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出的蛋糕像蛋撻試做了兩三次了都沒有成功,到底是為什麼呢
做出的蛋糕像蛋撻試做了兩三次了都沒有成功,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當然除開以上2個流程以外,在蛋糕烘焙情況下也十分重要;大家可別輕視了蛋糕烘焙這門造型藝術,熟度把握得好,蛋糕烤出去色調誘惑。假如蛋糕烤的不太好,則會讓蛋糕展現出灰黑色,進而直接影響到咱們的胃口。
2. 蛋糕消泡之後怎麼辦
是指的蛋糕糊消泡吧?已經成熟的蛋糕不會消泡。
一般情況下,蛋糕糊消泡了,那麼製成的蛋糕的體積偏小,糕體不夠松軟,會顯得結實。
此時的解決辦法如下:
1、蛋糕輕微消泡的,那麼最好是立即入模入爐烘熟。這樣雖然體積上略微偏小,但最後產品的品相還是能過得去的。
2、比較嚴重的消泡,那麼可以添加相當於配方中麵粉量0.3%泡打粉(消泡一般是指乳沫類的蛋糕,這類型的配方中雞蛋比例很大,新鮮雞蛋呈弱鹼性,不適合使用小蘇打。所以要使用復配的化學膨脹劑--泡打粉)。這樣也能通過泡打粉在加熱過程中釋放的大量氣體對蛋糕的體積和松軟度作出補償。
3、非常嚴重的消泡,這基本屬於無法補救。但如果產量很大的工廠,可以將麵糊分次分別拌入到更大量的新蛋糕麵糊中去,(全蛋海綿可以加入麵粉拌勻後加,戚風蛋糕可以加入到蛋黃麵糊中去,這樣可以避免浪費。每次添加一些,多打幾次蛋糕,也就用完了。)
3. 學會談判——想要分蛋糕,你先要把蛋糕做大
人與人之間會進行談判,公司與公司會進行談判,就連國與國之間也會進行談判。與一般的閑聊、溝通不同,談判的目的在於 協調出具體的方案 ,來解決問題。在這場博弈中,如何避免談判進入僵局,讓談判變得簡單、高效,方案順利落地實施,這是談判中最希望獲得的成果。
在 《談判的邏輯》 中,作者 弗洛里安·韋 是一名談判專家,不僅經歷過各種談判實戰,還曾在哈佛大學接受過談判技巧培訓。對於談判,他認為其關鍵點在於「 著眼於利益,而非立場 」。如果「立場」說的是「你是誰,你和別人是什麼關系,你想要什麼」,那麼, 「利益」所要表達的就是「為什麼想要」 ,即為一場談判找到一個有力的支撐。
顯然,談判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內容,為了讓更多人提升個人的談判能力,作者為我們提供了 具體、有效的談判技巧和原則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談判」中,發揮更大的更多價值,爭取更多的利益。
你理解的談判是什麼樣的?是那種利益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怒不可遏?還是面對面列出條條框框,相互刪選、衡量?又或是單方面的一方說服另一方……作者弗洛里安·韋所定義的談判,與這些都不相同。
他認為:「 談判是一種創造性行為,而非一個簡單的權力游戲 。」也就是說,談判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比如,買菜、求職,甚至是談戀愛……而在我們極力讓「談判」順利進行時,每個人都能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除了對「談判」定義的不同觀點,對談判的本質,作者也有獨到的見解。市面上大多數談判的書籍都在爭議—— 談判到底是為了合作雙贏 (以哈佛談判術為代表),還是為了 一方勝利,另外一方失敗 (以施漢納談判術為代表)。
在《談判的邏輯》中,作者認為要想使談判更有效、快速的產生結果, 必須同時滿足這兩種理念 ,即 要想分蛋糕,就需要雙方合作先把蛋糕做大 。換種說法,這兩個理念是一個循環,而非兩條平行線。至於如何促進合作,那就需要我們了解成功談判的關鍵法則。
正如書中所說,每次的談判都不同,我們也不能將所有的談判策略、技巧,全記下來。因此,我們只需掌握幾條談判過程中使用的關鍵原則,這樣既方便記憶,又能快速判斷下一步如何應對。作者具體為我們總結了 7 條法則,包括:
(一)收益優化原則
關於收益優化,在書中建議我們在談判前,要准備好草案,設定評分體系、目標體系,然後根據談判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不斷調整目標。切記,調整不是退讓,不是次優結果,我們要盡力達成「 帕累托最優 」的這個目標。當然,也不要忘記共情。
(二)知情原則
作者稱:「 談判就是你需要贏得勝利的信息游戲 」。所以,你要盡可能收集信息,不限於對你有利的信息,還有對你不利的信息,只有更全面的掌握情況,才能更有效的做出取捨,獲得更好的結果。這時,不妨發揮身邊人的力量,多向他人詢問、求助。
(三)領導原則
談判中所提及的「 領導 」,與現實生活中的領導不太一樣,但也有相同之處。 掌握領導原則的關鍵是慎重 ,要想清楚自己可以為這個結果付出多大的代價,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要負好責任,不只是對團隊的夥伴,也是對談判另一方,更是為你自己負責。
(四)合作原則
仔細思考,我們會發現,任何談判都是 建立在「想合作」的基礎上 。雖然,在談判中,我們不能退縮、示弱,但這並不影響將「合作」作為談判的目標之一。所以,請隨時釋放「想要合作」的信號,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
(五)「雙管齊下」原則
談判是一件圍繞「競爭」和「合作」雙向的事,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忍耐矛盾的能力,要能夠 在這個矛盾過程中,隨時進行切換 。
(六)理性原則
除了客觀上的因素,主觀上的情緒、心態,也會對談判結果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要避免一些常見的誤區,比如 錨定效應、損失厭惡、被動貶低、沉默成本、優越感偏誤 等。盡可能地營造出積極、樂觀的談判氛圍。
(七)創造力原則
努力為談判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增加創意元素,比如表達時,不止用文字,還可以選用圖片、視頻等,盡量直觀、可視化;談判地點,可以根據談判主題來選定……可以採用書中提出的四個步驟來激發解決方案的創意,具體包括: 定義問題、深入研究、孵化、塑造和完善新想法 。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談判知識、談判原則以外,在書中,作者還列舉出了可能遇到的 談判難題 。比如,當我們遇到談判僵局時,如何擺脫被擱置的狀態,掌握主動權;當我們遇到難對付的談判對象,如何順利推進談判……甚至如果你想精進談判能力,書里還為你提供了很多談判結構和方法,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談判工具和風格,成為「談判專家」。
在讀完《談判的邏輯》後,你會發現 談判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大到國家之間的利益分歧,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談判,作為談判中的一方,我們既不能一味地被人牽著鼻子走、妥協退讓,也不能得理不讓人,讓對方難堪。
想要談判成功,需要在堅持自己觀點的同時, 發揮自己的共情能力,學會著眼於利益,而非立場 ,從而簡單、高效的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4. 博弈邏輯的博弈邏輯的例子
一個分蛋糕的例子:n個人分一塊大蛋糕,每個人都希望能最大化自己的所得,那麼怎麼分才公平呢?(這里的公平是指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可以使自己分得的那部分不少於1/n。)
如果n=2,可以使用歷史悠久的「我分你選」演算法,可以實行公平的分配。當n>=3時,有幾種可能的分法。人們討論一種「修整法」:當第一個人切下一塊「屬於」他的蛋糕時,這塊蛋糕必須由其他n–1個人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如果有人覺得這塊蛋糕太大,可以對它進行修整,切下的那些放回原處。蛋糕被輪流檢查過以後,如果這n-1個人當中沒有任何人修整它,這塊蛋糕就屬於第一個人,如果至少有一個人對它進行了修整,那麼這塊蛋糕就屬於最後一個修整它的人。這種演算法能保證蛋糕的公平分配,可以通過博弈邏輯這一工具對此加以證明 。
5. 一道博弈的題
甲知道乙不喜歡櫻桃 最大收益的做法是 自己得到櫻桃+一半蛋糕 乙得到一半蛋糕 但是如果甲真的這么做 了解甲的乙會因為甲這種行為而選有櫻桃的部分 盡管櫻桃對他沒有價值 但是他會以櫻桃威脅甲 而且這種威脅絕對是可信的 因為乙有優先權
甲就會捨去一部分蛋糕 捨去的會是一部分乙喜歡的冰激凌蛋糕
不過這場博弈並不是達到平衡就會停止 除非兩人達成信任 並且以後還要合作
這就要看兩人的博弈技巧 以及兩敗俱傷的覺悟了
這是動態博弈 不是邏輯 非理性有時優勢會更大
6. 討價還價的技巧是什麼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探討了商場博弈的優勢策略與劣勢策略。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商場博弈在生活中的運用。比如,在商場討價還價時,經常會運用到著名的最後通牒博弈。
有一家外企招聘員工面試時出了這樣一道題:要求應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八份,分給八個人,但蛋糕盒裡還必須留有一份。面對這樣的怪題,有些應聘者絞盡腦汁也無法完成;而有些應聘者卻感到此題很簡單,把切成的八份蛋糕先拿出七份分給七個人,剩下的一份連蛋糕盒一起分給第八個人。應聘者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這道題中就顯而易見了。
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無論在日常生活、商界還是在國際政壇,有關各方經常需要討價還價或者評判對總收益如何分配,這個總收益其實就是一塊大「蛋糕」。這塊大「蛋糕」如何分配呢?我們知道最可能實現一半對一半的公平分配的方案,是讓一方把蛋糕切成兩份,而讓另一方先挑選。在這種制度設置之下,如果切得不公平,得益的必定是先挑選的一方,所以負責切蛋糕的一方就得把蛋糕切得公平,這就是最後通牒博弈。
但是,這個方案極有可能是無法保證公平的,因為人們容易想像切蛋糕的一方可能技術不老到或不小心切得不一樣大,從而不切蛋糕的一方得到比較大的一半的機會增加。按照這樣的想像,誰都不願意做切蛋糕的一方。雖然雙方都希望對方切、自己先挑,但是真正僵持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僵持時間的損失很快就會比堅持不切而挑可能得到的好處大。也就是說,僵持的結果會得不償失,會出現收益縮水的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收益縮水的方式非常復雜,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速度。很可能你討價還價如何分割的是一個冰激凌蛋糕,在一邊爭吵怎麼分配時,蛋糕已經在那邊開始融化了。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桌子上放了一個冰激凌蛋糕,小娟向小明提議應該如此這般分配。假如小明同意,他們就會按照成立的契約分享這個蛋糕;假如小明不同意,雙方持續爭執,蛋糕將完全融化,誰也得不到。
現在,小娟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她使小明面臨有所收獲和一無所獲的選擇。即便她提出自己獨吞整個蛋糕,只讓小明在她吃完之後舔一舔切蛋糕的餐刀,小明的選擇也只能是接受,否則他什麼也得不到。在這樣的游戲規則之下,小明一定不滿足只能分到1/9的蛋糕,他一定要求再次分配。在這種情況下,分蛋糕的博弈就不再是一次性博弈。
事實上,當分蛋糕博弈成為一個「動態博弈」時,就形成一個討價還價博弈的基本模型。在經濟生活中,不管是小到日常的商品買賣還是大到國際貿易乃至重大政治談判,都存在著討價還價的問題。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某個窮困的書生A為了維持生計,要把一幅字畫賣給一個財主B。書生A認為這幅字畫至少值200兩銀子,而財主認為這幅字畫最多隻值300兩銀子,但雙方都對此價格沒有公開。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能順利成交,那麼字畫的成交價格會在200~300兩銀子。如果把這個交易的過程簡化為這樣:由B開價,而A選擇成交或還價。這時,如果B同意A的還價,交易順利結束;如果B不接受,那麼交易就結束了,買賣也就沒有做成。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兩階段動態博弈的問題,應該從動態博弈問題的倒推法原理來分析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由於財主B認為這幅字畫最多值300兩,因此,只要A的還價不超過300兩銀子,財主B就會選擇接受還價條件。但是,再從第一輪的博弈情況來看,很顯然,A會拒絕由B開出的任何低於300兩銀子的價格。如果說B開價290兩銀子購買字畫,A在這一輪同意的話,就只能得到290兩;如果A不接受這個價格,那麼就有可能在第二輪博弈中提高到299兩銀子,B仍然會購買此幅字畫。從人類的不滿足心來看,顯然A會選擇還價。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財主B先開價,書生A後還價,結果賣方A可以獲得最大收益,這正是一種後出價的「後發優勢」。這個優勢屬於分蛋糕動態博弈中最後提出條件的人——幾乎霸佔整個蛋糕。
事實上,如果財主B懂得博弈論,他可以改變策略,要麼後出價,要麼是先出價但是不允許A討價還價,如果一次性出價A不答應,就堅決不會再繼續談判來購買A的字畫。這個時候,只要B的出價略高於200兩銀子,A一定會將字畫賣於B。因為200兩銀子已經超出了A的心理價位,一旦不成交,那一文錢也拿不到,只能繼續受凍挨餓。
這個博弈理論已經證明,當談判的多階段博弈是單數階段時,先開價者具有「先發優勢」,而雙數階段時,後開價者具有「後發優勢」。這在商場競爭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非常急切想買到物品的買方往往要以高一些的價格購得所需之物;急切於推銷的銷售人員往往是以較低的價格賣出自己所銷售的商品。正是這樣,富有購物經驗的人買東西、逛商場時總是不緊不慢,即使內心非常想買下某種物品都不會在銷售員面前表現出來;而富有銷售經驗的店員們總是會勸說顧客,說「這件衣服賣得很好,這是最後一件」之類的推銷語。
商場中的討價還價,正如書生A與財主B之間的賣與買一樣,都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如果能夠運用博弈的理論,一定能夠成為勝出的一方。
?
7. 極簡博弈論之一:極小極大與納什均衡
如果你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要給兩個饞嘴的孩子分一塊蛋糕,不管怎麼分,最後的結果總是,有一個孩子(甚至是兩個孩子)覺得自己的那塊更小。
這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問題:分蛋糕。該怎麼分才能讓兩個孩子都滿意?博弈論可以幫我們破了這個局。
我們把分蛋糕問題暫且擱到一邊,先來認識一下博弈論的兩位大師——馮·諾依曼和約翰·納什。
馮·諾依曼(後文簡稱馮)有兩個領域的鼻祖,他被稱為「計算機之父」,現代計算機的原型正是出自馮的設計,這個原型一直沿用到今天,他還被稱為「博弈論之父」,因為他最早對零和博弈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極小極大原理」。
約翰·納什(後文簡稱納什)比馮晚出生20多年,他年輕有為,在博士論文中便提出了著名的「納什均衡」理論,可惜天妒英才,納什的妄想症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嚴重,然而他的妻子從未拋棄他,一直陪伴納什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方才有了震撼人心的電影《美麗心靈》。
回到分蛋糕的問題,我們請馮和納什兩位大師出場,來解決分蛋糕問題。
首先,我們要把分蛋糕問題需要轉化為兩個孩子博弈問題,博弈的規則是:兩個孩子分蛋糕,一個切蛋糕,另一個先選蛋糕。
博弈論的目標就是尋找問題的理性解——不考慮情感因素,單從理性角度分析所得的答案。
我們先把兩個孩子的策略和對應的結果做成一個表格。記切蛋糕的孩子為A,選蛋糕的孩子為B,用「A得到的蛋糕大小,B得到的蛋糕大小」表示分蛋糕的結果。
| B選大塊 | B選小塊
:----:|:-----:|:----:
A切成兩塊一樣大 | 一半,一半 | 一半,一半
A切成兩塊不一樣大 | 小塊,大塊 | 大塊,小塊
先請馮來切蛋糕,即馮是A,他自然要運用「極小極大原理」。
「極小」指的是B一定會挑選大塊,所以留給自己的肯定是小塊,也就是表格中的左邊一列;
「極大」指的是A要使自己的蛋糕盡量大;
「極小極大」組合起來的意思是,A已知B會選大塊,所以會把較小的一塊切得大一些,對A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表格的左上角「一半、一半」,即兩人各分得半塊蛋糕,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理性解。
這就是極小極大原理,是不是很簡單?
納什均衡也不難!
這次換做納什來切蛋糕了(即納什是A),他自然要運用「納什均衡」來尋找理性解。A假設自己切成不一樣大小的兩塊,B自然會選大塊,也就是表格中左下角一格。
這時,A會分別問B和自己一個問題:你後悔嗎?
B想:我得到了大塊,我不後悔!
A想:如果我切成一樣大的兩塊,能得到的更多,我後悔了!
於是A改變策略,切成一樣大的兩塊,對應表格的左上角。還是重復剛才的問題,你後悔嗎?
B想:既然兩塊蛋糕一樣大,後悔也沒用,我不後悔!
A想:既然B已經選了大塊的,我能得到半塊蛋糕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我也不後悔!
當兩人都不後悔時,納什均衡就達成了!
尋找納什均衡點一定要注意:「是否後悔」是對方不變更策略的前提下做出的選擇。這很像球迷們看球時候的心情,每當看到空門不進,球迷們的心聲總是:不會吧!這球換我也能射進啊!
單從分蛋糕的例子來看,兩個理論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二者的區別在於適用范圍,極小極大原理只能用來分析零和博弈——雙方利益總和不變的博弈問題,納什均衡對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都適用,這也是納什均衡厲害的地方。不過,納什均衡為的是找到「使雙方都不後悔的理性解」,這個理性解未必會給博弈中的個體或集體帶來利益最大化。
至此,我們認識了兩位大師——馮·諾依曼和約翰·納什,學習了兩個原理——極小極大和納什均衡。
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博弈問題—— 囚徒困境 。
還有哦: 極簡博弈論之二:你我都是囚徒
8. 戚風蛋糕做出來很薄是怎麼回事啊
其實戚風蛋糕要烤的漂亮是最難控制的,甚至有時蛋糕師傅一不小心火溫就會出差錯! 戚風蛋糕出爐會過度收縮可能有幾個步驟是應該注意的:
蛋白沒有打至乾性發泡
麵粉拌入時過度攪拌導致出筋
烘烤時間不夠久,蛋糕中還有大量的水氣....判定的方式是你用手輕輕拍蛋糕的表面會很有彈性且沒有沙沙的聲音. 此外可用細的竹簽插入而沒沾到濕濕的麵糊.如此再烤個5分鍾就可出爐了.我通常有個經驗是聞到蛋糕烘烤香味時再烤個十幾分鍾就差不多了.
出爐的蛋糕可在桌面震一下讓水氣散出,並且倒扣至涼.
這些步驟中,步驟3沒注意作出來的蛋糕是側邊凹陷而表面平整.步驟4隻適用於厚模型蛋糕,烤平盤蛋糕必須底部墊防粘紙,烤後即蛋糕脫去模型,撕開防粘紙平放待涼. 其實奶油蛋糕是最容易烤培的,初學者可由此種開始.假如想做裝飾生日蛋糕,可利用平盤烤戚風蛋糕,再以慕司環將蛋糕印出一片片再組合.這樣可免去一整個蛋糕烤得凹凸不平的窘境.
很多人說戚風在出爐倒扣後才開始收縮,到蛋糕放涼以後,蛋糕已縮至一半的高度了,這類出爐後收放涼時才發生的收縮,最可能的原因是蛋糕內部水份仍然太多,如果蛋糕上色後要出爐前,用手在表面輕拍有嚴重的嘶聲而且沒有彈性,就一定不能出爐,如果蛋糕上色已足,在上層加錫箔紙覆蓋再延長烘烤時間;另外,也避免把蛋糕取出檢查又丟回去烤,尤其是含水量較高的戚風蛋糕,移動時的震動和出爐後的冷空氣,都容易讓沒有烤透的蛋糕收縮。
戚風蛋糕是英文Chiffon Cake的音譯,屬海綿蛋糕這一基本類型。戚風蛋糕的製法與分蛋攪拌式海綿蛋糕相類似(所謂分蛋攪拌,是指蛋白和蛋黃分開攪打好後,再予以混合的方法),即是在製作分蛋攪拌式海綿蛋糕的基礎上,調整原料比例,並且在攪拌蛋黃和蛋白時,分別加入發粉和塔塔粉。
戚風蛋糕組織膨鬆,水分含量高,味道清淡不膩,口感滋潤嫩爽,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蛋糕之一。這里要說明的是,戚風蛋糕的質地異常松軟,若是將同樣重量的全蛋攪拌式海綿蛋糕麵糊與戚風蛋糕的麵糊同時烘烤,那麼戚風蛋糕的體積可能是前者的兩倍。雖然戚風蛋糕非常松軟,但它卻帶有彈性,且無軟爛的感覺,吃時淋各種醬汁很可口。另外,戚風蛋糕還可做成各種蛋糕卷、波士頓派等。
下面,我就來把戚風蛋糕的配方、製法及技術關鍵介紹給大家。
由於戚風蛋糕是採用分蛋攪拌法製成的,故在下面兩例配方中,筆者以蛋黃部分、蛋白部分分別列出,以便大家掌握。
中檔戚風蛋糕配方:
蛋黃部分:蛋黃250克 低筋麵粉500克 水325克 泡打粉10克 白砂糖350克 色拉油250克 精鹽5克
蛋白部分:蛋白500克 白砂糖300克 塔塔粉5克
高檔戚風蛋糕配方:
蛋黃部分:蛋黃500克 低筋麵粉500克 水300克 白砂糖150克 色拉油250克 泡打粉10克 精鹽10克
蛋白部分:蛋白1000克 白砂糖500克 塔塔粉10克
製作方法:
1.蛋黃和白糖納入不銹鋼盆中,用打蛋器攪打至白糖溶化且蛋黃液呈乳白色時,再分多次加入色拉油和清水攪拌均勻,然後放入過篩後的麵粉、泡打粉和精鹽,輕輕攪拌均勻。
2.蛋白和塔塔粉納入不銹鋼盆里,用打蛋器攪打至蛋白呈粗泡沫狀且顏色發白時,下入白糖,繼續攪打至蛋白呈軟峰狀(即蛋白膏的峰尖挺立不下垂)並硬性發泡。
3.先將約1/3的蛋白膏倒入蛋黃糊里輕輕攪勻,再將其倒回剩餘的蛋白膏中輕輕攪勻。
4.將混合好的蛋糕糊倒入模具中並刮平,然後放入爐溫為上火180℃、下火150℃的烤箱內,烘烤約40分鍾,烤熟即取出。
製作關鍵
一.選料
1.雞蛋最好選用冰蛋,其次為新鮮雞蛋,不能選用陳雞蛋。這是因為冰蛋的蛋白和蛋黃比新鮮雞蛋更容易分開。另外,若是單獨將鮮雞蛋白放入冰箱中貯存1~2天後,再取出攪打,會比新鮮蛋白更容易起泡,這種起泡能力的改變,其實是因蛋白的PH值從8.9降低到6.0所致。
2.糖宜選用細粒(或中粒)白砂糖,因為這在蛋黃糊和蛋白膏中更容易溶化。
3.麵粉宜用低筋麵粉,不能選高筋麵粉。高筋麵粉遇水會產生大量麵筋,從而形成麵筋網路,影響蛋糕的發泡。
4.油脂宜選用流質油,如色拉油等。這是因為油脂是在蛋黃與白糖攪打均勻後才加的,若使用固體油脂則不易攪打均勻,從而影響蛋糕的質量。
5.使用泡打粉和塔塔粉時,應注意其保質期和是否受潮。若使用了失效的泡打粉和塔塔粉,則會影響蛋糕的膨脹。
二.調制蛋黃糊
1.蛋黃加入白糖後,一定要攪打至呈乳白色,這樣蛋黃和白糖才能混合均勻。
2.加入色拉油的目的是使蛋糕更加滋潤柔軟,但用量要准確。色拉油加得過少,則蛋糕乾癟;加得過多,則不易均勻地融入蛋黃糊里,並且過量的油脂還會破壞蛋白膏的泡沫,最終影響到蛋糕質量。另外,加入色拉油時需分次調入,這樣更容易攪勻。
3.加水的目的是調節蛋黃糊的稀稠程度,所以應分次加入。
4.當蛋黃液中加入麵粉、泡打粉和精鹽後,不能過分攪打,只需輕輕攪勻即可,否則會產生大量的麵筋而影響到蛋糕泡發。
5.調制蛋黃糊時加入泡打粉,其作用是在蛋糕烘烤受熱時產生氣體,使蛋糕膨脹,其用量大致為麵粉的2%。
三.攪打蛋白膏
蛋白膏的攪打質量是製作戚風蛋糕的關鍵,而影響蛋白發泡的因素卻有很多。
1.分蛋時蛋白中不能混有蛋黃,攪打蛋白的器具也要潔凈,不能沾有油脂。
2.在蛋白中加入塔塔粉的作用是使蛋白泡沫更穩定,這是因為塔塔粉為一種有機酸鹽(酒石酸氫鉀),可使蛋白膏的PH值降低至5~7,而此時的蛋白泡沫最為穩定。塔塔粉的用量為蛋白的0.5%~1%。
3.因為糖能幫助蛋白形成穩定和持久的泡沫,故攪打蛋白時放白糖就成了必須。要達到蛋白膏泡發性好,且穩定持久,這里白糖的用量和加入時機就顯得很關鍵。白糖可增加蛋白的粘度,而粘度太大又會抑制蛋白的泡發性,使蛋白不易充分發泡(白糖的用量越多,蛋白的泡發性越差),不過加適量白糖才能使蛋白泡沫穩定持久。所以白糖的用量以不影響蛋白的泡發性,又能使蛋白達到穩定的效果為度。另外,白糖加入的時機以蛋白攪打呈粗白泡沫時為最好,這樣既可把白糖對蛋白起泡性的不利影響降低,又可使蛋白泡沫更加穩定。若白糖加得過早,則蛋白不易泡發;若加得過遲,則蛋白泡沫的穩定性差,白糖也不易攪勻攪化,還可能因過分攪打而使蛋白膏攪打過頭。
4.攪打蛋白膏的方法要先慢後快,這樣蛋白才容易打發,蛋白膏的體積才更大。
5.特別要注意蛋白膏的發泡程度,即達到硬性發泡。攪打蛋白膏可分為泡沫狀、濕性發泡、硬性發泡和打過頭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攪打蛋白時,蛋白呈黏液狀,打約1分鍾後呈泡沫狀;第二階段,加入白糖繼續攪打5分鍾後,蛋白有光澤,呈奶油狀,提起打蛋器,見蛋白的尖峰下垂,此為濕性發泡;第三階段,再攪打2~3分鍾,提起打蛋器,見蛋白的尖峰挺立不垂,並且光澤較差,此為硬性發泡;第四階段,若繼續攪打,則蛋白會呈一團一團的棉花狀,即攪打過頭了。蛋白膏攪打到硬性發泡時,具有泡沫細小,色乳白,無光澤,傾入容器時不流動等特徵。
四.蛋黃糊與蛋白膏的混合
1.蛋黃糊和蛋白膏應在短時間內混合均勻,並且拌制動作要輕要快,若拌得太久或太用力,則氣泡容易消失,蛋糕糊會漸漸變稀,烤出來的蛋糕體積會縮小。大家都知道,兩種濃度差不多的麵糊更容易混合均勻,而蛋黃糊的濃度高,蛋白膏的濃度低,兩者很不容易混合均勻。所以,應先用部分蛋白膏來稀釋蛋黃糊,然後把稀釋過的蛋黃糊再與蛋白膏混合,這樣才容易混合均勻,兩者混勻的時間也才更短。
2.調制蛋黃糊和攪打蛋白膏應同時進行,及時混勻。任何一種糊放置太久都會影響蛋糕的質量,若蛋黃糊放置太久,則易造成油水分離;而蛋白膏放置太久,則易使氣泡消失。
五.烘烤
1.烘烤前,模具(或烤盤)不能塗油脂,這是因為戚風蛋糕的麵糊必須藉助黏附模具壁的力量往上膨脹,有油脂也就失去了黏附力。
2.烤制時宜選用活動模具,這是因為戚風蛋糕太松軟,取出蛋糕時易碎爛,只有用活動模具,方可輕松取出。
3.烘烤溫度也是製作蛋糕的關鍵。烘烤前必須讓烤箱預熱。此外,蛋糕坯的厚薄大小,也會對烘烤溫度和時間有要求。蛋糕坯厚且大者,烘烤溫度應當相應降低,時間相應延長;蛋糕坯薄且小者,烘烤溫度則需相應升高,時間相對縮短。一般來說,厚坯的爐溫為上火180℃、下火150℃;薄坯的爐溫應為上火200℃、下火為170℃,烘烤時間以35~45分鍾為宜。
4.蛋糕成熟與否可用手指去輕按表面測試,若表面留有指痕或感覺裡面仍柔軟浮動,那就是未熟;若感覺有彈性則是熟了。蛋糕出爐後,應立即從烤盤內取出,否則會引起收縮。
9. 1 _ 分蛋糕^的動態博弈 桌子上放了一個冰淇淋蛋糕,小娟和小明討論如何在
如果兩個人分蛋糕的話,涉及到的最基本就是平均分配,怎麼可以把蛋糕平均分給兩個人,那麼我們就要從蛋糕的中間取一條直線平均分成兩份,每人要一人一份才行,不能分的過大或者是過小,因為過大和過小的話,那都不屬於是平均分配了。
事實上,對於兩個人分蛋糕的情況,經典的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即使雙方對蛋糕價值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也沒關系。首先,由其中一人執刀,把蛋糕切分成兩塊,然後,另一個人選出他自己更想要的那塊,剩下的那塊就留給第一個人。由於分蛋糕的人事先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會選擇哪一塊,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必須(按照自己的標准)把蛋糕分成均等的兩塊。
分蛋糕游戲怎麼玩,可以這樣玩,首先把蛋糕蓋起來,然後,可以幾個人劃拳,贏了的,可以分一塊蛋糕,然後繼續這樣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