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大全 » 英特爾蛋糕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古早蛋糕多少度合適 2024-12-26 00:48:18

英特爾蛋糕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4-12-07 16:18:23

㈠ 飛騰電腦里配的顯卡是AMD和英偉達的,什麼時候能上國產顯卡

特供顯卡一直是很多玩家憂心忡忡的敏感話題,這類顯卡是英偉達和AMD專門為中國區消費者所准備的,在性能上往往是某些正版卡的閹割產物,這就讓很多玩家心裡犯嘀咕,特供顯卡到底敢不敢入手呢?今天我們就列出過去這段時間最為火熱的幾款特供卡,來看一看它們到底成色如何

1.甜中帶澀—GTX 1060 5G

GTX 1060 5G是老黃刀法又一經典應用,它從一流出就被定義為網咖專供卡,一方面使得甜品產品線再多一分支,另外也可以起到抵禦挖礦狂潮的目的。這款顯卡的總體性能介於GTX1063和1066之間,但差距卻控制在一個很微妙的范圍內。相較於1066,核心型號以及流處理器數不變,但顯存位寬低了32bit,由於圖形數據吞吐量下降這么多,最後導致在游戲體驗上明顯要落後GTX1066一大截,即使有這樣的缺陷,但依舊被冠以性價比之名,雖說網吧特供,但是平常消費者在各大電商網站上也能輕松找到,總體評價褒貶不一。

2. RX580 2048SP

這是AMD最近除了被捧上神壇的7nm顯卡Radeon VII之外,最受關注的A卡,它同樣號稱電商專供,蘇媽拿起大刀對RX580下了手,將流處理器數量削減到了2048個。但這款顯卡最具爭議的地方在於它和RX570太過相似,被很多玩家認定是「馬甲卡」,兩款顯卡參數放一起基本毫無差距,不過由於價格感人,玩家們還是勉強接受了,這款高頻版RX570居然賣的比原版RX570還便宜,對消費者來說,這波不虧啊!

3. RX 470D

這款顯卡有點老了,目前百元購入已成現實,但是它的可玩性依舊很高,在當年,把RX470D開核成RX470成了很多玩家的熱議話題,這次AMD也就是從流處理器上下手閹割,從理論上來說它的性能基本對標GTX1050Ti,也算是一款神卡,後來隨著礦工潮的興起,神卡變礦卡,現在如果大家再在二手市場看到RX470D,需要萬分小心,警惕成礦工接盤俠。

特供顯卡雖然大多飽具爭議,但仍然不失為極致性價比之選,它們大多是消費級的甜品卡,在用料和做工上大家也無需太過擔憂,和其它正常顯卡拉不開差距,不過這主要還是取決於顯卡廠商是否良心,大家覺得呢?

㈡ 華為不造整車,但願共享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造整車,華為差得還太遠了」。日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在接受蓋世汽車等媒體采訪時直言。

因被曝欲將汽車業務劃歸消費者業務,加之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頻頻為汽車業務「站台」,給華為汽車BU業務方向從toB轉向toC增添了諸多想像空間,近日關於「華為造車」的言論再度甚囂塵吵物祥上。華為的否認也是一如既往地乾脆。

王軍認為,對於一輛整車,無論車輛的布置,還是製造以及工藝,都非常復雜,要造這樣一輛車,華為的能力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的理想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王軍表示。更具體一點,就是通過剛剛於10月30日發布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給予汽車行業全棧智能解決方案的加持,實現HuaweiInside。

像IntelInside一樣,把Huawei裝進每一輛車

IntelInside,指的是在計算機領域,Intel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的一種品牌認知——一台好的電腦就應該用Intel公司所生產的處理器,以至於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電腦時都傾向於含有Intel處理器的產品,許多電腦品牌則因為採用了英特爾的中央處理機而大受歡迎。

在汽車領域,華為也有這樣一個「Inside夢」,即讓HI品牌成為汽車行業「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車企廣泛採用,車內用華為的技術,車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給予車企品牌加持、背書。同時在HI品牌的賦能下,消費者也能夠信賴華為的科技,信賴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信賴華為和車企共同「造」的車,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

華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圖片來源:華為

「整體來看,在自動駕駛領域我們希望基於單車智能路線,面向乘用車市場在可泛化的市區場景中解決廣大用戶每日通勤途中的連續性問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ADS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和首席架構師蘇箐表示。

在蘇箐看來,目前自動駕駛領域雖然路線眾多,但真正適合中國駕駛場景的卻少之又少,即使是目前走在行業前列的特斯拉,考慮更多的其實也是高速場景,而在國內比較高頻的城區通勤場景基本不能用。「更別說Waymo的Robotaxi,系統雖然比較高階,但ODD卻嚴重受損,所以這么多年一直待在鳳凰城出不來」。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蘇箐認為如果想讓自動駕駛發展更快,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讓技術等級和法規等級脫鉤和解耦,至少未來五年內,自動駕駛的主要任務還是解決技術問題,而非做倫理選擇,否則導致的後果是:在推一個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系統時,企業為了不承擔法律風險,會刻意把系統的ODD限制在非常小的區域,這樣的系統對用戶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我比較推崇的一種技術路線是在功能上面盡量向L4靠攏,能夠幫助解決每日通勤的問題,但在法規上面,就是一個L2的系統,很長時間需要駕駛員或者安全員承擔這個法律責任,這樣才可以讓整個行業循環起來,不然沒有人願意買單。」蘇箐表示。從這一點上來講,如果有企業和華為在思維上有點像的話,蘇箐指出肯定是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談及華為的自動駕駛戰略選擇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明確指出華為不做低等級的智能駕駛,而是寧願多加幾個激光雷達,再配合毫米波雷達、視覺計算,融合起來走向自動駕駛,來解決中國路況場景的問題。這無疑是一個非常高的起點。

「所以這就要求企業在技術構建上必須足夠扎實,從底層的計算系統到演算法棧再到數據平台能夠具備一個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棧流程,甚至包括一部分地圖系統,以保證系統快速迭代。並至少保持10倍投入的隊伍來支撐未來15年持續迭代,只有這樣才可能活下來,甚至脫穎而出。」蘇箐表示。

在他看來,這也是華為無線和手機產品線成功的經驗,自動駕駛也需要這樣才能成功,一開始幾百人,然後數千人,然後需要上萬人,持續投入十幾年。華為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據悉,今年華為的目標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無干預,目前研發團隊正全力打造這樣一個自動駕駛系統。最快2022年初,用戶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買到搭載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關於阿里被調查,你所應該知道的和你所應該想到的

作者:李傳奇

編輯:李傳奇

出品:量子 科技 小組

封面圖片作者:Pat Whelen


這個平安夜馬雲可能過得並不太「平安」,至少不夠心安。自打傑克馬在金融論壇上的那次猛烈發言後,螞蟻集團上市就被叫停了。


其實那時候已經在釋放一種訊號,互聯網、金融、地產對其他產業的擠壓效應,並不會被無限的放任下去的。


緊接著,反壟斷、打擊金融資本無需擴張就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21中央工作經濟報告。


再然後,阿里被反壟斷立案調查,螞蟻集團被金融監管部門約談。在此之前,螞蟻集團已經相繼下架銀行存款產品,並下調年輕人的花唄消費額度。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阿里最近的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要知道哪些東西和我們應該要思考哪些方面。


關於「二選一」


1、 所謂的「二選一」呢,也就是「天貓or京東二選一」,具體一點說,是阿里巴巴要求「在天貓商城開設店鋪的服飾、家居等眾多品牌商家不得在京東商城參加618、雙11等促銷活動、不得在京東商城開設店鋪進行經營,甚至只能在天貓商城一個平台開設店鋪進行經營行為。」


2、 早在2017年,「二選一」事件中的另一方京東就已經針對阿里提起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之訴。遺憾的是,至今仍未有實質性的進展。


3、 阿里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此前曾在微博上表示「二選一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平台不是土豪,只能向最有誠意的商家傾斜,這是最樸素的商業規則。」


4、 如若舉報成立,阿里或將面臨巨額處罰。



阿里巴巴是否是壟斷企業?


國內電商百花齊放,不僅有我們強東哥的京東,還有老牌的蘇寧易購,甚至還有「意欲彎道超車」的拼多多,阿里巴巴怎麼能算壟斷呢?


這就要對壟斷一詞進行精確的定義了。鑒於反壟斷法的書是一本比一本厚,非法學出身的我看的是頭暈腦脹,再讓我給各位講解,那更是說不明白也不權威。


但本小組可以列舉一些關鍵信息供各位參考。


在經濟學里,如果有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50%,就被認為是壟斷;兩個企業份額達到60%或三個企業份額達到70%,被認為是寡頭壟斷。


而在《中國十大電商佔有率排名》中,排名第一的阿里巴巴市場份額高達58.2%,而排名第二第三的京東和拼多多僅佔有16.3%和5.2%。從經濟學角度,阿里已經達成寡頭壟斷的標准。


當然在法律上判斷是否壟斷並不只是如此簡單去判定的。再梳理三條典型的壟斷行為:1.濫用市場支配地位;2.限制競爭協議;3.企業合並牟取市場支配地位。


調查還在進行,阿里到底有沒有壟斷咱們說了不算,得等候結果。


阿里是否觸犯了《反壟斷法》?


其實在市場上,所有競爭都是為了壟斷,但只有不許別人競爭的競爭,才能構成真正的壟斷。都想做大自己的蛋糕,這無可厚非,蛋糕做大了,你有了壟斷市場地位。


在你擁有壟斷市場地位後,你是否會利用你在市場上可支配地位打擊對手、限制交易,這就涉及到壟斷市場行為。擁有壟斷市場地位但是否有壟斷市場的行為,這是法庭上關注的焦點。


比如曾經的網約車大戰中,滴滴和快的就構成了寡頭壟斷的標准,不僅用補貼的方式打擊出租,最後更是合並,這都觸犯了反壟斷法。


而像此前的高通反壟斷案中,高通主要是利用其的市場支配地位高價銷售晶元和索取不必要的專利費用。


那阿里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就要從是否涉嫌限制交易的角度去調查,以及是否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向商戶提高傭金比例等等。


阿里會因此衰敗嗎?


首先從源頭考慮,阿里巴巴過後肯定會放棄限制交易的行為,那些簽訂了獨家協議的品牌的流失,自然就是對其競爭力的一種殺傷。當然,降低了傭金的商家,也許會反哺價格和服務,因此有可能帶來一定的回報,這誰也說不準。


但壟斷紅利必會消失,這是毋庸置疑的 。好好做生意的部分是不會被處罰的,被處罰的肯定是出格的部分,同時也給阿里提個醒,好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高通、英特爾、微軟都遭遇過反壟斷調查,但最後對它們的競爭力影響並不大,因為它們是技術型企業。而阿里巴巴、美團、騰訊等規模性企業,肯定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以上,是我們對此事件應該要了解到的,那我們知道了該知道的,又該想到哪些該想到的呢?


不能孤立看待


對於傑克馬,相信多數吃瓜群眾還是看熱鬧為主,但若要說是嘴巴大惹來這身麻煩,筆者實在是不能同意。不能一邊倒的看待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論嘴巴俏皮,那這樣的人太多了,現在是法治 社會 ,若只是話多,頂多就是讓你說話多多注意。


阿里的「二選一」已經這么多年了,為何正義現在才來到?因為不僅僅是阿里,全世界都在監管著有壟斷嫌疑的數字企業。


互聯網這幫巨頭開始被密切監督,這種現象不是只發生在國內,也不是只發生在阿里身上, 全世界都在警覺那些有可能壟斷的數字巨頭


當然非常能理解大家把大嘴巴和被監管聯系在一起,作為吃瓜群眾, 娛樂 的心態是要有的,但是我們若總是只想到這樣膚淺表面的本質,是很難去監管這些巨頭的,所以瓜該吃,但問題還是要思考。



反壟斷並非是遏制互聯網公司的發展


反壟斷方面,微軟就差點被打趴下。微軟曾被美國司法部二十個州的檢察長一同要求肢解,這並非卸磨殺驢,而是微軟的壟斷苗頭蒸蒸日上——微軟試圖用其壟斷地位消滅競爭對手網景公司。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累積的數據和演算法,除了流量變現,也可以用來促進 科技 創新。」


從長遠來看,保持創新的活力可比總是琢磨著「二選一」的商業競爭要重要的多。


未來互聯網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盯著老頭老太的錢包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創新,創新,創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創新才是未來的立足之本


現在的中國互聯網有什麼新東西嗎?在抖音快手之後,我真的是想不出任何有新意的東西。可以肯定的是疫情過後全世界都將面臨修復,就現在這樣的創新局面,真的不得不讓人擔憂。 壟斷不可能是出路


反壟斷是為了讓你守規矩,不是為了打倒阿里巴巴,而是為了給下一個阿里巴巴更好的發展環境。歐美正是通過反壟斷制約了微軟、IBM,才會有後來的臉書,蘋果…… 畢竟先富要帶後富,而不是堵後富的路


試想一下,若當年蘋果打壓安卓成功,那我們現在的手機市場會如何?


筆者是樂於見到巨頭被監管的,互聯網迎來密切的監管,這是一種 歷史 性的轉折。監管不是為了摧毀,而是為了引導其去改變。


作為吃瓜群眾,格局要大,才能吃最香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