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所謂精緻
最近不知怎的,忽想起一個詞----「精緻」。
記得曾有一次跟朋友聊到一生要花多少錢,我說我要是能有兩、三百萬應該就足夠了。她說「我不夠,我要活的精緻」。話置於此讓我對「精緻「產生了一些思考。
說到精緻,大眾的印象應該是:美麗的妝容、華麗的衣衫、好看的頭發、美甲、高跟鞋、名牌包包、名牌化妝品、豪車等等等等。
物質層面可能大體是這樣,至少很多人是這樣認為的。
可是在以上外在的包裹下若匹配一個粗鄙的靈魂,那這是真正的精緻嗎?
《上海的金枝玉葉》中的郭婉瑩,解放前上海永安百貨四小姐,真正的大家閨秀。出身於資本家的家庭,從小金尊玉貴衫消空,生活優渥。那時的她吃穿用度都是極好的,那時的她不可能不精緻。
解放後那段動盪時期,郭婉瑩作為資本家被下方到農村勞改。此時的她清洗過女廁所、住過鴨棚、挖過魚塘......此時的她應該算得上落魄吧?但她骨子裡的氣質不允許她低下高傲的頭。
刷廁所時她依然要把自己收拾得乾乾凈凈,穿著旗袍洗馬桶。沒有蒸鍋,即使用鋁飯盒也要蒸蛋或瞎糕。沒有烤箱,就用鐵絲烤土司。沒有茶具,用搪瓷缸子,她也要每天煮下午茶。
別人不理解,她靜靜地說:」因為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她用行為告訴這個世界:富貴或貧苦,並不是區分一個人是否高貴的關鍵。
言至於些,並不是美化貧窮與苦難。只是想說,所謂的精緻,不僅限於外在。內心的充盈、豁達,品格的高貴,行事的得體、從容才是最高規格的精緻。
到高檔場所用名貴的陶瓷杯喝卡布奇諾叫精緻,用玻璃杯喝杯白開水就不精緻了?鑲了鑽的美甲叫精緻,乾乾凈凈修剪得一絲不苟的素手就不精緻了?用LV、Chanel、Gucci、Diro名牌包叫精緻,用沒有牌子的民間手工皮包,甚至帆布包就不精緻了?
只能說,膚淺!
美國華盛頓郵報評選出生命中的十大奢侈品,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卻沒有一樣與物質有關:1、生命的覺悟。2、一顆自由喜悅充滿愛的心。3、走遍天下的氣魄。4、回歸自然和與大自橋哪然連接的能力。5、安穩平和的睡眠。6、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7、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8、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自己的人。9、身體健康、內心富有。10、能感染他人並點燃他人希望。
平靜下來,我們不防向內求。
有多久沒好好讀一本書了?有多久沒好好鍛煉一下身體了,一口氣爬五樓費勁嗎?小時候的愛好現在還在堅持嗎?曾經的夢想實現了多少,是否付出過行動?是否在過人雲亦雲的日子,大腦還能獨立思考嗎......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外在的美固然有吸引力,但內在的美才是最另人著迷且彌足珍貴的,不是嗎!
❷ 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
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
文:我是素顏
剛剛看完作家喬葉的《最慢的是活著》,喜歡她的觀點:理想是一個人心上的太陽,能照亮他生活的每一步。對於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沒有一個地方是荒涼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他都能充實和豐富自己。
理想的生活永遠與錢財無關,就是活著的人生態度。佘華的《活著》里曾經貴為公主少爺的地主兒子富貴,從出門腳不沾地,長工背著走路,到後來父親去世,房產地產變賣還了賭債,再到後來母親、兒子、妻子、女婿、外孫一個個離他而去,他與一條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坐在田間地頭,他與「我」講述著他的一生,目光深邃平和,語氣平靜,生動形象地講福貴的故事,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一般自如。
雖然這只是一本書中作家編撰的一個人物,但又何嘗不是活著的一種人生態度。深刻揭示了一個人生哲理問題: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了父母嗎?為了兒女嗎?為了錢財嗎?為了學業嗎?為了權益嗎?為了愛人嗎?作家就做了這么一個殘酷的實驗,讓曾經掉入「福圪洞」的福貴失去原本擁有的富貴,變得一無所有,一文錢也不剩,一個親人也不留。他依然得活著,一個人坐在夕陽下,叨著旱煙袋,或者回憶過往,或者羨慕周圍成雙成對走過的鄰居,或者什麼都不想,只盯著地上的螞蟻,看它們打架、搬家、覓食。
去了的已經去了,活著的還繼續活著。
活著為了誰?不為誰。
活著為了什麼?不為什麼。
活著就是活著,好好活著,努力活著。
看到一位讀者在我的某一篇文章後面留言:「我的老師說:活在當下的女人,誰敢素麵朝我!我對老師說:活在當下的人有幾個敢說:我不為錢活著?老師說:好文人都敢說。」
看後太不敢苟同,大概這位讀者和他的老師都是大城市的講究人,和韓國女人一樣,素顏不敢出來見人,像我們這樣小縣城的女人們,大多數出門的時候臉上只會補水增白加防曬。化裝了才出門的有,數量並不眾,且不會因為誰化了裝就高看一眼,誰黃臉婆就低看一眼,誰看誰都挺正常。
這位讀者口中的老師嘲弄只有文人們敢說不為錢活著,其他人都是圍繞著錢活著。聽聞此言後更覺刺耳。錢誰也需要,穿衣吃飯買房買車,處外都要用錢來買,我們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必定要努力打拚生活,為我們生活的好,生活的有質量,好好努力一把,盡可能地去多賺取一點錢,讓我們自己的生活,讓我們的父母,讓我們的孩子生活條件能好一點,再好一點。
可我們能說自己是為了錢活著嗎?錢是我們活著的唯一目標,這種宿命還是留給某一些自以為是的人好了,但別輕易自稱為師,把這么偏頗的觀念灌輸給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這種教育理念是誤人子弟,會把孩子帶上了歧途。
錢是除卻空氣、水、食物生存之外頂重要的一項必須品,買一個打火機也得用錢,我們得付出辛勤的汗水,用我們的身體干體力活,用我們的智慧干腦力活,憑自身的條件賺取相應的工資報酬,滿足生活正常所需。譽笑賺錢多一點的,生活富貴些,賺錢少一點的,生活貧困一點。錢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但錢的比例僅僅占生活的一丁點,也只能佔一丁點。
除卻錢之外,我們可擁有可追逐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我喜歡喬葉的這句話: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
深山裡有一位農民養了十幾頭黑羊,慢慢擴張養了幾百頭,一年二三十萬元的收入。他娶了女人,每天白天放羊,晚上和女人睡覺,生了好些兒女。偶然進山的人問農民:生這么多兒女,將來准備讓他們干什麼。農民豪氣沖天地說:我把羊群分了,讓兒子們每個人佔一座山頭,放更多的羊,賺更多的錢。女兒們嫁給放羊的,放更多的羊,賺更多的錢。
多麼質朴的想法,簡單的有些一根筋。農民有很多很多的錢,除了有了錢可以買更多的羊之外,他再沒有別的想法,他不鏈虛冊知道外面有比養羊更精彩的世界,他不知道除了養再多的羊之外,他還可以擁有更多的理想。
我們卻不能嘲笑農民的無知,有時我們還會不由自主羨慕這一種簡單無壓力的生活模式。理想是一個人心上的太陽,能照亮他生活的每一步。對於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沒有一個地方是荒涼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他都能充實和豐富自己。
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棚宏。農民有錢無處花的生活是火熱的。沒錢還精緻地過日子的人,生活也是火熱的。
上海最後一位名媛郭婉瑩,是上海有名的「永安百貨」創始人郭標的四女兒,她也被譽為是「上海灘最後的名媛」。
文革期間,她郭氏小姐的身份,為她帶來無盡的迫害。她戴上了「資本家」的帽子,被強制勞動改造。修路、挖魚塘、挑河泥,兩手布滿繭子,結滿血痂。就是在這種生活條件里,她可以用飯盒蒸蛋糕,用鐵板烤餅干,用碗喝下午茶。
朋友不理解:都活成這個樣子了,還窮講究什麼。
郭宛瑩回答:這才是人過的日子。
最難時,人們批判她,唾沫唾她,筿帚打她,罰她掃廁所,她也不抱怨,反而打扮得大方得體,穿著旗袍就去了,她以苦作樂:這些勞動,有利於我身材苗條。
生活給我一巴掌,我回報生活一個血色的微笑。這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有理想的人的精神高度,與金錢這個俗氣的傢伙沒半毛錢的關系。沒有多餘的錢買鮮花,野地里摘一把野花裝典家裡,何嘗不是一種有理想好人的積極生活態度。忘記在哪一位作家的書中看到這樣的故事。在窮困的日子裡,母親大汗淋漓推著一車柴回來,一進門就高聲叫我的名字,然後把柴扒開,露出裡面藏著的一束野花。母女二人歡天喜地地四處找瓶子弄水插花,擺在炕幾上。肚子里餓著,眼睛裡是飽的,與錢不錢的有屁關系。
活著,就活一個精氣神,活一個奔頭,大大小小小層出不窮的理想,就是我們活著的日子,就是我們過活的火熱的生活。再咋拉扯,都與錢這個俗物扯不上關系。
❸ 最後一位名媛:為愛下嫁窮小子,家產被沒收,她如何活成傳奇
絢麗奇詭的民國時代雖然已經過了上百年,但在那個時代涌現出的傳奇人物,直至現在都讓人難以忘懷。
林徽因、陸小曼等令人耳熟能詳的名媛閨秀都是在那個時代誕生的。
論長相,她們或許不如現代宛如流水線批量生產出的「名媛們」。可在那新舊輪回交替,中西融合的特殊環境下的經歷,以及經過時間磨礪出的氣質,卻將她們打造成了極為獨特的存在。
即便是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她們身上的光輝也難以掩蓋。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述郭婉瑩的故事,她被稱為民國最後一位名媛,她跌宕起伏的精彩一生完全不比林徽因等人創下的傳奇差一分半點。
(郭婉瑩一家四口)
可任誰都知道,賭博是個無底洞,就這樣,原本還錦衣玉食的一家人很快就淪落到連房租都付不起了,無奈之下,郭婉瑩只好帶著全家搬回娘家去住。
但郭婉瑩也知道,這並非是長久之計,所以除了經營服裝店之外,她又找了一份替報紙拉廣告的工作。
在苦難日子的磨練下,吳毓驤幡然醒悟,他重新開了一家公司,和德國做醫療器械的生意,隨著生意漸有起色,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郭氏舉家移居海外,郭父本想要帶著郭婉瑩一起走,但卻被她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只是將自己的子女送去了國外。
就是這個決定,改變了她後半生的軌跡。
(五十年代郭氏最後一張全家福)
1957年,吳毓驤被關進了監獄,家中財產悉數充公,連郭婉瑩的婚紗都上繳了。1960年,郭婉瑩等來了吳毓驤病死獄中的消息,最後她只看到了一具形容枯槁的屍體。
自此之後,厄運接踵而至,郭婉瑩不僅需要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還需要替丈夫還債,而又因為她是資本家的女兒,所以被強制送去勞動改造。
她本是金枝玉葉的嬌小姐,但卻不得不得拿起錘子修築道路,不得不去菜市場處理凍壞的大白菜,一雙從未沾過陽春水的手被凍得滿目瘡痍。她還被安排去挖魚塘,被送到農場喂豬,刷糞桶,甚至還要睡在鴨棚中,和數十人擠在一起。
生活雖然如此困苦,但郭婉瑩卻依然樂觀向上,甚至依舊維持著自己的精緻形象,在菜市場賣東西的時候,她會穿著旗袍和皮鞋,即便是提著菜籃子,也是風頭兩無的大美人。刷糞桶的時候,她也穿著自己心愛的旗袍,一點都沒有被這些生活磨難所壓垮。
不僅如此,她還會用煤球爐子充當烤箱,蒸聖彼得堡風味的蛋糕。
沒有上等茶具和優質的茶葉,她就用搪瓷缸子,喝自製下午茶。
甚至連看書的時候,都要准備一個小鑷子,方便翻書。
無論世界多麼變幻,她都能不卑不亢,把日子過成好。這不僅是因為她的骨子流淌著的富貴人家的血統,更是因為,她的樂觀向上的性子和對生活的誠摯熱愛。
再遇愛情,專注事業
1971年,郭婉瑩離開崇明島農場,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當時的郭婉瑩被派到外貿職工業余大學教英語,在那裡她認識了同事汪孟立,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還結了婚。
汪孟立畢業於牛津大學,學識淵博,談吐幽默,是郭婉瑩喜歡的那一類,兩人他們非常聊得來,還時常結伴旅行,與老朋友聚會。
汪孟立患癌病逝後,遠在國外的子女們怕郭婉瑩老年孤單寂寞,便想將她接到國外居住,或者回國照顧她,但郭婉瑩卻謝絕了他們的好意,選擇獨自生活。
雖猜不透郭婉瑩的想法,但她卻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實,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生活的有聲有色。
之後她又進入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繼續自己之前的事業——教英語。
(郭婉瑩1982年在上海教英語)
那時候的郭婉瑩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她依然保持著喝下午茶的習慣,並且堅持只要接待客人必須化妝換衣服。
哪怕那時候她的頭發幾近花白,可仍然被她打理的一絲不苟,沒有一絲雜亂。
1998年,89歲的郭婉瑩也許是預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所以在上完衛生間後,她將自己梳洗干凈,然後躺到了床上,閉上了雙眼,在睡夢之中平靜的結束了一生。
她在遺囑中表示,自己會無償將遺體給捐獻上海紅字會並且不留骨灰。
結語
從郭婉瑩的身上,我們既可以看到舊時女子的溫柔體貼,又能看到,在自由開放思想沖擊下誕生的新時代女性的身影。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她始終保持優雅高貴,不向坎坷的命運低頭。
不得不說,郭婉瑩,她配得上「民國最後一位名媛」的稱號。
❹ 能彈琴會畫畫就一定懂得美嗎真正懂得美的人到底贏在哪裡
孩子在幼年時,應該側重 體育 與美育,原則是「單純」,由此培養「節制」。這個時期,要使孩子明白「正確的信念」,稍後再探討知識。 ——柏拉圖
1
能彈琴會畫畫就一定懂得美嗎?
現在中國的父母是越來越重視美育了,讓孩子學樂器的,學畫畫的,身邊都挺多的。 就說樂器吧,我自己看過去,我周圍的家庭,10家裡差不多就有7到8家讓孩子學一門樂器的,最多的當然就是鋼琴了。我家兒子不會任何樂器,就顯得非常小眾,搞得其他家長都認為,我兒子一定學了什麼更高深的東西。
只是,我想問一個問題:會彈琴會畫畫就是懂藝術有美學修養嗎?
現在大致有兩類家長:
一類家長呢,讓孩子學藝術,主要是作為一個升學的敲門磚,學音樂不是為了欣賞,而是為了考級;學繪畫不是為了表達,而是為了得獎。這樣就可以通過特長去到比較理想的學校。 這么一來,如果音樂、繪畫類的特長和升學不再相關,他們就會認為是浪費時間,很快放棄。所以我們就能看到,很多小孩在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上了很多興趣班,琴棋書畫,多才多藝,然後到了中學,課業壓力加大,基本上這些興趣和特長都泡湯了。
另一部分家長可能就沒這么實用主義,他們覺得孩子學習藝術,在忙完正事後,還能彈個琴、畫個畫、寫個字、自娛自樂,是一項對身心有益的愛好或消遣,讓人感覺高雅、有修養,作為生活的點綴,是件很好的事情汪碰。
大家可能會覺得第二類家長不像第一類家長這么實用主義,或者說那麼功利,出發點是培養興趣,這才是真正的美育。
其實,美育既不是升學的工具,也不僅僅是生活的點綴和消遣。 美育,又稱美困神談感教育,是培養我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所以說呢,我們可以通過藝術對孩子進行美育,但是美育不僅僅只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也不僅僅是技能訓練。
民國的蔡元培先生說: 美育可以代替宗教,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家裡再砸錢砸時間讓孩子學藝術,孩子可能都不是在接受真正的美育。真正的美育靠的不是燒錢,靠的是真真切切愛美的人生態度。
2
我的童年沒有興趣班,卻有好的美育
我小學6年級前都住在上海外婆家,那會兒還沒有興趣班這個概念,學藝術的孩子也寥寥無幾,我沒有上過繪畫班,也沒有學過樂器。 但是家裡還是有美育的氛圍的,是怎麼樣的氛圍呢?就是我外婆和舅舅都很喜歡種花,我經常跟著他們做一些澆花、修枝、換盆、施肥這樣的工作。養的海棠開花了,我就會搬著小凳子到花盆前面坐著,用草稿紙和木頭鉛筆,還有蠟筆把花畫下來。為什麼不是拍照呢?那時不要說沒數碼相機了,連膠片相機,也是一件稀罕的物件。
我外婆平時也愛帶我去公園,雖然上海的風景區不如杭州,但是綠地和公園還是挺多的。我小時候幾乎游遍了上海的公園,到復興公園去騎木馬,到中山公園坐滑梯,到城隍廟豫園去喂魚。一邊玩呢,一邊也在和花草樹木親密接觸,感受到季節和天氣的細微變化,所以對自然界的美非常敏感。
以前我們家長沒有雙休日,只有單休,等我後來回到杭州父母家裡,雖然他們周日很忙,但是每到杭州春天,櫻花和桃花開放的時候,他們做完家務,一有空就會帶我和妹妹騎著自行車出去賞花。 我到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習慣,每到鮮花盛開,就心裡癢癢的,玉蘭,櫻花,桃花,荷花,桂花,梅花,一輪一輪看,如果錯過某一個花期,還會覺得這一年缺少了什麼。
家庭經常一起出遊還有個好處,就是在出去爬山、春遊或者旅行的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氣氛也特別融洽,一些平時不會和家長說的話也就很自然說出口了。
另外呢,如果瞎讓自己有什麼煩惱,看看大自然,壓力會減輕,心胸也變得開闊。
從欣賞自然回到藝術,我現在也很愛看畫展,去各地旅行去看動物,看大自然。莊子有句話: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自然就是一種最好的美育。我的家庭雖然沒有教給我藝術技能,但是從小教給我的,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習慣。
還有,我之所以能進行專業寫作,也並非因為我的表達和創造能力真的比別人強很多,而是我對日常的細節更敏銳,更能體察到生活之美。
就是我和別人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比如說北京和杭州,或者去了和別人同樣的地方,比如說日本啊、義大利啊,我總能發現一些美好的地方,注意到一些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會說,我怎麼就沒看到呢?或者說,我們去的是不是一個地方啊?
能夠從被人熟視無睹的東西里發現美並願意分享美,這就是美育一個很重要的根基——也就是對生命的關心和生活的熱愛。
有個著名的才女叫做林曦,也叫林糊糊,她都沒正經上過中學,卻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成為職業畫家的同時,她還創造了「山林曦照」的古典美學品牌,她的書畫課私塾里除了京城名流,也有像我同事那樣的外企高管。
像這樣一個有美學造詣的人, 人家問起她小時候她受到的最震撼的美育是什麼?
有意思的是,她的回答不是說她聽了一場什麼樣的音樂會,也不是看了一個什麼樣的畫展,或者讀了一本什麼書……而是一次很普通的旅行——去武夷山,而且還不是第一次去。
那是她11歲的時候,在初冬的一天她媽媽說,明天我們去武夷山吧。那時候從她家所在地重慶到武夷山很不方便,只是為了媽媽一句話:
武夷山下雪了,你以前去過武夷山,武夷山上的風景加上雪會特別美。
於是她和媽媽就馬上開始收拾行李,先坐飛機到了廈門,從廈門坐火車到了南平,然後從南平坐了好幾個小時的 汽車 到了武夷山,已經是晚上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林曦看見所有的樹上都是白雪,然後她們去了永樂禪廟,去了桃源洞。桃源洞是一個道觀,要走很久的路,看到一個小小的洞門,進去之後是一片亭子,她們和道長吃飯,聊天,很開心。
林曦小時候也經常出去旅行,但這次旅行對她來說很不一樣,是一次她童年裡最震撼的美感教育。就像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文人說:「情之所鍾,正在我輩」;「興之所致,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她說:因為我體驗過那樣的時刻,可能就是忽然看見樹上的白雪,看到了花上一滴滴落下來的雪化成了水,那一刻明白了人生可以這樣過。
3
真正懂得美的人,到底贏在哪裡?
美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僅僅是幫助升學,培養愛好,而是對整個人生的助力非常大的。 其實人生很大程度是一種主觀感受。可以說,懂得美的人,和不懂美的人,即使他們同處一個環境,對於他們來說,對人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真正懂得美的孩子,到底會贏在哪裡?
(1)懂得美的人,會活得更幸福
為什麼很多人在物質水平提升了以後,並沒有覺得幸福如期而至?因為還缺少了一種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個人想要獲得幸福,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能力,還要擁有「能夠體驗幸福感受」的素質。 而美育,包括審美和創造兩大方面,而審美是創造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缺乏「體驗幸福感」的素質,他就不懂得享受生活,也很難體會到生活帶來的美感和快樂。相反呢,懂得美的孩子,具有強大感知能力。 就比如說,我和你同樣生活在北京,你覺得乾燥風大出行不便利除了著名景點故宮長城玩得還累死其他就沒什麼好玩的;我卻覺得北京總是晴朗陽光燦爛很大氣有古典的美也有現代的美。那麼,我們即使都住在北京,我們的人生也是不一樣的,我會開心很多,因為我是被美圍繞著的。
如果一個人懂得審美,還能把那些真正打動自己的東西表達出來,分享給大家,就形成了一種影響力和創造力。
這種表達可以是用藝術教育里學到的彈樂器,繪畫,寫字、等等。即使不擅長這些,說得俗一點,你至少還會用手機拍照吧,至少還會發朋友圈吧。 這種具備藝術修養和才華、熱情和快樂的人也往往會更受人歡迎,這在人際關繫上就又是一種正向的加持,能收獲更多幸福。
(2)懂得美的人更有定力,會有心靈安頓之處
剛才說的人生的快樂,或者說幸福感,如果依賴外界或他人的給予,那麼就會非常脆弱,因為一旦外界條件變了,別人不給你了,那麼是不是就不幸福,不快樂了嗎? 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他一直需要你給他安排和提供快樂,如果他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很多肯定,過多地依賴他人的陪伴、外界的物質環境,那麼他一旦一個人的時候,或者是遇上一些困難,是不是就比較容易進入低谷一蹶不振呢?
這時候,一個人從小美學教育在對抗人生困境時會發揮作用。
老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貨郭氏家族四小姐郭婉瑩,含著金湯勺出生,從小錦衣玉食,同時接受著最好的審美教育。
但是時代變遷,所有的榮華富貴都隨風而逝,她經歷了喪偶、勞改、被羞辱打罵,一貧如洗……
可貴的是,在艱難中,郭婉瑩卻憑著自幼獲得的愛美的人生態度,保持了生活的興致和優雅。
沒有烤箱,她就用鐵絲烤土司,用鋁制飯盒在爐火上蒸蛋糕;沒有茶具,用搪瓷缸子,她也要每天自己煮下午茶;沒有德國名犬,她就給兒子買一隻小雞仔,並叮囑他要好好養著。
別人不理解,她只是笑笑說:「因為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
房子、首飾被充公,她帶著孩子搬到一間不足7平米的小屋居住。屋裡沒有暖氣,寒風颳得屋頂咔咔作響。冬天早晨醒來,人臉上都會結霜。 可她卻說:「晴天的時候,陽光會從破洞里照下來,好美。 」
那些看起來虛無縹緲的審美教育,才是人經歷困苦時最強大的精神支柱。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變化很快的,很多人包括家長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也有很多焦慮。 不安全感來源於不確定,但是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即使拿到一份好的學歷,獲得一份好工作,這也不是一生的保障。
那麼,什麼東西是比較確定的?其實就是莊子說的「藝道的專精」,也就是說手藝人會活得比較踏實。比起金錢、人際關系,自己的才華和一技之長是誰也奪不走的,能給人更大的安全感。
而一旦有技藝傍身,你有就會找到心靈安頓之處,能夠從自己做的事情里獲得滿足,自得其樂,更少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響。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 對於很多名聲在外的人來說,別人對他的尊重所帶來的快樂,遠遠比不上他們在工作中自給自足的快樂。這種快樂就像優秀的舞者在跳舞中獲得的快樂。
此外,美育的過程,也是對秩序和定力的訓練,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大師,並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每天都要刻苦練習。 不管是素描,書法還是古典音樂,都有嚴苛的規矩。這種訓練不僅能讓人靜心,還能培養出一個寶貴的東西叫定力,從容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懂得美的人,在未來更容易成功
現在我想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談一下,美育有什麼用? 懂得美的人,在未來更容易成功。
就說賺錢吧,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國家的國產產品,和發達國家的進口產品比起來,有一個特別明顯的差距:外觀難看、工藝粗糙,使用不人性化。
一個東西的質量由兩方面構成:
比如說喝水吧,一次性的塑料杯子能用來喝水,作為一個水杯功能就算滿足人們需要了。當然,一次性塑料杯太low了,拿來喝咖啡也不像樣,那麼就用普通的中國產的白瓷杯吧。
你們看看上面這個杯子要多少錢?上面還有花紋呢,看上去質量還可以,但是因為缺乏設計,淘寶上一個只賣5元8角人民幣。
同樣是一個杯子,為什麼剛才說的白瓷杯只賣5塊8,而無印良品的一個白瓷杯,上面還沒花,卻要賣到82元,是剛才的14倍。這還不算過分,同樣喝水、喝咖啡,這是一個德國著名陶瓷品牌叫唯寶,它的一個亞馬遜系列的馬克杯。
這個杯子多少錢一個呢?620元,是國產白瓷杯的106倍,是MUJI的7.6倍。
這中間當然有點材料和工藝的差距,比如說陶瓷質量什麼的,但是最主要的差距,大家看起來表面上是品牌的差距,但說到本質還是審美的差距。
因為不管是品牌建設,還是人們對品牌的認可,也是一個審美累計的結果。
從一個能喝水的普通白瓷杯到一個優雅的品牌馬克杯,在這過程中,提升的都不是功能質量,而是都是審美的質量。在功能滿足基礎上,人們對體驗的追求,導致產品價值相差數十倍甚至百倍。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國內一些傳統的企業家,由於自己的美學修養不夠,審美要求也低,一到產品該升級換代的時候,就老在功能上下工夫,而忽視了審美價值提升,最後還是賣不出價格去,賺不到錢。
這就像中國很多景區,現在流行一句話不叫審美,叫審丑 旅遊 ,這也和我們的審美素質缺乏有關。還有「土味整容」,不是修舊如舊,而是把本來很優雅的佛像等文物修復成了大紅大綠、喜氣洋洋的雕塑,把原來美的東西都糟蹋完了,實在太可惜。
木心有句話是: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當一個民族的美學教育,跟不上物質充盈的步伐,不僅各種喜劇、鬧劇頻出,悲劇也會接踵而來。
而我們中國現在開始全面進入小康時代,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產品功能的提升和性價比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為美買單。
所以,一個人具有審美能力,對事業的開拓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為,未來的中國,是一個「雅者為王」的時代,人們對美的關注不亞於對實用的關注,不懂美的人,就像沒有知識一樣沒有市場。
那麼有人會問了,我又不做企業,也不當產品經理,也不會做設計師,是不是審美就和我沒關了?
其實審美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事業都息息相關。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懂一點穿衣搭配,會讓自己更體面好看,如果我們懂一點家居布置,會讓生活的環境更美好舒適;
在事業上,我們設計個簡歷,做個PPT,或者像我這樣做個公眾號,有美感就比沒有美感的更容易勝出,職業道路上也會更順利。
美育到底是什麼?
它和金錢無關,也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懂得美的人即使不會彈鋼琴、畫不好畫他也會對一切美好都很敏感,會追求美,也能在生活中通過別的方式創造美好。
美育的本質是一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能夠感知並創造美好的人生態度。
而真正懂得美的孩子,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我的新書《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與事業平衡的陷阱》目前正在當當、京東和天貓店熱銷中。
❺ 郭婉瑩的丈夫不賺錢,不養家,她為什麼無一句怨言
民國最後的貴族—郭婉瑩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
曾經看過一本書,並不是因為老慎什麼特別的緣故,只是在書架中匆匆一瞥便被她的書名所驚艷—遇見一些人流淚。我已不記得當時那本書中是否有令我讀來流淚的人物,但是我想把這句話用在另一個人身上,那個真正讓我讀之泣容的女子—郭婉瑩。
郭婉瑩又名黛西,是上海永安百貨的四小姐,民國名媛,被後人稱為“民國最後的貴族”。郭婉瑩1909年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優越的出生使郭婉瑩在澳大利亞度過了她幸福的童年。隨後她跟隨父親回國,在中國開始了她的學業,她先後進入中西女塾、貴族學校、燕京大學學習並取得不錯的成績,此時的她可以用一句詩形容:腹有詩書氣自華。
25歲大學畢業後,郭婉瑩嫁給了清華大學畢業的吳毓驤,在她看來她和吳毓驤對愛情有著共同的追求和理解,所以他們的結合可謂是天作之合,但事實證明僅憑著一腔對愛情的嚮往是過不好婚姻生活的,婚後的郭婉瑩過得並沒有她想像中那麼美好,她的波盪人生也從此拉開序幕。
在她眼裡,一個女人的精緻和高貴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絕不會被外界環境操控。我不知道能用什麼詞語形容郭婉瑩,因為你會發現當你把任何一個美好的詞放在她身上時,這些詞都會變得黯然失色。我想任何美好的詞都不能形容她,但任何美好的詞都可以放在她的身上。
女作家陳丹燕寫過一部書,叫做《上海的金枝玉葉》,書中的主人公就是郭婉瑩,我也曾讀過此書,看完後感慨萬千:我感謝有這樣一本書讓我能深入的了解這個人;我更感謝有這樣一個女子,告訴了我什麼才是真正的高貴。每個灰暗的時代都會有蠟燭般的人物,我想郭婉瑩於我就是那樣女子。
❻ 怎樣才算見過世面
所謂見過世面,大概就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大概就是讀過很多書,明白很多道理,但也知道,自己也就多讀了幾本書而已,不會與人鋒脊中談話時堆砌休莫、薩特、波伏娃,不因文化自傲自得。就是走過很多路、去過很多地方,但也知道,自己只是見識過更多風景而已,當回歸日常生活,也不會一再向周圍談及旅途見聞。
見過世面,不過就是這樣的清醒的自知,他知道,若是命運待自己不薄,那也不必為此沾沾自喜,鄙夷那些過得不如自己的人。若是日子艱難,那也不必因此自輕自銀山賤、憤世嫉俗,繼續過自己的日子而已。
所以,上海永安百貨的四小姐郭婉瑩即使被抄野神家後,貧困到不得不靠挖河泥、挑水泥、洗馬桶生活的地步,依舊有閑情逸致在煤球爐上用鋁鍋蒸蛋糕,用鐵絲烤麵包片,這就是見過世面。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是個貨真價實的白富美,爺爺是大學教授、父親經營著一家納稅額上千萬的企業,她旅行過很多地方、住著別墅、但待人朴實真誠,言談之間從不涉及關於車房、關於自己生活如何「與眾不同」的話題。與她認識很久之後,知道她優越的家庭條件時,我特別震驚。她就是典型的見過世面吧。
認識一個男性同事,家庭條件一般,在一眾土豪同事(好吧,我同事確實都比較有錢)中算窮人了。但這位同事對待任何人都特別暖,會顧及到每個人的感受,是個典型的暖男,因此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同事聚餐、集體活動什麼的都由他組織,因為他號召力強呀。我覺得,這也是見過世面。
總之,見過世面,不是說你多有錢,你認識多少品牌,你消費層次多高級,你到過多少地方,你身處農村城市還是海外,而是一種心態和處世態度吧。是不自驕、不自餒、自尊自重也尊重他人的一種品行吧。
❼ 人格魅力觀言行,始終如一永恆心,出處
有一種人神模,他們和顏悅色,溫文爾雅,不緊不慢;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總是真誠而溫柔地對待他人。
這樣的人總是很受歡迎,因為他們的言談舉止讓人感到舒服,身上散發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美好。
一個人的言行,正是賦予生活的樣子,請記住:沒有人有義務通過連自己都不在意的言行,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在一次宴會上,美國著名的諷刺作家馬克·吐溫遇見了一位富翁和他的夫人,出於禮貌,馬克·吐溫恭維富翁的夫人道:「夫人,你真漂亮!」
沒想到富翁的夫人瞥了一眼馬克·吐溫,很傲慢地說「很遺憾,我不能用同樣的話來回答您。」
頭腦非常機敏、言辭一項犀利的馬克·吐溫笑著答道:「沒關系,您也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
帕斯卡說:「不要從特殊的行動中去估量一個人的美德,要從日常的生活行為中去觀察。」
開門,關門;敬酒,遞水;坐,站,行,走,立……
這些待人接物的姿勢里,眾生百態,修養立見。
我們觀察判斷一個人,通常從他的言行開始,為什麼?
因為一個人的言行,是用內在的氣質和涵養,在歲月的沉澱下逐漸打磨而成的。
曹雪芹寫多愁多病的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是「肌膚微豐,溫柔沉默」,寫精明強乾的探春則是「俊眼修眉,顧盼神飛」。
憂郁的人眉頭緊蹙,寬厚的人眼神溫和,自信的人自然嘴角上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會深刻影響整個人的體態、外表、內心。
一個自持修養,精緻律己的人,他的言行不會惡劣,生活不會痛苦。
被稱為「上海最後的貴族女子」郭婉瑩郭四小姐,後來淪落去掃廁所,即使在那樣的歲月里,她依然細心打理容貌,於煤球爐上蒸蛋糕,看書的時候用鑷子翻書,她的言行仍然透露著著從容和優雅。
生活中,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人:穿金戴銀,大牌服飾包包,液瞎尺卻仗著財大氣粗,便對人頤指氣使,毫無禮儀,言行不善。人格魅力重要性的名言 與人格魅力相關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遊玩、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
OPPO帳號退出登錄的操作方法:
1、進入游戲中心--我--點擊OPPO帳號上方的頭像--退出帳號--輸入登錄密碼即可退出帳號;
2、進入軟體商店--我的--點擊OPPO帳號上方的頭像--退出帳號--輸入登錄密碼即可退出帳號;
3、進入主題商店--我--點擊OPPO帳號上方的頭像--退出帳號--輸入登錄密碼即可退出帳號;
4、進入OPPO會員--點擊OPPO帳號上方的頭像--退出帳號--輸入登錄密碼即可退出帳號
你登陸社區使用的賬號和密碼。一般就是你注冊使用的手機號碼。可用於登錄游戲中心、軟體商店、主題商店、OPPO官網等平台。
一、注冊OPPO賬號
1、通過桌面的【OPPO會員】進入,然後點擊本機號碼登錄即可完成注冊。
2、如果前期是使用郵箱注冊的,現在還是可以正常登錄使用的。
溫馨提醒:為了你的賬號安全,建議綁定手機號,完成實名認證後再繼續使用。
二、修改用戶名
1、在登錄的賬號界面,點擊「頭像部分」就可以查看到「帳號信息」,點擊「用戶名」。
2、輸入想要設置的名字鬧高,點擊保存即可。
溫馨提醒:名字只能改一次,想好再改。
三、忘記OPPO帳號的解決方法:
1、OPPO帳號綁定了手機或郵箱,可通過手機或郵箱作為帳號進行登陸;
2、未綁定信息或綁定信息被修改,通過申訴找回OPPO帳號。
❽ 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
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5篇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以及在當下社會,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篇1
每個人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修養,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年齡大小,無論你身份高低貴賤,只要你願意做出努力,你就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相反,即使你有著尊貴的社會地位,即使你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也不見得你就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因為,修養並不等於金錢、地位、才智、榮譽。那麼,怎樣才能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呢?
第一,要有愛心。俗話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愛親人、愛老師、愛朋友,甚至是愛那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當你對生活中的一切充滿愛心,而由此你獲得了心境的開闊和精神的愉悅時,你才能體會出這句話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第二,要有責任心。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古代賢人士大夫責任心的典範表現;周恩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我們當代偉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之心聲。對於我們而言,同樣也應該具有這種胸懷天下、放眼未來的豪情壯志,以及以天下為已任的責任感。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要想承擔起大的責任,我們必須有能力承擔起小的責任,我們敢不敢說「學校興亡,我的責任」、「班風好壞,我的責任」、「教室衛生沒搞好,我的責任」,如果對這些你不管不問,我們憑什麼相信你有崇高的思想;如果連這些小的責任你都不能負,我們憑什麼相信你能擔負得起大任呢?
第三,要有寬容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責備會有過火之處;老師的批評也不見得每次都公平;就是同學之間也少不了磨擦誤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連那太陽,有時臉上也會出現黑點,不是嗎?問題是當這一切出現在你面前時,你的處理態度怎樣。去和父母爭吵嗎,去和老師頂撞嗎,去對同學口出污言甚而是拳腳相向嗎?你是否知道,一旦這些事情來發生,留給你的決不是什麼美好的記憶。所以,以寬容的心來處理生活中的事,不僅僅,是給別人送去了一份諒解,更是送給自己的一份厚禮。我們應該知道,寬容並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在這里,我順便把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共勉:「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第四,要有感恩之心。有一個故事流傳了上千年:一隻烏鴉生了幾只蛋,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孵出三隻小烏鴉。在爾後的日子裡,老烏鴉早出晚歸,飛進飛出,又歷經九九八十一天,小烏鴉終於可以飛翔了,但老烏鴉卻累倒了,眼睛也累瞎了,再也無法去覓食了。於是小烏鴉們分了工,每天由一隻在窩里照看老烏鴉,另外兩只外出覓食喂養娘親,搏笑畝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雨無阻。這就是著名的「烏鴉反哺」的故事。事實上,同學們,我們的成長是離不開別人的關愛與幫助的。我想,你不可能認為,沒有了老烏鴉,那幾只烏鴉蛋可以自己蹦到天上,然後就成了呱呱直叫、滿天亂飛的烏鴉。所以,你也不應該認為,你的成長成人成材是與別人毫無關系的。對於一個有修養的人來說,凡是有恩於己的人,都要對他們心懷感激,尤其是那些在你失意時並未離你而去的朋友,在你痛苦時和你一起流淚的人,在你陷入困境時拉了你一把的路人,在你的成績一直處於低迷時卻始終對你不離不棄的親人、老師,你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都是我們今生今世不能忘記的人。
同學們,今天,我們站在這兒,面對國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很高修養的人,因為我們沐浴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因為我們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
關於修養基森主題演講稿範文篇2
作為一名剛工作不久的年輕老師來說,我時刻努力以一個教師的真誠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學生,用愛鑄師魂。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是教師教育每位學生的感情基礎。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曾遇到這樣一位學生。父母離異,他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從此一蹶不振,上課經常開小差,甚至打瞌睡,更令人痛心的是迷戀上了虛幻的網路游戲。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沒有大聲呵斥,而是細心地為其開導,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用我微弱的愛,喚醒了他那顆因為缺失父母的愛而乾涸的心靈。現在,他的成績穩步上升。看到學升迅生們取得的優異成績,我感到非常欣慰。
是啊,在教師這片原野上,是愛點燃了前行的燈盞,是愛照亮了學生的心靈,是愛延續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師德師魂的崇高與偉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時刻銘記著:愛心,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新時期師德師魂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要愛一切學生,愛學生的一切。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的人民教師,我的愛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愛與責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只有那些在最危難時期,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甚至用生命詮釋了教師的愛與責任的人,才是新時代最偉大最崇高的師德師魂。
2008年5月12日中午14時28分,汶川發生震撼全球的大地震。有這樣一位老師,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學生的生命,他就是譚千秋老師。
當地震發生時,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冰雹般的磚瓦,水泥板墜落在他的身上,熱血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那張開的雙臂成為了永恆。
是啊,大愛無聲鑄師魂。譚千秋老師為了學生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用愛與責任挽救了四個家庭的幸福,他誓死保護學生的形象,是我們一生也忘不掉的。
我們雖然離汶川較遠,但是,當餘震一次次襲來時,為了學生安全,讓學生以宿舍撤離出來的操場上過夜時,作為班主任,我一直堅持著,再累再苦也要陪著學生,是譚千秋老師的形象在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想說:我的選擇是光榮的,是無怨無悔的。是啊!既然選擇了遠方,就不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用愛心與責任去關心每個學生,鑄就崇高的師德師魂,用我們的愛在教育的原野上塑造一座永遠不倒的豐碑!
謝謝!
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將就這次討論會的主題「衣食與修養」分享我的觀點:善修養,遠淫逸。
首先,衣食需要,是擁有修養的保證和前提。修養是人們在食足衣暖後,在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衣食足而知榮辱」一位飽受飢餓之苦的人是不會認為乞討是件丟人的事的,同樣一位學生也絕不會以撿廢品來增加零花錢的收入。所以,若想善修養,那麼首先應做到衣食足。
其次,衣食雖足,但絕不可生攀比之心,行奢侈之風。我們應恪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傳統,堅守「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的美德,尊奉「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的古訓。在這個奢侈品攀比之風盛行的社會,守住本心,善修養,遠淫逸。例如我們在選擇鞋子時,不能只將目光落到品牌與名氣上,更不能「惟價高者好也」,而是應該看鞋子的舒適度,保暖度等綜合評價。請大家記住,穿著名牌鞋並不能使別人高看你一眼,真正能使別人敬仰你的,是你的內在,是你的修養。所以切記:善修養,遠淫逸。
最後,我希望大家的修養可以保持一生,切記不要裝「有修養」。父親曾是上海灘最大的百貨商之一的郭婉瑩,在20世紀60年代被送到鄉下改造。當生活奪走了她擁有過的富足,在貧民窟的煤球路上,她用鐵絲在煤火上烤出恰到火候的金黃的吐司麵包來,用被煤煙熏得烏黑的鋁鍋蒸出彼得堡風味的蛋糕來。後來,郭婉瑩被下放到去養豬,飽受身心的雙重摺磨,可是她卻展現了不一般的修養,穿著旗袍刷馬桶,踩著皮鞋在菜市場賣咸雞蛋,用彈鋼琴的手指挖泥……郭婉瑩所展現出的修養,才是真的修養,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培養的修養。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在衣食物慾之間,擦亮雙眼,善修養,遠淫逸。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篇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網路工程師的廣闊前景」。
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網路工程師」,網路工程師就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
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不僅僅局限於軟體部分,也包括硬體部分。
網路布線、數據鏈路方面的工程師也是網路工程師的一種。
網路工程師的分類有很多標准,常見的標准有:
從路線上分:路由交換型、無線型、布線型等;從認證上分:思科、華為、華三、神州數碼等屬於廠商認證,軟考、勞動保障部、北大青鳥等屬於機構認證;從網路平台發展階段上分:網路平台架構師、信息技術工程師、網站運營工程師、網站商務工程師、電子商務工程師、項目工程師 等等。
作為未來網路工程師的我們,應該具備哪些技術知識呢?我們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1、完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如何工作。
2、網路中最核心的路由技術和交換技術。
3、網路管理、網站維護和網路安全知識。
4、一個網路應用的建設過程。
5、配置和管理公司的計算機系統。
6、能夠設計一個完整的IT系統。
7、具備網路工程師的職業道德。
關於修養主題演講稿範文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教師一生,與花相伴》。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教師的一生,與花相伴。與花相伴的一生,富有詩意而美好。
當我的演講稿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想起了在今年教師節晚會上讓我熱淚盈眶的一個平民英雄教師——殷雪梅老師。殷老師是江蘇金壇市城南小學女教師,20__年3月31日,殷老師為了拯救身後的她的學生稚嫩的生命,張開雙臂,用身軀阻擋著鹵莽而來的小轎車……25米,整整25米……小車把殷老師撞出去25米……在這個世界上行走、生活、熱愛、奮斗、奉獻了的……殷老師52年的生命歷程,嘎然跌倒……在殷老師的追悼會上,10萬名各界群眾揮淚送別,被她救下的孩子跪在地上,淚流滿面,他們深深地在呼喚:「殷老師,您快回來啊」,「殷老師,我們想您了」,「殷老師,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殷老師唯一的愛好就是養養花,但是她實在太忙了,即使是養花,也是挑選那些容易伺候的花,像吊蘭、君子蘭之類。
殷老師最喜歡的歌就是那首《丁香花》,在教師節晚會上,當這首歌響起時,電視機前的我彷彿看見在一片花叢中笑臉綻放美麗異常的殷老師:「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看啊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❾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
作者:羽扇清風(富書簽約作者)
懂得審美,活得貴氣
你也許沒聽過馮唐,但是肯定聽過「油膩中年」,這個詞就是他首次使用。
他總是勸別人不要活得太油膩,多學點審美趣味,把美好的時光用在一日茶,一夜酒,一個美好的器物,一部毫不掩飾的小說上。
做麥肯錫合夥人的時候,他每天的日程基本都安排得滿滿當當,但只要有時間,都會待在自己雅緻的書房裡,用建盞徐徐品茶,執筆揮墨,把玩鈞窯罐和玉印,通過文藝的方式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給自己一個休憩的空間。
這些看似無用之學,卻能鍛造出非凡的審美力,讓人擁有寬闊、優雅、美麗而自由的心靈。
我們總說生活乏味,其實頭頂的藍天白雲、迎風盛開的花朵、路邊精美的招牌,處處屆是美。
著名的文學大家木心,活了半輩子,突遇姿納變故,被關進滿是積水的防空洞,受盡折磨。
但是他和別人不同,舉手投足間他仍然保留著世家大族的那種貴氣和體面,別人都是爬進爬出的,只有他是端坐著的。
坐牢也要縫補整齊,出獄那天,他穿著筆挺的棕色大衣,頭戴黑色禮帽,臉上保持微笑,根本不像一個剛出獄的人,倒像長途 旅遊 歸來。
人們驚奇地發現,坐牢期間,木心「白天是奴隸,晚上是王子」。
他用那些偷偷截留下來的紙張寫了65萬字的《獄中筆記》,還畫著手繪畢御鋼琴的黑白琴鍵,給他一張紙,就能在腦海中勾勒出莫扎特和巴赫的協奏曲,每天自得其樂。
對於富有審美趣味的人來說,暗淡的時光也可以活出滋味來,心靈的自由與外界無關。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名媛郭婉瑩,知書達理,有大家閨秀之風。
和木心一樣,遭遇家道中落,滿目瘡痍的時候,她依然選擇把生活料理得如詩跡數沒如畫,讓人著實佩服。
采路邊的野花回家做裝飾,在煤球爐子上用鋁鍋蒸蛋糕,用鐵絲烤鬆脆的麵包片,穿著旗袍刷馬桶,眼前的困苦都抵不住她對美的執著。
對美的感知力,就像烙刻在我們身上的印記,終歸會顯現出它的力量。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些東西也許不能帶來實質的財富,但是卻能帶來快樂和趣味。
能發現美的世界和缺乏審美的世界,一定會有所不同,可能只是非常非常細微的不同,但這正是活過的證明。
真正有趣的人具備的第一個特質,就是懂得審美,活得貴氣。
看得通透,活得睿智
李誕是當紅的脫口秀明星。
因《吐槽大會》爆紅,整天嘻嘻哈哈,善於接梗,爆出不少廣為流傳的金句,招牌語錄是:「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他是那種聊天時能接住你的梗並且機智反彈、逗得你哈哈大笑的暖場高手,豁達鬆弛的樣子讓周圍的人都感到舒服。
但是鮮有人知的是,曾經的他並不是今天這個模樣,內心深處充滿對世界的鄙夷和不滿,各種不合時宜,活脫脫的理想主義憤青。
可是隨著閱歷的增加,李誕逐漸明白,沒有人能夠豁免於 社會 的眼光,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活出自我,不如在自我與俗世中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
於是,他不再整天頹然,而是積極入世,試著在虛無中找到美,收下尖銳憤青的那一面,將才華轉化成 娛樂 大眾的笑話段子,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坐標。
有趣的人身上,有種讓你欲罷不能的氣質,那是思想浸染過後的通透,打通任督二脈後的達觀,因為他們看得明白,所以活得精彩。
大冰是我很喜歡的主持人,他還有很多個人「標簽」,油畫科班、資深拉漂、酒吧老闆、業余鼓手、銀匠皮匠、野生作家......不同身份之間隨意切換,豐富的體驗讓他與眾不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觀念。
他倡導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的價值觀。
走過萬里路,閱過無數人之後,他驀然發現,這世界上真的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每個人都有首驚世駭俗的歌等著他。
我很喜歡他寫的一段話:
有時候你需要親自去撞南牆,別人的經驗與你的人生無關,同理,我筆下的故事橋段,與你腳下的人生也無關,自己去嘗試,自己去選擇吧,先嘗試,再選擇。不要怕,大膽邁出第一步就好,沒必要按著別人的腳印走,也沒必要跑給別人看,走給自己看就好。
有趣的本質,其實就是看待世界的角度。
為什麼那些生活充實、思想飽滿的人更加有趣?
因為他們能夠在自己的閱歷中萃取出思想精華,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跟體會這個世界,提出耳目一新的想法,對於生活中的一切,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真正有趣的人具備的第二個特質,就是看得通透,活得睿智。
敢於自嘲,活得灑脫
大科學家霍金說:
我沒拿過諾貝爾獎,不過沒事,我上過美國最火的動畫片《辛普森的一家》。
其俏皮的語言與嚴肅的科學形成巨大的反差,逗樂不少觀眾。
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意味著發自內心的不在乎。
即使是像霍金一樣超高智商的神人,都會有不能如願的時候。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對這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有趣的人會選擇吐槽自己,用雲淡風輕的態度與內心和解,還自己灑脫,樂趣就產生在吐槽的化學反應中。
所以現在吐槽已經成為年輕人中最流行的溝通方式,不痛快的時候就開啟吐槽模式,自娛自樂。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著名星女郎張雨綺,曾在節目中吐槽自己看男人的眼光確實不行,但是自己又美又有錢,真的沒關系。
所謂前任的傷害是不存在的,沒有誰能撼動自己的快樂,現在過得很開心,自由自在。
她坦言:「男方是暖的還是渣的,我覺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在,這個過程裡面,享受過,痛苦過或者開心過,哪怕你瘋狂過。」
敢於吐槽自己,就是放棄存量思維,擁抱增量思維。
我很欣賞張雨綺這種態度,過往不戀,未來不迎,靜靜做好自己手頭的事和著眼於可以改變的現在,每一天都活得多姿多彩。
正如《誰動了我的乳酪》所說:「當人們學會自嘲,能夠嘲笑自己的愚蠢和所做的錯事時,他就在開始改變了。」
真正有趣的人具備的第三個特質,就是敢於自嘲,活得灑脫。
保持好奇,活得精神
一個人對世界有多好奇,他就活得多有趣。
蔡瀾經常以 美食 家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其實他的主業是電影監制,在這個行業做了幾十年。
他有個特點,喜歡在業余時間到處走,到處學習取經,以求滿足自己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
哪怕只是一棵植物,他都會百般琢磨。
就拿浮萍來說,如果他喜歡,肯定會去深入研究世上的浮萍有多少種類,再延伸到其他植物甚至大樹,最後不斷地觀察樹的蒼老枯萎。
研究的過程中還會看很多參考書,從前人那裡得到寶貴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看法。
他不承認玩物喪志,反而認為是玩物養志,看似浪費時間的好奇心,其實是給未來創造驚喜。
據介紹,當蔡瀾在澳洲拍片時,他會抽空跑去酒廠參觀研究,品味不同木桶釀出的酒的風味;
遇見馮康候、丁雄泉等藝術家,就向他們學習繪畫、篆刻之道,每日一有閑情,就拿出刻刀畫筆,寫寫畫畫。
正是他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在很多方面都頗有造詣,所以當蔡瀾退出電影行業時,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玩著玩著就找到尋找全球 美食 的工作。
哪怕現在已經77歲了,蔡瀾依然斜挎著一個黃色袋子,身穿一身黑色唐裝滿世界跑,還會帶著倪匡開直播,現場教人泡妞,代言、開網店,儼然一個翩翩少年。
他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快樂的表情,無論誰和他聊天,都會被其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風趣的表達方式所折服。
如果說這世上有永葆青春和變得有趣的奧秘,那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快樂的源泉,能刺激大腦分泌出源源不斷的多巴胺,讓整個人從頭到尾煥然一新。
真正有趣的人具備的第四個特質,就是保持好奇,活得精神。
王小波說:「趣味是感受這個世界美好的前提,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願你有夢為馬,隨處可棲。
有趣人生
人生一路不平坦,
歷經酸甜苦辣咸。
風雨過後見彩虹,
平安幸福家溫暖。
揚帆啟程終生樂
人生的職責就是一場終生的服務。不論從事何種行業或工作,都要文明理智,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在苦與樂中挖掘出人生的趣味,這種趣味會讓你永遠樂觀向上,伴你美好的一生。要尋找生活的趣味,讀書是重中之重,是人生必修課,只有讀的書多了,獲取知識多了,生活幸福的大門就敞開了,此時,你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去選擇適合自己實際的事去做,例如用寫詩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用唱歌來表達自己浪漫敀激情,用寫作可著書立說,或寫個人的感受,與大家交流分享,用舞蹈彰顯新時代人的新生活,是清潔工把環境搞的舒適即可,是做省意的,活躍好市場經濟。總之,人生的路千百條,只要你肯誠心付出,只要你愛自己的職業,相信,生活處處有陽光,生活時時有樂趣。
揚帆啟程永為樂,耕耘收獲永是福!
❿ 為什麼有的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其實我更想說:「為什麼我們沒有活成我們希望的喜歡的樣子?」
小時候,因為淘氣被媽媽揍了,那個時候心裡就想,長大了我有孩子了一定不打他,我會好好和他講道理,陪他一起玩。長大了有了孩子,孩子一淘氣,手頭還有一堆工作沒有完成的我心頭一緊,隨手就打了孩子一巴掌,在他哇哇的哭聲中,我發現我成了小時候眼中媽媽的樣子。
小時候,隔壁的小輝告訴我,他爸爸每次喝多酒回來就打他打媽媽,每次他看到爸爸喝了酒回來,就戰戰兢兢的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不敢說話不敢做任何事,他說他討厭爸爸。後來長大了,我聽說小輝因為喝酒打他妻子離婚了,自己一個人獨居,還是經常喝酒。這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總是那麼深刻又魔性。
很多人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或許是生活所迫,或許是工作使然,又或許是那個討厭的形象太過於深刻,深入到了骨髓,最後反倒變成了最能影響自己的魔力。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我們自己喜歡的樣子,陽光、開朗、心胸開闊,努力上進……
應該說大部分人活成了自已討厭的樣子,小時候的理想夢想有幾個人能去實現,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自已曾經有過什麼夢想。
小時候看過一本書《上海的金枝玉葉》提到了老上海永安百貨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瑩,一位真正的貴族女孩。當然環境好的時候,應有盡有的精緻。最令人驚奇的是後來,百貨公司被收回她被送去鄉下勞改,養豬 ,干著臟活累活,條件特別艱苦。她也能用鐵絲煤球烤吐司,用鋁鍋蒸蛋糕當下午茶,看來內心精緻才是真正的精緻。
當時看到這段的時候就想著以後自已也要活著精緻,溫文爾雅,最起碼的書卷氣息還是要有的。現在卻是被生活所改變,變的世俗、嘮叨。終究變成了自已曾經最討厭的人。
對不起,我也沒有活漏手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還在努力中。
一個人為什麼會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我想應該是有 某些方面的慾望對自己的吸引力太厲害 ,導致自己 把其他的底線全部打破 才接近自己最想要的那個方面,這樣自然就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舉個例子,大家看過甄嬛傳沒,甄嬛一開始進宮,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妃子,有自己的底線,不害人,不逾矩,後來因為後宮爭斗鄭梁,在身家性命都快沒了的情況下,雖然有些事情是她以前不會做的,但是為了保護自己和身邊人,她必須用盡所有的計謀和手段,才能武裝自己,得到自己所要的,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犧牲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自己想要的樣子。
一個人怎麼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呢?
第一: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努力改變自己的缺點。
第二:要有自己的夢想,守住自己的初心。
第三: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
第四:做事情有計劃,一步一個腳印的達成。
這樣即便成不了自己最喜歡的樣子,也一定對得起自己,不會是最討厭的樣子。
在生活中我們總自已為是,後來發現我們什麼都不是。甚至把生活活得一團糟。
生活所迫吧,有很多事情是你非常不想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那才是討厭的你!最簡單的:職場喝酒陪客戶,有些人酒量是真的不行(我酒量就特差)所以他不喜歡喝酒,就是平常開心的事情稍微喝一點,但是吧,如果你有個很好的機遇,讓你去陪客戶談合同,那你能怎麼辦,一個老總,你得給他敬酒吧..一來二去,還有就是那種見不得光的行業,她們如果很富有,生活滿足,她們能夠作賤自己去做那種事情嘛?沒有人是願意的,說白了,錢的問題,生活所迫。相信很多人看過一喊搜運個感人的視頻,一個人違規了被交警逮到,那個人下車真的哭的很傷心,很真實,也很感觸,自己生活不易,每個月都要換房貸車貸,自己多餘的錢都沒有,這大概就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吧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你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趁現在好好努力吧
我們心中都有各自的標准
小孩有小孩的標准,大人有大人的標准。男人有男人的標准, 女人有女人的標准。
婆婆又婆婆的標准,媳婦有媳婦的標准。顧客有顧客的標准,商家有商家的標准等等
各種標准參差不齊,各種標准出發點不一樣
總之, 從自己出發,做好自己。
很榮幸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變了,有的人變成了喜歡的模樣,有的人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改變的原因也千篇一律:
迫於現實的壓力
現實是殘酷的,因為它充滿了很多未知數。而這些未知因素會讓一個人開始變得無助。
而想要開始適應這個 社會 ,就不得不開始發生改變,有些人為了生存,會失去初心,有些人厭煩了爾虞我詐,會開始享受孤獨。
似乎這個世界在告訴我們,是時候改變了,而有些人為了適應這個世界,不得不變成曾經討厭的模樣,比如開始學會討好別人,委曲求全。
對未來的定義過於草率
這世界車水馬龍,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的事情,也無法知道下一秒的我們會是怎樣的。
或許因為當初的那份無知,過早的定義了未來,自以為人生就一定會朝著原有的方向走,自己也會變成想像中的自己。
但現實並非如此,太多因素在不斷的影響著我們,有時候你會發現,曾經討厭的那個人,到後來也沒有那麼討厭了,而你會慢慢的開始接受這些變化。
使得自己也在潛移默化中朝著原本不喜歡的方向發展,也開始變得成熟,慢慢成長。
無法真正的面對自己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變了,而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逃避自己。
一個真正強大而優秀的人,會做到對自己負責,無論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都可以坦然面對且不忘初心。有些人變成了討厭的人,也是輸給了自己。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我在一次分享中有提及過。
首先,我們在生活中,是主動的去迎合著整個 社會 ,而非坐等整個環境來迎合我們。
曾經有一本書叫秘密,裡面提及了一個詞叫吸引力。我們越是在潛意識中不斷暗示自己,我們就越加容易得到自己潛意識中的暗示。
所以,我們並非是變成了最討厭的那個自己,而是在我們生活的圈子,環境中,我們在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是在暗示著自己,變成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安全,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所以我們到現在成為了什麼樣,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有沒有避免方法呢,肯定有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各種雞湯,各種正能量,其實就是在不斷的灌輸我們思維,讓我們去改善自己潛意識中的想法,提升認知,通過閱讀的力量可以讓我們認知更加廣闊。
對萬事萬物懷揣著敬畏之心,無論何時何地勿忘初心!
人人都想活成自己,卻往往成了別人和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在中國,大多數普通孩子3歲以後,上了幼兒園就不再擁有自由和自我,我這么說想必反對的人應該不多吧。
上了幼兒園就要接受老師的管教和父母各種啟蒙教育的灌輸,送進各種「一切為了你好」的興趣班裡了,僅僅為了不知道哪個專家論證的「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從那時開始就沒有了自己的「標簽」,在努力做別人眼中的優秀的自己,沒有了自我,也不是自己的心之所想。於是我們慢慢被磨掉個性,卻又做不到所謂的「標准」和「優秀」,漸漸地越來越不像自己,也漸漸地越來越違背自己的意願,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或許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就是「折射效應」吧,失去了真我的反射往往都是扭曲畸形的。
所以,還是努力做個真實的自己吧。
[捂臉][捂臉]生活的不斷碾壓和壓榨
就像甘蔗被啃的只剩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