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瑪德琳蛋糕有什麼由來
擴展閱讀
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2025-02-07 14:15:09
海鮮味蛋糕的做法視頻 2025-02-07 14:08:07

瑪德琳蛋糕有什麼由來

發布時間: 2023-10-12 10:54:15

Ⅰ 甜點故事集錦

甜點師和甜品本身,已經被賦予了太多的浪漫色彩,女孩子們總是夢想著在甜品的櫥窗前凝視著像夢一般的甜品,嘗一口,香甜從口中融化到心底,黑白的世界都變的五彩斑斕。

甜品在法國的飲食文化中被蒙上了一種高貴的色彩,成為了民族的驕傲。

我對甜點的認識則是來源於張愛玲《半生緣》中提到的凱司令栗子蛋糕。在高中的時候,就很想偷偷的跑來上海一趟,去看看張愛玲住過的常德公寓和樓下的凱司令咖啡館。當我有機會來上海的時候,已經是很多年之後了,可能對張愛玲的愛太過深沉吧,安頓好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凱司令,發現,已經不再是書中那樣的情形了,凱司令變成了上海老街道的標志,產品也很一般,營業員老阿姨們從老花鏡的餘光中打量著顧客,不冷不淡的報著價格。從此訪凱司令作罷。

每個人對甜品的愛都有獨特的理由,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關於甜品本身的故事。(並非我杜撰,網路上整理,慧鏈並一字一字碼出來)

經典的甜品故事,排名不分先後

馬卡龍

起源於義大利的馬卡龍 Macaroon(法文)名稱就源於義大利文 maccarone;傳說在四百年前中世紀時期,在義大利修道院里,有位修女為了製作出能替代葷食的糕點,進而想出用杏仁粉製作出類似於餅干一樣的杏仁味小圓餅,酥脆的餅面上口感較為粗糙,里頭的杏仁卻松軟可口,這便是馬卡龍最早的版本。

1533 年,佛羅倫薩共孫返和國公主凱瑟琳 · 德 · 美第奇(Catherine de M é dicis)和法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結婚後,美第奇來自義大利的家廚把馬可龍帶到法國皇室,此後,逐漸受到皇室的歡迎,才有了關於馬卡龍早期配方的記載。早期法式馬卡龍是單面的,也無內餡。

真正讓馬卡龍聲名大噪的,是巴黎的甜品屋 Larée。

20世紀初,Larée先生的孫子Pierre Desfontaines 嘗試在兩片杏仁小餅中加入巧克力味奶油,並改良了配方,使之更加柔軟細滑,從此,馬卡龍風靡。

1997年至1998年間,Larée最有名的學徒Pierre Hermé,發明了一種由荔枝、玫瑰、覆盆子組成的經典配方:Ispahan ,將馬卡龍的製作藝術推向了頂峰。

2.提拉米蘇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流傳過許許多多不同的故事,比較溫馨的說法是一個義大利士兵即將開赴戰場,可是家裡已經什麼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准備干糧,把家裡所有能吃的餅干、麵包全做進了一個糕點里,意為帶我走,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的愛人。

另一個版本則更有童話的味道,一個叫Fvan(繁)的男生愛上了一個叫Jane的女生。男生堅信名稱與Tianned相似之處的「提拉米蘇」蛋糕會為他帶來好運。於是他用了許多個日夜,自己照著提拉米蘇的製作方法,做出了一個非常精緻的蛋糕,並將這個蛋糕命名為「提拉米蘇的愛」。之後女孩吃到了這個蛋糕,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後嫁給了男孩。之後這個故事便在鄉鎮上廣為.流.傳。提拉米蘇蛋糕便成了愛與情的代名詞。直至今日。當提拉米蘇那香甜的口感回味在女孩口中時,相信心裡也會是無比甜蜜的。

一直以來提拉米蘇是代表愛情的,一位畢業於法國藍帶的大師說:義大利語「提拉米蘇」,是帶我回家的意思。它在義大利是每一位媽媽的拿手糕點。並不是表達愛情,而是讓子女回家!媽媽做好了提拉米蘇,在等兒女回家吃飯……

而在義大利,傳統的提拉米蘇是軟質的,不成形的裝在盆里,用勺子挖到自己盤子里吃。馬斯卡彭乳酪、酒、可可粉、咖啡就決定了它的柔軟濕潤。

3.黑森林

從意譯上來說,黑森林蛋糕實際上應該被稱為黑森林地區的櫻桃奶油蛋糕,通常我們鍾愛黑森林蛋糕都以為它是一款巧克力蛋糕,而實際上它的開發和流傳都是因為在這款蛋糕中加入了德國黑森林地區最知名的甜櫻桃果醬。

相傳很久以前,每當黑森林區的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將櫻桃塞在蛋糕的夾層里,或是裝飾在蛋糕上。而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前凱孫」了。

4.拿破崙

拿破崙蛋糕跟拿破崙其實沒有關系,說法之一是由於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實是Napolitain的誤傳,指一種來自義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寫作Napoleon而已。另有一說在十七世紀時,巴黎一個整餅師傅和人打賭,要做一個一百層的蛋糕,但是做一百層還是很有難度的,可是這師傅還是創作了這東西。但是到底當時最後做了幾層就沒人記載,一般都只做三幾層,是不是三層的太矮了,而拿破崙的身高大家都知道沒有多高,而又為了好記,所以就被叫做「拿破崙」。

法國經典甜品拿破崙蛋糕(MilleFeuiller)由多層酥皮夾以吉士組合而成,口感集松化及嫩滑於一身。拿破崙蛋糕的材料雖然簡單,但是製法相當考驗製作者的手藝。要將松化的酥皮夾上幼滑的吉士,同時又要保持酥皮干身,以免影響香脆的口感。

5.瑪德琳

瑪德琳蛋糕是一款法國風味的小甜點,原本只用於家庭烹制。

是一本叫《追憶似水年華》的書,把這個小點心推廣到了世界的蛋糕殿堂之上。

這裡面的大功臣,自然要屬這本書的作者,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了。據說就是因為他對這個貝殼型的蛋糕太過迷戀,十分懷念那種甜蜜的味覺回憶,才寫出了這本長篇文學巨著,也將貝殼蛋糕推上了歷史舞台。

根據傳聞,貝殼蛋糕(madeleines)又名(Madeleinecommercy),最早時候是法國可梅爾西城一種家庭風味十足的小點心。

1730年,美食家波蘭王雷古成斯基流亡在梅爾西城,有一天,他帶的私人主廚竟然在下午茶的時間溜掉不見了,這時候一個有個女僕就臨時烤了自己拿手的小點心送給波蘭王應急,沒想到竟然很得雷古成斯基的歡心。

於是這個女僕的名字——madeleines,就成了這款小點心的本名。

6.布朗尼

布朗尼的由來有個很有趣的故事,相傳有個胖胖的黑人嬤嬤系著圍裙,在廚房烘焙著松軟可口的巧克力蛋糕,居然忘了將奶油先打發,而意外做出了差一點要扔掉的蛋糕。老嬤嬤一嘗,發現十分美味,這個可愛的錯誤就流傳開來了。

7.泡芙

泡芙發源自法國,據說是一對特別恩愛的小夫妻發明的。這其中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浪漫故事——上個世紀法國有許多農場,農場主都是當地特別有權勢的人。在法國北部的一個大農場里,農場主的女兒看上了一名替主人放牧的小夥子,但是很快,他們甜蜜的愛情被父親發現,並責令把那名小夥子趕出農場永遠不得和女孩見面。

女孩苦苦哀求父親,最後,農場主出了個題目,要他們把「牛奶裝到蛋裡面」。如果他們在三天內做到,就允許他們在一起,否則,小夥子將被發配到很遠很遠的法國南部。聰明的小夥子和姑娘在糕點房裡做出了一種大家都沒見過的點心——外面和雞蛋殼一樣酥脆,並且有著雞蛋的色澤,而且主要的原料也是雞蛋,裡面的餡料是結了凍的牛奶。

獨特的點心贏得了農場主的認可,後來女孩和小夥子成為甜蜜的夫妻,並在法國北部開了一個又一個售賣甜蜜和愛心的小店。小夥子名字的第一個發音是「孢」姑娘名字的最後一個發音是「芙」,因此,他們發明的小點心就被取名叫「泡芙」。

8.歌劇院

歌劇院--歐培拉,是來自上個世界的蛋糕,被譽為法式甜品中的經典。

它的食譜出現在20世紀,但在這之前的古老年代便可尋見它的蹤跡

很多人認為是一位名叫「Louis Clichy」的法國人發明了它,而這款蛋糕最初也叫Clichy Cake。

在1903年的巴黎烹飪博覽會上,它的創作者將自己的名字大而方之的寫到蛋糕的表面---Clichy,這也是近代歐培拉第一次面世。

它的造型靈感來自法國歌劇院——

方方正正的形狀,表面薄薄的黑色巧克力,像極了歌劇院里大舞台,而蛋糕表面也會綴上一片金箔,象徵著歌劇院加尼葉(巴黎歌劇院原名)

傳統上,法國西點師傅會在蛋糕上寫在自己的名字或者Opera,後來也有人在上面畫個五線譜樂符,但無論是哪一款設計都充滿了音樂、歌劇院的色彩。

9.國王餅

相比法國其他甜點,國王餅乍一看上去也太朴實了。甚至光看外表,你可能直接買走了旁邊的牛角包。然而,國王餅不僅有好吃的味道,而且他裡面還藏著自己的小秘密哦!國王餅(法語:galette des Rois)是每年1月6日天主教主顯節前後食用的一種圓形餅狀蛋糕,基本配料是杏仁酥和奶油。在古代,國王餅中會被偷偷放入蠶豆(現在很多地方都改為陶瓷小人),吃到蠶豆的「幸運兒」不僅可以成為「一日國王」,還會被祝福幸運一整年。現在國王餅的宗教性已經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樂趣和體驗。

10.可露麗

Canelé可露麗,一款來自法國波爾多的小茶點,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揚,像是烤焦掉的一樣,但卻是法式甜點中的經典。外焦內嫩,充滿著濃郁的香草朗姆酒的芳香。 這款點心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天使之鈴',起源於修女們的天使心。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它源於波爾多地區的女子修道院,是法國修女發明的小點心。當時的波爾多是法國最繁榮的港口之 一,港口上常有討生活的貧民。於是善良的修女們就收集貨船艙底留下的麵粉,搭配上當地最常見的牛奶、牛油和糖等簡單食材,烤制出這款外表焦香、內里柔軟的 小點心,目的是救濟城市裡的窮人。

11.抹茶慕斯

關於抹茶慕斯蛋糕的故事,發生在日本較為著名的摩爾庄園。

庄園種滿嬌脆欲滴的抹茶葉,莊主有個16歲的女兒,愛穿翠綠的荷葉裙,清純美麗。有一個幫莊主幹活的很貧窮的小夥子看上了莊主的女兒,但不知道用什麼來表達對女孩的愛,苦思冥想之後,他就每天留下一些採摘的抹茶葉,烘焙後研磨成細膩的抹茶,然後搭配新鮮的奶油,做成最簡單方形抹茶蛋糕,第二天早上給女孩送過去。女孩漸漸習慣了蛋糕的口味,淡淡青澀中夾雜絲絲甜蜜,終於有一天女孩被打動,跟小夥子私奔了。小夥子帶著女孩來到一個新的小鎮,用他做蛋糕的手藝謀生,憑借製作蛋糕的手藝他們過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後來他們又回到庄園,愛女心切的莊主接受了這對年輕人,小夥子的蛋糕手藝從此在庄園傳承下來,那款打動女孩的蛋糕成為了庄園的標志,被莊主稱為:「抹茶慕斯」。

12.舒芙蕾蛋糕

舒芙蕾Soufflé也有譯為梳乎厘,蛋奶酥。是一種源自法國的烹飪方法。這種特殊的廚藝方法,主要材料包括蛋黃及不同配料拌入經打勻後的蛋白,經烘焙後質輕而蓬鬆。Soufflé一字來自法語中一個動詞souffler的過去分詞,意思是「使充氣」或簡單地指「蓬鬆地脹起來」。

為什麼人們會發明這道讓人吃完後,反而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吃的舒芙里;這和當時貪婪無饜、欲求永不滿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當時富裕的老百姓們花在吃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多上好幾倍,往往三、四個人的餐會,十幾二十道菜,多得吃不完,吃到最後,賓客都僅意思意思地動動刀叉,淺嘗即止;宴會結束後,一整個下午,只聽見打飽嗝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個下午打嗝的社會現象維持了整整半個世紀,直到引起社會清流人士如此的蜚短流長方才告一段落。為了矯正敗壞的飲食風氣,廚師們特地運用無滋無味無重的蛋白,變化成這道虛無的美食;然而,廚師們又害怕過度膨脹的虛無物質主義,又將如預言一般,終將難逃坍塌的命運,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讓舒芙里在送達客人食用之前,能保持優雅蓬鬆的原貌。

13.蒙布朗

蒙布朗是法文勃朗峰MontBlanc的音譯。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終年冰雪覆蓋,處於法國小鎮Chamonix和義大利小鎮Courmayeur之間。與勃朗峰同名的蒙布朗栗子蛋糕也源自此兩國,以勃朗峰為概念,以當地盛產的栗子和藍莓創制出這一的甜品。

介紹了13款最經典的甜點的趣味小故事,你是不是對它們有了更多的愛和了解呢?

Ⅱ FRESH光之美少女!的角色介紹

桃園愛/Cure Peach(桃天使)
配音:沖佳苗
故事主人公,14歲,公立四葉草中學二年級學生。性格天真爛漫,活力十足,是一個比起自己更在意別人的女孩。喜歡跳舞,廚藝不俗,但學習、運動都不擅長。舞團「Trinity」的忠實粉絲,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舞團隊長美幸的教導,之後和青梅竹馬美希、祈里以及後來加入的剎那一起組成新舞團,夢想是在舞蹈比賽勝出。口頭禪是「得到幸福啰」!
因「愛」的力量覺醒而變身成為Cure Peach。 蒼乃美希/Cure Berry(莓天使)
配音:喜多村英梨
14歲,藝能學校私立鳥越學院的中學部二年級學生。體育萬能,對潮流十分敏感,常刻意表露自己的美麗。夢想是成為時裝模特,為此嚴格進行著自我管理。曾一度嫉妒祈里比自己更早獲得新力量,家裡開美發和美甲沙龍,和母親兩個人生活。害怕章魚。受桃園愛邀請,希望令自己身形更健美而和小愛一起組成舞團。口頭禪是「我是完美的」!
因「希望」的力量覺醒而變身成為Cure Berry。 山吹祈里/Cure Pine(鳳梨天使)
配音:中川亞紀子
14歲,私立白詰草女子學院中等部的二年級學生。學習雖好,但卻社會常識不足,為人大方,但對自己沒有自信,為了改變自己而和小愛一起組成舞團。由於家中經營動物醫院,所以很喜歡動物,並很了解動物,夢想是繼承家業並成為一名出色的獸醫,唯一不喜歡的是白貂,但後因和白貂塔魯特互相理解而喜歡上了白貂。口頭禪是「我始終相信著」!
因「祈願」的力量覺醒而變身成為Cure Pine。 東剎那/Cure Passion(百香果天使)
配音:小松由佳
14歲,原為梅比烏斯部下伊斯,被指派以東剎那的身份接近桃園愛等人,但因任務失敗被梅比烏斯要求克萊因更改壽命數據而死,紅色鑰匙的力量令她復活成為光之美少女,與過去的自己訣別,從此不再受迷宮的操縱。也是歷代光之美少女上的第一位由敵人倒戈為主角同伴的光之美少女。住在小愛家裡,並就讀公立四葉草中學二年級,學習與體育優秀,但缺乏常識,有點天然呆,討厭青椒。最後與小愛等人告別後返回迷宮。口頭禪是「我會全力以赴的」!
因「幸福」的力量覺醒而變身成為Cure Passion。 希馮(Chiffon)
配音:興梠里美
被甜蜜王國的長老收養的來歷不明的女寶寶,額頭的標志一發光就能發揮特殊能力,由於年幼而有點任性,喜歡用特殊能力捉弄別人。平時住在桃園愛家,被當作玩具娃娃。曾為了鼓勵千香,而親自現身於病房中使出超能力。似乎與光之美少女的力量有關聯,在Pirun強化後可以進食固體食物,在Kirun強化後可以說話,並可利用Blun穿上不同的衣服。本體其實是無限內存(Infinity)。
名字源自於英文「戚風蛋糕」。 塔魯特(Tarte)
配音:松野太紀
從甜蜜王國前來尋找傳說戰士「光之美少女」的妖精,甜蜜王國的王子,負責照顧希馮。操著一口關西腔,外形類似雪貂,平時以桃園家的寵物身份作為掩護。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愛操心喜歡發牢騷,但聽到感人故事就會落淚,十分喜歡吃甜甜圈,經常在阿熏的店裡表演以賺取甜甜圈。
名字源自於英文「撻」。 提拉米蘇(Tiramisu)
配音:緒方賢一
甜蜜王國的長老,外形像鷹的妖精,好色,收養希馮的人。為阻止迷宮的陰謀而帶著希馮到森林中解除四枚「Pickrun」的封印,並派塔魯特和希馮去尋找傳說中的戰士「光之美少女」。
名字源自於義大利文「提拉米蘇」。 阿茲姬那(Azukina)
配音:一色真由
塔魯特的未婚妻,全身粉紅色,左耳及頸項有五片櫻花花瓣的長得像松鼠的妖精,喜歡塔魯特,在甜蜜王國被迷宮佔領時得長老相救,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並與主角們一起前往迷宮為解救甜蜜王國。
名字源自於日文「豆沙」。 瓦夫魯(Waffle)
配音:堀本等
甜蜜王國君主,塔魯特的父親,與提拉米蘇長老一起預知未來發生的災難及光之美少女傳說。
名字源自於英文「瓦夫餅」。 瑪德琳(Madeleine)
配音:熊谷妮娜
甜蜜王國王後,塔魯特的母親。
名字源自於法文「瑪德琳蛋糕」。 魔人
配音:中野慎太郎
在甜汁粉之森之中被封印在一個碗里的怪物,長得像哭喊獸,但其實與迷宮並沒有關系。 梅比烏斯(Moebius)
配音:西村知道
迷宮的總統,以征服全部的平行世界為目的,在其他世界收集不幸與痛苦,以填滿不幸的罐子,得以得到控制所有平行世界所必須、擁有無限容量的無限內存(Infinity),因此將伊斯等三位幹部送到桃園愛的世界。當伊斯即將無法承受卡片造成的傷害時,他也並不在意地舍棄失去利用價值的部下。
與Cure Angel戰斗後面目全非,才揭露其真身是為以前的迷宮科學家所塑造的智慧型機器人,不過其智慧超出意料之外而想統治迷宮,脫離機械的人工智慧最後與梅比烏斯之塔合為一體,打算自爆消滅光之美少女等人,但在希馮激發了力量保護了眾人。
名字的由來是代表著無限的「莫比烏斯帶」。 克萊因(Cline)
配音:樋渡宏嗣
梅比烏斯的直屬幹部,外貌是中年男子,衣著與威斯塔同樣是黃黑相間,胸口的那基華米基菱形為深藍色。負責監視三幹部並向梅比烏斯報告和收集的光之美少女情報,受梅比烏斯的命令處決已經失去價值的伊斯。最終戰斗時將自己怪物化後與諾撒合體成為諾撒克萊因。原為以前的迷宮科學家採取「蠑螈」的DNA所製成的智慧型怪物,被打敗後現出原型後被消滅。
名字的由來是英文「哭泣(crying)」。 伊斯(Eas)/東剎那
配音:小松由佳
最先登場的迷宮三幹部之一,以四葉鎮外洋館以占卜師為掩護,被總統指派以東剎那的身份接近桃園愛一行人,對光之美少女存有敵意,但在與愛接觸中漸漸產生友情。最後因任務失敗被梅比烏斯要求克萊因更改壽命數據而死,以Cure Passion的身份復活。
名字是英文「東(East)」變形而來。 威斯塔(Wester)/西隼人
配音:松本保典
最先登場的迷宮三幹部之一,被梅比烏斯派來填滿不幸的罐子,衣著為黃黑相間。身型健碩,擅於肉搏戰。在伊斯與撒烏拉的提議下到街上觀察路人,尋找更有效收集不幸的方法,卻總是會在無意間幫助到旁人,偽裝為一般人時的帥氣外型很受女性歡迎。最後因為愛等人的關系明白了在這世上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與迷宮的其他居民一起給予光之美少女新力量。
名字是英文「西(West)」變形而來。 撒烏拉(Soular)/南瞬
配音:鈴村健一
最先登場的迷宮三幹部之一,被梅比烏斯派來填滿不幸的罐子,衣著為綠黑相間。長發美男子。擅用武器及計謀的策略家。行動手段有點變態,個性冷酷,執著於知識,對人類的感情並不放在眼裡,最後因為愛等人的關系終於著世界上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與迷宮的其他居民一起給了光之美少女新力量。
名字是英文「南(South)」變形而來。 諾撒(Northa)/北那由他
配音:渡邊美佐
梅比烏斯總統的最高級幹部。因梅比烏斯總統認為先遣幹部毫無用處,所以請克萊因差遣而來協助,擁有製造空間狹門及操控植物生死的能力。戰斗時背部能夠長出無數植物藤蔓,最後吞下索列塔西之果將自己怪物化後與克萊因合體成為諾撒克萊因。原為以前的迷宮科學家採取「洋蔥」的DNA所製成的智慧型怪物,被打敗後現出原型並被光之美少女的「真愛之心」消滅。
名字是英文「北(North)」由變形而來。 諾撒克萊因(Northacline)
配音:渡邊美佐
由搶奪獸化狀態下的諾撒與變成龍的克萊因合體產生,比一般人要高,身體呈紫色,胸口下有搶奪獸的眼睛。除了能發射能量彈以外,尾巴的力量也很顯著,能力遠勝光之美少女的四人合擊,與光之美少女穿梭在人群中戰斗,性格非常殘忍,最後被Cure Angel凈化消滅。 哭喊獸(Nakewameke)
配音:中野慎太郎
迷宮的第一刺客,原形為菱形寶石圖案的卡狀物,能附身於物體或動物上並改變其形態,被打敗後蒸發消失。伊斯所持有的為紅色,威斯塔所持有的為黃色,撒烏拉所持有的為綠色。
名字和「哭吧、叫吧」諧音。 大哭喊獸(Nakisakebe)
配音:中野慎太郎
迷宮的第二刺客,是總統賦予伊斯的哭喊獸實驗強化型。原形為分成四部份的三角形卡狀物,每一次使用時卡上的眼睛會打開,打敗後消耗其中一張,可附身於哭喊獸上加強其力量,亦可直接附於物體上。在發動後使用者手背上會出現與卡片相同的徽記,將所受傷害將全數轉移到 使用者身上,讓使用者承受極大的痛楚,甚至有機會因此失去性命或成為廢人。
名字和「大聲哭喊」諧音。 搶奪獸(Sorewatase)
配音:中野慎太郎
迷宮的第三刺客,原不幸之液澆灌所生長出來的球體果實,使用時變為人形再逐漸巨大成怪物,初型態的怪物吞噬哭喊獸後便開始轉換型態,第二型態擁有被吞噬的哭喊獸屬性、特徵,且力量更為強大,被打敗後爆裂三次消失。
名字和「給我交出來」諧音。 歡笑獸(Hohoemina)
配音:中野慎太郎
撒烏拉最後使用一張白色菱形寶石卡加Cure Peach的羽毛製造出來的刺客,與哭喊獸相反,身體成淡黃色,有一對翅膀可飛行,尾巴的頂端有顆愛心,載著威斯塔與撒烏拉,樂意輔助主人與光之美少女的戰斗。
名字和「歡笑」諧音 桃園圭太郎
配音:高瀨右光
桃園愛的父親,桃園家的入贅女婿,負責假發開發及設計的營業部長,正在與祈里的父親一起研究動物的假發。 桃園步美
配音:冰上恭子
桃園愛的母親,超級市場收銀員,過去曾奪得四葉鎮小姐的頭銜,非常討厭菠菜。 桃園源吉
配音:麥人
桃園愛的祖父、步美的父親,已去世,曾是榻榻米工匠,對愛的童年有著很深的影響,愛的瞳孔顏色就是遺傳自他。 蒼乃莉美
配音:雨籣咲木子
蒼乃美希與一條和希的母親,經營美發及美甲沙龍,與美希的父親已離婚,離婚原因不明,外表妖艷迷人,曾是紅極一時的明星。 一條和希
配音:KENN
蒼乃美希的弟弟,就讀於四葉中學,因父母離婚,隨父親姓,沒有與姐姐及母親同住。經常被誤會為美希的男朋友,小時候是個愛哭鬼,由於身體不是很好而有點悲觀,想能成為一名醫生。 山吹正
配音:木村雅史
山吹祈里的父親,獸醫,有點發福,性格豁達受人愛戴。正在與愛的父親一起研究動物的假發。 山吹尚子
配音:根谷美智子
山吹祈里的母親,和丈夫一起在獸醫院工作,容貌可愛,性格溫和。 知念美幸
配音:飯冢雅弓
17歲,舞團「Trinity」的隊長,愛的憧憬對象。受哭喊獸襲擊時被桃園愛所救,為感謝愛而教導她們三人舞蹈。曾被認定是光之美少女的人選,因此塔魯特私自決定請求她成為光之美少女,但卻被美幸以工作無法兼顧為由一口拒絕。在舞蹈大賽親眼目睹愛等人變身,是知道光之美少女的少數人之一。 阿熏
配音:前田健
本名橘熏,在桃園愛三人練舞的公園中販售甜甜圈的叔叔,年齡、住址及圍裙的來歷皆不詳,有著神秘感的存在,經常出言指導及鼓勵桃園愛三人。因曾是F1賽車冠軍所以駕駛技術高超。與塔魯特相遇後便以雜耍招攬顧客為契約免費供應塔魯特甜甜圈,因此是少數與塔魯特與希馮熟識的人類之一,他對塔魯特會講話、希馮的存在和光之美少女的事情絲毫不驚訝並且有點見怪不怪的樣子。 知念大輔
配音:新垣樽助
沖繩出生,桃園愛的同學,相當喜歡愛。由於是美幸的弟弟,經常能提供「Trinity」的情報及表演入場券以及將美幸的行程表泄露給桃園愛,並幫助三人進入電視台。 澤裕喜
配音:植田真介
桃園愛的同學、知念大輔的朋友。一直交不到女朋友,對美希抱有好感而展開追求,可是襄王有心神女無夢。學校棒球社的捕手。 裕子柴健人
配音:豐永利行
桃園愛的同學、知念大輔的朋友,裕子柴財團的繼承人,個性內向溫吞,喜歡祈里。 玲香
配音:世戶沙織
舞團「Trinity」的成員,發型是金色短發。 奈奈
配音:一色真由
舞團「Trinity」的成員,發型是淡橙色長發。 由美
配音:一色真由
桃園愛的同學,喜歡麻生學長,在桃園愛撮合下成為一對情侶。 麻生
配音:松野太紀
四葉中學三年級學長,由美暗戀的對象。初時因由美表白後不知所措而謊稱已經有其他對象,後來經桃園愛撮合及澄清後與由美成為一對情侶。 千香
配音:天野由梨
長期住院的女孩,光之美少女的崇拜者,收集了大量光之美少女的雜志剪報。對希馮愛不釋手,亦是第一個知道希馮是生物的外人。得到了希馮及光之美少女的鼓勵後消除了動手術的恐懼。

Ⅲ 像貝殼一樣的蛋糕叫什麼蛋糕

小貝殼蛋糕,其實,它有自己很洋氣的名字叫做——瑪德琳。
瑪德琳蛋糕是一種法國風味的小甜點,又叫貝殼蛋糕。由黃油、低粉等主料,糖、泡粉、全蛋等配料組合製作而成。原本用於家庭烹制。
瑪德琳蛋糕特點
瑪德琳蛋糕擁有兩大特點:
1.貝殼造型
2.鼓起的小肚子

Ⅳ 請告訴我一些關於常見的西式糕點

拿破崙蛋糕跟拿破崙其實沒有關系,說法之一是由於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實是Napolitain的誤傳,指一種來自義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寫作Napoleon而已。我倒覺得它比較像一首歌曲,把叉子一舀下去,酥餅便應聲裂開,發出清脆的聲音,每吃一口,都像敲響一個音符。

拿破崙蛋糕的法文名為Mille feuille,即有一百萬層酥皮的意思,所以它又被稱為千層酥,它由三層啡色的千層酥皮,夾兩層吉士醬製成,材料雖然簡單,但酥皮的製作過程卻極繁復,師傅要把搓好的麵皮不斷重復對摺,這樣焗出來的酥皮才夠松化。

拿破崙蛋糕 < Napoleon cake >

拿破崙蛋糕配上鮮果是最理想的組合,不少師傅愛在酥皮之間加上新鮮的士多啤梨或芒果,令味道更加豐富而清甜,甚至有人會用忌廉代替吉士醬,口感同樣不俗。
參考資料:http://www.3weekly.com/common/content.htm?link=/threeweekly/0326/cos/20060107cos0103/content.htm&;topic_id=0303
吉士蛋糕
Cheesecake

吉士蛋糕,或起司蛋糕、芝士蛋糕,是西方甜點的一種。有著柔軟的上層,混合了特殊的吉士,如 ricotta cheese,或是 cream cheese,再加上糖和其它的配料,如雞蛋、奶油和水果等。吉士蛋糕通常都以餅干做為底層,有固定的幾種口味,如香草吉士蛋糕,巧克力吉士蛋糕等,至於表層加上的裝飾,常常是草莓或藍莓。

有時吉士蛋糕看起來不太像一般蛋糕,反而比較像派的一種。

簡史

吉士蛋糕據知是源於古早的希臘,在前 776 年時,為了供應雅典奧運所做出來的甜點。接著由羅馬人將吉士蛋糕從希臘傳播到整個歐洲。在 19 世紀跟著移民們,傳到了美洲。

名店

在美國紐約市,公認最好吃的吉士蛋糕店叫做「Juniors'」,位於布魯克林。在台灣台北市,公認最好吃的吉士蛋糕店則位於天母「吃吃看」。

另一種吉士蛋糕

在英語中,cheesecake也常用來形容清涼的海報女郎(pin-up girls)。
黑森林蛋糕
其實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若翻譯成「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應該是較恰當吧。因為德文全名里的Schwarzwaelder即為黑森林,而Kirschtorte也就是櫻桃奶油蛋糕的意思。仔細研究研究,黑森林說穿了,真的只是一種「沒有巧克力的櫻桃奶油蛋糕」。

相傳古早以前,每當黑森林區的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非常大方地將櫻桃塞在蛋糕的夾層里,或是一顆顆細心地裝飾在蛋糕上。而在打制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不少櫻桃汁~而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

雖然目前德國大部份的糕餅師傅在製做黑森林時,也會使用了不少巧克力,不過黑森林蛋糕真正的主角,還是那鮮美豐富的櫻桃哦!以前德國曾出現消費者因某家黑森林蛋糕的櫻桃含量太少而提出控告的案例~也因此德國政府對這種國寶級黑森林,也作出了相關的規定,像是黑森林蛋糕的鮮奶油部份,就至少得含有80克的櫻桃汁才行喔!

所以黑森林呀,真的不是代表黑黑的意思啦。而黑森林蛋糕,更不是巧克力蛋糕的代名詞喔!黑森林是位於德國西南的一個山區,從巴登巴登Baden Baden往南一直到佛來堡Freiburg這帶,都屬黑森林區。今天即使來到黑森林,並不見得到處都能幸運地嘗到沒有巧克力的黑森林蛋糕,不過有機會在此地享受黑森林時,不妨細心留意蛋糕里的小櫻桃,讓自己重新認識黑森林外,別忘了也感受一下那份藏於味蕾深處的新鮮感哦!
蛋撻
Egg Tart
蛋撻,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種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凍,中國人稱其為蛋,tart則取其音。這種蛋撻早在中世紀就出現了,不過看上去跟現在的蛋撻會很不一樣。按照現在的做法,皮會很軟;中世紀做蛋撻是既沒有蛋撻模又沒有齒輪切割器,蛋撻皮要用手捏起來,所以蛋撻皮發得很硬,吃中世紀的蛋撻其實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做蛋撻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紀糖很貴,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至於外面的殼則給窮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國人知道蛋撻這個東西是在香港被割讓後,英國人的蛋撻傳到了香港,香港人便開始仿製,甚至比英國人做得更好。蛋撻店除了蛋撻外還賣另外兩樣東西:奶茶和咖啡。那時候的蛋撻要比現在的蛋撻大兩三倍,甚至有一段時間,一個大蛋撻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標准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漸富裕起來,香港人開始在蛋撻里加燕窩鮑魚之類,「大補」;但過了幾年這種蛋撻又沒有了。有人說蛋撻可以反映香港的經濟。按照英國傳統做法,蛋撻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歡吃這種有點辛辣味的蛋撻,所以現在香港茶樓里蛋撻都比較清淡。

蛋撻皮有兩種:一種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種一咬下去面渣四濺的蛋撻皮;另外一種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黃油,因此有一種曲奇的味道。一開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後來泰昌餅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撻店)用曲奇面團做蛋撻皮,大成功。現在香港做蛋撻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餅店,一家是檀島餅店。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島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別青睞泰昌蛋撻,所以泰昌蛋撻又被叫做肥彭蛋撻。檀島蛋撻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雞蛋為主,油皮則以牛油和豬油為主,蛋撻皮用兩層水皮包一層油皮呈一塊三明治,這樣烘焙起來更有層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發明的。香港人做蛋撻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是只用中國蛋不用美國蛋,他們認為美國蛋沒有中國蛋蛋味濃。

提拉米蘇

你可以不懂義大利文,但一定要記住『Tiramisu提拉米蘇』這個詞兒,因為這是目前各大咖啡廳、烘焙門市及西餐廳最IN的 時髦甜點,以其爽俐醇郁的口感,與揉合起司、咖啡與酒香的成人級風味,狠狠搶去起司蛋糕的風頭。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有一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裡已經什麼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准備干糧,把家裡所有能吃的餅干、麵包全做進了一個糕點里,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提拉米蘇,Tiramisu,在義大利文里,有 「 帶我走 」 的含義,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一層浸透了Espresso咖啡與酒(Masala、Rum或Brandy)、質感和海綿蛋糕有點像的手指餅干,一層混合了Mascar鄄ponecheese(最適合專門用來做Tiramisu的芝士)、蛋、鮮奶油和糖的芝士糊,層層疊上去,上頭再撒一層薄薄的可可粉……這就是提拉米蘇Tiramisu。

西式的甜品花團錦簇,尤以意、法為盛。提拉米蘇(Tiramisu)和薩芭雍(Sabayon)這種華麗的甜點一出場,餐桌就變成了春裝發布會的天橋。作為義大利甜點的代表,外貌絢麗、姿態嬌媚的提拉米蘇已風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濃義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只用了不到十種材料,把 「 甜 」 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

慕斯mousse ,特性:免煮、免調理,直接操作即可使用,溫水、冷水皆可使用,中性慕斯粉可配合果泥或濃縮果醬變化慕斯口味。品質安定可延長產品保存期限,作為鮮奶油安定劑成為慕斯奶油。
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法國巴黎,最初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使之外型,色澤,結構,口味變化豐富,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
慕斯與布丁一樣屬於甜點的一種,其性質較布丁更柔軟,入口即化。製作慕斯最重要的是膠凍原料如瓊脂、魚膠粉、果凍粉等,現在也有專門的慕斯粉了。另外製作時最大的特點是配方中的蛋白、蛋黃、鮮奶油都須單獨與糖打發,再混入一起拌勻,所以質地較為松軟,有點像打發了的鮮奶油。慕斯使用的膠凍原料是動物膠,所以需要置於低溫處存放。
慕司蛋糕的製作方法:
把雞蛋清,奶油,煉乳放在容器里加糖,(可以加水果,硬的切成特小的丁,桔子一類的要去皮後再去皮,再切,比較麻煩)用打蛋器打勻,注意一定是不能用筷子代替,打好的漿應該比較粘稠,之後准備你喜歡的形狀的容器,容器邊要刷色拉油,方便取出,把打好的漿倒到容器里,放到冰箱里冷凍,大概要2個小時,拿出來,把慕司扣出來,再出上奶油,放上水果作裝飾,就好了。

西式糕點簡稱西點,是由國外引入的一類糕點。製作西點的主要原料是麵粉、糖、黃油、牛奶、香草粉、椰子絲等。由於西點的脂肪、蛋白質含量較高,味道香甜而不膩口,且式樣美觀,因而近年來銷售量逐年上升。西式糕點主要分小點心、蛋糕、起酥、混酥和氣古五類。

Ⅳ 冬季味道好的甜品有哪些

法國
撒家人間的感情。
法國
舒芙蕾(Souffle)

法國
慕斯蛋糕(Mousse cake)

法國
歐培拉蛋糕(Opera)

瑪德蓮貝殼甜點(Madeleine)

瑪德琳蛋糕(貝殼蛋糕)是法國風味的小甜點,原本用於家庭烹制。將其推廣到全世界蛋糕殿堂上的功臣,那就要算是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普魯斯特因為對貝殼蛋糕的味覺回憶,令他寫出了長篇文學巨著《追憶似水年華》,因此也將貝殼蛋糕推上了歷史舞台。
英國
糖漿松糕布丁(Syrup muffins)

義大利
提拉米蘇(Tiramisu)
作為義大利甜點的代表,外貌絢麗、姿態嬌媚的提拉米蘇已經風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濃義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不到十種的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
義大利
薩芭雍 Sabayon
薩芭雍,同樣來自於義大利,是用雞蛋混合奶油、甜酒,澆在各式水果上著名的典型宮廷代表作。濃稠柔細的蛋糊,覆蓋於應季水果上,再加上微微烤過後散發出來的焦香。冷與熱,甜蜜與新鮮,微薰與清洌之間的交糅,真叫人不飲也醉。
美國
波士頓派(Boston Pie)

事實上不是派,而是海綿蛋糕,名稱由來據說是在1855年,一份紐約報紙印了一份名為puddingpiecake(布丁派蛋糕)的食譜,這份食譜並沒有包含現今波士頓派特有的巧克力糖漿,然後在1856年一位名為Harvey DParker的人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ParkerHouse餐館,菜單上有一道含有巧克力糖漿的布丁派蛋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波士頓派。
美國
戚風蛋糕(Chiffon)
戚風蛋糕是英文Chiffon Cake的音譯,屬海綿蛋糕類型,質地非常輕,用菜油、雞蛋、糖、麵粉、發粉為基本材料。戚風蛋糕含足量的菜油和雞蛋,因此質地非常的濕潤,不像傳統牛油蛋糕那樣容易變硬。
美國
布朗尼蛋糕(Brownie)

瑞士卷(Helveticrolls)

日本
長崎蜂蜜蛋糕(Nagaski Castella)

阿拉伯
乳酪蛋糕(Cheese cake)

奧地利/德國
史多倫甜點(Stollen)

西班牙
果仁糖蛋糕(praline)

澳門
葡式蛋撻(Egg Tart)

打糕(Glutinous rice cake)

Ⅵ 除了提拉米蘇 黑森林 還有什麼出名的蛋糕

慕斯
慕斯是一種奶凍式的甜點,與布丁相似,口感非常細膩、柔軟,而且不需經過烘烤即可食用,是現今高級蛋糕的代表之一。

製作慕斯最重要的是凝固材料如魚膠粉、吉利丁、果凍粉等,還有專門的慕斯粉。做好的慕斯冷藏後便能直接食用了,非常方便。由於慕斯是把蛋白、蛋黃、奶油等材料單獨與糖打發然後混合一起,所以質地上較為松軟。

舒芙蕾

舒芙蕾也被叫做梳乎厘、蛋奶酥,是一種源於法國的小甜點,意思是超級難做,因為它是用最簡單的材料和最復雜的烹飪工藝做成的。

舒芙蕾經烘烤後質地輕盈而蓬鬆,不僅可以做甜食,還可以做成前菜或者主菜,比如說乳酪舒芙蕾、鵝肝醬舒芙蕾等。

烤好的舒芙蕾要馬上吃掉,不然很快就會塌陷。

瑪德琳

瑪德琳蛋糕是法國風味十足的小點心,可以搭配紅茶,咖啡一起食用,更加享受呦。

加入水果和檸檬皮屑的瑪德琳更加清香。

布朗尼

布朗尼在美國是一種很普通的家庭點心,它的口感介乎於餅干與蛋糕之間,雖然看上去貌似木有蛋糕那麼漂亮,但它卻有著蛋糕般綿軟的內心和巧克力曲奇那樣鬆脆的外表。

巧克力蛋糕
巧克力蛋糕是一種以巧克力為主製成的蛋糕,常見於生日派對及婚禮,是常見的甜品之一。它的種類繁多,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食用。

不過呢,它的甜度也是相對偏高的。

乳酪蛋糕
乳酪蛋糕也叫作乳酪蛋糕,是以海綿蛋糕、派皮等為底胚,將加工後的乳酪混合物澆到上面,經過烘烤、裝飾而成的甜點。當然,也有不用蛋糕底直接用乳酪糊做成的輕芝士蛋糕。

乳酪蛋糕從材料、製作工藝以及口感上都與其它幾種蛋糕較為不同,它的口感有點濕黏,略微厚重,不過味道也是非常濃郁的,因此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

Ⅶ 烘焙中貝殼小蛋糕叫什麼

貝殼小蛋糕也叫瑪德琳蛋糕,英文名Madeleine。

在著名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卷一《在斯萬家那邊》中(À la recherche temps per, Du côté de chez Swann),作者普魯斯特多次加入了對瑪德琳蛋糕的描寫。浸在茶中的瑪德琳蛋糕成為了「我」啟動舊時記憶的開關,但也只是想起兒時零零碎碎的一些場景。

自此,普魯斯特的瑪德琳成為了一種隱喻,象徵著我們努力想要尋回的回憶,以及僅存在於回憶中的那些人和事。

多了這個文學沉澱,你是不是吃的更優雅。

Ⅷ 好聽的甜點名字有哪些

1、提拉米蘇(Tiramisu)義大利著名的甜點,它起源於一個溫馨的故事。

2、沙河蛋糕(Sachertorte)奧地利著名甜點,起源於1832年某王子的家廚所做的一種甜美無比的巧克力餡。

3、維也納巧克力杏仁蛋糕(Imperial Torte)以奧地利首都命名的蛋糕,名字起源於奧地利最好的賓館之名。

4、歐培拉(Opera)法國知名甜點,是款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蛋糕,里邊那股濃郁的巧克力味與咖啡味,令每個愛好巧克力與咖啡的人都迷戀不已。

5、慕斯蛋糕(Mousse Cake)法國的另一款著名甜食,是廚師們最初在奶油中加入各種口感和風味的輔料後誕生的產物。

6、木材蛋糕(Yule log)法國節日必備點心,其名字中的「Yule」其實是聖誕節的舊稱。

7、乳酪蛋糕 (Cheese Cake) 乳酪蛋糕,顧名思義就是加有乳酪的蛋糕,而蛋糕中所使用的乳酪則起源自阿拉伯。

8、蛋奶酥(Souffle)於中世紀誕生的法國著名甜點。它有著雲朵般蓬鬆的外形,卻能讓人在吃完之後感覺到似乎什麼都沒吃。

9、波士頓派(Boston Cream Pie)美國著名甜點。事實上它並不是派, 而是海綿蛋糕(松糕)。

10、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德國名產。它的由來也很有意思,黑森林地區其實一個位於德國西南的山區,從巴登(Baden)往南一直到佛來堡(Freiburg)這帶都屬於黑森林區。

Ⅸ 瑪德琳蛋糕的由來

貝殼蛋糕(madeleines)又名(Madeleine commercy)。傳說是在法國的可梅爾西城(commercy)里,一種家庭風味十足的小吃
好的蛋糕網瑪德琳蛋糕又名貝殼蛋糕。 法國著名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著名作品---《追憶似水年華》,是一本與遺忘作斗爭的書。普魯斯特就是為了怕自己忘掉一些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in the French town of Commercy, in the region of Lorraine, a young servant girl name Madeleine made them for Stanislas Leszczynska, the deposed king of Poland when he was exiled to Lorraine. This started the fashion for madeleines' (as they were named by the Leszczynska). They became popular in Versailles by his daughter Marie, who was married to Louis XV (1710-1774) (source from Whats Cooking America)

Ⅹ 費南雪和瑪德琳,修女蛋糕的區別

一、製作食材不同

費南雪:費南雪的主要製作食材是黃油、杏仁粉、低粉、糖,蛋白、蔓越莓。

瑪德琳:瑪德琳的主要製作食材是黃油、低粉、糖、泡粉、全蛋等。

修女蛋糕:修女蛋糕的主要製作食材是無鹽黃油、杏仁片、低粉、糖、蛋白、蜂蜜等。

二、來源不同

費南雪:費南雪是一款頗有來歷的法國小糕點。

瑪德琳:瑪德琳蛋糕是是北法小鎮孔梅西的傳統小點心,由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將其推廣到全世界蛋糕殿堂上。

修女蛋糕:修女蛋糕是由Visitation修道院的修女們獨創,傳統的造型是細長型的。

三、形狀不同

費南雪:費南雪的外觀是長條形狀的。

瑪德琳:瑪德琳的外觀是貝殼形狀的。

修女蛋糕:修女蛋糕外觀是細長船形狀的。