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做法 » 買到過期蛋糕一個怎麼賠償
擴展閱讀
蛋糕放哪裡最好 2025-02-08 22:32:26
煙霧蛋糕做法 2025-02-08 22:24:12
寶雞岳先生蛋糕店在哪裡 2025-02-08 22:23:20

買到過期蛋糕一個怎麼賠償

發布時間: 2022-01-12 15:25:14

A. 買到過期食品如何賠償

打12315,12315是必須回復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法148條有規定,賠償金額剛開始可以要求1000,但經過調解和協商,雙方會把金額降到幾百,皆大歡喜,沒必要非要要1000

B. 買到變質食品如何索賠

消費者可憑購物小票要求商家退貨並賠償,如果商家拒絕賠償,可以直接向當地的消費者協會舉報。消費者協會成員會根據購物小票跟變質商品進行解決。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如果買到過期食品,最低可以索賠1000元。《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等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2)買到過期蛋糕一個怎麼賠償擴展閱讀:

購買過期食品舉報維權獲解決

案例:2015年10月20日,准旗消協接到消費者舉報稱,在某小食品批發部購買到超過保質期食品,後消協將此舉報案件轉交給旗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大隊。

執法人員隨即對此小食品批發部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其貨架上在售的無殼鵪鶉蛋、山椒味豆香卷和香辣雞塊三種食品均已超出保質期,貨值金額27.2元。

處理結果:確認過期食品後,旗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大隊執法人員當場對所有過期食品進行扣押。經初步審查,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條例,執法人員對當事人處以沒收所有過期食品,並處20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吃」的要求也在與日俱增。大多數時候,人們會選擇去家門口附近的小型超市或者小賣店購買食品。而對於很多市民來說,在購買食品時,很少去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以至於買到了過期食品,對身體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危害。

在此,記者提醒廣大市民,在購買商品時,無論是食品還是日用百貨,都應仔細查看該商品是否過期,一旦發現,應盡快去經營商家處退換,並第一時間告知相關執法單位,以減少和杜絕其他市民食用到過期食品引發傷害。

C. 在超市買到過期食品怎麼賠償

在超市買到過期食品,可以拿上購物憑據向銷售者或者生產者進行賠償。賠償如下:
1.
賠償損失。
2.
向消費者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D. 在超市買到過期食品了,而且吃了,怎麼賠償

摘要 以超過商品價值10倍的賠償。

E. 一市民在永輝超市買到過期蛋糕,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在西安,市民樊先生來到永輝超市西安曲江池東路店購物,看見超市貨品架上擺放的打折蛋糕不錯,樊先生就買了下來。樊先生說:“當時也沒在意,蛋糕一盒中有10多袋,回家後孩子吃了不少,次日我無意間發現蛋糕已經過期了。”

據了解,蛋糕外包裝顯示的生產日期為2020年12月13日,保質期為60天,而他購買時的時間為2月21日,已經超過保質期7天。樊先生在發現這一情況後,他立即向超市客服進行了反映,工作人員卻表示,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工作人員核查後表示,出現這一情況可能是由於超市工作人員的疏忽造成,對比感到十分抱歉,希望能與顧客協商進行解決。

後來超市負責人向樊先生表示道歉。現場,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超市向樊先生進行了10倍支付價款,因賠償不夠1000元,按照1000元計算。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F. 食品安全法過期食品怎麼賠償

食品安全法規定售賣過期食品可以要求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6)買到過期蛋糕一個怎麼賠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二)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經營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劑;

(三)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四)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六)生產經營未按規定注冊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冊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七)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業以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生產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未通過安全性評估;

(九)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生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依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G. 超市買到過期食品怎麼賠償 標准

恭喜你能購買到過期產品,就好比中獎一樣幸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法律)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經營者有義務對消費者的損失先行賠付。同時,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出現經營者拒付賠償等情形的,消費者可以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等方式進行維權。如果,消費者投訴內容屬實,違法證據確鑿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法律)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五項等法律規定,對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給予如下行政處罰: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參考資料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律)第十五條第二款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法律)

第一百二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五)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第一百四十八條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20〕14號)第六條 食品經營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消費者主張構成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已過食品標明的保質期但仍然銷售的;

(二)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進貨來源的;

(三)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且無合理原因的;

(四)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的;

(五)虛假標注、更改食品生產日期、批號的;

(六)轉移、隱匿、非法銷毀食品進銷貨記錄或者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的;

(七)其他能夠認定為明知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