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大全 » 樂清生日蛋糕多少錢
擴展閱讀
花都哪裡有蛋糕櫃廠 2024-11-27 16:19:11
廈門學蛋糕需要多久 2024-11-27 16:13:49

樂清生日蛋糕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4-07-14 16:07:57

㈠ 涔愭竻鏈夊摢浜涜泲緋曞簵

涔愭竻甯傜殑錏嬬硶搴楁湁浠ヤ笅鍑犲訛細

1. 涔愭竻甯傜編濂借泲緋曞簵

浣嶄簬涔愭竻甯備腑蹇冿紝緹庡ソ錏嬬硶搴椾互鍏跺氭牱鐨勮泲緋曞搧縐嶅拰浼樿川鐨勬柊椴滃師鏂欏彈鍒板綋鍦板眳姘戠殑鍠滅埍銆傝ュ簵鎻愪緵鍚勭被錏嬬硶瀹氬埗鏈嶅姟錛屾棤璁烘槸鐢熸棩錏嬬硶榪樻槸搴嗗吀錏嬬硶錛岄兘鑳芥弧瓚沖㈡埛鐨勯渶奼傘傚簵鍐呯幆澧冩俯棣錛屾湇鍔″懆鍒幫紝鏄涔愭竻甯傜煡鍚嶇殑錏嬬硶搴椾箣涓銆

2. 涔愭竻甯傜敎蹇冪儤鐒欒泲緋曞簵

鐢滃績鐑樼剻錏嬬硶搴楀湪涔愭竻甯傛嫢鏈夎緝楂樼殑鐭ュ悕搴︼紝鍏剁壒鑹叉槸鎵嬪伐鍒朵綔鐨勫皬錏嬬硶鍜岀簿鑷寸殑鐢滅偣銆傚簵鍐呮彁渚涘悇縐嶅彛鍛崇殑錏嬬硶鍗楓佹厱鏂錏嬬硶絳夛紝鍙f劅緇嗚吇錛屾繁鍙楀勾杞諱漢鐨勫枩鐖便傛ゅ栵紝璇ュ簵榪樻彁渚涚嚎涓婅㈣喘鏈嶅姟錛屾柟渚塊【瀹㈣喘涔般

3. 涔愭竻甯傞欓洩鍎胯泲緋曞簵

棣欓洩鍎胯泲緋曞簵浠ュ叾涓板瘜鐨勪駭鍝佺嶇被鍜岀嫭鐗圭殑鍙e懗鍦ㄤ箰娓呭競鍦哄崰鏈変竴甯涔嬪湴銆傚簵鍐呬富鎵撳悇綾繪按鏋滆泲緋曞拰宸у厠鍔涜泲緋曪紝鍚屾椂鎻愪緵闈㈠寘鍜岄ギ鍝併傚簵鍐呯幆澧冭垝閫傦紝鏄浼戦棽鑱婂ぉ鐨勫ソ鍘誨勩傞欓洩鍎胯泲緋曞簵鍦ㄨ泲緋曞埗浣滃伐鑹轟笂綺劇泭奼傜簿錛岃拷奼傚搧璐ㄣ傞櫎浜嗕互涓婂嚑瀹跺簵閾哄栵紝涔愭竻甯傝繕鏈夊叾浠栧氬惰泲緋曞簵濡傛煇鏌愮硶鐐瑰簵絳夛紝涓洪【瀹㈡彁渚涘氭牱鍖栫殑閫夋嫨銆傚傞渶浜嗚В鏇村氬叧浜庝箰娓呭競錏嬬硶搴楃殑淇℃伅錛屽彲浠ラ氳繃鎼滅儲寮曟搸鎴栫ぞ浜ゅ獟浣撹繘琛屾煡璇銆傛諱箣錛屼箰娓呭競鐨勮泲緋曞簵鍚勫叿鐗硅壊錛屽彲浠ユ弧瓚充笉鍚岄【瀹㈢殑闇奼傘

浠ヤ笂灝辨槸瀵逛箰娓呭競閮ㄥ垎錏嬬硶搴楃殑綆鍗曚粙緇嶃

㈡ 各位老鄉,我們溫州有哪些特色小吃啊 知道多少告訴小弟多少啊!

不得不嘗的溫州小吃

1湯圓
原名鄭德大湯團,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相傳至今,久盛不衰。溫州人視吃湯團為吉祥,歷來有湯團待客的風俗習慣。市區青年訂婚要向親友贈送湯團券,以示結緣誌喜。華僑歸國更視吃湯團為故鄉情。縣前湯團選用上等糯米製作,煮而不破,口感細膩,獨負盛名。每碗8隻,恰到好處。有10多個品種,麻心湯團香甜可口。擂沙湯團味醇爽口,鮮肉湯團入口咬開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鮮美無比,這3個品種最受人喜愛。1998年1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州舉辦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的麻心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2.魚丸
魚丸以新鮮鮸魚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將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溫州大街小巷都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滿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小吃"。
對於魚丸,印象中應該是類似球形的小東西,不過,溫州的魚丸卻不一樣。只見那點綴著翠色菜蔬的魚湯中,半浮著一條條不規則形狀的物體。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淡淡腥味的魚鮮味道,用力一嚼,還發現這「魚丸」頗有勁道,彈性十足。
3.[白蛇燒餅]
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4.矮人松糕:像婚姻一樣甜蜜糯軟
別看這照片上的松糕看起來似乎個頭不大,但分量十足。據介紹,這矮人松糕實際上就是豬油糯米白糖糕,它所選用的全是這一年的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豬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再炊熟切塊。現做現賣的矮人松糕,吃起來松軟綿糯,甜中有咸,點綴於上面的桂花更是讓它清香無比。第一次吃它時,我們五個人敞開了肚皮,吃到撐結果才只吃掉了半個。10元一整個的價格實在是非常實惠。據說,這「矮人松糕」發明自抗日戰爭後期,那時有個溫州人叫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因為谷進芳個頭矮小,就稱他做的糕為「矮人松糕」。這松糕趁熱吃時甜蜜糯軟,待稍涼時再吃更有韌勁,而且越發的香。除了這種用白糯米製成的矮人松糕之外,還有一種用血糯米製成的松糕,也非常香甜。瞧我們如此喜歡這松糕,臨走前新郎新娘還一人送了我們一個血糯米的矮人松糕,實在是個大驚喜。
5.長人餛飩:像婚姻一樣豐富多彩
吃過了這矮人松糕,不得不提的是溫州的「長人餛飩」,這一矮一長,似乎是搭配好了似的,成了溫州小吃的兩員大將。與矮人松糕的典故類似,這長人餛飩名字的來歷,同樣與當時發明者的身高有關。據說,在上世紀的30年代,溫州一個名叫陳立標的長人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他所制的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湯清味美,為大傢伙兒所贊賞,而他所做的餛飩也就被稱為了「長人餛飩」。
有這樣的溫州小吃,我們怎麼能錯過?在溫州五馬街上溜達時,我們就在那兒的天一角小吃街上發現了它的蹤影。端上來時,只見這碗中的餛飩在翠綠的波菜映襯下猶如水中芙蓉,悠悠地冒著熱氣,飄著香味。尤其是澆蓋在餛飩上的澆頭,五彩紛呈格外奪目:黃的蛋絲,紫的紫菜,紅的蝦米,綠的小蔥……以湯勺舀上一隻餛飩,放近嘴邊,只輕輕地咬上一口,餛飩皮細膩柔軟,餛飩湯清潤爽口,餛飩餡則量多味美,滿嘴清香。
6.陡門頭燈盞糕
清光緒年間,溫州人陳大海、陳碎海兄弟倆,在東門陡門頭賣燈盞糕。他們講質量,做牌子,用料考究。所制燈盞糕,外皮脆松,肉餡爽口。美味好吃,名聲大振,稱之謂陡門頭燈盞
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 現在,在溫州比較有名的是「大王」燈盞糕和「扁頭」燈盞糕。現在的燈盞糕已經發展出很多品種,以鮑魚為餡的是最貴的,最普通的就是蘿卜絲陷的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里鋪一層面漿,用蘿卜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面漿。聽師傅說那面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明擺著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後,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茲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著聲音就讓人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燈盞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需要翻過來了。把湯勺提起來,微顫幾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轉了一個身,然後穩穩地落回到勺子里。這樣高水準製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外皮酥鬆脆甜,肉餡則煞是爽口。
7.膠凍
是用石首魚(即黃魚)膠,煮化成薄漿狀,放置冷卻後成膠凍。食時切成小條,和以姜醋,其味鮮美。有小販沿街叫賣,可作為小吃,也可用於筵席。
8.敲魚
運用鮮魚肉配番薯粉加工而成;有用木槌敲成薄薄魚片再切成條狀或菱形狀,放在水中煮沸食用。也有切成片狀,曬干貯藏,用於宴請賓客時的點心和佐料。\

風味特點:
口味滋潤爽口。
〔魚餅〕
溫州魚餅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後再放在油鍋里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禮品蛋糕〕
溫州市上的禮品大蛋糕,在造型藝術和圖案設計上,力求迎合不同層次的喜愛。少年兒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鴨、米老鼠、十二生肖等生動的形象;老人做壽蛋糕有高至九層者,層層有不同的吉祥圖案,最高層中央擺上米塑老壽星,色彩絢麗,造型美觀。溫州著名禮品蛋糕店有集香居、吉米、桂香村、阿哆諾斯等。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的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徑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鹵進食。
〔米面層〕
和薄餅差不多,就是外面是米面。是泰順的特產哦!
〔粒粒甌柑汁飲料〕
以甌柑原汁顆粒為原料,與天然泉水配製而成,不加防腐劑,口味純正,營養豐富,解毒解酒,祛熱生津,具江南風味。
〔油卵〕
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似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是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台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楠溪山粉餃〕
山粉即番薯粉,以豆腐、鮮肉、胡蘿卜、、、為陷,包成餃子狀,晶瑩剔透,而且很好吃哦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干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入在平底鐵煎盤中,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弱、噴香,堪稱美食。
〔楠溪糯米糖〕
將小麥萌發為麥芽,曬干磨成粉,按比例拌入冷糯米粥內,發酵五至六個小時,舀個豆腐架薴巾中擠壓,取其糖精,倒進大鐵鑊里用柴火熬煎。當糖清煮到起大泡時,即將備好的熟黃豆倒入,攪勻舀入炒米粉中,晾硬即成。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

搜索更多相關主題的帖子: 小吃 溫州

㈢ 樂清有哪家蛋糕店肯讓顧客自己動手做麻煩知道的說下.

去7點自造DIY烘焙館吧,可以自己動手做生日蛋糕,巧克力蛋糕。

㈣ 你好啊,我不會做蛋糕,不過我朋友明天生日,我很想在今天做個小蛋糕給他,想問問,你朋友的店在哪裡

你可以彎信橋去小點的蛋糕店,在他們不忙的時候提出自己做。看店長肯不肯。不埋猛肯的話你買幾個他們店的麵包,或者加十,二十塊錢,好好說話應該可坦晌以。

㈤ 關於家鄉(溫州)傳統文化的作文 如(特產 風俗 )

溫州特產
[盤菜醬] 溫州名特產盤菜,洗凈後兩面開斜刀,用醬油豆豉腌制。也有鹽腌,兩天就可以吃。吃時加白糖、味精和麻油。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溫州牛肉焙片] 創始於1936年城區五馬街福祿壽糖果店,原為廣東師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門庭若市。供不應求。從此溫州相繼開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溫州市食品公司職工經過多次革新生產工藝和配料,製成了有溫州特色的牛肉焙片,暢銷國內外。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產品。
[溫州肉鬆] 帶骨豬瘦肉加高級醬油、白糖、食鹽。經過原料整理、燜煮、打胚、炒松、擦松五道工序製成。成品呈淡黃色,絮狀,纖維細長疏鬆,美味可口,營養豐富。1956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九省食品交流會上,溫州肉鬆獲總分第一名。
[溫州狀元紅] 此酒已有800多年歷史,解放後曾一度斷檔。1988年秋,溫州酒廠按照秘方恢復生產。酒味醇香,色紅透亮,廣受歡迎,先後遠銷日本、法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溫州高梁肉] 相傳創制於清代溫州橫井巷廣進樣臘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長人餛飩] 早在宋時,我國就有冬至吃餛飩的習慣。據說富家擺闊,一碗餛飩有十多味,餡心各異,稱為「百味餛飩」。30年代.樂清有長人名叫陳立標,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所制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蓋料有紫菜、蛋絲、肉鬆、蝦米、湯清味美,為顧客所贊賞。
[文成拉麵] 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復揉至粘性成團。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鍾,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並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人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
[文成發菜] 又叫「菜心」,是傳統家常菜。將芥菜洗凈曬軟,切細攤曬至手捏無水滲為度,加3%~4%的食鹽揉勻,盛小口缸罐內捺實,嚴封倒置陰涼干凈處,可久存3年不變質。其味甜中泛酸,異香撲鼻。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溫州樂清縣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200℃高溫的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白蛇燒餅] 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酥鬆。
[禮品蛋糕] 溫州市上的禮品大蛋糕,在造型藝術和圖案設計上,力求迎合不同層次的喜愛。少年兒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鴨、米老鼠、十二生岸等生動的形象;老人做壽蛋糕有高至九層者,層層有不同的吉祥圖案,最高層中央擺上米塑老壽星,色彩絢麗,造型美觀。
[寺前餛飩] 永強寺前街餛飩,創始於清道光年間。採用上白麵粉製成的餛飩皮薄如蟬翼;餡心用當天宰殺的豬後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給自己定下嚴格規矩,一鍋湯只煮一碗餛飩,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雞蛋絲、紫菜、碎肉和蔥花等。
[老酒汗] 溫州特產名酒,以蒸提優質黃酒精華而馳名中外。晚清時曾列為貢品。老酒汗酒精度為64度,含酯量約0.3%,出酒量僅1%,即100公斤優質黃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質清冽醇芳,飲後香留齒頰,並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溫州酒廠生產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芝腳糖] 晚糯米炊熟曬干,與沙混合爆成米花,篩凈,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薑、豬油、調製成型,切成長方塊。其特點是一品多味。舊時也有特製咸芝麻糖過年。其用料和製法與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蝦米(切碎)、蔥花和精鹽,別有風味。
[燈盞糕] 清光緒末年,溫州人陳大姆、陳碎姆兩兄弟,在東門陡門頭設攤炸燈盞糕。內餡是豬腿肉和黃嶼蘿卜絲,外皮用新黃豆和米粉漿拌和,採用鮮豬油炸制。因糕如燈盞,故名。此品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芙蓉糖] 原為滿族名點,經溫州點心師改良成為溫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麵粉和雞蛋調製成團,壓成粉皮,均勻而薄,人豬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後用飴糖漿結板,灑上桂花,
切塊上市。因該成品花瓣重疊,層次清晰,色澤麥黃,嬌嫩光亮,甚得青睞。
[李大同雙炊糕] 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制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咸宜,是溫州市名牌茶食。
[楊梅酒] 永嘉各地盛產楊梅,習稱「楠溪梅」,年產量10000餘擔。除供應市場外,還與白酒配製成「楊梅酒」,運銷國內外市場。楊梅酒甜中帶酸,人口舒適,可抵禦暑氣,為夏令美酒。
[縣前湯圓] 縣前湯圓素負盛名。從前有10多個品種,後只做最受歡迎的麻心湯圓、擂沙湯圓和鮮肉湯圓。麻心湯圓的餡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豬板油攪拌而成;擂沙餡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調制;鮮肉湯圓的餡心是新宰殺的豬後腿肉糜。溫州風俗,訂婚時都將縣前湯圓券與喜糖一起分送親鄰戚友。:
[油卵] 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如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糕創始於清同治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 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干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放小火溫油鍋中炸至成熟開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錢倉早蠶豆] 產於平陽錢倉,其特點是季節早,鮮嫩,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特專程送京作為國宴佳餚。因此名揚海外。
[膠凍] 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功效。
[黃坦糖] 以精糯米為原料,用麥芽發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為佐料,分別製成鬆脆的糖絲、硬韌的糖條、各式花樣糖餅,香甜可口。此為黃坦民間傳統食品加工業,明、清代甚盛,銷於浙南閩北,素惠美譽。
[大荊石蓮糊] 用野生石蓮子製成,清涼爽口,為薄凍狀冷飲。樂清大荊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採摘石蓮子的習慣。90年代初,大荊每年有數百人帶石蓮子進京,在北京街頭開設石蓮糊冷飲店攤,生意不錯。
[大荊冬米糖] 上白糯米炊熟曬干,粒粒晶瑩,爆成米花,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豬油調製成型,撒上桂花,稍涼切成小長方塊。香甜鬆脆,老小咸宜,因炊曬糯米多選在陽光不強、氣候乾燥的冬季,故稱「冬米糖」。
[山楂糕] 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塊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確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溫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為有名。該店為求新鮮,每批產量以一兩天售完為度。
[五加皮葯酒] 五味和老店所制五加皮葯酒,選用上等高粱酒,按古方配葯,加冰糖復制而成。酒味醇和,葯香適人。堪與浙江嚴東關五加皮葯酒相媲美。
[五味和魚生] 魚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帶,是一種細長扁平的小魚。五味和老店製作魚生,已有60—70年歷史。該店用獨特的傳統配方,選用細如扁面條的鮮小白帶,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黃嶼產蘿卜絲、紅糟、食鹽、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於春汛期間,密封,於翌年三伏天啟封,瓶裝出售。許多回鄉探親的溫州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常隨帶幾瓶回去,視為不可多得的家鄉風味。
[五昧香糕] 又稱五色香糕,為溫州市傳統名點,創於60年代後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為主料,經糕盤加工成型後蒸炊而成。一包五條,其色各異。紅色配以桂花香精,黃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為餡,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風味,老幼咸宜。溫州市五味和食品廠、縣前食品廠生產的五味香糕,曾被評為最佳溫州貨和浙江省優質產品。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干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放在平底鐵煎盤中兩面傝白,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噴香,堪稱美食。
[矮人松糕] 抗日戰爭後期,溫州人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人們以谷個子矮小,稱其糕為「矮人松糕」。此點心選用當年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豬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塊,現炊現賣。其特點是松軟綿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顧客接踵。
[莘塍豆腐乾] 瑞安莘塍賡春醬園出品的豆腐乾,以口感和回味鮮美名聞遐邇。它選用當年新豆,經過浸水、磨細、濾凈、煮漿、結凍、壓擠、切塊,用雙缸醬油和香料製成,放在通風處晾乾後上市。每當客車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時,就有許多小販提籃沿車窗口往來叫賣,購者踴躍。
[福壽糕] 用純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飴糖、桂花和香精,拌勻後,用模具壓製成蝴蝶、連環、百子、以及福、祿、壽、喜等字,間有紅、白兩色,作為婚嫁喜慶饋贈的吉祥物。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經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囟進食。

風俗
首飾龍

在溫州樂清、永嘉等地,盛行著一種叫「首飾龍」的龍燈。它和其它的龍燈不同,全身不是呈龍形,而是依照魚船結構,整個首架是以一條弧形木條做基礎,上面用竹條和篾絲糊紙紮成一隻龍船。船長3米,款米,高米3左右。前有龍頭,在龍頭口狀部分,含珠垂須,作為龍的象徵性標志,後有龍尾,中間「龍身」上有5-7層樓閣。上插各色小旗,每層左右和後方系復壁結構,內壁貼透光白紙,外壁貼淡綠色或五顏六色的細紋刻紙圖案,當龍腹內點燈時,燈光映得四周刻紙奇彩紛呈,耀眼奪目。整隻龍船飾有70多個製作精巧的亭台,在各層亭台中又配飾著近300個精彩的綢塑人物。組成80多出戲,內容大多取材與《三國演義》、《說岳全傳》。民間稱為「龍船燈」,又叫「樓船」。整個龍燈還裝有木製齒輪傳動裝置,把所有吸取人物分別聯結在一塊。通過燈下的一人搖手,由一個人操作,可牽動全部綢塑人物,各自表演不同的動作,妙趣橫生,逗人喜愛,顯示出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首飾龍屬於觀賞性龍燈,專供人們觀看,一般不做舞蹈表演。當首飾龍出動時,還有一隻和龍燈配套的燈,俗稱「龍船月」,因它的形狀像上弦的月亮,故名。它的體形很小,沒有亭台樓閣,也不貼剪紙圖案,只在燈的左右繪上一點龍鱗,以做象徵。
每年元宵節前,各地要雇扎燈藝人,花兩個月時間,才能製作好一隻龍燈。快到元宵節時,龍船燈便和其它龍燈一起出來活動。活動時間一般是從正月初十開始至十六,一共七晝夜。人們扛著首飾龍,到各村各家巡遊,並敲著大鑼大鼓,演唱著吉祥頌詞。到第七夜,各村的首飾龍照例要集中到附近的一處廟宇中,進行「收殤」(用火焚化),所謂送龍上天,並以芝麻、綠豆撒之。在收殤前,還要讓村民評論各龍燈的工藝高低,特別是龍船燈尾部一張大型的細紋刻紙(俗稱「龍尾花」),誰如能評上第一,就被稱為「龍船哥」,是很大的榮譽。
龍船燈誕生在溫州的樂清等地,決不是偶然的,首先,溫州地處東南海濱,歷代漁民靠海捕魚為生。魚船是漁民的生命,離開了船,漁民就沒有一切,正因為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使他們對魚船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創造出這種特殊的龍燈,這正是海洋文化特徵在民間燈采中的具體反映。其次,它和當地的工藝美術密切相關,名聞全國的樂清細紋刻紙,據說和龍燈上的「龍船花」有著血緣關系,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發展,並逐漸使剪紙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最後成為一門獨立的有區域特色的藝術。龍船燈,不僅僅是元宵節的絕妙燈彩,更是一件無比精巧的藝術品。
首飾龍燈,作為明代的傳統燈采,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能完整地保留到今天,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它是溫州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吳越地區燈採的代表作,在全國也算一絕。
溫州鼓詞

溫州鼓詞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溫州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因過去市斗是盲人操之為業,所以又稱「瞽詞」。據已故名藝人季松年、管華山說:溫州鼓詞,「始於明代,由橫陽里巷之曲與詞曲合並而成。橫陽,即今平陽;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間小調。當時在野的文人與聰明的盲藝人,承受了古樂的衣缽,並吸收了當地的民間小調,創造了說唱形式。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在器樂和音樂上也日臻完善。
溫州鼓詞按演唱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平詞」,凡逢紅白喜事,或款待客人,或因爭端認錯罰詞還有一種叫「大詞」,也稱「娘娘詞」。解放前都在供奉女神的廟宇中演唱。唱大詞時,用一鼓一拍,擂大鼓,敲大鑼,曲調高亢、粗獷,比較原始。其主要詞目為《陳十四娘娘》,唱陳十四學法滅妖的故事,可以連唱幾晝夜。
溫州鼓詞有唱有說,以唱為主。它的唱腔、曲調,帶有濃郁的南國民歌風味,鼓詞的基本曲調有慢板、流水、緊板等幾十個板式。由於溫州鼓詞是用溫州方言演唱(以瑞安語言為標准),因此各地語音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曲調比較細膩、柔和;北派曲調比較粗獷、古樸。
溫州鼓詞長於抒情,善於敘事,曲句俚質,通俗易懂,並夾有豐富的群眾詞彙和民間諺語,曲本形式有「折書兒」、「小說」、「部書」等三種。其句法結構,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時也運用五字句及疊板等形式。其文體一般由韻文、道白相間而成。唱韻很講究押韻自然,音節和諧,保持了民間說唱音樂的特色。
溫州鼓詞演唱用的主要樂器,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因此在表演上的最大特色,是在單檔表演時一個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樂器。同時一個人要兼扮各種角色(現有時採用男女對唱),並且要求吐字清楚和細致刻畫人物。情節要交代詳細,人物個性、神態要掌握准確,一個人能塑造多種不同性格的人物,而且會模仿各種聲音,以渲染氣氛。
溫州鼓詞在題材上,大都取材於民間傳說和歷史小說,其中以表現家庭的悲歡離合和愛情故事居多。有大小傳統曲目四百多本,如《陳十四》、《說岳》、《粉妝樓》《雙面貌》等。
溫州道情

溫州道情形式簡單,一般都是藝人自拍自唱。唱者左手握兩塊竹板,並用手肘部抱著一頭綳著薄豬油皮的竹筒,一邊用指敲筒和以竹擊節,一邊唱曲。有單人唱,也有雙人唱。一人唱詞句,一人接尾字唱幫腔,並用「哩啦哩」幫腔,給唱者歇力。唱詞為七字句,也有五字句,以唱為主,兼有道白。曲目有《高機與吳三春》、《鸚哥傳等》,故事生動,詞彙豐富,多用比喻烘托環境和描寫人物性格。
溫州崑曲

溫州崑曲是我國南方崑曲的一個流派,因流行在永加一帶,又稱「永昆」。它與蘇州崑曲基本相似,但曲調稍緊,節奏教快,其道白多用溫州方言。伴奏以笛為主,其曲調古樸、輕柔、纏綿動人,其抑揚快慢,按固定曲牌演唱,規定十分嚴格。其劇目有《琵琶記》、《雷峰塔》、《連環記》等,表演藝術上具有朴質、自然、明快等特點。最早班名叫「同富」、「品玉」。
吃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吃時最講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落花生(謂結子)、柑桔(謂大吉)、鯉魚(謂跳龍門)、豆腐(謂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的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此外,中間上的大菜中,決不能少了「芋」和「魚」。溫州方言,芋的諧音為「余」和「裕」,意思是說,吃了芋頭,會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餘,逐步富裕。吃魚,也是象徵「年年有餘」之意。席上第一個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現在也有用「面條」,表示「長壽」),而最後一道菜必是「八寶飯」,象徵「發財進寶」。
跑馬燈
跑馬燈亦叫「走馬燈」、「調馬燈」。馬燈,是仿照馬的形狀用蔑扎紙糊而成,也叫「竹馬燈」。分馬頭與馬身兩段,捆縛在扮演馬燈舞者腹前和背後,人居中間,走起來像騎馬一樣,俗稱「馬頭軍」。一般為8匹,其中白馬6匹,胭脂馬(紅馬)2匹。元宵節前後,在城區大都由十歲到十三歲的男孩組成,每人胸前有一紙扎馬頭,下掛著一個小鈴,背後有一紙扎馬尾,用帶系在身上,跑起來能上能下左右擺動,馬鈴叮叮作響,手中拿著一根竹竿當馬鞭,晚上,馬頭、馬尾中部都點上蠟燭。表演時,由一個或兩個孩子扮演馬童,呼引馬隊,出場表演。孩子們邊跑邊唱,加上舞蹈動作,走成「三角」、「連環」、「剪刀」等各種隊形,樂隊齊奏,曲調婉轉動聽。跑馬燈大部在住宅前空地上或中堂上表演。演完後由主人賞給柑桔、炒米、蠟燭等,也有給錢的,賞銀牌的。清郭鍾岳有詩雲:「歌唱新年樂意騰,滿城爭演上元燈。滾龍走馬喧通夕,火樹銀花燒不盡。」
海鮮食俗
溫州市沿海島嶼眾多,漁場廣闊,水產資源豐富,僅海水魚有數十種之多。並有淺海塗灘百餘萬畝,質地細軟,宜於養殖貝、藻、魚、蝦等。境內江河縱橫,水網交叉,魚類產品十分豐富。民間食用海鮮四法:
熟食法一般採用煮、蒸、燉、炒、煎等法,將魚蝦等燒成各種萊餚,並常用鮮料配以腌臘食品同蒸或同燉,如用新鮮鹹菜和黃魚製成清燉黃魚,湯汁乳白,魚肉肥嫩,內含菜香,鮮爽可口;或將鯽魚用油煎,味鮮而香脆。生食法如將活的江蟹,洗凈切碎,拌以糖、醋、姜、椒然後
生食法用活的河蝦,洗凈後用酒、糖、薑末等浸上片刻,就可生食,俗稱「醉蝦」;用一種稱為白誕的小魚,加以紅糖和鹽,做成生魚佐餐,俗稱「魚生」;還有牡蠣肉也生食,食時蘸少許醬、醋、薑末等等,其味均鮮美可口。
干臘法如將鮮黃魚剖開曬干,就是著名的「白鯗」,味鮮美可口;或將墨魚(俗稱「烏賊」)割去海螺峭曬干,叫「明脯」,又如海蜒,一種小魚,體長約半寸許,其細如毛,曬干成絲,色澤金黃,十分鮮美,炒蛋、拌鹹菜、泡湯均可。再如將鮮淡菜加工曬干,就是有名的「貢干」,亦叫「淡菜乾」。淡菜肉大而肥,食時去掉兩邊鎖殼和毛,再加入蘿卜、紫菜同煮,分外可口。這種干臘海鮮,不但可以久藏,並且別有風味。
腌食法利用食鹽或酒糟製作海貨,用缸儲存作為常年菜餚,如將整隻蟹浸腌數天,即可食用;或取肉和蟹黃,剁成肉醬,再加鹽腌制,當天即可取出,拌米醋、白糖而食,如海蜇、海蜒、炸魚等均可腌食;泥螺經煮熟後用黃酒浸漬,鮮嫩可口,瓶裝罐封,可以久藏。利用酒糟製作糟魚,如糟帶魚、糟墨魚、糟黃魚、糟鰻筒等。經過酒糟的魚類,其味醇香,鬆脆衛生,不易變質。

㈥ 溫洲有什麼特產

甌菜

[一晶脆皮蟹]圓臍梭子蟹,蒸熟剔取蟹粉,用小火煎制後呈圓餅狀,外片酥脆,里肉鮮嫩,蘸花椒鹽食用。因其原料上乘,製作精細,味鮮美而獨特,故以"一品"命名。

[八寶豆腐]嫩豆腐去表層,置於碗內紗布之上,用力擠壓,去渣取汁,加上雞蛋清、濕澱粉、熟豬油和調料,拌勻。將炒鍋置於旺火上,放人熟豬油、腐汁和清湯,用手勺推攪一分鍾,加熟豬油繼續推攪至豆腐汁呈白色時,倒入熟雞脯末、熟火腿末、蝦仁末、干貝末、冬菇丁核桃仁末,松子仁末和冬瓜仁,攪勻盛於荷葉豌內,淋上熟雞油。

[三絲敲魚]溫州民間傳統佳餚,已有百餘年歷史。主料鯢魚或黃魚肉,切塊,蘸干澱粉,用小木槌敲成薄片,煮熟後撈人冷水中過涼,切成長條,與雞脯絲、火腿絲、香菇、青菜梗以及酒浸蝦米入清湯中烹制。敲魚呈半透明,湯清味醇,香嫩滑爽,獨具風味。

[五味煎蟹]圓臍梭子蟹,斬大螯去腳尖,每隻切成八塊,撒上麵粉,加咖喱、辣椒油、番茄醬等多種調料烹制而成。此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五味俱全。

[扎帶魚筒]將帶皮的黃魚脊肉,批成蝴蝶片,抹上精鹽、紹酒,味精稍漬,撒上澱粉,放進三絲(火腿絲、雞脯絲、香菇絲),捲成筒狀,碼在腰盤中,蓋以豬網油。上蒸籠蒸熟後,揭出網油,然後以原湯加清湯調味,用澱粉勾薄芡,再澆上熟雞油即成。因魚筒用金帶扎腹,故名。

[什錦組碟]將五香鴨脯,椒油雞脯、三色蒸蛋、素火腿,蝦子、萵苣、芥菜(均切片),分別按秋葉形岔色裝入外圍6隻桃形碟。又將咖喱牛肚、蒜泥目魚、油燜筍,醋辣白菜、芝麻羅卜(均切條)和果汁魚卷,分別按扇形岔色裝入里層6隻蝶形碟。再將辣黃瓜切梳子花刀,對蝦批片和海蜇絲逐層裝在中央八角圓碟內。海蜇頂上放一撮姜絲和一顆櫻桃即成。

[烏龍鑽白雲]先將泥鰍放在盆中養四五天。每天換水,使之排掉腹內污物,取出擦去其身上粘液,讓泥鰍吃飽,然後人冷水鍋中曉。長漸熱時放進豆腐壚,讓泥鰍鑽進去,待水燒開,撈出泥鰍豆腐,放在油鍋中煎黃。已而倒掉剩油,再加豬油、水和佐科,慢火燉成。

[鳳尾魚卷]將鯢魚肉切成片,放入蔥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蝦茸,橫放上一隻帶尾大蝦仁,蝦尾外露向前卷攏,然後拍上麵粉,掛上雞蛋液,沾勻麵包屑。用旺火將炒鍋中熟豬油燒至五成熟,投入魚卷炸半分鍾,改用小火炸三分鍾,再改為旺火炸一分鍾,撈起將蝦的尾部向外碼在盤中,配以番茄醬。

[鳳尾敲蝦]大河蝦去頭留尾剝殼,剔除沙線,洗凈瀝干,蘸上干澱粉,用小木槌輕敲成扇形片,人鍋用旺火沸水氽熟,撈起放清水中過涼,再人炒鍋清湯中煮,配以雞脯肉片、火腿片、番茄片、青菜及調味晶。這是溫州傳統湯菜,蝦肉透明,蝦尾鮮紅,鮮美爽滑,清香可口。

[文成狗肉]將健康狗肉剁成小塊,以紅酒串炒,配入當歸、桔餅、黑木耳、香菇、大茴香等佐料燴熟,色味俱佳。且具有"安五臟、補胃氣、壯陽道、暖腰膝、益氣力、厚腸胃"等食療價值。

[雙色芙蓉蛋]取8個雞蛋清,加濕澱粉、調料和清水少許,攪打均勻,落鍋凝固成片狀。再將2個整蛋磕開,另加2個蛋清,如法製成黃色蛋片,然後放進已加清湯、佐料和濕澱粉勾芡的炒鍋內,配以蘑菇,青豆、木耳、炒勻。

[雙味蝤蛑]溫州習稱青蟹為蝤蛑。此萊用清蒸和鍋貼兩法烹制。先將熟豬肥膘切成圓形片,逐片戳幾個洞,放人蛋清澱粉糊內,掛勻後攤在盤內,放上炒好的蝤蛑肉,蓋以魚茸,綴上蟹黃和香菜葉。成餅,排列在鍋內,小火煎至肥膘結殼,加入冷油。再煎至底部呈黃色取出。另將活蝤蛑兩只用旺火蒸熟,斬去腳尖,每隻切八份,螯是拍裂,按原蟹形裝在腰盤兩端。覆上蟹蓋。蟹餅排列在盤中央,間隙處襯以香菜、姜絲,帶醋兩小碟上桌。此菜形態活潑,色彩艷麗,肉如膏脂,鮮美異常。

[馬鈴黃魚]豬網油切成長方形,抹上雞蛋黃澱粉糊,放上餡料(黃魚肉丁、荸薺肉碎,加蛋清和其他調料攪拌而成)。捲成圓柱形,用細麻繩間隔紮成馬鈴串狀,沾上干澱粉,投入油鍋用小火炸5分鍾撈起,拆去麻繩,改用中火,再炸至外脆、色金黃起鍋裝盤。以蔥、菜松圍邊,配以蔥白、甜面醬。[龍眼馬蹄]大荸薺白煮熟漂涼,剜成凹形,鑲入蓮子泥,上嵌半顆紅櫻桃,盛於腰盤中,上蒸籠用旺火蒸5分鍾取出,澆以白糖濕澱粉薄芡即成。

[白汁鮑脯]鮮鮑魚兩面剞上交叉刀紋、切成塊,用高級清湯和調味晶烹調10分鍾,以濕澱粉勾芡,澆上熟雞油起鍋,盛於圓盤中央,圍上插有火腿條的鸚嘴狀菜苞托。口感鮮嫩醇香。

[立體花色冷盤]以往,花色冷盤大都屬平面型。溫州華僑飯店高級冷盤師王錦榮獨創的立體型花色冷盤(熱菜),為國內餐館業開拓了一條新路子。立體花色冷盤(熱菜)分山水盆景、動物和人物二類,滲透現代生活題材,構思新穎,拼配巧妙。如用火腿、雞脯、蛋糕等堆疊、雕製成的冷盤《鷹擊長空》和《金雞報曉》,以魚肉和黃瓜等製作的立體盆景《天卜奇秀雁盪山》和《東甌蓬萊江心嶼》(熱菜),均使中外貴賓贊嘆不已。

[絲絲昧]鹽漬綠榨菜、鴨梨各半,切絲,拌以白糖、桂花和葡萄乾,色味俱佳。

[芝麻雞]雞脯肉用刀背砸成茸泥,生肥瞟也剁成泥,熟肥膘切丁,一起入盆,加雞蛋清、調味品及濕澱粉,拌勻,再將熟凈荸薺拍碎摻入,攪拌成雞締子。然後,將雞締子拌在成麵包片上,上粘芝麻,放在植物油中炸至金黃色熟透時撈出,切成一字條,吃時沾花椒鹽。

[當歸羊肉羹]將羊肉500克切塊,放進砂鍋中(不能用鐵鍋),再取當歸、黃芪、黨參各25克,用紗布包好入鍋,加適量水,文火煨至爛熟,酌加調料。此為中老年人抗衰美容的葯膳。

[網油黃魚]剖開黃魚,去鰓及內臟,洗凈,魚背斜剮十字花刀。用調料擦透,漬10分鍾。然後將餡料(香菇絲、肉絲、筍絲、蝦米等炒成)塞進魚腹,合攏剖口。用豬網油包裹起來,再用另一張塗抹蛋糊的豬網油包在外層,拍上干澱粉。黃魚下鍋旺火炸至外層結殼,改用微火浸炸,繼又改為旺火炸至外層酥脆,呈金黃色。入盤時襯以糖醋羅卜絲,配花椒鹽。

[芙蓉蝤蛑]蝤蛑洗凈,剁下大螯拍裂,蟹身連腳切成六份,按原形裝盤,加調味品,覆以蟹蓋,用旺火蒸3分鍾,潷去湯水,倒入雞蛋清、清湯及調味品,用小火蒸熟。

[芥菜魚肚]魚肚切成5X 3厘米的塊,在沸水鍋中稍煮撈出瀝水。運用奶油白燒技法,成品柔糯、軟滑、水乳交融,配以芥菜心,鮮香皆具,人口不膩。

[沙鍋魚唇]魚唇,是犁頭鯊之頭的干製品,經水浸發去腥後,用干貝、母雞、火腿等多種增鮮原料配佐,採用沙鍋小火燉制,原鍋上席。主品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

[雞汁魚唇]水發魚唇,佐以清燉老雞原汁烹制而成,為宴席之大菜。

[雞茸芥菜心]雞茸是用雞內脊肉、生豬肥膘一起剁成,加雞蛋清和調味品調勻成糊,配以芥菜嫩心,清湯烹制。其特點是:芥菜碧綠清香,雞茸潔白鮮嫩。

[雞茸蛤士蟆]蛤上蟆為名貴滋補品,本身無味,全憑料理得當,配料講究,烹調得法。此菜系選用優質蛤士蟆,配以雞茸、雞湯燴制,成品潔白細膩,柔滑鮮嫩。

[雞翅海參]主料為水發刺參和雞翅中節,是一道以紅燒烹調方法製作的高級合菜,具有雞翅酥嫩、海參柔滑、香鮮入味、色澤紅亮的特點。

[茄汁龍魚]主料為草魚。沿其背脊骨批下兩大片魚肉,皮朝下剮十字花刀,腮下部分剖一刀成趴形。用調味品稍漬片刻,拍上玉米粉,連同魚頭、魚尾下鍋,炸金黃色時撈出,放在盤中,擺成龍形,裝上龍角、龍鼻、龍眼和龍絲,然後用咸甜酸香調味品和濕澱粉燒成濃汁,澆於魚身而成。

[茄汁溜魚卷]鮮桂魚肉批成片,鹽酒漬味。魚肉零料和肥膘剁碎,加調料拌好放在魚片上,捲成圓柱狀。然後拖蛋液澱粉入油鍋,炸至外脆里嫩裝盤。澆上用番茄醬、青豆、調味品濕澱粉打成的溜芡即成。

[松炸蝦球]蝦仁粗粒、核桃仁粒、荸薺碎肉,加雞蛋清、調味品和干澱粉,製成蝦糊,擠成只只圓球入油炒鍋小火文煎,再用中火翻炒,至色澤淡黃時帶番茄醬上席。

[棗蓮燉雪蛤]蛤土蟆處理干凈,與蓮子、去核小棗、冰糖同放在燉盤中,加蓋密封,用旺火籠蒸至綿糯,取出原盤上席。此為上等甜菜,芳香四溢,柔滑甘美。

[明月跳魚]跳魚,又名彈塗魚、花蘭,獲於海塗灘,營養豐富。此菜是溫州的雙味佳餚。先將熟跳魚肉切成數段,與香菇、熟筍片、調料一起下鍋炒透,盛起堆在圓形煎蛋餅上,覆以蛋清泡糊,象徵明月。炸至結殼撈出;再與調料一起入鍋,用小火燜至鹵汁將干,澆上麻油。起鍋圍在圓餅四周。[金錢明蝦]以優質明蝦肉為主料,以豬肥膘作底托,形似古錢,故名。此菜用鍋貼法烹制,具有上白嫩、下黃脆的色澤和質感。食時蘸辣醬油,油潤不膩,香鮮可口。

[金錢排骨]這是以豬裡脊肉為主料的一隻炸菜。狀若金錢,鬆脆可口,多以辣醬油、番茄醬佐食。

[金錢鮮貝合]新鮮貝肉,配以蝦泥、鹹蛋黃、生豬肥膘、荸薺碎、蔥白等原料,外沾麵包屑,炸製成菜,形似金錢,食之香脆鮮嫩。

[金腿猴蘑]以金華火腿、水發猴蘑為主料,雞裡脊肉、凈雞腿、生豬肥膘、青菜心等為輔料,經氽、煮、蒸等多種技法製成。色豐味鮮,為筵席大菜。

[魚丸湯]以鯢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揉透,然後用手指摘人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連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溫州大街小巷設有許多魚丸店攤。

[炒芙蓉鮑片]甌菜中的一道大菜。菜中蛋片,製作難度較大,要控制好油量,煎成清白細嫩。將芙蓉蛋片和鮮鮑魚切片,與青豆合炒。

[熗拌海蠣]將海蠣肉黑邊摘凈,沖洗後放人開水中燙透快速撈出,瀝凈水份,與燙小白菜段一起裝盤。然後用炒勺放適量熟植物油,燒熱後進蔥姜,炒出香味後將蔥姜撿去,放人蒜末,快速倒入主料盆內.加調料拌勻。

[油爆鮮淡萊]淡菜,即貽貝肉,水產品。由於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早在唐代就被列為貢品。此菜是用旺火熟油快速烹制。淡菜脆嫩鮮香,包汁入味,是溫州沿海的傳統佳餚。

[掛霜荸薺丸]利用白糖溶化後再次結晶的原理烹調甜菜,叫做掛霜。將荸薺肉拍碎切細,與白麵粉一起拌勻,做成丸子,用熟豬油炸至皮脆,再入炒鍋白糖汁中,翻拌掛霜,晾涼即成。

[香蕉黃魚夾]黃魚肉片加調味品腌漬入味,放進月牙形香蕉厚片,似餃子般包合成夾,拍上麵粉,蘸雞蛋液投入花生油中,炸至結殼撈出。魚頭尾亦如法炸制。然後用調料及沸水將其燜熟,按整魚狀裝盤。再將炒鍋中鹵汁用旺火收濃,放人青豆和花生油,推勻澆於魚上。此萊融魚香、果香於一體,咸中有甜,略帶酸味,口感爽適。

[炸蟶筒]此菜系用雞蛋皮卷包蟶肉和姜、蔥,掛糊炸制而成。其特點是蟶肉鮮嫩,外層酥鬆香脆。配辣醬油上席。

[炸溜黃魚]用新鮮大黃魚烹制,是溫州傳統風味菜之一。此菜炸制和制鹵配合,技法考究。出菜時吱吱作響,氣泡翻滾。食之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桔絡魚腦]魚腦亦稱明骨,是鯊魚軟骨的干製品。明骨經浸發去腥後,晶瑩透明,質感柔滑。此菜即採用明骨和蜜桔合烹成羹,爽滑香甜,微酸適口,是溫州常見的甜菜。

[桃花蝦扇]這是一隻以明蝦為主料的雙拼熱菜。一味是以蝦頭熬成蝦腦油炒制蝦球,艷如桃花;另一味以蝦肉製成扇形蝦菜,用鍋貼法烹制而成,一菜兩味,色味兼美,用番茄醬佐食。

[脆皮龍珠]凈荔枝肉16顆,用潔毛巾吸干水份,嵌入鮮肉、荸薺白、冬筍、香菇等剁細做成的餡心,上籠蒸七成熟、外撒生粉,逐個掛糊用花生油炸,炸至外皮結殼即可。

[鴛鴦嬉水]用墨魚絲、百葉絲、膘油絲在大長盤中裝成一對鴛鴦底胚。雌的用火腿切小柳葉片作羽毛,鵝脯切小柳葉片、蘑菇切圓片裝成翅。梳子形冬菇作頸部羽毛,一隻冬菇修剪作頭,黃、白蛋糕分別雕嘴,眼。雄的用鵝脯批長條片裝尾羽,白蛋糕切小柳葉片作身羽,鵝脯、火腿切柳葉片分層裝成翅羽,梳子形鵝皮作腹羽,白蛋糕、黃蛋糕、黃瓜、火腿四種小柳葉片逐層裝成頸羽,火腿車片裝成立羽,黃瓜雕成冠,黃、白蛋糕分別雕嘴、眼。再用筍尖雕藕、黃瓜雕蓮葉,裝在鴛鴦前面,蔥絲在腹下裝成水波,還用海蟄、墨魚等六種絲料分別擺塔形裝撾。

[鴛鴦鵪鶉蛋]鵪鶉蛋去殼,精油炸成虎皮色,然後剖開,瓤入蝦茸餡心,用雞湯燴制而成。一蛋雙色,雙味,故名。

[唐菜箸頭春]此為唐代獨具風味的菜餚,由於料作切成小如箸頭,故名。先將鵪鶉肉切成丁,用雞蛋清、酒、精鹽和濕澱粉上漿,放在豬油鍋內滑散。熱透後轉入砂鍋中,加入高級奶湯。胡椒及其他調料,煨半小時,再加冬筍和香菇丁,調好味即可。

[綉球銀耳]上白銀耳,配以蝦仁、魚肉等多種原料,以潔湯烹調而成。其形如球似花,質地嫩滑鮮美。

[菊花鳳翅]雞翅經油作炸,入炒鍋加調料和清湯大火燒透,小火烤酥。加調料移大火收汁。汁稠稍加勾芡。澆明油裝盤。外圍配以鍥菊花刀的油炸魚肉塊。帶茄汁味碟上席。

[梅花跳魚]跳魚入油炸熟取出,與大蒜瓣、蔥末合炒,加梅干萊燒熟裝盆。民間視為營養萊品。

[雪麗蟶子] 22隻調羹各盛魚茸糊,各放一熟蟶肉。兩頭徽露。綴上火腿末和香菜葉,小火蒸熟,脫出調羹裝盤,澆上薄芡和熟雞油。此菜潔自如雪,口感鮮柔嬌嫩。

[蟶子羹]將鮮活縊蟶內剝出,與牛粉、薑末、紹酒、味精和好。用筷子逐個挑入沸水中,再加菜梗、榨菜及調味品即可。

[鴿蛋魚腦]水發魚腦切塊入碗,加高級清湯和姜酒等調料,用旺火籠羨後取出,盛於荷葉碗中。另用10把調羹,抹上凍雞油,磕入鴿蛋,綴上香菜葉和火腿末,用下火蒸熟後脫離調羹,置於魚腦周圍。然後將燒沸並加調料的高級清湯倒入碗中即成。

[清蒸團頭魴]團頭魴去內臟,洗凈,兩面剮花刀,撒少許精鹽,擺上香菇、火腿片、筍片,再加調料,旺火蒸至魚眼突出,肉質松軟,立即出籠。然後將蒸魚湯汁、雞湯、香油等燒沸澆在魚身上,撒上胡椒粉裝盤。

[喜鵲登梅]鵝脯絲墊底作鵲身坯子,鵝脯長條作尾羽,白蛋糕、鵝脯分別切葉片作羽身、羽翅。梳子冬菇、胡蘿卜分別修裝樹枝和梅花。余料做圍碟。菜品色彩和諧,造型美觀,寓喜事臨門之意。

[蔥油黃魚]將黃魚放人炒鍋沸水中,加姜、蔥、酒,煮沸加蓋改用微火,魚嫩熟時撈起裝盤。除各味調料外,蓋以蔥花,再澆上約九成熟花生油。此菜魚嫩蔥香,調味淡雅,本味突出。

[椒鹽鯧魚]主料銀鯧腌漬入味,拍上干澱粉炸製成菜,蘸花椒鹽進食。

[雄鷹展翅]用不帶皮鵝脯肉條裝成鷹坯,墊盤底。用帶皮鵝脯肉狹長片搭裝成雄鷹尾翎。豬肝、火腿、黃蛋糕切成大、個、小柳葉片逐層排裝,長條鵝皮切梳子花刀,包邊組成身甲翅膀。冬菇剪成頭和頸羽,白蛋糕雕成眉和眼。鵝腿修成鷹腿,黃蛋糕雕成爪。至此雄鷹組裝完畢。再用紫菜卷切片在鷹下疊成山形。

[鍋媚龍頭魚]龍頭魚,俗稱水潺。將其魚身切成數段,加凋味晶拌勻腌漬;過十分鍾拍上麵粉,拖掛蛋液,逐段下鍋油炸。炸好撈出,再入炒鍋加料烹制,用小火燜至湯汁收濃時,淋上芝麻油即成。

[蒜子魚皮]魚皮即鯊魚皮,具有解毒、殺蟲、愈虛勞功能。此菜以魚皮為主料,配以大蒜瓣,與紅燒肉鹵等調料烹制而成,列溫州人推崇的大菜之首。

[蜇皮雞絲]海蜇皮浸水去澀咸腥味,切絲,用冷開水漂洗瀝干。雞絲加生粉、鹽、酒、糖、胡椒粉拌腌,放入沸豬油內泡熟,撈起攤涼。綠豆芽、紅蘿卜絲、青紅辣椒絲一同快速炒熟。雞蛋煎成薄塊切絲。上料都備齊後,加豬油和麻油拌勻,裝盤,上加香菜和火腿絲。

[蒜泥鳳爪]鳳爪是雞腳爪的美稱,含豐富膠質,有韌勁。將雞腳爪煮熟拆骨後,重用蒜泥,佐以辣椒油、芝麻油,曲香酒等多種調料拌制,微辣開胃,香脆爽口,為佐酒佳餚。

[錦綉魚絲]將烏鱧即黑魚的背脊肉順纖維切絲,加蛋清、澱粉、酒、鹽上漿後,再加生油拌勻,入冰箱鎮一小時,炒鍋中加熟油燒至四成熱,下魚絲劃散,再下青紅椒絲、香菇絲、蛋糕絲,滑熟瀝出。鍋內留油少許,放蔥姜絲稍炒,倒人芡汁,汁稠放進魚絲,炒勻即成。

[翡翠魚珠]用魚茸製成珍珠狀丸子,與青豆合炒成菜。魚珠潔白光滑,質地細膩;青豆碧綠,粒粒如翡翠,構成和諧色彩。

[蟹粉雙珠圓]將凈魚肉用刀背捶碎,加雞蛋清和菱粉等攪勻,製成魚茸。將茸料用手擠出35顆小如圓眼核的丸子,又取35粒冬瓜丸子,煮熟,撈出放在高湯中,加蟹粉、胡椒粉和其他調料,略燒開,用濕澱粉勾成薄芡,淋一湯匙明油,起鍋裝湯盆,上撒蟹膏和蔥花。

[爆墨魚花]墨魚肉鍥花刀,人沸水燙至五成熟;然後人油鍋至八成熟瀝出。鍋留少許油、下蔥、姜、蒜末炒香,倒進墨魚,淋人用調料和澱粉兌好的芡,翻炒包汁裝盤。

特色食品

[大荊石蓮糊]用野生石蓮子製成,清涼爽口,為薄凍狀冷飲。樂清大荊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採摘石蓮子的習慣。90年代初,大荊每年有數百人帶石蓮子進京,在北京街頭開設石蓮糊冷飲店攤,生意不錯。

[大荊冬米糖]上白糯米炊熟曬干,粒粒晶瑩,爆成米花,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豬油調製成型,撒上桂花,稍涼切成小長方塊。香甜鬆脆,老小咸宜,因炊曬糯米多選在陽光不強、氣候乾燥的冬季,故稱「冬米糖」。

[山楂糕]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塊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確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溫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為有名。該店為求新鮮,每批產量以一兩天售完為度。

[五加皮葯酒]五味和老店所制五加皮葯酒,選用上等高粱酒,按古方配葯,加冰糖復制而成。酒味醇和,葯香適人。堪與浙江嚴東關五加皮葯酒相媲美。

[五味和魚生]魚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帶,是一種細長扁平的小魚。五味和老店製作魚生,已有60—70年歷史。該店用獨特的傳統配方,選用細如扁面條的鮮小白帶,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黃嶼產蘿卜絲、紅糟、食鹽、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於春汛期間,密封,於翌年三伏天啟封,瓶裝出售。許多回鄉探親的溫州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常隨帶幾瓶回去,視為不可多得的家鄉風味。

[五昧香糕]又稱五色香糕,為溫州市傳統名點,創於60年代後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為主料,經糕盤加工成型後蒸炊而成。一包五條,其色各異。紅色配以桂花香精,黃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為餡,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風味,老幼咸宜。溫州市五味和食品廠、縣前食品廠生產的五味香糕,曾被評為最佳溫州貨和浙江省優質產品。

[五香腌鴨蛋]在溫州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又添了這種新的佐飯品。其配方和製法是:桂皮120克,茴香、辣椒粉各70克,甘草100克,化椒50克,食鹽750克,加水1.5公斤,煎煮約一小時,冷卻棄渣,加黃泥1.5公斤,鹽50克,攪拌均勻,取洗凈揩乾的鴨蛋百個,沾上粘料,放人小壇內,密封。一般腌制30天即可煮食。

[長人餛飩]早在宋時,我國就有冬至吃餛飩的習慣。據說富家擺闊,一碗餛飩有十多味,餡心各異,稱為「百味餛飩」。30年代.樂清有長人名叫陳立標,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所制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蓋料有紫菜、蛋絲、肉鬆、蝦米、湯清味美,為顧客所贊賞。

[文成拉麵]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復揉至粘性成團。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鍾,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並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人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

[文成發菜]又叫「菜心」,是傳統家常菜。將芥菜洗凈曬軟,切細攤曬至手捏無水滲為度,加3%~4%的食鹽揉勻,盛小口缸罐內捺實,嚴封倒置陰涼干凈處,可久存3年不變質。其味甜中泛酸,異香撲鼻。

[馬蹄松]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溫州樂清縣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200℃高溫的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白蛇燒餅]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白象香糕]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酥鬆。

[禮品蛋糕]溫州市上的禮品大蛋糕,在造型藝術和圖案設計上,力求迎合不同層次的喜愛。少年兒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鴨、米老鼠、十二生岸等生動的形象;老人做壽蛋糕有高至九層者,層層有不同的吉祥圖案,最高層中央擺上米塑老壽星,色彩絢麗,造型美觀。

[寺前餛飩]永強寺前街餛飩,創始於清道光年間。採用上白麵粉製成的餛飩皮薄如蟬翼;餡心用當天宰殺的豬後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給自己定下嚴格規矩,一鍋湯只煮一碗餛飩,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雞蛋絲、紫菜、碎肉和蔥花等。

[老酒汗]溫州特產名酒,以蒸提優質黃酒精華而馳名中外。晚清時曾列為貢品。老酒汗酒精度為64度,含酯量約0.3%,出酒量僅1%,即100公斤優質黃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質清冽醇芳,飲後香留齒頰,並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溫州酒廠生產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芝腳糖]晚糯米炊熟曬干,與沙混合爆成米花,篩凈,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薑、豬油、調製成型,切成長方塊。其特點是一品多味。舊時也有特製咸芝麻糖過年。其用料和製法與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蝦米(切碎)、蔥花和精鹽,別有風味。

[燈盞糕]清光緒末年,溫州人陳大姆、陳碎姆兩兄弟,在東門陡門頭設攤炸燈盞糕。內餡是豬腿肉和黃嶼蘿卜絲,外皮用新黃豆和米粉漿拌和,採用鮮豬油炸制。因糕如燈盞,故名。此品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芙蓉糖]原為滿族名點,經溫州點心師改良成為溫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麵粉和雞蛋調製成團,壓成粉皮,均勻而薄,人豬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後用飴糖漿結板,灑上桂花,切塊上市。因該成品花瓣重疊,層次清晰,色澤麥黃,嬌嫩光亮,甚得青睞。

[李大同雙炊糕]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制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咸宜,是溫州市名牌茶食。

[楊梅酒]永嘉各地盛產楊梅,習稱「楠溪梅」,年產量10000餘擔。除供應市場外,還與白酒配製成「楊梅酒」,運銷國內外市場。楊梅酒甜中帶酸,人口舒適,可抵禦暑氣,為夏令美酒。

[縣前湯圓]縣前湯圓素負盛名。從前有10多個品種,後只做最受歡迎的麻心湯圓、擂沙湯圓和鮮肉湯圓。麻心湯圓的餡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豬板油攪拌而成;擂沙餡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調制;鮮肉湯圓的餡心是新宰殺的豬後腿肉糜。溫州風俗,訂婚時都將縣前湯圓券與喜糖一起分送親鄰戚友。

[油卵]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如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虹橋綠豆糕]虹橋綠豆糕創始於清同治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干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放小火溫油鍋中炸至成熟開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錢倉早蠶豆]產於平陽錢倉,其特點是季節早,鮮嫩,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特專程送京作為國宴佳餚。因此名揚海外。

[膠凍]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功效。

[黃坦糖]以精糯米為原料,用麥芽發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為佐料,分別製成鬆脆的糖絲、硬韌的糖條、各式花樣糖餅,香甜可口。此為黃坦民間傳統食品加工業,明、清代甚盛,銷於浙南閩北,素惠美譽。

[盤菜醬]溫州名特產盤菜,洗凈後兩面開斜刀,用醬油豆豉腌制。也有鹽腌,兩天就可以吃。吃時加白糖、味精和麻油。

[麻巧]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溫州牛肉焙片]創始於1936年城區五馬街福祿壽糖果店,原為廣東師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門庭若市。供不應求。從此溫州相繼開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溫州市食品公司職工經過多次革新生產工藝和配料,製成了有溫州特色的牛肉焙片,暢銷國內外。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產品。

[溫

㈦ 溫州有什麼特產

長人餛飩、矮人松糕、白蛇燒餅、縣前頭湯圓、陡門頭燈盞糕、膠凍、烏牛早茶葉、無核柿、永嘉竹筍、甌柑、甌綉、甌塑、黃楊木雕、彩石鑲嵌、泰順三杯香茶、大荊紅花芋、大黃魚、上吳枇杷、馬站四季柚、樂清灣縊蟶(俗稱蟶子)、永嘉田魚(田鯉)、永嘉早香柚、龜腳、沙崗粉干、甌江子鰭(鳳尾魚、鳳鱭)、金星草、黃腹角雉、菊花雞、溫鬱金、楠溪江香魚、檀香橄欖(青果)
東方白鸛、八珍涼茶、珠珍龍涼茶、竹絲盆景、浙南長毛兔、永嘉荊州板栗、伊利石、羊棲菜、雁茗茶、岩頭西瓜
雪龍茶
香魚
鄉巴佬
烏牛早茶
溫州紫菜
溫州蜜柑
溫州水牛
天然山珍
騰蛟血橙
泰順婆餅
石蛙
石雕
上吳枇杷
三絲敲魚
三寸黃柑擘
瑞安銀杏
仁溪木雕
清明早茶
青石斑魚
平陽早香茶
平陽馬蹄筍
平陽橄欖
泥蚶
楠溪楊梅
楠溪素麵
楠溪大黿
南山索麵
米塑
美國紅魚
梅花鹿茸
馬嶼花菜
馬鮫魚
官洋綠頭野鴨
菱角
靈昆文蛤
靈昆假洞蝤蠓
靈昆彈塗魚
李大同雙炊糕
刻紙
黃梔子
黃楊木雕
黃鯛魚
花崗岩
紅心李
紅娘酒
鶴溪楊梅
海鰻
海螺
鱒魚
官洋黑豚
高山雲霧茶
鳳尾魚
陡門金銀花
帶魚
茶山楊梅
草席
蒼南翠龍茶
荸薺
楊梅
白銀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