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巧克力的來歷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據說鳥類在這一天開始交配。後來這個節日改為紀念一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聖徒。他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當他死後,他心愛的姑娘為他在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通常在情人節中,將一枝半開的紅玫瑰作為情人節送給女孩的最佳禮物,而姑娘則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為回贈的禮物。據說,巧克力的成份能引起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跟熱戀中的感覺相似。所以要送巧克力。
古時候的生日蛋糕只會出現在國王,等級的較高貴族和其它重要人物的生日上,普通人,尤其是小孩從來都不用蛋糕慶祝生日。這容易被解說為:只有貴族階層才有財力舉行生日慶典,而且有可能被載入史冊被人們記住。一些史學家認為是過生日者要帶上生日「桂冠」的習俗引發了這些早期的生日蛋糕慶典活動。
後來,慶祝生日必備蛋糕成為世界各地的傳統,無論老少貧富都是如此。雖然當今一些國家的生日蛋糕風俗有所雷同,但是每個人慶祝生日用蛋糕的方法都不一樣。各地的人們根據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傳統,在生日使用蛋糕時都有自己的儀式。我國也有用「面」來過生日的,代表「長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