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過生日是自己買蛋糕還是別人買
一般來說自己過生日親戚朋友都會送蛋糕的,自己買和別人買都是可以的。
生日,顧名思義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但有些地方的民俗認為,這同時也是母親的「受難日」。
生日蛋糕最早起源於西方,後來才慢慢的傳入中國。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
蛋糕種類繁多,比較常見的有慕斯蛋糕、乳酪蛋糕、藝術蛋糕、無糖蛋糕、法式蛋糕、歐式蛋糕、婚禮蛋糕、祝壽蛋糕、巧克力蛋糕、兒童蛋糕、烤芝士蛋糕、冰淇淋蛋糕、奶油水果、經典蛋糕、鮮奶蛋糕、大型蛋糕、凍芝士蛋糕、數碼蛋糕等。
插蠟燭
根據源於希臘。在古希臘,人們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慶典上,人們總要在祭壇上供放蜂蜜餅和很多點亮著的蠟燭形成一片神聖的氣氛,以示他們對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疼愛孩子,古希臘人在慶祝他們孩子的生日時,也總愛在餐桌上擺上糕餅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點亮的小蠟燭,並且加進一項新的活動——吹滅這些燃亮的蠟燭。
他們相信燃亮著的蠟燭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這時讓過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許下一個願望,然後一口氣吹滅所有蠟燭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美好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
於是吹蠟燭成為生日宴上有著吉慶意義的小節目,以後逐漸地發展到不論是在孩子還是成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會或宴會上都有吹蠟燭這個有趣的活動。
原料
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麵粉、甜味劑(通常是蔗糖)、黏合劑(一般是雞蛋,素食主義者可用麵筋和澱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液體(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發酵劑(例如酵母或者發酵粉)。
2. 你見過哪些有愛的婚禮習俗
宋淳祐年間(1241-1252),浙江畲族藍姓始祖藍敬泉支族由福建羅源遷徙至金丘馱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寧畲族的聚居地和藍姓畲民入浙的最早發祥地。因當年墾地掘得黃金數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著燦爛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習俗更是古樸、帶有宗教色彩、極富濃郁的畲族風情。
畲族婚俗實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實行族內遠房成婚,對歌找戀人,自許終身,後來逐漸演變為經媒人介紹,雙方同意後聘禮成婚。
嫁妝是一些勞動工具和木質傢具為主,還有一些稻、麥、豆、花生等種子,寓意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婚嫁儀式有攔路、舉禮、喝寶塔茶、脫草鞋、借鑊、殺雞、撬蛙、對歌、對盞、留箸、留風水、行嫁、拜堂、傳代、回門等禮儀環節。
其中攔路對歌、借鑊殺雞等儀式極具趣味、富有特色。
結婚這天,迎親隊伍到女方大門時,有一個熱鬧的場面叫「攔路」,也叫「攔門」。意在讓迎新隊伍多放鞭炮、多遞小紅包,增添喜慶氣氛。
媒人放三隻響炮,報訊迎親隊伍的到來,女方也隨即放兩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後,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們拿著杉枝攔門要求對方多放鞭炮,並要求對歌,等親家伯赤郎做出回應。
男方用右手摺下三枝杉枝拋路邊,再折一枝拋路下,遞給「接禮包」,姨母姑嫂們接過紅包才放行。此時鼓樂鞭炮齊鳴,喜迎迎親隊伍進門。收禮後,給迎親隊伍每人一碗肉絲面,吃過後,脫草鞋,洗腳,換上新鞋,叫「脫鞋禮」。
接著,便是在新娘家中堂舉行的「捉田螺」儀式,即家族中較有威望的男女雙方長輩分別排一排,兩兩一對,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勢,所以也叫「捉田螺」儀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請女方客人,感謝對新娘的養育之恩,叫「請大酒」,但必須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後才能辦酒席,借炊具的的儀式叫「借鑊」。
借鑊時,中堂祖宗香案上點上香燭,赤郎來到灶前,阿姨舅母端來一面盛著豬肉、豆腐、香燭的米篩,向赤郎作個揖,赤郎回禮後再向灶神作揖,將米篩放在灶台上,開始唱歌以對女方的贊美。然後,女方姑嫂們將能藏的炊具都藏起來,赤郎年「借鑊」詞,詞中涉及各種炊具,念一樣拿一樣,如有遺漏也不會告訴少了什麼,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齊炊具後,由赤郎執刀殺雞。
殺雞時,地上擺著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罰酒,一滴罰一碗。愛耍的姑娘們會趁機故意推搡赤郎,使雞血滴到碗外,罰赤郎喝酒,甚至把鍋灰抹到他臉上,戲耍熱鬧。總之,整個借鑊的過程是充滿歡樂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獨特的習俗。
晚餐由「親家」主位,請女方貴賓,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會有勸酒、敬酒、等活動。新娘手托木盤或米篩,上面放著一對銀手鐲,一隻九連環銀戒指,點一對紅蠟燭,放三隻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勸酒歌。
歌畢,每人都給一個紅包,畲語叫「撬蛙」。
宴後是熱鬧的對歌活動,長夜對歌,天將分曉時唱「催親歌」,歌畢,新娘打扮完畢,對歌就此結束。接著就是「別親上轎」,有「留箸」和「銜千金飯」的儀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擺好供品「三牲一付」,後面擺一大碗飯。娘家有幾人就擺幾雙筷子,分成兩把放在碗後面。請本族長老講祝語後,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兩把筷子交叉遞給哥或弟,對方又將筷子從新娘腋下放回原來的位置上,如此進行三次,結束。接著新娘告別父母,低頭銜三口飯,吐在准備好的手絹里,由哥或弟包好放進新娘的衣袋,由「帶來娘家飯,養大夫家豬,年年兆豐年」的寓意。
事後,新娘接傘遮頭動身起步到中堂要進二步、退三步,畲語叫「留風水」。然後「傳代(袋)」出門。這時大小鞭炮齊響,「踏路牛」在前頭開路,新娘上轎「行嫁」。三天後「回門」。
傳統的畲族婚嫁習俗是畲族文化的經典之作,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異常名錄。
3. 春節有哪些習俗,各有什麼寓意
春節習俗有:
1、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5、送窮鬼: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古代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漢代東方朔《歲占》收錄的古俗認為,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中國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4. 元祖生日蛋糕上的蟠桃怎麼吃
元祖生日蛋糕上的蟠桃用刀切成小塊吃。元祖生日蛋糕上的蟠桃外面是一層巧克力加上一些食用色素,裡面是空心的,有的也會放一些奶油進去填充。有些大蛋糕店比較好,裡面屬於一個小蛋糕,也會有蛋糕胚。
一般的蛋糕上的蟠桃都是拿奶油做的,有的也會拿巧克力做成,然後上了色就成了蟠桃了,我們一般做蛋糕的時候都是上的能夠食用的色素,蟠桃有大有小用刀切成小塊吃比較方便。
蟠桃的概述
獻桃賀壽是中華傳統民俗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一民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孫臏曾為母親獻上蟠桃,使得母親返老還童,因而被效仿、另一種說法則是說壽桃模仿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以沾喜氣。
為什麼用桃祝壽,稱為壽桃,這首先得從桃本身來說起,作為水果甜、鮮、纖維素含量高,含有維生素E,這是抗氧化抗衰老的,果糖有滋補強身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對老人的常見病如動脈硬化,便秘都有好處。民間早有桃養人和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的諺語。
神農本草上玉桃服之,長生不死的文字,神異經說東方樹名曰桃,令人益壽。這些書也是根據民間的眾說,共識而總結出來的。王貞農書認為桃為五木之精,驅邪必自扶正,用桃祝壽也就有了祝頌的意思了。
5. 過生日的時候為何要吹蠟燭這個習俗是怎樣來的
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好像已經是全世界的一種既定儀式了,至於為什麼這么做,我想大多數人也說不上來。大部分人都只是覺得這是一種生日助興的方式,一種熱鬧的方法,並沒有去深究這個習慣的深層含義。其實這個習俗並不是本國所有,它的發源地遠在希臘,在很久以前,這個風俗輾轉傳到了中國,久而久之,也就慢慢的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演變成了一種世界性的習俗。
我們過生日吹蠟燭的習慣當然也是由此而來,大概也是隨著長時間的流傳和演化,或者也是為了活躍過生日的氣氛,人們在這些環節之中又加上了唱生日歌這一環節吧。
6. 最讓你懷念的,已經很久沒吃到的食物是什麼
1.炒豆兒
炒黃豆
這種炒豆兒不是平常當菜吃的那種,也不是商店裡賣的各種怪味的炒豆,而是略神斗加食鹽的原味炒豆,大部分是黃豆,也有些是炒玉米和炒黑豆,小時候出去玩的時候,兜里裝上一些,和小夥伴們一邊玩一邊吃,吃起來咸香,嚼起來嘎嘣脆。我們那裡叫它「料豆兒」
2.玉米棍
玉米棍
這種玉米棍,我們叫它「江米棍兒」,小時候經常有老爺爺推著車遊街串巷的叫賣,農村的小夥伴吃得比較多,形狀大多為棍狀,也有彎曲狀的,香脆爽口,吃起來甜絲絲的,濃濃的玉米香味,回味無窮。
3.爆米花
爆米花
小時候只要是村裡來了爆米花機的人,我們就急不可耐地跑回家拉著大人拿玉米出來爆,他們把玉米加上少許的糖精,一起放入爆米花機內,放在火上邊搖邊燒。邊搖邊看著壓力表,當燒的火候差不多時,就拿出來放進一個特製皮袋,用根鐵棍撬開蓋子,「嘭」的一聲,爆米花都爆進籠子里。隨著「嘭」的一聲巨響,白煙升起,熱而香脆的爆米花蹦進布袋裡,空氣中彌散著誘人的香氣。香噴噴的爆米花,看著就很誘人。
4.酸梅粉
包裝我已經忘記了,主要的是當時一邊體驗酸酸甜甜,一邊渴望集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兵器,2毛錢一袋,還會送個小勺子,一口一勺的感覺世界超級美好。最刺激的應該是上課,課前把酸梅粉當課桌里,手放到課桌用小勺挖好一勺,等老師背過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趕緊把小勺掏出來快速放進嘴裡,然後抿著。一包差不多能吃一上午。
5.字母餅干
這種餅干很酥脆,吃起來香甜美味,簡單的字母和數字設計,對當時的小朋友而言,非常有設計感。雖然我不愛吃餅干,但想起這種餅干還是有一種溫馨感,甜蜜感。
6.唐僧肉
當時我們也是忠實的「猴迷」,西遊記播出之後,對我們的童年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能夠吃上一口唐僧肉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個美麗的幻想,小時候深信不疑吃了唐僧的人都可以長生不老,真的以為那一包話梅肉也能閉核讓我活到100歲。味道忘記了,名字還記憶猶新。
7.拉絲糖
大家還有沒有記得這種糖,吃過了依然不會化掉,要在嘴裡反復地嚼呀嚼,任它隨意變形,拉絲糖吃起來是很黏牙的,每次吃完,牙齒上都沾上了粘粘的拉絲糖,用手摳下來繼續吃,直到失去耐心的時候把它吞下肚去。
8.寶塔糖
這個小時候我很想吃,但又反感去吃,因為它是治療蛔蟲的葯,之所以想吃,是因為有寶塔兩個字和它的五顏六色,畢竟當時受西遊記影響,托塔李天王的寶塔深入人心,可終究沒機會吃上。
9.健力寶
在小時候,缺少可樂、雪碧、橙汁等飲料游態磨的時代,健力寶無疑是高大上的存在,只有請客送禮才會碰到,如今卻無人問津。
10.冰壺
這個我真的叫不上名字了,姑且叫它冰壺,裡面封閉的是汽水,小時候我們那裡廟會看大戲,在戲場里經常有人賣,那個時候還是纏著大人要吃和喝的年代。對它印象深刻,主要是它的葫蘆造型,因為經常看動畫片《金剛葫蘆娃》和《金剛葫蘆妹》。
11.鍋巴
鍋巴現在來說,很少有人吃,但在我們小時候,丟進嘴咔嚓的快感,無法代替,抱著它追劇看電影都是極好的享受,它就是——鍋巴!酥脆可口,塞進嘴裡「嘎嘣」一聲,征服腮幫子的感覺;越嚼越香,吃起來還不油膩,吃上就停不下來的節奏
12.蛋卷
這個東東口感酥脆,當時也曾征服了我們的味蕾。如果有親戚來訪,很期待他們籃子里有這種食品的。
7. 有什麼食物可以替代生日蛋糕的儀式感
長壽面,巧克力,糖霜餅干,都可以替代生日蛋糕的儀式感。
糖霜餅干一人一塊作為伴手禮,收到的人比切蛋糕更開心 還可以做成拼圖的形狀,拆開拼圖更好玩,小小一塊吃著也不擔心不健康。
長壽面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臉即面,「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節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
生日,漢語詞彙,拼音:shēng rì,顧名思義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但有些地方的民俗認為,這同時也是母親的「受難日」。因為以前的科技不像如今日新月異,那時的母親生孩子,有「一隻腳在棺材裡,一隻腳在棺材外」一說。所以,他們覺得在那天,應該以孝敬母親為主。
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日記錄方法跟西方大相逕庭。中國人新的一歲開始於農歷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說除夕過後,每個人就長了一歲。所以新年「辭舊迎新」的意味裡面還有歲數的一定含義。
而一般過生日還是習慣使用農歷。所以自民國以來每個人可以有兩個生日,一個農歷一個公歷。因為中國農歷紀年法是一種經過修訂的月歷,與月亮的公轉周期有關,所以每一年農歷生日對應的公歷日期皆不相同。
第一個生日稱為「周歲」,幾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舊時年長者過生日分得比較仔細。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長過生日還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稱為祝壽。傳統生日一般是按虛歲計算。
8. 元祖的10號蛋糕多大
元祖的10號蛋糕是二十五厘米左右的。十號就是十寸蛋糕蛋糕直徑二十五厘米左右,元祖主要從事烘焙食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努力成為精緻禮品名家的品牌公司。
專業生產蛋糕、月餅、中西式糕點等烘焙產品的全國連鎖經營企業。公司通過原料把控、精細管理、冷鏈物流、保證產品的食品安全,通過網點布局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國120多個地級城市的門店網路。元祖股份籍品牌知名度,已經成為國內烘焙市場名牌。
企業概況
2009年公司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機構聯合成立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台式糕點烘培研究所,從事台式糕點的研發。藉助自身科研平台,公司致力於發掘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節慶文化,研發了春節的年糕、清明的青團、端午的龍粽、中秋的月餅、更有蛋糕、紅蛋、壽桃、彌月禮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