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烤蛋糕 烤出來之後外面都快糊了 裡面還是黏黏的 求解 ps:170左右上下火 熱風循環1小時了
1、烤的時間可能不夠。按蛋糕方子規定的時間,烤制結束後用餐刀插入,如果拔出是粘的,說明蛋糕還沒烤好,還要繼續烤。用同樣的方法試,直到餐刀拔出是乾的就說明烤好了。
2、如果始終是粘的,應該是最初加入的麵粉不夠。如果是乳酪蛋糕,應該嚴格按照方子上說的添加麵粉或玉米粉量;如果是普通蛋糕,在混合好後倒入烤盤時注意混合物不能太稀,要有點比較厚的巧克力漿的感覺。
3、,蛋糕糊打發過度,蛋糕配方中麵粉含量少
4、烤戚風的時候,出爐前可以用牙簽扎進蛋糕,測試一下是否有粘連,如果牙簽上光潔,可以取出。
給一個君之的方子試一試
【戚風蛋糕】(參考分量:8英寸圓模一個)
配料:低筋麵粉100克,蛋清110克,蛋黃60克,細砂糖60克(加入蛋清中),細砂糖25克(加入蛋黃中),牛奶65克,植物油50克,泡打粉1小勺(5ml)
烘焙:烤箱倒數第二層,上下火150℃,50分鍾。
說明:因為雞蛋的個頭相差有時候很懸殊,不同雞蛋的蛋清蛋黃比例也有差別,有時候這也是造成按配方製作戚風不成功的原因。所以這款配方沒有給出雞蛋的個數,而是給出了蛋清和蛋黃的具體重量。大家可以以此為參考。一般個頭比較大的雞蛋(帶殼70克左右)3個就夠了。中等個頭的雞蛋用量不到4個,將蛋清和蛋黃分開後稱重使用。
製作過程:
1、先將雞蛋的蛋黃和蛋白分開。盛蛋白的碗需要無油無水。把蛋黃和細砂糖混合後用打蛋器打發到體積膨大,狀態濃稠,顏色變淺。
2、分三次加入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無味的植物油)。每加入一次都用打蛋器攪打到混合均勻再加下一次。
3、加入牛奶,輕輕攪拌均勻。
4、低筋麵粉和泡打粉混合後篩入蛋黃里。
【戚風蛋糕】(參考分量:8英寸圓模一個)
配料:低筋麵粉100克,蛋清110克,蛋黃60克,細砂糖60克(加入蛋清中),細砂糖25克(加入蛋黃中),牛奶65克,植物油50克,泡打粉1小勺(5ml)
烘焙:烤箱倒數第二層,上下火150℃,50分鍾。
說明:因為雞蛋的個頭相差有時候很懸殊,不同雞蛋的蛋清蛋黃比例也有差別,有時候這也是造成按配方製作戚風不成功的原因。所以這款配方沒有給出雞蛋的個數,而是給出了蛋清和蛋黃的具體重量。大家可以以此為參考。一般個頭比較大的雞蛋(帶殼70克左右)3個就夠了。中等個頭的雞蛋用量不到4個,將蛋清和蛋黃分開後稱重使用。
製作過程:
1、先將雞蛋的蛋黃和蛋白分開。盛蛋白的碗需要無油無水。把蛋黃和細砂糖混合後用打蛋器打發到體積膨大,狀態濃稠,顏色變淺。
2、分三次加入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無味的植物油)。每加入一次都用打蛋器攪打到混合均勻再加下一次。
3、加入牛奶,輕輕攪拌均勻。
4、低筋麵粉和泡打粉混合後篩入蛋黃里。
9、翻拌均勻(從底部往上翻拌,不要畫圈攪拌)。
10、將拌勻的麵糊倒入剩餘的蛋白里。
11、再次翻拌均勻即成戚風蛋糕麵糊。
12、把麵糊倒入模具中,約為模具的4分滿。將模具在檯面上震幾下,震出大氣泡。
13、將蛋糕模放入預熱好上下火150℃的烤箱,倒數第二層,烤45-50分鍾。
14、蛋糕烤好後出爐。蛋糕烤好後能膨脹到模具的8、9分滿,頂部可能稍稍高出模具。
15、將出爐的蛋糕立即倒扣在烤網上,直到完全冷卻。
16、蛋糕冷卻後脫模。可以用來製作裱花蛋糕,也可以切塊直接食用。
㈡ 為什麼我做的蛋糕外麵糊了,中間卻是稀的
因為爐溫過高,蛋糕體積較大,所以導致蛋糕在烘烤的過程中,表面的焦化反應快於蛋糕內部的熱量傳遞速度,在出爐前應在烤箱外觀察爐內的蛋糕,快烤熟蛋糕,就是表面金黃,頂部微微隆起。如果外觀上到位了,那麼可以開爐用尖細的工具,比如細長的筷子,從蛋糕頂部切入,拔出後若沒有粘糊沾在上面,即表示已烤熟。
蛋糕在烤制過程受到三種熱作用:熱的輻射、熱的傳導、熱的對流。
熱的輻射是烤箱內的熱源通過紅外線作用於蛋糕的表面及蛋糕模具的外壁,這是蛋糕表皮著色的主要熱作用力。輻射的作用沒有穿透力,一旦被遮擋,就無法繼續對蛋糕表皮發生作用。所以,如果發現是蛋糕表皮著色的太快,或變要焦,那麼可以關掉烤爐上火的同時用錫紙覆蓋蛋糕,這能有效的解決蛋糕表皮著色太快的問題。
熱的傳導是蛋糕烤制時發生的主要作用,它的熱量通過上一個分子傳遞給下一個分子來實現,明顯熱的傳導在不同的材料中速度是不同的,在金屬中速度很快,在其它材料中速度就比較慢。所以高溫作用在模具,模具升溫是很快的,蛋糕內部就比較慢了。而高溫就凝聚在模具表面,導致與模具接觸的蛋糕糊迅速達到並超過100℃,水分迅速大量蒸發,當蛋糕外面完全失去水分時,蛋糕材料會發生碳化(糖稱為美拉德反應)反應。如果烤溫過高,蛋糕表面失水的速度超過熱量傳導到蛋糕中心的速度時,蛋糕就會出外面碳化(糊了),而中心溫度尚未達到(不熟)的境地。
熱的對流是與熱的傳導同時發生在蛋糕烤制的過程中的,它的特點蛋糕內的液態材料熱傳導效能極低,加熱後膨脹密度變小會向上部流動,而相對溫度偏低的液態材料密度更高會下沉從而形成熱對流。一般蛋糕底部在烤制時水分沉積,成品的內部組織是靠近底部的水分最多。這就是蛋糕出爐後倒扣冷卻的原因之一,使蛋糕內的水分在此過程中從底部自然下沉向糕體內各部分重新分布,不然水分沉積在蛋糕底部反而影響了品質。
㈢ 烤出來的蛋糕為什麼四周糊中間濕呢
在烘焙蛋糕時,有時會遇到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烤出來的蛋糕四周糊了,而中間部分卻濕乎乎的。這一現象通常發生在使用烤箱烘烤的過程中,特別在製作戚風蛋糕時。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以及如何解決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番。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蛋糕烘烤的原理。蛋糕的烘烤過程主要包括水份蒸發、麵糊膨脹、定型以及表面糖化等幾個階段。當蛋糕表面達到糖化階段,形成一層薄薄的糖膜,能夠有效防止水分繼續蒸發,從而避免蛋糕水分流失過多。然而,如果在烘烤過程中,蛋糕表面糖化過早,蛋糕內部水份無法及時蒸發,就會導致中間部分濕漉漉的。
接下來,我們分析為何會出現四周糊而中間濕的問題。在烘烤蛋糕時,烤箱的熱風會直接接觸蛋糕表面,使得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從而促使表面糖化。而蛋糕四周與烤箱壁接觸更緊密,受到熱風的影響更大,更容易糖化過快,導致表面焦糊。然而,中間部分與烤箱壁接觸較遠,熱量分布相對均勻,表面糖化過程較慢,水分蒸發不足,從而出現中間濕的現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調整烘烤溫度和時間。根據烤箱的特性,將烘烤溫度調整到適合的范圍,同時適當延長烘烤時間,讓蛋糕內部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水份蒸發的過程。其次,選擇合適的蛋糕模具和烘烤架。將蛋糕模具放在烤箱中下層,避免與烤箱壁接觸,確保熱量均勻分布。此外,還可以在模具周圍包裹一層錫紙,防止熱量直接接觸表面,減緩糖化過程。
綜上所述,蛋糕四周糊而中間濕的問題主要是由於蛋糕表面糖化過早和熱量分布不均勻導致的。通過調整烘烤溫度、時間、模具位置和包裹錫紙等方法,我們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製作出表面金黃、內部松軟、口感完美的蛋糕。希望這些小技巧能幫助大家在烘焙過程中取得成功,享受製作美味蛋糕的樂趣。
㈣ 戚風蛋糕外面烤糊了裡面還沒熟
原因:
當用烤箱烤蛋糕時,溫度過高,造成蛋糕表面還沒來得及將溫度導入內部將其烤熟,表皮已經無法承受高溫而燒糊的情況。
解決方法:
1、將溫度調低,初學者烤戚風蛋糕,可以將烤箱溫度調至170到175度。
2、准備一張錫紙,在蛋糕表面達到理想色時,快速打開烤箱門,把錫紙蓋在蛋糕表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