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圖片 » 宋慶齡蛋糕圖片
擴展閱讀
張店哪裡有蛋糕店 2024-11-05 21:30:45

宋慶齡蛋糕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07 19:06:18

『壹』 抗戰時期,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

1941年7至9月間,宋慶齡在香港倡議開展了「一碗飯運動」。隨之引起香港各界熱烈響應,香港民眾紛紛上街購買飯券,吃「愛國飯」、「救國飯」,爭相為資助抗戰、救濟同胞作出自己的貢獻。

籌辦「一碗飯運動」

「一碗飯運動」原是美國醫葯援華會等團體於1939年首倡的。它每年舉行一次,在美國人民和華僑中募集捐款,以購買醫葯和醫療設備,支援中國抗戰。不久,「一碗飯運動」擴展到英國、加拿大和南美的許多國家。

從1937年7月抗戰爆發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開始進攻香港之前,香港暫時免遭戰火,香港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據點。為募集資金,救濟傷兵難民,1941年,時任保衛中國同盟(簡稱「保盟」)主席和中國工會國際委員會名譽主席的宋慶齡,在香港發起和領導了這場轟動全港的「一碗飯運動」。她認為在香港發起這樣的運動,對激發150餘萬香港同胞的愛國救亡熱情,募集救災救難的經費具有重要意義。

5月初,根據宋慶齡的倡議,「保盟」在香港成立了以宋慶齡為名譽主席,香港立法局華人首席議員羅蘆螞仔文錦律師為主席,香港醫務總監司徒永覺的夫人克拉克為副主席,並包括香港華商總會負責人在內的「一碗飯運動」委員會。經研究,委員會決定發售餐券1萬張,每張港元2元,餐券的價值本可享受幾道菜餚,但認購者只能持券到提供贊助的餐館吃炒飯陪汪一碗,這種差額盈餘將交給中國工業合作社為救濟西北難民的基金。

「一碗飯運動」立即得到香港各界的積極響應。第一位捐助者是威靈頓街麗山餐室的老闆溫梓明,他表示願捐飯500碗。在他的帶動下,香港各酒樓、餐室紛紛響應,幾天中,就有13家餐飲店參加,共捐飯5000餘碗。大家把它稱為「救國飯」。

「一碗飯運動」成立大會召開

7月1日晚上,在香港灣仔著名的英京酒家,由宋慶齡主持了規模盛大的「一碗飯運動」開幕典禮。「一碗飯運動」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以及香港各界中外人士15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宋慶齡首先向在座的各位介紹了開展「一碗飯運動」的意義。她指出:「一碗飯運動不但是募了捐物州去救濟被難的人們,並且是要節飲節食,來表示犧牲的意思,這是我們做人的美德,無論中外,無論古今,都是值得贊揚的。」她強調說:「一碗飯運動是同情於我們抗戰建國,而發揚民主精神的表示。」而且「更含有一種深長的意義,因為這次捐款是要幫助工業合作社去組織及救濟難民、傷兵,這是鞏固生產陣線,是生產救國,是幫助人們去幫助自己,是最妥當的一種救濟事業。」因此「是值得提倡的」。

在大廳主席台上,陳列著一些宋慶齡捐贈的孫中山生前珍貴的墨寶及其它文物和紀念品,並當場義賣,作為向「一碗飯運動」的捐款。不多時這些珍品便被爭購一空。

成立大會後,「一碗飯運動」委員會通過新聞、文藝界進步人士,展開了廣泛的宣傳和動員活動。在社會各界的大力宣傳、鼓動下,香港餐飲界對「一碗飯運動」的反響非常熱烈。麗山餐室首先宣布捐贈炒飯後,上環水坑口的樂仙酒家立即表示捐助3000碗。接著,英京、龍泉、廣州、漢商、天燕、小祗園等酒家、餐室、茶居等也踴躍捐飯。截至8月1日,捐助數已達14700碗。與此同時,香港工、商、婦、學等社會團體也紛紛響應「保盟」的號召,協助「一碗飯運動」委員會推銷飯券,他們是:華商總會、南華體育會、中國青年救護團、嶺南同學會、港九居民聯合會、華人機器會、婦女慰勞會等等。此外,荃灣的天天酒家、中豪聯商會、國華銀行、五邑工商會等社團,以及鄭鐵如、唐譚美、高福申、羅文錦等人,也都為「一碗飯運動」捐款。

「一碗飯運動」轟動全港

1941年8月1日,計劃進行3天的香港「一碗飯運動」正式拉開帷幕。

清晨,克拉克夫人等「保盟」工作人員就分赴各酒家、茶室,巡迴各店的准備情況,對他們的精心布置、有序准備表示滿意與感謝。

英京、樂仙等13家酒家、餐室都將自己的廳堂門面布置得新穎別致。有的在門上掛出「歡迎來吃救國飯」、「愛國之門」、「光榮之門」的橫幅,有的在店堂內張貼愛國宣傳畫,還有的展出了抗日戰士英勇殺敵、工合社員努力生產的圖片等。准備工作井然有序。地處灣仔的英京酒家在二樓專設一廳為接待「一碗飯運動」顧客,並免茶資費。樂仙酒家更是別出心裁,對捐款達100元以上者,則用該店珍藏多年的大紅古碗盛飯款待。

公共汽車、電車上,也張貼著標語和宣傳畫,寫著「為祖國無家可歸的難民請命」、「大家來吃愛國飯」、「全部收入撥交中國工業合作社擴大救濟工作」等口號。特別是當天上午,一隻特製的大碗模型出現在街頭時,把活動引向了高潮。一大群人簇擁著這只「大碗」喊著「多買一碗飯,多救濟一個難民」的口號,穿過中環、西環、灣仔等鬧市區,給本來就已是家喻戶曉的「一碗飯運動」增添了氣勢。

這一天,香港民眾紛紛上街購買飯券,大家都以能夠為資助抗戰、救濟祖國同胞為榮。他們稱譽炒飯為「愛國飯」、「救國飯」,是為救亡盡力,故而個個臉上呈現自豪的神色。一個小攤販對采訪的報社記者說:「平時各項開支省了再省,即使是一根火柴錢也都要掂掂分量,唯獨買一碗飯運動餐券不能小氣。我買了5碗,妻子兒女都吃了,雖然用去了好不容易賺到的10元錢,心裡卻十二萬分的高興,因為我們一家算是盡了中國人應盡的一份責任,良心上感到安適。」

各餐室的老闆、店員都視參加「一碗飯運動」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事,如辦喜筵那樣著意配料加工,以空前優質的服務接待食客。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瞻前顧後上了英京酒家二樓「一碗飯運動」專廳,揀角落裡座位坐下。他一生中可能從未進過如此豪華的酒樓,顯得很不自在,正心神不寧時,漂亮的女招待端著熱氣騰騰的炒飯,送到他面前,微笑著說:「請用飯。」現場采訪的記者目睹了這一不同尋常的場面,問酒家經理高福中:「討飯的也來貴店吃炒飯,你們不討厭?」高經理正氣而言道:「愛國不分貧富,凡是來吃愛國飯的,我們一視同仁都是熱誠歡迎接待。」

8月2日、3日,正值周末和星期天,市民把參加「一碗飯運動」視為最光榮又最具永恆紀念意義的一個重要的活動,他們或攜幼扶老舉家共食;或和朋友同去餐室。家境貧寒的,買一碗回去,一家老小圍坐,你一筷,我一匙分享;病老不能出門的,託人捎帶。香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中外,個個都知「一碗飯運動」。他們階層不同,然同情傷難,支持工合,奪取抗戰勝利的熱情一致!

在當天的《華商報》上,頭條刊登宋慶齡的題詞:「日寇所之,骨肉流離,凡我同胞,其速互助。」

「一碗飯運動」延長了日期

原定進行3天的「一碗飯運動」很快就過去了,可仍有許多人為沒能吃上「一碗飯」而遺憾。各界人士也紛紛呼籲,希望能延長時間,以便能讓更多的人吃到一碗「愛國飯」、「救國飯」,以表達他們的一片愛國救難之情。結果多數餐室延長了日期,其中龍泉茶室延至8月10日,天燕餐室延長至15日,而樂仙、小祗園兩家一直持續到了8月30日。售出的餐券,遠遠超過了原定的2萬張的指標,「一碗飯運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9月1日,「一碗飯運動」勝利落幕,在英京酒家舉行了結束典禮,宋慶齡到會主持。會上公布了「一碗飯運動」收入:扣除各項開支,凈余港幣25000元,法幣615元。勝利進行曲中,宋慶齡頒發獎品,把由她題寫「愛國模範」的錦旗,授予認捐炒飯的13家優勝餐室;又向英京、小祗園、樂仙三家業主高福中、歐陽藻裳、龐永棠贈送了孫中山先生遺墨「努力向前」,以資特別鼓勵。

「一碗飯運動」所得收入全部捐贈給中國工業合作運動,有力地支援了中國的抗戰。它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宋慶齡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更離不開香港同胞的愛國救亡熱忱。

『貳』 不平常的蛋糕的簡介

這篇課文講述了1964年2月宋慶齡從斯里蘭卡訪問結束回到中國上海時,不顧旅途疲勞,來到中國福利會幼兒園看望幼兒園的孩子們。並親自把蛋糕切成了24塊,其中的23塊給了幼兒園的孩子,看著孩子們吃蛋糕,宋奶奶高興極了,最後一塊蛋糕則是留給了幼兒園老師。而宋慶齡帶回中國的這盒蛋糕是她過生日時(1964年2月宋慶齡訪問斯里蘭卡時是她的71歲生日),斯里蘭卡總理送給她的。宋慶齡捨不得自己吃,她惦記著祖國的孩子們,不遠萬里帶回中國上海,分給祖國的孩子們吃。體現了宋慶齡對祖國下一代的關懷愛護之情。

『叄』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的紀念館簡介

上海宋慶齡故居位於淮海中路 1843 號 ( 原為林森中路 1803 號 ) ,佔地面積4333 平方米 ,一幢乳白色假三層建築座落於院子中央,前後是花園,四周圍繞著 30 多株百年香樟,蔥蘢蒼翠,四季常青。主樓室內布置樸素典雅,花園環境優雅寧靜。觀摩於一間間展廳件件珍貴陳設,漫步於這靜靜的花園,彷彿仍能感受到宋慶齡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風范。 圖冊內圖片引用於
主樓內房間的介紹
一、一樓過廳(The lounge)
簡單素雅的過廳中陳列著宋慶齡喜愛的藝術品。 二、一樓會客廳(The living room)
會客廳是宋慶齡會見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國貴賓的主要場所。 三、一樓餐廳(The dining room)
在這間朴實無華的小餐廳里,宋慶齡曾宴請來訪的各國貴賓。 四、二樓卧室(The bedroom)
卧室里的藤木傢具是宋慶齡父母送給她的嫁妝。壁爐上的八音鍾是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永遠停留在去世的時間。
辦公室是宋慶齡批閱文件,處理國務的地方運逗。在這里彈奏鋼琴是她工作之餘最喜愛的休閑娛樂之一。草坪介紹(1956年5月,宋慶齡在故居的草坪上會見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的代表)。南草坪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宋慶齡常在這里散步,並多次在此舉行茶話會,招待來華訪問的國際友人。 文物館及雕像 一、文物館(The exhibition hall)
1997年5月29日,是宋慶齡逝世16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宋慶齡文物館在故居院內落成並開館。文物館展廳面積184平方米,以宋慶齡生平為線索,文物原狀陳列為特點,從不同角度反映宋慶齡光輝的一生。
二、漢白玉雕像(The marble statue)
2003年1月27日,是宋慶齡誕辰11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宋慶齡漢白玉雕像在故居紀念廣場內落成並舉行了揭幕儀式。雕像顯示了她五十歲到六十歲之間的形象,非常端莊慈祥。 上海宋慶齡故居建於1920年,曾多次易主,原是來華經營內河航運的希臘籍船主鮑爾的別墅,後轉讓給德國醫生菲爾西里。1929年又為工商界人士朱博泉購得。抗戰勝利後,朱博泉被控有附逆之嫌疑,財產為國民政府沒收,此房先由蔣緯國居住,後又為中央信託局招待所。 1945 年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因將莫利愛路 29 號寓所移贈國民政府以作孫中山紀念地之用,且暫居的寓所較為簡陋,根據蔣介石手諭,國民政府行政院將此房屋撥歸宋慶齡使用,其產權亦歸宋慶齡所有。1949 年春宋慶齡從靖江路 45 號遷居此處,並在這里迎來了上海的解放。
1949 年 8 月,宋慶齡接受毛澤東、周恩來邀請,離滬赴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加開國大典,親歷了新中國的誕生,並被推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以後的歲月里,宋慶齡歷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務,成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此外,她還兼任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副會長等重要職務,並長期直接領導中國福利會的工作。因此,上海淮海中路 1843 號寓所,不僅是宋慶齡的居家之所,也是她處理政務、從事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宋慶齡在這里會晤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毅、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會晤森閉過蘇加諾、金日成、伏羅希洛夫、吳努、拉達克里希南、班達拉奈克夫人等外國元首和貴賓。
繁忙的工作,需要宋慶齡經常奔波於北京、上海兩地。她曾風趣地說:到北京去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
1963 年 4 月起,宋慶齡因工作、年齡等因素不便再南北奔波,遂以北京後海北沿 46 號為主要居住地。但宋慶齡對上海的住所依然非常眷戀,只要條件允許或者逢年過節,她必定會回來居住一段時間。 1978 年 12 月 31 日 宋慶齡回上海住所過春節,至 2 月底返京,前後居住了三個月,是她最後一次回上海。
1981 年 5 月 29 日 宋慶齡在北京逝世後,她在上海的寓所經過整理,於同年 10 月揭牌建館,實行內部開放。同年 10 月 22 日,上海宋慶齡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8 年 5 月,此悄裂故居向社會公眾開放,成為上海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2001 年 6 月 25 日 ,上海宋慶齡故居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負責故居的文物管理、對外接待等工作,在故居旁邊建立了宋慶齡陳列館。該館藏有宋慶齡文物 1 萬 5 千餘件,包括照片、來往書信、宋慶齡的大學畢業證書、藏書、生活工作用品、國務活動禮品、宋慶齡親屬物品以及歷經磨難由宋慶齡精心保存下來的孫中山印章等。

『肆』 1976年 為何宋慶齡在周恩來追悼會上拂袖而去

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有人說了三個字,宋慶齡聽到後憤然離場!


1976年1月9日早晨,一個令全中國人都傷心的噩耗傳來,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因病辭世,全國人民無不聞訊流淚的,其中「國母」宋慶齡在收聽新聞盡管早就知道周恩來病危,後來又接到通知,第二天到北京醫院向周恩來遺體告別。

宋慶齡在參加了周總理的追悼會上,有些不懷好意的反動派的攻擊,說她是「總理幫」。當時的宋慶齡頓然火冒三丈,很明確的告訴他們:「說我是『總理幫』?我就是『總理幫』又怎麼樣?我不幹了!我辭職!這么大年紀,我也該休息了吧?我回上海養老!」

於是宋慶齡便揮袖而去,乘坐飛機飛回了上海。

『伍』 關於宋慶齡的故事

宋慶齡15歲,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非常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豎消

有一次,班裡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縮雙眉,耐心地聽者美國同學的發言。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里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畝蠢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於億萬大眾。

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的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

教余耐知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麼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情況,她常對同學說:「我不能忘掉中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希望!」

(5)宋慶齡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陸』 誰知道《不平常的蛋糕》的原文

1964年2月,宋慶齡同志訪問斯里蘭卡剛回到上海,就不顧旅途疲勞,來到中國福利會幼兒園看望孩子們。

孩子們像林中的小鳥似的,張開雙臂投入宋奶奶的懷抱。

宋奶奶和孩子們一塊兒做完了游戲。她看了看大家,說:「孩子們,現在讓我們都來洗洗手,好嗎?」

「好!」大家簇(cù)擁著宋奶奶,往水池邊走去。

孩子們圍著水龍頭洗手,水花飛濺,笑聲不斷。大家搓(cuō)啊,洗啊,可認真啦!

「洗好了嗎?」宋奶奶問。

「洗好啦!」孩子們齊聲回答。

「我要一個個檢查的!」宋奶奶說完,就認真地檢查起來。一雙雙胖胖的小手舉得高高的,宋奶奶一邊檢查一邊數:「一個,兩個,三個……」

檢查完了,23雙小手都洗得乾乾凈凈的。

孩子們一共23個,規規矩(jù)矩地圍在桌子四周。桌子上擺著一個挺大的挺漂亮的圓盒子。

大家都在猜:「這是什麼呢?」「準是玩具!」「大概是一盒花生,宋奶奶送給大家吃的……」

他們都沒猜對。宋奶奶微笑著揭開盒蓋兒,孩子們眼睛都瞪圓了,驚奇地叫出聲來:「哈,是蛋糕!」「這么大的蛋糕!」「我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蛋糕!」

大蛋糕上還有一個奶油做的壽桃,可好看啦!

老師看了看宋奶奶,拿起刀子,把蛋糕切成了四大塊。她停下來,想怎樣能讓每個孩子都有一份兒。

宋奶奶笑著接過刀子。她已經計算好了,很快就把蛋糕切成了24塊,一塊一塊地遞給小朋友,還不住口地說:「孩子們,吃吧!吃吧!」

最後還剩一塊,宋奶奶恭(gōng)恭敬敬地把它送給了老師。

宋奶奶瞧著大家吃得那樣香甜,高興極了!

這個蛋糕是哪裡來的呢?

原來是宋奶奶過生日,斯里蘭卡的總理送給她的。宋奶奶捨不得自己吃,她惦(diàn)記著孩子們,不遠萬里帶回上海,分給祖國的孩子們。

宋奶奶時刻牽掛著孩子們,她關心著祖國的未來!

『柒』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的館藏珍品

館藏文物1.3萬余件。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以故居主樓為代表。主樓建於1920年,內部陳設依然保持著宋慶齡生前的原樣。輔助陳列為宋慶齡文物館,建於1997年,以宋慶齡生平和寓所生活為主線,展陳孫中山、宋慶齡的手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珍貴文物 。圖冊內圖片引用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
石質,通高 13.4 厘米 ,邊長 7.3 厘米 。
1923 年 3 月 2 日 ,孫中山在廣州農林試驗場設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以「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名義發布各種政令,統帥各軍,第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從大本營秘書處編制發行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所載孫中山發布的各種政令看,此印從 1924 年 1 月 2 日 開始啟用。
中華革命黨本察仿散部之印
石質,通高 11 厘米 ,邊長 6.3 厘米 。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為武裝討伐袁世凱、重建民主共和國, 1914 年 7 月 8 日 在日本東京組建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任總理。中華革命黨本部是其領導中樞,地址設在東京。「中華革命黨本部之印」即刻於當時。 1916 年袁世凱死後,中華革命黨本部遷往上海。 1919 年 10 月 10 日 ,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更名為中國國民黨,「所有印章、圖記……改用中國國民黨名義」,此印停止使用。
雙馬圖
紙質,縱 120 厘米 ,橫大兆 54 厘米 。
1945 年,著名畫家徐悲鴻畫贈宋慶齡的敗氏「雙馬」 .
魯迅 1933 年 1 月 21 日 致宋慶齡、蔡元培函
中文,紙質,縱 26.1 厘米,橫 16.9 厘米, 1 頁,附信封。
1933 年1 月21 日 ,為營救共產黨員黃平,魯迅致函宋慶齡和蔡元培,請他們即電關押黃平的天津公安局,「 主持公理 」 ,並在報端宣布電文, 「 以免冥漠而死也。 」 宋慶齡與蔡元培接信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向政府提出質問,被置之不理,宋慶齡與蔡元培要求會晤黃平也被拒絕。在壓力下,政府被迫同意宋慶齡與黃平見面。 4 月 6 日 ,宋慶齡在南京揚子飯店會見黃平,了解情況,確定其已叛變。
信封地址 「 亞爾培路三三五號 」 系 「 亞爾培路三三一號 」 之誤,是中央研究院駐滬辦事處地址,全稱為中央研究院國際出版品交換處。蔡元培當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在信封上批示: 「 請語堂先生查前電,再致電天津公安局,要求依法辦理,並宣布報端。仍由全國委員會發。 」
黃平( 1901—1981 ),湖北漢口人, 1923 年赴蘇聯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 年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共 「 六大 」 和共產國際 「 六大 」 ,並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1932 年底在天津被捕,數天後被遞解到南京,後墮落為叛徒。出獄後在蘇州教書,解放後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
齊白石水墨畫
紙質,縱 137.5 厘米,橫 33 厘米。
品落款:「白石山人制」,鈐印。宋慶齡收藏。
齊白石( 1864 — 1957 ),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號白石,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等,湖南湘潭人,中國著名畫家。雕花木工出身,半途習畫,善花鳥草蟲,兼詩文、篆刻、書法。歷任北平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央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吉姆轎車
斯大林贈送給宋慶齡的「吉姆」牌專用轎車, 6 氣缸,手動排擋,發動機號 601872 ,車架號 01796 ,蘇聯伊姆·莫洛托夫汽車廠 1952 年生產。至七十年代中期,宋慶齡在上海時一直使用該車。汽車號牌為 08 - 01405 。 「吉姆」牌轎車是蘇聯政府專門為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設計製造的高級防彈轎車之一。 1952 年蘇聯政府曾贈送數輛「吉姆」轎車給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使用。
宋慶齡防身用的手槍
「 Destroyer 」牌,西班牙製造,點二五口徑( 6.35 毫米 ),彈容 7 發。
宋慶齡為《兒童時代》題寫的題詞
紙質,縱 16.8 厘米 ,橫 31 厘米 。
1958 年 4 月 26 日 ,為慶祝即將到來的 「 六 · 一 」 國際兒童節,宋慶齡為廣大新中國兒童題寫了勉詞,號召他們要珍惜幸福,創造幸福。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印章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是宋慶齡創建的於 1932 年 12 月在上海成立的專門保護及營救政治犯、反對酷刑、爭取公民權利的社會組織,宋慶齡為主席,蔡元培為副主席。
白求恩醫院簽名信
1944 年,延安白求恩醫院的全體工休人員寫給宋慶齡的集體簽名信,感謝她對醫院的支持和援助,其中有劉伯承、陳賡等八路軍領導人的簽名。
斯大林國際和平獎狀
1951 年,宋慶齡榮獲「鞏固國際和平」斯大林獎,她將全部獎金十萬盧布捐贈中國福利會,創建了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捌』 新媒體文案內容編輯

文章結構體現了作者如何謀篇布局,反應整篇文章的邏輯。

常見的文章結構有四種:

一,總分總結構。

這種文章結構最為常見,也符合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文章分為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

開頭闡述觀點

中間闡述論點,可以用並列的方式,遞進方式和對比方式。

結尾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二,並列式結構,也叫清單式結構。

用並列式的方法,分別列出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說明。觀點之間各自獨立,共同作用。

三,遞進式 結構

這種文章結構掌握起來有些難度,要求材料按順序排列,層層深入,不斷加強觀點。

四,SQA式 結構

首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原因,最後提出解決措施。在提出措施上,最好有權威理論做依據。

以上四種結構,是進行新媒體文章書寫常用的方式,沒有哪一種更好,只有那一種更適合,最終都是為讀者閱讀時更好的理解作者觀點服務的。

鏈接桐帆:https://www.jianshu.com/p/779db564255a

第1招:故事開頭

故事開頭永遠不沉悶。從小故事開始,效果很特別。比如,古代名人,當代明星,比如從朱元璋戰敗受傷故事開始聊,然後提到山茶油,然後推出一篇精緻的茶油軟文。比如從宋氏三姐妹的風華絕代開始講,然後談到宋慶齡的愛好,然後引出一些珠寶話題,然後推珠寶,就很自然,也比一些大道理開頭來得好。

第2招:圖片開頭

曾經有個客戶講過,現在是讀圖時代,就是說圖片的感染力遠超過文字。現在有不少專業繪手,可以把很多話題變成輕松的漫畫,比如房價,兩性,創業等話題。比如下面這張美女圖,你知道接下來就要談什麼吧?

第3招:思考開頭

一開始就給讀者拋出一個話題,比如:為什麼只有5%的人可以用個人品牌賺錢?然後引出一些個人創業的思路。比如:為什麼房價一直沒怎麼跌?然後引出合理購買的思路和軟文。

例:

這是一份送給直男拍照的攝影指南,我不敢保證你看完之後一定會變成攝影大師,畢竟99%的天賦還需要那1%的努力呢,看完之後絕對會讓女朋友不再說你是直男攝影,而單身的你可能也會很快就有女朋友了

第4招:金句開頭

一句話開頭,比如:誰的青春不迷茫?,比如,比我優秀的人更努力,那我還努力干嗎?比如台灣李敖先生的很多經典論斷。其中一句:鐵杵能磨成針,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簽。材料不對,再努力也沒用。

第5招:驚悚開頭

比如,有人促銷兒童用品,一開始就說寶寶自己拿了水杯開水就喝結果差點湯傷,嚇到沒了半條魂。然後推出表面帶有溫度提醒的水杯,可以隨時查看水杯里的溫度是否適合兒童飲用。

附圖如下

第一種,總結型結尾

總結你整篇文章的關鍵點,得出來一個重要的觀點,或者一個深刻的本質。簡單來說就是總結渲染情緒結尾。

這個也是有一個標准模板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段式。

1.總結整篇文章的關鍵內容,通過這些內容列出真相的本質。

2.升華,就是讓文章在上升一個高度,變得內涵深刻,引起讀者共鳴。這個部分就需要用到金句,不然無法達到效果。

3.這最後一部分就是要呼籲讀者立即採取相應的行動。

比如下面武志紅的《你內心的沖突,先消耗你,再逼瘋你》

童年的痛,弱小的我們通常無法承受,必須扭曲,以保存雹罩自己,而這種保存自己的過程,就是神經症形成的過程。

其實,神經症真正展現的那一時刻,我們已經長大,那些扭曲的源輪鬧痛,會以不可思議的形式展現出來。

所以在我看來,苦難的童年是在為「神經症」播種。

各種內心沖突的爆發,其實也是在給我們發出這樣一個信號:你已經成年,你擁有力量了,面對童年的傷痛,你不必再逃。

這個結尾,前半部分在總結文章,從觀點到事實論證,後半部分在呼籲行動,旨在給讀者啟發。

你在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用到這種結尾,一般是先三段式總結:觀點;一句話概括論述的事件;揭開最後觀點(所以在我看來,苦難的童年是在為「神經症」播種。)。

然後用 「其實」、「所以」 來引出想要呼籲的行動。

第二種,關聯讀者型結尾

關聯讀者,就是要讓讀者有代入感,有那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引起他們的共鳴。

這種也有兩種句型可以套用。

1.使用「…………,亦是如此」,關聯到讀者產生共鳴!

2.充分使用「你」,加強讀者的代入感

第三種,名人名言式結尾

這種結尾,就是利用名人的名頭,來增加你的說服力。

這樣寫主要是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名人說的話會更有說服力,讀者會覺得更有道理,從而認同你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另一個方面就是,說的太直白的話,就沒有什麼意思了,用名人名言,讓讀者有更多的自我解讀,從而增加讀者對文章的探討。

第四種,排比式結尾

運用排比句式結尾,可以總結文章內容的同時,累積和引發讀者情緒。同時如果多用「你」這樣的詞語,去代入讀者的行動,去觸發讀者!

在一篇文章中,你有一個好的開頭,有一個豐富的正文,但確有一個垃圾的結尾。是很影響讀者對這篇文章的體驗的。

就比如你吃了一個外表很好看,用料也很棒的蛋糕,但你吃到最後快吃完了,確發現裡面一個死蚊子,心裡是什麼感受。

『玖』 宋慶齡給孩子們吃蛋糕的故事題目是什麼

不平常的蛋糕

『拾』 都說《迷霧》女主氣場傲人,我卻更懷念她20年前《天橋風雲》里的宋慶琳

最近《迷霧》大火,我盯了劇照看了好幾秒,女主看起來陌生又熟悉,後來一看名字,天啊,是金南珠!

 說句很有年代感的話,如果說很多人對韓劇的最初印象是《藍色生死戀》,那麼,第一部讓我印象深刻且百看不厭的韓劇,就是金南珠的《天橋風雲》。那裡的宋慶琳,聰明獨立又倔強,有著最具韌性的靈魂。

劇是1997年的,瞬間暴露了年齡。是一部講模特生活的劇,影射了韓國時裝界耀眼吸引的風光背後,服裝設計師和企業之間明爭暗鬥的幽暗面,更是描繪了一群追夢的模特兒們為事業和爰情努力生活的故事。

人物主線倒是不復雜,張東健在劇中出演男一號李政,和男二號韓載碩飾演的趙遠鈞都愛上了女一號設計師兼模特宋慶琳,也就是金南珠。後來,隨著李政逐漸偏離初心,越來越自私,慶琳和他分道揚鑣。再後來,慶琳愛上了遠鈞,遺憾的是遠鈞最後被撞身亡。最後的最後,大家冰釋前嫌,聚在一起為遠鈞來了一場告別T台秀。

現在想來,模特圈那些血雨腥風對當時只是個初中生的我來說還是殘酷了些。可在一堆偶像劇中,算是很特別的了。那時哪知道什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得不說,那是張東健的時代。此劇一出,「小政哥」的呼聲不絕於耳。這個自負中透著脆弱和不甘,又帥又壞的人。有時很想殺了他,但又讓人恨不起來。

他是個很矛盾的人物,不過真的太帥了,以至於後來《女主播的故事》里的尹理事看上去有點扁平化,遠沒有這部的小政哥豐滿。

而金南珠演的慶琳是一個特別美好的人,她設計學院畢業,有天賦有努力。既清新果敢有一份自己的小倔強,還帶一絲別人觸不可及的傲氣。  20年前熒幕上的她造型很多變,滿滿的膠原蛋白。

在這部劇中,慶琳與兩個男人之間的糾葛,也擊中了天橋世界中愛情脆弱的本質。在這個世界中,氣氛很曖昧,到處都是陷阱。

李政和慶琳的愛情,電光火石一瞬間,愛到死去活來,最終形同陌路。從性格上來講他們不可能走得長久,李政永遠可以豁的出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他的世界裡,愛情的優先順序從來都不是第一。慶琳則不同。模特界比她漂亮的人多得是,但和她一樣聰明獨立的卻很少。

當初李政愛上她,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慶琳來自李政嚮往的世界,或者說,她身上有自己沒有卻特別嚮往的地方。慶琳什麼都很坦盪,野心和目標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光明正大的去追求,李政則是去攀附他所能依靠的一切。這種骨子裡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終會分道揚鑣。他知道慶琳的珍貴,可沒有用一顆同等珍貴的心去對待她。

這種同等性,遠鈞做到了,所以後來慶琳才會愛上遠鈞。他從來不會阻礙慶琳追求自己的夢想,也從來不會利用慶琳。陪伴與懂得,是他拼盡全力給慶琳做的事。

其他的配角也很出彩,每個人的命運都很波折。金玉珠,朴秀兒,羅必順——回看劇中每一個角色都很讓人心疼,每個角色都是復調性的,亦正亦邪。整個劇的基調也是在一篇亂哄哄後滿目悲涼,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偶像劇或者勵志劇,而是編劇用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表達了天橋世界的耀眼和之後的鮮明反差。

即便是令人生厭的金玉珠,她瘋狂的迷戀李政,整天叫著「小政歌」。那份對愛情的執著也很令人敬佩。即便是知道自己在被李政利用也不後悔。她為他剃光頭,為他出家,又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義無返顧的還俗。相對於慶琳的坦盪,金玉珠的愛有些卑微,但她的庸俗與勢利都不再讓人那麼討厭,而是有些可悲。

當時那麼小,無論如何也不想接受遠鈞出車禍離開人世的結局。多年後,才看到一句話:美好的秘訣是速朽。關於遠均,太完美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在文藝作品中會出現,但是最後都會被作者扼殺,完美的東西最後的結局都是這樣--最顛峰的時候消失。

金南珠真的好厲害,從天橋風雲到迷霧,橫亘了二十年,跨越了多少人的青春。

可想想那些年也真是美好啊,我追我的《金三順》《女主播的故事》,媽媽追《愛情是什麼》《看了又看》《人魚小姐》。學校的鈴聲總是比老師的嘮叨先到,只要書包收拾得慢一點點小賣部里就會排起長隊,我和鄰居小夥伴們買著幾塊錢的三無零食邊走邊吃,聊著慶琳的大秀來得太晚了點,討論著尹理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向善美表白啊,盤算著三順做的蛋糕該是有多美味誘人。路燈昏暗卻不刺眼,街上沒什麼晚高峰大堵車,也不用背書包穿帆布鞋擠地鐵。哈哈,長得帥籃球又打得好的男生和學習好肯定不成正比,自己學生卡一周也就有三四天忘記戴吧。感覺自己什麼都沒有,又隨時擁有著一切。

多少次,那明明滅滅的路燈下,街邊的爆米花機「嘭」的一聲,把我們嚇得背起書包一口氣猛跑50米,好像還能感受得到那股急促卻無限快樂的喘息。世事一場大夢。

彷彿再也沒有長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