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圖片 » 萬億蛋糕的圖片
擴展閱讀
泰勒蛋糕是什麼意思 2024-10-19 00:45:15
用朗姆酒可以做什麼蛋糕 2024-10-19 00:41:31
糯米紙蝴蝶結蛋糕圖片 2024-10-19 00:40:55

萬億蛋糕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0-19 00:37:46

❶ 銀發經濟崛起 各路資本分食萬億「蛋糕」

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 受訪者供圖

房地產、保險、醫葯以及養老服務等各路資本聚焦養老;國民養老觀念開始轉變

10月25日是九九重陽節,如何養老已經成為 社會 焦點問題。有機構發布研報稱:2018年,我國老年人佔比達到11.93%,老年撫養比為16.8%。通過對其他國家人口 歷史 數據對比分析,預測在2027年,我國人口總量達14.22億,人均壽命達77.91歲,老年人佔比將達到15.39%,人口中心整體上移,總體老齡化趨勢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萬億養老市場已然開啟,各路資本紛紛湧入。

地產入局、保險興起,銀發經濟有多賺錢?

根據中國社科院2016年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的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來自房地產、保險、醫葯以及養老服務等不同領域的市場參與者。

10月23日,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稱:「十三五」期間,各級政府繼續加大力度引導 社會 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發展,中央財政五年共計投入50億元,支持203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民政部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加大普惠養老的服務供給。

據悉,對於養老企業的成本支出,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走重資產之路,就是自建養老院,這種模式的前期投入很大,浙報傳媒在2015年就公開表示,機構養老的盈利模式是不清晰的,所以他們選擇切入居家養老。

總之,不管是走重資產之路還是輕資產之路,想要實現完全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都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2006年就開始進入養老行業的宜華 健康 目前運營多個養老社區,擁有的中高端養老公寓超過3000套,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其養老闆塊收入同比下滑近兩成,依然實現營收約1.04億元。

另一方面,養老保險的保障功能愈發凸顯。據頭豹研究院2019年數據,「近五年來,中國養老保險行業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65315.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9986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2%。」

針對老年人專設的人身保險、 健康 保險、養老保險等也層出不窮。據新華社今年2月份報道,我國老年人商業保險產品供給已覆蓋5918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商業保險滲透率為35.5%,與商業人身保險總滲透率39.86%大體一致。

養老服務日益豐富,眾多85後已有意識為退休儲蓄

除了養老院和商業養老保險,「銀發經濟」還包含多個方面,比如老年社交、老年醫療、老年保健、老年 旅遊 、老年理財、老年教育等。

不過,這些產品普遍還不夠規范和成熟,存在較大的成長和完善空間。

以老年 旅遊 為例,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老年人 旅遊 人數已經佔到全國 旅遊 總人數20%以上……2018年中國老年人 旅遊 消費超過4000億元,預計2021年將超7000億元人民幣,2016-2021年平均增速將達23%。」

但是,光大證券分析師認為,「目前市面上針對老年人的 旅遊 產品良莠不齊,供給端有待轉型與創新,個性化與服務質量需提高。」主要有兩大問題:「其一,同質化嚴重,鮮有專門為老年人定製的 旅遊 產品;其二,落到具體環節時服務質量不高,可能存在強制消費、自費項目多等問題。」

「養老市場前景廣闊,潛力無限,但是想要資本願意入局開拓和完善,消費端的教育也很重要。」多位業內人士反映。

事實上,在政策頻出、資金湧入、企業林立的這幾年,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國民養老觀念的變化。

很多80後公開表示早已摒棄了「養兒防老」的觀念,「養老,是前半生的自己養後半生的自己。」

9月17日,富達國際和支付寶理財平台聯合發布的《後疫情時代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居民的養老意識已連續三年持續提高。在年輕一代(18-34歲)即「85後」中,有51%的受訪者(註:報告共有6萬多名受訪者參與)說他們今年已經開始儲蓄,這一比例高於2019年的48%和2018年的44%。

專家訪談

楊燕綏:要完善養老金的制度結構首先要把企業年金補上

楊燕綏長期紮根在 社會 保障領域,累計完成國家 社會 科學基金、部委委託和國際組織資助三四十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她所提出的「人口老齡化並非 社會 老化」觀點、銀色經濟發展戰略等得到了廣泛認可和傳播。

新京報:距離深度老齡化可能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我們還可以做好哪些准備?

楊燕綏:養老問題本身是一件未雨綢繆的事情,我們應該倒計時地來做事情。

如果我們的人口政策好的話,比如,生育率保持在1.8-2.1的話,進入下一階段的時間將會延長。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2013年),大量的女性進入退休隊伍,所以我們的 社會 養老保險從此再沒有收支平衡過;到2022年前後,1963年出生高峰的上千萬男性將要退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整個 社會 保險制度都會遇到挑戰,繳費人口急劇下降,領取養老金的人口數量急劇上升。

所以近兩年養老保險中央統籌、醫保待遇清單和養老服務等,都在緊鑼密鼓地做制度准備。

新京報:這些制度准備的關鍵是什麼

楊燕綏:在這期間,我們要做好兩個方面,即「一上一下」。

「上」是指基本養老金要上到國家統籌層面,不能老齡化嚴重的東北地區發不出養老金,東莞深圳養老金有富餘。因此國家要統籌基本養老金,保證個人不管是在哪兒,都能夠領到養老金,公平又持續。

「下」指醫療保險。「下」什麼?要下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醫療,實現醫護的可及性。不管是中老年人的慢病管理、 健康 管理,還是老年人需要的各種照料,都方便可及,即我們常說的醫養結合。

新京報:你說的「上」已經被提出很多年了,但遲遲未實現?

楊燕綏:現在正緊鑼密鼓地做。「全國統籌」這個問題比較難,越拖越難。

今年或明年,相關的政策是一定要出來的,因為到了2022年,嬰兒潮的退休高峰就來了。此次疫情的發生,有些企業經營面臨問題,反倒讓這個時間點有點提早了。

現在是上,上不去;下,下不來。我認為在2022年之前,這倆問題都必須解決。否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或將遇到資金增量下降情形。

新京報:銀色經濟下,養老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體系如何進一步完善?

楊燕綏:現在最高端的高凈值人群和最低端的「三無人群」問題基本解決了,高凈值人群自己有錢,商業保險、地產公司等提供了相關服務;「三無人群」生活標准也低,政府管吃管喝。

現在的問題主要是中端的大多數人群怎麼辦?

中端的人群現在解決了基本養老保險,但是還不夠,所以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完善國家養老金三支柱結構。

過去20年,我們也在不斷構建和完善養老金三支柱,但是沒有發展到位,因為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太高,做企業年金的企業較少,到現在職工覆蓋率才6%。所以要完善養老金的制度結構,首先要把企業年金補上。

但是現在企業已經進入低成本發展階段,企業年金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就不能再做增量改革了。所以存量改革就是把現在浪費的福利資源利用起來。

比如,住房公積金。對於有住房的人來說,住房公積金存在那裡就沒有意義,應該允許把公積金轉成職業養老金。如果把沉睡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搞活,將其跟養老金賬戶打通,就可以讓幾億職工盡快擁有企業養老金,這樣機關事業單位搞第二支柱也不會出現雙軌制問題。

對於個人養老金來說,現在僅僅是推出稅延型保險。但稅延養老保險只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一個產品,不能拿產品替代整個計劃,所以國家要盡快構建養老金的信息平台和監管制度,允許個人養老金買基金、買理財,做各種各樣的養老資產配置。

另外,我們要對養老金政策進行創新,資產管理要精細化,在追求時間價值的同時,做好風險防控、資產配置。同時,也要對老百姓進行教育,讓大家知道養老資產管理也是個人的事情,知道如何去聚集財產做計劃、承擔風險,不要天天想著高回報。

❷ 做「蛋糕」和分「蛋糕」哪個更重要

「做蛋糕」和「分蛋糕」,原是比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現在則是用來比喻發展經濟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系。「做蛋糕」和「分蛋糕」哪個更重要?這看似簡單、淺顯、不言而喻的問題,卻有著各種不同的答案,反映著復雜的經濟、社會關系和豐富、深刻的理論內涵。在各種不同的答案中,有兩個頗具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做蛋糕」更重要,因為只有做了「蛋糕」才能分「蛋糕」,只有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另一種觀點是:「分蛋糕」更重要,因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總吃不到「蛋糕」,這「蛋糕」就總也做不大。 這樣的爭論如果離開現實就沒有意義,但是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觀點針對性都很強,而且是針對同一個現實。所以一見諸於媒體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個現實就是: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經濟總量已躍至世界第二,鋼鐵、水泥、汽車、煤炭等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對外貿易總額和外匯儲備都已超過3萬億美元,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偏低,分配不公平,貧富差別擴大,民生問題日益突出。 針對這一現實,「做蛋糕」論認為,「蛋糕」分得是不公平,貧富差別是在擴大,民生問題是很突出,但是,正因為此,才掘開了噴涌財富的源泉,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蛋糕」越做越大,所以,要繼續把「做蛋糕」當作重點。「分蛋糕」論認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總吃不到「蛋糕」,這「蛋糕」就總也做不大,即是做大了也是不可持續不可復制的,所以,現在起就要把公平地「分蛋糕」當作重點。 對同一事物,因立足點不同,結論自然不同。雖然是見仁見智,但是「分蛋糕」論更接近真理。蛋糕分得不公平,蛋糕反而越做越大,在發達國家原始資本積累時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初期,曾經是這樣。我國民間原始資本積累是在三十年國有資本積累基礎上,幾乎在一夜之間完成的。在很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分離。在這樣的條件下「做蛋糕」,即便是做「蛋糕」的吃不到「蛋糕」,「蛋糕」依然越做越大,因為做蛋糕的勞動者只有不斷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能夠生存下去,因為勞動者之間的競爭降低了做蛋糕的人力成本,加快了資本增殖和資本擴張的速度。但這是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持續的。 我們知道,在計劃經濟時期,大家都是勞動者,都是按勞取酬,「蛋糕」屬於全國人民,按照國家計劃進行再分配。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門以後,民營經濟在競爭性行業逐漸取代國有資本,占據了主體地位,我們仍然堅持先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等「蛋糕」做大了才發現,那大「蛋糕」已各有所主,國家要給全國人民分的,只是屬於國家那部分。所以,先把「蛋糕」做大,再來公平分配,原來是行不通的。 其實,「做蛋糕」的過程就是「分蛋糕」的過程。把「做蛋糕」和「分蛋糕」分開,是不科學的。在「做蛋糕」過程中就要讓「做蛋糕」的人吃到「蛋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就要讓全國人民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美好生活。要認識到,公平合理地「分蛋糕」,是逐步縮小貧富差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條件。因為,市場經濟就是需求或市場導向的經濟。重慶等地正在探索的「民生導向經濟」,即國內民生需求帶動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既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既回答了「蛋糕」為誰而做的問題,又回答了怎樣做大「蛋糕」的問題,既能夠給經濟發展注入持久的內生動力,又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 「做蛋糕」和「分蛋糕」哪個更重要的討論,其現實意義在於,啟發人們理性思考,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關系、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其要點是: 一、國家要明確,「蛋糕」不是為少數富人而做,是為全國人民而做。發展經濟不是目的,發展經濟是為了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更幸福、更有尊嚴。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切實把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形諸於法律法規,付諸於執政實踐。 二、要堅持、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公平合理地分蛋糕、逐步縮小貧富差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際,探尋新的集體經濟形式和實現方式;要按照社會主義方向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改革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運作、監督和管理體制,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把「分蛋糕」貫穿於「做蛋糕」的全過程。從初次分配入手,依法規范各經濟單位內部分配製度,及時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推行工資協商制度,建立職工工資、企業效益和企業高管薪酬聯動機制,改變勞動報酬過低、資本和管理要素所得過高的現狀,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環境,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再分配要著眼於民生,照顧弱勢群體和落後地區,把地方財政收入投入當地人民群眾最迫切最需要的民生工程,同時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要完善稅種,公平稅賦,發揮稅收在調節分配方面的作用。 四、要始終把人口和就業置於國家戰略位置,按照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要求,適時調整計生政策,建立勞動力供求關系調節機制,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避免勞動力價格大起大落。 五、要管理好、調控好各種、各個市場。市場不僅是調節經濟的中心,而且是功能無比強大、無所不在的利益調節和再分配中心。例如,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價格,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初次分配格局。市場交換每天都在改變著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結果。每一個市場都連著民生和民心。國家要把每一個市場都置於自己的監控之下,各級政府要把管理好調控好每一個市場作為自身最重要職能。 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充分體現出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范圍應該更大,保障水平應該更高,更公平,因而為經濟發展注入的動力也應更充足。因為我國有強大的居於主導地位的國有經濟。要把國有企業利潤和國有資本收益、財政收入,按照合理比例,投入社會保障。要從提高農民和城鎮職工退休養老待遇入手,逐步縮小以至最終消除退休養老待遇方面實際存在的「雙軌制」。

❸ 市場規模破萬億元的休閑食品,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吃零食了

零食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年輕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了。主要是因為零食方便、多樣還美味。

1、零食的品種越來越多

現在為了吸引年輕人的胃,零食的品種可謂越來越多。即使你是一個不愛吃零食的人,也總會發現有和你口味的。像一個月餅,不僅有原來的味道,還有了鮮花月餅、鮮肉月餅、榨菜月餅等等。面對超市裡琳琅滿目的零食,總有你愛的在召喚你。

而且現在的零食確實也越來越精緻了,味道越來越美味了,真的是讓人放不下。並且大家在閑暇的時光,比如看電視、看電影、沒事的下午都喜歡吃點小零食打發時光。

❹ 從1.5萬億到5萬億的中國體育大蛋糕怎麼分

在從1.5萬億到5萬億的過程中,觀賞性體育比參與性體育具有更好的成長性,去除體育彩票的觀賞性體育(即職業體育)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
我們採用了兩個對標系來匡算未來不同體育細分市場的增長曲線和投資價值。通過與相對成熟的美國體育市場對標,我們估算觀賞性體育(含體育彩票)將從2016年的近3,000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近1.6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去除體育彩票的觀賞性體育(即職業體育)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近900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9,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遠遠高於14%的中國體育產業年復合增長率。而在同一時間內,參與性體育將從1.2萬億增長到近3.5萬億,年復合增長率僅為12%。
中國體育產業2016年市場規模約為1.5萬億,觀賞性體育和參與性體育分別佔19%和81%
根據我們的測算,中國體育產業2016年的市場總規模約為1.5萬億元。

在整個中國體育產業市場中,以體育IP為核心的觀賞性體育2016年的市場規模為2,895億元,占整個體育市場的19.3%。其中體育彩票約為1,997億元,占整個體育市場的13.3%(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69.0%);賽事場館(含場館租金、門票與賣品)為626億元,占整個市場的4.2%(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21.6%);賽事營銷為120億元,占整個市場的0.8%(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4.2%);體育聯盟、賽事IP和俱樂部為74億元,占整個市場的0.5%(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2.6%);體育媒體平台為66億元,占整個市場的0.4%(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2.3%);體育明星經紀約為10億元,占整個市場0.1%(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0.4%);衍生品2億元,占整個市場的0.01%(占觀賞性體育市場的0.1%)。
今天中國體育市場的大頭還是參與性體育。以體育活動為核心的參與性體育2016年的市場規模達到1.2萬億元,占整個體育市場的80.7%。其中,體育用品、器材和裝備約為1萬億元,占整個體育市場的67.8%(占參與性體育市場的84.0%);運動健身場館為1,082億元,占整個體育市場的7.2%(占參與性體育市場的8.9%);健身與體育培訓856億元,占整個體育市場的5.7%(占參與性體育市場的7.1%)。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們把觀賞性體育中的「賽事場館」和參與性體育中的「運動健身場館」加在一起,兩部分的合計規模已經達到1,708億,佔到整個體育市場的11.4%,市場佔比僅次於「體育用品、器材和裝備」(67.8%)和「體育彩票」(13.3%)。這部分加在一起佔到整個中國體育市場的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