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們常說的「糟糕」為什麼是「糟」而不是別的呢
合理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此採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這一理論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對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對人的本性的看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無理性的、不合理的。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很愉快、富有競爭精神及行動有成效;
(2)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合邏輯思維所造成。
(3)人具有一種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傾向性,傾向於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維和無理性的不合理思維。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
(4)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而進行,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復某種不合理的信念,這將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
(5)情緒困擾的持續,實際上就是那些內化語言持續作用的結果。正如艾利斯所說:「那些我們持續不斷地對自己所說的話經常就是,或者就變成了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為此,艾利斯宣稱: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這就成了ABC理論的基本觀點。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麼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干什麼仍繼續干自己的;而後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干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系。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後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如果您有興趣進一步情緒療法,請繼續閱讀:
韋斯勒經過歸納研究,總結出了不合理信念的幾個特徵:
1.絕對化要求。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它通常與 「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比如:「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很好地對待我」,「生活應該是很容易的」等等。懷有這樣信念的人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中,因為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而對於某個個體來說,他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表現和發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們就會受不了,感到難以接受、難以適應並陷入情緒困擾。合理情緒療法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認識其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現實之處,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
2.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艾利斯曾說過,過分概括化是不合邏輯的,就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其內容的好壞一樣。過分概括化的一個方面是人們對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評價。如當面對失敗就是極壞的結果時,往往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是「廢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幾件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整個人、評價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其結果常常會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的心理及焦慮和抑鬱情緒的產生。過分概括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即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等,這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以致產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按照埃利斯的觀點來看,以一件事的成敗來評價整個人,這無異於一種理智上的法西斯主義。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就在於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張不要去評價整體的人,而應代之以評價人的行為、行動和表現。這也正是合理情緒治療所強調的要點之一。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所以每個人都應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錯誤的。
3.糟糕至極。這是一種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了,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的想法。這將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鬱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難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壞事了的意思。當一個人講什麼事情都糟透了、糟極了的時候,對他來說往往意味著碰到的是最最壞的事情,是一種滅頂之災。艾利斯指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信念,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有可能發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義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當一個人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認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還糟的事情時,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極端的、負的不良情緒狀態之中。糟糕至極常常是與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及對周圍環境的絕對化要求相聯系而出現的,即在人們的絕對化要求中認為的「必須」和「應該」的事情並非像他們所想的那樣發生時,他們就會感到無法接受這種現實,因而就會走向極端,認為事情已經糟到了極點。「RET認為非常不好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盡管有很多原因使我們希望不要發生這種事情,但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事情絕對不該發生。我們必須努力去接受現實,盡可能的去改變這種狀況;在不可能時,則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
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種特徵。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嚴重情緒障礙的人,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尤為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往往是難以自拔的,此時就極需進行治療。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障礙是由人們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簡要地說,這種療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療非理性,幫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以改變認知為主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求治者減少或消除他們已有的情緒障礙。
治療的第1步,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維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幫助他們弄清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怎麼會發展到目前這樣子,講清楚不合理的信念與他們的情緒困擾之間的關系。這一步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向求治者介紹ABC理論的基本原理。
治療的第2步,要向求治者指出,他們的情緒困擾之所以延續至今,不是由於早年生活的影響,而是由於現在他們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導致的,對於這一點,他們自己應當負責任。
治療的第3步,是通過以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方法為主的治療技術,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治者產生某種認知層次的改變。這是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
治療的第4步,不僅要幫助求治者認清並放棄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從改變他們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犧牲品
。
這4個步驟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緒困擾和障礙即將消除,求治者就會以較為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從而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擾了。
在合理情緒治療的整個過程中,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方法一直是施治者幫助求治者的主要方法。這幾乎適用於每一個求治者,而其他方法則視求治者情況而選用。
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技術就是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技術;其次是合理的情緒想像技術。認知 「家庭作業」以及為促使求治者很好地完成「作業」而提出的相應的自我管理方法。其他一些技術方法,或不作為主要的方法,而作為輔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療的最後階段如決斷訓練、社交技能訓練等方面使用。
艾利斯曾指出,合理情緒治療可以傾向於採用多樣的技術方法,只要是將這些方法運用於合理情緒治療的框架之中,這都是允許的。但在治療過程中,應強調改變求治者的認知。如果施治者的工作重點放在改變求治者的情感和行為上,而很少強調認知改變,那就應懷疑這樣的治療是不是合理情緒療法了。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技術為艾利斯所創立。他認為,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技術,使施治者得以用所學的方式,向求治者所持有的關於他們自己的、他人的及周圍環境的不合理信念進行挑戰和質疑,從而動搖他們的這些信念。
採用這一辯論方法的施治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不斷地向求治者發問,對其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質疑。提問的方式,可分為質疑式和誇張式兩種:
①質疑式。施治者直接了當向求治者的不合理信念發問,如「你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你自己的這一觀點?」「是否別人都可以有失敗的記錄,而你卻不能有?」 「是否別人都應該照你想的那麼去做?」「你有什麼理由要求事物按您所想的那樣發生?」「請證實你自己的觀點」等等。患者一般不會簡單地放棄自己的信念,面對施治者的質疑,他們會想方設法為自己的信念辯護。因此,施治者藉助這種不斷重復和辯論過程,使對方感到自己的辯解理屈詞窮,從而讓他們認識到: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是不現實的、不合邏輯的東西;第二,那些信念是不站不住腳的;第三,什麼是合理的信念,什麼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最終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②誇張式。施治者針對求治者信念的不合理之處故意提出一些誇張的問題。這種提問方式猶如漫畫手法,把對方信念不合邏輯、不現實之處以誇張的方式放大給他們自己看。例如一個有社交恐怖情緒的求治者說: 「別人都看著我。」施治者問:「是否別人不幹自己的事情,都圍著你看?」對方回答:「沒有。」施治者說:「要不要在身上貼張紙寫上『不要看我』的字樣?」答:「那人家都要來看我了!」問:「那原來你說別人都看你是否是真的?」答:「…… 是我頭腦中想像的……。」在這段對話中,施治者抓住對方的不合理之處發問,前兩個問題均可納入誇張式問題一類。這一提問方式由於使對方在這一過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不可取,從而容易讓他放棄自己的不合理想法。
如何運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技術呢?首先得找到不合理的信念,並有效地進行辯論。在進行合理情緒治療的過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對方不合理的信念,施治者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則易在外層轉圈子而難以深入。初學者使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領,關鍵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辯論無從下手。尋找求治者不合理的信念,可先從ABC模式入手: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滲發性事件A;
第二,詢問對方對這一事件的感覺和對A的反應,即找出C;
第三,詢問對方為什麼會體驗到恐懼、憤怒等情況,即由不適當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著手,找出其潛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對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將不合理的信念作為B列出來。而在此過程中,要採用各個擊破的原則,一個個去找,不能指望一錘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辯論中積極提問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動思維。在合理情緒療法中,所應用的辯論的方法和蘇格拉底式的辯論同出一轍。
戴爾·卡耐基曾指出:「所謂蘇式回答法,就是使對方作出肯定的回答,以簡潔的問題詢問對方,使他不得不回答『是』,第二句也使他不得不說『是』,接下去每個問題都使他的回答不脫離肯定的范圍。等他感覺時,他原先否定的問題,已在不知不覺中回答『是』了。」兩者所不同的是後者的目的是讓對方作出肯定性回答,而前者更多地是使求治者說「不是」、「沒有」等,作出否定性回答。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也正是要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對方的認知發生某種改變,直至逐步放棄其不合理信念。不過使一個人說「不是」往往比使一個人說「是」的阻力更大,也更困難,因為說「是」僅僅是肯定對方的觀點,而說「不是」時更多是否定自己的觀點。但這一過程比說「是」的過程對求治者觸動更深,也有一個使對方經過更多主動思考的過程。
B. 為什麼慕斯蛋糕的餅干底要放黃油不放行嗎
1、黃油本身具有濃郁的奶香味,與餅干融合能增加香味。
2、餅干底是已經碎掉的渣子,加入黃油能使餅干滋潤,不放黃油就是一團餅干渣,不容易定型。
其它各類的油品有的油味道太淡(色拉油),有的太沖(橄欖油),所以不建議替換使用。
材料:芒果、淡奶油、細砂糖、消化餅干、黃油、純牛奶、吉利丁片、清水適量
製作方法:
1、用擀麵杖把餅干擀碎。
C. 豆漿渣的各種吃法竅門
No.1
用豆漿煮飯
豆漿和精白米一起煮飯,不僅可以營養互補,還可以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做米飯時,豆漿的量要多於用水煮飯時水的用量。同樣200克的米,如果用水煮,加260毫升就可以了,如果用豆漿煮,就得用300毫升。洗凈的米中倒入豆漿後,要攪拌一下,以防大米結成團。用豆漿替代水煮飯,煮出來的米飯味道不僅有豆漿的清香,而且增強米飯的營養。
煮飯時豆渣也可以放進去,對便秘和三高的人有好處。如果不放豆渣,用清水把豆渣涮一涮,洗凈的渣子可做花肥,而涮豆渣的水要合並到豆漿中一起用來煮飯。
需要注意的是,用來煮飯的豆漿,一定是比較稀的豆漿。通常1倍豆子放20倍重量的水就可以了。如果濃度太高,可以加水稀釋。太濃的豆漿煮飯容易發硬。
No.2
豆漿和豆渣做煎餅
豆渣更加適合用來做煎餅,能產生特殊的柔軟口感,還能大幅度提高飽腹感,降低煎餅的能量密度。做法很簡單:麵粉配上韭菜碎、茴香碎或芹菜葉碎等香味蔬菜,加雞蛋和水,和成麵粉糊,然後加入豆渣,放點洗凈的蝦皮或海米碎,加一丁點油,攤在不粘平鍋里,製成軟煎餅,方便又美味。
非常奇妙的一點是,蝦皮、海米的海鮮味道,與豆渣的豆腥味特別配,兩者混合之後,簡直就吃不出豆腥味來,只有海鮮味。而韭菜、芹菜等香味蔬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豆腥味。不過需要注意,因為豆渣比較散,麵糊不能和得太稀,否則就沒有加入豆渣的餘地啦。
No.3
豆漿和豆渣做饅頭和窩頭
用豆漿來和面做饅頭,豆漿中的氨基酸、B族維生素和卵磷脂能夠讓饅頭發酵效果更好,口感更加松軟,蛋白質含量明顯增加,礦物質更加豐富,香氣也更加濃郁。當然同理,豆漿和的面團也可以用來做包子、做麵包、做花捲等。
不過它不適合用來做蛋糕、餅干之類,因為這些面點都需要較低的蛋白質含量。
日常用玉米粉做窩頭時,口感比較硬,加入豆漿和豆渣替代水來做窩頭,口感會變軟。因為豆渣中的膳食纖維有吸水性能,大豆卵磷脂會讓窩頭變軟;由於玉米中的蛋白質缺乏賴氨酸,加上豆漿之後,能大大改善窩頭的營養價值,而且豆渣中的膳食纖維、低聚糖、異黃酮和礦物質全部可以得到利用。
No.4
用豆漿蒸蛋羹
用豆漿代替水來蒸蛋羹,一定要用過濾掉豆渣的豆漿上清部分。加豆漿之後,蛋液的蛋白質含量有提高,做出來的蛋羹又嫩又滑,凝固效率更高。
雞蛋和豆漿的比例為大約1∶1.5,其他調味品按照平日蒸蛋羹的習慣來加就可以了,比如鹽、料酒、胡椒粉、香油、雞精等都可以放,還可以加上蝦仁、香菇條、蔥花、香菜等食材來美化點綴。需要注意的是,蛋羹要小火慢蒸,凝固速度慢一點,口感才細膩均勻。
No.5
用豆漿做湯羹
豆漿其實適合用來做很多乳白色的湯,比如魚湯、肉湯、火鍋湯、湯面的湯里都可以加豆漿,讓湯汁更為乳白,味道更鮮美,口感更豐富,而且清爽不油膩。相比於加入「白湯精」之類人工配製的乳化調味品,加豆漿營養價值更高,而且無需任何添加劑。
在玉米羹、醪糟湯里加入豆漿,也別有一番風味。豆漿煮粥也是一款美食。大米煮好之後,加入熟豆漿攪勻,再煮一兩分鍾就好了。在瘦肉粥、魚片粥之類各種鹹粥中加入豆漿配合,也都非常美味。
No.6
用豆渣做菜
大豆略有腥味,最好與海鮮搭配著吃。把蔥切成蔥花,小蝦米切碎,一起炒香,再加洗凈晾乾的豆渣炒熟,最後加少量鹽和雞精調味即可。把炒好的豆渣加點小河蝦,加上小蔥和黃瓜條,加點甜面醬,像吃烤鴨那樣用荷葉餅卷著吃。
北方地區有用豆渣和青菜一起炒菜的傳統,加點香辛料熗鍋,味道意想不到地好。彝族有個特色風味湯菜,叫作連渣菜,也是一道地方名菜。它的做法很簡單,在鍋里加一點豆漿和水,加一點熟油,然後放入切成細絲的大白菜,煮熟,加入豆渣同煮,再加少許鹽、味精和花椒粉調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