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材:鮮雞蛋6千克,特製粉5千克,白砂糖6千克,熟豬油(塗刷模具用)0.25千克。
2、蛋糕糊調制:將雞蛋、白砂糖、飴糖加入攪拌機內攪10分鍾,待蛋液中均勻布滿小乳白氣泡,體積增大後加入麵粉攪勻即成。
3、注模成型:兆蔽彎先將熟豬油塗於各式模型內壁周圍,按規定重量將蛋糕分別注入蒸模內。
4、蒸制:將加入蛋糕糊的蒸模,放入蒸箱的蒸架上,罩上蒸帽密封蒸制。開始蒸時蒸汽流量控製得小些,蒸3~5分鍾後,趁表面沒有結成皮層,將並帶蒸模拍擊一下,略微震動,使表面的小氣泡去掉,然後適當加大蒸汽流量,再蒸一段時間,以熟透為准。蒸汽流量或爐灶火候要適當掌握,如果蒸汽流量太大或爐灶火候過旺,有可能出現製品不平正。
5、冷卻、脫模、裝箱:出蒸箱(籠)後趁熱脫模,裝箱冷卻,待冷透後,食品箱之間可重疊。族悶
㈡ 蒸蛋糕怎麼做家庭做法(蒸蛋糕家庭簡單做法)
1、原料:雞蛋、酸奶、麵粉、白糖。
2、打雞蛋,蛋清和蛋黃分開。
3、蛋黃中加譽橘入麵粉、酸奶,攪拌。如果喜歡甜一點,可以加點白糖。
4、攪拌至無顆粒狀。
5、蛋清分3次加糖,用打蛋器打發,中間停一下加糖。
6、打發好。打蛋器抽起來,可見蛋白定型成圓錐。
7、將蛋黃糊和蛋白分幾慶盯團次混合。要慢慢用勺子上下攪拌,不能使勁,否則很容易消掉蛋白泡。這個步驟里可以加入葡萄乾、小堅果或者乳酪,不要也很好吃。攪拌好。
8、倒入模具,輕輕抖幾下,放在蒸籠上。如則仿果上一步加入葡萄乾或者小堅果,那麼在這一步可以先勺些蛋糊到模具里,再把葡萄乾或小堅果輕輕勺到蛋糊上,均勻些。蛋糊的濃稠程度決定葡萄幹活小堅果在蛋糕中間和底部。
9、碟子蓋子蛋糕模具上,注意預留蛋糕膨脹的空間,蓋上鍋蓋,水開蒸30分鍾。
10、蒸好後,大概悶2分鍾。
㈢ 寶寶蛋糕的做法
糕點是每個孩子都愛吃的零食,今天教各位麻麻做的這些蛋糕既營養又做起來簡單,隨手取一些用料,搭配孩子喜歡的食材,看一遍就能學會,無論您是用烤箱、微波爐,家裡用的電飯煲、蒸鍋都可以做哦,快點學起來吧!
一、南瓜蒸蛋糕
材料:
南瓜200克麵粉40克、雞蛋2個、白糖45克
做法:
1、南瓜切成塊,放在微波爐轉熟。然後過濾200克
2、蛋白分次加入白糖放入無油無水的容器中打至硬性發泡,打蛋盆倒扣不倒
3、南瓜泥加入兩個蛋黃
4、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過篩的麵粉、攪拌均勻再加入蛋白
5、用刮刀自下而上成均勻的麵糊、倒入活底蛋糕模具中
6、上蒸籠,蓋上保鮮膜,蒸38分鍾左右。蒸好後,會漲高一點
7、取出從蛋糕底部將蛋糕取出來
二、玉米面發糕
材料:
玉米面150克,小米麵50克,普通麵粉200克, 干紅棗20個,葡萄乾20克,白糖40克,乾酵母5克,水約280ML
做法:
1、干紅棗洗凈後用溫水浸泡一個小時,葡萄乾洗凈
2、將玉米面、小米麵、麵粉與白糖、乾酵母混合
3、倒入水,調成稀稠適中的麵糊
4、模具內薄薄塗一層油(防沾),放上一些葡萄乾
5、將麵糊倒入模具內一半高,放在溫暖處發酵,約40分鍾
6、等麵糊發至模具9成滿就可以了
7、表面再放上一些紅棗和葡萄乾,放入蒸鍋大火蒸35-40分鍾
三、糯米糕
材料:
糯米(江米)500克,棗泥餡250克、白糖100克,清水500克
做法:
1、將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凈,放入小盆內,再加入清水500克,上籠蒸約40分鍾,即成糯米飯
2、將蒸好的糯米飯倒在濕潔布上包住,蘸以涼水,反復揉搓,使米飯變成泥狀
3、手蘸涼水揪一塊面團(約1/30),壓扁,包入適量棗泥餡(製法見棗泥包子)收口按成小圓餅形,投入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食時放盤內撒上白糖即可
四、紅棗糕
材料:
棗(干)50克、低筋麵粉150克、雞蛋4個、泡打粉5克、色拉油80克、食鹽3克、牛奶60克、紅糖120克、白糖30克
做法:
1、大棗泡開,去核洗凈,切成小丁,浸泡在牛奶中,最好讓牛奶全部滲進紅棗中
2、雞蛋打在桶里,放入紅糖和白糖,先中速打溶糖,然後快速打成濃稠狀
3、減慢速度打兩三分鍾,把大泡泡打成小泡泡,加入牛奶棗和色拉油,慢速打勻
4、篩入低粉和泡打粉,快速翻拌均勻,倒入鋪油紙的烤盤中,輕磕出大氣泡
5、烤箱預熱170度,中層上下火,烤35分鍾,放涼以後切成塊食用,趁熱吃也很好吃
五、黑米糕
材料:
低粉75g、黑米粉125g、酵母3g、小蘇打2g、糖50g、水適量
做法:
1、大棗泡開,去核洗凈,切成小丁,浸泡在牛奶中,最好讓牛奶全部滲進紅棗中
2、雞蛋打在桶里,放入紅糖和白糖,先中速打溶糖,然後快速打成濃稠狀
3、減慢速度打兩三分鍾,把大泡泡打成小泡泡,加入牛奶棗和色拉油,慢速打勻
4、篩入低粉和泡打粉,快速翻拌均勻,倒入鋪油紙的烤盤中,輕磕出大氣泡
5、烤箱預熱170度,中層上下火,烤35分鍾,放涼以後切成塊食用,趁熱吃也很好吃
六、豆沙松糕
材料:
糯米粉 (150克) 大米粉 (150克)、清水 (110克) 豆沙餡 (適量)
做法:
1、把糯米粉、大米粉和綿白糖混合均勻
2、分次加入清水,攪拌均勻
3、用手把粉粉搓成鬆散的粉粒
4、將粉粒過篩兩次,篩成細膩的糕粉
5、取一半糕粉平鋪到模具里
6、開水上鍋蒸5-6分鍾定型,取出。將豆沙餡平鋪到上面
7、再用另外一半糕粉蓋住豆沙餡,輕輕的刮平,要保持松軟狀態。水開後蒸25分鍾。取出晾涼後切塊食用
七、椰汁雪花糕
材料:
椰漿,牛奶,玉米澱粉,糖
做法:
1、玉米澱粉加牛奶和椰漿稀釋,邊加熱邊下適量的糖,一定要很勤勞的攪動,不然玉米澱粉非常容易沾鍋
2、熬成稠稠的糊狀即可
3、倒入模具內放涼,再收到冰箱冷藏室即可。以下是倒出來的半成品
4、切成自己喜歡形狀以後,再裹上椰絲,就是漂亮的成品椰汁雪花糕啦
八、港式馬拉糕
材料:
牛奶 雞蛋 泡打粉 白糖 豬油(板油)
做法:
1、室溫的雞蛋打散成全蛋液(70g大約是小個的本雞蛋2個的樣子)
2、加入白糖、室溫的牛奶、融化的豬油,用蛋抽打勻(至全部融合在一起,無油水分離狀)
3、加入麵粉和泡打粉,用蛋抽攪拌成無乾粉顆粒的細膩糊狀
4、容器壁抹油
5、把麵糊倒入模具中約8分滿,麵糊靜置15分鍾
6、靜置好的麵糊放入鍋中,水燒開後開始計時,大火25分鍾左右即可。出鍋即可倒扣脫模,切片食用
九、松子糕
材料:
白糯米1千克、白砂糖1千克、松子仁150克、麻油少量
做法:
1、將生的糯米粉放入不粘鍋中,用最小火干炒至微微有一點點發黃,有香氣,期間要不斷的翻炒,不可偷懶,大概200g粉要炒10分鍾左右。松子仁如果是生的也需要小火干炒熟(有香味且有噼里啪啦的聲音即可),熟松子仁用研磨機打碎(用擀麵杖壓碎也可)
2、將炒熟的糯米粉和松子碎混合均勻,用手搓至沒有顆粒疙瘩。糖和等重的水放入鍋中小火加熱至糖完全融化,沒有顆粒即可關火自然晾涼
3、將糖水與松子仁糯米粉混合物,還有香油一起混合均勻,用手繼續搓均勻沒有顆粒,然後將混合物壓在容器中用力壓實(用手壓,用平底勺壓都可以,關鍵是用力,壓實,壓平)用小刀劃開,扣出就是一塊塊的松子糕了
十、桂花松糕
材料:
糯米粉80克、粘米粉200克、綿白糖60克、清水140克
做法:
1、將糯米粉、粘米粉、綿白糖放入盆中,加入清水充分混合,邊翻拌邊用手掌將粉團搓散成潮濕的粗粉狀
2、將粉蓋上濕布放置半小時,使其吃透水分;准備篩網和勺子,分次加粉並按壓,幫助粉過篩
3、模具底部襯上油紙或紗布,將糕粉鬆鬆地鋪平整但不要壓緊實,蓋上一塊濕紗布,上鍋蒸30分鍾左右,手指按上去沒有乾粉即可熄火取出,乘熱撒上干桂花,晾涼後脫模切塊即可食用。
㈣ 蒸蛋糕的簡單做法 怎樣做蒸蛋糕
1、食材:雞蛋3個、低筋麵粉60克、食鹽1克、白糖70克、牛奶45毫升、植物油30毫升、白醋2滴。
2、將蛋清與蛋黃分離,分別放入干凈的盆中,先將蛋黃打散。
3、在蛋黃中加入10克白糖與鹽,攪勻。
4、分次加入植物油,拌勻。
5、加入牛奶,拌勻。
6、篩入低筋麵粉。
7、用橡膠刮刀翻拌均勻,待用。
8、蛋清中滴入兩至三滴白醋或檸檬汁,用電動打蛋器將其打出粗氣泡。
9、分三次加入白糖:先加入三分之一(20克)白糖。
10、打至蛋清開始變濃稠時加入第二次白糖(三分之一20克)。
11、再打至用打蛋器劃過蛋清有明顯的劃痕時加入第三次白糖(三分之一20克)。
12、再斷續攪打至將打蛋盆倒扣過來蛋白霜不會流出,提起打蛋器時蛋白霜會出現一個小三角形尖角,尖角的頂端有少許彎鉤。
13、取打好的蛋白霜的一半放入蛋黃糊中。
14、用橡膠刮刀將其翻拌均勻。
15、再將步驟12的蛋糕糊倒回剩下的蛋白霜中。
16、斷續翻拌均勻。
17、將做好的蛋糕糊倒入模具中,七八分滿,然後將模具在桌面上敲打幾次將蛋糕糊中大的氣泡震出。
18、先在模具口蓋上一張廚房紙,再蓋上保鮮膜,用棉線扎緊,再用牙簽在上面戳幾個小孔。
19、蒸鍋中放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然後放入蛋糕糊,蓋上鍋蓋,中火,隔水蒸約25分鍾後取出倒扣脫模切件即可。
㈤ 如何在家做蒸蛋糕非常美味,小孩吃了說了還想吃呢
如何在家做蒸蛋糕非常美味,小孩吃了說了還想吃呢?
這次的蒸蛋糕跟以前做出來的不一樣,用的不是小麥麵粉反而是大米粉,用米糊做出來的蒸蛋糕很綿軟,吃一口卻被它驚到了,我認為比用麵粉做的好吃!用稻米蒸的這一蛋糕採用的是做戚風蛋糕蛋糕的做法,不用酵母菌不用醒面。
米蒸蛋糕【需要食物】生雞蛋3個,大米粉105g,紫米糊50g,糖45g(30g蛋白用,15g蛋黃用),牛乳125g,食用油25g。本來是想做5個雞蛋八寸模具的,打開冰箱才知道只剩下3個雞蛋了。大米粉和紫米糊我要用稻米和黑米現榨的。
第五步
在磨具上邊蓋一個盤子,把磨具放進炒鍋上,大火燒開後,轉小火蒸一個小時。蒸熟後把磨具翻面在烤牆上,冷卻後出模就行了。
稻米別總用於熬粥了,做蒸蛋糕非常好吃!大家也可以試試這一米蒸蛋糕,挺不錯的,如果不想自身磨大米粉直接買就可以了,還可以不用紫米糊,全部用大米粉,做出來就是本色的,也不用畫花紋了,比這個要簡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