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明節各地都有些什麼風味食物
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潤餅菜」的習俗依舊,這該是一種傳承吧。
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採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稱鼠麴草),中草葯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卜絲與春筍,製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里,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小時候我就特別好奇,這明明是草,怎麼就變成了後來的清明果的?外婆她們也懶得理我,就讓我在邊上看著,她們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鮮嫩欲滴,還是半成品就讓我垂涎。准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製作精細。有熏肥腸伴芥菜末的,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還有其他各類美味的搭配,但無論什麼餡少不了辣椒粉,這樣做出來的果吃起來才覺得夠味過癮。面和餡都准備完畢,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緻些,那褶折得就像花邊一樣,一個個碧綠剔透,可愛極了,看她們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她們手中飛出。那一個個碼放整齊的清明果讒得我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鄉親們總也忘不了在城裡的親朋好友,總在清明時節給我們送來自己做的清明果,那親情,那美味至今都難以忘懷。時過境遷,清明果已不再是單純的清明祭祖的意義了,他含著濃濃的親情,帶著純純的鄉情。如今,遠離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綠綠的清明果,便會從心底里湧起淡淡的鄉愁和甜甜的回憶。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到家鄉給外公、外婆掃墓,但父母卻捎回了家鄉的清明果。見果如見人,我又想起了鄉里鄉親親親熱熱在一起製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親昵是那麼溫馨和美,但這些在都市裡,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已很難找到了。只有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滿誘惑,依然耐人尋味。
清明時節雨綿綿,艾果柔柔鄉情牽,春風伴夢回家去,又見村頭起炊煙。
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雲:「"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畫卵
在一些地方,於清明頭一夜,把雞鴨卵煎熟,染成藍黃雜色,在卵殼上加以雕鏤成畫,作為冷食禮品贈送。據說吃畫卵,在隋唐時盛行全國。
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食薄餅蒸朴籽粿
潮汕人過清明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食薄餅: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薄餅分皮。餡兩部份,皮是用麵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壤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麵皮,其薄如紙。餡分咸、甜兩種,由蛋、肉、肝類、臘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餡的稱咸餡;用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成為「糖蔥」的為甜餡。食時用薄餅皮捲成圓筒狀就食。
蒸朴籽粿。潮汕有一種樹叫朴籽樹(又叫朴丁樹,屬榆科),葉橢圓形,果實大如綠豆,味甘甜。傳說先人在飢荒年,采此樹葉充飢度荒。清明時節,氣候轉暖,草木蔭茂,朴籽樹葉滿叢嫩綠。後人為不忘過去,便在清明節采此樹葉,和米舂搗成粉,發酵配糖,用陶模蒸製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復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有這么一些主料菜餚:豌豆、豆芽、豆乾、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卜菜。還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蕪荽、蒜絲。吃的時候必須兩張「潤餅皮」才能保證其不被豐富的內容所撐破。這種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過,據我所知,晉江的「潤餅菜」並不是最復雜的;論復雜,應該是廈門為最。晉江用的主料廈門都有,此外還要加上筍、魚、油酥扁魚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醬、甜醬,這才叫地道的廈門「薄餅」。
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潤餅菜」的習俗依舊,這該是一種傳承吧。
烏稔飯
關於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據畲族民間傳說:唐總章二年,畲族英雄雷萬興率領畲軍抗擊官兵,被圍困山中,時值嚴冬糧斷。畲軍只得採摘烏稔果充飢,雷萬興遂於農歷三月初三日率眾下山,沖出重圍。從這以後,每到「三月三」,雷萬興總要召集兵將設宴慶賀那次突圍勝利。並命畲軍士兵採回烏稔葉,讓軍廚製成「烏稔飯」,讓全軍上下飽食一頓,以志紀念。這「烏稔飯」的製作方法並不繁雜,將採摘下來的烏稔樹葉洗凈,放入清水中煮沸,撈掉樹葉,然後,將糯米浸泡在烏稔湯中,浸泡9小時後撈出,放在蒸煮籠里蒸煮,熟時即可食用。制好的「烏稔飯」,單從外表來看,不甚美觀,顏色烏黑,然而米香撲鼻與一般糯米飯相比,別有一番風味。而畲族人民為紀念民族英雄,此後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烏稔飯」吃,日久相沿,就成為畲家風俗。又因閩東一帶,畲漢雜居,人民歷代友好相處,婚嫁頻繁,遂使食「烏稔飯」也成了閩東各地各民族共同擁有的清明食俗。
醴酪與環餅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鄴中記》也說:「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制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另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的食品—環餅。「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麵」。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為脆美,相當近似現在的點心。
棗錮飛燕
宋朝的清明節,除了街市上所賣的稠餳、麥糕、乳酪、乳餅等現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製一種燕子形的麵食,稱為「棗錮飛燕」,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還會留下一部分的棗錮飛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給家中的孩童吃,據說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青精飯
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零陵總記》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食品「青精飯」:「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謂之楊桐飯,道家謂之青精飯,石飢飯。」寒食清明染青飯的習俗似乎在南方較為流行。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後,杭州人)的《七修類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節時吃的「青白團子」。這種青團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舂合而成,餡料則多為棗泥或豆沙。放入蒸蘢之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熱後色澤翠綠可愛,又帶有蘆葉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清明節食品。
子推饃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節氣開始的那一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流行於我國漢族地區和壯、朝鮮、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變暖,草木萌發,一掃冬日枯黃的景象。江南農諺曰:「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又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對江南農民來說,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忙時節。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這首詩里描寫過的紛紛細雨,就是這大忙時節的催化劑。其實,在那的雨霧中,不僅應該有欲斷魂的路上行人和迎風搖曳的酒店幌子,更應有忙碌在田間地頭扶犁耕作和彎腰插秧的農人。
清明節,人們要掃祖墓,除雜草,培新土,祭祖先、悼亡靈。如今也是祭掃烈士陵園,進行植樹造林,開展傳統教育的日子。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寒食節不準動煙火,只能吃冷食冷盤,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隨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後,重賞隨從。介子推卻未得賞賜,與母隱居綿山(即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的介山)。後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後因寒食和清明相連,逐漸合為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兩地一直流傳至今。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裡麵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父母用杜梨樹枝或細麻線將各種小面花串起來,吊在窯洞頂上或掛到窗框旁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風乾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做面花是陝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馬上吃掉。
「子推饃」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清明節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烈士的敬仰;「子推饃」加深了人們溫馨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
菠菠粿
清明,是福州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春分過後15天,便是清明節。清明節日或前後,家家戶戶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掃墓。即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最後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後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在墳頭壓上錢紙,以示此墓有後人祭掃。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掃墓的供品並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
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貳』 平潭有什麼特色小吃,平潭旅遊附近美食推薦
平潭海壇特色小吃?
平潭的小吃主要有下面這些
1.海蠣餅
海蠣餅好吃又實惠,是當地人早餐最不可缺少之一,各地做法都不同,平潭基本以海蠣,紫菜和白菜為餡,皮脆內鮮,內容飽滿,味道鮮美,讓人吃又想吃。
2,鹹食
又稱《時來運轉》,當地獨有小吃,歷史悠久,家家戶戶都會做,每逢過節都會做來吃。形狀類似包子,可蒸可煮,皮以蒸熟地瓜加地瓜粉,為了顏色和口感會加點藕粉而成,餡是鹹味,一般都是白菜,紫菜,海蠣,章魚腳等為主。皮金黃Q軟,風味獨特,Q軟咸香。
?3,燜薯粉
又稱《燜蛋》平潭民間傳統佳餚,看似簡單做卻復雜,以白薯粉攪成糊狀,放入油鍋煸炒,加入海鮮等蔬菜成膠狀就好,色晶瑩看像瑪瑙,爽滑脆,嫩,軟,爽味十足,美名其《八珍炒糕》。
4,油羹
又稱為《天長地久》,傳統美食之一,每逢佳節必吃的甜食小吃。皮用地瓜,地瓜粉和糯米粉做成,內豆沙或者花生糖為餡,包成餃子型,用油炸。色澤金黃,表層酥脆,內皮軟軟糯糯,裡面白糖以融化,甜滋滋,香氣逼人。
平潭海壇是福建省平潭島上的一個小鎮,這里有很多美食。海壇特色小吃有很多,比如烤芋仔、海壇魚丸、鮑魚粥、沙茶麵等等。其中,烤芋仔是最有名的,因為它的口感酥脆,味道香甜,而且價格便宜,深受遊客和當地人的喜愛。如果你來到平潭海壇,一定要嘗嘗這些美食,它們都是當地人的精華之作。
平潭有什麼特色小吃?
平潭縣是福建省的一個海島縣,擁有豐富的海產資源和特色美食。以下是一些平潭的特色小吃:
1. 潮汕餅:一種類似雞蛋糕的糕點,由糯米面、米粉和糖等食材製成,口感香甜軟糯,有一點點濃烈的米香味。
2. 沙茶麵:平潭當地的一道傳統麵食,是以肉、蝦、蚝等多種海鮮製作的美味濃湯為底,再加入面條、豆腐皮、蔬菜等佐料煮成的。
3. 清湯蒸海蠣子:這是一道海鮮小吃,以平潭當地產的的海蠣子為主要材料,用清湯和姜絲蒸制而成,鮮美可口。
4. 潮汕腸粉:一種以米漿做皮,配以豬肉、腐竹、蝦皮等製作而成的地方美食。這種小吃味道清淡,但是腸粉鮮嫩可口,在平潭也非常受歡迎。
5. 炒粿條:平潭的炒粿條也有自己的特色。它是由米粉製成,加入蝦仁、豆芽等配料,翻炒而成,口感柔軟、濃香。
6. 橄欖糕:一種平潭傳統的小吃,以麻糬為主料,加入橄欖醬和花生等佐料,外焦內嫩,微甜可口。
這些小吃是平潭當地的特色美食,值得嘗試。除了這些,當地還有許多其他的小吃和特色菜餚,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進行選擇。
1. 平潭魚丸:以新鮮的平潭海產為原料製成,口感彈嫩。
2. 紅燒肉:選用當地優質豬肉,經過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3. 芋泥圓子:由芋頭、糯米粉等材料製成,外皮軟糯,內餡甜美。
4. 沙茶麵線:將面線和沙茶醬混合在一起食用,味道濃郁。
5. 五香蛤蜊:將新鮮的蛤蜊加入五香調料中拌勻後炒制而成。
6. 餛飩湯:以細嫩的皮和豐富的餡料為特點,在清湯中食用更佳。
7. 紅豆年糕:由紅豆、年糕等材料組合而成,口感軟滑甘甜。
8. 蚵仔面線湯:將面線和新鮮的生蚝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燜至出味即可食用。
9. 漁家小菜盤:包含了平潭島上各種海產品及時令時令蔬菜,口感豐富。
10. 紅燒鮑魚:選用當地新鮮的鮑魚,經過紅燒工藝製作而成,味道濃郁。
油柑是中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美食,主要流行於閩南和潮汕地區。它是用鮮柚子製成的一種蜜餞,味道清甜可口,口感滑嫩。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油柑的特點和幾種常見的吃法。
油柑的特點
首先,油柑具有獨特的口感,柚子的果肉質地細膩,口感柔軟,加之糖漿的浸泡使其更加滑嫩。其次,油柑的口味清甜香濃,柚子的酸爽味與蜜餞的甜度相得益彰,讓人倍感滿足。此外,油柑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營養元素,對人體有著多種保健作用。
油柑的吃法
1. 作為甜點品嘗
油柑可以直接當成甜點品嘗,解饞解口,尤其在炎炎夏日,吃幾片清涼的油柑,別有一番風味。此外,油柑還可以搭配茶飲或者冰品食用,更是清甜爽口。
2. 單獨食用
油柑它非常適合單獨食用,就像我們吃糖果一樣,摘一片進口舌頭,令人心情愉悅。
3. 搭配其他食物
油柑還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比如搭配糯米糍、米糕等傳統點心,口感更佳。也可以搭配豆腐或者蔬菜沙拉,形成美味的相互呼應。
4. 烹飪食用
此外,油柑還用於烹飪,比如可以加炒菜、調味汁中,增加一份清香和口感。也可以將油柑做成果醬、果醋、果脯等產品,極大地增加了其食用價值。
總之,油柑是一種非常適合夏日清涼的傳統甜點,在閩南和潮汕地區備受歡迎。無論是單獨食用還是搭配其他食物,都能讓人感受到清甜的口感和滑嫩的口感,是一道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
『肆』 有什麼好吃的傳統糕點嗎
桂花糕是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用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美味糕點,中國特色傳統小吃。歷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簡單,種類多種多樣,滿足人們對於味道的各種需求。
『伍』 100種花樣糕的做法
以下是100種花樣糕點的做法概述,具體步驟和配方可能因地區和個人口味而有所不同:
一、傳統中式糕點
(一)蘇式月餅
原料:中筋麵粉、豆沙餡、豬油等。
做法:
水油皮:將中筋麵粉、豬油、糖、水等混合,揉成光滑面團,鬆弛。
油酥:低筋麵粉與豬油混合,揉成面團。
包裹:用水油皮包住油酥,擀卷兩次,再包入豆沙餡,收口朝下放入烤盤。
烘烤:預熱烤箱,放入烤盤,烤至表面金黃。如鮮肉、玫瑰等。
(二)京式自來紅
原料:麵粉、白糖、冰糖渣、豬油、棗泥等。
做法:
餅皮:麵粉、白糖、豬油混合,加水揉成面團。
餡料:將白糖、冰糖渣、棗泥等混合。
包餡:餅皮包入餡料,搓成球形,放入烤盤。
裝飾:在表面刷上蛋液,撒上芝麻。
烘烤:預熱烤箱,放入烤盤,烤至表面金黃。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受到歡迎。
(三)廣式月餅
原料:中筋麵粉、轉化糖漿、梘水、花生油、各種餡料。
做法:
餅皮:將中筋麵粉、轉化糖漿、梘水、花生油混合,揉成光滑面團,鬆弛。
包餡:餅皮包入各種餡料,收口朝下放入烤盤。
烘烤:預熱烤箱,放入烤盤,先烤至定型,取出刷上蛋液,再繼續烤至表面金黃。如蓮蓉、豆沙、五仁等。
(四)稻香村牛舌餅
原料:麵粉、麥芽糖、花生、芝麻等。
做法:
面團:將麵粉、麥芽糖、水等混合,揉成面團,鬆弛。
餡料:將花生炒熟碾碎,與麥芽糖、芝麻等混合。
包餡:面團擀成薄片,包入餡料,擀成長條狀,切成小塊,放入烤盤。
烘烤:預熱烤箱,放入烤盤,烤至表面金黃。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受到歡迎。
(五)杏花樓玫瑰豆沙月餅
原料:麵粉、玫瑰花瓣、豆沙餡、糖、豬油等。
做法:
水油皮:將麵粉、豬油、糖、水等混合,揉成光滑面團,鬆弛。
油酥:低筋麵粉與豬油混合,揉成面團。
餅皮:用水油皮包住油酥,擀卷兩次,再包入豆沙餡和玫瑰花瓣,收口朝下放入烤盤。
烘烤:預熱烤箱,放入烤盤,烤至表面金黃。
二、創意中式糕點
(六)抹茶紅豆卷
原料:麵粉、抹茶粉、紅豆沙、雞蛋等。
做法:
麵糊:將麵粉、抹茶粉、雞蛋等混合,攪拌成麵糊。
煎餅:平底鍋加熱,倒入麵糊,攤成薄餅。
塗抹紅豆沙:在煎好的薄餅上均勻塗抹紅豆沙。
捲起:將薄餅捲起,切成小段即可。不僅顏色誘人,而且口感香甜可口。
(七)紫薯山葯卷
原料:紫薯、山葯、糖、牛奶等。
做法:
蒸煮:將紫薯和山葯分別蒸熟,搗成泥狀。
調味:在紫薯泥和山葯泥中加入適量的糖和牛奶,攪拌均勻。
卷制:將紫薯泥和山葯泥分別放在保鮮膜上,捲成圓柱形,放入冰箱冷藏。
切片:取出後切成小段即可。搭配在一起既美味又健康。
(八)椰蓉奶凍糕
原料:椰漿、牛奶、吉利丁片、椰蓉等。
做法:
混合:將椰漿和牛奶混合加熱至微沸,加入泡軟的吉利丁片,攪拌至溶解。
倒入模具:將椰漿牛奶液倒入模具中,放入冰箱冷藏至凝固。
裝飾:取出後在表面撒上椰蓉即可。椰香濃郁,是一道受歡迎的甜品。
三、西式糕點
(九)提拉米蘇
原料:馬斯卡彭芝士、手指餅干、咖啡、可可粉、糖等。
做法:
浸泡手指餅干:將手指餅干快速浸泡在咖啡中,撈出備用。
製作芝士糊:將馬斯卡彭芝士、糖等混合,攪拌成細膩的芝士糊。
組裝:在容器底部放一層浸泡過的手指餅干,上面塗抹一層芝士糊,再重復一層餅乾和芝士糊。
冷藏:放入冰箱冷藏數小時後取出,撒上可可粉即可。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浪漫的名字而受到歡迎。
(十)焦糖布丁
原料:牛奶、雞蛋、糖、焦糖等。
做法:
製作焦糖:將糖放入鍋中加熱融化,變成焦糖色後倒入模具中。
混合液體:將牛奶和雞蛋混合,攪拌均勻。
過濾:將混合液體過濾後倒入含有焦糖的模具中。
烘烤:預熱烤箱,放入模具,烤至表面凝固。
冷卻:取出後冷卻至室溫,再放入冰箱冷藏數小時即可。
(十一)芒果千層蛋糕
原料:芒果、低筋麵粉、雞蛋、奶油、糖等。
做法:
製作蛋糕體:將低筋麵粉、雞蛋、糖等混合,攪拌成麵糊,倒入平底鍋中烙成薄餅。
打發奶油:將奶油和糖混合,打發至濕性發泡。
組裝:在蛋糕體上塗抹一層奶油,放上芒果片,再重復一層蛋糕體和奶油,最後表面再放上芒果片。
冷藏:放入冰箱冷藏數小時後取出即可。
四、其他糕點
(十二)糯米糍
原料:糯米粉、豆沙餡、椰蓉等。
做法:
面團:將糯米粉與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團,鬆弛。
包餡:面團分成小塊,包入豆沙餡,搓成圓球狀。
滾椰蓉:在表面滾上椰蓉即可。甜而不膩,是一道受歡迎的甜品。
(十三)驢打滾
原料:糯米粉、豆沙餡、黃豆粉等。
做法:
面團:將糯米粉與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團,蒸熟後放涼。
擀皮:將面團擀成薄片。
塗抹豆沙餡:在薄片上均勻塗抹豆沙餡。
捲起切塊:將薄片捲起,切成小段,最後在表面滾上黃豆粉即可。以其獨特的名字和口感而受到歡迎。
(十四)艾窩窩
原料:糯米粉、芝麻、核桃仁、瓜子仁、紅糖等。
做法:
面團:將糯米粉與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團,蒸熟後放涼。
餡料:將芝麻、核桃仁、瓜子仁等混合,加入適量紅糖拌勻。
包餡:將面團分成小塊,按扁後包入餡料,搓成圓球狀。
裝飾:在表面滾上芝麻或椰蓉即可。以其軟糯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受到喜愛。
(十五)炸串糕
原料:麵粉、白糖、酵母、豆沙餡等。
做法:
面團:將麵粉、白糖、酵母等混合,揉成光滑面團,發酵至兩倍大。
分割擀圓:將面團分割成小塊,擀成圓餅狀。
包餡油炸:包入豆沙餡,壓扁後放入熱油中炸至兩面金黃。以其外酥里嫩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受到喜愛。
(十六)耳朵眼炸糕
原料:麵粉、紅豆餡、白糖、香油等。
做法:
面團:將麵粉與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團,鬆弛片刻。
餡料:將紅豆餡與白糖混合均勻。
包餡油炸:將面團擀成圓片,包入餡料後收口捏緊,壓扁後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
出鍋控油:撈出瀝干油分即可。以其酥脆的外皮和香甜的內餡而聞名。
(十七)狗不理包子
原料:麵粉、豬肉餡、大蔥、姜、生抽、老抽、蚝油等。
做法:
面團:將麵粉與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團,鬆弛片刻。
餡料:將豬肉餡與切碎的大蔥、姜混合,加入生抽、老抽、蚝油等調料拌勻。
包餡蒸制:將面團擀成薄片,包入餡料後收口捏緊,放入蒸籠中蒸熟。以其皮薄餡多、味道鮮美而著稱於世。
(十八)桃酥
原料:低筋麵粉、玉米油、蛋黃、蛋白、細砂糖、小蘇打等。
做法:
蛋黃糊:將玉米油與蛋黃混合攪拌均勻,加入過篩的低筋麵粉和小蘇打拌勻。
蛋白霜:將蛋白打發至硬性發泡,期間分三次加入細砂糖。
混合烘烤:將蛋白霜分三次加入蛋黃糊中翻拌均勻,裝入裱花袋中擠出形狀,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烘烤至金黃色。以其酥脆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而受到喜愛。可以通過調整配方中的原料比例來改變桃酥的口感和風味。
五、地方特色糕點(部分示例)
(十九)潮汕綠豆糕
原料:綠豆、白砂糖、植物油等。
做法:
綠豆處理:綠豆洗凈後浸泡數小時,去皮磨成綠豆粉。
蒸制:將綠豆粉與白砂糖混合,加入水攪拌成稠糊狀,倒入模具中蒸熟。
切塊享用:取出冷卻後切成塊狀即可享用。入口即化,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糕點之一。其製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是一道健康的甜品。
(二十)廣式蓮蓉包
原料:低筋麵粉、蓮蓉餡、酵母等。
做法:
面團發酵:將低筋麵粉與酵母混合,揉成光滑面團,發酵至兩倍大。
包餡蒸制:將面團分成小塊,擀成圓片狀,包入蓮蓉餡後收口捏緊,放入蒸籠中蒸熟。
出鍋享用:取出後稍微冷卻即可享用。以其松軟的外皮和香甜的內餡而受到喜愛。蓮蓉餡是由蓮子熬制而成,具有濃郁的豆香味道。
(二十一)蘇式鮮肉月餅
原料:中筋麵粉、豬肉餡、蔥花、薑末、生抽、老抽、蚝油等。
做法:
油皮製作:將中筋麵粉與植物油混合揉成光滑面團作為油皮;另將麵粉與豬油混合揉成油酥皮。兩者分別靜置鬆弛。
餡料調制:將豬肉餡與蔥花、薑末、生抽、老抽、蚝油等調料拌勻成鮮肉餡。
包餡烘烤:將油皮擀開包入油酥皮和鮮肉餡,收口朝下略壓扁製成月餅生坯;最後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烘烤至表面金黃酥脆。以其層次分明的酥皮和鮮美的肉餡而聞名遐邇。其製作工藝獨特且講究火候掌握。
『陸』 竽頭糕怎樣做才好吃
在廣式茶點里,芋頭糕是我最喜歡的糕點之一,口感香糯,不油膩,隔一段時間不吃,還會很想得慌。
芋頭糕,以粘米粉、芋頭、蝦皮、臘腸等而製成,自己在家做,實際上也不難,重要的是把握好粘米粉與水的比例。
另外,我覺得芋頭的品種很重要,荔浦芋頭,或者檳榔芋頭口感更好。
芋頭糕做法
【准備食材】:
清水280g、粘米粉180g、芋頭500g、廣式臘腸2根、蒜3瓣、蝦皮一小把
【操作步驟】:
1、芋頭洗凈去皮,切成小丁;臘腸切小丁,蒜切末。
2、取180g的粘米粉,加入280g的清水,攪拌均勻。
3、鍋里燒油,爆香大蒜後,倒入臘腸丁、蝦皮一起翻炒,炒出香味後盛出。
4、鍋里重新加少許油,倒入芋頭塊,小火炒至表皮變硬。
5、倒入前面炒好的臘腸蝦皮一起翻炒均勻,加適量的鹽,少許胡椒粉調味;然後加入沒過芋頭塊的清水,大火煮開。
6、倒入前面第一步拌好的粘米粉水,攪拌均勻。
7、中小火,邊煮邊攪拌,直至出現稠糊狀。
8、模具里刷層油,倒入芋頭粉糊,抹平。
9、然後放入蒸籠里,蒸40分鍾左右,至熟透即可。
10、待冷卻後,倒扣取出。
切片就可以直接吃了。
也可以再放在平底鍋里煎一下,口感更佳。
【小貼士】:
1、芋頭可切成丁,也可以刨成絲,怎麼方便怎麼來。
2、芋頭糕做好後不要馬上切開,容易粘刀,待稍微冷卻一些後再切。
3、不喜歡臘腸的也可以用臘肉,還可以加一些香菇在裡面。
芋頭有開胃生津、消炎鎮痛、補氣益腎的功效,可治胃痛、痢疾、慢性腎炎等。根據營養分析,芋頭含有醣類、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鉀、鈣、鋅等,其中以膳食纖維和鉀含量最多。芋頭跟土豆一樣,富含澱粉,但是他的澱粉顆粒小,僅為土豆澱粉的十分之一,消化率可達98.8﹪,比土豆還適合小朋友吃呢。芋頭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想要孩子牙齒長得好,芋頭這么 健康 又便宜得食材,可不能錯過哦!芋頭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作為防治癌瘤的常用葯膳主食。芋頭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烤、燒、炒、燴、炸均可。最常見的做法是把芋頭煮熟或蒸熟後蘸糖吃;芋頭燒肉或蒸排骨也挺好吃的,今天我用芋頭做成小吃——芋頭糕,外焦里嫩,咸鮮開胃,勁道軟糯,小朋友特別喜歡呢!
竽頭糕BY 美美家的廚房
食材都准備好
芋頭切成絲,洋蔥切成粒,將切末備用
油鍋燒熱,將薑末和洋蔥粒炒香後放入蝦米一起翻炒出香味。
芋頭絲也加進去炒勻,加入鹽、生抽、白鬍椒粉、五香粉調味,炒勻後盛出備用
長方形餐盒刷上薄薄的一層油
將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過篩後和炒好的芋頭絲混合均勻後加入水,混合均勻,倒入容器
容器上蓋上保鮮膜,放在蒸鍋里,中火蒸25分鍾至熟透
放涼後脫模,切片
放入平底鍋里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說起芋頭,很多人想起的都是它那粉粉的口感,還有那種獨特的香味,吃起來很能頂飽,而且又非常的好吃。它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要介紹這種比較特別的做法
香煎芋頭糕
在廣東的茶樓裡面,這算是一道非常普遍的點心了,吃過一次都會非常難忘。
材料:
芋頭 400克左右
粘米粉 200克
臘腸 100克左右
適量的油鹽,五香粉,胡椒粉,紅蔥頭和水。
做法:
1.把芋頭上面的皮用刀削掉,然後把它切成一條條的芋頭絲。
2.把臘腸用刀切碎
3.一粒粒的紅蔥頭,也要把它切碎
4.把鍋燒紅之後,往裡面放入適量的油,然後把之前切好的紅蔥頭放下去用鍋鏟把它炒一下,這樣香味非常的濃郁了。
5.把之前也切好的臘腸放下去,跟著紅蔥頭一起炒。
6.再把切好的芋頭絲也放進去鍋裡面一起炒。炒到芋頭絲有一點熟的時候,就往裡面放入適量的五香粉,白鬍椒粉和鹽,把它們都炒均勻了。然後就可以把火關了,把它舀出來備用。
7.准備一個盆子,然後往裡面放入粘米粉,再加上適量的水,然後再放入少量的鹽,把它們攪拌均勻。
8.把之前都炒好的芋頭絲放下去這盆麵粉漿裡面。用筷子把它們攪拌均勻。
9.另外再拿一個盤子,把這些已經攪拌均勻的芋頭糊漿倒下去,帶好手套,把這些糊漿都壓平了。
10.往鍋裡面放入冷水,放好蒸架,把盤子放下去蒸。等到整個盤子的芋頭糕都蒸熟了之後,我們就把它拿出來。
11.等到這些糕點都攤涼了之後,用刀把這些糕點切成一塊塊的。
12.准備一個鍋,把它燒熱之後,放入適量的油,把這些切好的芋頭糕放下去煎。
13.等煎得兩面金黃就可出鍋
您好,給你分享兩種種口味芋頭糕的做法
一、廣式臘味芋頭糕
芋頭去皮切小丁,蝦米用清水泡軟切碎,臘腸切小丁。熱鍋熱油,把臘腸、蝦米炒出香味,然後加芋頭略炒一下,加入食鹽、生抽、白糖、雞精、十三香炒勻。粘米粉倒入盆中,加清水攪拌至糊狀,再倒入開水調成生糊漿。然後加入炒香的芋頭丁倒入麵糊中拌勻。蒸盤上刷一層食用油,把芋頭漿倒入,大火蒸25-30分鍾。蒸好晾涼即可切塊食用,也可以煎著吃。
二、黑芝麻芋頭糕
芋頭切小塊煮至八成熟備用,粘米粉和黑芝麻粉3:1的比例准備。先用涼水把混合好的麵粉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溫水和白糖,把粉漿攪拌至粘稠狀。把芋頭粒和粉漿拌勻,倒入蒸盤,蒸盤提前抹好油。撒上一層黑芝麻,上鍋蒸30分鍾,晾涼切塊即可使用。
芋頭糕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製作簡單,軟糯咸香,原汁原味,營養豐富又好吃,芋頭糕 一定要用粘米粉來做,可以搭配自己喜歡的食材來做,米糊的稀稠度要掌握好等, 這樣做出來的芋頭糕又香又軟不粘牙。
芋頭糕就是用粘米粉、芋頭、蝦米、臘肉、臘腸等製作而成,芋頭糕是廣東潮汕地區,廣東、佛山、陽江等地的傳統特色小吃,軟糯咸香,營養豐富,又香又軟不粘牙,深受大家的喜歡,自己在家做,製作非常的簡單,好吃還衛生,大人孩子都很喜歡吃,下面就來分享一下芋頭糕怎麼做才好吃。
1、做芋頭糕一定要用粘米粉來做,這樣做出來又香又不粘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澱粉,粘米粉可以用大米浸泡後磨成漿,也可以直接買現成的粘米粉。
2、芋頭根據自己的喜好切絲或者切丁,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自己喜歡的食材來做,食材要炒一下,這樣做出來口感更好。
3、調米漿的時候,水要慢慢加入,不同的粘米粉吸水性也不一樣,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蒸制的時間根據芋頭糕攤的厚薄來定。
1、准備食材:芋頭600克、粘米粉500克、清水700克、五花肉100克、臘腸50克、蝦皮20克
2、把芋頭洗干凈,去皮後切粒或者切條,臘腸切成丁,五花肉洗干凈切小丁,蝦米用水洗干凈,蔥洗干凈切蔥花。
3、起鍋燒油,鍋里加入一點油,把五花肉放進去,煸炒出油脂,再把臘腸、蝦皮放進去,翻炒出香味,把芋頭放進去翻炒均勻。
4、加入適量的鹽、十三香、胡椒粉翻炒均勻,盛出來備用,盆里加入糯米粉,再加入適量的鹽,加入水,邊加入邊攪拌,攪拌成細膩的粉糊。
5、攪拌均勻後把粉糊用過濾網過濾一下,把炒好的芋頭、臘腸倒進去,攪拌均勻,准備一個蒸盤,刷上一層薄薄的油,後面好脫模。
6、把攪拌好的芋頭糕倒進去,蒸鍋里加入水,水開再上鍋蒸,蒸半個小時,撒上熟芝麻和蔥花,再蒸三分鍾就可以出鍋了。
7、蒸制完全熟透關火拿出,稍微放涼後,用刀輕輕在四邊劃一下,倒扣取出來,切成厚薄均勻的小塊,就可以吃了,又香又軟不粘牙。
總結:軟糯咸香,營養豐富,又香又軟不粘牙的芋頭糕就做好了,製作簡單,非常的好吃,大人孩子都喜歡吃,我家孩子也是很喜歡吃,自己在家做,好吃還衛生,只要掌握好技巧,就能做出好吃的芋頭糕,喜歡吃的可以試試。
材料
荔浦芋頭一個,香腸兩根,泰國香米150克,黑芝麻適量,油,鹽,五香粉,八寸蛋糕模一個
做法
1.把泰國香米洗干凈,泡一個晚上,把泡米的水倒掉。再把米放進攪拌機里,加水。米和水的比例是1比2,因為打出的米漿不能稠,而是要像米湯一樣稀,因為芋頭還會吸掉一部分水分,如果米漿太稠,那麼蒸出來的芋頭糕會很硬,口感不好。高速打成米漿
2.荔浦芋頭切丁,香腸切丁。鍋燒熱,放一點點油,把香腸放進去小火慢慢煎出一點油,把芋頭丁放進去,加一點點鹽和五香粉炒香,鹽和五香粉不用多,一點點即可,因為臘腸本身就有鹹味了。
3.蒸鍋里放水,燒開。
4.把香腸芋頭丁鋪一層在蛋糕模底層,再把打好的米漿搖晃均勻(因為放置了一會會沉澱的,所以用前搖一搖^_^),倒在模具里,再在上面撒一層香腸芋頭丁。
5.把蛋糕模放進事前燒開的蒸鍋里,中火蒸1個小時。拿出來,
6.待芋頭糕涼了之後撒上炒熟的黑芝麻,然後脫模,熱的時候脫模會弄碎的,切記!
7.吃的時候配上醬汁,好香^_^。
小訣竅
1 大蔥切碎,李錦記特級頭抽,油,鹽,水 2 鍋燒熱,放油,放蔥小火爆香,加水燒開,放鹽,放頭抽即可。簡單的汁配上香香的芋頭糕,剛好。
芋頭糕一定要放點蒜蓉才好吃,蒜蓉要炒過哦
芋頭糕超贊的,粉粉糯糯的,味道剛好
芋頭裡面富含豐富的鹼,可以和人體的酸中和哦,超級 養生 的一種食物,有沒有!
食材:檳榔芋1個,粘米粉400克,五香粉適量,鹽適量,雞精適量
做法:
1、檳榔芋削掉外皮,清洗干凈待用,粘米粉稱好放入碗里,把芋頭用工具刨成絲,裝入碗里待用
2、鍋里放入適量油,把芋頭絲倒入鍋里,翻炒出香味,炒好盛入碗里待用
3、把粘米粉倒入大碗里,加入適量五香粉,適量鹽,適量雞精攪拌均勻,加入適量水,攪拌成糊狀,不要太稀,再把炒好的芋頭絲加入,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攪拌均勻
4、把攪拌好的芋頭絲裝入容器中,用勺子壓實,記得一定要壓實一點,煎的時候才會成型,蒸鍋放入適量水燒開,放上蒸架,把芋頭絲放到蒸架上,大火蒸20分鍾關火,燜5分鍾再取出
5、芋頭糕蒸好取出來,放至涼透,記得一定要涼透再切塊哦,鍋里放入適量油,把切好的芋頭糕放入煎制,煎好一面翻另一面煎制,煎至兩面金黃即可食用,剛煎出來的芋頭糕特別好吃,特別香
小提示:
1、削芋頭外皮的時候,記得一定要戴上手套,要不然手會特別癢。
2、調粘米粉的時候,記得水要一點一點加,不要一下子都倒進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