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瑪麗皇後的悲劇一生
瑪麗皇後的一生:
瑪麗皇後原名叫做瑪麗·安托瓦內特,1755年11月2日在維也納出生,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
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的王太子妃。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
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由於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和約瑟夫二世皇帝早已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
(1)瑪麗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法蘭西這片歐洲最富庶的土地和巴黎周圍最著名的玩樂之都,更給瑪麗皇後提供了揮金如土和糜爛奢侈的舞台。
當作為王妃的她第一次正式入城,從凡爾賽宮到巴黎的路上,數以萬計歡迎的市民給了安托內特爾極大的震動:上帝,這么多人。
而巴黎衛戍總司令則殷勤應答:全巴黎二十萬人都愛上了您,當她剛登上王後的寶座,就成了全王宮中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中心,歡呼和贊頌聲中。
沒有知識根基又安於享樂的女人徹底自由得找不著北了,心中哪能還有國家、責任、職責、尊嚴這樣的字眼。
一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對她的評價:她是所有奢侈浪費中最奢侈浪費的,她是所有風流輕浮的人里最為風流輕浮的,她是所有漫不經心的人里頭最漫不經心的。
但也正如她在三十九歲生命的最後一刻對劊子手所說: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一如任何事情都有其成因。
她的這些奢侈浪費、風流輕浮、漫不經心都不是故意的,從小公主到王後,不負責任的宮廷給了她這樣放縱的土壤與自由度。
❷ fgo瑪麗為什麼叫蛋糕
傳聞瑪麗.安托瓦內特看到外面的飢民對物價暴漲感到不滿,於是她冷冷的說「既然吃不起麵包,可以吃蛋糕呀。」
❸ 有誰知道法國瑪麗皇後「何不吃糕餅」的典故
據說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和王後。當時法國全國正在鬧飢荒,老百姓沒有糧食。於是大臣向王後報告:「法國的百姓沒有麵包吃」,王後調侃似的回答:「為什麼不讓他們吃些糕餅呢」。
這件事後來廣泛流傳,成為指控王後生活腐化、脫離人民的證據,但是沒有任何證據直接指出瑪麗王後說過這句話。
相反的,在她寄給維也納她母親(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女王瑪麗亞·特雷西亞)的信中,她不止一次的提到「法國人民非常友好」、「他們雖然為了吃的在掙扎,還是很高興的來迎接我們」。
並且說道「看到他們這樣,我們知道應該為他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國王知道這點,而我終身——即使我能活一百歲——也不會忘記我加冕這天的情景」。
(3)瑪麗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瑪麗皇後的結局
1789年,法國國內局勢動盪,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1793年10月12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亂倫。這種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793年10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正式判處死刑。
1793年10月16日約11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在革命廣場(即協和廣場)被公開執行死刑,之後草草下葬,直到最後死亡,她也未真正低過頭,始終維持著王後的尊嚴。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翻譯如下:
Mary made his mother a birthday cake last Friday.
❺ 「瑪麗的媽媽做了一個大蛋糕「的英語
Mary's mother made a big cake.
cake一詞通常不可數,但是在加了形容詞後會用 a.
同樣的例子還有:
a heavy rain
a delicious lunch等等
❻ 瑪麗看見他把蛋糕拿走了英語
Mary saw that he took the cake away。
❼ 我問一下啊,好利來、紅瑪麗的蛋糕能早上去買就拿回去來嗎
這么早 你可以提前預定
❽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其他相關
雖然瑪麗是以「沒有麵包的話,為什麼不吃蛋糕呢」的名言而廣為人知的,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後人杜撰。
最早說這句話的人是路易十五的皇後,來自波蘭的瑪莉‧勒金斯卡,原句為「沒有麵包的話,為什麼不用麵包皮沾醬吃呢」,雖說同樣也挺缺乏常識的。
在大革命時代這句話被改成眾人所知的那個版本,被強加於路易十六的瑪莉皇後上。
另外有一說,當時的蛋糕不是像現在精緻的點心,而是做工粗糙的低價麵包。 雖然遭受了悲劇,但是——
她絕對不會對聖杯祈願,讓悲劇消去。
她只想完成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讓天空閃爍光輝,大地肥沃豐饒。
——人民,幸福美滿。
❾ 瑪麗蛋糕店會員卡怎麼辦
基本上就是買多少元,然後送會員卡。還有就是,辦一張會員卡應該是10塊錢左右。具體的可以到店裡面去詢問一下營業員的。
❿ 誰知道瑪麗安東奈特
瑪麗•安東奈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奧地利帝國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利亞•泰麗沙)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東奈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快15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東奈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東奈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東奈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式,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東奈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東奈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東奈特的侄子,弗蘭茨•約瑟夫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傳聞,瑪麗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兩句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歷史上瑪麗很可能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台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事亦見於斯蒂芬•茨威格傳記小說《斷頭王後》中。)其實,法國革命時期的死刑犯會被綁起來,堵上嘴,瑪麗也不應例外。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歷史上瑪麗很可能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台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事亦見於斯蒂芬•茨威格傳記小說《斷頭王後》中。)其實,法國革命時期的死刑犯會被綁起來,堵上嘴,瑪麗也不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