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明時節江南地區有用清明團子祭祖的習俗,但為何清明團子最後卻演變為「肥料」
清明團子也稱青團子,是傳統食品之一。據《瑣碎錄》記載:蜀人遇寒食日,采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祖之品,皆可冷食。那您知道清明團子的由來嗎?不知道的趕緊快來看看吧。
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清明團子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到底是哪種說法有待探究。
⑵ 除了南北大菜,現在還有哪些美味的時令小吃
饊子,一種很古老的小吃了,過去在結婚和生子時才能吃到的,現在在北方大集上隨時可以買到,甚至可以買到現炸的饊子,香、脆、甜、酥,是北方零食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大集上10塊錢一斤。
冬季大集上的各種小零食是應有盡有,南北風味,甜、咸,或者原味的都有,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還有不少是時令的,比如,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餅,過年有年糕等等。圖中是常見 一些小零食。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⑶ 杭州哪個店清明團子的最紅
親,你的菜團子最紅是非常多。
⑷ 急求!杭州哪裡有正宗的五色糯米飯和清明團子買!!
知味觀有的
⑸ 優美的文章500字的十篇
假文盲
1984年的冬天,全國都籠罩在一片過年的喜慶當中。而火車站,自然是最為熱鬧的地方了。
熙熙攘攘的火車站,叫喝聲、哭喊聲、對罵聲,不絕於耳。每個售票處以及月台都擠滿了人,時不時的,還有人為了排隊的位置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可有一個地方卻同其他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甚是冷清。豎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母子上車出。噢!原來這是特地給需要幫助的母子建立的上車處啊。
這時,從售票處走來了一個人高馬大的中年男人。他把剛買到的車票塞進口袋,看看一邊排得老長的隊伍,和另一邊冷冷清清的「母子上車處」,心裡嘀咕:真是一群笨蛋,有這么好的地方居然不排,偏偏要排那麼長的隊!隨即他佯裝整理衣服,盯著自己的衣領,向「母子上車處」走去。
過了約莫十分鍾,一個穿著綠色軍大衣,頭戴皮帽的魁梧男人又旁若無人的向著「母子上車處」走去。隨意地瞟了瞟那塊大牌子,他低下頭看著自己的鞋尖,聳著肩,又把口袋裡的東西翻出來,一副心虛的樣子。「只要我裝成不識字的樣子就行了。這樣別人就不會怪我了。」他心裡這么想著,又垂下頭盯著鞋尖。
緊接著,又有兩人朝著這邊走了過來。前面的一人身材瘦小,但由於穿了許多衣服,顯得很是臃腫。他駝著背,看了看長龍般的隊伍,眼珠子轉了轉,遲疑了一會兒,若無其事的快步走向那「母子上車處」。後面一人帶著口罩,臉色有點蒼白。看見前一人走向「母子上車處」,他瞄了瞄那塊牌子,怔了怔,有點心虛的佯裝咳嗽了下,左顧右盼了一會兒,接著把腦袋縮回衣領里,目不斜視地跟在瘦小男人後面。
「寶寶乖,不哭……」遠處,一個身著單薄,手抱一個孩子的婦女疾步走了過來。當她看到「母子上車處」時,喜出望外,可後面怎麼排了四個大男人?婦女皺緊了眉頭,抱著孩子走了過去。「同志,這里是?……」婦女問了問其中一個男人。可他像是沒聽見一般,把目光移開,不自然的乾咳了一聲,擺弄著自己的紐扣。見狀,婦女的眸子黯淡了下來,退到了一旁。火車來了,幾個大男人沖了上去,婦女也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故事中的那四個大男人,不用我說,大家也該明白,他們是一群假文盲!他們不是文化文盲,是品德與愛心的文盲!知法犯法,製作犯錯,這是最不可饒恕的!這些人的行為讓我們心寒,然而,我們身邊並不乏這樣可恥的人!
只有從自己做起,才會讓寒冷的冬天溫暖如春!……
盼過節,最盼是春節
中國的傳統佳節不少,每一個節日都包含著中國深厚的文化。每一個節日都值得人們喜愛。不過我喜歡熱鬧,傳統佳節中當然是春節最為熱鬧。因此,我盼過節,最盼是春節!
春節——忙。從臘月開始,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就來小孩子也不例外。我也一頭扎進了大人的隊伍中。「哎!幫我買包鹽!」媽媽在腌制鹹肉,向我喊道。我來不及吃完早飯,叼了塊麵包就向外跑。「哼哧!哼哧!呼……」我氣喘吁吁,遞給媽媽買來的鹽。屁股還沒坐熱呢,哥哥又叫我幫他洗乾果。「幫我搭把手!」「哦,來了!」我忙得暈頭轉向,累得就像團爛泥。可一想到春節的熱鬧,我還是咬牙忍了下來。
春節——鬧!鬧!真鬧!春節一到,我腦中只剩下了這念頭。家家戶戶都在家門口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喲!恭喜發財呀!」「你好你好!新年快樂呀!」滿大街都是恭賀之聲,家裡也是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都帶著禮品來家中拜年。這也是春節一大習俗。小孩子們在大人中間像魚兒一樣溜來溜去,看看那個,摸摸這個。我也是其中一員。偷偷到商店買元寶糖,我越來越活躍。「來!放鞭炮!」從商店裡買來的廉價的「扔扔炮」。這種鞭炮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小巧玲瓏,只要拿著重重往地上一扔,就可以發出劇烈的「啪啦」聲,可是惡作劇的頭選!我握著「扔扔炮」,又怕又好奇的探了探頭,隨即一下扔到小妹妹腳邊。看到他那快哭的樣子,我就樂得肚子都快要疼死啦!大街上,時不時的響起鞭炮聲、大人的驚叫聲以及孩子們的偷笑聲。……
春節,讓人快樂的節日!……
堅持
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老先森曾說過:「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堅持,是一個人成功的原因之一。不論做什麼,都應該努力的堅持下去。
這個星期,我答應了媽媽,要與她一道繞人民廣場競走。「等著瞧吧,我可一定會超過你的!」「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咯!」
廣場上人很多,空氣略顯冰冷。「先走一圈,看你能不能追上我。」媽媽對我說道,接著自顧自的往前走了起來。不就是走路嗎?我難道不會?我心中腹誹著,腳下卻是不敢怠慢,急急的跟了上去。
夜晚的風,雖輕柔,但輕柔中,卻是包含了一股刺骨的寒意。又是一陣寒風吹來。我忍不住打了個哆嗦。望著前面依舊雄赳赳氣昂昂,精神絲毫不減的媽媽,我不由得暗暗咂舌。許是因為許久沒有鍛煉了,我的腳底板生疼生疼的,渾身也有點僵硬。
「喲!怎麼了?這才一圈沒到,你就受不了了?啊,走不動的話,趁早回家玩你的電腦去吧!」媽媽回過頭來,對我不耐煩的一揮手。我沒說什麼,彎腰重新系緊了鞋帶,深吸了一口氣,「才不是呢!我一定會堅持下來的!」這話,是說給媽媽聽的,也是說給我自己的聽的!加油呀!
媽媽看了我一眼,又轉身快步走了起來。我咬咬牙,緊跟了上去。
可是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呀!不一會兒,我便感覺筋疲力盡了。「要不,回去吧。何苦找罪受?」「不!既然說了要堅持,就一定要做到!」心中,兩個小人在爭執著。「對!一定要堅持!」雖然腳上傳來深深的無力感,但我狠下了心,不是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嗎?這點困難,還難不倒我!……
最終的結果是:我跟著媽媽繞了人民廣場四圈,回到家卻成了一攤爛泥……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是一把利劍,它可以擊破所有困難!
自力更生記
自力更生,這聽起來,似乎是一件非常之困難,以及充滿了挑戰的事。但今天,我也小嘗了一回自力更生的滋味!
這天,我百無聊賴的看著電視。「咕……咕咕……」突然耳邊傳來一陣不和諧的聲音。我抬眼看了看鍾,嘀咕著:「已經12點了啊!爸爸媽媽都不在,我也不高興到樓下面館去吃……」我皺皺眉,隨即靈光一閃,「啊,我可以自己來做嘛!」
二話不說,我竄進了廚房。可……燒些什麼好呢?飯菜?不行,又沒有菜可燒。蛋炒飯?也不成。家裡沒有冷飯。哦……對了!方便麵!哈,方便麵烹調簡單,正是我這種懶人午餐的不二之選啊!說干就干,我從櫥櫃中拿出一包方便麵,躍躍欲試。
我提起笨重的鍋子,在水池邊略微洗了洗,再了接點水,將鍋子放置在灶台上。「呼!珍重!」我暗自咂舌,「接下來就是點火了。」我彎下腰,隨著媽媽的樣子擰開了轉紐,可卻沒有一星半點的火焰冒出。我呆愣,重新試了好幾次,也均是無果。「哈!對了!」我一拍腦門,這煤氣沒開,有火才怪!火終是燃了起來,我看了看,水面未起泡,要等到有泡了才能下面。於是我抄了一本書,看了起來。
「滋滋……」鍋里發出異響。我一驚,匆忙丟下數,直奔廚房。我急急忙忙丟下面,卻不料濺起了水,一下濺到我受傷。我被燙的「嗷嗷」直叫,卻還是無奈地忍了下來,拿了雙筷子,開始烹調……
「哈!終於出鍋了!」我抄起鍋,將面倒入碗中,得意地大笑起來。卻不料,這一笑,手一抖,面渣竟又濺到手上了……
自力更生,果真是難上加難呀!不過,這其中,卻是別有一番趣味!
清明團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我忍不住吟起了這首《清明》。清明節是人們祭拜死去親人的日子,人們都在這一天帶上清明團子,去祭拜列祖列宗。
「唉!我卻不能去掃墓。」我傷感地嘆氣。媽媽走過來,拍拍我的肩,「不用這么傷感。我們可以親手製作清明團子,在家裡祭奠祖先。」「對哦!」我拍手稱妙,躍躍欲試!……
來到廚房,我東張西望,「老媽,怎麼做啊?」媽媽沒說話,帶我來到水池邊。只見水池裡整整齊齊擺著一沓艾草。媽媽指著艾草對我說:「這艾草時已經氽過水了,接下來就是把艾草剁碎、濾干。」我一聽,連忙操起菜刀「咚咚咚」地剁起來。經過我十二分的努力,艾草終於剁好了。媽媽不知什麼時候做了一個面團,見我剁好了艾草,就把艾草加了進去。只見媽媽手一摁,一揉,綠色就渲染開來,不一會兒,白色的面團就「染」上了綠色的「頭發」。
媽媽開始教我製作清明團子。媽媽從面團上扯下大約嬰兒大小的面團,兩手把它搓圓,拇指一摁,然後就順著這個小洞依次往外捏,一個青色的「小碗」就做成了。看媽媽捏得那麼順利,我手心開始發癢,不能媽媽說完話,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做。我學著媽媽的樣子,認真做起來,可卻怎麼也做不好。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學會了技巧。你還真別說,這做清明團子看似簡單,實則難得很!
包好了餡,清明團子就下鍋蒸了。經過我漫長的等待,團子終於蒸好啦!我急忙揭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團子們就像一個個翠色的小娃娃,可愛極了!我拿起一個就往嘴裡送。「燙!燙!燙!」團子在我口中翻滾起來,帶著點艾草的清香,又帶著點豆沙的香甜,微微有點黏牙,但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這次的清明節,我不僅在家祭拜了祖先,還學會做清明團子,真是收獲多多啊!
難忘的第一次
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也許有些是毫不起眼的,有些事刻骨銘心的。第一次親手做飯,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騎自行車,第一次……然而,最讓我銘記於心的,莫過於第一次走夜路。
時光倒流,我彷彿又回到了四年前的那個微涼的黃昏。我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東看看,西瞧瞧。在我漫不經心的行走下,太陽逐漸接近了地平線,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漸漸少了下來,放眼看去,僅僅只有兩三人走過。望瞭望那逐漸暗下來的天色,我心裡有點忐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七拐八轉,總算是接近了小區。我舒了口氣,望著天上的繁星點點,不由得握緊了雙拳,心中升起了點點害怕,咬了咬牙,選了一條平常最熱鬧的小巷,毫不猶豫的走了進去。可剛走進去,眼前清冷的一幕,讓我心生怯意。遲疑了一會兒,我還是邁開了步子。一陣晚風拂過,原本柔和的風,卻是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回去吧,讓奶奶來接你!」心中一個聲音響起。我開始猶豫。「不行!奶奶年紀大了,不能讓她來。」另一個聲音又響了起來。我心中掙扎著,最後還是理智戰勝了害怕。深深吸了一口氣,我猛然發現自己的衣服因為出汗而沾在了背上。「加油!你一定可以!」我為自己加油。
堅定的邁開了步伐,我的呼吸也是隨著腳下的每一步逐漸加重,生怕心中那些妖魔鬼怪在最後一刻突然竄出來。「窸窸窣窣」一陣奇異的聲音響起,令我神經緊綳。腦袋僵硬的慢慢轉了過去,渾身上下都不敢再動分毫,大氣也不敢出,冷汗竟浸濕了後背,粘的難受。可待我發現發聲源只是一些樹枝時,身體夢的放鬆,大口大口喘著氣,抹了抹頭上的冷汗,便向家狂奔而去……
這不起眼的第一次,卻是讓我收獲頗大。人心中的怯意,不是因為周圍環境所產生,而是因為自己。再強大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產生的怯意。有一句話說的好: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戰勝了自己,才能戰勝一切!……
我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它指引著人們向美好生活行進;理想是迷途中的一個指路標,它指明了人們前進的正確方向;理想是迷茫中的一道啟示,它告訴人們生活的方法……
而我的「指明燈」、「指路標」、以及「啟示,就是——當一名電子產品設計師。
從小,我對那些用途頗大、功能繁多的電子產品就充滿了興趣。在科技發展迅速的21世紀,電子產品也逐步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樣物品。無論是辦公、學習,或是娛樂,電子產品皆是可派上用場。電子產品令我印象最深的那一次,還是四年前。那一次,我與爸媽還有大伯一家,開自駕車去旅遊。不料,在旅遊途中,我們竟迷路了。我們大家都心急如焚。大伯皺著眉思索了一會兒,將手機掏了出來,擺弄了幾下,竟找到了我們所在地的一張地圖!我們很快便抵達了目的地。從那時開始,我對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慢慢的濃厚起來了。
當今社會,電子產品的用途已經多得讓人咂舌。炒股、上網、玩游戲……簡直數不勝數。最著名的電子產品有美國蘋果公司生產的iPhone手機、iPad電腦,譽滿全球。這類產品是我努力的目標。
然而,這個理想在旁人看來,似乎是個夢想,是場空談。我不願它只是個夢,我希望能用我的行動,來一步步實現這個所謂遙不可及的理想!「要成功就要付諸行動。」首先,我認為要多多了解有關電子產品的一切。在空餘時間,我會上網瀏覽一些資料,閱讀有關這方面的書籍,一點一滴的深入其中。不能急於求成,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次,要有耐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怕枯燥、怕困難。應當像小草一般堅韌不拔的學習。覺得枯燥,就應該用實現理想後的美好來激勵自己學習。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願化作一隻小船,在通往理想的海上,努力戰勝那些迎面而來的風浪!……
長大
長大,是一種對成長過程中的形容。那,怎樣才算長大?我一直迷惑不解。是長高了,不再需要椅子就能夠著書架?是力氣變大了,可以抬起一箱礦泉水?還是成熟了,不再吵著要買玩具了?……我不懂。可是,媽媽教會了我長大的定義。
小時候的我,喜歡問媽媽「我長大了嗎?」媽媽每次都微笑著搖頭。
當我獨自一人從學校走回家,我昂起頭,天真的問媽媽:「我長大了吧?」媽媽則是笑笑,摸了摸我的頭,「還早著呢!小傻瓜。」「哦……那是不是等到我長到150,就算長大了呢?我現在才一米四六。」「哦,那還早著呢……」我便認為只要長到150厘米這么高,就是長大了。於是那段時間我拚命地想長高,拚命地想要長大。
當我一次次興高采烈地准備測身高,一次次垂頭喪氣地說「還沒到150」,媽媽就坐在我面前,嚴肅的問我:「你想長大嗎?」「當然想!」我想也不想地回到。媽媽盯著我的臉看了好久,說道:「孩子,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些道理你不是懂的嗎?不是一天兩天,你就能長大的。而且,長高不一定是長大,你懂嗎?」我茫然地看著媽媽,很坦誠地說道:「我不懂。」媽媽便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那你就沒長大。孩子,你想知道什麼是長大?媽媽也說不準。但是,你只有成熟了,褪去幼稚,懂事了,才擁有長大的資格。但是,來日方長嘛,不用擔心,每個人都會長大,只是時間的長短不同罷了。」我懵懂的點點頭,將媽媽的話當成金玉良言,牢牢記在心中。
我,已經在歲月的沖刷下,慢慢被抹去了尖銳的稜角,變得圓滑,這,就是長大了。
童年
童年是一根怪味豆味的棒棒糖,雖然味道古怪,但卻別有一番滋味,讓人一輩子都不能忘卻。
說起來,我的童年並不似彩虹一樣五彩繽紛、絢麗奪目。相反的,平淡的像一杯不咸不淡的白開水。小時候的我不太愛說話,與同齡人在一起嬉戲玩耍的時間也甚少,於是我沉浸自己的世界。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成人永遠無法領略到的,就像是浩瀚的宇宙,神秘莫測。在成人眼中,孩子的思想或許是天馬行空的,或許是毫無規律的,或許是亂七八糟的。但是,一切只是因為孩子的純真與無知罷了。那時候的我,就任由自己的思想飛揚。或許在別人眼中,這樣的童年是枯燥乏味的,但對於我來說,那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比最甜的棒棒糖還要吸引人,比最好玩的游樂園還要刺激!它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妖艷,在那裡我得到了任何人都不能給予的歡樂。也或多或少的影響了我的未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應該是沾滿泥巴的雙手,以及布滿傷痕的膝蓋。但是我卻不同。對於我來說,童年就好像一個真實的夢。夢都是不真實的,但是我的童年,就是一個真是的夢。無數個夢的碎片憑借在一起,編織出了一個美好的夢。
有人說,童年對一個人的未來很重要。這句話深入我心。童年的奇思妙想,給現在的我插上了雙翅膀,給予了我無限的想像力!……
我的童年,不同凡響,別具滋味。
自我保護
生命是十分寶貴的,它像一朵嬌弱的花兒,需要人們用心呵護。然而,遇到了危險,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來看看這個武漢的小學生是如何應對危險的吧!事情還要追溯到四年前的一個黃昏。
武漢某一小學的五年級小學生——小月,正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啦啦啦!……啦!……」小月哼著歌,拐進一條人煙稀少的小巷。一進去,四周立刻暗了下來,兩旁是早已人去樓空的老房子。路兩旁的垃圾桶發出一陣陣讓人作嘔的惡臭味。「哎?小妹妹!」小月背後突兀的響起一個男聲。「誰?」小月驚訝的一回頭。一個身著黑衣,略顯富態的中年男人,正笑眯眯的看著小月,不住地搓著手。小月警惕的看看四周,心想:遭了!萬一他是壞人……我可就逃不了了!小學緊張的抓了抓書包帶子,深吸一口氣,不能慌!她告訴自己。
小月裝作一副好奇的模樣,問:「叔叔,你是?」中年男子走近了幾步,誇張的叫了起來:「哎呀!你不認識我啦?你小時候叔叔還抱過你呢!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你媽媽讓我來接你。」頓了頓,他看看小月一副了解的模樣,笑得更深了,「書包我來幫你拿吧!」小月乖乖的把書包遞了過去,心裡更確定了自己的猜測:媽媽下崗已經多年了,哪談得上有什麼同事?哼!這人分明是一個壞蛋!心裡這么想著,小月頭上冒出了點點冷汗。這可怎麼辦?不行!老師說了,遇到危險要冷靜!冷靜!冷靜!小月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叔叔……」小月脆生生的叫著,「我餓了,想吃蛋糕。」男子愣了一會兒,「好好好!來,叔叔給你買。」說罷,緊緊抓著小月的手,來到一家蛋糕店。男子至始至終都抓著小月的手不放。小月有點著急:這下怎麼辦?逃不成了!中年男子此時已經准備付錢了,小月靈機一動,指著櫃台底下喊:「叔叔,你的錢掉地上了!」男子一驚,彎下腰尋找起來。小月成績沖出店門,跑到附近的人家,撥打了110。最終,匪人被抓獲。
從這件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冷靜機智的女孩。她遇到危險鎮定自若,靠著機智勇敢,從壞人手中逃脫。遇到危險,我們也該鎮定,不能驚慌失措,要沉著應對。
⑹ 杭州清明節習俗知多少
清明的習俗豐富多彩,但也大同小異。都要掃墓,大人們帶著帶著兒女,捧著鮮花,裝著食品,人們祭掃先人,寄託哀思。掃完墓還有各種有趣的活動,所以這個節日不僅有生離死別的悲傷淚又有遊玩的歡笑,是個特別的節日。下面一起走進 杭州文化 ,看看他們的清明習俗是什麼吧。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雲:「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1、親人新逝,頭三年清明必須「正日子」上墳
老杭州宋阿姨說,講究可多了,小年輕是不大弄得清楚了。杭州人清明掃墓一般不叫掃墓,叫「上墳」。如果親人新逝,最前頭三個清明節和冬至都要「上新墳」,必須是「正日子」上墳,不然,有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太知曉禮節。三年過後,叫做「上老墳」,清明一般都要上墳,冬至則不一定需要,上墳的時間也被放寬為清明節的「前三天、後四天」。
一般上墳時,先擺好菜餚,倒好黃酒,黃酒第一次不倒滿,因為祭祀中間,還要加酒,表示對祖先的尊重。然後點蠟燭,焚香(一人三支,沒到場的晚輩,一般也由親人代燒香),燒紙錢。祭畢祖先,有時,親人們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
2、不能只帶清明團子和水果,最好有親手烹制的菜餚
宋阿姨說,大多數杭州人,生前身後都講究一日三餐的菜餚口味,認為一頓好菜好飯是莫大的解壓和享受。因此,如果晚輩給長輩上墳,只帶了清明團子、水果等等,那麼不免被視為簡陋。一般認真隆重的人家,是要帶親手烹制的菜餚的。比如鹵鴨、紅燒雞爪、煎鯽魚、走油肉、白斬雞……如果一戶人家有5個子女,他們大都會提前3天商量好,一人准備一兩只菜餚帶上墳頭。
咸鴨蛋也是很重要的祭祀菜餚,很多杭州人認為,這道菜是清明祭祀的必備菜餚。當然,青團子對杭州人來說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如果沒有帶青團子去上墳,那簡直就像沒上過墳;如果春天沒有吃過江南春糕團店(20年前,這家店曾經在葵巷一帶,住得很遠的市民都會專門跑去購買)的青團子,那簡直就像從冬天直接跳到了夏天。
⑺ 清明團子怎麼做
准備材料:糯米粉220g、焯水後的艾葉(含水)155g、50度左右的熱水適量、紅豆沙200g
製作步驟:
1、艾葉洗凈,鍋內放入水燒開,加入半勺小蘇打,然後加入艾葉煮30秒左右即可撈出。
⑻ 上海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上海傳統美食一覽
上海有哪些著名特色菜館?
上海風味
上海老飯店(豫園商場)、德興菜館(東門路29號)等。
蝦子大烏參、扣三絲、生炒草頭、竹筍腌鮮等。
京津風味
燕雲樓(南京東路)、國際飯店(南京西路)、北京飯店(提籃橋)等。
烤鴨、醋椒魚等。
廣東風味
新雅粵菜館(南京東路)、杏花樓(福州路)、美心酒家(陝西南路)等。
烤乳豬、蚝油牛肉、煙熏鯧魚等。
四川風味
潔而精川菜館(雁盪路)、梅龍鎮(南京西路)、綠楊村(南京西路)等。
干燒鯽魚、龍圓豆腐、五柳魚絲等。
揚州風味
揚州飯店(南京東路)、老半齋酒樓(漢口路596號)等
蟹粉獅子頭、煮干絲、鐵板牛肉等。
蘇錫風味
人民飯店(南京西路)、老正興菜館(南京路山東路)等。
五味三鮮、瓜姜魚絲、冰糖甲魚等。
杭州風味
西湖飯店(四川路)、海上明珠大酒樓(南京路福建路)等。
龍井蝦仁、西湖醋魚、東坡肉等。
寧波風味
甬江狀元樓(西藏中路)、滬東狀元樓(平涼路通北路)等。
鍋燒河鰻、雪菜黃魚湯等。
安徽風味
大富貴酒樓(中華路1465號)等。
炒鱔糊、葡萄魚、毛峰熏鴨、楊梅圓等。
素齋風味
功德林蔬食處(黃河路)、覺林蔬食處(金陵路福建路)等。
炒蟹粉、竹蓀蒓菜等。
清真風味
洪長興(延安東路)、清真飯店(福州路)、回風樓(河南南路)等。
涮羊肉等。
西餐
法式紅房子西菜館(陝西南路)烙蛤蜊、洋蔥湯等。
德式德大西菜社(南京東路)漢堡牛排等。
意式天鵝閣西菜社(淮海路東湖路)烙雞面等。
日式友友餐廳(延安東路)生魚片等。
印尼悅賓沙嗲屋(丁香花園)沙嗲等。
上海本幫風味中有哪些特色菜?
青魚甩水、清炒鱔糊、紅燒明蝦、活殺塘鯉魚、雪菜大湯黃魚、粉皮花鰱、菜花甲魚、目魚烤肉、春筍腌篤鮮、清蒸大閘蟹等。
上海有哪些主要美食街?
雲南路美食街、豫園商場小吃娛樂城、黃河路小吃街、沙市路小吃街。此外,還有十六鋪、新客站、乍浦路、安慶路、五原路等小吃街。
上海有哪些風味小吃?
南翔小籠包子,小紹興雞粥、廣元饅頭、生煎饅頭、蝦肉燒賣、陽春面、小餛飩、三蝦面、炒麵、蛋炒飯、排骨年糕、蟹殼黃、大餅油條、粢飯糕、粢飯、豆腐漿、雞鴨血湯、麵筋百頁、油豆腐線粉、豆腐花、臭豆腐乾、五香茶葉蛋、油墩子、春卷、糟田螺、炸麻雀、炸鵪鶉、酒釀圓子、桂花赤豆羹、芝麻湯團、桂花糖藕、糖芋艿等。
上海有哪些著名糖果糕點店?
滬式高橋食品店(淮海路)、喬家柵(老西門)、王家沙(南京路)等。蘇式老大房(南京路)、采芝齋(西藏路)等。廣式利男居(南京路)、杏花樓(福州路)等。潮式元利食品店(河南路)、源誠食品店(南京路)等。寧武葉大昌(四川路)、三陽南貨店(南京路)等。清真翠文齋(南京路)等。西式老大昌(淮海路)、上海食品廠(淮海路)、哈爾濱食品廠(淮海路)、剴司令(南京路)等。
上海有哪些特色糕點?
高橋松餅(細紗千層餅)、一口酥、喬家柵粽子、擂沙圓、八寶飯、粢毛團、雙釀團、條頭糕、貓耳朵、百果松糕、壽桃蜜糕、方糕、糖年糕、王家沙鮮肉酥餅、奶油蛋糕、花色麵包、春節元宵、清明團子、端午粽子、立夏酒釀、中秋月餅、重陽糕、臘八粥等。
⑼ 清明團子的由來是什麼
清明吃青團的由來
每到清明前後,菜場、超市都會有「青團」賣,杭州土話叫清明團子。這個團子跟月餅相同,都是節氣食物。清明吃團子,可要追溯到幾千年前了。
要說清明,先得從寒食節說起,當然這個節日現已失傳。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臣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當上晉文公後,請介子推當官,介子推不高興,跟老母親躲在深山。晉文公就想了個餿辦法,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哪曉得介子推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很傷心,下令將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