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要幾張真實地生日蛋糕圖片,真實就好不用太好看
希望你喜歡
⑵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 什麼圖案的比較好一些
媽媽平時照顧家庭那麼累,過生日我們得略表心意,送一個生日蛋糕就是必須的了,但是送給媽媽的蛋糕,一定要注意的事也很多,每天給全家做飯,蛋糕口感一定要好,才能入得她的法眼。外表也一定到好看,色香味俱全。健康是最最最重要的,因為媽媽在我們吃這個吃那個的時候,總是會說我們吃的不健康,沒營養。,她是全家最注重健康的。所以送給她的蛋糕注意三點:好吃、好看、健康。
今年比較流行的裸蛋糕。因為裝飾奶油比較少,水果又多,所以比較受大家的喜歡。裸蛋糕將蛋糕的內容真實地表露出來,不但更有誠意,而且更有獨特的藝術感。但是做跟傳統的蛋糕是差不多的,只是另外加了幾個步驟,將蛋糕胚分離成幾塊,絲毫不影響口感。而且奶油很多,更健康,熱量也低。
名稱:星空祝福
材質:圓形水果裸蛋糕,黃桃、獼猴桃,草莓(以時令水果為准)鋪面,鮮奶、黃桃、草莓等水果夾層(三層夾層)
包裝:免費贈送賀卡、刀、叉、盤、蠟燭
祝語:雖然不能陪你度過這特別的日子,但我的祝福依舊准時送上:在你繽紛的人生之旅中,心想事成!生日快樂
名稱:非凡心意
材質:圓形巧克力水果裸蛋糕,巧克力蛋糕胚,草莓、巧克力裝飾鋪面,鮮奶、草莓夾層(三層夾層)
包裝:免費贈送賀卡、刀、叉、盤、蠟燭
祝語:想念的話,說也說不完,關懷的心,永遠不改變.一串真摯的祝福,一個不平凡的心意,衷心祝願你生日快樂
⑶ 生日蛋糕的照片(至少6張)
。1
⑷ 送子娘娘那天生日
陰歷三月二十日是【子孫娘娘聖誕】。 注:【子孫娘娘】民間稱【送子娘娘】。
⑸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幾號
2009年06月18日。
第三朵雲的聖母指的是第三朵雲的皇後。他們是道教神仙傳說中的三位仙女。她們是財神趙公明的三姐妹,分別叫趙雲曉、趙瓊曉和趙必曉。
碧霞遠君又稱仙玉碧霞遠君,俗稱泰山奶奶,其誕生的時間和起源自古以來,就有女道家,黃帝說、華山說等。
(5)送子娘娘生日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碧霞元君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山神(道教),被稱為碧霞元君,泰山,東岳的天上女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它的道場是泰山,中國五嶽的東部山脈,位於山東省泰安市。
碧霞的影響是在山東泰安傳播的,幾千年來,尤其是明清以後,對中國北方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碧霞的故居是泰山祖母居住的地方。它已經滲透了近一千年的精神文化,被視為民族文化的縮影。
項目景區內有建於公元前280年的魏王城,現存的古城牆遺址,是樂陵的起源。景區內的三女墓是碧霞的姐姐碧鍾的墓。從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出土了許多文物。
林夏元君故居修復,恢復該項目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建兩個大廳(太後廟,雲寺)六分房子,翼二橋,廣場,四大天王,明,轉運館,寺廟,廟宇,日月潭,觀音殿,文昌廟,古代的網站。花園建於宋真宗時期早期夏元君的故居。
⑹ 閩南話「滿月油飯」是何意
"順月"得子的人家,在嬰兒誕生的第三天、一個月、四個月和一年都要慶賀,叫做慶"三朝"、"做滿月"、"做四月日"及"做度臍"。特別是生育第一胎時,不管生男生女,普遍慶賀,反映了自內陸鄉村遷移來的廈門人傳統觀念上顯著的進步。這個風俗一直保持到現在。講究的人家四個日子都做,大部分家庭則多做"滿月"和"度臍"。 慶"三朝"。備油飯、全雞、酒,祭神佛祖先,敬告在他們的保佑下家中又添一新生命。以豆腐、肉、鴨蛋、韭菜、油飯、酒祭床母,祈求她庇護嬰兒。備油飯、全雞、瓮酒、油炸的灌蛋漿這些"做月內"的食品,派人送往外家,正式報告外孫的誕生,稱為"報酒";同時也有顯示"做月內"准備充足,請外家放心之意。外家則以其禮品祭告自家祖靈,婆家的人要向外家祖靈焚香膜拜。媒人家也要送油飯答謝。慶賀新生兒的祭品中,全雞的腳不能像在其他家把時那樣,向雞腹內反折,要兩腳直伸。俗稱此時兩只雞腳象徵嬰兒的雙腳,是絕不能有半點折曲的。油飯是用糯米和香菇、豬肉、大蝦烹成的糯米飯。大蝦、香菇、豬肉 先在大盤子里擺成美麗的圖案,再放上糯米飯,倒扣在專盛油飯的大紅漆木盒內,一盤油光閃亮、鮮艷奪目的油飯即實現在眼前。更早的時候,做"三朝"要同時向鄰里送油飯,凡"做月內"時有來賀的親友都要送,還要選用專供送油飯的永春漆盤。因此是時不乏做油飯的好手,一次做數十上百斤糯米,絕無燒焦的。"三朝"遍送油飯的人家同時也大宴賓客,舉家同慶。後來只有婚嫁時按古代"六禮"照行的所謂"大嫁娶"的人家做三朝時才這么熱鬧。現代都在滿月進行。 收到油飯的人家,都在紅漆木盤下留下部分"油飯頭",即面上的部分香菇、大蝦、豬肉,絕不能全盤收下,叫做"留油飯頭"。同時還要制一些自家煮飯的米放在紅漆盤內,向送油飯的人說;"讓嬰兒頭殼硬!"這是祝賀嬰兒健康成長的吉利話,這叫做"壓盤"。送油飯的人都諳熟這些規矩,決不會帶沒有"壓盤"的紅漆盤畫家。壓盤也有用面干、面線的,吉利後要說"讓嬰兒長歲壽!"也有壓紅包的,要雙個紅包,不能單個,吉利語是"給嬰兒結衫仔帶!"外家的回禮要超過婆家進的,同樣是瓮酒、雞,還有魚、豬肝、豬腰、雞蛋、麻油、鄉餅等。生女嬰的,外家一定要加送豬肚,表示要給女兒"換肚",下一回給婆家生個男的。 廈門風俗,"三朝"時為孩兒哺乳稱"開奶"。以風蔥在粥湯中泡過,拭擦乳頭,丈夫或鄰家長得好的孩子先吮一口,才給嬰兒哺乳。 慶"三朝"的熱鬧比較罕見,普遍合並在做滿月里,所以"做滿月"時,喜慶就顯得格外隆重。 "月"。祭神祖、床母與慶三朝同。曾住神廟向"送子娘娘"或其他廟神求子的人家,還要赴廟祭謝。 油飯要送煤人,送鄰里,送"做月內"時有送禮祝賀的親友,尤其要送外家。送外家的油飯不只一份,還要備辦外家轉贈其親戚的份額,往往是用稱為"樁"的大食盒一盤盤擺著,成盒成盒地抬往外家。外家回之以"滿月圓"即紅色圓扁的饅頭)相賀。同時賀的還有香蕉,祝願外孫明年招來小弟弟;染紅的熟雞蛋,祝願外孫身軀碩壯,臉龐像雞蛋那樣光潔豐潤。婆家就把它們分搭在各油飯盤里,分進該送的人家,如數量不足分配,自己再添補。收到滿月油飯的人家,留油飯頭後,仍分別以粳米、面線、面干放在紅紙上回禮,或以紅包一對致賀。滿月送抽飯的風俗盛行至今。但自開放改革以來,人們口舌已大大嬌貴,收下油飯,慷慨回贈之後,卻不知拿那盤油飯怎麼辦。所以現在漸漸改送油飯為送向店家定製的包裝精美的蛋糕(類似生日蛋糕),由店家裱上諸如"XXX滿月之慶"的字樣,收禮者一般都回以紅包。深知傳統的,一定送2包;新式的家庭進一包,人家也不見怪了。 外家往賀外孫滿月,還須"進頭尾",即嬰孩從頭到腳所穿戴的衣、帽、鞋、飾物等,並送俗稱"剃頭圓"的紅色面桃。 "做滿月"時,要給嬰兒剃掉頭上的胎毛。一般提前數日就剃好了,男嬰選出生後的雙數日子,女嬰則選單數日,有的選在嬰兒出生的第二十四日,意應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剃滿月頭時,先將雞蛋、鴨蛋、荊介(去風)和水,煮成"剃頭水";蛋黃和青蔥汁,拌和備用。理完發後,從水中拿起雞蛋和鴨蛋在嬰兒臉上、身上滾動比劃,日中吟道"雞蛋面,鴨蛋身",美言嬰兒健美。再將蛋黃蔥汁塗抹頭頂,俗稱可以幫助去掉頭上的污垢,加蔥是暗喻嬰兒將來聰明,"蔥"與"聰"諧音。剃下的頭發,以石子壓重,用紅紙包著,放置靨頂,意喻嬰兒頭頂上將有毛發再生。滿月的產婦才可以出房走動,抱著嬰兒拜神拜祖,展示嬰兒的姣容豐姿,合家充滿了喜氣。 滿月當日,辦桌宴請親友,古稱"湯餅會"。湯餅即湯煮的麵食,席上必有寓意長壽的面條。親友往賀的多為"頭尾"衣服飾物,情深的是贈金器飾物,如上有"壽"、"福"、"佛"字的金墜子、金戒指等。筵至中途,丈夫抱出麟子,來客起身,依次抱抱嬰兒,說一句吉利的話,如祝賀孩子健康長壽、富貴、聰明等。現在滿月訪客的風俗依存,饋贈多為紅包。 富有人家,嬰兒做滿月,多豪華奢辦,家宅張燈結綵,大宴親友賓客,還請來戲班搭戲棚演劇,熱鬧非凡,應酬很大。貧窮人家沒有這樣的排場,但也充滿了喜慶氣氛,量力而行地答謝 "做月內"時雪中送炭的親友。 "做四月日"即嬰兒出世四個月之慶。一般不比滿月隆重,多在兩親家間進行。"做四月日"相當古俗的百日之慶,仍祭拜祖先、神佛、床母。外家再送"頭尾",這次比"滿月"時送的為多。往往還有成對的腳環手環,套在嬰兒胖胖的腳腕、手腕,手腳一動,環上的小鈴"叮當"作響,十分悅耳。最顯著的是一定要送一件非常漂亮、柔軟實用的夾棉披風。因為四月日的嬰兒要第一次抱出門逛街,第一次見見這個世界,都要用披風連頭裹住,以擋風寒,只露出小臉蛋。這條披風就由外家制贈。這樣的披風現在還時行,面料日益講究精美,真絲居多;花色有大紅、碎花、團花的,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披風出門擋風,在家還可以當小被子蓋,真是實用極了。"做四月日",外家還要送來桃紅色的紅面桃,"桃"與廈門話"玩耍"一詞的讀音相諧,俗語說的"吃桃好"tito』",意即孩子會長得健美、活潑、伶俐,惹人喜愛。兒家將面 批祭神祖後分送鄰里,這種俗稱"好知影"(讓人家吃了知道慶賀什麼事)的送禮,習慣上不必回贈。 "做四月日"的重要內容除上述祭拜、外家進頭尾、抱嬰兒逛大街看光景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儀式是"收誕"。將十二個或二十四個"碰餅"(酥餅)用紅絲繩串起,掛在嬰兒脖子上,垂於胸前,掰開一個,在嬰兒嘴唇上抹抹口水。說:"收誕收乾乾,明年生男藝"或"收誕收離離(乾爽),明年抱小弟!"俗稱如此一來,嬰兒流延的階段就可很快順利通過,早日長成大孩子。"碰餅"又應著低語"碰碰大",即迅速生長之意,也表吉祥。 現在顯眼地"做四月日"的已經少見,但外婆是一定不會忘記外孫四月日之慶的。那件又溫暖、又輕柔、又漂亮的披風裹在外孫身上,英姿颯爽,顯示了外婆對外孫的疼愛,這是怎麼也不能少的。傳統觀念濃郁的家庭還不忘給孩子"收誕",但掛"碰餅"的嬰兒已很少看到了。 在嬰兒出世的短短四個月內,就接二連三地喜慶,或雲古時的人愛操辦,這委實冤枉了古人。現代科學發達,嬰兒的成活率高,生育成功了,這孩子一般就活定了。古時候卻不是這樣,不但孕婦視分娩為生死關頭,俗語說"生得過手麻油香,生不過手三塊板"(專供停放死屍的"水床"由三塊木板作鋪板)、而且嬰兒出生後百日之內死亡率極高。世俗視嬰兒出世後的三日、一個月、四個月分別為成敗與否的分界點:能過三日的才有望生存,於是才能往外家報喜,慶賀渡過了一關;活過滿月的。眼見嬰兒出生後,經過廈門俗稱的"消水"階段,便下去又"膨奶"胖起來,才感到有了希望。於是要大慶祝,宴請其客,做"湯餅會",吃面條,祝願孩子繼續"膨奶",健壯地活下去;做四月日則是渡過了百日大關,嬰兒長勢見穩,才敢抱出來逛街,見風日,見世面,才談得上要"收誕",快快長大。古時沒有什麼預防接種,且不談那些危險的傳染病,單是腹瀉
⑺ 一張精美的生日蛋糕的圖片。
⑻ 吃滿月飯!
"順月"得子的人家,在嬰兒誕生的第三天、一個月、四個月和一年都要慶賀,叫做慶"三朝"、"做滿月"、"做四月日"及"做度臍"。特別是生育第一胎時,不管生男生女,普遍慶賀,反映了自內陸鄉村遷移來的廈門人傳統觀念上顯著的進步。這個風俗一直保持到現在。講究的人家四個日子都做,大部分家庭則多做"滿月"和"度臍..."。 慶"三朝"。備油飯、全雞、酒,祭神佛祖先,敬告在他們的保佑下家中又添一新生命。以豆腐、肉、鴨蛋、韭菜、油飯、酒祭床母,祈求她庇護嬰兒。備油飯、全雞、瓮酒、油炸的灌蛋漿這些"做月內"的食品,派人送往外家,正式報告外孫的誕生,稱為"報酒";同時也有顯示"做月內"准備充足,請外家放心之意。外家則以其禮品祭告自家祖靈,婆家的人要向外家祖靈焚香膜拜。媒人家也要送油飯答謝。慶賀新生兒的祭品中,全雞的腳不能像在其他家把時那樣,向雞腹內反折,要兩腳直伸。俗稱此時兩只雞腳象徵嬰兒的雙腳,是絕不能有半點折曲的。油飯是用糯米和香菇、豬肉、大蝦烹成的糯米飯。大蝦、香菇、豬肉 先在大盤子里擺成美麗的圖案,再放上糯米飯,倒扣在專盛油飯的大紅漆木盒內,一盤油光閃亮、鮮艷奪目的油飯即實現在眼前。更早的時候,做"三朝"要同時向鄰里送油飯,凡"做月內"時有來賀的親友都要送,還要選用專供送油飯的永春漆盤。因此是時不乏做油飯的好手,一次做數十上百斤糯米,絕無燒焦的。"三朝"遍送油飯的人家同時也大宴賓客,舉家同慶。後來只有婚嫁時按古代"六禮"照行的所謂"大嫁娶"的人家做三朝時才這么熱鬧。現代都在滿月進行。 收到油飯的人家,都在紅漆木盤下留下部分"油飯頭",即面上的部分香菇、大蝦、豬肉,絕不能全盤收下,叫做"留油飯頭"。同時還要制一些自家煮飯的米放在紅漆盤內,向送油飯的人說;"讓嬰兒頭殼硬!"這是祝賀嬰兒健康成長的吉利話,這叫做"壓盤"。送油飯的人都諳熟這些規矩,決不會帶沒有"壓盤"的紅漆盤畫家。壓盤也有用面干、面線的,吉利後要說"讓嬰兒長歲壽!"也有壓紅包的,要雙個紅包,不能單個,吉利語是"給嬰兒結衫仔帶!"外家的回禮要超過婆家進的,同樣是瓮酒、雞,還有魚、豬肝、豬腰、雞蛋、麻油、鄉餅等。生女嬰的,外家一定要加送豬肚,表示要給女兒"換肚",下一回給婆家生個男的。 廈門風俗,"三朝"時為孩兒哺乳稱"開奶"。以風蔥在粥湯中泡過,拭擦乳頭,丈夫或鄰家長得好的孩子先吮一口,才給嬰兒哺乳。 慶"三朝"的熱鬧比較罕見,普遍合並在做滿月里,所以"做滿月"時,喜慶就顯得格外隆重。 "月"。祭神祖、床母與慶三朝同。曾住神廟向"送子娘娘"或其他廟神求子的人家,還要赴廟祭謝。 油飯要送煤人,送鄰里,送"做月內"時有送禮祝賀的親友,尤其要送外家。送外家的油飯不只一份,還要備辦外家轉贈其親戚的份額,往往是用稱為"樁"的大食盒一盤盤擺著,成盒成盒地抬往外家。外家回之以"滿月圓"即紅色圓扁的饅頭)相賀。同時賀的還有香蕉,祝願外孫明年招來小弟弟;染紅的熟雞蛋,祝願外孫身軀碩壯,臉龐像雞蛋那樣光潔豐潤。婆家就把它們分搭在各油飯盤里,分進該送的人家,如數量不足分配,自己再添補。收到滿月油飯的人家,留油飯頭後,仍分別以粳米、面線、面干放在紅紙上回禮,或以紅包一對致賀。滿月送抽飯的風俗盛行至今。但自開放改革以來,人們口舌已大大嬌貴,收下油飯,慷慨回贈之後,卻不知拿那盤油飯怎麼辦。所以現在漸漸改送油飯為送向店家定製的包裝精美的蛋糕(類似生日蛋糕),由店家裱上諸如"XXX滿月之慶"的字樣,收禮者一般都回以紅包。深知傳統的,一定送2包;新式的家庭進一包,人家也不見怪了。 外家往賀外孫滿月,還須"進頭尾",即嬰孩從頭到腳所穿戴的衣、帽、鞋、飾物等,並送俗稱"剃頭圓"的紅色面桃。 "做滿月"時,要給嬰兒剃掉頭上的胎毛。一般提前數日就剃好了,男嬰選出生後的雙數日子,女嬰則選單數日,有的選在嬰兒出生的第二十四日,意應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剃滿月頭時,先將雞蛋、鴨蛋、荊介(去風)和水,煮成"剃頭水";蛋黃和青蔥汁,拌和備用。理完發後,從水中拿起雞蛋和鴨蛋在嬰兒臉上、身上滾動比劃,日中吟道"雞蛋面,鴨蛋身",美言嬰兒健美。再將蛋黃蔥汁塗抹頭頂,俗稱可以幫助去掉頭上的污垢,加蔥是
⑼ 送子娘娘的生日
送子娘娘又稱註生娘娘,是民間信仰中掌管生育的神靈,信眾以婦女居多。農歷三月二十日是註生娘娘誕辰,一些地區的婦女們會到送子娘娘廟里燒香祈福,祈求綿延子嗣、子孫福壽。
不同的地區信奉的送子娘娘也不同。
三霄娘娘
看過《封神榜》的人都知道,趙公明有三個結義妹妹雲霄、瓊霄、碧霄,她們就是「三霄娘娘」,註生娘娘是三位的總稱,又稱為「三姑」,「三姑娘」。三位被奉為送子娘娘,是因為她們掌管的神器混元金斗,包含著人的現世和來生,於是她們成為專門掌管妊娠、分娩的神祇。
舊時遼寧營口市大石橋一帶的百姓,將註生娘娘生日當作民間節日來慶祝。他們認為,三位娘娘掌管民間福壽、治眼、授子,因此每到三月二十日這天,便會到廟里焚香祈福,求娘娘保佑。如今,在台灣一帶依然盛行此節日。小編以為,三月二十過生日的註生娘娘,應該就是指三霄娘娘吧。
臨水夫人
福建一帶流傳著一句諺語:「莆田有媽祖,古田有靖姑。」媽祖,大家都知道,是海上守護神;靖姑,原名陳靖姑,是婦幼保護神,臨水夫人就是陳靖姑。
傳說臨水夫人是慈航道人的一滴血轉世投胎而成,後來同林紗娘和李三娘義結金蘭,三姐妹一起保護婦女兒童,她們保佑產婦平安,催生護子,被合稱為「三奶夫人」,「三奶娘娘」。閩台一帶的百姓將她們看成是送子娘娘。其中,大奶夫人陳靖姑是三人的核心,被稱為「順天聖母」。但是,相傳陳靖姑的生日是在正月,因此三月二十的註生娘娘誕,並不是指臨水夫人或者三奶夫人。
金花夫人
金花夫人信仰是廣東地區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廣東人將金花夫人看成是送子女神,廣州市很多地方都有金花廟,奉祀金花夫人。農歷四月十七是金花夫人的生辰,這一天到金花廟燒香祭拜,一定會很靈驗。
慈航真人
大家習慣於將道教的慈航真人同佛教的觀音大士畫上等號,那麼,我們也可以認為,傳統所說的送子觀音,就是道教中的慈航真人。我國江浙一帶的百姓多以慈航真人為送子娘娘。
《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杭州婦女無子嗣者,多於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祭拜慈航,謂此日求子最有靈驗。」二月十九日,是慈航真人普度眾生的日子;六月十九日,是慈航真人功成得道的日子;九月十九日,是慈航真人功德圓滿,成道升天之日。佛教也將這三天分別看成是觀音誕生、成道、出家的日子。因此,這三天里,不管是祭拜道教慈航道人,還是佛教送子觀音,都很靈驗。
泰山娘娘
就是碧霞元君,傳說為東岳大帝之女。以五行而論,東方屬木,主生發;日出東方,照耀萬物。萬物依賴陽光得以生存,因此東方主生。因此,作為東岳大帝的女兒,碧霞元君被稱為「註生娘娘」。元君四月十八生日,因此可以肯定:三月二十生日的註生娘娘,不是碧霞元君。
民間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指的就是北方泰山娘娘和南方媽祖娘娘,一個山神,一個海神,都是普度眾生、受百姓愛戴的女神。山東地區對泰山娘娘的信奉極為盛行。泰山碧霞祠供奉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有人說娘娘們三位一體,都是碧霞元君的化身,有人說眼光、送子兩位娘娘是碧霞元君的下屬。雖然說法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元君的確擔任送子的職責。《仙鑒》稱碧霞元君為「衛房聖姥」,有主管婦女生子的責任,更加確定元君的送子娘娘地位。
女媧娘娘
女媧摶土造人,因此也被奉為生育之神、送子娘娘。尤其是北方許多地區在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有「拴娃娃」求子的傳統習俗。最初的娃娃是泥做的,便說明,這一習俗來源於女媧用泥土造人。那麼,女媧娘娘擔任起保護生育的職責,也就順理成章了。
送子娘娘的多樣化,表現了我國民間信仰的地區差異。小編建議,想要求子的親們,事先弄清楚要拜的是哪位送子娘娘,千萬不要拜錯了神仙,鬧出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