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工製作 » 如何畫三角龍生日蛋糕

如何畫三角龍生日蛋糕

發布時間: 2022-01-12 05:20:32

㈠ 三角龍吃什麼

化石時期:晚白堊紀
位於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院
保護現狀
滅絕(化石)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蜥形綱Sauropsida
總目:恐龍總目Dinosauria
目:鳥臀目Ornithischia
下目:角龍下目Ceratopia
科:角龍科Ceratopsdae
亞科:角龍亞科Ceratopsinae
屬:三角龍屬Triceratops
Marsh, 1889

*恐怖三角龍T. horris (模式種)
* T. prorsus Marsh, 1890
異名
* Sterrholophus Marsh, 1891
* ?碎嘴龍Claorhynchus Cope, 1892
*陋龍Ugrosaurus Cobabe & Fastovsky, 1987
編輯本段簡介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9公尺,臀部高度為2.9到3公尺,重達6.1到12噸。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大量部份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古生物學家們還不確定三角龍在角龍科的正確位置。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
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雖然三角龍與暴龍居住在同一陸地上,但不確定它們之間是否有過電影與兒童讀物里所描述的打鬥。
編輯本段敘述
三角龍個體的身長被估計有7.9到9公尺長,高度為2.9到3公尺,重達6.1到12噸。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大型頭顱,是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之一。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2公尺,可以達到整個動物身長的1/3。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跟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可長達1公尺。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大多數其他有角盾恐龍的頭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龍的頭盾則是明顯地堅硬。
三角龍各種有結實的體型、強壯的四肢、前腳掌有五個短蹄狀腳趾、後腳掌則有四個短蹄狀腳趾。雖然三角龍確定是四足動物,它們的姿勢長久以來處於爭論中。三角龍的前肢起初被認為是從胸部往兩側伸展,以助於承擔頭部的重量。這種站立方式可見於查爾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與魯道夫·札林格(Rudolph F. Zallinger)的繪畫中。然而,角龍類的足跡化石證據,以及近期的骨骸重建,顯示三角龍在正常行走時保持者直立姿勢,但肘部稍微彎曲,居於完全直立與完全伸展(現代犀牛)兩種說法的中間。但這種結論無法排除三角龍抵抗或進食時會采伸展姿態。
編輯本段分類
三角龍是角龍科中最著名的一屬,角龍科是群大型北美洲角龍類恐龍。多年以來,三角龍於角龍下目中的位置處於爭論中。混淆來自於三角龍的短、堅硬頭盾類似尖角龍亞科,而長的額角類似角龍科(或稱開角龍亞科)。在第一個對於角龍類的研究中,理察·史旺·魯爾(Richard Swann Lull)提出出兩個支系,一個往三角龍發展的支系包括獨角龍、尖角龍,另一個支系包括角龍、牛角龍,這個假設使三角龍屬於尖角龍亞科。較晚的研究支持這個觀點,並將這個短頭盾支系正式命名為尖角龍亞科(包含三角龍),另一長頭盾支系為開角龍亞科。
在1949年,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首次對這假設提出質疑,並基於頭顱與角的特徵,而認為三角龍與無鼻角龍、開角龍關系較近,使得三角龍屬為三角龍亞科(尖角龍亞科)。然而,斯騰伯格的分類與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大衛·諾曼(David Norman)將三角龍置於尖角龍亞科不同。
後來的發現與研究支持了斯騰伯格的觀點,Lehman在1990年為兩個亞科定義,並基於數個形態上的特徵,而將三角龍歸於角龍亞科。事實上,除了短頭盾以外,三角龍相當符合角龍亞科的特徵。彼得·達德森(Peter Dodson)在1990年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與1993年的形態學研究,加強三角龍歸類為角龍亞科的論點。
編輯本段種系發生學
在種系發生學的分類中,三角龍通常作為恐龍定義中的一個參考點;恐龍被定義為三角龍與新鳥亞綱(現代鳥類)與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而鳥臀目的定義為:所有親緣關系與三角龍接近,而離現代鳥類較遠的擁有共同祖先之物種。
編輯本段起源
很多年來三角龍的起源非常不明確。在1922年,新發現的原角龍被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認為是三角龍的祖先。然而,近年來發現數種與三角龍祖先有關系的物種。發現於90年代晚期的祖尼角龍,是角龍下目中已知最早有額角的恐龍。而2005年發現的隱龍,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侏羅紀角龍下目恐龍。
這些新發現非常重要,並描繪出角龍類恐龍的起源,它們起源於侏羅紀的亞洲,而真正有角的角龍類出現在晚白堊紀之初。三角龍越來越常被認為是角龍亞科的一個成員,三角龍的祖先可能外表類似開角龍,開角龍生存時間早於三角龍約500萬年。
編輯本段發現與種
第一個被命名為三角龍的標本,是在1887年發現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附近,由一個頭顱骨頂部,與附著在上面的一對額角所構成。這個標本被交給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他認為該化石的所處地層年代為上新世,而該化石屬於一種特別大的北美野牛,因此將它們命名為長角北美野牛(Bison alticornis)。第二年,馬什根據一些破碎的化石,發現了有角恐龍的存在,因此建立了角龍屬;但他仍認為長角北美野牛是種上新世的哺乳類。直到第三個更完整的角龍類頭顱骨,才改變他的想法。這個由約翰·貝爾·海徹爾(John Bell Hatcher)在1888年於懷俄明州蘭斯組發現的標本,起初被敘述成角龍屬的另外一個種,但馬什經過熟慮之後,他將這個標本命名為三角龍(Triceratops),並將原本的長角北美野牛改歸類於角龍的一個種(後來也成為三角龍的一種)。三角龍的結實頭顱骨使得許多頭顱骨被保存下來,允許科學家們研究不同種與個體間的變化。除了科羅拉多州與懷俄明州之外,隨後在美國的蒙大拿州與南達科他州、加拿大的亞伯達省與薩克其萬省也發現了三角龍的化石。
種:
在三角龍第一次被命名的前十年內,發現了不同的頭顱骨,這些骨骸與馬什最初命名的恐怖三角龍(T. horris)頭顱骨有或多或少的不同;恐怖三角龍的種名horris在拉丁語中其實意為「凹凸不平的」,意指原型標本的凹凸不平表面,該標本後來被確認為老年個體。這些頭顱骨的差異可歸類出三種不同尺寸,這些差異來自於不同年齡與性別的差異,以及化石化過程中的不同程度或壓力方向。這些不同頭顱骨被命名為個別的種(可見於以下列表),並形成數個系統發生學研究。
魯爾發現這些種可分為兩個生物群,但他並沒有說明如何分辨它們;其中一群由恐怖三角龍、T. prorsus、短角三角龍(T. brevicornus)所構成,另一群由T . elatus、T. calicornis所構成。鋸齒三角龍(T. serratus)與扇形三角龍(T. flabellatus)則不屬於這兩個生物群。在1933年,魯爾將之前他與海徹爾、馬什先後完成的角龍下目專題論文重新出版,他維持原本的兩個生物群與兩個未定種的分類法,並增加了第三個支系,由鈍頭三角龍(T. obtusus)與海氏三角龍(T. hatcheri)所構成,特徵是非常小的鼻角。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以及短角三角龍所構成的生物群,此時被認為是最傳統的支系,頭顱骨較大,鼻角較小。而T. elatus、T. calicornis所構成的第二個生物群,有大型額角與小型鼻角。查爾斯·斯騰伯格作了些調整,他將寬頭三角龍(T. eurycephalus)視為第二與第三個生物群之間的連結,而非恐怖三角龍所屬的第一生物群。這個分類法持續用到80年代與90年代。
不同角龍類的頭顱骨代表者單一種(或兩個種)之內的個體變化,這個論點在近年來逐漸普及。在1986年,奧斯特倫姆與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公布一份研究,他們宣稱三角龍屬只有一個種,恐怖三角龍。其中一個理由是在一個地區中,通常只存在者單一或兩個大型動物群;例如現代非洲的非洲象與長頸鹿。 Lehman在魯爾與斯騰伯格的支系研究中,加進兩性異形與年齡變化,他認為由恐怖三角龍、T. prorsus、短角三角龍所構成的第一個生物群是雌性個體,而T. elatus、T. calicornis所構成的第二個生物群是雄性個體,而鈍頭三角龍與海氏三角龍所構成的第三個生物群是年老的雄性個體。他的理由是雄性個體的體型較高、頭角較直、頭顱骨較大,而雌性個體的頭顱骨較小、頭角較短。
數年後,凱薩琳·佛斯特(Catherine Forster)對奧斯特倫姆與沃爾赫費爾的研究提出質疑,佛斯特對三角龍的化石材料做了更廣泛的研究,並認為三角龍只有兩個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而海氏三角龍因擁有獨特頭顱骨,足以成立新的屬,目前已改為海氏雙角龍(Diceratops hatcheri)。她發現數個種其實屬於恐怖三角龍,而T. prorsus與短角三角龍是同一個種;因為有許多種被分類於第一個生物群,佛斯特提出前兩個生物群其實分別代表恐怖三角龍與T. prorsus。但在這個新分類法之下,這兩個種仍有可能是兩性異形的結果。
已確定種:
*恐怖三角龍(T. horris):奧思尼爾·馬什1889 (模式種)
* T. prorsus:馬什1890
可疑種:
*亞伯達三角龍(T. albertensis):斯騰伯格1949
*長角三角龍(T. alticornis):馬什1887
*寬頭三角龍(T. eurycephalus):施賴克耶爾1935
* T. galeus:馬什1889
*碩大三角龍(T. ingens):魯爾1915
*大三角龍(T. maximus):布朗1933
* T. sulcatus:馬什1890
錯誤歸類種:
*短角三角龍(T. brevicornis):海徹爾1905 ( = T. prorsus)
* T. calicornus:馬什1898 ( =恐怖三角龍)
* T. elatus:馬什1891 ( =恐怖三角龍)
*扇形三角龍(T. flabellatus):馬什1889 ( =恐怖三角龍)
*海氏三角龍(T. hatcheri):魯爾1907 ( =海氏雙角龍)
* T. mortuarius:愛德華·科普1874 ( =大師龍,疑名)
*鈍頭三角龍(T. obtusus):馬什1898 ( =恐怖三角龍)
*鋸齒三角龍(T. serratus):馬什1890 ( =恐怖三角龍)
*森林三角龍(T. sylvestris):科普1872 ( =森林奇跡龍,疑名)
編輯本段古生物學
雖然三角龍常被描述成群居動物,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它們為群居動物。但有些角龍類恐龍的發現地點常有數十或數百個個體。明尼蘇達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Bruce Erickson宣稱在蒙大拿州海爾河組發現了200個T. prorsus的標本。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則宣稱在該處發現了超過500個頭顱骨。因為在北美洲西部的蘭斯組(晚馬斯垂克階,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發現了豐富的三角龍牙齒、角狀物碎片、頭盾碎片、以及其他的破碎頭顱骨,因此三角龍被認為是該時代的優勢草食性動物之一。在1986年,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估計在白堊紀末,三角龍的數量佔了蘭斯組動物群的5/6。三角龍的頭骨較常被發現,而非身體部份,與大部分動物不同。
三角龍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之前最後出現的角龍類之一。三角龍的近親雙角龍與牛角龍、以及遠親纖角龍也生存在同一時期,但它們的化石較少被發現。
編輯本段齒列與食性
三角龍是草食性動物,因為它們的頭部低矮,所以它們可能主要以低高度植被為食,但它們也可能使用頭角、喙狀嘴、以身體來撞倒較高的植被來食用。三角龍的顎部前端具有長、狹窄的喙狀嘴,被認為較適合抓取、拉扯,而非咬合。
三角龍的牙齒排列成齒系(Tooth batteries),每列由36到40個牙齒群所構成,上下顎兩側各有3到5列牙齒群,牙齒群的牙齒數量依照動物體型而改變。三角龍總共擁有432到 800顆牙齒,其中只有少部份正在使用,而三角龍的牙齒是不斷地生長並取代。這些牙齒以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方向來切割食物。三角龍的眾多牙齒,顯示它們以體積大的有纖維植物為食,其中可能包含棕櫚科與蘇鐵,而其他人員則認為包含草原上的蕨類。
編輯本段角與頭盾
關於三角龍頭部裝飾物的功能,目前已有許多假設,其中兩個主要的理論為戰斗與求偶時的展示物,而後者現在被認為極可能是主要功能。
在早期歷史中,魯爾假設這些頭盾是作為顎部肌肉附著點使用,可增加肌肉的大小與力量,以協助咀嚼。這個理論被其他研究人員接受了一段時間,但後來的研究並沒有發現頭盾上有大型肌肉附著點的證據。
長久以來,三角龍被認為可能使用角與頭盾,以與類似暴龍的掠食者戰斗;這個構念首先由查爾斯·斯騰伯格在1917年所提出,而在70年後再度由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提出。有證據顯示曾有暴龍以三角龍為食,一個三角龍的骨盆上曾發現暴龍的齒痕,以及痊癒的跡象,顯示這個傷口是在該動物存活時留下的。
在2005年,BBC的電視節目《恐龍凶面目》(The Truth About Killer Dinosaurs)之中,節目單位測試三角龍將如何抵抗大型掠食者如暴龍的攻擊。為了了解三角龍是否如同現代犀牛般沖撞敵人,節目單位製作了一個人工的三角龍頭顱,並以每小時24公里的時速撞向模擬的暴龍皮膚。三角龍的額角刺穿的模擬皮膚,但是額角與喙狀嘴則無法刺穿,而且頭顱的前段斷裂。結論是三角龍無法利用沖撞敵人來自我防衛,如果它們遭到攻擊時,應該會採取堅守策略,當敵人接近時,使用它們的角來牴刺敵人。
除了將頭角用於抵抗掠食者以外,三角龍可能會使用頭角互相碰撞。研究顯示這種互相碰撞的行為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沒有證據顯示三角龍擁有這種行為。三角龍與其他角龍科的頭顱骨上的瘡孔、洞孔、損害、以及其他傷口,常被認為是以頭角互相戰斗造成的傷痕。一個最近的研究則認為沒有證據顯示這些傷痕是因為打鬥而留下的,也沒有感染或痊癒的證據。而骨質流失、或不明的骨頭疾病,是這些傷痕的來源。
三角龍的大型頭盾可能用來增加身體的表面積,以協助調節體溫。劍龍的骨板也被推測擁有類似的功能,但這個理論無法解釋角龍科不同成員的頭盾形狀變化。由此顯示這些頭盾可能具有基本的求偶功能。
頭盾與角是兩性異形特徵的理論,是由Davitashvili在1961年首次提出,並且逐漸獲得更多人的支持。頭盾與角在求偶以及其他社會行為上,被視為重要的視覺辨認物;這個理論可從不同角龍類恐龍擁有不同的裝飾物而得到證實。而現代現代擁有角狀物或裝飾物的動物,也將它們作為視覺辨識物使用。最近,一對於最小型三角龍頭顱骨的研究,確定該頭顱骨屬於一個幼年體,並顯示頭盾與角是在年紀非常小的時期開始發展,早於性發育;因此三角龍的頭盾與角可能作為視覺辨認物使用。而該幼體化石的大型眼睛與較短的頭盾與角,也顯示三角龍的親代具有親代養育的行為。

㈡ 霸王龍,棘龍,風神翼龍,三角龍怎麼

《附身成鷹》 張離藤不幸穿越在一隻死亡的風雷之鷹身上,從此整個大陸上最恐怖的魔獸森林發生了改變..

《萬古蛇妖》 傳說蛇百年為虺,千年為蛟,萬年為龍!龍百年為虯,千年為應,萬年為天龍!這是一個仙俠世界,群妖亂舞,百怪陸離,無盡玄奧。逆無限時空,竊天地命運。縱萬劫加身,我依舊不磨!握乾坤起源,掌創始造化。億萬時空腐朽,我萬古不滅!

《幼龍》 龍,一橫一撇一豎彎鉤一撇一點,金鉤銀劃於九天之上!
紫晶龍、夢幻龍、屍龍、黃銅龍、仙女龍、蘿莉龍、虹彩龍、永罰龍、憎恨龍!
青眼三頭龍、炎戈龍、哈克龍、光與暗之龍、真紅眼黑龍、奧西里斯天空龍!
千餘種奇特巨龍生活在失落位面,遵循著叢林法則,稱霸天下。
亘古悠悠,一顆沉寂萬載的龍蛋,帶著人類蘇辰的記憶,破殼而出……
一頭光明巨龍的史詩神話!

《重生霸王龍》陸豪身為古武世家弟子,中了敵人的埋伏,死亡重生在一個奇怪的修真星球。霸王龍,恐龍世界食物鏈金字塔的最頂端,陸豪重生為一隻霸王龍。恐龍世界,肉食性恐龍,草食性恐龍,速度奇快無比的迅猛龍、群體掠食者火盜龍、草原殘忍無情的恐爪龍、恐怖嗜血的霸王龍、空中最強的風神翼龍,還有躍龍、暴龍、蛇頸龍、棘龍、魚龍、三角龍、劍龍霸王龍,暴龍科的一種,頂級掠食性和腐食性恐龍,身長12米左右,體重到噸之間,擁有立體視覺(優於現代的鷹眼),高度發達的嗅覺器官,擁有所有恐龍中最恐怖的咬合力4噸,甚至更強。龐大的頭顱,恐怖的咬合力,一隻成年三角龍,只要被咬中,肌肉連同骨骼一起咬碎。

《洪荒之大地蒼熊》 只本不該在洪荒出現的熊從地下爬出來了.抬頭看看不周山?算了,咱不跟他比。回頭看看昆侖山,恩,也比我高不了多少嘛。腳下就是洪荒大地,自己卻該何去何從?看一個宅男的洪荒生活。

《吸血蚊成長記》 豬腳語:「好吧,我承認我是想穿越。你沒有把我弄去我嚮往的三國而是把我弄到不是我熟悉的異界我可以不計較,但好歹也可以給我弄個平民的身份吧。即使是沒有把我安排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裡,把我弄到這種鳥不拉屎的雨林里我也湊合,給我一個土著人當當也不是很難吧。好吧,即使是做不成人,你給我當個獸人,地精,矮人什麼的也行吧。但是你也不用把我穿越成一隻,一隻蚊子吧」

《蟒生異界》 龔明華是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由於不小心出了車禍,然後就附生到了蟒蛇身上,後來又穿越到了異界,開始了他不一般的蟒蛇生活

《比蒙傳奇》 一位老魔頭穿越到異界,成為比蒙和娜加的混血兒,在異世大陸,混得風生水起,霸氣凜然~

《熊霸天下》「那怕是要我做為一頭熊,生活在這個異世界,我也要讓一切變的多姿多彩!」一段與眾不同的異世傳說,即將……

《異世之東方黑龍》師傅:魏煬啊,為師希望你能成為世上最偉大的神龍魏煬:是的,尊敬的師傅師傅:不過在此之前你要變成和我一樣的雜種黑鯉魚魏煬:不…………黑暗龍神:孫兒啊,我兒怎麼就生了你這么一個怪胎呢?魏煬:看清楚,我哪裡怪了,這可是上古大神應龍的模樣,酷吧黑暗龍神:應龍大神是誰,我怎麼沒聽說過魏煬:你當然沒聽說,想知道啊,和我一樣穿越啊!

《重林巨蜥》此處巨蜥出沒,注意安全講述一個從小修煉金鍾罩的特種兵陳南,重生為一隻叢林巨蜥。因為修煉金鍾罩激發了它體內的巨龍基因,慢慢的成為偉大的巨龍。以及在此期間發生的各種探險故事。此書將會給您一步步講述叢林的神秘:食人魚,森林大火,雷暴,蟻潮,神秘生物,食人部落,遠古神廟,詭異漩渦等等的冒險故事。

《會升級的魔獸》管你劍聖、法神、聖獸、巨龍在外有多風光,在我眼中,你們不過是一群送經驗的『怪』。

《異界獸吼》法神

㈢ 三角龍的資料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褶皺三角龍、究竟三角龍,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

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3)如何畫三角龍生日蛋糕擴展閱讀:

三角龍的外形特徵: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四肢短,前腳掌有五個短腳趾、後腳掌則有四個短腳趾。

全長6—10米、高2.4-2.8米、重5—10噸。他們有非常大的頭盾,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1.5米。

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

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

㈣ 三角龍怎麼畫的畫的

你是要畫平面圖形
還是要有立體感呢
平面的就是參照書上三角龍的圖案
給出基本的輪廓就行了
畫立體的就比較難了

㈤ 我想知道3種恐龍的生活年代 形狀 食物和本領。請大家幫個忙

中文名稱( Chinese) 霸王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Tyrann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tye-RAN-uh-SAWR-us
含義( Meaning)屬名:暴君蜥蜴(殘暴的蜥蜴之王)
種名:霸王龍
域(總界):真核域(總界)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暴龍科 Tyrannosauridae
屬: 暴龍屬 Tyrannosaurus
Osborn, 1905

雷克斯暴龍 T. rex (模式種)
Osborn, 1905
異名
Manospondylus
Cope, 1892
Dynamosaurus
Osborn, 1905
矮暴龍 Nanotyrannus
Bakker, Williams & Currie, 1988
暗脈龍 Stygivenator
Olshevsky, 1995
恐暴龍 Dinotyrannus
Olshevsky, 1995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
Tyrannosauroidea 暴龍超科
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 暴龍科
亞科( Subfamily)→ Tyrannosaurinae 暴龍亞科
族( Tribe)→ Tyrannosaurini 暴龍族
屬( Genus)→ Tyrannosaurus 暴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T. rex 霸王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T. amplus= Aublysodon amplus
T. bataar= 特暴龍T. bataar
T. efremovi= 特暴龍T. efremovi
T. gigantus= T. rex
T. imperiosus= T. rex
T. lancensis= T. rex
T. lancinator=特暴龍T. bataar
T. lanpingensis= 特暴龍T. lanpingensis
T. luanchuanensis= 欒川特暴龍
特暴龍
中文名稱( Chinese) 霸王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Tyrann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tye-RAN-uh-SAWR-us
含義( Meaning)屬名:暴君蜥蜴(殘暴的蜥蜴之王)
種名:霸王龍
域(總界):真核域(總界)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暴龍科 Tyrannosauridae
屬: 暴龍屬 Tyrannosaurus
Osborn, 1905

雷克斯暴龍 T. rex (模式種)
Osborn, 1905
異名
Manospondylus
Cope, 1892
Dynamosaurus
Osborn, 1905
矮暴龍 Nanotyrannus
Bakker, Williams & Currie, 1988
暗脈龍 Stygivenator
Olshevsky, 1995
恐暴龍 Dinotyrannus
Olshevsky, 1995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
Tyrannosauroidea 暴龍超科
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 暴龍科
亞科( Subfamily)→ Tyrannosaurinae 暴龍亞科
族( Tribe)→ Tyrannosaurini 暴龍族
屬( Genus)→ Tyrannosaurus 暴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T. rex 霸王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T. amplus= Aublysodon amplus
T. bataar= 特暴龍T. bataar
T. efremovi= 特暴龍T. efremovi
T. gigantus= T. rex
T. imperiosus= T. rex
T. lancensis= T. rex
T. lancinator=特暴龍T. bataar
T. lanpingensis= 特暴龍T. lanpingensis
T. luanchuanensis= 欒川特暴龍
特暴龍

化石時期:晚白堊紀
位於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院
保護現狀
滅絕(化石)
科學分類
域:真核域Eukarya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蜥形綱Sauropsida
總目:恐龍總目Dinosauria

目:鳥臀目Ornithischia
下目:角龍下目Ceratopia
科:角龍科Ceratopsdae
亞科:角龍亞科Ceratopsinae
屬:三角龍屬Triceratops
Marsh, 1889

*恐怖三角龍T. horris (模式種)
* T. prorsus Marsh, 1890
異名

三角龍與人比例圖

* Sterrholophus Marsh, 1891
* ?碎嘴龍Claorhynchus Cope, 1892
*陋龍Ugrosaurus Cobabe & Fastovsky, 1987
[編輯本段]簡介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9公尺,臀部高度為2.9到3公尺,重達6.1到12噸。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大量部份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古生物學家們還不確定三角龍在角龍科的正確位置。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
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雖然三角龍與暴龍居住在同一陸地上,但不確定它們之間是否有過電影與兒童讀物里所描述的打鬥。
[編輯本段]敘述
三角龍個體的身長被估計有7.9到9公尺長,高度為2.9到3公尺,重達6.1到12噸。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大型頭顱,是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之一。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2公尺,可以達到整個動物身長的1/3。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跟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可長達1公尺。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大多數其他有角盾恐龍的頭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龍的頭盾則是明顯地堅硬。
三角龍各種有結實的體型、強壯的四肢、前腳掌有五個短蹄狀腳趾、後腳掌則有四個短蹄狀腳趾。雖然三角龍確定是四足動物,它們的姿勢長久以來處於爭論中。三角龍的前肢起初被認為是從胸部往兩側伸展,以助於承擔頭部的重量。這種站立方式可見於查爾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與魯道夫·札林格(Rudolph F. Zallinger)的繪畫中。然而,角龍類的足跡化石證據,以及近期的骨骸重建,顯示三角龍在正常行走時保持者直立姿勢,但肘部稍微彎曲,居於完全直立與完全伸展(現代犀牛)兩種說法的中間。但這種結論無法排除三角龍抵抗或進食時會采伸展姿態。
[編輯本段]分類

三角龍的分布
三角龍是角龍科中最著名的一屬,角龍科是群大型北美洲角龍類恐龍。多年以來,三角龍於角龍下目中的位置處於爭論中。混淆來自於三角龍的短、堅硬頭盾類似尖角龍亞科,而長的額角類似角龍科(或稱開角龍亞科)。在第一個對於角龍類的研究中,理察·史旺·魯爾(Richard Swann Lull)提出出兩個支系,一個往三角龍發展的支系包括獨角龍、尖角龍,另一個支系包括角龍、牛角龍,這個假設使三角龍屬於尖角龍亞科。較晚的研究支持這個觀點,並將這個短頭盾支系正式命名為尖角龍亞科(包含三角龍),另一長頭盾支系為開角龍亞科。
在1949年,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首次對這假設提出質疑,並基於頭顱與角的特徵,而認為三角龍與無鼻角龍、開角龍關系較近,使得三角龍屬為三角龍亞科(尖角龍亞科)。然而,斯騰伯格的分類與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大衛·諾曼(David Norman)將三角龍置於尖角龍亞科不同。
後來的發現與研究支持了斯騰伯格的觀點,Lehman在1990年為兩個亞科定義,並基於數個形態上的特徵,而將三角龍歸於角龍亞科。事實上,除了短頭盾以外,三角龍相當符合角龍亞科的特徵。彼得·達德森(Peter Dodson)在1990年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與1993年的形態學研究,加強三角龍歸類為角龍亞科的論點。
[編輯本段]種系發生學
在種系發生學的分類中,三角龍通常作為恐龍定義中的一個參考點;恐龍被定義為三角龍與新鳥亞綱(現代鳥類)與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而鳥臀目的定義為:所有親緣關系與三角龍接近,而離現代鳥類較遠的擁有共同祖先之物種。
[編輯本段]起源
很多年來三角龍的起源非常不明確。在1922年,新發現的原角龍被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認為是三角龍的祖先。然而,近年來發現數種與三角龍祖先有關系的物種。發現於90年代晚期的祖尼角龍,是角龍下目中已知最早有額角的恐龍。而2005年發現的隱龍,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侏羅紀角龍下目恐龍。
這些新發現非常重要,並描繪出角龍類恐龍的起源,它們起源於侏羅紀的亞洲,而真正有角的角龍類出現在晚白堊紀之初。三角龍越來越常被認為是角龍亞科的一個成員,三角龍的祖先可能外表類似開角龍,開角龍生存時間早於三角龍約500萬年。

恐龍名稱: 梁龍(大陸)雙棘龍(港台)
拉丁文名: diplodocus


恐龍體長: 27米 身高:12米
恐龍體重: 10噸
恐龍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 1億4500萬-1億5500萬年前,晚侏羅紀
生存地點: 美國的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
辨認要決: 尾巴特別長
恐龍種類: 蜥臀目·蜥腳類
[編輯本段]來 歷
根據數據最長的恐龍應是地震龍,長達42.67米,不是梁龍,但是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一隻長得過大的梁龍。
[編輯本段]簡介
梁龍(學名Diplodocus),是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龍,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發現。它的屬名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於1877年所命名,是以從古希臘文的「διπλόος」(意即「一雙」)及「δοκός」(意即「橫梁」)衍生的新拉丁語而來。 這是因它在尾巴底下有雙叉形的人字骨。這些骨頭最初被認為是梁龍獨有的特徵,但是其後從在其他梁龍科及非梁龍科(如馬門溪龍)中亦有出現。
梁龍是生活於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它是在莫里遜組上層最為普遍的化石之一,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即啟莫里階至提通階。根據化石紀錄,莫里遜組當時曾存活者數種巨大的蜥腳下目恐龍,如圓頂龍、重龍、迷惑龍及腕龍。
梁龍是最容易確認的恐龍之一,有著巨大的體型,長頸及尾巴,及強壯的四肢。很多年來它都被認為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體型足以阻嚇於同一地層發現的(有可能是同時代的)異特龍及角鼻龍等獵食動物
梁龍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比雷龍、腕龍都要長,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身體很短,因此體重並不重,梁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梁龍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雷龍、梁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脖子最長的恐龍是馬門溪龍,尾巴最長的恐龍一定就是梁龍了。
梁龍全長27米,是恐龍世界中的體長冠軍。由於背部骨骼較輕,使得它的身軀瘦小,只有十幾噸重,體重遠不如馬門溪龍。它的牙齒只長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細小,這樣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長尾巴可以幫助它抵禦敵害,也可以趕走所到之處的其他小動物。可以想像得出,梁龍在吃食的時候,尾巴在不斷抽打的情形。梁龍是個巨大的恐龍,它脖子長7.8米,尾巴13.5米。盡管梁龍體型巨大,梁龍的腦袋卻是纖細小巧。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嘴的前部長著扁平的牙齒,嘴的側面和後部則沒有牙齒。它的前腿比後腿短,每隻腳上有五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
梁龍的腦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聰明。梁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它不咀嚼,而是將樹葉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龍會捕食梁龍.如果讓20位10歲左右的小朋友頭腳相接的躺在地上,他們組成的長度基本上同梁龍的體長差不多。梁龍的脖子又細又長,尾巴像鞭子,四條腿像柱子一般。梁龍的後腿比前肢稍長,所以它的臀部高於前肩。從其纖細、小巧的腦袋到其巨大無比的尾巴頂稍,梁龍的身體被一串相互連接的中軸骨骼支撐著,我們稱其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塊脊椎骨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塊,而細長的尾巴內竟有大約70塊!盡管梁龍身體龐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將自己從地面上支撐起來。梁龍能用它強有力的尾巴來鞭打敵人,迫使進攻者後退;或者用後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體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來自衛。梁龍前肢內側腳趾上有一個巨大而彎曲的爪,那可是它鋒利的自衛武器。就像人類的鞋後跟一樣,梁龍的腳下大概也生有能將其腳趾墊起來的腳掌墊。有了它,梁龍在行走時就不會因為支持沉重的身體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㈥ 如何畫三角龍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植食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2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㈦ 三角龍長什麼模樣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7—9米、高2.4-2.8米、重5.5—10噸。他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他們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部份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

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的角和頸盾。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1.5米。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

三角龍的物種起源

很多年來三角龍的起源非常不明確。在1922年,新發現的原角龍被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認為是三角龍的祖先。

然而,如今發現數種與三角龍祖先有關系的物種。發現於90年代晚期的祖先角龍,是角龍下目中已知最早有額角的恐龍。而2005年發現的隱龍,是已知唯一的侏羅紀角龍下目恐龍。

這些新發現非常重要,並描繪出角龍類恐龍的起源,它們起源於侏羅紀的亞洲,而真正有角的角龍類出現在晚白堊紀之初。三角龍越來越常被認為是角龍亞科的一個成員,三角龍的祖先可能外表類似開角龍,開角龍生存時間早於三角龍約500萬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