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殊菩薩今天生日今天可以供蛋糕嗎
蛋糕一般都有雞蛋在裡面,雞蛋屬於葷,佛教都是素食,素食是為了不造殺業和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所以供養三寶也一定要是素食。當然佛菩薩大慈大悲,不會因為你供葷就起嗔怒心來懲罰你,但我們自己會造不善的因,一是對佛菩薩不恭敬,二是也與肉食眾生結下不善緣。供奉饅頭、水果、鮮花都行的
Ⅱ 古有雲,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此言何意
意思是:古人有這樣的說法,給予了別人恩惠就不要期望得到報答,想要得到報答就不要給與別人恩惠。
施恩莫望報:莫是不要的意思,施恩莫望報即施恩不望報。
施:給予;恩:恩惠;報:報答。給予人恩惠,不期望得到報答。
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十回:「惟其如此,愈見君夫婦盛德仁心、施恩不望報之君子也。」
譯文:正因為這樣,越來越看到你夫婦的品德仁愛之心、是對人施行恩惠不奢望報答的君子啊。
這句話告誡我們,我們幫助他人不應到要求得到回報,要懷揣助人為樂的的精神幫助他人。如果幫助別了又企圖得到回報,這種事情就不要做了。
(2)菩薩生日供的蛋糕最後怎麼處理了擴展閱讀:
與「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類似的句子有:
1、施恩不望報者,常常能得到非常之報;而施恩望報者,永遠也別想得到。
出處:漢.韓信語錄
釋義:給予別人恩惠不期望回報的人,常常能得到不同尋常的回報;而給予別人恩惠期望回報的人,永遠也別想得到他應有的回報。
2、施恩圖報非君子,知恩不報是小人。
出處:明末馮夢龍《警世通言》
釋義:給予別人恩惠企圖得到回報不是君子的作為,得到別人的恩惠而不回報是小人的作為。
3、舍己毋處疑 施恩勿望報。
出處: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第二卷
原文: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釋義:假如一個人要想作自我犧牲,就不應該存有計較利害得失的觀念,假如存這種觀念就會使你對這種犧牲感到猶豫不決。既然對你的犧牲心存計較猶疑,那就會使你的犧牲志節蒙羞。假如一個人要想施恩惠給他人,就絕對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報,假如你一定要求對方感恩圖報,那就連你原來幫助人的一番好心也變質了。
Ⅲ 文殊菩薩吃生日蛋糕嗎
菩薩不吃蛋糕,但人是吃蛋糕的。給文殊菩薩過生日,給他買蛋糕,他不給就給來過的人們吃就是了,相信大家開心他也開心!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