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道教三清天尊誕辰日
冬至日:玉清元始天尊聖誕;夏至日:上清靈寶天尊聖誕;農歷二月十五:太清道德天尊聖誕。
三清天尊是道教對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神的合稱。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道君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1)道教神仙聖誕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
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天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稱他為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元始天尊是道教上清派信奉的最高神。
大羅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通天教主等。靈寶天尊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余天宮,是漢族民間信仰和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
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為誕辰。在道教官觀「三清殿」中,其塑像位於元始天尊左側,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極。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即老子。 道教從創立之時起,就尊奉老子為教主,但在三清中,其地位處於最低層,所以到後來,又產生了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
❷ 道教作揖的基本手勢
一、道教作揖的基本手勢做法是:
1、站立姿勢:澄心存神,敬對祖師。全身放鬆,兩目平視,雙臂自然 下垂,中指與褲縫對齊,兩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
二、作揖,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相對於庶民打招呼的萬能性禮節「拱手」,「作揖禮」是士相見或感謝時常用隆重性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表示向人敬禮。
(2)道教神仙聖誕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1、據《周禮·秋官司儀》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系,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時揖是拱手向前平伸。
2、向人作揖雖然恭敬,但相比於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時能表示倨傲,《漢書·高帝紀》就有「酈生不拜,長揖」的描述,顯出狂徒酈生對劉邦的不服氣。
3、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
❸ 道教神仙的生日
1、女媧娘娘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為女媧娘娘的聖誕;
2、東王公。
其誕辰為農歷二月初六日。
3、玉皇大帝。
每逢正月初九日是「玉皇誕」,各道觀要舉行盛大儀式,誦經禮懺。
4、王母娘娘。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八日,為王母娘娘之聖誕。西王母神話起源很古,但直至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雜糅諸記為之 作傳時,尚謂其為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並無生年月日之說。再至明《搜神記》和《三 教搜神大全》(源出元代),始稱其為「七月十八日生」。
5、九天玄女
農歷二月十五日是九天玄女娘娘聖誕,也有的說正月初六是九天玄女的生日。
6、神農氏
農歷四月二十六日為神農生日。
7、軒轅黃帝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為軒轅帝誕辰。
8、張天師誕辰
張陵被稱為祖天師,為正一派道士所尊奉。 早出的張陵傳記無生日記載,最早記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趙道一所編《歷世真仙體道 通鑒》,其卷十八《張天師傳》謂其「於東漢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 生於吳地天目山」。
9、重陽祖師誕辰
元初秦志安《金蓮正宗記》、至元(1264~1294)間李道謙編《甘 水仙源錄》所收王嚞早期傳記,無生年月日記載,至元間李道謙作《七真年譜》,始謂 其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MB泰定間成書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所 載與此同,從此即定為王嚞誕辰日,是為全真道重要節日之一。
10、文昌聖誕
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或稱元皇天帝。是合文昌星與梓潼神二者為一 體的復合神。其信仰在宋代已很盛行。南宋理宗時成書的《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 已謂其生於二月初三日。
❹ 道教眾天尊神仙聖誕日
玉皇大帝聖誕日農歷正月初九 2020年2月2日
王母娘娘聖誕日農歷三月初三 2020年3月26日
二郎真君聖誕日農歷六月二十六 2020年8月15日
❺ 世界各國節日的特色是什麼樣的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紀念以為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情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可能並不一定為大多數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紹的,不過是眾多關於情人節的傳說中的一個。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在西方,情人節不但是表達情意的最佳時刻,也是向自己心愛的人求婚的最佳時刻。在這一點上,情人節體現出的,不正是古羅馬人設計這個節日的本意嗎?
公歷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
我國歷史上曾建立過教師節。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為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的議
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
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是因為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像的。
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歷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❻ 大年初一到十五各路神仙的生日
1、農歷正月初一 :天臘、元始天尊、 彌勒尊佛布袋和尚佛
2、農歷正月初二 :車公
3、農歷正月初三:孫真人、真武大帝誕
4、農歷正月初四:箸筒姑娘、灶神、孫天醫真人千秋
5、農歷正月初五:財神、路頭神、定光佛聖
6、農歷正月初六:清水祖師、九天玄女
7、農歷正月初七:仁日
8、農歷正月初八:谷王、白衣觀音、江東神聖、五殿閻羅王
9、農歷正月初九:玉皇大帝、漢閩越王
10、農歷正月初十:土神
11、農歷正月十三:溫許二公、劉猛將軍蟲王爺
12、農歷正月十四:紫姑廁神
13、農歷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聖誕、張天師張道陵、門丞戶尉、佑聖真君、金天娘誕、三一教主誕 盤古聖
❼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幾號
2009年06月18日。
第三朵雲的聖母指的是第三朵雲的皇後。他們是道教神仙傳說中的三位仙女。她們是財神趙公明的三姐妹,分別叫趙雲曉、趙瓊曉和趙必曉。
碧霞遠君又稱仙玉碧霞遠君,俗稱泰山奶奶,其誕生的時間和起源自古以來,就有女道家,黃帝說、華山說等。
(7)道教神仙聖誕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碧霞元君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山神(道教),被稱為碧霞元君,泰山,東岳的天上女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它的道場是泰山,中國五嶽的東部山脈,位於山東省泰安市。
碧霞的影響是在山東泰安傳播的,幾千年來,尤其是明清以後,對中國北方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碧霞的故居是泰山祖母居住的地方。它已經滲透了近一千年的精神文化,被視為民族文化的縮影。
項目景區內有建於公元前280年的魏王城,現存的古城牆遺址,是樂陵的起源。景區內的三女墓是碧霞的姐姐碧鍾的墓。從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出土了許多文物。
林夏元君故居修復,恢復該項目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兩個大廳(太後廟,雲寺)六分房子,翼二橋,廣場,四大天王,明,轉運館,寺廟,廟宇,日月潭,觀音殿,文昌廟,古代的網站。花園建於宋真宗時期早期夏元君的故居。
❽ 求道教各神仙的聖誕、得道等等節日!
三清聖誕: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夏至日靈寶天尊聖誕,二月十五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聖誕
三元節:正月十五上元節,七元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
五臘日:正月初一天臘,五月初五地臘,七月初七道德臘,十月初一民歲臘,十二月初八王侯臘
(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
清明節:清明日
玉皇聖誕:正月初九
王母聖誕:七月十八
九皇會:九月初九
東岳大帝聖誕:三月二十八
文昌帝君聖誕:二月初三
真武大帝聖誕:三月初三
關聖帝君聖誕:五月十三
張天師誕辰:正月十五
許真君誕辰:正月二十八
呂純陽祖師誕辰:四月十四
王重陽祖師誕辰:十二月二十二
邱長春祖師誕辰:正月十九
眾天尊神仙聖誕日
眾天尊神仙聖誕日
一月一日元始天尊聖誕
一月一日絳老生辰
一月二日漢昭烈帝聖誕
一月二日祭符家神
一月三日太古真君聖誕
一月三日華山聖母聖誕
一月三日北斗翼聖真君下降
一月三日孫真人先師千秋
一月三日萬神都會
一月三日孫天醫真人聖誕
一月四日接神(接旨)
一月五日接財神
一月五日鄧伯玉真人飛升
一月五日清靜散人聖誕
一月六日清水祖師聖誕
一月七日真武上帝下降
一月七日三官檢校日
一月八日江東神聖誕
一月九日玉皇大帝萬壽
一月九日南堂太君聖誕
一月十二日五年千歲羅千歲
一月十三日劉猛將軍聖誕
一月十五日門神千秋
一月十五日正一清應真君張天師聖誕
一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聖誕
一月十五日張靈源張元精二真人飛升
一月十五日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一月十五日佑聖司命真君聖誕
一月十五日迎紫姑
一月十六日伏魔鍾馗聖誕
一月十六日古公三王千秋
一月十八日五殿閻羅王聖誕
一月十八日佳里蕭壟香
一月十九日五通仙聖誕
一月十六日五妃娘娘千秋
一月十九日北陰聖母降
一月十九日金道人飛升
一月十九日長春祖師聖誕
一月二十日水德星君聖誕
一月二十二日封海
一月二十二日韓文公聖誕
一月二十三日封五鎮
一月二十三日善財童子
一月二十三日嗣天師張衡飛升
一月二十四日趙子良公千秋
一月二十五日木德星君聖誕
一月二十八日感天大帝聖誕
二月一日祭芒神
二月一日羽聖真君降
二月一日劉真人千秋
二月一日一殿秦廣王聖誕
二月二日亞聖孟夫子聖誕
二月二日祭泗水神
二月二日福德正神千秋
二月二日陸修靜天師升仙
二月二日蒙恬祖師聖誕
二月二日文昌梓潼帝君聖誕
二月三日龍神朝帝
二月六日東華帝君聖誕
二月七日三斗下降
二月七日宜春仙翁升仙
二月八日三殿宗帝王聖誕
二月八日張大帝聖誕
二月十一日祠山張大帝聖誕
二月十二日虎爺千秋
二月十三日葛真君聖誕
二月十四日閭丘仙升仙
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萬壽
二月十五日精忠岳武穆王聖誕
二月十五日九天玄女聖誕
二月十五日薛洞元女真人升仙
二月十五日三山國王聖誕
二月十五日孫思邈真人升仙
二月十六日洞真先生解脫
二月十六日九天使者降
二月十六日開漳聖王聖誕
二月十八日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升仙
二月十八日四殿五官王聖誕
二月十九日觀音圓通自在天尊聖誕
二月二十一日顧真人升仙
二月二十二日祭馬神
二月二十三日保德真君聖誕
二月二十三日廣澤尊王例祭
二月二十五日金真人升仙
二月二十五日玄天聖文明真帝聖誕
二月二十五日虛靜沖和真人聖誕
二月二十六日趙子龍千秋
二月二十六日南宮輔佐真君趙恩師聖誕
二月二十七日蔣大士佛化
二月二十八日蘇仙公誥封靜慧真人
二月二十九日天妃升仙
三月一日二殿楚江王聖誕
三月二日祭馬謖
三月二日陸修靜真人聖誕
三月三日北極玄天上帝聖誕
三月三日西來現
三月三日祭吳鳳
三月三日五年千歲吳千歲
三月四日五年千歲張千歲
三月五日夏禹王聖誕
三月八日輔信王公誕辰
三月八日五年千歲趙千歲
三月八日六殿卞城王聖誕
三月八日李八百真人升仙
三月八日楊公祖師聖誕
三月九日尹真人飛升
三月九日蓬萊仙升仙
三月九日祭靈山祠
三月十二日華陽真人升仙
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聖誕
三月十五日玄壇趙元帥聖誕
三月十五日先知祖師誕辰
三月十五日雷霆驅魔大將軍聖誕
三月十六日陰林山祖師祭典日
三月十六日准提道人誕
三月十八日白龍生日
三月十八日南天廖天君聖誕
三月十八日中嶽大帝聖誕
三月十八日三茅真君聖誕
三月十八日梨園祖師爺聖誕
三月十八日盧茂真人升仙
三月十八日祭黃石公
三月十八日祭夏禹王
三月十八日後土娘娘聖誕
三月十九日太陽星君聖誕
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
三月二十五日祭五星
三月二十五日五公真人佛誕
三月二十六日度昺真人升仙
三月二十六日鬼谷仙師聖誕
三月二十七日七殿泰山王聖誕
三月二十八日東岳大帝聖誕
三月二十八日倉頡先師聖誕
四月一日八殿都市王聖誕
四月一日南方七宿下降
四月八日釋迦牟尼文佛聖誕
四月八日九殿平等王聖誕
四月八日太子爺聖誕千秋
四月十日祀郝聖姑
四月十二日李勇將軍聖誕
四月十二日蛇王生日
四月十三日三皇帝君降
四月十四日南宮孚佑帝君聖誕
四月十五日李鐵拐仙翁升仙
四月十五日鍾離帝君聖誕
四月十五日張法樂子升仙
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聖誕
四月十八日金山忠烈王聖誕
四月十八日華陀仙翁千秋
四月十八日北極紫微帝君聖誕
四月十九日張重華鄭景世仙翁升仙
四月十九日李托塔天王聖誕
四月二十三日觀音圓通自在天尊示現
四月二十五日武安尊王千秋
四月二十六日南鯤身李王千秋
四月二十六日神農大帝聖?br> 四月二十七日十殿轉輪亡聖誕
四月二十七日十殿轉輪亡聖誕
四月二十七日南鯤身范五王聖誕
四月二十八日天休日
四月二十八日葯王聖誕
五月一日五年千歲封千歲
五月一日南極長生大帝聖誕
五月一日平仲節仙翁升仙
五月一日東方朔仙翁聖誕
五月一日陶宏景仙翁聖誕
五月二日保生大帝飛升
五月二日文天祥夫子聖誕
五月三日天竺觀音示現
五月三日定遠帝君聖誕
五月五日五年千歲侯千歲
五月五日孟嘗君誕辰
五月五日吊屈原
五月五日巧聖先師聖誕
五月五日南天駱恩師聖誕
五月六日五年千歲薛千歲
五月七日五年千歲耿千歲
五月十一日天下都城隍聖誕
五月十二日五年千歲盧千歲
五月十二日鳳邑城隍尊神聖誕
五月十三日台北霞海城隍聖誕
五月十三日關平太子聖誕
五月十五日南天使者龔恩師聖誕
五月十六日劉安中真人升仙
五月十七日漢高祖聖誕
五月十七日蕭府太傅千秋
五月十八日靈寶天師聖誕
五月十八日張天師聖誕
五月十八日太極左宮真人升仙
五月十九日九天馬真君聖誕
五月二十日馬府千歲聖誕
五月二十五日太平真人升仙
五月二十九日協英靈顯安鎮忠惠王聖誕
五月二十九日許威顯王誕辰
五月三十日四皓降現
六月一日清靈真人降
六月三日彭祖升仙
六月三日韋馱尊者佛誕
六月六日崔府君聖誕
六月六日祀榖神
六月六日北祖府君聖誕
六月六日九天主簿李恩師聖誕
六月十日海蟾祖師聖誕
六月十日金粟如來聖誕
六月十一日田都元帥千秋
六月十三日太以真人朝九
六月十五日佛啰神誕辰
六月十五日飛衣銅神生
六月十五日東華帝君聖誕
六月十五日南投城隍祭典
六月十五日靈官王天君聖誕
六月十五日海蟾子成道日
六月十五日太虛現
六月十五日台中城隍祭典
六月十五日護國軍師劉誠意伯誕辰
六月十六日寶陀示現
六月十六日潘仙升仙
六月十八日梨園祖師降
六月十八日池府千歲聖誕
六月十八日十二面觀音世現
六月十九日白衣觀音示現
六月十九日觀音圓通自在天尊成道
六月二十日立祠律呂神
六月二十三日太上清涼寶海慶音觀音圓通示現
六月二十三日南極王夫人降
六月二十三日火神誕辰
六月二十三日祭火德星君
六月二十四日玄靈高上帝萬壽關聖帝君聖誕
六月二十四日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聖誕
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誕辰
六月二十四日西秦王爺千秋
六月二十四日謝灶神
六月二十五日辛天君誕辰
六月二十六日九華安妃降金曲壇
七月一日丁府八千歲誕
七月一日許遠真人受真
七月七日麻姑降
七月七日祭百蟲將軍
七月七日祭機神
七月七日魁星誕辰
七月七日陶安公升仙
七月七日祀牛女二星
七月七日西王母降
七月八日徐府七王聖誕
七月十一日雷府千歲聖誕
七月十二日驪山老母誕辰
七月十二日救難真君誕辰
七月十三日延平郡王誕辰
七月十三日閻羅天子包青天誕
七月十三日太上廣慶觀音示現
七月十五日地官大地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