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回遼寧省瓦房店市現在怎麼走
現在只有坐火車可以通行。公路客運已經停運了!
㈡ 在哪可以買到敖漢旗小米
現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的小米非常有名,因為那個地方乾旱,小米就儲存了大量的營養物質,現在淘寶上就有敖漢小米的網店,都是真空裝的,保存期長,干凈,你去搜一下就找到了。
㈢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都有那些鄉鎮村
我從網路復制的 沒想到敖漢旗這么多鄉鎮 妄為敖漢人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另外可以到朋友網之類的去搜索一下呢 嘿嘿
· 內蒙古 赤峰市 敖漢旗 鄉鎮、村信息
薩力巴鄉康家營子鄉寶國吐鄉高家窩鋪鄉新窩鋪鄉克力代鄉敖潤蘇莫蘇木哈沙吐鄉新地鄉雙井鄉大甸子鄉長勝鎮南塔鄉木頭營子鄉四德堂鄉豐收鄉牛古吐鄉瑪尼罕鄉王家營子鄉古魯板蒿鄉林家地鄉敖音勿蘇鄉敖吉鄉四家子鎮貝子府鎮金廠溝梁鎮下窪鎮四道灣子鎮新惠鎮 薩力巴鄉 返回頂部 薩力巴村黃花甸子村張家營子村母子山村 老牛槽溝村白土營子村七道灣子村安家胡同村 烏蘭召村北窪村哈拉溝村水泉村 康家營子鄉 返回頂部 敖寶呆村李家營子村哈拉勿蘇村康家營子村 周家地村西山村頭分地村東他拉村 寶國吐鄉 返回頂部 青山村甸子村雙山村興隆窪村 八家村水泉村陳家窩鋪村大窩鋪村 豐山村寶國吐村寶力格村嘎岔村 石頭井子村永合號村 高家窩鋪鄉 返回頂部 高家窩鋪村下井村 巴日當村東蒙古營子村龍鳳溝村趙寶溝村 新窩鋪鄉 返回頂部 烏蘭胡同村崗崗營子村烏蘭勿蘇村新窩鋪村 前井村老西店村染房村沙根村 平合村馬家圍子村份子地村萬發永村 克力代鄉 返回頂部 趙家窩鋪村太吉河窯村克力代村哈布齊拉村 下溝套村鐵匠營子村葦子溝村二龍台村 炮手營子村 敖潤蘇莫蘇木 返回頂部 海布日嘎嘎查烏蘭章古嘎查固日班毛都嘎查 敖潤蘇莫嘎查荷也勿蘇嘎查巴彥寶力高嘎查 哈沙吐鄉 返回頂部 羊場村 沙敖村兩間房村小井子村三家村 黃羊窪村 新地鄉 返回頂部 毛代溝村三家村三官村 大官村二官村新地村王祥溝村 豐盛店村德力胡同村雙廟村老燒鍋村 木杖子村大吉恆地村二道營子村 雙井鄉 返回頂部 枳林子村 四棵樹村蘭圖營子村育種場村大寶甸子村 幫差地村雙井村大良村六節地村 荷也勿丹村小窪村三義井村河東村 大甸子鄉 返回頂部 大甸子村何家窩鋪村溝門子村南荒村 萊草溝村哈布齊拉村永元號村新地村 崗崗村吳家窩鋪村三四台村范丈子村 長勝鎮 返回頂部 東興村清河村長青村長勝甸子村 陳家圍子村馬架子村坤頭嶺村長勝村 西泡子村烏蘭巴蘇村白土梁子村六頃地村 孟克敖村齊家窩鋪村榆樹林子村燒鍋村 六合號村 南塔鄉 返回頂部 賀丈子村房申村杜力營子村 干溝子村城興太村白塔子村三家村 杏核營子村 木頭營子鄉 返回頂部 木頭營子村東灣子村新民村 青山村東大溝村哈沙吐村 四德堂鄉 返回頂部 艮兌營子村 架海溝村黑土營子村溝岔子村富民村 黑山後村王先地村莊頭營子村四德堂村 瓦房村 豐收鄉 返回頂部 鳳凰嶺村豐收村門斗營子村 新邱村馬架子村格鬥營子村三義號村 中溝村白杖子村 牛古吐鄉 返回頂部 敖包村浩雅日哈達村 胡蘇台村牛古吐村三家村朝陽溝村 德力板胡同村沈家窩鋪村北檯子村少海村 元寶窪村大五家村千斤營子村 瑪尼罕鄉 返回頂部 瑪尼罕村 平房村西溝村雙廟村哈拉勿蘇村 皮匠營子村東窪子村五十家子村梅林營子村 馬頭山村草繩營子村平南村葦子溝村 平頂廟村 王家營子鄉 返回頂部 王家營子村平房村劉家灣子村 王家杖子村六道嶺村水泉村五間房村 燒鍋溝村月明溝村瓦房溝村 古魯板蒿鄉 返回頂部 楊杖子村 孤山子村興營子村古魯板蒿村山咀村 白家店村八家村西灣子村 林家地鄉 返回頂部 林家地村 松樹溝村東井村大古力吐村東北溝村 雙廟村德力胡同村熱水湯村 敖音勿蘇鄉 返回頂部 古魯板蒿村 額日格村敖音勿蘇村下坎村廣興太村 葦子溝村賀也村峰水山村 敖吉鄉 返回頂部 公主墳村 車羅城村岔北溝村敖吉村燒鍋地村 榆樹林子村哈力海吐村喇嘛板村黑山嘴村 大杖子村興隆溝村河南村 四家子鎮 返回頂部 秋杖子村 小古力吐村下房申村五馬溝村三道溝村 四家子村扣河林村嘎海吐村老虎山村 閻杖子村牛夕河村池家灣子村南大城村 蘆家地村解放村村東房申村長力哈達村 貝子府鎮 返回頂部 貝子府村驛馬吐村大圍子村口琴村 設力虎屯村黃杖子村後墳村西荒村 五官營子村巨林營子村西查干哈達村大廟村 徐家北溝村 金廠溝梁鎮 返回頂部 金廠溝梁村回族村下灣子村 白杖子村段木樑村石匠溝村羅洛營子村 羅洛溝村四六地村老爺廟溝村七協營子村 官營子村上查干高勒村下查干高勒村石橋子村 設力虎村劉杖子村梁東村 下窪鎮 返回頂部 下窪村 河西村草原村豐源村萬增號村 八旗村高力板村朱家窩鋪村羅家杖子村 四道灣子鎮 返回頂部 白斯郎營子村白廟子村小河沿村二道灣子村 四道灣子村五道灣子村下樹林子村六道灣子村 吳家營子村衛星營子村 新惠鎮 返回頂部 新南村園田村 新北村扎賽營子村乃林皋村喇嘛蒿村 蒙古營子村平房村三節良村哈達吐村 大各各召村小各各召村康家店村三寶山村 紅娘溝村小駝虔地村新發村西房申村
㈣ 敖漢旗醫院是否可以配隱形眼鏡
他們是可以測量你眼睛的近視視力程度,隱形眼鏡他們是不賣的,如果你想要購買隱形眼鏡可以直接去眼鏡店購買,他們那裡只能夠做角膜塑形鏡和正常的常規眼鏡。
㈤ 敖漢旗誰家燉牛肉好吃
燉牛肉選好肉、去雜質、放調料,掌握好火候簡單幾步就能搞定,不過放料的時候也有幾個小竅門,山楂、十三香料包和黃豆醬是我家燉牛肉必放的調料
㈥ 敖漢旗醫院是否可以配隱形 眼鏡
一般情況下的話,我覺得這里當然也是刻意進行佩戴隱形目前的中高端智能眼鏡市場,仍由谷歌眼鏡和微軟HoloLens眼鏡佔主導。
2012年,谷歌眼鏡以一種頗具神秘色彩的方式在Google I/O大會上亮相。發布會現場,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身後的大屏幕上播放著兩名跳傘人員用谷歌眼鏡在直升機上看到的陸地景象。從跳傘人員的視角,谷歌眼鏡直播了此次跳傘全過程,包括其後跳傘人員降落在谷歌發布會場館的樓頂上,接著走進會場。谷歌眼鏡以驚艷的亮相方式引來了全場歡呼。
隨後,谷歌眼鏡享受著媒體輿論對它的褒獎,《時代》雜志也將谷歌眼鏡評為2012年最佳創新之一。
但谷歌萬萬沒想到,現實卻給它澆上了一盆冷水。2013年,隨著谷歌眼鏡走入消費者市場,用戶發現谷歌眼鏡的製造技術、應用場景等遠沒有宣傳片中來得「科幻」,似乎谷歌的研發團隊自己也沒搞清楚這款眼鏡的定位是什麼,輿論開始急轉直下,「谷歌眼鏡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產品」成了媒體的新論調。
一年內,谷歌眼鏡從挑戰智能手機的創新產品變成了雞肋。2015年,谷歌在官網上留下一句「感謝你與我們一齊探索,探索之旅仍未結束」,宣告暫停面向消費者的谷歌眼鏡項目,同時,谷歌開始開發企業級的谷歌眼鏡。
2017年,谷歌推出重新設計的企業版谷歌眼鏡,定位為企業工具。當時谷歌眼鏡企業團隊的項目負責人傑伊·科薩里(Jay Kothari)表示:「我們與所有的『探索者』進行過溝通。我們意識到,企業領域有很大的機會。」來自企業客戶的興趣表明,谷歌可以成立一支團隊,專門為這些客戶服務。
這次,谷歌眼鏡終於找到了准確的應用場景,消費者不喜歡的功能在企業環境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工人使用谷歌眼鏡去掃描配件,訪問培訓視頻,記錄產品缺陷等。谷歌眼鏡不再是用於拍照的高級玩具。
2019年5月,谷歌成功發布了第二代企業版谷歌眼鏡(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
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 圖片來源:網路
第二代企業版谷歌眼鏡基於功能更強大的高通Snapdraon XR1平台運行,谷歌表示這個平台將可提供更長的電池壽命。而在產品的定價上,谷歌也給簽有業務往來合同的企業開出了更低的價格,並構建起了自己的產業鏈生態。
另一家科技巨頭微軟也在2015年底發布了自家的 MR 頭戴顯示器 HoloLens。早期,它因在游戲中的體驗而引發關注,之後則將用戶群定位為企業客戶。
HoloLens不受線纜限制,可實現與周圍真實環境中的全息影像互動,但因其高昂的售價,也僅是在專業級市場中得到較多應用。
2019年,微軟發布了HoloLens 2,可將信息覆蓋在現實世界之上,用戶可通過雙眼進行查看。微軟改進了用戶與全息影像的交互方式,運用手勢來直接操控全息影像、包含眼球跟蹤感測器、通過虹膜識別登錄 Windows Hello 企業級認證等。
HoloLens 2 圖片來源:網路
隨著迷你版 HoloLens 的專利信息遭到曝光,人們看到了微軟智能眼鏡設備小型化的未來。在HoloLens的聯合發明者Alex Kipman看來,未來,智能眼鏡很有可能超越智能手機,成為人們主要的隨身技術裝備。
備受期待的蘋果
蘋果每一次的新品發布都能掀起不小的波瀾,業界對其何時能夠推出智能眼鏡也十分期待。
蘋果將要推出智能眼鏡的傳聞從2017年來一直不斷,有不同版本的消息傳出:蘋果AR眼鏡將作為iPhone的配件進行銷售,主要發揮顯示功能,計算和定位等部分在iPhone上進行;蘋果AR眼鏡可脫離電腦或智能手機使用;蘋果AR眼鏡將運行一個定製的、基於iOS的操作系統(rOS)。但至今,蘋果仍未推出智能眼鏡產品。
雖然沒有實體產品,但據今年5月投資公司Digi-Capital和AWE(Augmented World Expo)對AR/VR行業內部人士的調查顯示,在智能眼鏡榜單上,尚未推出智能眼鏡的蘋果竟獲得了43%的行業支持率,成為行業人士支持的第三大智能眼鏡平台。
今年3月,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AR眼鏡項目可能已經進入最終研發階段,最早或將於2019年第四季度投入量產,消費者們很有可能在2020年Q2正式見到這款產品。同月,據美國專利商標局批准了蘋果的一項專利顯示,蘋果這款頭戴式設備能夠與iPhone、iPad或計算機進行無線通信。
但在7月份,有報道稱蘋果已終止了傳聞已久的AR眼鏡項目。「蘋果暫緩開發AR眼鏡,與現行AR/VR硬體設計無法達到輕量化,以及所需要的5G聯網、內容數量均不夠成熟相關。」報道還提及,蘋果的AR眼鏡團隊已在5月解散,被重新分配到其他產品開發部門。
遲到的國內廠商
相較之下,中國智能眼鏡領域的企業玩家姍姍來遲。
目前,華為、vivo、小米等廠商已關注到這一領域,但大多未能拿出實際成果。
今年3月,華為在P30系列發布會上展示了第一款可穿戴智能眼鏡「Huawei-Gentle Monster Eyewear」,並與韓國潮牌Gentle Monster進行了合作。9月,該款眼鏡已在華為相關線上和線下門店發售,共推出了五款產品,分為兩款墨鏡和三款光學眼鏡。
Huawei Eyewear 圖片來源:網路
華為這款智能眼鏡的外觀基本沒有介面,防塵防水,電池、晶元組、雙天線、充電模組、揚聲器、雙麥克風等均隱藏在鏡腿中,內置雙揚聲器,可減少聲音外泄,AI語音降噪技術也能降低噪音對使用者的干擾,保證通話質量。
在語音通話過程中,雙擊鏡腿即可在來電時接聽/掛斷電話、音樂播放時控制播放/暫停,還支持佩戴狀態智能識別,摘下眼鏡音樂播放自動暫停,戴上恢復播放。
而就在今年6月,另一家國產手機廠商vivo在上海MWC展會發布了一款AR智能眼鏡,用於擴展娛樂.但這款智能眼鏡需要搭配Vivo的5G手機使用,因而具體上市日期還是個未知數。
但據介紹,vivo的智能眼鏡可能是通過USB線連接手機使用,將會提供游戲、影院、協作辦公、物體識別、面部識別等功能。
vivo AR 眼鏡 圖片來源:網路
而一向看重AIoT布局的小米也在近期開通了「小米眼鏡」官方微博,同時有消息曝出小米眼鏡框產品的生產商是一家光機電一體化的製造企業。但小米並未承認要製造智能眼鏡,只是回應相關微博注冊於較久之前,而米家本身也有太陽眼鏡產品。
早在三年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小米申請了名為「顯示取景信息的方法及裝置」、「取景信息的顯示方法、裝置以及智能眼鏡」的發明專利,均與智能眼鏡相關。
由此看來,未來無論在國內亦或國際市場上,智能眼鏡都將成為各大科技玩家的必爭之地。
㈦ 區內地層及其礦化特徵
研究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新太古界、元古宇、古生界及中、新生界。現由老到新敘述如下。
一、新太古界
新太古界系區內最古老的地層單元和基底岩系,主要沿內蒙古隆起斷續出露於太僕寺旗、赤峰市南部地區,構成了區域東西向基底火山-沉積建造。地區性地層名稱主要有「紅旗營子群、鞍山群和建平群等」,與其相當的地層在西部烏拉山和大青山地區為烏拉山群。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地質志》(1991),太僕寺旗地區為紅旗營子群,地層應在鞍山群或建平群之下,相當於新太古界的上集寧群。其北部的正藍旗一帶由烏拉山群黑雲斜長片麻岩組成,出露零星。赤峰市南部地區則屬於鞍山群或建平群。由於中、新生界沉積覆蓋及華夏系和新華夏系構造的改造,該套地層多被分隔成3個呈北東向展布的菱形塊體。
紅旗營子群下部由石榴黑雲淺粒岩組成,上部主要是細粒含石榴子石黑雲母變粒岩夾長石石英岩、含石墨淺粒岩、含矽線石石榴子石淺粒岩和含石墨大理岩等。
王時麒等(1994)將赤峰南部地區變質岩劃分為建平變質雜岩(相當於原建平群小塔子溝組)和大營子群(相當於原建平群大營子組)。
按照現有岩石組合特徵,建平變質雜岩可以劃分為3種類型:①片麻岩+斜長角閃輝石岩+麻粒岩+磁鐵石英岩組合,分布於努魯兒虎山隆起帶東南部,即遼寧朱力科—建平—河北凌源一帶;②斜長角閃(輝石)岩+片麻岩+磁鐵石英岩組合,偶見麻粒岩,分布於努魯兒虎山隆起帶北部貝子府一帶和馬鞍山隆起帶南部的黑里河斷裂以南;③斜長角閃(輝石)岩+片麻岩+少量大理岩組合,偶見基性麻粒岩,主要分布在銘山隆起帶上的紅花溝等地區。
上述變質岩可以劃分為上殼岩和侵入岩。上殼岩包括磁鐵石英岩、大理岩、斜長角閃岩和黑雲母二長片麻岩等;侵入岩包括輝長岩、不同期次侵入的英雲閃長岩、奧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TTG)組合。其中,TTG岩石約占變質岩出露面積的60%以上,上殼岩只呈孤零的捕虜體形式存在。
這套變質岩的全岩Sm-Nd年齡為2847Ma(屬表殼岩系),TTG岩系侵入岩的鋯石U-Pb年齡為2600~2500Ma。采自赤峰紅花溝地區的黑雲斜長片麻岩(英雲閃長岩)鋯石U-Pb年齡為2575Ma(崔文元,1991;王時麒等,1994),代表研究區TTG岩石侵位年齡。以2900±100Ma作為古(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的界限年齡,研究區內出露的基底岩石時代屬於新太古代(李永剛等,2003)。
大營子群主要分布於努魯兒虎山隆起帶中部大營子、金廠溝梁一帶和馬鞍山隆起帶的中北部。按照岩石組合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①片麻岩(花崗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結晶片岩(角閃片岩、角閃斜長片岩、綠泥片岩、陽起石片岩、黑雲石英片岩)+大理岩組合,分布於努魯兒虎山隆起帶中部及馬鞍山隆起帶南部的黑里河斷裂以北一帶;②片麻岩+斜長角閃岩組合,大理岩少見,分布於馬鞍山隆起帶中部的樓子店—大城子一帶。
這套變質岩原岩建造相當於拉斑玄武岩與科馬提質岩互層的超基性火山岩系、玄武岩、安山岩及流紋岩夾科馬提岩的中基性火山岩系,以及流紋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硅鐵質岩的中酸性火山-沉積岩系,屬於新太古代華北地塊的優地槽火山島弧建造。
總體上看,區內基底變質岩系構成了新太古代花崗-綠岩帶的一部分。建平變質雜岩變質程度為高角閃岩相—麻粒岩相,以含大量磁鐵石英岩、磁鐵角閃岩類為特徵;而大營子群及紅旗營子群變質程度為低角閃岩相—綠片岩相。
該套變質岩為研究區內金礦最為主要的賦礦圍岩,也是最為主要的礦源岩系之一。區內主要的大、中型金礦床及71%以上的金礦儲量集中分布於該套地層中。除此之外,部分沉積變質型鐵礦也主要發育在該套變質岩系中。
二、元古宇
區內所涉及的元古宇零星分布於以下兩個地區:一是位於西部太僕寺旗一帶的古元古界二道窪群和中新元古界的化德群,以大理岩夾片岩為主,在太古宇紅旗營子群中呈孤島狀分布;二是出露於南部黑里河一帶及東南部鄰區燕遼沉降帶內部的中新元古界,包括下部長城群和上部薊縣群,沉積建造均以碳酸鹽岩-泥質岩為主,夾陸源碎屑岩。依據層位關系,自下而上劃分為常州溝組、串嶺溝組、大紅峪組。常州溝組為石英岩,可見厚度在200m以上;串嶺溝組由砂岩、板岩夾石英岩組成,含層狀磁鐵礦,可見厚度40m;大紅峪組由白雲質大理岩、條帶狀大理岩夾石英砂岩、石英岩及板岩等組成,屬淺海相沉積,厚度大於426m。
另外,在喀喇沁旗明安山地區,有一套結晶灰岩、條帶狀灰岩並夾極少的砂、板岩,厚度在1439m以上。在撰山子金礦南部,有一套片岩、片麻岩夾大理岩岩系。1∶20萬(喀喇沁旗幅)地質報告中分別劃分為奧陶系明安山群和下古生界奧陶-志留系,現1∶50萬全國地質圖資料庫中將其劃歸為中新元古界,本書採用了後者的劃分方案。
區內資料表明,元古宇是區內及鄰區鉛鋅礦、鉬礦、鐵礦等多金屬礦的重要礦源岩系。西部多倫地區的古元古界二道凹群是該地區沉積變質型鐵礦及矽卡岩型鐵礦的主要沉積建造及礦源岩系;研究區東南部鄰區的燕遼沉降帶中的中新元古界中賦存有肖家營子大型鉬礦等。
三、古生界
區內古生界主要分布於赤峰北部和東部,是沿華北地塊北緣形成的一套活動型火山-沉積岩系,包括典型的復理石建造、細碧角斑岩建造、硅質岩建造等,屬於區域上溫都爾廟-翁牛特旗加里東褶皺帶的組成部分。包括寒武系、奧陶-志留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其分布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分帶性。其中,在翁牛特旗東南—敖漢旗西側,以出露早古生代的奧陶-志留系為特徵,分別構成了多倫復背斜和敖漢旗復向斜的核部及翼部。敖漢旗東部至下窪一帶,則以廣泛出露石炭系為特徵。而二疊系則從東到西廣泛出露。區內古生界由老到新特徵如下。
(一)奧陶系-下志留統(O-S1)
該套地層零星出露於西拉木倫河兩側半拉山—白音板溝門一帶和烏丹南部—西南部半博羅溝、穆家店、旗桿廟,沿少郎河兩岸及解放營子羊腸子河一帶。地層總厚度700~2865m。地層總體走向為近東西向,局部為北西向。該套地層普遍遭受中級區域變質作用。根據變質程度和岩性組合,該系分為上、中、下3部分:上部為黑雲石英片岩、白雲石英片岩、二雲斜長片岩夾薄層灰質板岩;中部為角閃斜長片麻岩、黑雲花崗片麻岩、糖粒狀大理岩;下部為大理岩、角閃斜長片麻岩和斜長角閃片麻岩。
關於該套地層的劃分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見。在《內蒙古自治區岩石地層》中認為這套片岩、大理岩等應該屬於元古宙的產物。某些礦產勘查報告中仍然將該套地層劃分為志留系下統雙井組、中統水泉溝組,以及中上統曬勿蘇組。但毫無疑問,該套地層是研究區內鉛鋅礦的主要圍岩之一。
(二)中上志留統(S2+3)
該套地層多與奧陶系-下志留統相伴出現,區內主要分布於翁牛特旗隆起南部的解放營子、西拉木倫河中段的陳家營子—巴林橋一帶,以及奈曼旗的下石碑至庫倫旗南部等地。橫向上岩相變化很大,但岩層延伸較為穩定,分布比較規律。以中上志留統(S2+3)為主,總體上為一套中低級變質的沉積岩及火山岩地層。翁牛特旗南部解放營子一帶的羊腸子河沿岸出露中志留統曬烏蘇組(S2s),根據現行採用的岩石地層單元,該組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岩岩系,岩性主要是結晶灰岩、礁灰岩及泥灰岩,局部夾少量斑岩,厚度大於600m;整合在曬烏蘇組之上的有八當山組火山岩(S2bν)和西別河組(S—Dx)。其中,八當山火山岩主要為流紋斑岩夾板岩,厚1064m,時代屬中志留世;西別河組則是一套由淺海相的砂岩、灰岩、板岩、變泥岩及生物礁等構成的岩石組合,時代屬於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間的產物。志留系各組均屬連續沉積,與下伏地層(O—S1)之間為整合接觸。總體上看,該套地層為東西向,但局部為北東東向或北東向。它們共同構成翁牛特旗復背斜及敖漢旗復向斜的一部分。
(三)下泥盆統(D1)
區內僅出露下泥盆統前坤頭溝組,孤立地分布於敖漢旗前坤頭溝一帶。地層由淺海相碎屑岩夾灰岩組成,主要包括灰褐色、灰綠色碎屑岩(雜砂岩)、板岩夾灰岩及基性火山岩。地層可劃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中,上部為復成分砂岩、板岩和基性火山岩;中部為砂質板岩、千枚岩板岩,夾砂岩、灰岩;下部為復成分砂岩,夾板岩、鈣質粉砂岩、細砂岩等。不完全厚度為1438m。地層走向近北西-南東向,傾角一般70°左右。與上覆二疊系青鳳山組呈斷層接觸。
(四)石炭系(C)
出露廣泛,類型齊全,多屬淺海相至海陸交互相沉積岩、火山沉積岩和火山岩。斷續分布於赤峰北部的橋頭、敖漢旗至東部奈曼旗的下石碑一線。按照兩分法,自下而上分為下石炭統朝吐溝組(C1ch)、白家店組(C1b)和石嘴子組(C1s);上石炭統酒局子組(C2jj)。各組之間皆為整合關系。
下石炭統朝吐溝組(C1ch):分布於敖漢旗朝陽溝、赤峰七大分、二道杖和奈曼旗木匠溝至半燒鍋等地。為一套以變質火山岩為主的岩石組合,由變質基性至中酸性熔岩、變火山碎屑岩夾絹英片岩及少量石英岩組成,厚度2215m以上。
白家店組(C1b):指分布於敖漢旗一帶、位於朝吐溝組之上,被石嘴子組超覆的一套海相碳酸鹽岩岩系,與石嘴子組的砂板岩部分層段呈犬齒狀相變關系,因此,在不同地段的剖面上可以出現數量不等的砂板岩夾層。該組灰岩在區域上厚度變化較大,白家店組灰岩在敖漢旗楊家杖子一帶厚2533.3m,向四周延伸厚度逐漸變小,碎屑岩夾層增多。在白家店厚度為500m左右,到奈曼旗房後溝腦一帶厚度變化為230m。
石嘴子組(C1s):在區內指分布於赤峰一帶的石炭紀海相砂、泥(板)岩組合,分布於敖漢旗白家店南山、家道溝、奈曼旗房後溝腦等地。與白家店組灰岩呈指狀(犬齒狀)交錯相變,在交界處可以出現數量不等的灰岩夾層。
上石炭統酒局子組(C2jj):分布於敖漢旗家道溝、范家杖子、搗各朗營子、三官營子、玳瑁溝、庫倫旗向陽所等地;岩性為一套陸相或海陸交互相砂頁(板)岩,含煤,局部可夾灰岩透鏡體、中酸性凝灰岩,厚度為135~664m。
總體來看,該套地層以火山沉積岩為主,由下而上沉積岩逐漸減少以至消失,沉積韻律清楚;岩石普遍經受淺變質作用,一般多具有板岩化、千枚岩化,局部見片理化及青磐岩化。在岩體的接觸帶多形成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紅柱石板岩和角岩化。
(五)二疊系(P)
主要為下二疊統,少量為上二疊統,分布廣泛,為一套巨厚的淺海相或海陸交互相沉積-火山岩地層,岩相變化較大並遭受輕微變質。根據現行採用的岩石地層劃分方案,區內二疊系主要包括三面井組、額里圖組和於家北溝組。
三面井組(Ps):指分布於錫林郭勒盟南部鑲黃旗至多倫一帶,不整合在岩體或石炭系之上的一套淺海至濱海相碎屑岩組合,下部常發育含燧石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界與額里圖組整合接觸或被中生代火山岩不整合覆蓋;區內主要見於西部正鑲白旗額里圖牧場二分場等地,整體厚度為269m左右;該組沉積時限為早二疊世早期。
額里圖組(Pe):呈東西向分布於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克什克騰旗及翁牛特旗等地。岩性及厚度變化較大,由西向東厚度明顯變小,正常碎屑岩較少、火山岩增多。在克什克騰旗於家北溝一帶,本組以安山岩為主夾凝灰岩,底部被花崗岩侵入,上與於家北溝組整合接觸;翁牛特旗武家溝南山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夾安山岩,下界不清,上界與於家北溝組整合接觸。額里圖組地質時限為早二疊世晚期,總厚度大於1544.7m。
於家北溝組(Py):現指西拉木倫河以南中生代火山岩和額里圖組中酸性火山岩之間的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主要在正鑲白旗至翁牛特旗一帶出露。岩石為灰綠、黃綠色凝灰質砂岩、砂礫岩、礫岩、粉砂岩夾板岩和火山碎屑岩組合。上界與滿克頭鄂博組不整合接觸,下界與額里圖組整合接觸。於家北溝組沉積時限為早二疊世晚期—晚二疊世早期。
古生界為區內較為重要的鉛鋅、銅礦源岩系之一,尤其是奧陶-志留系和二疊系,區內小營子等大中型鉛鋅礦等均產於該套地層中。在撰山子金礦古生代地層還成為金礦的直接賦礦圍岩。在北大山—峰水山一帶也是直接的賦礦圍岩。
另外,在研究區東南鄰區(燕遼沉降帶)內廣泛出露古生代地層,但其沉積建造特徵與區內不同。燕遼沉降帶中主要為一套穩定型蓋層沉積,以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建造為主。
四、中生界
晚二疊世末期,中朝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對接成為歐亞大陸以後,中新生代以來,中國東部受濱太平洋構造域的影響,以形成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向的隆起帶和坳陷帶的構造格局為特徵,並伴隨有強烈的火山活動及岩漿侵入。在火山噴發間歇期,發育了以陸內河湖相為主的碎屑岩-泥質岩系和含煤碎屑岩系。中生界包括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以白堊系最為發育。其中,對於侏羅系和白堊系的劃分,我們參考最新公布的《國際地層表》(2004),以145.5±4Ma作為二者之間的劃分界線。現按由老到新的順序對區內中生界作如下敘述。
(一)三疊系(T)
僅零星見於研究區東南部遼西地區,岩性為長石砂岩、礫岩、砂質頁岩等。
(二)侏羅系(J)
侏羅系主要分布在研究區東南部遼西地區及南部的燕遼沉降帶(冀北—遼西地區)之內。其中,下侏羅統北票組以沉積岩為主,間夾少量火山岩。中侏羅統以藍旗組中酸性火山岩為主;區內僅見零星的上侏羅統沉積。上侏羅統-下白堊統土城子組以紫紅色砂、礫岩為主,不整合蓋在下侏羅統之上。
(三)侏羅-白堊系(J-K)
綜合起來,區內岩石地層單元自下而上主要有土城子組、滿克頭鄂博組、瑪尼吐組、白音高老組和熱河群(包括義縣組、九佛堂組和阜新組)和孫家灣組等。
土城子組(JKt):指廣泛分布在大興安嶺—燕山地區的紫紅色碎屑岩,下部為紫色、紫紅色、灰綠色礫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質頁岩;中部為灰紫色、黃褐色復成分礫岩夾砂岩及岩屑雜砂岩;上部為灰綠色砂岩、凝灰岩偶夾紫紅色礫岩。在區內主要出露於喀喇沁旗朝陽溝、小牛群、克什克騰旗胡蘿卜淖等地,厚度從197~1503m不等。該組地層區域上不整合在萬寶組及新民組之上,其上被滿克頭鄂博組不整合覆蓋。其地層沉積時代為晚侏羅世中晚期至早白堊世早期。
滿克頭鄂博組(Kmk):指不整合於林西組、土城子組、萬寶組或新民組之上,被瑪尼吐組整合覆蓋的酸性火山熔岩、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積岩,偶夾中性火山岩。廣泛出露於大興安嶺—燕山地區,橫向上岩性及厚度變化較大。
瑪尼吐組(Kmn):指整合於滿克頭鄂博組之上、白音高老組之下的中性火山熔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積岩、沉積岩夾少量酸性火山岩地層。其下與滿克頭鄂博組以安山岩大量出現為界,其上以酸性火山岩大量出現與白音高老組分界。野外主要以一套灰紫色、灰色、灰綠色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中性凝灰岩夾凝灰質砂岩、沉凝灰岩為特徵。厚度一般為幾百米,局部可達1000m以上。
白音高老組(Kb):為一套雜色酸性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酸性熔結凝灰岩夾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積岩、沉積岩及安山岩。其整合在瑪尼吐組中性火山岩之上,區域上被梅勒圖組中基性火山岩不整合覆蓋。厚度300~800m不等。
熱河群(KR):為土城子組之上、孫家灣組之下的一套含有熱河動物群的火山岩夾沉積岩組合,包括義縣組、九佛堂組和阜新組。
義縣組(Ky):指發育在赤峰地區不整合於上、中侏羅統及其更老地層之上的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為主,局部夾中酸性、酸性和鹼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多層沉積岩,底部常有礫岩,含熱河動物群化石。其上被九佛堂組平行不整合覆蓋。在區內集中分布於寧城縣、敖漢旗地區、東山區大廟鎮至翁牛特旗橋頭一線,以及遼西等地。總體上為兩套中基性火山岩(局部相變為酸性),夾沉積岩組合。
九佛堂組(Kjf):指平行不整合於義縣組之上,被阜新組整合覆蓋的灰色、綠灰色夾雜色鈣質粉砂質頁岩、粉砂岩夾泥灰岩、砂岩、礫岩、油頁岩的沉積岩組合,含熱河動物群。區內主要分布於元寶山、平庄兩個盆地中,其次是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一帶,以及敖漢旗北部長勝鄉一帶。其上被阜新組不整合覆蓋,厚度100~530m不等。
阜新組(Kf):指整合於九佛堂組之上,以灰白色、灰色砂岩、礫岩為主夾深灰色(局部出現紫紅色)泥岩、炭質頁岩和多煤層的一套含煤地層,其上被孫家灣組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蓋,含動植物化石。廣泛出露於元寶山、平庄盆地以及區域其他地區。厚度110~900m不等。
孫家灣組(Ksj):在內蒙古境內僅出露於元寶山盆地和平庄盆地,岩石類型主要為一套紅色粗碎屑岩,下部為紫紅、黃褐色礫岩,局部夾砂岩及煤線,上部以黃褐色砂岩和礫岩為主夾泥岩及煤層。與下伏阜新組或義縣組不整合接觸。總厚度大於600m。
中生界是區內金、鉛鋅礦、鉬礦的重要礦源岩系之一,但普遍成礦規模較小,部分達到中型。目前發現的金礦主要有奈林溝小型金礦,鉬礦有油房西鉛鋅銀礦等。
五、新生界
新生界涉及的地層包括第三系(古、新近系)和第四系。
(一)第三系(古、新近系,E、N)
區內第三系(古、新近系)的沉積特徵和展布方向,嚴格受地貌條件的控制。根據岩性組成,分為上、下兩個組:漢諾壩組和老梁底組,時代均為中新世。下部老梁底組僅見於赤峰初頭朗以西一處,主要由砂岩、頁岩夾礫岩及泥岩、薄層粉砂岩組成;頂部為一層砂礫岩。厚度約25m。上界與漢諾壩組不整合接觸;下界與義縣組或更老地層不整合接觸。上部漢諾壩組為一套灰黑色、黑色、紫灰色橄欖玄武岩、輝石玄武岩、緻密塊狀及氣孔狀玄武岩夾紅色、磚紅色泥岩、灰白色泥岩、砂質粘土、砂岩及頁岩,有時含煤線。厚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廣泛分布於烏丹、赤峰以西地區,沿河谷兩岸構成平坦的台地,產狀近於水平。下界不整合於下白堊統九佛堂組或阜新組、白音高老組之上。在赤峰老梁底村不整合於老梁底組之上,厚度僅24m左右。漢諾壩組上界被第四系沉積物覆蓋。
(二)第四系(Q)
主要為泥礫層、砂土、亞粘土、黃土及沖、湖積層,沿河谷地帶分布。局部出露有玄武岩及冰水沉積物。
區域上,在第三紀(古、新近紀)砂礫石層及第四紀砂礫石中賦存有砂金及砂鉑礦等。根據1∶20萬區調資料,第三紀(古、新近紀)砂礫石層中砂金達200粒/cm3,但含礦層位不穩定,受古河道控制。另外,在喀喇沁旗南部的七家溝、大窯溝、小葦子溝等地的第四系砂礫石鬆散堆積物中,均含有砂金,曾經為地方開采,但一般規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