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日蛋糕 » 啟蒙畫生日蛋糕
擴展閱讀
qq里的蛋糕為什麼能變大 2025-02-02 09:34:01
超大千層蛋糕做法大全 2025-02-02 09:13:58

啟蒙畫生日蛋糕

發布時間: 2022-06-14 15:58:18

Ⅰ 席慕容關於他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席慕蓉出生在動盪不安的戰亂年代。自幼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後到台灣,之後又去歐洲留學。每換一次環境,孤獨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過寫詩來抒發重重寂寞。在無邊的黑夜裡,席慕蓉經常會夢見回家,卻總在剛推開家門的瞬間醒來。
幸好,她遇到了一個溫柔敦厚的男子,為她孤獨的心開啟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劉海北相識在比利時魯汶大學中國學生中心。在幾次聚會中,席慕蓉發現劉海北不僅知識淵博,還十分善良。最終兩人走到了一起,爾後兩個人在歐洲學業結束後,回到了台灣,他們沒有選擇繁華的鬧市生活,而是在鄉下住了整整10年。從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蓉沒有在一個地方住這么久。他們種下很多槭樹,春天時一片蔥綠,到了深秋一片全紅,在孩子熟睡後,兩人會攜手散步。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不過是有一個人能如此地懂你,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動,正如她詩中所寫道的:「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所以,請再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好讓他能在夜裡低喚我,在賓士的歲月里,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相愛的事

Ⅱ 緊急求問:這是誰的詩句!

席慕容的詩

當然是中國的啦!

【婦人的夢】

春回 而我已經回不去了
盡管仍是那夜的月 那年的路
和那同一樣顏色的行道樹

所有的新芽都已掙出
而我是回不去的了
當所有的問題都已不能提起
給我再美的答案也是枉然
(我曾經那樣盼望過的啊)
月色如水 是一種浪費
我確實已無法回去

不如就在這里與你握別
(是和那年相同的一處嗎)
請從我 持的笑容里
領會我的無奈 領會
年年春回時 我心中的
微微疼痛的悲哀

附個人簡介:

席慕容簡介

----------------------------------------------------------------
中國台灣網 (2006年01月14日)

生於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年表

一九四三年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 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資料來源:書海博覽)

Ⅲ 女兒5歲了送什麼生日禮物好啊

給孩子的禮物,無論什麼時候,益智玩具總是上上選,學前5、6歲孩子的生日禮物尤其如此。不過現在國內的益智玩具要麼太強調「學」,可玩性太差,孩子新鮮兩天就淪為擺設了,我兒子的點讀機就是這命運。要麼益智功能單一,像積木、拼圖之類,只能開發孩子單方面智力。

所以每次出國都會拚命搜羅真正益智又好玩的玩具,但最近在淘寶上發現一個不錯的,不僅經久不衰的吸引住了兒子,而且益智功能比較全面,一個叫「動腦機」的兒童小平板。模樣跟iPad類似,不過小些。硬體的做工當然沒法跟iPad比,但里邊的兒童益智軟體很贊!以多元益智游戲為主,分門別類有幾十款,記憶類、音樂類、邏輯推理類……IQ培養比較全面,而且確實有看得見的益智效果。它有套IQ評估系統,孩子IQ的單項、綜合變化都能一目瞭然,這點很難得!

其實不看IQ評估我也能感受到兒子近段時間的變化,可能是邏輯游戲玩多了,他對邏輯逐漸有了概念,說話沒以前顛三倒四了,就連做奧數題也比以前強很多,都說邏輯是數理化的基礎,我信了!還有兒子最近只要學東西,就會相當專注,學的特別快,不像以前愛走神老也學不好。沒想到小小幾個鍛煉注意力、記憶力的游戲,能這么潛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很難得在國內能找到這么專業的益智玩具,不光討孩子喜歡,而且實實在在能看到益智效果,所以多抒發了一下。總之做為份特別的兒童禮物,我想動腦機應該擔當得起,希望我的長篇大論能幫到您吧。

Ⅳ 男孩一周歲送什麼禮物比較好

一周歲的生日對於寶寶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人都會為寶寶的周歲舉辦慶祝宴席,很多人也會樂於參加寶寶的生日宴席,很多關系比較親近的人給寶寶選擇一些比較合適的禮物,接下來為你介紹1周歲的寶寶送什麼禮物?

1周歲的寶寶送什麼禮物

1、寶寶長命鎖項鏈:中國自古就有給嬰兒佩戴長命鎖的習俗,希望孩子健康長命,銀質的長命鎖不僅能夠保護寶寶的

2、寶寶足銀長命鈴鐺手鐲:除了滿月的時候可以送長命鎖之外,一周歲也可以哦,寶寶戴著不僅好看,並且銀質對身體還有不小的保健作用,還有驅邪的風水功效,設計的也十分精美,不如送給寶寶吧。

3、寶寶黃金吊墜:黃金在中國象徵的是富貴和有福,所以也願意給寶寶送黃金首飾,在寶寶一周歲的時候,不妨送寶寶一件黃金吊墜,象徵著對ta所有的祝福和愛,無論是誰,都會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吧。

4、寶寶紀念相框擺台:寶寶一周歲的時候差不多就要會走了呢,從一出生皺皺巴巴到現在可以慢慢行走,見證了這樣一個小生命發生的神奇蛻變呢,相冊是記錄回憶的最有情懷的方式,不如就把那些美好瞬間表彰起來,送給我們的寶寶吧。

一歲寶寶的玩具有哪些

1、媽媽們買玩具一定要去大商場購買,買那種可以按照圖案往裡放的積木,寶寶對形狀和顏色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給寶寶買那種會拉著走的玩具

2、早教機對寶寶也是一個最好的啟蒙玩具。媽媽們可以往早教機里下載一些兒歌,故事,英文歌曲。對寶寶的語言會有很大的轉變。

3、皮球也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因為孩子很熟練的爬了,剛學走路的階段。還有套塔,套杯都可以讓寶寶動作變靈活。顏色鮮艷,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寶寶也很好奇。

是送給寶寶的禮物有很多,但是我們在挑選禮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品質的問題,一些低質的禮物裡面含有一些對寶寶有害的成分,長期給寶寶玩的話會容易影響寶寶的發育和健康,所以人們應該要格外關注「1周歲的寶寶送什麼禮物」這方面的問題。

Ⅳ 5歲女孩生日禮物送什麼好

1. 玩具類,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玩具了,每個孩子都會有幾樣自己最心儀的玩具,尤其是抄大城市裡的孩子,因為獨生子女多,外面活動的空間少,所以在家玩玩具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而且玩玩具還能開發智力。同時,玩具也分年齡和性別,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喜歡的玩具會不一樣,男孩和女孩喜歡的玩具也不一樣。比如5歲的女孩會喜歡一些毛絨玩具、布娃娃之類的,尤其是一些動畫片比如現在流行的冰雪奇緣裡面的公主之類的,孩子都很喜歡。
2. 學慣用具,這里說的學慣用具可不是老一套的文具盒或者筆記本之類,即便是送這些東西,也要比較新穎的樣式或者功能才行,否則孩子會很不給面子的哦。這里說的學慣用具比如學習機、電話手錶之類的,孩子會很喜歡。
3. 衣服,這個年齡的女孩子已經表現出愛美的天性,所以送一套比較可愛的衣服孩子會很喜歡哦。
4. 小零食,雖然現在很多家庭並不主張孩子吃零食,但是一些健康又有心意的小零食會很受孩子的歡迎的。

Ⅵ 五歲小女孩生日禮物送什麼好

可愛的毛絨玩偶、夢幻芭比洋娃娃、興趣愛好培養類的玩具適合送給5歲小女孩。

1、可愛的毛絨玩偶



3、小姑娘最愛的化妝禮物

女孩愛美真是天生的,無論是在哪個年齡階段,五歲的小姑娘正是對美開始認知的時候,看到大人化妝她會很好奇去模仿,所以送給小侄女一套兒童彩妝玩具是不錯的禮物選擇。

Ⅶ 席慕容簡介

席慕容(1943-),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出版的詩集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邊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折疊著我的愛》等。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內蒙古》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容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後,17年來追尋游牧文化的歷程。
生於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Ⅷ 小孩子生日加啟蒙該在蛋糕上 寫什麼祝福語

祝福之好,健康成長,思維發達,智高無尚,價值人生,大器之才,好了,祝福是希望,真實人生才未來,想知真實人生,報名字及農歷出生數,便可透出

Ⅸ 有人知道上海哪有好點的素描老師

席慕容

蒙古族女詩人。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 意為浩盪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 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 後又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 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 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也是她擁 有大量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席慕蓉年表

一九四三年
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
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
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文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
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
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
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
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
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
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
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
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
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
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本站所收集到的資料至此為止

席慕容作品目錄

1.心靈的探索
〔美術論著〕
出版:自印
時間:1975年8月
2.畫詩
[詩畫]
出版:皇冠
時間:1979年7月
3.七里香
[詩]
出版:大地
時間:1981年7月
4.成長的痕跡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82年3月
5.畫出心中的彩虹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82年3月
6.鐳射藝術導論
[美術論著]
出版:鐳射推廣協會
時間:1982年12月
7.無怨的青春
[詩]
出版:大地
時間:1983年2月
8.三弦
[小品]
出版:爾雅
時間:1983年7月
9.有一首歌
[散文]
出版:洪範
時間:1983年10月
10.同心集
[散文]
出版:九歌
時間:1985年3月
11.寫給幸福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85年10月
12.時光九篇
[詩]
出版:爾雅
時間:1987年1月
13.山水
[畫集]
出版:敦煌藝術中心
時間:1987年5月
14.在那遙遠的地方
[詩.散文.攝影]
出版:圓神
時間:1988年3月
15.信物
[散文.素描]
出版:圓神
時間:1989年1月
16.寫生者
[散文.素描]
出版:圓神
時間:1989年3月
17.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攝影]
出版:大雁
時間:1990年7月
18.遠處的星光
[編選]
出版:圓神
時間:1990年7月
19.花季
[畫集]
出版:清韻藝術中心
時間:1991年4月
20.江山有待
[散文]
出版:洪範
時間:1991年5月
21.河流之歌
[詩.素描]
出版:東華
時間:1992年6月
22.涉江采芙蓉
[畫集]
出版:清韻藝術中心
時間:1992年6月
23.寫生者
[散文]
出版:洪範
時間 1994年2月
24.黃羊·玫瑰·飛魚
[散文]
出版:爾雅
時間:1996年7月
25.大雁之歌
[散文.攝影]
出版:皇冠
時間:1997年5月
26.時間草原
[詩]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27.生命的滋味
[散文]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28.意象的暗記
[散文]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29.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攝影]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時間:1997年6月

Ⅹ 遠處的星光的作者簡介

席慕蓉,女,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後隨家定居台灣。她於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七里香》,在台灣颳起一陣旋風,其銷售成績也十分驚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長的痕跡》,表現她另一種創作的形式,延續新詩溫柔淡泊的風格。 中文名:席慕蓉
外文名:穆倫·席連勃
國籍:中國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內蒙察哈爾盟明安旗 出生日期:1943年10月15日
職業:散文家,詩人,畫家,美術系教授
畢業院校: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代表作品:《七里香》,《有一首歌》,《心靈的探索》 大事年表
一九四三年 公歷十月十五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 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 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 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鍈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〇年 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
席慕蓉
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 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北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 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〇年 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 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 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〇年 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 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鐳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鐳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鐳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 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 席慕容相冊(20張)
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 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 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〇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 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 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另外,席慕蓉所作的《貝殼》被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教材收錄;《鄉愁》被粵教版初三語文教材收錄。 然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1943年,席慕蓉生於四川,之後她住過上海、香港,而後到台灣。本來,身為蒙古人的席慕蓉並不覺得自己與周遭的同學們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說了一些傷害蒙古人的言辭,霎時所有同學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下課後同學們似乎都忘了剛剛發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從那時開始,席慕蓉便再也不願和那位老師說一句話。 事隔多年,席慕蓉說,如果再遇到這位老師,她真想和他說聲抱歉,或許他當時並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語氣讓學生打起精神上課而已。也是要經過這些年後,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覺得,一個漢人可以和你成為一輩子的朋友,但當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發言評論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時,偏見就非常嚴重了。至少在那堂課上,老師所形容的蒙古,就與父母親所告訴她的天差地遠。 席慕容的父親是上一輩的蒙古族知識分子,1949年後,從台灣到歐洲,直到去世,一直沒有再回來過。「他不捨得回去。因為他從前的印象那麼好,他怕破壞自己的印象。尤其是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席慕容說。 席慕容自己在台灣當美術教授時,學校附近有一個考古歷史書店。 席慕容作品(7張)
對考古她完全是外行,那時她也還沒回過蒙古高原,但有一段時間內,她每次到書店去轉一圈,回來後就會發現,自己買的書,竟然大都是跟蒙古考古相關的。 「只是因為那上面是我父母家鄉的文化,買回來之後會讓我感覺心安一些。」 1989年到現在,草原永無休止的遊走,讓她喜悅,但也伴隨著痛心和遺憾。 除了環境之外,最讓她感到痛心的,是價值觀的逐漸混亂,以及傳統儀式的消亡。她堅信:「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2006年,錫林浩特市舉行那達慕盛會,從黃河流域來了各種文藝團體,敲鑼打鼓進行表演。「但他們跳著跟蒙古文化完全無關的一些舞蹈。」 那達慕是同樂會的意思,現在漢族朋友也很喜歡參加,席慕蓉說這當然應該歡迎。但那達慕有自己的儀式,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世代傳下來的很古老的規矩,比如摔跤、射箭和賽馬等等。「為什麼要邀請馬戲團和雜耍團來呢?」席慕蓉心裡覺得很難過。 「它已經不像一個那達慕了。再過兩代以後,也許就沒有人能夠說出,怎樣才是一個真正的游牧文化的那達慕了。」 有次在北京簽名售書後,席慕蓉馬上要開赴內蒙古的額濟納和阿拉善。對她來說,蒙古高原永遠走不完,實在是有太豐富太新鮮的知識在裡面,游牧文化的吸引力太強了。 她清楚地記得,父親生前跟她在歐洲旅行的時候,曾經說太悶了,他不喜歡有東西擋在視野前面。那時候席慕蓉還沒去過蒙古高原,「我覺得歐洲好大,風景好漂亮,怎麼會悶呢?我不理解,難道那麼遠的山也會擋你嗎?」 直到回到蒙古高原之後,席慕容才知道,什麼叫眼前沒有東西遮擋。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遠遠地看到一個牧民從草原上騎馬過來。「他穿著藍衣服,那麼遠的距離,我能看到他腰間那根黃腰帶的光芒,就像一根針尖在太陽下發出光芒一樣。其實我是個近視眼,可是在草原上,我卻能看得清清楚楚。」 「哦!我的天,我明白我父親的感覺了。」這時,席慕蓉才深切地懂得了她父親。 「這是一種世代傳承的記憶。」席慕容曾對《青年周末》記者說。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1989年的蒙古之行,是席慕蓉創作的分水嶺,之前她活在父母的鄉愁里,而後她活在自己的鄉愁里。席慕蓉以轉變而非改變來形容其間的區別,並且透露了一個令她思索許久的小故事。在公教人員尚未開放探親之前,她曾依據父母、外婆的敘述,寫了一些懷鄉的文字,而後香港攝影家林東生特別千里迢迢去到蒙古,為她拍攝許多家鄉的照片,並以圖文並陳的方式出了一本書《在那遙遠的地方》(圓神)。不料,席慕蓉的一位朋友卻心直口快地澆了她一頭冷水,對她說:「無論如何,你寫的只是二手經驗。」這句話令她無言以對。 但是當她真正坐上返鄉的火車,親眼看到熟悉的站名一一躍入眼簾時,她所想到的,卻是更多父母當年告訴她的事情。比如經過宣化,她想到的是母親說的,宣化的葡萄最好吃;車過張家口,她想到外祖父與伯父曾在這里辦過蒙文的編譯館,規模之大足有半條街。這時,席慕蓉突然明白了,「原來文化就是這樣傳遞的」,「所有的一手經驗必須經過二手經驗,力量才會更強大。」這也是為什麼當她來到母親的家鄉,想要尋找母親口中整個森林都是香的,走也走不完的松漠樹海,卻發現這里連一棵松樹都沒有留下時,會如此震驚莫名,原來維持了數千年的鬱郁蒼林,只要數十年就可以毀於一旦,就如同文革時漢人用粗暴一元的價值觀,就可以輕易毀棄蒙古人的文化傳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