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圖片 » 董卓蛋糕圖片
擴展閱讀
東方富康蛋糕房圖片 2025-01-19 03:26:22
四川蛋糕冷櫃圖片 2025-01-19 03:19:46
像狗一樣的蛋糕圖片 2025-01-19 03:09:21

董卓蛋糕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6 21:22:59

『壹』 董卓有四位大將,呂布第一華雄第四,那其他人呢

漢末大亂,雄傑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董郡,眾動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華陽國志》

之後曹操不斷聲名鵲起,郭汜和李傕一樣最終也成為了曹操成名路上的墊腳石,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董卓手下的這四個大將,最終的結果都很慘。

說完了這四個人,我們還得再說下這個排名問題,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四人對於董卓而言,遠沒有牛輔重要,所以這個排名並不具備權威性,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董卓本就被貼上了亂臣賊子的標簽,他手下的大將排名自然也不重要。

『貳』 董卓死後,剩下的西涼軍結局如何

董卓死後,其家屬全部被殺。西涼軍群龍無首。董卓有一女婿牛輔在陝州駐扎,倖免於難。本來他可能統領西涼軍。可是,牛輔知道董卓被殺,自己膽小如鼠,直接丟棄軍隊跑了,後來被他的跟隨因財殺了。

原本在牛輔下面的李催,郭汜,張濟幾人也要分贓散夥。這時賈詡出來說話了,他說不如大家一起招攬董卓舊部殺進長安,或成大事。李催郭汜張濟以及董卓的部下樊裯都積極響應。於是,李催郭汜等人聚集十萬之眾犯長安。

只有張濟駐扎在外,卻也因為糧草問題跑到了南陽一代,後在搶掠糧草時戰死。張濟死後,他的侄兒張綉帶這部下投了劉表駐守宛城(今南陽),後來張綉投了曹操。這些西涼的軍兵歸了曹操了。

西涼軍的土崩瓦解,意味著東漢末年又一個新的時期的到來,那就是曹操勵精圖治統一北方的時期!

『叄』 三國演義中十五個主要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點

  1. 諸葛亮

    外貌特徵: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頭戴綸巾,有時坐一輛四輪小車。

    性格特點:治蜀有方。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嚴於律己。 街亭之役,馬謖違節,造成敗局,但他主動承擔責任。不謀私利。他只靠俸祿為生,不以權勢謀私利。知人善任。他從蜀漢大業出發,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

    『肆』 董卓是怎樣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人人都怕的諸侯的

    三國的開始離不開一個人,董卓,這個在歷史上名聲不好,心胸狹窄,多疑殘暴的“平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權力的中心,又是怎樣一路挖坑將自己坑害的呢?

    圖片:董卓被誅殺劇照

    不得不說董卓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也是時代賦予了他機遇,一個有勇無謀,殘暴專權的地方豪門,居然能夠控制東漢朝廷,不得不說,這也怪東漢末年朝廷統治太失敗了。

    『伍』 漢末三國時期以董卓開始的關中地區勢力,最後被誰終結了

    漢末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世,"黃巾起義"的爆發和陸續四起的黃巾余黨導致權力下移到地方,而董卓進入洛陽,真正導致中央和地方之間聯系的完全失控。在地方形成各個軍閥的統治,中央也經歷了難以言喻的內耗和摧殘,首當其沖就是關中三輔地區。關中三輔地區的動亂從東漢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到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二十一年的時間,從董卓始,從曹操終。

    關東聯軍興起,董卓遷都長安

    曹操進攻漢中,要求從關中地區行軍,這是一個"假道滅虢"的計策,當然如果關中軍閥不讓,這也就成為一個陽謀,逼反關中軍閥繼而消滅。關中軍閥果然不允許曹操經過,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支軍閥組成聯軍抵抗曹操,被稱為"關中十將"。曹操與"關中十將"展開激烈的戰爭,主要地點在潼關、渭南一帶,被稱為"潼關之戰"。曹操一舉擊潰"關中十將",繼而派遣夏侯淵等人掃平在關中的各個殘余勢力,最終控制了關中地區,後來也成為與蜀漢對抗的主要軍事基地,最終從關中出兵消滅了蜀漢。

    『陸』 李儒究竟是什麼人作為董卓手下第一謀士,他的計謀怎樣

    大家好。說到顧問,很多《三國演義》的粉絲可能會立即想到一系列的人物。郭嘉、諸葛亮、司馬懿、賈詡、龐統、法正....。等等。那麼誰是最好的戰術家呢?可能,沒有什麼比郭嘉、賈詡、法正更好了。諸葛亮,司馬懿,更是統帥。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一條策略:上表晉京秦王


    諫官李儒說:"我雖在詔書中,卻有許多影子。何不遣人上表,有理有據,大事可圖。" 卓然大喜,遂上表。其人微悅。"竊聞天下所以亂者多矣,皆由黃門常士章讓而故辱日常理。吾聞揚湯止沸,為薪;癰疽之痛,甚於毒。敢於鼓吹入洛陽,除讓,請。國家有福了! 天下有福!"


    御史鄭泰提醒說:"董卓者,狼也。他領兵進京,就會吃人。"


    魯智深提醒說:"智素了解董卓的為人。他面目慈祥,內心無情。你進了禁宮,就會有麻煩。最好不要來,以免引起混亂。"


    這很了不起,因為奉旨是指皇帝的書面命令。還是被動的,皇帝叫你出兵,你才出兵呢,就算你帶兵進京,還是有多少人懷疑,但 "表 "就不一樣了,表是指古代朝臣向君主遞交奏章的一種形式,但與後來的題目不一樣,內容要求更規范。這是向朝廷正式宣布自己的意圖。是你主動幫助皇室鏟除亂黨,而你主動向朝廷 "露面",更能得到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使你的進京遊行有了所謂的合法性。從這個角度看,李儒確實不簡單,考慮問題很周到。


    他是董卓的第一參謀,六次出謀劃策。他被稱為 "三國第一毒師"。


    第二條計劃:脅迫皇帝命令皇子們


    董卓秘密告訴李儒:"我想讓皇帝退位,立《陳留王》。為什麼不呢?"


    李儒說:"政府沒有主人。如果它現在不行動,以後就會改變。次日於溫明園,召諸官,誥命以廢;不從者斬,而專制游於今矣。"


    董卓想廢漢帝,立陳留王,但他不敢下決心。於是他又問李儒。李儒不僅肯定了董卓的想法,而且還詳細解釋了這樣做的好處。李儒的第二個建議可以說極大地推動了《三國演義》的歷史發展。


    第三個計劃。呂布殺丁原


    在丁原和董卓的戰斗中,董卓很喜歡呂布的勇敢,甚至說:"我覺得呂布很誠實。我若有此人,何愁天下不亂!" 這時,他的部將李肅提出用金銀珠寶,特別是紅兔和寶馬來賄賂呂布。聽到這里,董卓立即問李儒:"是這樣嗎?" 李儒回答得簡單而精彩。"主公想奪取天下。

    『柒』 為什麼十八路諸侯沒能除掉董卓,還讓董卓的手下挾持了漢獻帝呢

    在動盪的東漢末年,當時的局勢動盪,在朝廷外面有很多的諸侯,但是他們都沒能解決朝廷的危機,當時的黃巾猖獗,有一位道士叫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因為有一定道行的妖邪之術,愚弄了大量的百姓,所以那些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主觀判斷能力,跟隨張角一起組織了「黃巾起義」。

    當時朝廷內有以王司徒為首的朝廷末代忠臣,對董卓敢怒不敢言。在朝廷外有十八陣諸侯。而這十八鎮諸侯雖然組成了以袁紹為首的反動聯盟軍,但是都是為了保存實力,在天下太平以後擁有更多的地盤,來勢洶洶的十八鎮諸侯真正為天下蒼生著想,出門襲擊董卓的只有曹操和孫堅。他們把董卓打的不得已遷都,而此時還是只有曹操和孫堅在攻打董卓,曹操在追擊董卓的時候在滎陽中了呂布的埋伏,差點死在呂布手上,而孫堅帶領了幾萬步兵到了東都洛陽,無意間拿到了傳國玉璽,他想回江東自立為王,最後死在了劉表的手上。

    『捌』 《三國演義》中所有人物的簡介(完整)!

    1、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63歲。

    2、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卧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後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3、關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4、張飛(?-221),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5、公孫瓚,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6、袁術,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後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7、孫權,生於公元一八二年,死於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助下,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後又聯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並在彝陵戰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後遷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台灣省)取得聯系。死後追封為吳大帝。

    8、漢獻帝劉協,漢靈帝的兒子。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後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計殺害董卓後,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火四起。曹操死後,曹丕稱帝,獻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陽公。

    9、劉表,字景升。生於公元一四二年,死於公元二○八年。歷任荊州刺史、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劉備的同宗兄弟,生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病死後劉琮繼位,投降了曹操。

    10、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11、趙雲: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12、典韋:典韋(?-公元197年),陳留己吾縣(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臂力過人。本屬張邈,後歸曹操。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陳,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張綉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13、黃忠:忠早年為劉表帳下中郎將,後隨劉表之子劉琮降曹,鎮守長沙.老將軍以70高齡位列「五虎上將」,實至名歸。

    14、劉禪,生於公元二○七年,死於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大兒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後繼位於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政。諸葛亮死後,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姜維從北伐中原的前線撤回漢中沓中屯田開荒。炎興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鄧艾領軍從陰平險道奇襲成都,劉禪出位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15、王允,生於公元一三七年,死於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大臣。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年時有大志,勤於學習練武。後任豫州刺史,時值大將軍何進准備誅殺張讓等宦官,而參與謀事。歷任從事中郎、河南尹、太僕、尚書令、司徒。曾用連環計與呂布誅殺董卓,後被董卓部將李、郭汜所殺。

    16、田豐,河北名士,袁紹的謀士。多謀善斷,曾為袁紹出過不少奇謀,但袁紹不用。官渡之戰前,他勸袁紹不要攻曹操,袁紹反將其關入監獄。袁紹戰敗後殺害了他。

    17、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游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18、何進,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八九年。東漢大臣。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因妹妹被選入宮中,後來做了太後,才由一個殺豬的屠夫變成了大將軍。漢靈帝死後,將妹妹何太後生的兒子劉辯扶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與袁紹、曹操密謀誅殺宦官,後被宦官張讓等十常侍殺死。

    19、法正,生於公元一七六年,死於公元二二○ 年,劉備的謀士。字孝直,右扶風(今陝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後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立他為漢中王、尚書令、護軍將軍。

    馬良,生於公元一八七年,死於二二二年,蜀國名士,劉備的謀士。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20、城)人。劉備領荊州時任從事,劉備稱帝後為侍中。在劉備東征討伐東吳時,隨軍參謀,劉備兵敗,他也遇害。

    21、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22、郭嘉,生於公元一七○年,死於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最初投於袁紹,見袁紹不重用而離去,經荀 (Yu)推薦為曹操所用。多謀善斷,為曹操打敗袁紹、袁譚、袁尚,出了許多奇計,封洧陽亭侯。隨軍征討烏桓時,因病死於大漠,年方三十八歲。

    23、張昭,生於公元一五六年,死於公元二三六年,三國時吳國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蘇徐州)人。孫策創業時,封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極受信任。後任孫權的軍師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稱帝後任輔吳將,封婁侯。

    24、許攸,袁紹的謀士。官渡之戰中曾幾次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反認為許攸與曹操私通。許攸無奈投降了曹操,獻計讓曹操襲擊袁紹糧庫烏巢,使袁紹兵大敗。後因言語張狂被曹操大將許褚所殺。

    25、荀攸,生於公元一五七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為曹操的謀士。字公達,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後為曹操參贊軍事。曾向曹操獻計打敗呂布、袁紹等。後任尚書令。隨曹操攻孫權時,病死途中。

    26、荀或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27、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阿(今山東兗州)人。為人多計謀,懂兵法。官渡之戰曹操大破袁紹後,程昱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袁軍。曾用計將徐庶從蜀國騙來曹魏。赤壁之戰時曾提醒曹操防東吳火攻,曹操不聽,終致大敗。

    28、費褘,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五三年,三國時蜀國大臣。字文偉,江夏胝(今河南省羅山)人。劉禪即位時,任黃門侍郎、侍中。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時任參軍、中護軍、司馬。諸葛亮死後任軍師,不久代蔣琬任尚書令、大將軍、尚書。後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29、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李、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綉的謀士。張綉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綉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30、董卓,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二年。東漢末年將領,後任太師。字仲潁,隴西臨濼(今甘肅省岷縣)人,性情剛猛,有謀略。在剿滅黃巾軍時曾被黃巾軍打敗。昭寧元年(公元一八九年)響應何進號召,以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東京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袁紹等率八路諸侯討伐時,放火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自稱太師。後被王允與貂蟬所設的連環計所殺。

    31、諸葛瑾,生於公元一七四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32、諸葛恪,生於公元二○三年,死於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從小就因聰明而知名。孫權很器重,曾任丹陽太守,封都鄉侯。孫權死後由他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太子太傅。後因領兵攻魏失敗,被孫峻所殺。

    33、審配,袁紹謀士。會用兵,善打仗,曾協助袁紹軍多次打敗曹操。袁紹死後,幫助袁紹兒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幾次破城都無功而還。後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殺。

    34、蔣琬,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四六年,蜀國大臣。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人。劉備自任漢中王時,他為尚書郎。後在諸葛亮丞相府任長史,諸葛亮死後代其執政,為益州刺史、大將軍、尚書,封字亭侯,大司馬。

    35、譙周,生於公元二○一年,死於公元二七○ 年,蜀國大臣。劉禪在位時任散中大夫、光祿大夫。通曉天文,善寫書文。鄧艾兵至成都時,竭力勸劉禪投降魏國。後被司馬昭封為陽城亭侯,在晉國任騎都尉、散騎常侍。

    36、龐統,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37、闞澤,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四三年,吳國大臣。字德潤,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小時好學,因家窮無錢上學,便替人抄書。孫權稱帝時,任尚書、中書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書令,極有口才。赤壁交戰前,替黃忠前去曹營獻詐降書,騙過曹操。

    38、丁奉,吳國名將。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身經百戰,功績卓著。晚年,吳王孫休為帝,孫琳圖謀不軌,丁奉設計在臘日大會上誅殺了孫琳。

    39、於禁,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39練,武藝出眾。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後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綉、袁紹的戰事,因戰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羽。孫權奪取荊州後,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40、太史慈,東吳名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與曹魏交戰時戰死。

    41、文丑,袁紹上將,河北名將。與曹軍交戰時連敗張遼、徐晃,後被關羽所殺。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42、呂布,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八年,東漢末年董卓部將。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人。素以勇武著稱,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武將。原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後投靠董卓為義子。王允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蟬。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殺。一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43、呂蒙,生於公元一七八年,死於公元二一九年,東吳國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後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魯肅死後,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後不久病死。

    44、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

    45、姜維:三國猛將中最有智謀的一位.姜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後為中郎將,就參天水郡軍事. 甘寧:甘寧甘興霸,東吳第一猛將.水賊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氣力,號游俠。

    46、衛繼:繼敏達夙成,學識通博,進仕州郡,歷職清顯.忠篤信厚,為眾所敬。

    47、曹丕:作為一個統治者,曹丕是個有一定膽識、謀略,又工於心計的人.他更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殘害手足之人.劉禪:後主劉禪是一個無才無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樂,不思進取,無所作為.不辨是非,聽信讒言,最後落得一個被天下人恥笑的下場.陸遜:他是一位足智多謀、有著高超軍事才能的統帥.治國安邦有方,深得百姓愛戴。

    (8)董卓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玖』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手下為何不出戰打敗董卓

    東漢末年,董卓因戰功卓越而備受器重,不久便大權在握。然而,董卓其人有虎狼之心,他不僅弒殺少帝及太後,還專斷朝政。董卓的所作所為很快激起群憤,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在《三國演義》中,董卓麾下有一悍將名為華雄,他接連斬殺許多諸侯手下的將領,讓討伐一度陷入僵局,為何曹操卻按兵不動呢?

    華雄實力不容小覷,曹操怕損兵折將。華雄作為董卓帳下都督,是一員虎將。他偷襲孫堅營寨,並且斬殺其部將祖茂,然後全身而退。經此一役後,諸侯都對他有所忌憚。後來袁術部下驍將俞涉前去應戰,竟然不足三個回合便被華雄所斬殺。而韓馥部下潘鳳更是不足一合便被殺。華雄如此氣勢,曹操也不敢託大。他本就在養精蓄銳中,若是得意將領被斬殺,無異於失去臂膀。

    曹操作壁上觀,也有試探其他將領和諸侯實力的意思。當時的關羽名不見經傳,卻挺身而出,溫酒斬華雄。這讓曹操對關羽刮目相看,也讓後來他一心想要收服關羽。曹操一向工於心計。此時不出手,是為了看出諸侯手下到底有多少可用之才,以便能日後知己知彼攻克對方或是收為己用。劉備此時雖然聲名不顯,但能讓關羽為其鞍前馬後。這一點也是讓曹操不敢輕視劉備的原因。

    曹操雖然為人奸詐多疑,卻對賢能之輩極為看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曹操手下已有夏侯惇等悍將。他們並非不能與華雄一戰,之所以不出戰,很有可能是曹操授意。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確實心機深沉又考慮長遠,堪做帝王。

    『拾』 董卓遷都的歷史原因是因為害怕三國名將孫堅嗎

    董卓擅自廢立皇帝,篡逆之心顯露無疑,這引起了關東諸侯的反對,於是聯合起來討伐。但是這些諸侯們卻是各懷心思,只想著擴隊伍,撈地盤,對於討伐董卓之事卻並不是真心真力。因此,這些諸侯們雖然一個個來頭不小,但真正讓董卓放在心上的也只有袁紹、袁術、劉表、孫堅四人。那麼,官職不過長沙太守,地盤又在很遠的孫堅,為什麼會成為董卓畏懼的人呢?

    孫堅的能戰還來自於董卓對他的了解。早年邊章、韓遂聯合羌人叛亂時,董卓、孫堅都曾經跟隨張溫作戰。用董卓自己的話說,當年平叛所以沒有取得成功,就在於主帥沒有聽取他和孫堅的計策。董卓在此雖有自誇之嫌,但說明他對孫堅還是了解的,正因為如此,董卓才會說:「關東諸侯軍數次失敗了,都非常害怕我,他們不會再有什麼作為了。只有孫堅這個小愣頭青(小戇),他還能用人,應當告訴諸位將軍,要特別注意此人。」可見董卓對孫堅是多麼的畏懼。

    董卓悖逆而行,千夫所指,走到哪裡都註定不會成功。但僅僅從軍事上來說,他遷都長安,還真就避免了和諸侯們的直接對抗,因為他這樣一走,剩下的就是諸侯們相互征戰殘殺了。不過,反過來也可以證明,如果諸侯們真是為了國家,剿滅董卓並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