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圖片 » 火雞節小蛋糕圖片
擴展閱讀
皮衣蛋糕裙搭配什麼鞋子 2024-11-16 01:21:18

火雞節小蛋糕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4 03:49:20

『壹』 感恩節的起源是什麼幾號有什麼特殊的習俗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余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只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徙。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鬆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於是,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對於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隻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隻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於11月21 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准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里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倖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於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乾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布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隻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夥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日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盡管感恩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節日期間,仍然有成千上萬人抽出餘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參觀、游覽,重溫美國的歷史。今天,不僅美國人過感恩節,加拿大人也把它視為例行節日。這或許因為,在加拿大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生活著許多英國移民的後裔吧!

『貳』 明天是感恩節送男朋友什麼禮物好呢

感恩節是美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當這個節日到來,大家都會狂歡兩天,吃吃喝喝,想送給男朋友禮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侶間互送禮物不但能充當情感之間的調和劑,而且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感恩節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比較好呢?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建議:

圍巾

冬天到了,我么可以趁著感恩節選一條好圍巾送給男朋友,貼心溫暖又實用,而且女生送男生圍巾還有表達愛意的意思,這個很多人不知道吧哈哈,可以松下哦!

其實說了這么多,只要你送的禮物,無論是什麼,裡麵包含著你的心意,相信他都會喜歡的。還有就是如果你的男友喜歡小動物,送個可愛的小寵物給他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後,祝你們幸福哦

『叄』 感恩節是幹嘛的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體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入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這怎不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入共度佳節。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清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值得—提的是。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入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思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於北美洲的野禽,後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隻可重達四五十磅。現在仍有些地方設有豬場,專供人們在感恩節前射獵,有興趣的人到豬場花些錢,就能親自打上幾只野火雞回家。使節日更富有情趣。火雞的吃法也有一定講究。它需要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肚子里還要塞上許多拌好的食物,如碎麵包等。端上桌後,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

感恩節的食物除火雞外,還有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自己烘烤的麵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東西都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

感恩節餐桌的布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一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一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乾果。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於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後把客人讓到客廳里,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願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億往事,直到最後一根蠟燭燃盡。感恩節宴會後,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游戲。第一次感恩節,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後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鍾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於穿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裡,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後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裡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們最喜愛的游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常常惹得大家捧腹大笑。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日里驅車到鄉間去郊遊,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遊客們嚮往的所在。在那裡,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製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裡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遊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多少年來,慶祝感恩節的習俗代代相傳,很少發生變化。而且無論是在岩石嶙峋的西部海岸,還是在美麗富饒的夏威夷島,人們幾乎都在以同樣的方式歡度感恩節。它是不論何種信仰、何種民族的美國人都要慶祝的傳統節日。

『肆』 [十萬火急!!!]關於英美文化的手抄報一張

英語國家中傳統的文娛和體育活動;棒球、橄欖球等;英國;4月23日/7月---戲劇節--為紀念莎士比亞而舉行的盛大文娛活動
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聖誕節---12月25日,情人節----2月14日;感恩節—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開始,持續四天
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倍感親切。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習 俗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體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入共度佳節。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清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美 食
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感恩節的食品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於北美洲的野禽,後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隻可重達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自己烘烤的麵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
游 戲
感恩節宴會後,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游戲。第一次感恩節,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後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鍾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於穿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裡,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後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裡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們最喜愛的游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
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日里驅車到鄉間去郊遊,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遊客們嚮往的所在。在那裡,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製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裡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遊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多少年來,慶祝感恩節的習俗代代相傳,無論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還是在風光旖旎的夏威夷,人們幾乎在以同樣的方式歡度感恩節,感恩節是不論何種信仰、何種民族的美國人都慶祝的傳統節日。
聖誕節
12月25日這一天,各教會都會分別舉行崇拜儀式。天主教與東正教舉行聖誕彌撤,新教舉行聖誕禮拜。有些教會的慶祝活動 從午夜零點就開始。除崇拜儀式外,還演出聖誕劇,表演 耶穌降生的故事。
聖誕起源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瑪麗婭已和木匠約瑟夫訂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聖誕PARTY:
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PARTY。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聖誕帽,唱著聖誕歌,說說大家的聖誕願望。
聖誕大餐:
聖誕節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聖誕節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在的人們過節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聖誕節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還有帽尖發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多大都可以,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禮。要是有人聖誕節送小汽車那怎麼辦?那最好就叫他寫張支票放進襪子里好了。
聖誕卡:
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聖誕、新年快樂之類的祝願的話。
報佳音:
聖誕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聖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聖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當年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報佳音」的人稱為Christmas Waits,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盡是歌聲。

『伍』 幫我找找英美國的民風民俗~急

1、英國人一向注意服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場合,英國人還保留不少傳統服裝。法院正式開庭時,法官仍然頭戴假發,身穿黑袍。教堂做禮拜時,牧師要穿上長袍。每屆國會開幕,女王前往致詞時,更是頭戴珠光閃爍的王冠,隨行的王宮女侍都身著白色的長裙禮服;王宮衛士身穿鮮紅的短外衣、黃扣黃束腰,頭戴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的衛士黑帽、黑衣、上綉紅色王冠及紅色邊線。近衛騎兵是黑衣、白馬褲、黑長靴、白手套,頭戴銀盔,上面飄著高高的紅穗。
英國人每天生活中有一項必不可或缺的內容——閱讀報刊、雜志、書籍。人們手捧報刊、雜志閱讀的情景隨處可見。英國人喜歡逛書市,購買自己中意的書籍。在英國,圖書館是人們喜歡去的地方。英國有一個完整的公眾圖書館網,總藏書量超過一億冊。

�英國人喜歡放風箏。在英國,每年銷售風箏達二三百萬只。英國倫敦的「風箏玩賞者協會」擁有大批的會員。

�英國家庭平日的起居生活比較簡單和有規律。除了年輕人外,晚上的娛樂生活也很少。

�英國人的三大主要姓氏是史密斯(Smith)、瓊斯(Jones)和威廉姆斯(Williams)。

�世界西裝三大流派之一的英國型,很精緻,款式上更符合人體自然狀態,其色彩的跨度大,有墊肩胸襯,但會顯「做作」。

�在英國,對酗酒開車的初犯駕駛員,吊銷駕駛執照一年。在十年內重犯者吊銷執照三年,外加1000英鎊的罰款。酒後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處以終生不能開車,經濟上給予重罰。英國的選舉法規定,競選人不準在電視上為其競選付錢做廣告。但它要求所有的電視頻道將其黃金時間撥出一部分讓主要政黨及其競選人陳述他們的觀點。英國的城鎮里有許多競選廣告牌。有的竟高達20英尺。

�在英國,請別人晚上看演出,或者請吃飯是人們認為可以接受的邀請。

�英國軍隊在英國生活中享有盛譽。英軍的每一個營和團都有自己的習俗和傳統。英國軍人的薪金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本工資;另一部分是相當於工資12%的補貼。補貼是對軍人軍旅艱辛生涯的一種補償。英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為軍人發放這種補貼的國家。
英國人很自覺地遵守公共秩序。需要等待時會自覺排隊。在自動提款機旁,人們會有意識地與正在使用機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離。在擁擠的地方,人們習慣盡量保持距離,避免碰撞。
在自動扶梯上會自覺靠右站好,以便急於通行的人從左側通過。

英國人彬彬有禮,提出請求時說「please」,接受了幫助或服務後說「thank you」,無論事情多麼微不足道。

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避免在晚上10點後打電話到別人家。

盡量避免在室內吸煙。如果你確實想吸煙,應該先徵得其他人的許可。

到英國人家中做客,應准時赴約,並應准備一些小禮物送給主人,早到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餐後應留下來進行社交談話,如果一吃完就告辭是非常不禮貌的。

安靜地吃東西並且吃完自己餐盤里的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盤上表明你已經吃完了。如果你沒吃完,就把刀和叉分開呈「八」字形放在餐盤上。

英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聊天。但要注意,吃東西的時候張大嘴,哪怕是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訣竅是:吃東西和說話交替進行;只往嘴裡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須張大嘴,請用一隻手遮擋它。

英國人不吃動物的頭、足和內臟器官,所以他們形象地稱,他們只吃動物的肉,而不吃動物。

在英國人的食物中馬鈴薯替代米飯作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習慣用餐時吃馬鈴薯,不要不好意思要米飯。

酒吧是英國人喜歡與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國學生可能會被邀請出去「喝一品脫」(go out to have a pint),作為與英國學生社交的開始。

"Do It Yourself"(D.I.Y.自己動手)和園藝是許多英國人的愛好,因為在英國人工非常昂貴。如果主人在自己的花園上化了很多工夫,他們很可能會為它感到驕傲。因此,恭維他們的花園是進行進一步談話的很好的開始。

2、美國人穿衣打扮無拘無束,十分隨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在大街還是在小巷,人們的服裝形形色色,無奇不有。甚至有人故意標新立異,競尚新奇,許多老年人的衣服比年輕人更艷麗。美國人雖著裝隨便,但也講究社交禮儀。一般說來,美國人不穿背心出入公共場所,更不能穿睡衣出門,晚上有客來,也必須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才能開門見客。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五花八門。美國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細致上下功夫,而更講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國擁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風味菜餚,如東北部的蛤肉雜燴,賓夕法尼亞洲的飛禽肉餡餅,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在夏威夷,「波伊」是最著名的食品之一,這是一種用塔羅樹根蒸熟搗碎後製成的漿狀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來卻美味可口。還有一種「鳥肉盧奧」也別風味,這是一種將鳥肉、可可、牛奶和塔羅樹葉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在印第安人居住區,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當著名。此外,遍布美國城鄉的大小餐館,有法國風味、義大利風味、希臘和瑞士風味,各式食品如義大利通心粉和餡餅,德國的羊肉片,中國的炒麵,印度的咖喱飯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餚,都已成為美國人喜愛的食品。此外,遍布城鄉的酒吧和咖啡館也是人們常去的飲食和娛樂之處。在這種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並配有演奏樂隊或卡拉OK。人們可以助興娛樂或跳舞。
在公共場合,美國人特別尊重女性,處處女士優先。在社交場合,男士對女士要謙讓、關照;行路時男子走人行道外側;入座時先讓女子坐下;進門時男子應先行並為女子開門;上、下樓梯或乘電梯時要讓女子先行;用餐時請女子先點菜;告辭時讓女子先起身;陌生女子失落東西,男子也應為其拾起歸還;與女士打招呼,男士必須起立。

去親朋家作客,進門時要擦去鞋上泥土、脫帽,濕的雨衣雨傘放在室外。進門應先問候女主人,再問候男主人。賓客較多時,可以只與主人和熟人握手,對其他人只需點頭示意即可。要多談眾人感興趣的話題,不要只講自己感興趣的事。作客時不可隨意翻動主人的東西、撫弄擺設,也不能打聽擺設的價格。在主人家打長途電話,要徵得主人同意,並留下電話錢,說是給主人的孩子買糖果用。作客時不宜久留;主人沒有留客用餐,客人則應在用餐時間之前告辭。會抽煙的客人應接受主人敬的煙,而不能抽自己帶的煙。美國人重視生日,尤其是孩子的生日。應邀出席生日聚會的客人應送禮以示祝賀。
美國的節日比較多。7月4日是為美國獨立日。美國的政治性節日還有國旗日、華盛頓誕辰紀念日、林肯誕辰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等。2月14日為情人節,在這一天,戀人之間都要互贈卡片和鮮花。5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是美國的法定節日。11月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也叫火雞節,是北美洲特有的節日。這一天也是家人團聚、親朋歡聚的日子,還要進行化妝遊行、勞作比賽、體育比賽、戲劇表演等活動,十分熱鬧;火雞、紅莓苔子果醬、甘薯、玉米汁、南瓜餅等節日佳餚讓人大飽口福。12月25日為聖誕節,是美國最盛大的節日,全城通宵歡慶,教徒們跟隨教堂唱詩班挨戶唱聖誕頌歌,裝飾聖誕樹,吃聖誕蛋糕。

美國人忌諱數字13和星期五。他們將黑貓從面前經過和打破鏡子視為凶兆。將蝙蝠視為凶神形象。忌在街上走路時啪啪作響。忌用一根火柴為三個人點煙。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五花八門。美國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細致上下功夫,而更講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國擁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風味菜餚,如東北部的蛤肉雜燴,賓夕法尼亞洲的飛禽肉餡餅,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在夏威夷,「波伊」是最著名的食品之一,這是一種用塔羅樹根蒸熟搗碎後製成的漿狀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來卻美味可口。還有一種「鳥肉盧奧」也別風味,這是一種將鳥肉、可可、牛奶和塔羅樹葉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在印第安人居住區,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當著名。此外,遍布美國城鄉的大小餐館,有法國風味、義大利風味、希臘和瑞士風味,各式食品如義大利通心粉和餡餅,德國的羊肉片,中國的炒麵,印度的咖喱飯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餚,都已成為美國人喜愛的食品。此外,遍布城鄉的酒吧和咖啡館也是人們常去的飲食和娛樂之處。在這種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並配有演奏樂隊或卡拉OK。人們可以助興娛樂或跳舞。

『陸』 每年的11月22日是感恩節,請問感恩節的由來,寫詳細點!

感恩節概述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備感親切。
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 holiday ),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拜者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莎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 die )飢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即1621年開始播種。整個夏天( summer )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將取決於即將到來的收成。最後( finally ),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准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乾 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他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 roast turkey )和南瓜餡餅( pumpkin pie ),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於傳統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food )。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麵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術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麼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布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余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只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徙。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鬆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於是,清教徒的著名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102名同伴,在1620年9月,登上了一艘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對於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隻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
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隻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於11月21 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准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里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倖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於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里,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乾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布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
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隻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夥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日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盡管感恩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節日期間,仍然有成千上萬人抽出餘暇,前往普利茅斯港參觀、游覽,重溫美國的歷史。今天,不僅美國人過感恩節,加拿大人也把它視為例行節日。這或許因為,在加拿大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生活著許多英國移民的後裔吧!

『柒』 母親節是幾月幾日父親節幾月幾日感恩節幾月幾日

母親節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父親節是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感恩節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母親節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父親節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

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是在這一天過父親節。節日里有各種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動有關。

中國大陸官方沒有設立正式的父親節。但內地民眾習慣上使用6月第三個星期日當做父親節;中國台灣父親節是8月8日。中國台灣的父親節訂於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稱為「八八節」。

感恩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美國感恩節的食品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後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自己烘烤的麵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

『捌』 有關感恩教育的資料

感恩,《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對於感恩意識,中國的「孝」文化闡述最為深刻,比如:「萬善孝為先」。外國的天主教徒飯前要做祈禱,還專門規定了感恩節,雖然它是一種宗教文化,但也是感恩心態的體現。所謂感恩,我的理解是,我們每個人,從生到死的歷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或者享受著別人或自然界的有形的、無形的,主動的、被動的幫助,比如陽光,空氣,水,食物,還比如父母,老師,同志朋友等等,離開了這些幫助,我們成長不了,甚至於可能一天也生存不下去。因此,我們應該真誠的感激大自然,感激那些幫助過自己的所有人,並努力給別人以幫助,保護好大自然,創造出最大價值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回報自然,這就是感恩。所謂「學會感恩」,就是要通過經常有目的的感恩教育,讓學生系統性的了解和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己與父母及其它親人,與老師,與親朋,與國家,與學校等等周圍一切與自己發生聯系的事物的關系,了解和認識「幫助」的意義,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自己是怎樣接受的幫助而感受被幫助,從中領略到父母親人之愛,社會之愛,國家之愛,大自然之愛,學校老師之愛,認識到什麼是大愛,什麼是小愛,從而對這一切的幫助和給予的愛自然而然產生感激心態,感激意識,並有效仿和學習的意識,也就是知道回報別人的幫助,這就是感恩意識,就是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對人的一生發展很重要。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往往有謙虛之德,有敬畏之心,有為善為意,有成人之美,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有正確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挫折的韌性。學會感恩就等於找到了人生精神的杠桿,架起了做人的支點。我們要培養青少年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使其養成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於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後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英國教育家洛克也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話》中寫道的:「我們幼小時所受的影響,哪怕極小極小,小到無法覺察出來,但對日後都有極大深遠的作用。這正如江河的源頭一樣,水性極柔,一丁點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發生根本的改變,正由於從源頭上的一丁點引導,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後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我認為少兒們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頭一樣容易引導到東或者西」。中國古代的「三字經」中也說「人之初,性本善」。是的,學生時代正是一個人思維成長和成熟定型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教育結果如同萬丈高樓的地基,雖然它是被深埋在地底,但卻支撐著高樓大廈的矗立,進行感恩教育也是這樣,要通過數十年的從小學到中學的持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感恩教育,讓青少年學會感恩,把感恩意識深深根植於的心中,鑄就一生的做人的基礎。因此,進行感恩教育應該列入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長期教育。
學會感恩,學會孝親敬長、關愛他人、熱愛故土、精忠報國、敬畏自然、珍愛生命等,也就學會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感恩父母。「百善孝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這是人生最大之愛,因此,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
感恩師長與同學。「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師長啟迪我們的智力,同學帶給我們的歡樂,我們要感恩師長的教育和支持,感恩同學的信任和情誼。因此,感恩師長、同學是立德之本。感恩社會與祖國。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社會和祖國給予我們和諧安定的良好環境,我們自然要回報於社會,感恩於祖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一個對國家、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才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可以說,感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感恩自然。大自然賜與我們陽光、雨露、空氣,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資源和空間。我們要感謝大自然慷慨的饋贈,要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隨順自然。感恩自然,就要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珍惜資源愛護家園。可以說,感恩自然是生存的基礎。
總之,感恩是一種愛的意識,是一種大愛、是一種責任,學會感恩是細小得讓人幾乎看不到的細節,是無數次的壯舉和無數次暖人心扉的感動。
學會感恩並不難,感恩方式很多很多,有時是一個歉意的表示,有時是一個抱歉的微笑,有時是一句溫柔的話語,有時就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央視曾播過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看到他媽媽給奶奶洗腳,也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就是學會感恩,它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現代文明的體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會感恩,讓我們每個人都分享感恩的快樂,體會感恩的溫馨,感恩黨,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感恩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更加美好。

『玖』 感恩節的來歷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處在飢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最初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1863年,林肯總統把感恩節定為法定假日。到1941年, 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令,把感恩節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凡,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都有化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分開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品嘗美味的感恩節火雞。
加拿大感恩節的由來
加拿大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或許也知道加拿大議會將感恩節列為法定假日稍晚於美國。但加拿大的第一個感恩節要比美國早40年,加拿大感恩節的慶祝活動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人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的傳統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謝上天給予的成功的收獲。加拿大的感恩節早於美國的感恩節,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加拿大的收獲季節相對於美國早一些,因為加拿大更靠近北部。加拿大的感恩節通常被認為受三個傳統習慣的影響。
其一是來自歐洲傳統的影響。從大約2000年以前最早的一次收獲開始,人們就已經慶祝豐收,感謝富饒的大自然給予他們的恩施和好運。當歐洲人來到加拿大後,也將這一傳統帶入加拿大,並對後來加拿大感恩節的傳統產生影響。
其二是英國探險家慶祝生存的影響。在清教徒登陸美國馬薩諸塞的40年之前,加拿大就舉行了第一個正式的感恩節。在1578年,一位英國探險家命名馬釘法貝瑟(Martin Frobisher)試圖發現一個連接東方的通道,不過他沒有成功。但是他在現今的加拿大紐芬蘭省建立了定居點,並舉行了一個慶祝生存和收獲的宴餐。其它後來的移居者繼續這些「感恩」儀式。這一次被認為是加拿大的第一個感恩節。
其三的影響來自於後來的美國。1621年的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新大陸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在美國革命其間,美國一批忠於英皇室的保皇黨遷移到加拿大,也將美國感恩節的習慣和方式帶到了加拿大。1750年慶祝豐收的活動被來自美國南部的移居者帶到了新四科舍(Nova Scotia),同時,法國移居者到達,並且舉行「感恩」宴餐。這些均對加拿大的感恩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79 年加拿大議會宣稱11月6日是感恩節和全國性的假日。在隨後的年代,感恩節的日期改變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議會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感恩節,在這一天感謝萬能的上帝保佑加拿大並給予豐富的收獲。
美國是在1863年,由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通常美國感恩節的典故總是離不開清教徒和著名領袖布雷德福、102名同伴、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製帆船五月花號、科德角灣、普利茅斯港、印度安人和酋長馬薩索德。這些是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兩國的感恩節之間有許多相似性,譬如裝滿花果穀物象徵豐饒的山羊角(cornucopia)和南瓜餅(pumpkin pie)。加拿大感恩大餐的餐桌上的食物通常也與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不同,有些是鹿肉和水鳥,有些是野鴨野鵝,但目前主要是火雞和火腿。
埃及人的「感恩節」
古埃及的收獲節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莊稼神Min而舉行的。他們的收獲季節是春天,所以這個節日在每年春天舉行。節日中,古埃及人首先舉行遊行,過後便是節日宴會。同時,音樂、舞會、體育競技等也是他們的慶祝項目。
古埃及人在慶祝玉米收獲時,常常假裝哭泣而且悲痛欲絕,這是為了欺騙他們認為存在於玉米中的「精神」。他們害怕收割仍在生長的玉米會使這種精神發怒.
希伯來人的「感恩節」
猶太人也要慶祝收獲,他們的節日叫Sukkoth,每年秋天舉行的Sukkoth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Sukkoth開始於希伯來月歷中Tishri(猶太人的某個月份)的第15天,Yom Kippur(猶太人一年中最神聖的一天)後的第五天。
在維持8天的Sukkoth節日中,猶太人用樹枝架起小屋,以此來回憶他們祖先禮拜的聖壇。這些小屋都是暫時的,樹枝沒有插入地下,屋頂用茅草覆蓋著,便於光線進入。屋裡懸掛著水果和蔬菜,包括蘋果、葡萄、玉米還有石榴。節日的第二天,猶太人便在星光下的小屋中舉行他們的節日宴會。
希臘人的「感恩節」
古希臘人信奉很多神,他們的玉米女神(實際上是所有谷類的神)叫Demeter ,他們每年秋天舉行的Thesmosphoria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女神的。
節日的第一天,已婚婦女們(可能是把懷孕和莊稼的生長聯系起來)搭起一座座蓋滿樹葉的小屋,裡面放上用植物做的長椅。第二天是他們的齋戒日。第三天便舉行宴會,並以玉米種子、蛋糕、水果和豬為禮物供奉女神。

『拾』 感恩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感恩節吃的傳統食物包括:火雞、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米麵包、土豆泥。

1、火雞


感恩節傳統食品還有甜土豆泥。土豆富含蛋白質,含量甚至優於大豆,最接近動物蛋白。土豆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

土豆還是富含鉀、鋅、鐵的食物。所含的鉀可預防腦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質、維生素C,均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