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張 類似日本漫畫 是人手捧蛋糕的!
不是Q版的……不過個人感覺還不錯啦,不知道親喜不喜歡
日本料理主要分為三類: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
本膳料理
以傳統的文化、習慣為基礎的料理體系。源自室町時代(約十四世紀),是日本理法制度下的產物。現在正式的「本膳料理」已不多見,大約只出現在少數的正式場合孝沖汪,如婚喪喜慶、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上,屬紅白喜事所用的議式料理。本膳料理一般分三菜一湯、五菜二湯、七菜三湯,烹調時注重色、香、味的調和。亦會做成一定圖形,以示吉利。用膳時也講究規矩,例如:用左手拿著左邊的碗,用右手把蓋放左邊。反之則用右手揭蓋。先用雙手捧起飯碗,放下右手,右手拿筷。每吃兩口飯,就要放一下碗,然後雙手捧起湯碗,喝兩口再放下碗。之後一樣方式,吃兩口飯再夾一次菜。
懷石料理
在茶道會之前給客人准備的精美菜餚。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鐮倉、室町時代),茶道形成了,由此產生了懷石料理,這是以十分嚴格的規則為基礎而形成的。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的烹調系統就是「懷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判閉。據日本古老的傳說,「懷石」一詞是由禪僧的「溫石」而來。那時候,修行中的禪僧必須遵行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飯。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飢餓和寒冷,將加熱的石頭包於碎布中稱為「溫石」,揣到懷里,頂在胃部以耐飢寒。後來逐步發展為少吃一點東西,起到「溫石」御飢寒的作用,因此有了「懷石」的名稱。演變到後來,懷石料理將最初簡單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傳了下來,發展出一套精緻講究的用餐規矩,從器皿到擺盤都充滿禪意及氣氛。
會席料理
會席料理是日本代表性的宴請用料理,是宴席上所有料理的總稱。會席料理是在江戶時代中期的料理茶館中產生的。會席料理吸收了江戶時代中期禮法繁多的本膳料理和茶懷石料理的形式,又結合實際需要,向酒宴便餐式的方向發展,並獲得了社會上廣泛的認同。隨著時代的變化,會席料理也在不斷地調整自身的形式和內容。一開始會席料理的基本規格是三菜一湯。但越到後來規格也就越發上揚,從三菜兩湯、五菜兩湯,直到九菜三湯,種類也越來越豐富,而且色、香、味、器、形也十分講究起來,所料理的菜餚是按菜單順序一道一道上桌供客人享用。會席料理通常在專門做日本菜的飯館里可以品嘗到。
其他分類還有:
桌袱料理
桌袱是中國式飯桌,即八仙桌。桌袱料理是中國式的料理,有蘑菇、魚糕、蔬菜的湯面、鹵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著靠背椅,圍著一張桌子,所有的飯菜都放在一張桌子上。這種料理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佛門素食,由隱元禪師作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發揚。由於盛行於長崎,故又稱長崎料理。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採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桌袱料理。桌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魚翅清湯、茶、大盤、中盤、小菜、燉品、年糕小豆湯和水果。小菜又分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開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邊吃邊將魚翅清湯及其他菜餚擺上桌。
1、口味特點
自古以來,日本料理就被稱為「五味五色五法之菜」。 「五味」是指甜、酸、辣、苦、咸;「五色」是指白、黃、紅、青、黑;「五法」則是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調法。日本菜獨特風味的形成,同其特有的地理環境及東方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其基本特點是:季節性強;味道鮮美,保持原味清淡不膩,很多菜都是生吃;選料以海味和蔬菜為主;加工精細,色彩鮮艷。日本菜的首要特點是季節性強,不同季節要有不同的菜點。可以這樣來比喻,四季好比經度,節日好比緯度,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每個時期的菜,每個季節的菜。在製作手法上,日本料理有著其獨有的特點。
2、原料
菜的原料要保證新鮮度,什麼季節要有什麼季節的蔬菜和魚。其中蔬菜以各種芋頭、小茄子、蘿卜、豆角等為主。魚類的季節性也很強。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吃到不同種類的鮮魚,例如:春季吃鯛魚,初夏吃松魚,盛夏吃鰻魚,初秋吃鯖花魚,秋吃刀魚,深秋吃鮭魚,冬天吃鰣魚和海豚。肉類以牛肉為主,其次是雞肉和豬肉,但豬肉是較少巧仔用的。另外,使用蘑菇的品種比較多。
3、烹制
日本菜在烹制上主要保持菜的新鮮度和菜的本身味道,其中很多菜以生吃為主。在做法上也多以煮、烤、蒸為主,帶油的菜是極少。在加味的方法上大都以先放糖、味淋酒,後放醬油、鹽,因糖和酒不但起調節口味的作用,而且還能維護蔬菜里的各種營養成分。味精也盡量少放。
4、配料
在做菜上大都以木魚花湯為主,極少使用水。因此,日菜的烹調木魚花湯是很重要的,就如同中餐的雞湯,西餐的牛肉湯一樣重要。所以高級菜都是用木魚花湯和清酒為主,而且清酒的使用量也是很大的。日菜使用的醬油有三種,即淡口、濃口、重口。淡口即色淺一點,濃口即一般醬油,重口顏色深而口味上甜一點。在菜的口味上,小酒菜以甜、咸、酸為主,湯菜以清淡為主,菜量少而精。配菜的裝飾物隨季節而變化,有花椒葉、蘇子葉、竹子葉、柿子葉、菊花葉等等。日本用四季不同的花和葉來點綴菜點,這就更能表現出懷石料理的內容了。日菜使用的大醬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早餐用信州大醬或白大醬作醬湯,午晚用赤大醬作醬湯。日菜的調料、配料很多,但大體上以以上這幾種為主。
③ 冬季日本有哪些限定美食
中國人說「冬令進補」,而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吃的方面花的心思也絕對是毫不輸給中國的饕餮食客們。
日本料理中最讓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是他們對四季的關注和使用,自古以來的和食都非常講究「風物」,所謂風物就是當下的時節當下的土地上所生長特有的東西,由此誕生的隨著四季更迭而不停變化著的日本食文化中最重要的中心詞則是「旬」,而這也是日本文化中最獨特的一點。
隨著秋風吹落最後掙扎在枝頭的樹葉,地面的枯葉慢慢被積雪覆蓋,葉類蔬菜經過寒氣的洗禮甜度增加,迎來了旬期,白蘿卜、大蔥、小松菜等等都是這類蔬菜的代表。而水果類中的蜜柑、伊予柑,檸檬,草莓等則在冬季進入收獲期,因此圍坐在暖爐旁分撥橘子是很多老派日本人腦海中對冬天的印象畫。
日本的冬季旬物甚至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從11月底開始到進入十二月中旬變成高潮的年末時節,江戶的大街小巷漸漸打糕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可辨了,四五人圍圈為一組,各自舉著杵、臼、屜子等等工具依序上陣,揉面和打擊需要配合的恰到好處,節奏亂了的話既有受傷的危險還有可能毀了一桶面。打糕的時候最開心的總是小孩子,因為他們知道這預示著年末的盛宴即將拉開帷幕了。
那麼讓我們來扒一扒冬天來日本吃什麼才夠in吧。
是從秋風漸起之時就默默開始悄然排起長隊的各種地方口味的涮涮鍋?還是到便利店冬季開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香味傳出百里的關東煮?抑或是配合著聖誕節的奢華裝飾的讓人不敢相信這是食品的百貨店限定甜品?還是元日闔家團圓時的「年夜飯」?
主食類
奶油燉菜[主食]
寒風剛剛吹起來的時候,奶油燉菜的電視廣告就開始不停的滾動播出「入冬了喲~」的開場白了。確實,濃厚的奶汁搭配著燉煮數小時酥爛入味的蔬菜和肉塊,僅僅是想想就覺得一陣暖意從胃裡油然而生了,有了奶油燉菜一碗米飯又怎麼夠呢?另外,奶油燉菜常年名列日本男生公認最希望女朋友為自己做的菜之排行榜榜首。
七草粥[年菜]
每年的1月7日早上喝一碗七草粥是日本目前很多傳統人家依舊流行的習慣。這種含有水芹菜、薺菜、鼠麴草、蘿卜、蕪菁、繁縷、寶蓋草七種食用草類的菜羹最初是中國的一種舊時習俗,在平安時代傳入日本在貴族宮廷間開始盛行,並在江戶時代普及到民間百姓之間。據中國古籍中的記載正月七日又叫人日,按字面解說為為人之日,故而選在這一天吃七草粥祈求一年無病無災,也有說這一天是古時官吏決定升遷賞罰之日,所以在這一天吃七草粥也有祈禱來年出人頭地之意。夏目漱石也曾留下「粥味滴滴佳,腸中春欲蘇」的俳句來說這一習俗。
④ 日本季節料理的代表料理都有哪些
日本這個東亞島國,有著迷人的景色和可口的食物。而日本的料理,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體。根據各地新鮮的時令食材製作出來的料理,展現出獨具風味的一面。那麼有哪些料理是絕對不容錯過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 、壽司 這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了。「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是日本人的口頭禪。簡簡單單的米飯搭配食材也被日本人做的如此小巧。 剛出鍋的熱米飯混著米醋被紫菜包裹成一塊塊壽司,再搭上各類食材,如甜蝦、金槍魚、鮭魚還有北極貝等生食材,在蘸上一點辣味十足的芥末和醬油,一口即盡,美味十足。 2、日式拉麵 雞蛋燒臘拉麵可謂是日本人最喜愛的深夜料理。日本從古中國學到的面料理如今有了自己的特有招牌。日本的拉麵湯底是分地區的:福岡的是著名的豬骨湯底,濃厚香滑;而北海道的特產湯底則是味增湯底,味道獨特。而不同食材也搭配出不一樣的拉麵,讓野中讓日式拉麵的樣式各有不同。 3、天婦羅 蓬鬆酥脆的天婦羅可是日本油炸食品界的頭牌(雖然它的起源可能是由葡萄牙商人帶到日本的)。炸得酥脆的海鮮和蔬菜蘸上點精鹽或者是蘿卜泥,一口咬下,天婦羅脆得發響,蘿卜泥有帶著去油的特點,讓天婦羅香而不膩。吃天婦羅絕不能錯過天婦羅蝦哦! 4、懷石料理 作為日式料理界的高級料理,懷石料理是一門藝術。它的起源是來自京都茶道。精心布置的精美陶器,放入多種多樣的時令食材,製作精巧極致,如同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會發出「吃了可惜」的贊嘆;沒有菜單,只有不同季節不一樣的可口菜餚,這也是其特色。 5、鰻魚 據了解,日本有民間傳說曾提到,鰻魚是對付夏天的高溫、濕氣的一道理想的「解毒劑」。新鮮捕撈到的野生鰻魚,在五月到十月這段期間對日本人來說都是可口的食材。 這一美味佳餚要到一些比較傳統的日式餐館,他們會有傳統的炭火烤河鰻。品嘗油汁飽滿的鰻魚,配上甜甜的燒烤醬,在夏天是十分值得回味的一大樂事。 6、蕎麥面 注重養生的日本人創造出許多養生料理。其中,長而細的蕎麥面是日本人長期以來堅持的主食。特別是在山區,耐寒的蕎麥比大米更有價值。日本夏季吃蕎麥面有一個傳統吃法:把熱滾滾的蕎麥面放在裝有竹席的便當里,撒上點紫菜,夾上一口,蘸下醬湯,滑溜溜地吸入嘴巴中。 7、涮涮鍋 自己動手豐衣食足。日本很喜歡圍在一起打火鍋,放入各種各樣特有的時令蔬菜、端起紅白相間的肉類拼盤,一家人圍在一起坦山其樂融融。薄薄的牛肉片燙一下,放入嘴裡入口即化,滋味十足。 8、什錦燒 這種違反日式料理的典型高雅形象的料理,確實日本人最喜歡的休閑食品。食客自己在飯館配置的電磁爐上做可口的煎餅上放上白菜、豬肉等食材,撒上柴魚片和紫菜,再淋上蛋黃醬,慢慢地咬上一口,滿足感會瞬間溢滿。 9、炸豬排 這可追溯到19世紀後期日本打卡國門受西方影響而出現的一道料理。但這道料理是完完全全地按照日本人的口味來製作的,沒有西方的「血統」存在。 在鹿兒島上出產的伯克希爾豬肉,是日本廣受歡迎的高脊改級食材。把裹著蛋黃和生粉的伯克希爾豬肉炸到金黃,放在冷盤里,配上大醬湯和白菜絲。咬下一口,飽滿的油汁和酥脆的.爽感席捲而來,享受著伯克希爾豬肉所特有的甘甜。只要一口,就會愛不釋手。 10、烤雞肉串 晚上一瓶冰鎮啤酒和幾串雞肉串對一個日本讓你來說是再爽不過的事了。精緻的烤爐,配上鹽烤和醬烤兩種不同的烤法,把雞肉的原汁原味都封印在肉串裡面。 拓展: 簡介 日本料理,通常為一碗飯,以及一碗湯;例如傳統的日本早餐,通常是味噌湯,米飯,和一碟醬菜。而最常見的料理叫做「三菜餐」(日本語:一汁三菜/いちじゅうさんさい)——湯,米飯,和三碟用不同煮法煮出來的菜。這三碟菜通常是一碟生魚片,一碟烤菜,和一碟水煮菜,有的則是蒸菜,炸菜,醋菜,或是淋上醬料的菜。「三菜餐」往往會另外附上醬菜以及綠茶。一種很受歡迎的醬菜是梅干。 由於日本是海島型國家,日本人相當喜好海產品──包含魚、貝類、章魚、蝦蟹類,和海草。 起源 主食以米飯、面條為主,因為靠近大海所以副食多為新鮮魚蝦等海產,常配以日本酒。和食以清淡著稱,烹調時盡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在日本料理的製作上,要求材料新鮮,切割講究,擺放藝術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諧統一,尤其是不僅重視味覺,而且很重視視覺享受。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調理法重視季節感。 分類 日本料理主要分為三類: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 本膳料理 以傳統的文化、習慣為基礎的料理體系。源自室町時代,是日本理法制度下的產物。正式的「本膳料理」已不多見,大約只出現在少數的正式場合,如婚喪喜慶、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上,菜色由五菜二湯到七菜三湯不等。 懷石料理 在茶道會之前給客人准備的精美菜餚。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鐮倉、室町時代),茶道形成了,有此而產生了懷石料理,這是以十分嚴格的規則為基礎而形成的。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的烹調系統是「懷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據日本古老的傳說,「懷石」一詞是由禪僧的「溫石」而來。那時候,修行中的禪僧必須遵行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飯。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飢餓和寒冷,將加熱的石頭包於碎布中稱為「溫石」,揣到懷里,頂在胃部以耐飢寒。後來逐步發展為少吃一點東西,起到「溫石」御飢寒的作用,詳情大家可以瀏覽日本料理專門網進行查閱。 會席料理 隨著日本普通市民的社會活動的發展,產生了料理店,形成了會席料理。可能是由本膳料理和懷石料理為基礎,簡化而成的。其中也包括各種鄉土料理。會席料理通常在專門做日本菜的飯館里可以品嘗到。 桌袱料理 桌袱是中國式飯桌,即八仙桌。桌袱料理是中國式的料理,有蘑菇、魚糕、蔬菜的湯面、鹵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著靠背椅,圍著一張桌子,所有的飯菜都放在一張桌子上。這種料理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佛門素食,由隱元禪師作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發揚。由於盛行於長崎,故又稱長崎料理。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採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桌袱料理。桌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魚翅清湯、茶、大盤、中盤、小菜、燉品、年糕小豆湯和水果。小菜又分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開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邊吃邊將魚翅清湯及其他菜餚擺上桌。 茶會料理 日本的室町時代盛行茶道,於是出現了茶宴茶會料理。最初的茶會料理只是茶道的點綴,十分簡單。到了室町末期,變得非常豪華奢侈。其後,茶道創始人千利休又恢復了茶會料理原來清淡素樸的面目。茶會料理盡量在場地和人工方面節約,主食只用三器:飯碗、湯碗和小碟子。席間還有湯、梅干、水果,有時還會送上兩三味山珍海味,最後是上茶。 大學料理 一般日本大學里的食堂料理主要有兩大類——米飯和面條。米飯按配菜又分為咖喱類、炒菜類、油炸類、蓋澆飯4類。常見的日本式咖喱有一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餅咖喱、炸土豆泥餅咖喱;炒菜類常見的有生薑燒、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類常見的有炸大蝦、炸蔬菜等。至於用魚和牡蠣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於太貴的緣故,在學校食堂是吃不到的。蓋澆飯中常見的有牛肉蓋澆飯、豬肉蓋澆飯和雞肉蓋澆飯。雞肉蓋澆飯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殘忍,叫「親子」蓋澆飯,就是把雞肉和雞蛋燴在一起做成蓋澆飯。面條類根據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為又白又粗又軟的烏冬面,又細又黃的雞蛋拉麵,還有既不白也不黃的蕎麥面條等。學校料理比較便宜,一份飯一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麵食料理 日本有好幾種面條,比如烏冬面、蕎麥面和寬切面等,這些麵食配料講究,價廉物美。尤其是蕎麥面條,是大眾喜愛的食品。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樣化,美式快餐、漢堡包、義大利面條,已部分替代了飯團。速凍食品受到主婦們歡迎,餃子、鍋貼、包子、面類等中華料理也在日本走俏。從歐洲傳入日本的西式點心,如蛋糕、小甜餅干、糠瓜兒,從中國傳入或從禪寺素菜中演化而來的春卷、鍋貼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並受到青睞。 修行料理 修行料理又叫「精進料理」,意思是吃齋、吃素。其實,所謂精進料理就是不使用肉類的素菜料理。 此外,還有盒裝冷餐御節料理,通常在新年的重要節日時食用。
⑤ 日本關西交通換乘攻略2017
日本關西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中國遊客前來觀光和旅遊,很多人對於關西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交通狀況還是很復雜的,這個主要是因為語言不通,但是通過下面的交通換乘攻略,那就不用擔心了,下面給大家分享日本關西交通換乘攻略2017。
這次來日本是自由行7.12-7.18號,玩了大阪、奈良、京都三個城市,日本升世真的很讓人舒心,玩的非常開心,准備下次再去關東走一走。
簽證
自由行我辦的是三年多次往返的簽證,因為准備的資料都差不多,辦一次的不劃算,可以直接找國內所在城市的旅行社辦,也可以淘寶上辦
簽證費一個人1200,找人拿了折扣900(具體是不是真的折了我也不知道)三天出簽,五天以內就能拿到護照和走的時候銷簽的材料,這些一定都准備好,回程的時候在機場要拿著材料蓋章。
住宿
這次訂的Airbnb里有一家特別值得推薦的在我上一篇文章里,因為很不幸來了大姨媽不能泡溫泉所以選了沒有溫泉的和式住宅,是很好的住宿體驗。
還有就是日本的酒店都小的可憐,如果不是英文不好非要住酒店那我還是建議airbnb比較好寬敞干凈。
交通
圖9是日本的交通APP可以查具體路線的換乘案內一定要下一個非常有必要。
走之前買了日本關西地區的交通卡,叫ICOCA卡,我等級不夠添加不了照片,上面是個藍色企鵝淘寶就有賣,錢不夠的時候直接在地鐵站精算機充值就行,ICOCA可以說是非常方便,地鐵JR(類似輕軌的城際電車)公交車都可以使用。
我們是飛到大阪關西機場,然後從關西機場坐南海特快到難波,再轉地鐵御堂筋線到心齋橋,因為酒店在心齋橋邊,非常方便,機場的南海特快指定席(一等座)要單獨買票!
ICOCA只能坐自由席,就是地鐵那種座位,五十分鍾很不舒服,所以神頃還是建議坐指定席,不貴,一張票大概五十塊的樣子。
購物交通
御堂筋線可以到心齋橋,就是葯妝店最多的地方,一整條街都可以買買買,還可以到梅田,百貨店最集中的一個區域,我在那裡買了tiffany,比吵瞎肢國內便宜2000左右。
大阪-奈良-京都-大阪
從大阪去奈良坐的JR近鐵線,坐到奈良站就好,奈良就是看小鹿的城市,我的照片里有。
從奈良去京都坐的也是JR近鐵線坐到京都站。
從京都返回大阪,千萬不要坐新干線!哭哭貴炸天普通的JR列車也可以到大阪和新大阪這兩站下來再轉地鐵就好。
大阪環球影城交通
我的路線是先坐JR大阪環狀線到西九條再換一個什麼櫻島線就可以直接到環球影城返程也是坐到西九條然後再換地鐵回家。
京都嵐山小火車交通
去嵐山才有吃米其林鰻魚飯哦而且一定要坐小火車可以先搭JR到馬堀站出來以後步行十分鍾就到小火車龜岡站再坐小火車到嵐山站下開始游覽就可以。
吃飯
圖1一蘭拉麵
來日本必吃哈哈,去的是大阪道頓掘河邊的那家店點菜是用機器只能現金排隊的時候會給你一個單子上面要加菜加肉什麼的還有湯的濃度也可以選。
圖5一風堂拉麵
我在京都吃的在錦小路店要的辣味豚骨個人感受一風堂比一蘭好吃。
圖6HARBS
很火的蛋糕店水果千層和草莓奶油蛋糕都非常好吃大阪的大丸百貨有京都的大丸百貨也有。
圖8京都嵐山廣川鰻魚飯
米其林一星排隊大概40分鍾點了5000的定食一個人足夠了。
⑥ 日式豆乳盒子蛋糕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28cm*28cm蛋糕
(60克左右每個)雞蛋 4個
細砂糖 50克
色拉油 40克
牛奶 55克
低筋麵粉 55克
豆漿卡仕達醬
現磨原味豆漿(無糖) 300克
蛋黃 三個
細砂糖 45克
低筋麵粉 30克
玉米澱粉 10克
打發奶油
淡奶油 200克
細砂糖 20克
熟黃豆粉(不用加糖)適量
日式豆乳盒子蛋糕的做法
分離出三個蛋黃,加入45克細砂糖
小貼士
*蛋糕的做法就是普通的戚風蛋糕卷的做法,170度烤18分鍾的樣子。
*豆漿一定要過篩哦,這樣才能保證細膩
這個量可以做280ml盒子5盒
*黃豆粉是熟的純黃豆粉,可以買現成的
*做好的蛋糕兩天內吃完
*沒有現磨豆漿的其它豆漿粉之類沖的其它人試過說也好吃的。
*蛋糕味道是質朴的,不驚艷,喜歡豆漿味的人喜歡,如果不喜歡豆漿味建議就不要做了。
*關於可以做多少量等問題寫的很清楚了,多了少了這種問題每個人擠的多少不一樣。
⑦ 日式豆乳半熟芝士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蛋糕底(15片)
雞蛋 4個
豆奶A(原味就換牛奶) 40g
細砂糖A 5g(蛋黃糊)+30g(蛋白霜)
檸檬汁A 3-4滴
色拉油 40g
低粉 40g
豆乳芝士
蛋黃 4個(約70g)
細砂糖B 25g
玉米澱粉/低筋麵粉 30g
豆奶B(原味就換牛奶) 250g
淡奶油(或全用豆奶) 20g
無鹽黃油 50g
奶油乳酪 350g
蛋清 3個(約120g)
細砂糖C 65g
啫喱(可省略)
鏡面果膠(可省略) 25g
檸檬汁B(可省略) 10g
日式豆乳半熟芝士的做法
准備所有半熟芝士所需要的食材,奶油乳酪提前從冷藏拿出來室溫解凍,記得是冷藏不是冷凍哦;
先做蛋糕底:准備蛋糕底所需要的原材料,蛋黃和蛋清分離,將蛋白冷凍十分鍾再打發質地會比較穩定,不冷凍也可以;
給廚師機裝上打蛋頭,KENWOOD的打蛋網相對很密,能幫助在最短時間內最高效打發,放下機頭;
先製作蛋黃糊:將蛋黃、細砂糖A5g、豆奶A和色拉油一起倒入調理盆中,轉動至4檔進行攪拌,約1分鍾攪拌到乳化狀態;
這款廚師機的料理盆是6.7L容量,配方蛋黃糊的體量不多,但打蛋頭依然可以輕松打到盆底的食材,短時間就可以達到右圖的乳化狀態;
低筋麵粉過篩倒入蛋黃糊,2檔攪拌約15秒混合到沒有乾粉即可,不要過多攪拌哦,麵粉容易起筋,將做好的蛋黃糊倒出在干凈的打蛋盆中備用;
烤箱預熱170攝氏度;
再製作蛋白霜:將原料理盆和打蛋頭洗凈擦乾後,料理盆放入蛋清,開6檔高速將蛋清打到魚嘴泡狀態後,放入1/3量的細砂糖A(10g),轉至4檔中速攪拌蛋清直至蛋清出現紋路,再放入1/3量(10g)的細砂糖,繼續攪拌1分鍾,再放入最後1/3量(10g)直到蛋白糊質地細膩後轉1檔低速攪拌穩定蛋白霜,約1-2分鍾;直到蛋白霜呈硬挺狀態,即乾性發泡,蛋白霜完成;
將1/3量蛋白霜與蛋黃糊用硅膠刮刀切拌均勻後,所有蛋黃糊倒回料理盆中翻拌至完全混合;
將蛋糕糊倒入墊好油布的烤盤中送入烤箱中層烤20分鍾至表面金黃,我的烤盤是28*28三能金盤;
取出放涼後撕開油布,用半熟芝士慕斯圈刻出蛋糕片,不需要將蛋糕按實,因為芝士糊的重量能將蛋糕片自然壓下去些,慕斯圈內墊上油紙,將蛋糕片放入,油紙可以自己裁,高度3.5cm左右,我是直接買裁好的,蛋糕邊角料也可以墊在慕斯圈底,這樣一盤的量可以多填幾個;
接著製作半熟芝士糊:准備豆乳芝士糊所需要的食材,豆乳芝士糊的構成是豆乳卡仕達醬+芝士蛋奶糊:
豆乳卡仕達醬:將蛋黃+細砂糖B用手抽攪拌均勻,過篩加入玉米澱粉(或低筋麵粉),拌至沒有乾粉;
豆奶B、淡奶油、黃油放入奶鍋,小火煮至邊邊沸騰,不要煮太久,久了表面會結皮,緩緩沖入蛋黃糊中邊倒邊用手抽快速攪拌,直到倒完;
將豆乳卡仕達醬轉回奶鍋中,小火煮至逐漸濃稠,期間用手抽不停攪拌,以免糊底,直到呈蛋抽劃過有痕跡並不會很快消失的狀態;
做好的豆腐卡仕達醬轉入干凈的容器,麵糊表面貼保鮮膜以免表皮結塊;製作豆乳芝士糊:室溫軟化後的奶油乳酪放入干凈的料理盆中,廚師機換上K槳頭,開3檔將奶油乳酪打成糊,約15-20秒,打過的奶油乳酪完全無結塊,並且可以看到K漿均勻劃過的痕跡;
分兩次倒入做好的豆乳卡仕達醬,完全混合均勻了再倒入下一次的量,每次攪拌約1分鍾,攪拌至完全均勻後將麵糊轉至干凈的料理盆待用;
烤箱預熱170攝氏度;
原料理盆洗凈擦乾,廚師機換回打蛋頭,蛋清分三次加細砂糖C,打發至8分濕性發泡,不要太干挺,否則烤的時候容易裂開;
打發好的蛋白霜與豆乳芝士糊用刮刀翻拌均勻後裝入裱花袋,擠入慕斯圈,可以不要像我擠那麼高哦,距離圍邊0.5cm比較合適,烤的時候還會長高不少的;
將放置慕斯圈的烤盤底下墊布,布下面再放個烤盤,注入熱水,用水浴法將半熟芝士送入烤箱中層170度烤15分鍾,再上火200度烤5-8分鍾上色,剛出爐的蛋糕是ang~ang~的軟,質地像布丁,表面如有輕微裂開,不必介意哦,冷卻後會癒合的;想保存久一點的話,可以刷一層鏡面,果膠加檸檬汁混合兌稀後煮至邊邊微沸即可,檸檬汁會些許掩蓋豆乳的風味,可以少放或者不放,不放檸檬汁就加一點點開水;
⑧ 日式芝士蛋糕的推薦做法
日式芝士蛋糕的做法
食材
牛奶 120克
細砂糖 60克
奶油乳酪 150克
黃油 100克
低筋麵粉 30克
牛奶 120克
玉米澱粉 30克
蛋白 20克
方法/步驟
1
來感受下它的彈力哈哈哈,我很喜歡的一款芝士蛋糕
另一種做法,
芝士蛋糕材料:芝士1斤、10個雞蛋、白砂糖180克、麵粉3兩、脫脂牛奶400克、泡打粉1克。
墊底用海綿蛋糕材料:蛋糕油1ml,雞蛋1隻,白砂糖1斤、麵粉1斤。
製作方法
1、在盤子里放進蛋白和白砂糖,用打蛋器往同一方向均勻攪拌,攪至如同鮮奶油般的雪白泡沫。將芝士、蛋黃、麵粉和脫脂牛奶拌和至糊狀。然後邊攪勻邊緩緩倒入之前弄好的蛋白泡沫,擱置備用。倒入蛋液時務求使其充入大量的空氣,通過熱脹冷縮原理,焗熟之後的蛋糕就「蓬」起來了。
2、接下來要做海綿蛋糕墊底。芝士蛋糕比較松軟,海綿蛋糕較硬,搭配起來口感會更加豐富。雞蛋、白砂糖和麵粉共同攪拌5分鍾,再加入蛋糕油搓勻,做成一個手指關節厚度的底墊,放進焗爐以180℃焗18分出爐備用。
3、做好以上步驟後,按先海綿蛋糕後芝士蛋糕的順序放進模具里,然後放進焗爐以150℃焗1小時即可。剛烤好的蛋糕最好吃,如果無法馬上品嘗也沒有關系,要吃時把蛋糕放進微波爐加熱半分鍾,熱乎乎香噴噴的日式芝士蛋糕又再次呈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