧宗孟,上海人;教導主任也是女的,姓竇,蘇南人;她們都是飽學之士,我們那裡教育界的權威。最初我的班主任是一個姓岳的女老師,她雖也經常板起面孔訓人,但不體罰學生。不久岳老師生孩子了。繼她而來的.是一個姓馬的女老師。這個馬老師很兇,動不動就掐學生胳膊,特別生氣的時候就揪頭發,踢腿。因此我非常懷念岳老師,常對同學說:「什麼時候岳老師回來就好了。」但一直到我離開城南小學,岳老師也沒有再回到我們班。一天下午放學後,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在學校旁邊一個小巷子里打架,一個女老師走了過來,那個女老師也是個孕婦,挺著大肚子問:「你們是哪個班的?」伸手就抓住一個打架的同學。我在旁邊說:「他們都是×班的。」那個老師就松開手,來抓我說:「他們明明都是××班的,我都認識,你卻說是×班的。」就拉我到學校辦公室去。我另一隻手死死拉住一棵樹。她用勁拉,拉不動,就用兩只手拉,像拔河一樣。相持中,我突然向她那邊一松勁,她一下失去重心,撒手倒地,面如白紙,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斜靠在小巷的牆上,急促喘氣;我趕緊溜了。第二天,我不敢去上學,同學告訴我,那個老師流了一地的血,送到醫院,生下一個女孩。下午,我硬著頭皮去了學校,馬老師將我兩條胳膊、脖子和臉掐得青一塊,紫一塊,她越掐越氣,又揪住我的頭發,朝我兩腿亂踢,完了,將我趕出學校。我不敢告訴家裡,在外游盪了許多天。後來,父母知道了,帶我去學校承認錯誤。我反復做了多次檢查,又不時被馬老師揪揪掐掐、踢踢打打,才算過了關。

幾十年來,我常常見到岳老師和馬老師,她們現在都已七、八十歲,早已不認識我這個當年頑皮的學生了。岳老師後來還做過我兒子的小學老師。馬老師有一個女兒,也已年近五十,與我在一個大院里上班。那個跌在地上的女老師,我對她已沒有一點兒印象。

作文兒時的回憶9

深邃的夜空讓我迷茫,就像一隻船行駛在濃霧里迷失了方向,仰望蒼穹,看不到盡頭,卻又極想知道,於是我望著夜空發呆,思緒也透過夜空,回到了兒時。

兒時總是快樂的,借用語文老師的話就是傻了吧唧吃羊肉串的時代。兒時也總是短暫的,在不經意間就從我們指縫間溜走了。

還記得那時候傻傻的數窗外的汽車等媽媽下班;還記得過年放煙火膽小的我總是跑的最快的;還記得第一次做飯父母誇獎我的話語;還記得家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時晚上嚇的縮在被子里抹鼻涕;還記得淘氣在膝蓋上留下的傷疤……

太多太多的回憶,太多太多的不舍。兒時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了出來,我從記憶的海洋里回過神來,看星星眨著眼睛,如螢火,如車頭,如燈籠,如我那兒時數不清的故事。

作文兒時的回憶10

前幾日無事,整理了一下角落的箱子,翻出了些幼兒時期的一些東西,包括信手拈來的日記、平日閑來無事的塗鴉和一疊在林老師家裡畫的兒童畫。現在看來,突然覺得實在是有點兒可笑。

我幼兒時期記得日記都是我口述、我媽媽幫著記錄的。所以,一翻開日記本映入眼簾的就是媽媽清秀的字。我幼兒園時寫日記可不是心甘情願的,呵呵,貪玩兒嘛。每次都是說了三句半,然後被媽媽抓回來接著寫的。內容大多都是當發生的一些雜七雜八的事兒,什麼買「羊角球」啊,外公生日,外婆生日什麼的。沒什麼可寫就隨便拿些「爸爸真好」,「媽媽真好」之類的來應付。真不行就只能發揮想像力寫些小詩,童話(現在看看真是「不堪入目」,但以前自己還是挺滿意的)。日記講什麼我基本上都忘了,但有一篇自創的小故事記得比較深刻。叫什麼,《好玩的孫悟空》(題目實在不怎麼樣)。內容大致是說一個英國的孫悟空到了中國,看到中國的小吃很好,但是沒有它喜歡的那種桃子,就回英國了,正想買飛機票,見到中國的孫悟空,就假裝是它的朋友上了飛機,被中國是孫悟空看到了,踢了下去,等它回家時,全世界的店都關門了。最後還加了一句十分幼稚的「你覺得我這個故事搞笑嗎?」雖說覺得好笑,但是可能我在那時就已經打下了作文功底,比別人「早跑了」一些路了。

我的塗鴉可是比日記更加狼狽不堪。那一幅幅畫,我的天,不仔細看,根本就不知道在畫些什麼——天不像天,地不像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那時我仍然是對畫畫興趣盎然,每天都要花上幾張,盡管是一團糟。在我的畫中唯一能夠看清楚的只有媽媽的「評語」。我畫的每一幅畫,媽媽都給予的評價——在上面畫一些蘋果呀,花呀之類的,還用漂亮的隸書幫我寫上時間和畫名。我的畫與媽媽的字顯得十分不協調,簡直就是一個地、一個天。

雖說我的塗鴉難看,但是,我在林老師家裡畫的兒童畫還是挺不錯的。很早以前,我就學會了套色,把畫面打扮得很漂亮。剛學會這個技巧的時候,我每幅畫都用上(包括一些不該用的地方),結果把整幅畫弄得亂亂的。後來,我就把套色給淡忘了。我記得畫得最搞笑的是一隻穿著圍裙的鵝媽媽,當時畫完了之後誰都看不出來這是什麼,媽媽說是四不像,爸爸說是鴨子。結果到了現在我自己也有一些弄糊塗了。

以前的事情還真是好笑,幸好翻出來看一看,不然就回憶不起那麼多有趣兒的事情了……

『肆』 日記大全200字左右

生今世,我願為你獨守那一片天。即使那是遙不可及的等待,我也願意為你廝守。站在世界的彼岸,你我的距離不是生死與共的距離,而是心與心相印的迷失,我渴望曾經你給的溫暖,卻無法相依在風中,暴雨沖不滅我灼痛的心傷,我沒有忘記曾經對你許下的承諾,我很在乎你,冥冥之中的在乎轉化成了寂寞與空洞。而你是在乎我的,為什麼要裝著不在乎的樣子?今生今世,為你獨守你歸來的那首航班。因為我愛你。我很幸運,在茫茫人海中,上天安排與你相識。遇到你是我一生花不完的眷戀。一次偶然我闖進了你的世界,我感謝上天賜給我這么一個值得珍惜的人。我曾仰望星空,看劃過的流星便對它許下願望,希望能與你白頭偕老。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多了一個你或是少了一個我才這么美麗,而是我的世界了出現了一個可愛可等的人。當你出現在我的世界的時候我便是更加依戀這個世界的美好。我的生命中因為出現了一個你而顯得更加絢麗,因為你的出現讓我有了一種期待的美好,而我的心每天都在憧憬,憶起與你相識相知的那一幕幕畫面,既溫馨又快樂。有你陪我的那段日子裡,天空的色彩永遠都不曾改變,從來都是淡藍色,清澈如海水一般。你說你喜歡那種感覺,我說我們的世界天空永遠是蔚藍的,我願意為你守住那片純凈的天空。如今我仰望天空,那裡面全是你的影子,你輕輕的微笑引我的靈魂飛向了九天雲霄。我許下願望,不論你以後做錯了什麼我都會一直陪在你身邊。

『伍』 你有哪些有趣的網購經歷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所謂網購經驗,那就必然是組裝一台性能非常棒的台式電腦了!

有一台性能優異的台式機,就彷彿得到了全世界一般!高速迅捷並強大威武的性能,流光溢彩而氣質非凡的外貌,加上一套性能優異、手感貼合的外設套裝,不要太爽了好嗎!

依稀記得當年組裝台式機之前,我翻閱了大量拆機流程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組裝電腦吧的配置貼,從主流B85到Z390這一期間我竟然依舊在選配置的路上愈走愈遠。。。無可奈何,誰叫我沒有賺大錢的本領,天天只能瞎kn逛某寶某東來畫餅充飢。

最終我決定,畢竟電子產品更換周期太快,不如我先把我7年前的筆記本電腦升級一下配置,看了眼拆機圖,立馬就下單了一個固態和內存,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當讓世界充滿愛之勢完成拆裝,最後電腦煥然一新。

也是通過這一次經歷,讓我對組裝台式機,充滿了信心,終於把藏在購物車里好幾個月的產品給全部刪除了,重新配了台價格只有3000不到,跑分26萬分之多的高性價比電腦。

這一整系列的購物經歷,讓我從一個小白學會了裝機,選型,拆機,升級等一系列的知識,也讓我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提升了信心,我覺得這樣能學到東西的經歷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也很難忘。

選擇的主板

『陸』 公務員應怎樣向革命前輩學習

關於革命前輩公私分明的例子不勝枚舉,他們都是我們公務員的楷模和榜樣,我們要自覺向他們學習。我們來看一些毛澤東的事例:

公馬、公車都是為工作方便由公家配備給個人使用的。因為工作需要,公家還會有些公煙、公餐、公果等供公家招待使用。毛澤東在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上始終公私分明,不接受任何不應屬於自己消費的東西。

抽煙是毛澤東的嗜好。20世紀60年代,有工作人員打聽到國外有種帶嘴兒的煙能減少有害物質的吸入,便委託外交部購買了兩。生活管理員想,這可以作為公煙在招待費中報銷這筆開支。毛澤東得知後堅決不同意,認為公家就是公家的,個人就是個人的。這煙錢只能從自己收入中開支。

他就這類問題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中國不缺我毛澤東一個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檢點,隨隨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長們、省長們、市長們、縣長們都可以吃了拿了。那這個國家還怎麼治理呢?」

毛澤東每次外出,生活用品大都隨身攜帶,大到毛毯、毛巾被,小到牙刷、火柴。吃飯必付錢款和糧票。離開時不收禮品和土特產。一次在廬山開會,他的一些身邊工作人員收受了水果、茶葉等物品,毛澤東得知後,不僅將江西省委負責人叫到山上進行嚴厲批評,還將這些物品作價由他個人做了全額支付。

在各種公務往來中,毛澤東收到各種禮品。有的既可視為公物,也可作為私財。有人勸他將一些個人需要的禮品留下私用,他卻不同意,要求將禮品一一造冊上交國庫。他對工作人員說:「這是送給國家主席的,如果我不是國家主席,就不會有人給我送禮了;如果你當了國家主席,他們也會給你送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當然不僅是毛澤東這樣公私分明,很多領導人都有類似的事跡。20世紀50年代劉少奇在海南島療養,堅決拒絕用公款給他做的生日蛋糕。周恩來到南開大學視察,午餐一角一分錢的飯菜錢再三堅持要自己付。朱德到一家貝殼雕刻廠視察,有人在車後塞了一件貝雕畫,他的回答是:「送回去,老規矩。」這些都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公私分明的高貴品質。

但是,我們卻發現,這些做法在當今見得不多了,有的公務員不僅吃的是公餐,抽的是公煙,公私不分家,而且到基層還要有較好的招待,走時還得有土特產、紀念品送上,如果沒有一點表示,便會覺得下面的人「不通世故」。這與革命前輩相比是何等的差距。

如今物質豐富了,有人覺得吃點喝點、捎點土特產,沒多大的開銷。但是,這與堅持公私有別、公私分明不能混為一談。物質條件再改善,公家的還是公家的,個人還是個人的,這是一個物質歸屬權的問題。不能覺得物質豐富了,歸屬就可以改變了。公私不分、化公為私實際上是生活作風「長毛」的表現,是侵佔公家利益的行為,這是黨紀國法所不能允許的。

我們公務員應當好好學習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公私分明、清正廉潔的作風,認真剖析和清除損公肥私、貪圖私利的思想,始終保持公務員應有的浩然正氣,為政府樹立好形象,為人民做好榜樣。

『柒』 央視有一檔節目介紹老一代配音演員的

回顧2014年,我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慨。1月5日李梓享年86歲離開了我們,對我們震動很大,她的離去不僅讓我們這些同事們無比悲痛,在全國影迷中也引起強烈的震動。李梓和老一代配音演員衛禹平、邱岳峰、畢克、尚華、富潤生、胡慶漢、於鼎……離去一樣,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遠去,他們是中國第一代配音演員,給我們留下了美好動聽的聲音,這些好聲音也將永駐人間。

李梓離去,引起人們對那個遠去時代的深深懷念:香港鳳凰台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了對譯製片光輝年代的回顧,接著上海勞動報社應廣大電影愛好者的要求也舉辦了經典譯製片回顧展,寄託了廣大電影愛好者對中國第一代配音演員的深切懷念之情。第一代配音演員趙慎之、蘇秀都被應邀出席了這些活動,人們聽她們講述那個年代的工作、生活以及她們之間的深厚友情。由於熱愛配音工作,六十多年的工作生活讓趙慎之、蘇秀早已結成深厚的戰友之情。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習俗,為老人祝壽「做九不做十」。去年5月,蘇秀為長她一歲的趙慎之慶賀89歲生日,我們這些好友都參加了慶賀,老姐妹倆十分高興。

今年6月,趙慎之又主動操辦小她一歲的蘇秀89歲生日慶賀,我們又再次相聚。蘇秀無限感慨地說:「李梓走了,使我感悟到,我的這些老同事是我在世界上最親密的朋友。我們聚得太少了。」當她切完蛋糕,調皮的小狄(狄菲菲,第三代配音演員,上譯廠的骨幹,又主配又當導演)一定要問蘇秀許的是什麼願,讓她可以保留最後一個心願,前兩個心願得告訴大家。蘇秀說:「好吧,第一個心願是祝大家身體健康,第二個心願是我能生活自理、快活地和老朋友們度過最後的餘生。」你看她和趙慎之笑得有多歡、多開心。

最讓我震動的是遠在東北、北京的一些電影愛好者,譯製片迷,有導演、製片人李彤、姜江、李冬妮以及上海的蔡穎,他們早幾年就策劃想搞一次紀念「輝煌時代——介紹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和譯制精典作品」的演出活動,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行。李梓的離去對他們觸動太大了,絕對不能再拖延了。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實現了他們的願望,4月18日、19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了「輝煌時代」。他們把趙慎之、蘇秀這對老姐妹也請到了北京參加演出。同時也邀請了多位第二代上譯廠的配音演員一同演出,這也是上譯廠一次重大的社會活動。


崇敬愛戴

4月份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這次演出規模之大、請來的嘉賓之多、觀眾之踴躍,是我進上譯廠後第一次遇到。演出分兩天,18日是上篇,19日是下篇,幾乎把譯制廠的老一輩演員都作了介紹,選擇了每位演員最精彩的片段,這是一次譯制精典作品的大回顧。觀眾踴躍程度是空前的,兩場演出的票早早被訂購一空,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譯制電影迷,香港影迷搭乘飛機趕來,北京、各地影迷有乘高鐵,有自駕車趕來的。

這次演出由薛飛擔任主持,特邀嘉賓有陳丹青、崔永元、江平、徐濤、李立宏,他們和我們一起演出,動情地介紹了很多已故的配音演員以及他們的經典作品。

18日晚上我們早早來到國家大劇院後台,組織方為我們安排了化妝間、休息間,記者不斷地來後台采訪,組織方忙於相勸,為了保證我們的演出,記者們還是找空隙進行了簡短的采訪。

那天崔永元也早早地趕來了,他是後半場我和蘇秀上場時的嘉賓主持,我們都是老熟人了。我問小崔:「我們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在台上和大家聊天,觀眾能坐得住嗎?」他說:「孫老師,你不了解這些影迷,他們都是譯製片的忠實觀眾,對上譯廠的配音演員有一種崇敬、愛戴的心理,很多觀眾是看著譯製片成長起來,他們愛聽配音演員的好聲音,很多精彩片段都能背下來,每個人家裡都藏著經典譯製片的碟片、錄音帶,你當年寫的很多譯製片錄音剪輯,他們都收藏著。好朋友聚會他們都會來上一兩段配音片段,很多人都能模仿配音演員的聲音。今天能在舞台上見到你們、聽你們講述過去的一切,會十分激動的。」

事情完全像小崔說的那樣,兩場演出都很好,當蘇秀出現在舞台上,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她說的每件事都被掌聲推向高潮,當小崔問蘇秀:「你作為導演如何啟發演員。」蘇秀說:「我舉了兩個小例子,一次袁國英在配戲時,有一場戲老興奮不起來,我就在她耳邊悄悄說了一句:『你兒子是中央首長×××。』一下子袁國英高興起來,把老婦人的興高采烈表達出來了。還有一次陳兆雄在配戲中說到自己的兒子老提不起精神,他想到自己那七八歲的兒子常常討人嫌。我大聲對他說:『兆雄你中頭彩了,獲一百萬獎金。』兆雄的興奮點一下子被點燃了。」小崔聽完後說:「原來譯制導演連蒙帶騙。」蘇秀反應極快:「不是有句順口溜,演員是瘋子,導演是騙子,觀眾是傻子嗎?」觀眾樂極了。蘇秀在台上的聊天獲得觀眾的熱烈掌聲,表達了對老一代配音演員的愛戴——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為觀眾送來無數精品,通過配音演員的努力為國人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觀眾的掌聲表達了對老一代配音演員的崇敬。

我在舞台上也只是聊聊作為一個譯制導演該幹些什麼,這些都是我應該努力去做到的平凡的事情,也被觀眾的掌聲一次次打斷。當我們提到老廠長陳敘一不僅帶出了第一代配音演員,還培養我們這些第二代演員,觀眾不斷地報以熱情的掌聲,表達了他們對上譯廠奠基人陳敘一的致敬。

19日趙慎之參加演出,趙慎之准備了一個很精彩的配音片段。年輕時趙慎之曾為電影《廣島之戀》的女主角配音,後來她發現這位法國女演員在老年又主演了一部電影《愛慕》,趙慎之和這位演員同步從青年走向老年,現在再為她配音非常合適,這個配音片段她准備今天獻給觀眾。到北京後這兩天她沒有睡好,上場前90歲的老趙突然感到自己有點頭暈,血壓似乎也升高了。大家勸她別演了,快去醫院。趙慎之說:我得給觀眾表示歉意,她上場說了實情,觀眾給予她熱情的掌聲。當她走進後台,熱烈的掌聲還沒停止,趙慎之又回身,再次向觀眾致歉。老趙去醫院休息了一陣子,好多了,她對蘇秀說:「我真丟人,准備得好好的,怎麼會這樣。」蘇秀安慰她說:「你的配音觀眾都了解,你今天在這種情況下,還認認真真向觀眾致歉,已充分地表達了作為一個演員應有的戲德。」

後來在離開劇場返回途中,我和小崔聊天,小崔很實在:「觀眾來劇場看演出是沖著你們配音配得好,他們對你們在舞台上的表演不會有什麼要求的,能見到你們,能聽你們聊聊天已經很滿足了。趙慎之、蘇秀老師她們是老一代配音演員的代言人,幾十年她們以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社會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留下了好聲音,觀眾對她們的熱烈掌聲,充分表達了對她們的崇敬和愛戴。」


2013年5月份老朋友給趙慎之過生日

戰友情結

1950年在陳敘一的努力下,終於在2月成立了上影翻譯組(上譯廠的前身)。蘇秀是一個熱愛音樂、戲劇的文藝青年,於當年9月7日來翻譯組報到,那年24歲。同一天報到的還有楊文元、胡慶漢。後來趙慎之也穿著軍裝,從部隊文工團來翻譯組報到。

從那以後,趙慎之、蘇秀就為中國譯制配音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敏才智,幾百部譯製片留下了她倆的好聲音。幾十年配音生涯留下了她們敬業的足跡,留下她們努力奮斗攀登藝術高峰的辛勤和汗水。

配音在當年還是一門新的語言課題。演員演戲,為自己在電影上演的人物配音這都很正常,可如今要為外國影片中的人物配音,要丟棄自我,要用聲音、語言為影片中的外國演員配音,並且要正確地傳達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個性特點,這都是新課題。老廠長陳敘一還是有一套方法來培養當時的年輕配音演員的。

五十年代翻譯片組譯制過許多蘇聯影片,當時把上影演員劇團的電影演員請來參加配音,如:衛禹平、高博、孫道臨、林彬、朱莎等。因為這些演員在語言上有造詣,用聲音塑造人物也有高招技能,他們都是好演員,在台詞上能傳達人物的真情實感,特別是語言上很生活、自然、流暢。陳敘一在安排配音角色上以老帶新,如電影《米丘林》讓高博配米丘林,讓蘇秀配米丘林妻子;在電影《一個人的遭遇》中讓高博配男主角、讓趙慎之配妻子;在《孤星血淚》中讓蘇秀、尚華配男女主角,而程之配律師、中叔皇配強盜、路珊配老小姐,一幫配硬里子的演員托著年輕的男女主角;在電影《生的權利》中讓張同凝配黑媽媽,讓林彬、中叔皇配年輕的一對;在《安娜·卡列琳娜》中讓邱岳峰配卡列寧、舒綉文配安娜、韓非配沃倫斯基……總之用中國傳統京劇中的方法,讓師傅給徒弟把場,這個方法很管用,在實踐中,趙慎之、蘇秀、邱岳峰、尚華等一批年輕配音很快就成長起來,獨當一面。

趙慎之和蘇秀她們年齡相仿,戲路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幾十年來,在她們身上從來沒有「文人相輕」這一說,在創作上彼此信任,互相關心,從不留一手,總是希望對方配戲成功,為此而高興而喜悅。比如當年有一部很轟動的電影《廣島之戀》,這是作家電影,是生活流、意識流的代表作品。當時在配音上也形成一種輪班制,邱岳峰、李梓剛配完《白夜》,下一部戲該輪到畢克、蘇秀搭戲了。這時正好來了《廣島之戀》,老邱和蘇秀私下議論說該蘇秀來配這部戲的女主角了。看了片子蘇秀也認為自己合適。可後來時漢威導演定了由於鼎、趙慎之來配男女主角。當趙慎之接到這個任務後,主動來找蘇秀讓她幫助,因為這是第一次接觸意識流的電影,大家都在琢磨。蘇秀當時想,你搶了我的角色,還來找我幫助?可由於多年的戰友情誼,覺得自己應該幫助她,而且非常感動趙慎之對自己的信任,所以兩個人就在棚里不斷的排戲,琢磨台詞的含義,老趙在配戲過程中還特別注意演員的眼神,從眼神中琢磨原片演員的內心活動、感情變化,所以在人物刻劃上很成功。直到趙慎之把這部戲配完,蘇秀為趙慎之的成功感到喜悅,這就是她們之間的情誼。

實際上她們兩人戲路相近,但各有所長。趙慎之更擅長於活潑、單純的性格,而蘇秀擅長於穩重、成熟型的角色。在這方面各人施展自己的才能。如在電影《不可戰勝的人們》中趙慎之配活潑的女兒,蘇秀配成熟的母親;在《警察與小偷》中蘇秀配小偷妻子,而趙慎之配警察的女兒。

在人物性格上,趙慎之喜歡悲劇色彩的人物,蘇秀則喜歡強勢、性格復雜的人物。趙慎之年輕時喜歡電影《偷東西的喜鵲》《一個人的遭遇》,老年喜歡《望鄉》中阿崎婆這類角色;蘇秀年輕時喜歡《第四十一》《紅與黑》中侯爵小姐,年老了配《華麗家族》中的情婦相子。而在這部電影中趙慎之配受氣包妻子一角。

蘇秀那天跟我聊天,特別提到趙慎之當年配的《神童》真是棒極了,把女主角追求自己的所愛男人那種單純可愛的性格展示得惟妙惟肖,非常自然、生活。她也懷念自己老年能參加《為黛茜小姐開車》中為黛西小姐配音那種幸福的感覺。一種對事業的共同追求結下了她們之間那種無私的戰友情結,這是多麼美好的情誼。


2014年6月老朋友給蘇秀過生日

真心愛護

趙慎之、蘇秀也把她們之間的友情播撒在年輕人身上,凡是進廠的年輕演員都能感受到她們的關愛和幫助。

蘇秀告訴我一段讓她十分傷心的事情。文革中譯制廠來了一些年輕人,有演員,有翻譯,工軍宣隊對年輕人說:「演員組是個大染缸,黑透了,你們年輕人要當心,少接觸這些老傢伙。」這是多大的污辱!蘇秀當時聽到這樣的話寒心極了。她原本不會玩撲克牌,就在工軍宣隊統治時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向小伍(經緯)小嚴(崇德)學會了「一百分」「抓豬」。

打倒「四人幫」後情況完全不同了,她們倆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甚至教訓告訴年輕演員。趙慎之陪著年輕演員在棚里錄戲,口型不好時她會站在你身後捅你一下,讓你找到開口說話的地方。在排練小放映間里她會陪著你一塊排戲,一遍遍地看片、說戲,讓你把握人物的感情起伏。當一部戲配完後和你認真交流,指出哪裡好,哪裡不足,並幫你找出原因,便於今後改進,一片真心。

蘇秀後來除了配戲還擔任導演工作,她也常常用老廠長當年培養她們的方法,以老帶新讓年輕演員在實踐中更快成長。如電影《我二歲》中讓曹雷和施融配一對夫妻,讓曹雷帶小施。又比如在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中有一個角色鄰居大嫂,這是趙慎之的戲,蘇秀把這個角色給新來的演員王建新,並讓趙慎之幫小王排戲把關。戲配完後鑒定時,老廠長陳敘一說小王配得不錯。趙慎之、蘇秀就是這樣默默無聞地關心年輕人的成長。

小童(自榮)、小樺(程曉樺)、小謙(沈曉謙)、小施(施融)、小狄(菲菲)……還有上海電視台譯制部的很多演員,晨光、林棟甫、劉家楨、劉彬、陳兆雄、倪康、張歡、梅梅、金霖、計泓、魏思芸……等一大批年輕演員都能說出許多受益的教導、精心的指點。在趙慎之、蘇秀的心裡洋溢著的是事業有接班人而由衷的高興。

我要說說她們倆對小蓋(文源)的關懷。小蓋聲音好、語言好,在老同志們的幫助下進步很快,不久就挑大樑,配了很多主角。她倆為小蓋進步而高興。可後來小蓋身上的江湖義氣、好喝酒、缺乏自控能力,讓她們倆都很著急,多次規勸小蓋,小蓋也聽勸告有所改進。可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小蓋經不住誘惑,在廠外和人合夥做生意又多次受騙失敗,在廠里交了假病假條,這時廠里有個別人借小蓋犯錯誤要把他一腳踢出廠門。當時趙慎之、蘇秀已離退休了,知道演員組大多數同志要把認識錯誤決心改正的小蓋留在廠里,在大家幫助監督下使他盡快改正錯誤,認為這樣做才是真正幫助一個犯錯誤的同志,畢竟小蓋是個配音人才。可後來小蓋還是硬被逼著離開了廠,這對小蓋打擊太大了,鬧得家庭破裂,他也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流,後來又生病,在戰友們的幫助下才住進社會福利院。趙慎之、蘇秀一直沒有忘記小蓋,當我們去福利院看望小蓋時,她們除了捎個問好的話,還讓我們給小蓋帶點錢去,添個生活用品。特別當小蓋去年因病去世後,她倆主動提出和我們大家一起湊點錢給小蓋買塊墓地,讓小蓋能落土為安。她們倆的真誠善良讓我們這些做後輩的十分感動。

我進廠後也一直受到這兩位老大姐的關心,不僅在工作上我和蘇秀合作導演過多部譯製片,從她那裡我學到很多,她啟發演員特別有辦法。除了工作上的關心,在生活上她們也處處關心我。舉兩件小事說說。七十年代初,我們國家糧食供應還是定量的,趙慎之知道我兄弟五個,弟弟們都在農村,她把積攢多年的幾十斤全國糧票全送給我,讓我寄回家鄉去。我的兩個弟弟因為有了糧票,敢於利用農閑走出農村在城裡敲鐵,乾冷作工的活兒,為家庭增加一點收入為父親治病。在外打工過程中又結識了一些朋友為他後來開廠發展打下了基礎。我三弟至今也忘不了趙老師給我家的支持。

還有,八十年代電視機開始走進家庭,有一天我來廠上班,蘇秀察覺我情緒很不好,問我怎麼回事,我告訴她小女兒每天晚上要上樓去看電視,和我岳父的小孫子常常為轉換頻道而吵架,最後弄得大人們之間也不開心。蘇秀說你買一台電視機不就得了,我說還差點錢。沒過兩天,記得是個星期六,一上班蘇秀就交給我三百元:「明天給女兒買台電視機吧,省得家裡不和睦。」星期天一早我就去商店買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整整花了五百元。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當天晚上小女兒就看上了電視機。這件事她現在還記得,是蘇秀大媽媽讓我能比別家小孩早看上電視。過了三四個月,我掙了稿費把錢還給老蘇。她對我說:「你們工資低,兩個孩子,經濟壓力大,我不急著用錢,你先留著想添點什麼就再買吧!」「老蘇,不用了,我很感謝你,解決了我後院的是非,讓我可以安心工作。」老大姐就這樣真心實意地幫助我解決困難。

那個時候,我經濟上壓力的確很大,除了廠里工作外,也參加廠外的配音工作,掙點外塊。還利用晚上寫點影評文章。有時寫的東西也常讓老蘇看看,她總十分認真地看,提出修改意見,「你寫東西很實在,很真誠,文如其人,但毛病是啰嗦,唯恐別人不理解。」直到如今她也看我寫的東西,有鼓勵也有提醒。

老趙也知道我們當時的生活很艱苦,常常會給我小女兒留一份好吃的,看我頭發一天天稀少,知道是熬夜寫東西,也會常叮嚀我:「小孫,可得注意身體啊!」她們這些真誠的關愛,我永記心中。


上世紀80年代作者與趙慎之在譯制廠的留影

努力傳承

老趙、老蘇,八十年代就離退休了,可她們一直沒有閑下來,還時常參加配音工作,蘇秀還受聘上海電視台譯制部擔任導演工作,繼續發揮余熱,做著培養年輕演員的工作,把上譯廠嚴謹的藝術創作方法帶到譯制部,把老同志之間互相幫助,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搞好配音質量的好傳統傳授給年青一代,所以兩位老姐妹到哪裡工作都會受到年青人的愛戴。

她們退休後這些年常常會接受各地記者的采訪,老趙總是認認真真地口述那個年代的工作情況,講老一代演員的情誼,傳承一些好的作風。蘇秀更是把自己的配音工作記錄下來寫成《我的配音生涯》;又主編了一本書《峰華畢敘》:介紹譯制廠的四位老頭——陳敘一、邱岳峰、畢克、尚華;還出版了一套介紹我廠配音演員的錄音帶《穿越時空的餘音裊裊》。以這種方式做著傳承工作。盡管歲月已流去,一個光輝的時代遠去了,但這份寶貴的財富被記錄下來了,這是歷史的印記,這是時代的足跡。真的感謝老趙、老蘇這兩位第一代配音演員的代言人,她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傳承工作。


看,兩位老人笑得多歡

永不言老

如今兩位耄耋老人生活很愉快,90歲的趙慎之住在南翔老年公寓,生活一切自理。她還不時去廠里配個老太太說上幾句話,也挺高興播個小說,總想著法兒為自己找點事兒乾乾。她人緣很好,譯制廠其他部門退休的同志也會常去看望她,在她那裡聚會。她喜歡熱鬧,朋友們、同事們在一起聚會,這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89歲的蘇秀和女兒女婿住在一所公寓大樓里。她現在是候鳥,每到冬天總去北京兒子那裡住上三四個月,北京有暖氣,可以防止哮喘病發作。她還筆耕不止,更了不起的是她學會電腦,她的文思都通過鍵盤敲打出來,變成優美的文字,常常見諸報刊。

這兩位老人當年在廠里時身體並不好,老趙怕吹風,大熱天也常常披個外衣,有點弱不禁風,大家開玩笑說她是林妹妹的身體。蘇秀當年哮喘病很厲害,不時要噴點葯。離退休後她們倆身體可越來越好。她倆自控能力極強,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吃東西絕不貪嘴,七分飽就行。常常想著老朋友們在一起聚聚,我在廠里擔任多年的演員室主任,和大家關系都不錯,兩位老人常常給我打電話,讓我召集退休的老傢伙、好朋友們在一起聚聚,還風趣地給我一個美稱「孫召」。好朋友在一起聚會讓兩位老人很開心,聚在一起常常會回憶起當年在廠里的工作情況。當年的「洋相」成了今天的笑談,當年的友情成了今天的美好回憶。你們看看照片,兩位老人笑得多歡。

我們也衷心地祝願她們健健康康、快快活活地度過幸福的晚年。


趙慎之、蘇秀做客作者(右二)家

衷心祝福

在為兩位老人祝賀90歲生日時,我很興奮,寫下了兩首由衷的感言,記錄在這里供大家指正。

祝您快樂長壽
——為趙慎之90歲生日而作

你從戰爭的硝煙里走來
脫去軍裝換上便服
你走進了另一個藝術殿堂
這里沒有豪華的舞台、炫耀的燈光
只有一個小小的錄音棚
這里沒有掌聲沒有鮮花
只有一片溫馨的幽暗
你卻愛上了這一行
願把青春和心血
奉獻給它——譯制配音事業

在這小小的天地里
你用多姿多彩的聲音
你用出神入化的語言
給人們帶來痛苦和歡樂
給人們帶來思索與奮進
你讓人們從電影這個窗口
認識了偌大的世界

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外國人物形象
由於你的努力
他們會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讓中國觀眾欣喜、理解、接受他們
從中得到啟迪和教誨

《望鄉》中的阿崎婆讓人難以忘懷
《神童》《不同的命》《偷東西的喜鵲》《華沙一條街》《一個人的遭遇》《運虎記》
眾多的影片中
人們聽到你精彩的配音
人們贊揚你是幕後英雄
你說我只是個普通一兵
人們感謝你的辛勤勞動
你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當你進入耄耋之年
白發蒼蒼
可你依然精神煥發
你啊你
你總是閑不住
在上海
在廣州
在成都
繼續用你的聲音和語言
為廣大聽眾服務
用你的看家本領為老人們
表演精彩的朗誦


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對你的崇敬和祝福
獻上這首小詩
祝你快樂長壽
快樂長壽!

2013年4月25日晨


贊蘇秀
——為她的90歲生日而作

你的聲音是那麼熟悉
是年輕美貌的娜塔莎
是成熟端莊的英格麗·鮑曼
是統攬一切的皇太後……

你的聲音又是那麼的讓人難以辨認
心理扭曲病態的老小姐哈維希姆
神神叨叨有一股邪勁的黃色女作家
滿腹心機壞到骨子裡去的情婦相子
我不知該如何從眾多人物中去尋找你的聲音
對了
我可以從「真情實感」中尋找到你的聲音

你從幕後走到前台
一個扎著兩根小辮子的姑娘
一個賢淑文靜的少婦
可一開口就會讓人流淚
讓人憤怒
讓人喜笑顏開

你從幕後走到前台
一個樸素大方的中年婦女
一個和家庭主婦沒有什麼兩樣的普通婦女
可你指揮著一群「瘋子」
平靜時如一潭湖水
狂怒時如同天上的雷電
又哭又喊又叫
可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那分寸又恰到好處

你從幕後走到前台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
一個慈祥可親的老人
可手中的筆急駛在稿紙上
寫出來的是歷史的足跡,是美好的時光
那雙滿是皺紋的手在鍵盤上不停地敲打
敲打出來的是神奇感人的言詞
是令人回味的思索

如今你已是一個耄耋老人
可你的思維是那樣的敏捷
你成為上譯廠的活字典
你成為老一代配音演員的代言人
你那顆年輕的心永不言老
你依然是年輕朋友的良師益友
我不知該如何贊美你
翻遍字典
只有兩個字最合適
崇敬!

『捌』 求一份關於母愛的朗誦稿,配樂是燭光里的媽媽

(一)

世上唯有母愛最偉大,最令人感動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最令人感動。母愛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甚至令人感激涕零,泣不成聲。母愛是無私的,是溫暖的,她如同太陽的光輝時刻溫暖、照耀著我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從牙牙學語到我們長大成人,母親為我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其中的苦楚只有母親自己知道。我們在家人的笑聲中呱呱墜地,又在母親的百般呵護中一天天長大。

小時候,我們不知道家裡是貧窮,還是富有,總之,母親為我們准備了所有的食物和衣物。也許母親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省吃儉用拉扯我們。我們已記不清,八月十五的月餅母親到底吃了多少,新年的新衣服母親換了沒有,反正我們無憂無慮的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母親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母親教我們說話,教我們認識世界;教我們寫字,教我們讀書、學文化;母親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尊敬長輩,尊敬師長,對人溫和。

後來,我們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中背著書包去上學,我們進步了,母親為我們暗自高興;我們退步了,母親在傷心,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嚴厲的教訓我們,也許母親的嚴厲,曾在我們心裡留下抱怨,留下埋怨,但長大後,我們才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世上沒有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動物尚且有舔犢之情何況人類的母親呢?母親對我們的愛,那是無私的,是最真誠的愛。

在母親眼裡,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我們外出上學,母親總是千叮嚀萬囑咐,看著我們的背影遠遠的離去,才肯回家。遊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母親一生最牽掛的就是我們。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親的愛,就如同陽光那樣的無私,那樣的溫暖。也許在平常的日子裡,母愛不是那麼的刻骨銘心。

然而,一旦遇到特殊的場合或遇到危急時刻,深藏在母親心中那種刻骨銘心的、輕易不願流露的、無私的大愛就會呈現世人面前,令人感動,感人肺腑。

在歷次地震災害中,有許多關於母愛的故事催人淚下,感人至深。在唐山大地震中,以及汶川、玉樹和蘆山大地震中,鋪天蓋地的災難襲來的時候,許許多多令人難忘、催人淚下的畫面,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矗立起一個個活生生的高大母親形象,令人敬佩、感動。

在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親一直用乳汁延緩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幹了,她就咬破手指,擠出鮮血讓孩子吸吮,使孩子存活下來。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親用身體緊緊地護著三個月大的孩子,還有一封未發出去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在搶救中,孩子由於媽媽的保護得救了,而他媽媽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2010年4月的玉樹地震中一名母親用頭替孩子擋住磚頭遇難。挖出來的母親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母親用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這位母親的後腦。她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

2010年8月7日,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一位名叫楊露梅的母親,右手舉起4歲半的兒子,整整堅持了8個小時,直到母子獲救。

在今年4月20日四川蘆山地震中,蘆山縣身高1。6米的母親楊玉蓉為救自己的兒子,用瘦弱的身軀,僅幾分鍾就挪開了壓在兒子身上的200斤的預制板。事後,人們問她,你哪來的那麼大的力氣?她說:一心只想救兒子。是母愛讓她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從這些母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東方母愛,刻骨銘心。中華母愛,感動世人。母親為兒女付出的是無私的愛,甚至付出生命,但對子女唯一期盼、所求的就是「記住母愛」。

一朵朵母愛之花在鋼筋水泥、瓦礫中綻放,詮釋了母愛之無私,鐫刻了母愛之真誠,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樹起了一座座母親大愛無邊的豐碑。

母親的愛,是至高無上的。母親的愛,不是抽象的,是活生生的、具體的愛,是深藏在母親心中對子女刻骨銘心的愛,更是一種栩栩如生的立體形象。

母愛,是偉大的,神奇的。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我們的心田;母愛似像綿綿春雨,輕輕滋潤著我們的心房;母愛如同陽光,給了給我們一生的溫暖。

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世上唯有母愛最令人感動,最值得我們珍惜。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讓我們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去熱愛自己的母親,她們她們不求回報,只求我們一生牢記母愛。

常回家看看,和母親聊聊天,說說話,哪怕只是做一頓飯,洗一次衣服,母親也是很欣慰,很高興的。

(二)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走多遠

無論你在幹啥

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

咱的媽

…………

每當聽到這首歌,眼前總是浮現起,母親白發蒼蒼,步履蹣跚的身影,母親幸福慈祥、親切溫暖的笑容,母親牽腸掛肚、噓寒問暖的聲音。讓我感覺到,七十歲有個家,八十歲有個媽,是世間最大的幸福,是前世修來的緣份。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很愛我,有時覺得過份,有時覺得毫無道理。

我出生時,正趕上五八年,全民大辦食堂。食堂里做的飯,我只吃粥上面,漂浮的那層沫兒;再大一點兒,我只吃細糧,不吃半口粗糧,這讓母親犯了難。為啥,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大米、白面憑本供應,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實在沒辦法,母親就去找鄉長,每次可以批2斤;時間久了,這也不是辦法,於是求工作的老叔,每月用10斤糧票,換他本上的10斤面。而每次吃飯,總是我先吃,我吃完了才有姐姐的份兒。母親總是告訴姐姐,弟弟小,讓弟弟先吃!

有一年,我和姐姐同時得病,晝夜不停地咳嗽,經過醫生診斷,確診是百日咳,需要抗生素治療。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抗生素葯物緊缺,而且價格昂貴,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無力負擔兩個孩子的醫葯費。

於是母親決定,只給我一個人用葯,結果我很快痊癒,而姐姐卻經久不愈,不僅影響了她的健康,甚至還影響了她的學業,讓我深感內疚!

我想,這就是母愛吧。在你的心中,弟弟永遠的得寵,弟弟永遠是第一。在這個家中,姐姐讓著弟弟,永遠的合情合理,永遠的天經地義。而你從來沒有想到,那時的姐姐也是個孩子,同樣需要關心和照顧的呀!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過於嚴肅,母親卻格外嚴厲。

童年頑皮,想懂事聽話,不犯錯誤,那是很難的。母親教育我們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字「打」。那時候,家家都有雞毛撣子。撣子的一面,用於清理灰塵。用細棍做成的把兒,就是修理我們的刑具。

母親要打我們時,從不聲張,讓你沒法兒躲藏。有一回,不知是什麼原因,母親這一頓暴打,讓我終生難忘。我不知過了多久,直到母親自己累了,弟弟在床上哭了,她才徹底罷手。

我瞅准了機會,終於跑了出去,午飯和晚飯都不敢回來吃。每當想起挨打,就會想起我打貓兒時的情景,有種說不出的殘忍,讓尚且自幼的我們,如何承受得起!所以我做了父親後,決不輕易懲罰孩子。

當然,母親的懲罰式教育,說起來也很有效。我們兄弟四個,個個懂事聽話,從不招惹事非,而且先後考上了大學。這樣的表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說得上是出類拔萃,引起了廣泛關注,當地媒體還以《富有》為題,對母親進行了報道,說她在經濟上是窮困的,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你用最簡單的方式,教育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讓我們豎立正確的人生觀,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會迷失正確的方向。那打在身上的棍子,一定是疼在我們身上,疼在母親你的心裡。因為你認准了,「棍棒出孝子」,那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就象一隻小蜜蜂,永遠的奔波忙碌,永遠的不知疲倦。

小時候家裡很窮,一大家子人,只有父親一個人上班,每月四十八元的工資捉襟見肘,有買糧就沒有買菜的錢。可是,每個月開支,母親總是先給父親買下香煙,每天一盒從來不少,煙的牌子不是「恆大」就是「前門」,這讓周圍的煙友非常的羨慕。

剩下的錢,每個人平均不足八元,可你就是用這僅有的八元安排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夏有單、冬有棉,身上穿的雖不算新但卻干凈整潔,鍋里的飯菜雖不算好卻可以溫飽度日,經濟上拮據卻從不缺我們書費、學費。

在我們家的炕頭,有一盞小小的煤油燈,燈芯很小,燈光很暗,可你卻在燈下熬到很晚很晚,一針針、一線線為我們縫補衣裳。每到過年,你總是給我們准備了新衣服,而唯獨沒有想到的卻是你自己。

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操持著一個並不富裕的家;你用自己的全部智慧,細心周到地安排著我們的生活;你用自己無私的愛,給我們一個充滿溫情的港灣,讓我們享受到了童年的幸福快樂。

如今,母親真的老了。一頭的白發,一臉的滄桑,衰老的心臟,病弱的軀體,有點兒不堪重負,感覺到什麼是風燭殘年。然而今天的母親,還如昨天一樣,堅強的面對生活。只要自己能做的,決不麻煩兒女;

即使病魔纏身,也格外的樂觀向上,表達出對生命的熱愛和渴望;周六去看她,卻倒過來問候我們,好像我們永遠都沒有長大。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有誰,能像母親那樣,關心她們的冷暖,給她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呢?

我想說的是,我們的母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勤勞、勇敢、善良,是年青一代學習的榜樣;在她的身上,體現著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樂於助人的優秀傳統和作風;

她用自己並不結實的臂膀,奮力托起明天的希望;她用自己全部的愛,經營著一個溫馨幸福的家,讓我們有機會、有心情常回家看看。在你的身上,閃耀中國女性的光芒!

有人說,母愛如燈,你用生命的光輝,照亮我們人生的風雨航程;有人說,母愛如水,點點滴滴都是愛,滋潤著我們兒女的心田;

我要說,母愛如山,寬廣博大而又連綿不斷,孕育了人類的生命,喚醒了人類的良知,傳承著人類的文明,是最神聖、最純潔、最無私的人類情感,是寫滿愛的秀美詩篇!所以我說,母愛偉岸,母愛高遠,母愛如山!

(三)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東西叫母愛,母愛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母愛想和熙的春風,安撫我們的心靈;母愛又像一葉扁舟,載著我們越過一切困難。

假如母愛是藍天,我們就是天空下自由鳥兒;假如母愛是森林,我們就是森林中快樂奔放的小鹿;假如母愛是大海,那我們就是水中自由自在的魚兒。我們的一切都來自於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人人都希望擁有她,實際上人人都擁有她,有的人卻總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幸福,那是因為沒有去發現母愛,感受幸福。幸福是什麼?自古至今人們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解釋。

在辭海中幸福是人們在得到幸福後的一種感受。我認為不然,它不僅是一種感受,而是一種經過。我問過一些人,問他們:「你幸福嗎?」有些人回答:「不幸福,因為我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離幸福還有一段距離。」

有些人卻回答:「我很幸福,因為我衣食無憂,過著富足的日子。」遺憾的是他們把幸福都比作為是一種對精神物質生活的滿足。

其實,幸福很簡單,如果你不那麼匆匆,如果你用愛的目光,如果你把握住珍貴的瞬間,幸福真的離我們很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而母愛則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最珍貴的幸福……

母愛是人類最純潔、最無私、最珍貴的情感,每一個孩子無不享受著母親給予的幸福和快樂。長長的人生之路,因為有了母親的教育、引導、扶持,而變得那麼自信和順利,無論你走到哪裡,她都伴你延伸、順暢。那悠悠的牽掛,那諄諄的叮嚀,為你指點迷津,護你一路走好。

我的媽媽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我的眼中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回首過去,想起了我蹣跚走步時她關愛的眼神;想起了在每一個上學、放學時她風雨中的身影;想起了我每一次生病時,病床旁那憔悴面容的她;

想起了熬夜備考時,她送來暖暖的熱茶;想起了取得成績時,她眼中激動的淚花;想起在每一次挫折後,她那關愛的話語;想起了每一次遠行歸來時,她那欣悅的笑容與鬢邊的平添的白發。

當我一天天長大,步入工作崗位,而媽媽的心卻始終伴隨著我,在生活中每一次跌倒時,好像都能聽到母親的聲音:「孩子,摔痛了嗎?」。有時,我會抱怨生活、工作的壓力太大,但她總能耐心地開導我,讓我平靜。

我想,如果整個世界都拋棄了我,至少還有媽媽不會放棄我。她無微不至的關愛,只是希望我能夠「過得更好!」她一直站在我生命的最高點,為我默默地指引著人生的道路。

今天當我的事業、生活日見穩定,並開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每次回家媽媽的皺紋和白發卻都在增長,面對日益蒼老的她我除了偶爾回家看看她,陪她聊聊天,給她一些生活費外,我又做過些什麼呢?

大愛無言,母愛如水,這種愛,溫柔而深沉!回想過去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而我真正為媽媽做的卻微乎其微。現在能為媽媽做的事就是活得好好的,多陪陪她,讓她少一份擔心,少一份牽掛,讓她也因為有我,感到幸福。

(四)媽媽,我愛你

有一個人,一直默默的愛著你。

有一個人,無時無刻都掛念著你。

有一個人,每天都無微不至的關照著你,

有一個人,時時刻刻都伴隨與你的心……

每當你調皮時,她會傷心、朝你皺眉頭;

每當你考的好時,她臉上會洋溢幸福的微笑;

每當你受傷時,她會急忙趕來,幫你擦葯,安慰你;

每當你開心時,她會為你而欣慰。

她是一個你最親的人,你好留念她溫暖的懷抱;

她是一個你最愛的人,你好喜歡她對你微笑;

她是一個你最信賴的人,你多麼希望向她吐露自己的不快;

她是一個你最依靠的人,你多麼嚮往你和她在一起的時候。

你有時會沖她撒嬌,向她發火一番後,才會好受。

你把她當成了自己憤怒時的對象。

你有時會和她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比如在溫暖的陽光下,看著一張滿分試卷。

你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快樂儲藏室」。

你有時會對著她流淚,訴說自己的委屈,傾訴完,才會寬慰。

你把她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時光總是太快太快,你對她做過的「虧心事」後悔了。可是,已經過去,就無法挽回。

你想向她道歉,但總沒有膽量向她說對不起。

愛總是那麼的濃郁,不要一絲回報。唯一的安慰就是你將來成功走進社會 。

你想報答她對自己的付出,但總沒有膽量說出那聲我愛你……

其實,大家應該都猜到了,那個含辛茹苦的人就是母親。偉大的母親!

你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那麼多,相信每個孩子都很愛自己的母親,只不過不善於表達。

在這里,在這個母親節里,我代表全天下的孩子向你祝賀: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你!

(五)頌母親

母親,

一個偉大的女性,

她把自己一生煎熬默默承受,

而把歡樂、幸福、希望留給了家人、家庭和家族。

母親,

一個聽起來再簡單不過的稱呼,

卻影響著每個人一生的追求。

包含著每個人生命的全部。

母親,

一個堅強的女人,

她寧願忍受著十月妊娠的艱苦,

一天天把孩子在自己的肚裡孕育。

她寧願冒著可能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危險,

把她們的愛情結晶分娩,

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人間,

來延續著家族的香火和民族的明天。

當你結束瓜瓜啼哭已在被窩里熟睡,

可母親不是為你洗著尿布,就是把你的衣服縫補。

親著你那細潤的臉蛋,

露出她那慈祥的微笑。

當你生病那怕是一個感冒,

也會急的她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不是用涼毛巾為你降溫,

就是一勺一勺地喂你吃葯。

她把面朝黃土背朝天積攢的錢都捨得花在孩子身上,

她卻節省著一頓頓晚餐,

節省著幾年都不為自己添件衣裳,

節省著小病不離田間,大病捨不得住院。

你曾為了一點小事和朋友打鬧,

是母親厚著臉皮為你協調。

你可能不慎犯法進牢,

是母親揪著心、流著淚、自責著「是媽沒把你教好」。

你能在教室里讀書,

是母親為你積攢的學費。

你能在社會上做點事,

是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為你默默地付出的汗水。

當你能無憂無慮地享受著甜蜜的愛情,

其實有著母親背後的受累。

當你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離開母親,

母親牽掛的撕心裂肺。

母親讓你的小家庭搬進了高樓新房,

她卻可能還在那破舊的瓦房,

母親讓你們用上了高級海綿床,

她卻可能還睡在那古老的土炕。

這就是母親,

無私奉獻的母親,

鞠躬盡瘁的母親

大愛無疆的母親。

你給母親有過幾次闖禍?

你向母親有過幾次頂撞?

你讓母親有過幾次難過?

你是否使母親有過絕望?

你是否為做你母親的兒子而驕傲?

你做過什麼又讓你母親自豪?

你什麼時候真的為你母親奮斗過?

你什麼時候才真正明白母親真的是為了你好?

你和母親說過幾句貼心的話?

你為母親買過幾次生日蛋糕?

你給母親洗過幾次腳?

你為母親捶過幾次腰?

你娶過媳婦是否真的沒把娘忘?

你生了孩子是否真的就體會到了做娘的難?

當老婆對你媽不孝時你是否偏向老婆偏離娘?

當你孩子使你媽生氣時你扇過孩子幾個耳光?

每個人都是母親所生,

每個人都受過母愛,

起碼受過母愛般的愛,

母愛的共同點就是面對孩子可以掏出心來!

讓我們回味母愛,

回報母愛,

傳遞母愛,

弘揚母愛。

把母愛化作:

對黨的愛,

對國家的愛,

對民族的愛。

把實現家庭夢的勁去實現:

黨的夢,

中國夢,

民族夢!

『玖』 王家衛和金宇澄改編《繁花》

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  2014-07-25

        王家衛和金宇澄第一次見面,就對他說:《繁花》沒有任何電影和電視的傾向。金宇澄當這是對《繁花》的表揚。

        王家衛將執導《繁花》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毛遂自薦,希望擔綱改編劇本,但王家衛獨獨鍾情於金宇澄:劇本還是要你來把關。金宇澄答應與王家衛共同合作梗概,但不改編劇本。 

        《繁花》的話劇劇本改編,也在緊鑼密鼓地創作中,預計2015年秋天首演。電影《繁花》的進展會如何呢?王家衛對電影改編充滿信心,認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計劃用五至六年完成《繁花》拍攝,按照王家衛的時間表,電影將在2020年殺青。同時套拍的還有電視劇版。 

        「做每件事情的時候,不是只有熱情就可以做成。《一代宗師》這個想法在1990年代就有,但是要做成這樣一個電影必須等待時機,人對、時間對,還要有條件。」王家衛說。 

        「《繁花》給我的感覺不是一見鍾情,而是一見如故。」2014年7月18日,香港書展,「金宇澄、王家衛:《繁花》寫出上海故事」對談活動中,王家衛熱情洋溢地贊揚了金宇澄的這部長篇小說。「有一些書看完之後,馬上蓋起來,看一次就夠了。這種書你看完之後感覺經過了一生一世,我看《繁花》是一口氣看的,看完之後再沒打開過。金老師把他一輩子的故事、他要講的話都放進去,就是很濃的一鍋湯。《繁花》可以寫十本書或者二十本書,真是有點虧了。」 

        王家衛的拍攝思維,需要大量舊時代照片參考,大量的人物肖像照,電影《繁花》中的演員造型,或許將從這些照片中產生:「書裡面所有的人,都是金老師心裏面有數的,所以我希望他在那個時代的照片裡面找到所有人物的原型,從這個起點再去想演員。」 

        金宇澄提供了包括上海攝影家陸元敏拍攝的「老洋房裡的上海人」等主題的照片,王家衛看了覺得很好。 

        「可以從一張照片開始說《繁花》的故事。」王家衛最初設想了三張集體照,人們圍著桌子吃飯,照片活動起來,鏡頭拉開;故事發展到後來,又變成一張凝固的照片…… 

        再次見面,王家衛又有了新的設想:他發現《繁花》的地圖插圖非常具體,可以從地圖開始講故事,鏡頭不斷地從地圖進入,一條街道、一戶人家…… 

        王家衛以往的電影表現的大多是穿旗袍的舊上海女人,而《繁花》中1960-1980年代的女性穿的是性別中性的服裝,要把肥大的軍褲拍出美感,王家衛認為相當有意義。金宇澄說:這是當時的匱乏年代,上海女性對於服裝的概念,是低調的顯現,小說中的上海時髦女性,只注意衣服的尺寸,只在這上面做文章,在外穿得樸素,回到私密空間,穿戴就不一樣了。王家衛說:「私密的城市生活只在上海,也許真實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很多出自人們的想像。」 

        2013年《繁花》出版之後,引起了多方關注,其中也有王家衛,他在小說里看到了自己和家人昔日在上海生活的影子:「《繁花》最主要的兩個時段——1960年代到『文革』、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我是空白的,因為我已經移居到香港了。《繁花》裡面有很多好像我上海家裡發生的事情,我小時候我的表哥、姐姐、哥哥,都可以在書裡面看到一些線索。所以我會感覺一見如故。」 

        1963年,出生在上海的王家衛跟隨父母來到香港,他的哥哥和姐姐則留在了上海,那一年他五歲。小時候,王家衛跟著下班的母親從武康路的外祖母家走到淮海路,是經久不滅的記憶。電影《花樣年華》出現旗袍的場景都採用較低的機位,其實就是童年王家衛仰視母親和朋友們的視角。王家衛拍《花樣年華》是一次重溫童年回憶的歷程,為了表現出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王家衛自己寫上海菜單,如扁尖、筍干,請上海籍的老太太來做。 

        金宇澄和王家衛兩人2013年12月第一次見面商討合作時,王家衛離得老遠就摘下了那副著名的墨鏡,金宇澄一下子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陌生人。聊天談劇本,王家衛都會把墨鏡摘下。「標志就是這副墨鏡,摘下墨鏡,走在上海的街頭誰也不會認出他來。」金宇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那天正是金宇澄的生日。不一會,桌上就出現了一隻蛋糕——王家衛為他准備的。 

        第二次見面,王家衛不知從哪裡找到金宇澄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迷夜》,請他簽名。王家衛說:「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張愛玲的影響,上海的文學都非常女性。但是金老師的小說充滿了男性的荷爾蒙,這種性感不是粗獷,也不是頹廢,是一個上海男人的性格。」 

        金宇澄大王家衛六歲,和王家衛兄姐的年齡相仿,都有著那代人相同的下鄉經歷,《迷夜》敘述的歷史記憶,包括形同荒島的人生世態、改成知青宿舍的前勞改營,其中一個短篇寫到1961年的殘酷——勞改隊很少的口糧,每天都置放於麥地中央的方桌上,犯人們在一千米之外開始割麥,等於一場賽跑,第一個割到桌子前的人,就可以隨便吃。小說中的人物因為是粵籍,每天吞咽麥田裡的幼鼠,才沒有被餓死。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阿飛正傳》結尾,被金宇澄用作了《繁花》的開頭語:「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裡。《阿飛正傳》結尾,梁朝偉騎馬覓馬,英雄暗老,電燈下面數鈔票……」金宇澄解釋:梁在前面的電影里從未出現過,我很佩服這種處理方式。因為一個小說,一部電影,不能都四平八穩的,應該有一個屬於作者本人的標識。《阿飛正傳》結尾突然冒出這么一個人來,這就是王導的風格。觀眾或者讀者一直在琢磨——這個人幹嘛要跑出來? 

        王家衛則被《繁花》獨特的小說語言吸引:「這本書特別牛的地方是方言,不是用簡單的上海話,而是把上海話做了改良。」 

        金宇澄說:「純粹表現上海話,《繁花》肯定不夠格。在《繁花》里沒有上海話最常見的『儂』(滬語『你』),也沒有『阿拉』(滬語『我、我們』),如果翻開一本書,都是上海話的陌生常用字,讀者就不會喜歡它。」因此金宇澄都做了轉換。「我的想法,是要清除方言的障礙,把方言改良到什麼人都能懂,文字雖然有變,但是上海人說話的韻味還是保存在裡面」。 

        《繁花》里的「不響」出現了一千多次,這是小說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其實也經過金宇澄的改良。按照標准吳方言話本的寫法,是「弗響」,現今因為是「統一普通話教育的大背景」,沿用字典成語「悶聲不響」的「不響」才更合適:「我做的工作,是要打開,想方設法吸引非上海籍的讀者,並不是傳播上海話,而是通過文字語言,讓中文讀者都能夠了解上海人的生活。去年《繁花》得了近三十個獎項,除上海的一個之外,二十九個獎項與排行榜,都是外地頒發的,有那麼多外地讀者喜歡這本書,已經達到目的了。如果我完全用上海話字正腔圓地寫,《繁花》可能也就印五百本吧。」 

        在對談中,王家衛明確表示,將會保留《繁花》的語言風格,用上海話拍攝電影:「如果變成普通話,等於《茶館》裡面的京白變成普通話的調子,就沒有味道了。」 

        也曾經有人向王家衛建議:《繁花》里台詞都是現成的,只要框架搭好,把台詞放進去就行了。王家衛回答:「台詞必須重新寫,才會更貼切。」 

        金宇澄不同意外地人對上海人的許多看法。他在外地生活了八年,經常聽外地人怎麼議論上海,發現,「可能因為上海語言的障礙,造成了對上海的生活不理解」。比如說,「北方天氣非常寒冷,一到秋天每家每戶都是買兩噸白菜、一噸煤藏在家裡。北方人跑到上海同學家裡去,看見桌子上面有兩根小蔥,直接拿起來就吃了,因為北方人吃大蔥就直接吃。三根蔥,一分錢,太小氣了,我們家裡一買蔥就買三百斤。沒想到過一會一個阿婆要做魚了,到處找蔥,他這才搞清楚原來上海人是根本不吃蔥的,就是佐料用。再比如,老舍的兒子舒乙,寫過幾篇文章,說上海人六十年代最小氣,其他地方的糧票都是一兩二兩三兩,只有上海發行半兩的糧票。實際上,『文革』時上海一碗餛飩是半兩糧票,因為小餛飩是上海人下午吃的。上海很早就有單個買的東西,比如說一個小月餅,一碗小餛飩都是半兩。後來去到美國看,也是一個蘋果多少錢,一個茄子多少錢,一個辣椒多少錢。」 

        王家衛聽完之後回應:「我想我的觀念要改變,因為最近幾年我看上海人來香港也不小氣,買房子,(張口就是)我要這兩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