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做法 » 樹葉雞蛋糕做法
擴展閱讀
廣州哪裡有賣低糖蛋糕 2025-04-07 13:09:51
全國哪裡的城市蛋糕店多 2025-04-07 13:04:55

樹葉雞蛋糕做法

發布時間: 2025-04-07 12:23:55

㈠ 遼寧撫順有什麼特色小吃

滿族八碟八碗、豆面卷子、黃金肉、撫順小香腸、麻辣拌等。

1、滿族八碟八碗

八碟八碗原為滿族正宗桌席。飯桌上的八碟八碗,與滿人的豪爽相匹配。碟是實實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當這高高大大的一齊落滿桌,不由得你不舉碗痛飲,暢快淋漓。

2、豆面卷子

滿族有一傳統面譽汪食叫豆面卷子,亦稱豆慶橘仔面餑餑。祭神時多以此為供品。

豆面卷子的作法來源於餑餑蘸豆面的吃法。而滿族人吃餑餑蘸豆面之俗,則有一段佳話。為了紀念他們第一次吃五穀,滿族中就留下了每年夏歷十月初一不放桌子,不吃菜,不用筷子,手拿著餑餑蘸豆面吃的習俗。

3、黃金肉

黃金肉是滿族古老的宮廷風味名菜,曾被列為滿族珍饈第一味,自清朝建立以後,每臨大典盛會,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須要首先上黃金肉。而這道美餚,據說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創制。

4、撫順小香腸

撫順小香腸是遼寧省撫順市特產,品質鮮美,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喜伍巧愛。可貯存1年多,其質不變。

5、麻辣拌

撫順麻辣拌是遼寧省撫順市特產,是撫順人在引入的麻辣燙基礎上發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等。

此類衍生物還有九葉粉之類的,遼寧周邊也有相應的麻辣拌出現,不過最正宗的都在撫順。是撫順兒女出門在外最思念之物。

㈡ 清明節的美食有哪些 清明節吃哪些傳統美食

導讀:清明節必定有美食,傳統節日美食尤具特色,因為有些食物只有特定這個節日才有,食物名稱都是與這個節日相關的。那麼,你知道清明節的美食有哪些嗎?想知道清明節吃哪些傳統美食,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青精飯

青精飯也叫烏飯、黑糯米飯等,是用青精樹葉染色的糯米製成。青精樹又叫南燭樹、烏飯樹、黑飯草等,是一種常綠灌木,高1米至3米,干、葉、根均可入葯。現代醫學證明,青精樹葉有益精氣、強筋骨、明目、止瀉等功能。

食烏飯的風俗早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有《贈李白》詩雲: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膻腥,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葯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陸龜蒙也在《潤卿遺青 飯》中寫道:

舊聞香積金仙食,今見青精玉斧餐。

自笑鏡中無骨錄,可能飛上紫雪端。

據文獻記載,當時制青精飯的方法相當講究,堪稱繁復。要「取南燭莖葉搗碎,清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這樣做成的烏飯「米粒緊小,黑如瑩珠,袋盛,可以適遠方也」,經久不壞,能夠長時間食用。唐代以後,食用烏飯的做法繼續傳承下去,而且製作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前人的資料對於古代烏飯的製法有非常詳細的記載,指出從四月到八月,葉是新生葉,用之染飯則顏色深;九月到次年三月,葉是老葉,用之染飯則顏色淺。而且指出如果飯的顏色不好,可以洗掉重染。現在烏飯的製作就簡易多了,一般是將青精嫩葉捶碎、揉爛,在水中泡大約三個小時,用紗布過濾後,再把淘凈的糯米倒進青精汁中浸泡四五個小時,而後將濾水糯米入籠蒸透即成。俗信清明節食烏飯,能夠強筋骨,益氣力,益腸胃,固精駐顏,在我國浙江、江西、廣西的一些地方非常盛行。

在一些地方,用來染飯的並不是青精樹葉,比如廣東長樂一帶,人們更多以楓葉染飯。食用烏飯的節日也不僅僅是清明節,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人們常在四月八日吃烏飯。每年這天,大街小巷賣烏飯的小攤鱗次櫛比。

清明粑、清明飯

除了青精飯以外,在我國南方不少地區,還流行用米粉和各種植物葉做糍粑。比如在中國台灣苗栗,人們會取用各種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如薴葉、艾草之類,與米粉混合在一起做成飯,或者裹以蘿卜絲、肉粒等物,叫作「清明飯」。在廣西同正,清明日,婦女多到田間採取嫩白頭翁,與糯米和在一起做成糍,認為吃了可以消積。湖北羅田人多在清明節時做軟曲粑(也叫細米蒿粑)。將細米蒿去根,洗凈,燙一下,揉干,用碓舂爛,同糯米一起揉,包餡,上甑蒸熟即成。廣東潮汕一帶的人們會采朴籽粿(又叫朴丁樹,屬榆科)葉,和米舂搗成粉,發酵配糖,用陶模製成朴籽裸。上海的青團亦是類似的節令食品,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焰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

螺螄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民間有「清明螺,賽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拌、醉、糟、熗,無不適宜,真可謂「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清明吃螺螄的習俗主要流行於江南一帶。在廣西同正,人們到野塘取螺蚌等煮食,認為可以明眼。

除了上述食品外,還有許多頗具地方特色的清明食品。比如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作踏青帶的干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浙江桐鄉河山鎮十分重視清明節,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晉南地區,清明節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食用。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人們用黍米磨面做餅,俗稱「攤黃兒」。在陝西洛川,每家都備有蕎麥涼粉冷食,且蒸有大饃,俗稱罐兒。饃四周做成鳥蛇之形,俗謂介之推上綿山時有鳥蛇護之,故以為紀念。饃按家中人數做成,一人一個;饃頂一大盤形;男子盤中做成文具、耕具之類;女子盤中做成剪刀等物。在遼寧桓仁、吉林輝南,家家用麥面做餑餑食用;在遼寧朝陽市家家食麵,叫作「過清明」。在吉林磐石,各家吃雞蛋糕或餃子。又在廣西融縣,人們用生萵苣葉裹蔬肉嚼食,叫「包生」。

絕大多數清明節令食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冷食。清顧祿《清嘉錄》記載江蘇蘇州的清明食俗時說:

今俗用青團,紅藕,皆可冷食,猶循禁火遺風。

在浙江黃岩、浦江等地,人們采蕪菁和米粉為餅,就稱為「寒食」。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清明時節之所以吃冷食,主要還在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復雜關系。伴隨著清明節的興盛,寒食節的寒(冷)食習俗轉移到清明節中了。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美食有哪些,清明節吃哪些傳統美食」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